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1104122701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共读《共读绘本的一年》作业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5 19: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G01徐娜
《共读绘本的一年》

这是一本让人阅读起来轻松、愉悦的书,也是一本容易让人觉得“读完了就完了,没有然后”的书,但在各位师姐的领读下,经过各小组的线上讨论,我才猛然发现“噢,共读之前自行阅读的那一遍算是白读了,因为啥也没留下,啥也没领悟到。“于是,反反复复啃了好几遍,大致地聊聊我的感受。
1、        虽然和小7老师接触不多,隐约还记得是2018年故事达人秀的时候见过几面,一直觉得小7老师是一位情商无敌的老师,相处起来让人很是舒服,而且还智慧地选择了一本这么“口水“的书,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这不就是体恤学员的完美体现么?哈哈,这里没有擦鞋的意思(本人不擅长),真就是内心真实的感受。
2、        书中幼儿园的师生配比1:5,而我孩子班上却是1:25,多么惊人的差异!孩子们多少成长的瞬间在老师眼皮下溜走?又有多少被看见、抓住并思考和行动?佩利老师总能看见孩子,她看到瑞妮偏爱近似自己肤色的蜡笔,看到瑞妮强烈的自我认同能力和探索意识,抓住孩子们的一言一行而思考,思考“直到四十岁,我才开始认清真实的自我;如果沃特是小P,那么一定是老师让他觉得自卑……” 她任由瑞妮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徜徉在李欧·李奥尼绘本的海洋里,而引领这一切背后的大boss就是佩利老师。
3、        佩利老师说,“幼教工作者是未知领域的热情探索者,嗅觉灵敏,能很快找到那些不断解开无尽可能的人。” 我十分钦佩她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各种细节瞬间并能恰到好处地适时推动,不禁思考怎样才能具备佩利老师的这种能力?这也是我在G组共读时的提问,学姐给予了相关回复,这可能要从佩利老师的背景说起。
◆1965年,佩利获得了Hofstra University的教育学硕士学位,并在1971年进入Chicago Laboratory Schools担任老师,直至1995年退休。在佩利共计37 年的教学生涯中,有24年在芝加哥大学附属幼儿园服务。
◆芝加哥大学附属学校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实验”学校,它的前身可以追随至1896年杜威时任芝加哥大学哲学系主任时创办的“实验室”,彼时,心理系和教育系还未从哲学系分立出来,杜威实际上是三个学科的首席教授,他提出了创办一所小学作为验证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实验室的设想,在校长的支持下,1896年,这所学校正式创建,也就是至今仍存在的Chicago Laboratory Schools的前身。
◆杜威主张儿童从生活中学习,他意图探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结合、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何使教材和儿童的活动相联系,如何处理儿童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杜威指出,“学校的组织应该实现一个中心的根本转换,即从知识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儿童中心主义”的理论至今影响深远。
要想真正地了了解儿童,学习儿童心理学必不可少。
4、        《田鼠阿佛》,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的内心感受,当阿佛像个诗人站在石头上为大家带来温暖的词语时,我兴奋地模仿阿佛给闺女朗诵了好几遍那些温暖的词语,原来,词语可以这样地慰及心灵,原来,诗人的伟大之处在于此啊。《田鼠阿佛》是瑞妮的最爱,也是佩利老师探索的起点,当柯芮请求瑞妮帮她画眼睛时,“我还没画到眼睛呢,眼睛是最难画的。不过我可以帮你画,可能画得不太好。这种眼睛最难画了。“ 瑞妮能把绘本图画理解到这种程度,着实令人惊讶,或许一本绘本是否简单,就取决于你对文字、图画细枝末节的理解了。
5、        《蒂科与金翅膀》,我有着和佩利老师一样的困惑,也一样接受不了蒂科朋友们的做法,为何一定要把梦寐以求的金翅膀送出去才能换回友谊?如果蒂科拥有阿佛身边那样的朋友,想必蒂科一定会幸福一些吧,而佩利老师陷入的“困境“却都被瑞妮看在眼里,所以才会问”你很为蒂科感到难过,对吗?“,“佩利老师希望蒂科能够留下金羽毛,可不可以也改变一下蒂科的做法。” 瑞妮对社会现实认知的超越,连我这个成年人都过之不及的,对瑞妮来说,蒂科并不是我认为的殉道者,而是一位珍视群体、重视他人感受、可尊可敬的好朋友。看待事物,不应该独尊一理,百花齐放才是春。
6、        《小黑鱼》,一本让我在闺女幼儿园跳蚤市场活动时选出的“无聊“绘本,初看只认为小黑鱼很机智勇敢,鼓励孩子成为那样的人,直到看完佩利老师的书,才了解到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原来还映射了种族历史以及领袖精神等等,读绘本不能只读文字表面,将作者的背景等因素一并了解,随着相同作者绘本的阅读数量的增加,绘本之间的相通性和关联性,才不至于形成一磷半爪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家长需要做的功课,这样才给孩子深入阅读的引导。

最后,佩利老师深情地写到“我希望与一群全神贯注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倾听彼此的梦想,去创造新的世界,去创造才能有活力。我要的不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课程,我更想要有一个能不断创新的课堂”,而《鳄鱼哥尼流》中直立行走、特立独行的鳄鱼哥尼流,《佩泽提诺》中一只寻找自己归属的小P,《小黑鱼》中带领小红鱼挑战金枪鱼禁区的小黑鱼,选择做一只真实的小老鼠而不是发条老鼠的小威利,勇敢选择追逐自己艺术梦想的玛修,通过友谊之镜找回自己的城市老鼠……这些来自李欧·李奥尼笔下鲜活的人物,在故事里的选择和思考,正是佩利老师渴望的创新课堂丰满的素材来源。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内心无比感动,一个愿意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幼教事业的老师,一个到退休都充满着教育热情的老师,一个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到退休的最后一年还都在反思的老师,身体力行着成长性思维和终身教育。
《共读绘本的一年》以李欧•李奥尼的绘本为载体,通过偑利老师“无心插柳“式的课程实践,我恍然大悟,噢,原来孩子是这样在故事里探索世界的,家长亦须学习如何与孩子对话,做“会聊天的家长”。
其实我们每天都和天使们生活在一起,只要我们愿意静心倾听天使们内心的声音。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20: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G组沈娅兰
原谅——“昨天刚好读到了原谅这一章,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一章时有想起怎么样一件事在你和孩子之间”这是共读讨论时我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每次总是想起第一次对我的孩子发火。我的孩子五岁多,在这共处的1800多个日夜里我对他发火的次数两个手就能数的出来。而第一次的发火,我更多的是想原谅我自己。起因很简单,就是洗澡时小朋友一直把水舀起来让它顺着镜子留下来,导致我没有办法结束洗澡这件事。然后我就采取了抓住小朋友的两个肩膀前后摇耸他,一开始他笑的更开心了,可后来我用更大力气后他哇的就哭了,然后伸手要抱我,我抓着他又说了一遍他这样捣乱怎么怎么样,然后才把他抱下水池放到床上。整个过程两分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第三分钟他就已经又开心的在床上打滚起来。
之后问起,小朋友说不知道哪里做的不对,就是害怕,妈妈的声音好大。过一顿时间再问题小朋友已经不再记得这件事。但这件事却是我每次想起都要跟自己说一遍不用自责的事。多数的矛盾或者误会都是因为双方没能真正明白彼此。在“原谅”这一章奥利佛不能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不能理解瑞妮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不一样。而瑞妮对奥利佛也超出了她能理解和耐心的范围。
我们不能完全避免矛盾的发生,那么发生后我们要怎么去原谅呢,原谅自己,原谅他人或者他人的原谅。书里瑞妮首先做出了尝试,从自己出发,从奥利佛出发,她觉得自己可以,她也很积极的去做,可是对奥利佛这样的孩子而言,欲速则不达。瑞妮面对一次次非预期的反馈,我感受到她的着急、沮丧甚至又有一点小生气。而奥利弗,他的害怕于自责也直白的让人心疼,他需要的时间与空间更多。
《共读绘本的一年》这本书的背景让我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师和可以做这件事的一个契机。我们的身边是很难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去垂直深入的让孩子以孩子的视角去了解一位作者的。借着这个共读的机会,我买来书和孩子一起也都读了一遍,循着书里的方法也和孩子玩了一些。不能说深入,但孩子有了比较,比如他会说“我喜欢蒂科,不喜欢哥尼流”。他还会说“妈妈,这个是小黑鱼,我们再来画一些小红鱼,还有海草,海草是长在石头上的”。他觉得李欧李奥尼的小老鼠都是男生,因为女生太喜欢生气了,他不喜欢。不再是单纯的讲了一个故事,而在生活中有联系起来,甚至有了我们的语言密码,这样真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20: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S01王璞

作为一个特别喜欢一口气读完全本的读者,每天读一段,我需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告诉自己“不急,慢慢读,慢慢读”。除了过程中不自觉的放慢节奏以外,当全书读完的时候,我整个人除了心里暖暖的,真的还有一种宁静,一种满足。回顾离开央企的这五年,创业、转行、学习、不断突破自我……从极度松弛到极度紧张,再到接纳自我尝试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真的是斗转星移。读这本书,更多的感觉是舒缓、舒适,顺势而为,顺应自然规律的感觉。薇薇安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带着孩子慢慢的读一个人的作品,老师和孩子都在慢慢的成长,而这正是教育的艺术,慢的艺术。正是他的这份慢给我别样的心灵的洗涤和安慰,这是它的力量所在吧!

更有意思的是在进行线上小组讨论的时候,碧莲聊到的视角忽然触动了我遥远的回忆。那些儿时爷爷奶奶给我讲的故事一个个在眼前浮现,比如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他还是个5岁的孩子时,自行车可是个超久牛掰的玩意儿。他把停着的自行车后轮旋转起来,然后用小树枝伸进去听“哐啷啷”的声音;还有爷爷奶奶结婚时,迎亲队伍用笛子吹的梅花三弄。还有爷爷教我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一个个已经隐没的回忆从脑海深处浮现,我不由得在想,好多好多年以后,当佩利老师共读项目的孩子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他们会跟自己的孙辈怎么描述儿时这神奇的一年?
隔着长长的时光场合,温度与传承,一直会照亮很多孩子的童年,让他们在耄耋之年想起来,胸口都还会暖暖的。
希望每一个故事妈妈,都能成为一道光,照进孩子们的童年
发表于 2020-9-15 2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E07   温玲玲

《共读绘本的一年》有感        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共读绘本的一年》这本书是美国的薇薇安•嘉辛•佩利写的一本书,书的主要内容是讲教育家薇薇安在作为一名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最后一年发现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后来促成了一场为期一年的绘本共读活动,而她既是活动的策划者,通过没有预设的实施方案,而是从旁引导,在带领孩子在集体讨论中激发出每个孩子的理解潜能。

       故事是从一个叫瑞妮的小孩子开始的,瑞妮喜欢上了李奥尼的作品,然后在班级上开始传递关于李奥尼写的各种作品,后来还引领大家一起走上了李奥尼的阅读之旅。除了一整年的阅读活动,还开展了画海报,做手工,还跟小伙伴们一起尝试给艺术家写信,并且还收到了回信。就连老师也被深深的吸引进去了,经常记录下她们在讨论中聊过的一些话题。在老师的推动引领下,很多孩子也开始有了些许的改变,不同皮肤的孩子头脑中拥有着对李奥尼作品的同样热爱,经常在讨论活动中各抒己见,跟小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甚至孩子们都在故事的人物角色中找到了自己的缩影。老师静静的参与,适时的引导让孩子将一场场的活动进展的更顺利,孩子们的对话也开导了老师们或许困顿的脑袋,找到了茅塞顿开的灵感。

      每一本不同的故事书都会有个很热衷的孩子,里面的某个人物总是那么的令孩子们觉得有说不完的故事,开放性的问题,各自设想的结果,无一不让人感叹孩子们的世界是那么的有意思,从故事延伸回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也很精彩,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薇薇安能在从教的最后一年跟着孩子们共读李奥尼的各种作品,无疑是幸运的。读书不分年龄,不分国界,不分肤色,只要你愿意去读。只要你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你就能找到跟你一起共鸣的那个人,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家庭看到,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从小就能拥有读故事的机会,孩子眼中看到的那个世界跟大人的是不一样。但并不是说孩子看到的就是很幼稚的,相反,有些时候孩子的真言,反而启发了大人,彼此都是受益者。
感谢为我们挑选这本书的老师们,感谢大家在暑期一起共读这本书。我相信读过的我们对于在引导孩子观察的路上也会有所收获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21:1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求同存异,我是谁? ——《共读绘本的一年》读后感 B03明新荣  我所在的B组重点研读“蒂科”和“翅膀”两个章节。在线上讨论时,领读人带着我们小组几个小伙伴热烈的讨论,思想火花碰撞激烈。让我对《蒂科与金翅膀》和《鳄鱼哥尼流》有了更深刻理解。     《蒂科与金翅膀》内容简介:小鸟蒂科生来就没有翅膀,因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对强壮的金翅膀。一天夜里,一只许愿鸟帮他实现了愿望,但是拥有了金翅膀的蒂科却受到了同伴的排斥。他们说,你以为你有了金翅膀就比我们了不起了吗?无奈的蒂科只好只身离开。一次无意中,蒂科为了帮助穷苦的手艺人,拔下了一根金羽毛。令人惊奇的是,原先长着金羽毛的地方竟然长出了一根真正的羽毛!当蒂科把所有的羽毛送出后,终于拥有了和同伴们一样的翅膀,也最终回到了同伴们的身边。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如何求同存异?我是谁?每个人身上最特别之处在于外表还是在于思想?……大家提出来很多疑问,有很多思想碰撞。   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对第20页一段对话: “阿佛会给他们讲故事” “可是,你知道,蒂科不久后也能做到” 很疑惑!我不知道这段对话是谁说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通过跟伙伴们讨论,又细细读绘本。哦哦,恍然大悟,这是瑞妮和佩利的对话。这句话意思是有两个:①蒂科以后也会讲故事的②蒂科也跟阿佛一样对朋友有价值。   佩利为什么能挖掘出孩子们那么多想法,太厉害了!那么善于提问! ①你怎么想? ②所以说,朋友们对他很不公平喽? ③这很重要吗,瑞妮?回到朋友们的身边?难道他不能既拥有金羽毛,又拥有好朋友吗? ④可是阿佛呢? 层层递进,深挖。很赞!   我选择做蒂科,保留自己的特点又照顾到朋友的感受。   
发表于 2020-9-15 2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C06 刘东花

                                                     放手孩子,共同成长
                                                     -----《共读绘本的一年》读后感

《共读绘本的一年》这本书是因为中级班共读要求我买回来的。刚拿到书时,我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所以书都没有拆封。当共读开始后,才发觉这书越读越精彩。

一个老师,把指挥棒交给了孩子,一个老师,没有设计的教程和课程方案,和孩子完成了一年的共读。没有看整个过程的话,真的会觉得匪夷所思。然而,薇薇安老师不仅做到了,孩子们也做到了,共同完成了一年的共读,而且各自带着满满的收获。

阿甲老师说,薇薇安老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非常认同。一个好老师,更重要的在于启迪、引导,而不是灌输。薇薇安老师在共读绘本一年里给我们展示了孩子强大的能力,关键在于成人的放手和引领。这本书读下来,在如何做幼儿教育,如何共读,如何引领孩子阅读等等,都有很多的启发。

在共读时我准备的问题如下:

p43页提到奥利弗闹情绪时逃进了他的“藏身处”,p55页也提到瑞妮“哭着跑到藏身处”。看来这个独立的空间是班上孩子们冷静处理情绪的小空间。请问看了这个“藏身处”大家有什么感想吗?大家平时是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的呢?大家在家里有设置这样类似的“冷却”空间吗?

这个关于情绪处理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热烈参与了讨论。大家认同有个情绪处理空间还是非常有必要而且管用的。很多同学在家里设立了不同形式的情绪处理空间给孩子,而大家对于孩子的情绪处理也是各有奇招。除了我们共读的章节出现这个藏身处,在后面的章节也再次出现这个藏身处。那里是班级孩子处理自己情绪的小空间。在我们讨论中,我也有延伸出成人是如何处理自己情绪问题的。大家也各有奇招。

情绪问题是个很大的话题,当然并非本书的主题。然而,从书中多次的这个“藏身处”可以对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可见一斑。薇薇安老师在和孩子们共读的一年里,记录的很多细节,包括孩子们的反应,都很有启发性。在未来的共读中,如何提问,如何更好地推动助力孩子的阅读,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
发表于 2020-9-15 2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A03  吴秀娜


大道至简的教学真经

——读《共读绘本的一年》有感


      《共读绘本的一年》只有薄薄的134页,我们中级班的同学却整整读了两个月。这是中级班必读书目中耗时最长的一本书了。是疫情让我们的节奏变得如此之慢,亦或是这一本小册子真的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且看我这一篇比较随心随意的小随笔吧!
一、        关于作者及作品简介

     《共读绘本这一年》的作者是65岁的幼儿园老师薇薇安。这个角色是薇薇安最最普通的身份,她也是美国杰出学前教育专家,麦克阿瑟天才奖、埃里克森儿童发展院儿童服务奖得主。《共读绘本的一年》在台湾的译名为《手拿褐色蜡笔的女孩》,获得美国英语教师委员会杰出教育奖、哈佛大学出版教育类年度图书。

      本书记录了薇薇安老师在幼儿园最后一年发生的事,这一年她把教学舞台交给了孩子们,把指挥棒慎重而不露迹地交给了一位气质独特的孩子——爱拿棕色蜡笔画画的黑人小姑娘。孩子们来引领和主导教学课堂,而薇薇安老师成为一名参与者,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李奥尼的作品。她们通过讨论、画画、戏剧表演等方式把作品与实际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绘本中的每一个角色和现实中的孩子、老师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这样似乎并不成章法的教学过程,却把看似简单的绘本与每一个参与者联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成长,或是变得自信,或是变得包容,或是找到了自己,或是学会接纳生命中的某一些不如意......

二、        大道至简,请看大师为我们揭开经过衍化至繁的教育真经。

(一)、李奥尼绘本专题阅读让师生共同成长。

       薇薇安老师在自己的幼教生涯的最后一年带孩子们共读李欧.李奥尼一个人的作品,这在一年前,我真的无法理解,一整年就读那十几本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翻完的绘本,这也太浪费孩子们的时间了吧?!我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这十年来,我一直呆在一个以效率及成绩著称的民办学校,每天的我除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斗智斗勇,希望能给他们灌输多一点考试能用得上的知识之外,就在批发作业及试卷后发现孩子们犯了诸多根本不应该发生的错误后,在办公室跟同事们不断吐槽:为什么这些孩子总是教不会呢?这个字(这道题)讲了几百遍,还在错!有时,甚至直接打电话给家长,说的好听是在询问孩子的在家学习情况,说难听一些,就是在质问家长,为什么不好好管管你家孩子的学习?这样并不平等的教育制度决定了孩子们是难以给予老师们滋养的。

       而我们的薇薇安老师因为《蒂科与金翅膀》中蒂科朋友们的做法一直对李奥尼抱有疑问,她认为:他们对他多么残忍!他们的愤怒伤了蒂科,也伤了我。这不公平!而每年大多数的孩子都为蒂科的朋友们辩护:“因为他让他们嫉妒!”“他太希望和别人不一样了,其实他用不着非得要一对金翅膀。”而这些所有的解释和辩护只是让薇薇安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当瑞妮在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看法时,却能一语中的,彻底解开了薇薇安对李奥尼的疑问。当所有的孩子都在纷纷指责蒂科自私、以为自己了不起时,她是这么说的:“可是,你们想没想过,其实他并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只是他的朋友们这么认为。”而当薇薇安老师高兴地几乎要晕过去时,她激动地说:“所以说,朋友们对他很不公平喽?”|瑞妮扬起眉毛,不确定我是否明白了她的意思。“当然不是因为帝哥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拔光了自己的金羽毛送给穷人,这样穷人可以用金羽毛换点东西,而他也能重新回到朋友们的身边。”

       “这很重要吗?瑞尼?回到朋友们的身边?难道他不能既拥有金羽毛,又拥有好朋友吗?”

       回答我的是一阵长长的沉默,也许他听出了我话中的绝望,随后他微笑着看了看我,说:“我的意思是他当然可以这么希望……可是如果他的朋友不喜欢,就不行。不然他会变得很孤独。”

       她的回答一语中的。蒂科希望有一对金翅膀没有错,他想要借助这对金翅膀变得和朋友们不一样也没有错。不过,一旦他知道了朋友们都不喜欢这样,他就必须顾及他们的感受。他要自己作出选择,是要长着金翅膀变得孤独,还是变得普通但有很多朋友。这个道理,从这个拒绝附和别人,却能把每个人都变成朋友的小女孩嘴里说了出来。

       “可是阿佛呢?”我不甘心。“没人要他变得和别人一样,别去思考什么词语啊、颜色啊。”

    “他们是另外一种朋友。”她简单地回答,“蒂科没有这种朋友而已。”

       天哪,这是一个怎样举全家之力教育出来的小孩?年仅五岁,却活得那么通透,短短几句话就解开了六十五岁的薇薇安老师对李奥尼的不解!

       被誉为“图画书中的伊索”的李奥尼,他的作品有明显的寓言倾向,深刻却不故弄玄虚,大小读者都能从中读到点自己可以理解的东西,如果能就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及体会跟共读人一起聊一聊,真的可以迸发出非常有意思的想法!

       书本中的薇薇安老师彻底放下了自己作为一校之长的身份,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以瑞妮为主导的共读中,她也在不断地反思、反观、反省自己。例如“我想象了一下,如果跟自己的幼儿园老师说‘这个跳舞的犹太小女孩就是我’,这根本不可能, 我不禁微微笑了笑。”“瑞妮一点儿也不胆怯,而曾经的我却做不到。”“这段日子我经历的每一次心灵之旅似乎都是向内的,通往我藏在心中的回忆和遗憾。李欧李奥尼也可以将我画进书里,起个名字叫‘想当初’,或者换个更好听点的,叫‘后悔药’”。

     这种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成长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多么想遇到一个可以点燃自己的人。或许,正如小学的家长对我如是说:“我觉得吴老师已经中了绘本的毒,不然怎么舍得从小学转到幼儿园做一个普通的老师呢?”。


(二)李奥尼绘本专题阅读让每一个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及别人。

      诚如薇薇安老师在瑞妮的启发下,理解了李奥尼笔下的蒂科的选择,再次朗读图画书的最后一部分,感觉已经不再无奈,而是我接受自己的选择,我更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蒂科的选择未尝不是清醒的,他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愿意接受他的朋友们对他的期许。人生转了一个圈,再次回到朋友们身边时,虽然蒂科已经不再拥有与众不同的金翅膀,但他比谁都清楚,人生的不同是在于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记忆和梦想),而不是看得见的东西(金翅膀)。

       “可我还是和朋友们不一样,我们都是不同的。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和看不见的金色梦想。”

       在薇薇安老师的教室里,有来自不同国家和肤色的小朋友,他们的性格也迥然不同,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叫奥利弗,成人的世界里他被贴上孤独症这样的标签。,他喜欢自说自话,他一受外界的刺激就藏到一个被称为“藏身处”的地方,他会不知疲倦地画他的兔子,对外界毫无反应。如此不幸的他幸运地遇到了薇薇安老师及他的小伙伴们,瑞妮还发现他是最像阿佛的人,从此奥利弗有了一个最文艺的标签,虽然他仍然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但朋友们却能包容和谅解他的所作所为。

      从奥利弗的故事,我又想起了自己教过的一个学生。虽然她可能身高永远不会超过1米,但是在我们的班级里,从来没有一个孩子会对她另眼相看。走在校园里,如果遭遇异样的目光,她也能坦然自若地接受,如果别人想要欺负她,她也能勇敢地说“NO”,班上的同学也会同仇敌忾地一起对付这些不怀好意的孩子。我一直非常佩服这个宝贝的家长,能把孩子培养得如此坚强乐观,正常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尚且艰辛,特殊儿童的父母所要付出的绝不会少于两三倍。周记我一般会布置两个主题让孩子们自己挑选感兴趣的来写,大部分孩子只写一篇,而她却总是写两份,对于父母的严格要求,她有时也会特别委屈与不解。这时,我总是跟她说:“宝贝,你要好好感谢父母对你的帮助,或许你现在不能理解,但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那个如此用功的自己,而父母却是那个不断鞭策你前进的天使!”不负家长和老师们的殷切厚望,她真的一天天地不断进步。在我的举荐下,她荣获2019年“十大感动校园十佳自强少年”,在一个人数达到近四千的学校中摘取这样的荣誉确属不易!我希望这个宝贝记住属于小学阶段的高光时刻,明白自己的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更希望她能在未来的人生继续创造更高的荣誉,我相信她一定可以做得到!


    来自波兰的男孩沃特因为母语是波兰语,来到美国后非常缺乏自信,每当老师请他讲故事或画画的时候,他总是说:“我做不到。”对待老师提的建议,他总会有抵触的情绪,好像别人正要将他引入陷阱。而我们的小精灵瑞妮某一天从图书馆跑回来,冲进屋,手里晃着一本书,大叫:“沃特!沃特!快看,沃特,和你的一样。快,拿出你的小本本!我有东西要给你看!”这一本绘本正是《佩泽提诺》,沃特本子上的画涂满了这种连在一起的小色块,可爱的瑞妮通过这一点为他找到了些许自信。从此,李奥尼的《佩泽提诺》现在变成了“沃特的书”。瑞妮达成了心愿,她和其他孩子一起,在本本上画“沃特的小块”。好像他也曾问过大家:“我是你的一小块吗?”他们则回答:“是的,有你我们才完整。”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想瑞妮一定是深喑这一道理的高手。

(三)薇薇安老师的课堂带来的启示。

      “好比戏剧要按一个节拍进行,又好比每天晚上都要听伟大的史诗的故事,现在我们的实验是李欧李奥尼的作品。他能提供另外一种媒介,以切合人对连续图像和戏剧事件保持长时注意的本能需求,现实是教育机构的惯常做法是不停干扰孩子们想要对故事保持长时注意的每一丝努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同时也帮助我们自己重回正轨。”这里的“保持长时注意”,也就是我们专题阅读中说的“长时间的关注”。我不得不感叹这个幼教育专家的厉害,而20年前的美国就在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相比于我们当下一灌输知识的中小学课堂,我们真是差得太远了。带着对薇薇安老师课堂的向往,我推开了幼教工作的大门——

      “幼教工作者是未知领域的热情探索者、嗅觉灵敏,能很快找到那些不断揭开无尽可能的人。”看到这句话,我的内心是激情澎湃的,但同时也是忐忑不安的。表面上幼儿教师一直在重复着“三餐两点”,吃饭、玩耍、睡觉,似乎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读完《共读绘本的一年》让我期待幼儿园这种完全没有分数压力的自由阅读,但一旦面对真正的孩子,我才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师,是件多么需要艺术细胞和激情的工作热情!它除了需要足够的体力,足够的耐心,更需要灵敏的嗅觉,需要挖掘像“瑞妮这样能不断揭开无尽可能的孩子”,需要找到“像田鼠阿佛这样能够令人深思并有着无限延伸可能的某种东西”,进而来开发孩子们内心蕴蓄的宝藏,释放孩子们本身就具备的能量,继而来修复、塑造、完善孩子及自我的人格。

      转眼加入幼教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 我体会着属于幼教工作者的各种酸甜苦辣,说实在话,这段时间,“甜”的滋味真的不多。在某一瞬间,我会有恍惚感:“老天,我能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去吗?!”可是,幼教舞台的序幕已经缓缓拉开,我能离场吗?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唯有继续装上三叶草带给我的热情,携带好薇薇安老师的智慧,好好造吧!

发表于 2020-9-15 21: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901B01 于 2020-9-15 21:35 编辑

《共读绘本的一年》共读笔记

B01李思涵

一、复盘自己当初的提问和大家的发言。

我的问题:在始读《蒂科与金翅膀》的时候,关于蒂科这种看似“妥协”的选择,一度我也很困惑,为什么李欧李奥尼会让蒂科做出这样的选择?作者这样写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

Criciler: 书P29页是不是可以回答:”蒂科并不是我所认为的殉道者,而是一位珍视群体,重视他人感受,可尊可敬的好朋友。看待事物,不应该独尊一理,百花齐放才是春。

Daisy: 两个极端,要么融入群体,要么孤芳自赏,是不是蒂科也可以找其他的金翅膀呢?

孟凡: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感觉蒂科只是作者眼中的其中一类人而已,阿佛和哥尼流也是。

Daisy: 人生路上的朋友,都是分分合合,不断选择某个阶段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一个过程。作者或许只是呈现他人生遇见过的各类型的朋友。就像孟凡说的,阿佛、蒂科、哥尼流,都是一种类型的个性代表人物,他们选择的做法不同,他们朋友接纳程度也都不同。

曾经我也为和老友慢慢少了联系,少了话题而懊恼,后来才懂得人生过程就是这样分分合合,大家要么变了要么没变,在哪个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类型。

梁焕彬:我家哥哥也认为这样的选择很正常。他不认为蒂科受到了嫉妒或排挤。他也认为人都是会在不同阶段认识不同的新朋友,老朋友有可能继续,也可能不继续了,都很正常,但不能因为不在一起了就认为是谁排挤了谁。

玛芮秀: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闺蜜,她就是那种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共享福的人。我确定我无论多么落魄潦倒她都不会嫌弃远离我,但是我一旦拥有了金色翅膀,也许就会失去她的友情。我也迷茫过很久,阉割自己的骄傲和耀眼换来的到底是什么情谊,也挣扎了很久。

不过我最后选择的也是尊重老友的那颗“玻璃心”。让自己“笨拙”的和她在一起。让她安心,也让我可以慢慢的带动她的敏感和自尊。

李奥尼的这一系列的绘本作品都是我童年里面甚至是成年后面对友谊自我不同侧面的映照。

在很多取舍之间选择自己还是他人,学会慢慢的和自己和解。既不是阿佛也不是蒂科,或者哥尼流,我就是自己。他们都曾经存在过我的人生里。

Criciler:我家姐姐认为蒂科送了金羽毛,帮助有需要的人,还获得友谊,不亏。追问一句薇薇安老师的问题:难道不能金羽毛和友谊共得?因为蒂科没有阿佛身边的朋友。

梁焕彬:孩子是通过绘本去认识世界的,所以,优秀的绘本作家应该是把真实的世界带到孩子面前,而不是把我们希望的完美世界带给孩子。所以,蒂科的朋友就是真实存在的呀。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友情。

我:我更愿意把蒂科的选择看成是自发的选择而不是环境和他人的胁迫。人生路上总是会遇到各种选择,人们总是会权衡利弊,根据自己心里最重视的东西来做出抉择。对于蒂科来说,友情是它更看重的,比坚持个性更重要,它珍视群体尊重别人的感受,自己愿意做出改变和他人一致,这也是真实世界中人们会选择的其中一种方式。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怎么选择就看自己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心里怎么权衡,孰轻孰重吧。如果它追求自我,完全可以去找新的同频的伙伴或者像瑞妮所说让这些朋友做出改变长出银翅膀等等来继续保持友情。

玛芮秀:我看第一遍的时候还是觉得很痛的感觉甚至有些愤怒。为什么蒂科经过了那么久的蛰伏就不能拥有一双一飞冲天的金翅膀。

我:因为它身边没有为她的成长改变而鼓掌的朋友。

玛芮秀:等静下心来在慢慢感受她内心的一切,内省自己的内心,才会体会到放下一身的金装的勇气和自信。也许她并没有放下自己的金色羽毛,只是长在了心底。所有的华服锦衣都化成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我也愿相信她从不曾被他人的友情裹挟自己的人生。

龚小林:太在意朋友们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

我:它经历过,内心的成长更坚实。就像爬山,有的人爬到半山腰,有的人爬上山顶已经欣赏过最壮丽的景色后选择下山回家,下到半山腰时也会和那些朋友相逢,虽然他们所处的位置和高度看起来都一样,但是内心的经历和成长是不同的,阅历和格局也不同。

梁焕彬:我家哥哥说,在她没有翅膀的时候,她的朋友无条件帮助了她,不求回报,在她变强大以后,她的朋友要看看她会不会使用她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如果她也像她们曾经帮助她那样去帮助别人,那么她们就是一样的了,她们就还可以做朋友。如果她不帮助别人,那么,她也可以去交跟她一样拥有金翅膀的朋友,她的朋友们也不会怪她。

我挺惊喜的,孩子可以看到这样的角度。

我一直问他,你没有感觉到她的朋友嫉妒她吗?她们没有在排挤她吗?他说没有。他没有觉得她是牺牲了什么换取了友谊,他就是觉得她最终用了她的强大帮助了别人,也因此被朋友们接受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Criciler: 我也有你家哥哥的想法,在书里我没看到四只小鸟有愤怒妒忌的表情。

梁焕彬:如果她没有帮助别人,也没有继续跟老朋友交往,她在跟老朋友分开以后,也会遇到新的朋友,如果是那样,也没什么不好。他认为她不会失去友谊,只是朋友可能会不一样而已。

我:道不同不相为谋,必须有一方做出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落后”一方的成长也可以是“进步”一方的看似妥协,只有一方自愿改变,道就同了。是的,如果是阿佛的朋友就会很欣赏它。

李想:让我想起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里都是对错,孩子们的世界里只有选择(大意)。蒂科就是一个孩子,他觉得当下的友情是他的需要,而不是考虑朋友对他的态度是否正确。

Daisy:我可能会选择放弃,曾经我也是努力维护,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努力维护大家可能只会累。

梁焕彬:可是,我家哥哥不认为蒂科“放弃”了金翅膀,他认为,正是因为她帮助了别人,才“获得”了黑色的翅膀,而黑色的翅膀证明他的品质高贵,是更愿意帮助别人的孩子。

所以,我们认为金色就是好的,因为我们活在成人的世界里,金色代表稀有和高贵,但是孩子是没有这种概念的。

Daisy: 哥哥把黑翅膀升华了,又一个厉害的瑞妮。

我:这种解读更棒!原本蒂科没有翅膀的时候,它的黑翅膀朋友们就是这样帮助它的,所以黑翅膀的确是更高贵更乐于助人的翅膀。

成人的思维的确就是容易被世俗的标准裹挟,一个“金”字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梁焕彬:所以蒂科的朋友说的“你跟我们不一样”不一定就是“你拥有高贵的金翅膀,而我们没有”,也可能是“你跟我们一样也拥有翅膀了,但是,你还没有利用你美丽的金翅膀帮助过别人”。

Daisy: 我刚才问我孩子,他说首先它的朋友就有问题他说蒂科可以离开它这些朋友啊。我问他的择友是不是合不来就拜拜,他说是啊!

玛芮秀:我也在和他讨论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把金色羽毛变成黑色羽毛来换得朋友呢!他说会啊,我只要会飞就行,什么颜色的羽毛不重要,但是一个人玩太没意思了。

钟:我的理解,这是蒂科的成长过程,蒂科有梦想,在朋友们帮助下努力实现了梦想。当梦想实现了又怎样呢?又应该做些什么。蒂科奉献自己,让自己升华。回归平淡。

余萍:我的理解,这是蒂科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或者意愿,蒂科想要朋友,朋友的认同,愿意舍弃金翅膀,回归同类,同时一举两得,舍弃的恰好又能帮助别人。

二、在读完全书后对该问题进行再次回答和思考。

在一口气通读了李奥尼的十多本作品之后,结合佩利奶奶的思考,我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和解读。

蒂科的问题,可以和作者笔下其他作品的形象放在一起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些故事中都存在着一个共性:都是描写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的——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每个人的态度和做法都是不同的。

有的人选择宽容、接受,像阿佛的朋友;有的人则无法接受,像蒂科的朋友和哥尼流的朋友,他们选择远离或者反对和抵触。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根本上是人性基因比如嫉妒、自私等心理在作祟,导致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就选择本身无论哪一种都无可厚非。

而故事中的个体,阿佛不在意他人的感受,聚焦于自己的兴趣;

蒂科在意和珍视他人的感受,愿意送出金羽毛,和朋友保持一致获得友情;

哥尼流也在意别人的感受,但他并不愿意改变自己,而是努力学习新的技能引人效仿,凭一己之力用行动来改变他人和环境。

而佩利奶奶笔下的瑞妮则用了另外一种视角和方式,她在意别人的感受,但是她选择说出感受,对方认识到错误而道歉的方式来解决冲突。

作者笔下的故事冲突这样通过十几种的不同方式呈现出来,我觉得意图在于唤起读者深层的感受和引发思考,自己面临这种情况会做出何种反应,最像故事中的哪个角色?我的朋友会如何选择?

所有故事的本质最终都是一场向内的自我心灵探寻之旅,在认识本我的问题上发出哲学追问,而每一个故事都会引发思考,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做出影响和抉择。

2.jpg
1.jpg
发表于 2020-9-15 22: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读《共读绘本的一年》的读后感
B04王静
从孩子在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但故事到底能在孩子心底换起什么?在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能否带给孩子更深的思考?作为家长、故事妈妈在讲述中应该怎样更好的引导孩子?这是我一直困扰的问题。
这本书打开了我之前的固定思维,也许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存在的问题,认为带孩子看书一定要告诉他一个对这本书的看法。相对于传统的讲故事一个人讲,一个人(一群人)听。作者的方法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去思考、感受、探讨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作者会让孩子们画书中的人物,扮演书中的角色,或者讲几本绘本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或者讲自己的感受(梦境)画出来,也尝试给绘本的作者写信,探讨孩子们的疑惑。总之,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目的不是告诉教育,而是引导启发。
每个孩子对故事的理解都不同,怎样去引导孩子讲出来薇薇安女士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孩子才是天生的阅读者,放下成人自以为是的认知,你会发现孩子的视角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想像。
发表于 2020-9-15 2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A06 周见清 《共读绘本这一年》读后思考

自己最初的提问:佩利老师似乎不需要教学计划,但是我自己是一定需要的,如果遇到了教案和互动之间存在冲突的话,该如何平衡?

读完全书后,我更多的感受和思考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之间的问题。就像很多人讨论“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其实没有绝对性。更多的关注点是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在书中,我看到有这样一些不同的影响因素。

环境创设。我们在书中了解到,读故事、讲故事的氛围成为幼儿园常态化的一部分,有时内容来自来孩子推荐的书,也可以是老师推荐的书,也可以来自家长。故事的力量无法抵挡,来自大师作品、来自身边人,有故事、有常态化的开展,这些都会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也为后面的李欧李奥尼系列阅读埋下伏笔,或者说自然而然地种下种子。

看见学生的兴趣,也尊重学生的多元、独特性。每个孩子的不一样。我经常苦恼,怎样设计一个活动,让所有人都能愉快参与,但实际,好像没有那样一个活动,因为,也应该只有一个活动。在书中,看到很多的“自然”发生,也尊重学生的“自然”——尊重学生不同个性,同一个活动,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参与方式,甚至不参与的方式;有不同的活动,有时是学生发起,有时是老师建议,还可以商量……这里看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平等的对话。我以为自己很努力在创造平等、参与,但最近才真正觉察,在课堂上,我很多时候在关注自己的行为,讲得好不好,流程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制造课堂高 潮 点……学生的反馈给我当头一棒,开始时,我感到沮丧,平静下来才发现是自己没有真正看见他们。

教学计划是什么?
这个计划里,还是要随着学习和实践,把对“人”,对学生的认识放入。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社会环境下的他们,更重要的是自己真实面对的他们,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尽可能了解他们的需要,在过程里对话。
还需要有方法,讲故事、延伸活动、甚至日常教学里的融合,教育是有迹可循,也可以

创新,但不至于什么都要重新创造,三叶草、身边伙伴、师长,经典学说,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资源,需要静下心来做输入,才有输出。
还有实践。我总是想准备得最好才去做,什么是最好,什么是适合自己?这个真的要在实践里摸爬滚打,才能对对象、目标、过程有真切的感知。

还有“我”。坦言,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内容也有自己的偏好,碰触新的点时,走出舒适区时,我第一反应是恐惧,尽管我知道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哇,这是个挑战、突破自己的机会,但现实就是还没做到。这个平衡,我还没找到,但扬长避短,不,是把不及格的短修到及格,发挥优势,这个目标仍是有的。

每次看到三叶草伙伴、我们的小组伙伴的行动就打满鸡血,大家都这么努力,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偷懒,不,我想和大家一起前进。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9 12:37 , Processed in 0.072388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