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朵米妈

【迪迪答答答】朵米妈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7: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叶草工作法:
1.
2. 限定性问题需要解答可以通过截图,以便迅速得到确定的答复;非限定性解决问题的文件,一定要发能够即时修改的文件。
3. 专人、专群议事,集合相关责任人集中解决问题。
4. 找最直接的责任人,能最快速的解决问题。
5. 无论时间多紧张,发出去的文件务必要确认无误后再发送。最后这3秒钟的确认很关键。
6.收到文件要先浏览,确认与共识无异。如有异议,须当即提出,修改或达成共识。      
7. 对@某人的留言,无论已执行与否,必须@发言人,回复“看到”。做不到的,需提出异议。
8.需要别人协助完成的工作,需要以文字解释,把事情来龙去脉讲述清楚,任务列清单,以免造成误会,做无用功.
9.一定得有个备选的危机预案啊   
10.涉及多人工作尽量避免小窗,所有工作事宜都在群内沟通,以便所有参与者都清楚进度,可@当事人及时回复11.邀请嘉宾专人跟进,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BLOP!
绘本剧,自2009年心血来潮首度提出,到今天全国遍地开花,已经过去整整8年了。
从字面上理解,绘本+戏剧=绘本剧,这大概是大多数人都能GET到的基本信息吧。
也许正是因此,绘本剧才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解释的东西。
然而在三叶草,这三个字所具有的意义,恐怕没有亲历其中,是无法体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5: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见小兔子

故事读完,恐怕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会陷入一阵沉思。
这个故事我曾经给3岁的孩子、10岁的孩子、21岁的年轻人、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都讲过。甚至有次在地铁上翻看这本书的时候,还吸引了一对年轻的恋人,那个姑娘看完之后忽然回过头去盯着她的男友说,这好像我们啊!我不知道那姑娘看到的和她正在经历的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离开了那趟地铁他们的恋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可是这本书的代入感,总会让人情不自禁的在书中读到自己。
你是其中的哪一个呢?
是那个生活在兔子工厂,安安稳稳,不劳而获,无惊无险把自己养肥的大灰兔呢?
还是那个不自由毋宁死,心向原野,不惧危险,也要把生命活得精彩的小棕兔呢?
最近有一篇帖子特别红,叫做跳出舒适区。其实大灰兔在过的,正是舒适区中的日子,所有的东西都在掌控之中,做什么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而当它跟随小棕兔逃离兔子工厂之后,似乎是真的一下子就跳到了恐慌区了,它既不知道流动着的并非传送带而是小溪,也不知道静默的传送带其实是条充满着危险的公路,想要捕捉他们的男人和猎狗,驱赶他们的白色卫士天鹅,不能自动送来的食物,需要自己脏兮兮去挖的洞穴,一切都让大灰兔充满了焦虑、恐慌,无所适从,不堪重负。所以,它开始发抖,千辛万苦也要再回去,而我们也相信,它这一回去,必定是不会再主动出来了。
而小棕兔呢,它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人生的一切都还没定型,就像生活在拉伸区,周围都是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挑战,在这个区域里,它既可以选择和大灰兔一样,在密不透风的兔子工厂里过肥壮之前的安稳日子,也可以选择探索恐慌区,把自己的拉伸区范围慢慢扩大,让自己的兔生有无数精彩的可能。
截至到此,大灰兔和小棕兔似乎像两个象征的符号,标志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到我有次跟一对母女聊起这本书。
女儿刚刚毕业,一心想进公务员系统,但并不顺利,她当时对大灰兔的生活表示了无比的羡慕,其实怎么过不是一生呢?外面风吹日晒的,有那么危险,没准死的比大灰兔还要早,不如趁着能享受就多享受一下呢。但是她的妈妈,一辈子在大国企工作,退休后颐养天年,反而更羡慕小棕兔的生活。如果你不趁年轻多闯一闯,人生有什么意思?一辈子虽然过的舒坦,但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没有经历过,那活着有啥劲?而且,这样的人生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大兔子一点承压力都没有,是不堪一击的!
也许生活也是一道围城吧,我们羡慕的也都是自己没有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围城也是建立在纵向的时间序列上的。
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每一个离开故乡到深圳闯荡的人心里,哪一个没有装着一只小棕兔呢,但是当我们打拼多年,终于过上了大灰兔般安逸的生活,如果还有机会可以离开去过另一种生活,又有谁还有当年小棕兔的勇气呢。有过经历还好,假如像那位平淡终老的母亲一样,大灰兔开始回首人生,发现除了笼子和传送带之外,自己一无所知,那种惶恐和遗憾,恐怕也是令人扼腕的吧。而那些没有经历过苦痛挣扎,没有面对过恐慌纠结的年轻人,太早的过上大灰兔般的日子,也许还没等到养肥,就患上时代的空心病呢。
继续琢磨这本书,又会发现,即使在同一个人,同一个人生阶段,也未尝不是大灰兔和小棕兔同时并存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有正式的职业,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16年;但同时我又利用业余时间在做三叶草,那是不是可以说,媒体的这份驾轻就熟的工作对我来说就像是大灰兔的生活,而充满了挑战和乐趣的三叶草就更像小棕兔的生活呢。我想可能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自己大灰兔一样的工作,但是在后院,却可以让自己像小棕兔一样享受到由衷的喜乐。我们就像一群幸运的人,找到,并且打通了兔子工厂通往外界的通道,让我们可以在大灰兔和小棕兔之间游走,无形中,扩大了舒适区和拉伸区的范围,让我们得以进退自如的在安全的范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最后,祝愿大家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选择的生活并甘之如饴,毕竟,人生是个选择的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9: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晨光故事会之三

西瓜游泳场

话说,韩国自新千年颁布《文化财保护法》,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谓发展迅猛,蒸蒸日上。
就童书领域而言,从博洛尼亚童书展上继日本之后的又一亚洲大买家,韩国之气势汹汹,也曾堪比当今的中国。吸收积淀这么多,过去十年,韩国不仅大举进军科普、数学、早教、艺术、传统文化出版,出版了很多包括《数学绘本》《寻宝记》《WHY》系列等畅销读物,也出版了很多令我们汗颜的《红豆粥婆婆》《小莉的中秋节》《我的新衣》等传统文化绘本。近几年,韩国的原创作品在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上也是屡获殊荣。韩国对童书的重视,也在逐年加强,去年白希娜的《澡堂里的仙女》获得“韩国出版文化奖”,这是韩国首次把国家最权威的出版大奖颁给童书。可以看到,在童书出版领域,韩国输入大国的角色正在慢慢的改变,逐渐转化为一个童书输出大国。
《西瓜游泳场》作者安宁达正是一位年轻的韩国创作人。这本书饶有童趣的把西瓜当成游泳场,对于一到夏天就拿西瓜当饭吃的国民来说,个中体验,自是不陌生的。但是对于十个西瓜就能换一场EXO演唱会门票的韩国来说,拿西瓜当游泳场,可是一件想想都觉得奢侈的事。所以这本书自2015年夏天出版之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韩国多家知名媒体推荐,入选第56届韩国出版文化奖(青少年组)。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立刻被吸引了。清爽的天空蓝封面,画面的下方,一个人泡在敞着红瓤的大西瓜里,静静地仰望着天空中,泛着微光的西瓜游泳场五个字。居中的构图,静谧的呈现,令西瓜游泳场忽然有了一种神一般的存在感,而事实上,翻完本书之后,相信对一位有趣的吃货而言,这种神圣的仪式感,一点也不为过。
最令人心动的还在于装帧的细节,书页的外围被涂上了西瓜红,这以前可是《圣经》才有的待遇啊。
翻完全书,被作者爆表的幽默打动,立刻决定拿到班上去讲一讲。虽然时近夏末秋初,南国的深圳依然恋恋不舍地抓着夏天的小尾巴不肯放。
因为陈老师提早做了宣传,班上报了二十多名家长,还来了几位其他年级和班级的语文老师。
照例开讲之前,先跟孩子聊聊天。季节啊,水果啊,果然,不少孩子爱吃西瓜。西瓜最爱怎么吃啊?哈哈,切两半,挖着吃!绝对有压倒性优势!那么,西瓜除了吃,还可以做什么呢?
可以掏空了做帽子!嗯!那肯定听凉快的!西瓜皮可以雕花!
可以里面安个灯泡做灯!
可以先切一半,再切一半,把一半的一半再分一半,拿来分享!呦!这孩子一定是看了我之前拿到班上的你一半,我一半了吧!
猪八戒的西瓜皮还可以当溜冰鞋呢!
哈哈~大家说了这么多,让我们看看西瓜的另一个用途吧!
封面出现,西瓜游泳场!
故事之初,是一片烈日炎炎下的西瓜地。我信口说道:太阳当空照.......孩子们果然齐声接:花儿对我笑!
哈哈,就知道你们会这么接!但人家的是:西瓜熟透了!
孩子们笑起来。
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第一小点。
接下来的一幕是电影蒙太奇式的处理手法,两位农人近景的头部特写,忽然飘来一阵啪嗒啪嗒的声音。
下一格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7: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个书越看越不爱看了。。。
假如所有的故事都有模式,那这个故事还有什么好看的呢。
当一位被感召者出现,他将遇到一位引路者,假如召唤被拒绝,得不到响应,那么对召唤的拒绝将把冒险专为消极面。主体将被禁锢,成为需要被拯救的受害者。
而没有拒绝召唤,则会遇到保护者,会获赠法宝,抵御灾难。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6: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无神论

无神论一词源起于古希腊语ἄθεος,最初指的是对较广为接受的宗教所持有的否定态度,但随着自由思想和科学怀疑论的传播,及对宗教的批评的增多,这一词语的对象范围也逐渐狭窄起来。 有许多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出发的不同的无神论论证,思想多倾向各种世俗哲学(如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但无神论者间并无一个共同的思想体系。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2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活动爆棚,亲朋好友来往频密,很多脑力激荡,感觉有好多想说的话。

有时候,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吧。
你生造出来的一个词,从寂寂无闻,到尽人皆知,再到传扬中,被拉扯地面目全非。
你生造出来的另一个词,被广为传播,你解释的话语,经由别人的口传递出来,再传播开去。
这是幸也,不幸也?

一个词语,究竟该如何定义?
该被谁定义?
当一个词语失去了它创建的初衷,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或者,新的意义被赋予,距离初心渐行渐远,终于长残了,也是一种必须要接受的现实呢?

阿宝老师说:那就放手啊!
我真的有点舍不得。
就好像,你细心呵护,精心调教的一个孩子,却被其他人抱着,胡乱打扮,被逼着露出尴尬的媚态。
这是有多不忍……

所以,我是不是该做些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度好童书的总结

每年秋天,三叶草都会拉开书单季的序幕。
到了这个时候,操持了一年的抢鲜读项目组,都会邀请大家坐下来,面对着满桌琳琅的共读书,请大家对本年度心目中的最爱排个次序。
这当然是不容易的事,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是不同的。
但是说来也怪,总有一些书,是大家都觉得好的,这些书,被我们毫无争议的放进了单子。
有一些书是需要激烈的吵架的,这种书就像蔬菜中的芹菜和水果中的榴莲,弥漫着强烈的个性,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怪,但喜欢的人会非常爱。
好在好书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评判标准的,即使有些书不是自己的菜,但书本身的品质还是没的说,这种书,挣扎一番,也会进来。
还有的书,是顶着盛名的光环推荐来或者被我们慕名找来的,但这些虚名到了这里就褪尽了。我们只看书,不看别的。
另外还有一些,被埋没在书海里无人问津的宝贝,也被我们打捞上来,拂去尘泥与海藻,端端正正的摆进了单子。
你要了解三叶草的好书榜,就得知道过去一年我们共读过讨论过的近两千本新出版的童书,就得知道层层流转的站长试读、群体阅读、亲子共读的三级流程,就得知道各个站点开过的三十多场品读会,就得知道爸爸妈妈们认认真真写出来的两百多篇书评,就得知道大家谈的记录中每一次的交锋与共鸣,这当中有会心的欢笑,也有感慨的泪水,这当中,有我们与好书共同勾画出的一整年。
所以,你会知道。三叶草的单子,不迷信专家,不考虑畅销榜,不参考各种排名,不问出处,不搞关系,不要大的吓人的名头,我们唯一在乎的,就是这些书如何。
所以,你会知道。这是一群真心爱书,认真读书的人甄选出来的结果。
在这个榜单频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里,三叶草的年度好童书,正交出自己的第七张答卷。
从2010年始,这几乎已经成了我们与童书出版保持同步,见证中国童书发展历程,描摹好童书出品轨迹的重要项目,回望这7年的7张单子,我们庆幸的是,有些书历久弥新,有些书长盛不衰,这些书已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也应该为它们带来荣耀。
任世事纷扰,万物自有时。
这个季节,100颗果子成熟了。
饱含着一年来的相互滋养,请品尝吧。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2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好翻到一篇旧作,纪念曾经听过的音乐和曾经喜欢过的人吧。
可以边听边看:https://y.qq.com/portal/song/000h6Lrw4OmqMN.html


女孩与四重奏

[1]
无聊的星期一。
意外的收到她的信。手写的,厚厚的,被文字撑满的4大张。
旁边的人说都什么年头了。
我得意因而心情雀跃。
她的字迹不同了,也许是太久没看到的缘故。电子时代,大家都不会写字了。
信中写到她在另一城市的生活。她爱的他,与她厌恶的屋子里充斥的各种气味。
让我想起她还没离开的其中一个夜晚,在她窄小的床上我们说过的话。那时候她有一扇很小的窗,外面是这城市绿化最好的山丘,月光象流水汩汩的涌进来。天快亮了,一个声音在唱着什么。她说,是丁薇。我说,还好。然后我们一起睡着了。
自从她离开我的城市,我已经很少再听丁薇了。
我想有些人一辈子只能出一张专辑,就象一个人有时只能有一个朋友。

[2]
她在信中写道:人是不是总是在不确定的地点,不确定的时间,以不确定的方式去结识一些结果不确定的人,但所做的改变却是确定的事。
我想是的。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在悬而未决的时刻总是充满吸引,不可知的未来更让人充满想象,有时候结果其实反而是不重要的。
就如6年前的冬天。丁薇以马格的形象戴着黑色粗框眼镜站在街角等人,冷风里呵出白色的气体,掂起脚后跟,面向来路无望的张望。穿着一件耀目的红格子衣服,惴惴难安。
那时候的丁薇初出茅庐,尚未可及的未来仍形状莫辩。站在中国流行音乐市场的街角她心怀忐忑,不安的揣测与不知根底的等待,貌似平静的矜持,急需得到的肯定,正被第一张唱片的惨败击的粉碎。
“我不知道能不能够让一切顺利 /我们的心能不能相应还要看你 ”,我想那个冬天对丁薇来说一定无比的冷。但我们却被东方时空推出的第一批东方金曲热烈的温暖着。那时候我刚刚认识她,与我所有的好朋友一样我们没怎么开始,就迅速的火热起来。3年后,她跟我一起来到了这个南方阴湿的城市,面对未来我们手攥的紧紧,从没想过谁会离开谁。

[3]
人总是一件事一件事的长大,就象冬天总是一场雨又一场雨的变冷。
6年后的丁薇在相同的街角做出了转身的姿态。等一个人太久,等得心也灰了,种种相遇的设想在呼出的白汽里幻化成空,原来的坚持与忐忑变成对前一分钟的嘲弄。在新的《女孩与四重奏》里,弦乐开始变的流畅,和声的复调更为丰富,淡淡的落寞不见了,马格带点沙哑的自言自语终于换回了丁薇自省决绝的本色。“我该微笑/还要有一点骄傲/就算是没了你了/我还可以在寻找”。耸耸肩,离开过往,重新开始新的另一场,需要更大的勇气吧。
而她也离开了我。她说,我是不是废了?只是想到他……
能够放弃自己喜欢过的人和地方,必定有一个更为强硬的理由。虽然那是一个普遍被大家不看好的未来,但我并没有留她,我是这样想,假如她现在放不下友谊,将来就会放不下爱情。所以最重要的是可以放下,没有负担的重新开始。就象云晴雨散,鸟儿飞过,天空不留一点痕迹。

[4]
丁薇对待音乐的态度毫无疑问是认真与忠实的。专辑《开始》与其说是创作,毋宁说是她自己的一份成长实录。失望、沉落、反省、挣扎、对自己的怀疑、对扭曲的嘲笑。那过程就如她自己所说的:尝遍了是是非非,才化成了平淡的水。
6年了,丁薇终于打造出了自己的东西,这被我拿在手中的薄薄塑料片,所承载的是她多年来的尝试与坚持。一个学院派歌手的流行意味深长,但无论如何,对现在的音乐市场来说丁薇仍是可贵的,哪怕仅仅是她对自我的那种持之以恒坚贞的对待。
而我和她则在国家版图的两端各自坚守,很多东西无从宣泄更无所谓渲染,只能慢慢的沉积下来,硬成珊瑚。
听着丁薇我想,一个做自己的人真是幸福,尤其她还可以作词作曲。

点评

真好听~  发表于 2017-10-25 09:35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00: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窦唯。
多年后重又开嗓,唱的是《送别》。
在2017-2018的东海跨年,再贴切不过。
烧焦了的烟丝开场。
一串水声翻滚而至。
清幽寂静的人声。
淡远悠然的境。
岁月在烟丝里噼噼剥剥的烧着。
独处清欢。
草碧色。
水绿波。
甘苦伤如何。
问君此去几时还。
徘徊。。徘徊。。。。
知交,零落吧。。
今宵,别梦寒。
若有若无,似短还续,隐隐的笛声缥缈,空寂。
洇湿的水墨流动,影影绰绰的暗影,飘飘然的尘世。
自渡。
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9 01:48 , Processed in 0.053224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