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皮皮兔

[陈皮新滋味]三叶草写写写微信群开动啦,皮皮开始养蚊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04: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共读笔记

皮皮陈刚 2018331日星期六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这本书,我以前曾经浮光掠影地读过一次,因为觉得内容有些浅,说实话,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隔得久了,以我的破记性,重看之时,居然像在读一本新书。以前看书,极少在书上划记。前不久开始共读《书,儿童与成人》这本书时才刚开始尝试,无他,至少是希望能够拍照以后,有笔划记的痕迹,可以聊示“本人今日已到此一游”。划着划着,越觉得有了意思,写几句批语,标记阅读时的心情或感想,很是酣畅淋漓。尤其是看到过瘾的地方,写一两句批注,大有在微信及时沟通的感觉。


说来听听,怎么问,为什么要这么问?为什么这么问了以后,孩子们会积极回应,其他差不多的问题,换一种方式为什么孩子们的反应会截然不同?平等而友好,互相尊重,亲近书本,彼此分享,在活泼中深入,从而提升各自的心智。关于“真心”,关于“先见”,“先见”之见,是否不如不见?“真心”之心,是否足够直抵内心,我们真的需要更重视与孩子善于阅读的讨论,围绕着书本展开的一切话题都值得重视,哪怕是时隔很久以后,偶然之间提及的一两句话。所谓“先见”,又可以说是“成见”,打破成见的壁垒,放下成见,去真心地与孩子们沟通,听取他们的发言和感想,记录下来,观察这样的讨论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续效果。这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这是一个持久的课题。


《说来听听》里,钱伯斯提及了一个叫做“阅读循环”的图表,串联了阅读行为中的每一个环节。选书、阅读、回应三个行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年人(老师或家长等)的介入和支持。


喜欢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然后再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同类作家的作品,被作者认为是井底蛙式的阅读。井底蛙式阅读的读者,安于现状,拒绝任何形式的探索。他们担心走出井底就是世界尽头,怕摔个粉身碎骨。


回首当年,我们都曾被自己所喜欢、所闲逸的大人影响。事实上,这些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我们听得进去这些人关于读过的书和读书时的感受,也会找到相同的书阅读起来。成年人的榜样是实实在在,影响久远的。在倾听别人的读书经验,并与他人分享自己读书心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某种形式的读后心得发表,参与者可以交换信息、分享热情;同时,探索不同阅读领域的意愿也会提高。那些燃起我们阅读激情的人们,那些和三五好友畅谈读书心得的热烈淋漓,引发我们对书籍的深度探索。


研究越深入,我们越相信“讨论”在阅读过程中确实扮演着核心角色。除非我们将读过的书拿出来讨论,否则我们无法真正明白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


《说来听听》,作者在前言里提到,这是一个健谈的年代。确实,人们似乎在不停地说话,似乎在不停地沟通。这是一个在我看来,前所未有的拥有更好沟通的时代,尽管它还没有像我希望的那么好,但不可否认,它一点一点在变得更美好,沟通得更通畅。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有相当多的人接受过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的家庭相处模式;能跟父母谈话,甚至谈心的,不一定能有太多人。然而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需要学会的是一种全新的亲子沟通模式,要尊重孩子,要理解孩子,最好是不要打骂。很多父母会觉得无所适从,觉得不可理解和接受——凭什么我们这么倒霉,小时候是我们当孙子,当父母了也还是要我们当孙子?
其实,这是在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将童年更好地重来一次,按照我们更喜欢的方式,在我们更好地成长以后,活成我们更想要的父母。时空穿梭中,我们小的时候一直遗憾没有的跟父母的好的沟通,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学习着来主导,来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跟我们好好沟通,互相尊重,彼此鼓励;从一本书的阅读开始,畅所欲言,释放心声,共同学习,共同赢得收获和进步。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老师或其他成年人与孩子们之间。


孩子有他们的视角,我们有我们的,各有所长,各有所好,成年人完全可以在讨论中,请孩子们说来听听,引导他们说出真正的自己,也完全可以将自己开放给孩子,让浅表的沟通慢慢深入到内核。学会尊重,学会引导,学会聆听……说来听听吧~~


WH.奥登(1907-1973,近代英国诗坛上最知名的诗人)对评论家的期望如下:


1、让我知道出版界有这么一位作者,这么一部作品。
2、让我相信自己因未曾仔细阅读该书而低估了这位作者或这部作品的价值。
3、能够弥补我的不足,让我知道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所酝酿出的作品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4、加强我对一部作品的理解。
5、读后能增广见闻。
6、能让我触类旁通,思考人生、科学、经济、伦理、宗教等。


其中第2点,让我想起了201794日发生在我家的事情。


那天,云钊一开始想去看电影《敦刻尔克》。他希望爸爸可以一起去看。爸爸查了一下国内外的评分,说评分比较低,不想去看。云钊也直接回复,说“你不看就不看,我们去看”。然后我陪他去上动力机械的课,一起出去了。出门以后,我问他,如果他被我们这么说“你不看就不看,我们去看”,他会不会觉得有点难过?他想了想说,“那我们再打个电话给爸爸吧,跟他说我们还是希望他一起去看电影,评分是评分,是别人的评分,他可以自己看一下预告片感受一下,具体的好不好还是需要自己来说了算的。”爸爸查了《敦刻尔克》的10分的总分,国外评分是1.7分,豆瓣评分是2.9分,截图发给了我。后来爸爸还是说评分太低,他就在家休息一下,不出来算了。


云钊和我后来跑去看了这部传说中的烂片,感觉都还挺好的。于是云钊总结了——看来还是我说得对啊,一部片子好不好,还是要自己说了算;别人打的分是别人打的。


后来,在云钊的说服和强烈要求下,爸爸和云钊一起看了《敦刻尔克》。爸爸说,没想到这部片子还真的挺精彩,看来,确实还是得要自己看了才好评判啊。


这件事情,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典型的云钊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爸爸承认自己原来低估了电影《敦刻尔克》的事情。阅读如此,电影亦然。在这一点上,云钊其实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小评论家了。


书中作者提到了三种分享——分享热情、分享困惑、分享关联性;也说了四种表述方式——说给自己听、说给别人听、大家一起来发言、聊出新想法。如何“聊出新想法”不是一个容易的课题,肤浅地说来听听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需要引导孩子们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时,对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探究时,就不容易了,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不妨好好思考。


阅读谈论中弥足珍贵的是什么?——真心接受儿童的意见,相信所有的看法都是宝贵的。说来听听的内核就是:真心想得知读者的体验,包括读者希望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一本书的想法、感觉、回忆还是好恶。这里,我将话题岔开一点儿,真心接受儿童的意见,在有的父母看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或者觉得搞笑——小孩子的说法还值得这么严阵以待吗?其实这里也涉及到一个亲子视角的问题。我们是在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是在居高临下的,还是平等对待的?在阅读谈论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


“说来听听”“你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浅显、幼稚的意见,不用催促,耐心地等孩子们组织好语言,从容地表达,而不是急于发表评论或自己的意见。我见过有的家长会经常问,包括今天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两次情况,就是有人在问小朋友一堆的问题:你还记得上一本书讲的是什么吗?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意义?也有家长提出疑问,不知道带着问题读书的方式,是否适用于自家孩子。我滴个天哪~这是我很不喜欢的方式,


任何只都有不读书的权利;跳页阅读的权利,不读完整本书的权利;一读再读的权利;什么都可读的权利;包法利主义的权利;到处都可阅读的权利;攀爬页数的权利;大声朗读的权利;保持沉默的权利。这是丹尼尔•贝纳在《阅读的十个幸福》中提到的。我深以为然。


要想好好地跟孩子沟通讨论,倾听孩子的意见,首先得把视角放平了,跟孩子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才有深入下去的可能。

就这样,诸君,请一起加油努力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04: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共读实操作业
皮皮陈刚2018331日星期六
《水公主》:

背景:这本书我没有买,也没有去跟其他小朋友共读,但大家在群里讨论共读的内容,在共读群里分享了这本书的PPT。我还没想来得及在读书会上读这本书,只是自己点开共享的PPT在反复研究。云钊凑过来看到了,就申请他一个人看,然后我干脆搂着他,一起对着电脑一起读起了这本书。极少跟他一起看电子书而不是纸质书,这一次算是一个尝试吧。顺便实践了一点《说来听听》的理论。


初衷:跟云钊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将《说来听听》读过两次了。觉得那样的问题相对浅白,但对于鼓励孩子勇敢说出来还是会非常有帮助的。作业要写实操方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还是想实践一下书本上得来的理论知识,希望自己的操作水平能有哪怕只是一丁点的提高。这一次准备不够充分,实际操作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但姑且试之吧。


说来听听,云钊的表述的基础已经比较好,我不需要在这方面作出太大引导,需要更关注的是,引导他进行相对更深入一些的思考。


实操经过:


我们先是将这本书的内容慢慢地读了一次。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我们平时基本上完全不熟悉的内容,云钊自己主动将图片又翻回到最开始的地方,看了起来,我也顺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开始了沟通。


先是请他分析一下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他几乎没有考虑,就直接回复说是非洲。我表示了一下佩服以后,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就开始分析了,你看,这里有好大的太阳,屋子也是草屋,树都好少叶子的,这个女孩子一看就是个黑人,辫子还织得那么多那么细。我跟你说哦,我们学校六年级有个小孩子就是黑人,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个在三年级,一个在二年级,他们家就住在百合哦。大家都说他们家就是非洲的。


然后关于《水公主》的书名,我表示了一下疑问,书里没看到这个小女孩穿很华丽的衣服,也没有仆人什么的啊,怎么说她是公主?云钊表示有点小鄙视,切,这都不懂?!你没看到人家家里都说自己家的孩子是小王子小公主啊?我们班上张宜霖她妈妈就老是说她是宜霖小公主。你自己还不是经常说我是你的宝贝,还说我是小王子,有时还说我是国王呢。哈哈,我尴尬之下,只好打声哈哈,继续往下翻了。本来还想就封面再跟他探讨一下的,他坚决地将书页往上一推,翻了一页。


一个黑人小女孩仰着头,身边满是晶莹剔亮的东西。我一下我眼睛也亮了,哇,快看,这是莹火虫吗?还是银河?要不就是小水珠?云钊奇怪地看了看我,没说话,将书推到了下一页。难道他觉得老妈今天突然变话痨了?平时我们一起读书的时候,我的话可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我一向不大喜欢在读书的时候问东问西,盘查半天的了,觉得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对书的阅读和思考的连贯性,也容易影响孩子阅读的专注度和兴趣。


“一伸手,就能碰到星星的尖角。”他的眼睛亮了,“你看你看,是星星啊”。


“在我的王国非洲,天空辽阔低垂。”“我唱起歌,汪汪狂叫的狗就会安静下来。我跳起舞,高高的草就跟着一起摇摆。我一声令下,风儿就和我玩捉迷藏。“一大早,天还黑着,妈妈就开始叫我:吉吉,我的公主,该起床了。我们去打水。”这时候,云钊的思维开始发散开来了,问我,“妈妈,她们家有没有闹钟?”


我说,这我不知道呀,不过,看她们家生活的环境可能会比较原始和落后,不一定会有闹钟吧,估计也不会有手表、手机这些看时间的工具了。不过她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一定有自己的计时方法,口口相传下来。再说你看,地平线那边不是有太阳出来了吗?


“可是,我没法让水流过来,也没法让水变得再清一些。怎么下令都不行。”“水,快过来!”我命令道。“天还没亮,让我再睡会儿!”我又请求道,“过来吧,求求你……”可水怎么也不过来,我们得走好远的路,去河边打水。”


我问云钊,吉吉公主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能让水流过来呢?他一下子有点愣住了。迟疑了半天才说,“是不是因为她是公主?或者她有魔力?在做梦?”我耸了耸肩,表示我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或者不记得了,那就继续往下看吧。


“好困啊,我连王冠也戴不了。一想到头上要顶只水罐,我就感到口渴——嘴唇干裂,喉咙冒火。我使劲闭上眼睛,看到了清清凉凉的水。我轻轻地把脚丫伸进去,舀起一勺,放到这唇边。哇,好凉。”“我慢慢睁开眼睛,可面前什么也没有。我气得乱踢,尘土飞扬。”咦?怎么会这样?云钊倒是笑了,“搞了半天她只是在做梦啊,我一开始还以为她有魔力呢。等等我,我要先喝点水。”读一本缺水的书,会让人口渴吗?哈哈,我忍不住笑了。等他喝完水回来重新坐好,我又问了,“要是你希望别人为你做一件什么事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跟他说话?”这个问题对云钊已经不再是问题了,他很高兴地回答,“我可以好好跟他说啊。”“那要是有人命令你去给他帮忙做事,你不答应的话,他还乱踢乱吵,你会觉得怎么样?”“那是他的事啊,又不是我在生气。”哈哈,好有智慧的回答。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空罐子举到头顶。我们唱着歌,踏上了旅程。我和妈妈一起哼唱。我们脚步轻盈,跳着笑着,路还很长,我们尽情舞蹈。半路上,我们在巨大的乳木果树下休息,采摘乳木果充饥。”这时候,云钊注意到了图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太阳升得更高了。


“跳着跳着,我就跳不动了。‘妈妈,我们到了吗?’终于,我听到了水流淌的声音。还有小伙伴们的笑声和女人们叽叽喳喳的聊天。”这一幅画面里,吉吉公主小小的身子和头和巨大水罐之间的对比让云钊发出了感叹,“哇,这个水罐好大啊。”我问他,“你顶不顶得起这么大的一罐水?”他摇了摇头。我说,“有可能她们天天去打水,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吧。”我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挑水的事情,从一对小木桶的盖满底部的水开始挑起,水量慢慢增加,到后来就能够挑水越来越轻松了。像爸爸跑步,最开始只是每天跑三四圈,到后来坚持下来,就可以每天跑个十公里了,很厉害哦。我猜,吉吉公主可能也是这样慢慢练习出来的吧。云钊点了点头。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实践《说来听听》其实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就把它当成是跟孩子在一边读书一边聊天呗。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可以引导,但绝不强迫孩子说或者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去回答,最好就是不要有什么预设的标准答案,否则我们有可能很容易失望。


“有的人为了打水,走的路比我们还远。等他们回到家,太阳都落山了。妈妈排着队,我去和小伙伴们玩儿。舞蹈在继续,水也在流淌。”这一页我其实感觉没什么太多可以展开来讲的,刷到了下一页。云钊突然将页面刷回到这一页。他指着图中正在打水的妈妈说,“你看见没有,她们就在这里打水。”图画里,妈妈正在打水的地方是一个直接裸露在褐黄色的土壤中的地方。他将书页刷回到前面,“我们得走好远的路,去河边打水。”“这就是河边”。然后,又刷回这一页。这一次,他的注意力被画面中的几个孩子给吸引走了,“妈妈你看,她们都是光着脚的,没穿鞋子。还有她们的头发,都是好多好多小辫子。”我们将画面往前翻了好多页,确定,前面的图中,吉吉公主和妈妈、其他人都是光着脚的。


我有点纳闷地感叹着,“这么复杂的发型,织那么多辫子也不嫌麻烦。你看,我连一根辫子都懒得织,多费时间呀。”云钊笑了,“又不用你来织,人家觉得好看吧。再说了,她们织这样的辫子,好久都不拆也不洗的。他们说那个三(4)班那个黑人小女孩的发型就根本不变的,头发一看就平时不怎么洗。你不知道黑人平时最喜欢用香水了吗?因为他们就不怎么洗头发洗澡,身上臭了就喷香水。”云钊的眼睛突然闪亮了起来,“对了,你还记不记得《糟糕的历史》里面说的,说法国人也不爱洗澡,还喜欢戴假发,也是特别喜欢喷香水。其实那种香水味好浓的,我一点都不喜欢,闻起来臭香臭香的,好难受。”我们两个一脸诡异地哈哈大笑起来。

“一只只罐子装满泥浆色的液体。‘吉吉,快过来!轮到我打水了。”“回家时我们小心地放慢脚步,干渴压迫着我,就像头上顶着的沉甸甸的水罐。歌声也轻柔起来。我们走得肩膀微痛,脚抽筋,最后,终于看到家了。”


“妈妈要烧够我们喝的水。然后,我们洗洗衣服,准备作饭。”“爸爸从地里赶回来,我们一起喝水、吃饭。他把我抱起来,‘我的公主,你把水带回来了’”。“喝吧,终于等到这一刻了。每一口水都给我注入新的活力。我大口大口地喝着,真想一直喝下去,可是不能。”“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我给狗儿唱歌;跟高高的草儿共舞,和风儿捉迷藏。妈妈端来最后一杯水,是专门留给我的。喝吧,我的公主,睡吧,我的公主。明天我们又要出发。‘妈妈’,我睡眼惺松地问,‘为什么水在那么远的地方?为什么水一点也不清?我们的水在哪里呢?”读到这里,云钊有疑问了,“就两大罐水,还要洗澡,还要把一家人的衣服都洗干净,够不够啊?会不会她们说的洗澡可能根本不是我们平时洗澡那样,只是拿一小点水,把身上擦一下?”


“睡吧,”她说,“做个好梦。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它们的,总有一天。”“我是吉吉公主,我的王国非洲——天空辽阔,却也土地干涸。不过,总有一天,这里会流淌着凉爽、清澈的水。总有一天……”云钊突然问我,“妈妈,他们每天都要这么顶着个大罐子去打水,干嘛不推车去打水呢?”当看到正文后面的注解,说很多孩子每天去打水得走6.4公里,他说,“《驴得水》里面也是没有水,得要赶驴拉车去帮着打水,打一大车水回来可以够他们用的了。”我一下子卡住了,想了想才说,“可能是他们没有养驴呀牛呀马呀这些可以帮着拉车的牲畜。”“可是即使没有驴什么的,他们也可以拉辆车去打水啊,可以打好多水,还稳当得多,这样顶个罐子在头上,万一不小心就可能罐子也摔了,水也没了。”我又想了想,才说,“你看她们连鞋都没有穿,觉得她们会家里有车吗?”“没有车可以自己造啊,总比每天这样每家人都去打水,还不够喝的不够用的要好吧。”我无力地回答,“是不是他们去打水的路可能不平整,不方便推车去打水呢?”“不会呀,你看,”他将书页刷到前面的几页,让我看到,她们一路走去打水的道路,大体上还是相当平整的。


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的方式非常积极主动,“你说得对,如果这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可能早就改善好多了。她们缺水的问题本来可以更早一些想出各种办法得到改善的,包括水净化的问题,但关键是她们老想着要‘总有一天’才让孩子长大以后去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现在就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最大的问题是没把这个问题当成现在的问题,而是当成明天和明天的明天的问题。”这车轱辘话说得我们俩人都笑开了。


总结:


1、充分尊重孩子,用平等的视角来跟孩子进行互动沟通。适当时候将主动权多开放给孩子,而不必限制太多。孩子想说的东西可能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要紧,认真听着就好了,适当的时候插一两句话,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想办法。


2、可以采用随意聊天的方式来进行共读。有时可以只是发表几句感想,或者讲一两个以前自己经历过的相关小故事,而不是非要接连抛出一个个的问题,导致孩子在问题思考当中处于紧张状态、思维卡住。可以先让自己放松下来,帮助孩子也放松下来。


3、在共读之前,可以预设问题,但不必限定答案或者甚至答案的方向。对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问题尽量想一些可以引发孩子思考的开放式的,没有唯一答案,也没有最佳答案。每个人的答案都是被允许的。

4、积极引导孩子去想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时间足够的话,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去体验一次,进一步进行实践、改善。方案的分级上可能要与年龄和阅历相关。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0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闭症,先天 VS 后天

                                       皮皮陈刚 2018年4月8日星期天

今天,看到两篇文章,一篇是易春丽老师团队提出的新假说,即自闭症是婴儿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文章阐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全球大量患儿及其家长。目前,自闭症确切病因不明。通过对比自闭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以及整合激烈世界理论(intense world theory)和自闭症相关神经机制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自闭症可能是婴儿期发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自闭症或许和依恋相关创伤有关,而其发病是依恋创伤与个体神经基础交互作用的结果。基于这一假设,我们认为,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重建与其父母的安全依恋关系,并帮助其重建其安全感和控制感。

看完这篇文章,我真是惊出一身冷汗。文中的观点,跟我此前的关于自闭症与后天环境的影响更大的猜测一致。我被吓出一身冷汗,纯属后怕,想起了我家娃两岁多时的暴躁的脾气,英勇的眼神,想起了我家频繁更换的数十位保姆。真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再看另一篇文章,是时一憨先生的论证,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孤独症是一种先天的神经发育性的障碍,而不是抚养环境或者教养方式造成的后天结果。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对于还在求学的我来说,似乎有点不好站队。但反复看过这两篇文章,结合我自己的认知,还是觉得这两者似乎都有些太绝对了,我的感觉应该是一半一半,既有先天的基因,又有后天的影响。有的案例是先天占决定性因素,有的则是后天的环境影响较大。有的人先天严重一些,可能先天就已经决定了;有的先天有基因,但可能是隐性的,隐而不发,在后天环境获得不足,安全掌控不足的时候,就可能触发;如果后天养育得宜,或者孩子的性格往大大咧咧的方向发展,可能这个就没什么事了。这个基因症状的呈现或者不呈现,跟孩子的先天气质、后天环境中孩子采取的策略、性格方向都应该有关系。


早一些发现和确诊,尤其是在六岁以前科学干预,效果相对会好很多。有些假闭娃,在宽容的环境里,就能够慢慢与别人有更多的连接了。这里说的假闭娃,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后天环境影响较大而出现的症状。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小朋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培养?


皮皮陈刚 2018419日星期四

今天,有朋友问我,“你觉得什么是真实的生活能力,要如何培养小朋友?”

我的回答是:

法国有位哲学家,叫阿尔贝.雅卡尔,写了一本薄薄的书《写给未出世的你》,写给自己还没有出世的后人们。

他在书里谈到了过去,谈到了未来,谈到了科学,人生、艺术、人类,还有很多当前的社会活动,用很平等的语气跟自己的重孙沟通。在这里,他谈及了人生,人究竟应该是为什么而生?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这就牵涉到了最开始的时候,朋友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真实的生活能力,如何界定?又如何培养?需要有强大的个人能力吗?那是否又还要与集体相处、沟通的能力?这里,首先我们需要想清楚的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才好说其他的东西。

这里,又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即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又有一个几乎覆盖整个社会的一个评判标准和培养目标。如果我们个人的培养目标与这个社会性的大的目标不那么一致的时候,会有诸多的困扰、阻力、纠结、焦虑。当面对这些情绪和困难的时候,我们能拿出来什么样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我们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将它们传递给小朋友吗?我们能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给自己和小朋友提供持续的助力吗?
说回到培养小朋友,如果我们自己犹豫的时候,恐怕不大可能影响小朋友坚定;如果我们自己焦虑的时候,恐怕没有办法带给小朋友真正的平和;那我们难道就不能焦虑,不能犹豫了吗?

其实犹豫也好,焦虑也好,都好正常。它们也不过是正常人的正常的情绪而已。我们试着去接纳自己的情绪,试着跟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这是被允许的,无论犹豫还是焦虑,都是安全的。当我们试着去跟自己建立更深层的链接的时候,去了解自己的这些犹豫、焦虑来源于什么时候、来源于哪里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在跟自己好好相处。

每一点犹豫、焦虑,都是我们更深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机会。当我们这样去尝试,去努力的时候,我们呈现在小朋友面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我们传递了什么东西给他们?

相信他们也可以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面对人生了吧?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坦然相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去做好,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自己……当这样的时候,还需要说什么去培养真实的生活能力吗?小朋友已经天然地具备了这所有的一切能力了。

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谈得上做自己吧。

谈到如何培养,我觉得兵分三路吧,一是常规的学业学习,一是读万卷书,一是行万里路。见惯了世事纷扰,自然分得清是非对错轻重缓急;行过了千山万水,自然不会被小格局所困住;当有困扰的时候,可以从书里和大自然中获取源源不绝的力量;当有阻力的时候,可以从家人身边获得温暖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内心强大而坚定,不会为外界所左右,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如此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建构自我的过程中,顺从就给予正面后果


皮皮陈刚 2018年4月20日星期五

读《儿童心理学》,看到了孩子建构自我的部分。在孩子建构自我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赏识教育呢?有一个整体的原则可以遵循:顺从就给予正面后果,不顺从就给予负面后果。

该做的不要过多表扬,因为那是他该做的。表扬他第一次做的,第一次发生的。他吃饭已经用筷子吃,每次吃,都表扬他,有用吗?不仅没用,还有负面效果。他会想,我就会用一下筷子,就这么表扬。新的东西发生时,表扬是在鼓励他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产生出新东西来,表扬的是新的东西。老的东西巩固了,表扬、鼓励新的东西。

周弘的赏识教育里,用的引导方式就是,你最好,你最棒!这样其实是会有负面效果的。这样夸出来的孩子,情感发展表现很坏,没有遇见过挫折。父母把他表扬得太好,你厉害你厉害,他以为自己真的厉害,拿到外面一比,就受到打击了。小孩子需要鼓励。鼓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有的孩子是情感式的,他需要鼓励,可以给他一些。

不是时时刻刻给鼓励。有的孩子是人来疯的,可以给一些。

我们家长经常做的是什么呢?孩子做一件好事,表扬两句,真乖,五分钟结束;做一件坏事,讲一个星期甚至更久。


孩子需要关注的时候,是愿意犯点错还是表现好?我犯点错,你是全身心地投入对我的关注中。那他更愿意犯点错。

小孩子肯定需要父母关注的,所以在行为中,淡化孩子错误的,强化其正确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做好了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表现差时,漠视,两分钟,错在哪里,说完这件事了。孩子就知道,我必须做好事,父母才会更关注。这就是正向强化。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3: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棠
皮皮陈刚 2018422日星期日

胭脂半痕浓浓意,
嫣然一抹淡淡妆。
数丛明暗堆粉雪,
几枝深浅笑春光。




油菜花
皮皮陈刚 2018422日星期日

陌上炊烟起,
阿母叫大郎。
小童犹未答,
田间扑蝶忙。
 楼主| 发表于 2018-5-1 0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给自家娃的自然书单

A31皮皮 陈刚  2018年4月30日

最近两三个月以来,我自己开始沉迷于自然,深度掉进自然坑,不只是延续一直的买买买风格,继续买了大量的自然书籍,还正式参加了广州海珠湿地和荒野基金会、阿里马巴基金会合作推出的自然导师培训,开始自己做自然笔记,注意观察自然,更多地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然这个内容上。

看了我做的自然笔记,我家娃(10岁,阅读量较大,有的时候喜欢绘画)有时候会夸我画得好,有时则会嘲笑两句,让我努力画得更好一些。在我深度掉坑的过程当中,我不可避免地,希望通过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进一步影响我家娃,希望他也能够更关注自然,并且更亲近自然,于是,开一份适合他的自然书单是难免的了,先做三个月的吧。


鉴于他目前对于自然观察不是太感兴趣,我想,最重要的首先还是要吸引他对自然的兴趣吧。吸引他的兴趣,一来是多带他去自然当中,寻找他感兴趣的自然美景一起去沉浸在其中,一来是寻找一些好玩的自然书籍,跟他一起去在书中找乐子。

我的想法是:基于目前他已经有的比较大的阅读量,以及方便他建立跟植物、昆虫和动物、鸟类的链接,寻找一些他平时经常看得到的生物介绍或故事;基于他对绘画的喜欢,寻找一些特别美的手绘自然笔记;基于他喜欢探险、好玩的特点,寻找一些探险类的小说或好玩的植物来进行介绍;同时,辅以带他去各个不同的公园、生态环境观察和玩儿。

今天,我就带着他和他的一个小伙伴去了广州海珠湿地公园,找了一个最好玩的点,就是弹阳桃的叶柄,观察叶柄两侧的叶片面积变小的现象。原来,阳桃的叶柄上,靠近叶片的基部,会有特别敏感的腺点,弹过之后,会让它迅速收缩,从而刺激叶片收缩,有点类似于含羞草的收缩方式。他们也玩得非常有兴致,玩这一个点就玩了足有三四分钟。

在我已经购买的自然类书籍当中,我反复比对、寻找,终于整理出一份三个月内为他准备的自然类书单。

一、平时经常看得到的生物介绍或故事:《深圳自然笔记》,深圳的植物、动物、昆虫、鸟类等与广州的相差不会特别大,依照书中的图画或介绍,在广州通常也可以找到绝大部分的生物,并且有类似或相同的习性。

二、特别美的手绘自然笔记:熊田千佳慕的《彩绘法布尔昆虫记》、《1906 英伦乡野手记》。数年前购进《彩绘法布尔昆虫记》时就被惊艳到了,现在要做的,只是与娃一起来欣赏它们就好。同样的惊艳出现在《1906 英伦乡野手记》中,不同的画风,但都超级唯美。

三、探险类的小说或好玩的动植物小说:《荒野求生绝命战机系列》(4册)、《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说系列》(13册)、《西顿动物小说全集》(12册)、《椋鸠十动物小说全集》(10册)、《家在九穹林》,以上需要综合我小时候的各种探险、冒险和跟动植物之间的小故事一起来讲。推祟探险,将对自然的了解,与运动结合打包进行推广。
 楼主| 发表于 2018-5-1 0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笔记做起来

皮皮陈刚  2018年4月27日

最近开始学习自然导师的课程,机会难得,是荒野基金会和广州海珠湿地合作,阿里巴巴基金会资助的一个课程。讲课的导师都是荒野基金会的老师,非常有经验,像徐仁修、李两传、猴子、梁桂彰老师这种,有几十年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经验,还有草蕨老师、周小兜老师这些,都是有非常丰富经验的老师,给我们讲自然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活动、画生态地图。我是新人,能获得这样的机会特别难得,又是自己极感兴趣的东西,听起来如饥似渴,恨不得秒变海绵,可以将老师讲的东西即刻吸收就好。

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自然笔记做起来~~之前已经做过几份自然笔记,这十来天还会要画6幅。真好~~看到自己画的自然笔记,以自己想象不到的姿态呈现在眼前,让自己都赏心悦目的时候,真是特别有成就感。加油!


864771258987065581.jpg
848343177130106944.jpg
343595710463510580.jpg
332332585469991974.jpg
199769195669873660.jpg
微信图片_201804271138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5-1 0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心理学》共读作业
——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皮皮陈刚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这个夜晚,要交共读《儿童心理学》的作业了。明天日出之前需要写和交的作业是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起初,我找了一本购进不太久的书,前不久刚读过的《SAY IT!说呀》。后来,我意识到这本书里成人处理方式相对较单一,儿童情绪变化的种类只有相对较简单的类型,不是我想要呈现的更丰富的类型。于是,我找出了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这是一本特别特别经典的儿童书籍。在书里,罗尔德.达尔塑造出了几种不同的家庭教养和亲子沟通模式,从而塑造出了不同的儿童情绪表现类型的典范。当然了,主人公是查理,一个有着四位90多岁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孩子。在这个贫穷到一家人永远也没有吃饱过的家庭里,老人们都非常爱查理。“一听到门响,听到查理的声音,他们四个一下子全都坐了起来,布满皱纹的老脸便露出快活的微笑,便亮堂起来,谈话也就开始了,因为他们非常爱这个小孩子。他是老人家生命中唯一的光明,他们整天等的就是他晚上来看他们。查理的妈妈和爸爸也常常进来,站在门边听老人家讲故事。这样,每天晚上约有半个小时,这个房间成为一个快乐的地方,全家人忘掉了饥饿和贫困。”

即使全家人都吃不饱,可查理是被满满的爱和故事浸泡着长大的,是在温暖的大家庭里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呈现出来的姿态是温和的、友好的、关注对方的情绪,没有自私、贪婪、攫取、傲慢、暴力和控制,完全不同于其他四位小朋友那样。五个小朋友的家庭里,五种不同的成人处理方式,养育出五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情绪呈现方式、性格呈现方式。

我推测查理应该在儿童期后期(5岁以后),小学期(6-11岁),更精确地说,应该在7-9岁之间。因为在这一阶段,他还需要家人的陪伴,在紧张和害怕、不确定的时候,他会紧紧地握住爷爷的手,向他确认别人是否是安全的;他也已经能够用“噢,太好了!”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快活。他会担心和关心别的孩子,担心维奥莉特变成一只蓝莓后无法复原,开口向旺卡先生确认;在索尔特一家掉下处理坚果的付费么槽以后,叫道,“噢,天哪,现在他们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在他确定成为旺卡先生选中的最喜欢的孩子,可以获得整个巧克力工厂的时候,他也仍然想要和他的家人们在一起,而不是将他们完全地抛之脑后。他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将它们通过话语的方式好好地表达出来。

我在亲子关系中,曾经有过非常失控的时候。有一次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坚持不将门打开。处于暴怒中的我,直接一脚将门踢破了一个洞,把孩子吓得战战兢兢,半天不敢吱声。那后来很久一段时间,孩子的状态都是特别谨小慎微的,察颜观色的,一边做事,一边会偷偷打量我的脸色。

后来我学习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孩子上了小学以后,适应得不太好,上课各种小动作、看课外书,发展到最顶峰时,在二年级的一次数学考试中,82分,班上倒数第二。那一次,我和孩子被班主任拉着,站在学校门口批评了足有半个小时。回家后,我跟孩子说我情绪太糟糕了,需要哭一场,然后号啕大哭了起来。等我哭完了,再诱惑孩子也哭了一场,将他的紧张、不安、担心、焦虑等等情绪也释放了出来。然后我们一起再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解决办法全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并且他做得非常好。在这个过程里,我充分地体会到了安全、合理地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是对于解决问题有帮助的,这个过程当中,亲子关系也会链接得更紧密。孩子体会到更充足的安全感,心里踏实了,头脑就更灵活了,同时,孩子也可以习得如何安全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来解决处理问题。

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五种不同的养育方式,五种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孩子的性格、状态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你知道吗?一起来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一起来探索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01: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给自家娃的自然书单

A31皮皮 陈刚    2018年4月30日

最近两三个月以来,我自己开始沉迷于自然,深度掉进自然坑,不只是延续一直的买买买风格,继续买了大量的自然书籍,还正式参加了广州海珠湿地和荒野基金会、阿里马巴基金会合作推出的自然导师培训,开始自己做自然笔记,注意观察自然,更多地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然这个内容上。

看了我做的自然笔记,我家娃(10岁,阅读量较大,有的时候喜欢绘画)有时候会夸我画得好,有时则会嘲笑两句,让我努力画得更好一些。在我深度掉坑的过程当中,我不可避免地,希望通过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进一步影响我家娃,希望他也能够更关注自然,并且更亲近自然,于是,开一份适合他的自然书单是难免的了,先做三个月的吧。


鉴于他目前对于自然观察不是太感兴趣,我想,最重要的首先还是要吸引他对自然的兴趣吧。吸引他的兴趣,一来是多带他去自然当中,寻找他感兴趣的自然美景一起去沉浸在其中,一来是寻找一些好玩的自然书籍,跟他一起去在书中找乐子。

我的想法是:基于目前他已经有的比较大的阅读量,以及方便他建立跟植物、昆虫和动物、鸟类的链接,寻找一些他平时经常看得到的生物介绍或故事;基于他对绘画的喜欢,寻找一些特别美的手绘自然笔记;基于他喜欢探险、好玩的特点,寻找一些探险类的小说或好玩的植物来进行介绍;同时,辅以带他去各个不同的公园、生态环境观察和玩儿。

今天,我就带着他和他的一个小伙伴去了广州海珠湿地公园,找了一个最好玩的点,就是弹阳桃的叶柄,观察叶柄两侧的叶片面积变小的现象。原来,阳桃的叶柄上,靠近叶片的基部,会有特别敏感的腺点,弹过之后,会让它迅速收缩,从而刺激叶片收缩,有点类似于含羞草的收缩方式。他们也玩得非常有兴致,玩这一个点就玩了足有三四分钟。

在我已经购买的自然类书籍当中,我反复比对、寻找,终于整理出一份三个月内为他准备的自然类书单。

一、平时经常看得到的生物介绍或故事:《深圳自然笔记》,深圳的植物、动物、昆虫、鸟类等与广州的相差不会特别大,依照书中的图画或介绍,在广州通常也可以找到绝大部分的生物,并且有类似或相同的习性。

二、特别美的手绘自然笔记:熊田千佳慕的《彩绘法布尔昆虫记》、《1906 英伦乡野手记》。数年前购进《彩绘法布尔昆虫记》时就被惊艳到了,现在要做的,只是与娃一起来欣赏它们就好。同样的惊艳出现在《1906 英伦乡野手记》中,不同的画风,但都超级唯美。

三、探险类的小说或好玩的动植物小说:《荒野求生绝命战机系列》(4册)、《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说系列》(13册)、《西顿动物小说全集》(12册)、《椋鸠十动物小说全集》(10册)、《家在九穹林》,以上需要综合我小时候的各种探险、冒险和跟动植物之间的小故事一起来讲。推祟探险,将对自然的了解,与运动结合打包进行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9 09:00 , Processed in 0.065834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