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rmbg58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6中级班第三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6 08: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G002  李桂   第三讲心得
           等待着, 等待着, 盼望着,盼望着,迎来了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中级班第三次课程<打开悦读魔法盒>.  每次上课, 当时我都会觉得很受益. 过后, 真要让我写点课后感, 一时还真想不起来. 还好我当时有录音. 为了这次作业, 我又重新听了一次录音. 真后悔没将米菲老师的点评作业录下来. 到现在作业的点评我已经不太记得了. 那天 还没开始正式上课,米菲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课—如何应对意料之外的事件. 由于上课的教室被另用, 我们没有教室上课了. 临时”升级”到一个大的会议室.  由于课前做足了准备, 米菲老师甚至做好了用不了PPT的心理准备, 最后投影仪又能使用了. 老师给的建议就是在事前要多做考虑, 多做准备,不能过于依赖单一种表达方式. 课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 在课程中米菲老师穿插了大量关于她的孩子的事例. 这让我觉得很亲切, 也让我认识到原来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那些疑问,犹豫和彷徨 大家都会有. 同时,参照米菲老师的做法,对于处理自己孩子家的问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二点: 就是要有同理心.在现在的这个功利的社会,大人们更多的是功利心,比较心.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做的比别人好就高兴.做的不如别人就责骂;不协助孩子分析问题,不给任何引导,只是简单的要一个比别人好的结果.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就像每个大人都是不同一样.大人能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协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享受追寻的过程,慢慢发现孩子点滴的进步,这样就足够了.第三点: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所谓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想要有个怎样的孩子,自己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大人.言传不如身教.对孩子有千万要求,大人全都是背道而做,孩子耳濡目染,怎么可能成为希望的那样.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这个意思吧.自己都做不到何必去强求孩子呢?自己都做到了,不用担心,孩子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上米菲老师的课程,不仅仅学到了不少阅读绘本的知识,还学到不少育儿经.   
发表于 2016-10-6 11: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D05 肖美蓉 第三讲作业 米菲老师的讲座心得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用于我在三叶草故事妈妈初级及中级班的学习中显得尤为贴切。从今年4月23日初次走进三叶草故事妈妈课堂,到现在的中级班进阶学习,一路走来,我感觉自己仿佛一块早已干瘪多年的海绵,正一点点汲取着知识的养分,逐渐充盈,并慢慢开始呈现靓丽的色彩。。。这一切,都是跟几位老师不遗余力的传授分不开的。可以说,这几个月里,我不仅学到了从前从未学到过的亲子共读方面的知识,认识了很多象我一样求知若渴,热情似火的故事妈妈,而且认识了几位大师级的儿童阅读及亲子共读专家。我的生活,从此有了巨大的变化。。。。。
    我对之前几位老师授课的心得体会已经做过一些总结,在此就不重复了。这里主要想谈谈第三次课程的收获以及米菲老师带给我的心得体会。那天开场不利,先是教室门没有如期打开,后是临时课堂没电没音响,一番等待,一番折腾后,米菲老师的课终于开讲了。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米菲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来了一个暖场;大家一起动以来,轻松愉快,现场开始有些兴奋了。其实,50个女人的课堂本来就不可能安静得下来,更何况接下来的那只《棕色的熊》,通过几位故事妈妈极富特色的方言,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米菲老师的课程主题是:打开悦读魔法盒——共读技巧进阶,主题内容主要是讲述如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共读。提高阅读的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的吸收书中的养分。“台下做加法,台上做减法”“多读,多思,多练”。。。米菲老师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作为一名故事讲述人,怎样才能把握住共读的方向,以最充分的准备,不变之中应万变,将最好的状态,最佳的方式,把故事呈现给小听众。
    接下来,米菲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共读了英国作家安东尼布朗的《捉小熊》。一只憨态可掬,毫无心计的小熊走在森 林里,谁知却有两个凶狠的猎人准备捉住他,小熊毫无防备。。。。。读者们都为小熊捏着一把汗!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结局出人意料。故事的最后,米菲老师给了各组开动脑筋的机会,续写小熊的故事结局。作为D组,我们希望小熊能够继续利用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几枚钉子,把即将追上的猎人乘坐的汽车轮胎扎破,这样一来,猎人再也无法追上小熊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熊远去。。。。。。米菲老师指出,我们组设计的将手中笔当做小熊的神奇画笔的假设不妥,另外,我们设计的延伸方案目的不够集中,容易给听众带来歧义,米菲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一个好的故事会,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更需要有个好的延伸,如果延伸活动不能很好的突出故事主题,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时间过得飞快,米菲老师的课在大家不舍的情绪中结束了。无论是上午的讲座还是下午的工作坊,都给我带来了更多更深的启迪。相信在今后的亲子共读及故事会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故事妈妈。
发表于 2016-10-8 17: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号:E03+ 懿 + 方案主题:体验不一样的走啊走,感受走的乐趣

一、做一场读书会并写心得
3 《走啊走》图1.jpg


故事会:《走啊走》
主题:体验不一样的走啊走,感受走的乐趣
时间:2016年10月6日(周四)16:30-17:30
地点:益田社区
义工:懿讲述
对象:3-6岁混龄小朋友   3~6人
延伸活动:
1)模仿游戏——你走我也走。大人走在前面,边走边说“请你像我这样走”,说完停下;小朋友走在后面,边走边说“我就像你这样走”,模仿大人的走路动作;大人的“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是夸张的,也可以是加上声音及手部动作的,比如蹲着走,单脚跳着走,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像老爷爷一样驮着背走,老鹰抓小鸡一样张开双臂走;在小朋友熟悉游戏规则之后,可以由小朋友在前面带领,大人在后面模仿;可以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多个小朋友一起玩。
2)协作游戏——我们一起走。大小朋友们排成一列,牵着前面一位的衣角,成为一队蚂蚁;蚂蚁要出发去寻找方糖了,请所有的蚂蚁同时迈出左脚、再同时迈出右脚;这队蚂蚁需要前行、转弯;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一起走的乐趣,同时也在游戏中一次次地尝试,解决如何互相配合、如何协调一致的问题。
3)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故事续编。除了宫西达也说到的走啊走,你还知道其他的走啊走吗?他们是怎么走的,请你演给大家看。

作者解读:
作者:宫西达也,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出版了近70部绘本作品,是目前最活跃的日本绘本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温馨、诙谐、结构曲折,独树一帜,在家长和孩子中具有超高的人气。曾获得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读书推进运动协会奖、日本剑渊绘本奖等多个大奖,在日本家喻户晓。其作品主要由有《神奇糖果店》、《你看起来很好吃》、《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好饿的小蛇》等。

作品解读:
坐太久,该起来动一动啦!一起走进草丛间、地道里、海洋中,甚至穿越到侏罗纪世界去散步吧!
小蚂蚁排着队伍,一个接一个,整整齐齐地走啊走;鳄鱼的肚子快要贴在地板上慢慢走;螃蟹很快地“哒哒哒哒”跑走了。你知道章鱼怎么走路吗?那么,蜈蚣呢?还有……阿飘?猜猜看,是不是像僵尸一样“咚吱咚吱”跳着走?
各式各样的生物都加入行列,快来看看还有谁也来了?
讲故事时好好玩的宫西达也,写的故事也总是那么好好玩,就像粉丝们给他起的“恭喜大爷”的花名,也是透着好好玩的味道。《走啊走》里描写了最寻常的“走”这件事儿,不寻常的是,那些我们也许不曾注意到的“走”,却是那么地令人开怀。
丰富的拟声词,故事情节中兼具节奏感,相当适合学说话的小小孩练习、语言爆发期的小朋友认识发音。可以边读边模仿动物走路,感受自己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变化与功用。让人发现其实“说话”是一件好有趣的事情,我们使用的语言是这么美!

活动内容:
1)预热(10分钟):游戏导入,请你像我这样做-韵律操:《小手拍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挥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握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脚小脚走走,我的小脚走起来,
小脚小脚走走,我的小脚抬起来,
小脚小脚走走,我的小脚踮起来,
小脚小脚走走,我的小脚跑起来,
小脚小脚走走,我的小脚蹦起来。

2)故事讲述(20分钟):
a.猜测
b.模仿
c.直接讲述

3)延伸活动(30分钟):
a.模仿游戏——你走我也走。大人走在前面,边走边说“请你像我这样走”,说完停下;小朋友走在后面,边走边说“我就像你这样走”,模仿大人的走路动作;大人的“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是夸张的,也可以是加上声音及手部动作的,比如蹲着走,单脚跳着走,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像老爷爷一样驮着背走,老鹰抓小鸡一样张开双臂走;在小朋友熟悉游戏规则之后,可以由小朋友在前面带领,大人在后面模仿;可以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多个小朋友一起玩。
b.协作游戏——我们一起走。大小朋友们排成一列,牵着前面一位的衣角,成为一队蚂蚁;蚂蚁要出发去寻找方糖了,请所有的蚂蚁同时迈出左脚、再同时迈出右脚;这队蚂蚁需要前行、转弯;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一起走的乐趣,同时也在游戏中一次次地尝试,解决如何互相配合、如何协调一致的问题。
c.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故事续编。除了宫西达也说到的走啊走,你还知道其他的走啊走吗?他们是怎么走的,请你演给大家看。


故事会心得:
1)故事开始前的预热比较顺利。游戏导入,请你像我这样做-韵律操:《小手拍拍》,孩子们很快就会跟着我一起做。

2)故事讲述。采用猜测、模仿和直接讲述混搭的模式,小朋友们还是很有兴趣集中注意力的听我讲述完了这本《走啊走》。

3)延展活动。故事讲述是在小区中心广场,所以相对是比较开放的空间,在做活动预热,及讲述过程,特别是延展活动的时候,路过的小朋友,在旁边玩的小朋友都逐渐加入了进来。绘本的有趣好玩,吸引了不少孩子。

4)犹如课上米菲老师所说,做故事会,一定不要急着开故事会,而要先学会阅读,读懂童书,保有童心。而我做故事会还是属于初步菜鸟阶段,所以在做这个故事会前我先参考了米菲老师公众号上分享的经验,以及三叶草故事妈妈茶茶在三叶草万科营地的先车之鉴。有了两位前者的经验分享,再加上回顾米菲老师第三讲课上的《打开悦读魔法盒》之基础篇、进阶篇、提高篇,先自己从阅读及延伸中反思是否会获得快乐,用“热爱”、“同理心”的角度出发,再结合“多读,多思,多练”。所以从故事会的结果看,明显比之前的两场故事会要好多了,但不足之处是,自我的“金点子”、“延展新思路”还是没有完全打开,是在吸取及参考了两位前车之鉴的基础上进行多次练习,慢慢熟悉及体会一场成功的故事会所带来的喜悦。
发表于 2016-10-8 17: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号:E03+ 懿 + 第三讲心得

第三讲:2016年9月10日,共读技巧进阶,米菲:《打开悦读魔法盒》心得

米菲老师以艾瑞·卡尔的《从头动到脚》热身运动轻松带领大家进入开心课堂。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诉大家:自己先从故事中体会到快乐,融入到故事中,然后学会互动、快乐、感动自我。提点:台下做加法,台上做减法。并无私的分享故事会秘诀:多读,多思,多练。

在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的时候米菲老师的讲座题目是《从故事读懂童心》,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尊重儿童情绪的发展;在阅读童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那次课上米菲老师说:“你自己过得都不快乐、幸福,怎么要求孩子快乐、幸福”;而这次课上米菲老师又提出“你自己都没有一桶水,你怎么给孩子一滴水?”是的,只有在自己更好的成长的同时,孩子也会有所改变;只有先做好自身的提升,才能自然而然的影响到周边的人。

先总结下此次课程的要点。

一、基础篇(针对大人的自我反省)
1.热爱
2.同理心
3.静待花开

二、进阶篇
1.文本阅读
2.图画阅读
3.延展阅读

三、提高篇
1.互动式阅读
2.游戏式阅读(a.手工;b.益智游戏;c.角色扮演)
3.表演式阅读(a.语言演绎;b.创意表演;c.即兴表演;d.舞台剧)
4.延伸式阅读(a.多版本阅读;b.多媒体阅读;c.多语言阅读;d.大师阅读;d.主题阅读;e.纵深阅读)

以《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为例,进行语言演绎。课堂上大家用不同的语言版本(粤语版、英文版、湘西话等各方言版本)欢乐搞笑演绎。

以宫西达也的《走啊走》为例,进行一本书的分层次阅读。
课堂上,米菲老师将这本书延展方式总结为“抓特征”!
《走啊走》的延伸环节中,A组小伙伴们先分享,她们选取非常有趣的“我演你猜”模仿游戏和“百万富翁”走格游戏进行延展,将欢乐与智慧相结合,寓乐于教。C组小伙伴们设计了关于礼仪教育的延展,老师点评:抓住的“环境”主题,由“环境”延伸到“礼仪”,思路不错。但是,文本内容的“环境”不应该是人为选择的环境,而应该是自然生存环境。它在这样特定环境下的“走”,不涉及礼仪,只关乎本能。E组小伙伴们在《走啊走》的延伸中,头脑风暴了此书的多个主题:身份认知、人物认知、情绪认知、环境认知……并设计了“我说你演”的即兴表演类游戏。比如:放学时,路边盲人怎么走?孕妇怎么走?红绿灯前,交警执勤时怎么走……现场示范之后,台下大人观众们普遍反映“混乱”。米菲老师点评:a.游戏“闷”:连自己都不能在游戏中找到欢乐,孩子们又怎么欢乐的起来。b.观点“乱”:主题大而杂,包罗万象却不够突显特征,建议深挖一个主题即可。c.铺垫不足:场景、人物的设置脱离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课堂上所说的缺乏“同理心”,对象是4-8岁,建议回归到孩子们熟悉的校园生活。整体感觉:跳过感知,直接输出(没有注重过程和体验);跳离孩子的认知(缺乏同理心);主题多而杂,且设置的框架太多。

做为E组参与成员,听了米菲老师的点评,回想米菲老师所讲的共读技巧基础篇(热爱、同理心、静待花开),阅读的时候要重过程、重体验、轻表达,我们延展的是有多失败啊。多读、多思、多练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落到实处。做故事会,一定不要急着开故事会,而要先学会阅读,读懂童书,保有童心。就像米菲老师所解说的《好饿的毛毛虫》,化茧成蝶,你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才会成为什么。

最后,以米菲老师PPT上狄金森的诗做为这次课堂心得结束语吧。

没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马
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
能把人带向远方
——狄金森

发表于 2016-10-9 16: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F03    王娟   故事会---神笔小熊的冒险之旅

  当安东尼布朗遇到憨态可掬的小白熊,就像是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在玩一个又一个的形状游戏,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险境,小小神笔显魔法,总能出奇制胜。

时间:2016年09月25日,上午9:30-11:00
地址:广州凤凰城步客之舟社区图书馆举
故事义工:Jessica  

内容:1. 暖场游戏---《从头到脚》
      2. 绘本故事——《捉小熊》                                                      
      3. 形状游戏---《捉小熊》故事续编
      4.延伸书目《小熊总有好办法》
活动人数:15
参与年龄:5-12岁

一.活动准备
    知道安东尼布朗,缘于《我爸爸》《我妈妈》,后因《形状游戏》对他有了一定的印象,对他产生感觉是因为《朱家故事》,《公园里的声音》则激起想了解他的兴趣,《捉小熊》把这种情感又推了一把。每读一本他的作品,就像有着某种力量,吸引你去了解他更多;每读一本他的作品,又让你对他的喜欢多添一分。

    故事会选定了《捉小熊》的书目,为了对他这个系列的风格有更多了解,所以同时也准备了《小熊的童话大冒险》《小熊进城》《小熊总有好办法》。
《捉小熊》更像是前三本的进阶,所以故事会想重点讲这一本,同时,想在延伸的时候引入《小熊总有好办法》。这是我最初的想法和方案,后来实际上,延伸时把另三本都读了一遍,应孩子们的强烈要求。
  
二.活动过程及反思
    1. 暖场
       这一期故事会,来了十几个,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绝大多数都是生面孔。所以,我照常介绍了自己,也表达了想认识他们的欲望。基本都是6、7岁的孩子,介绍自己的时候也都落落大方,然后我很快记住了他们的英文名。

      引导他们站起来,活动一下四肢。用了米菲老师在课上暖场的《从头动到脚》,一边说一边做,孩子们的热情一点一点调动起来。后来,想追求那种整齐划一的气氛,再来一 次。然后孩子们就不太买帐,形式不妙,就见好就收。我放低音调说:我是乖宝宝,我会坐下来,安静听故事。孩子们也陆续跟随指令坐了下来。

    2. 绘本故事《捉小熊》
       故事开始了。这一次,除了手中的这本书,没有借助PPT,孩子们围坐一圈。边讲、边观察、边预测。参与度很高,虽然显得有点喧闹,大家一嘴一舌,但是目光都聚焦在图画上。
    3. 故事续编
       首先给孩子们设置了一个场景:小熊遇见了一条大河,猎人追上来了,怎么办呢? 请你画出你的故事
       所有孩子都动起笔来,有些画得快,有些速度慢点。
       然后请画得快的孩子自己发挥想像遇设场景,鼓励他们画出更多。同时也给了随同来的大人笔和纸,请他们脑洞大开,也来画画自己的小熊故事。
       画完之后,孩子们分别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大人没有小孩放得开,对于小朋友来说,想像力还是稍有欠缺,或许是这类的活动参与不多。遇到大河,无一例外,全部画的都是船,对于这种情况,现在想来。引导上也缺乏一些经验,如果在肯定孩子们的同时,问问:除了用坐船的方式,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过河呢?也许对于打开思路会有帮助。

    4. 延伸书目
       原计划是再给孩子们读《小熊总有好办法》,旨在带领他们共同感受安东尼布朗关于神笔小熊系列的绘本故事风格。孩子们兴致极高,看我另外带去了三本,强烈要求读完,所以最后当然都读了。关于这种风格的印象,相信会有较刻的印象。

   5.反思
      热身环节,要求再次重复之前的动作,想达到整齐的效果,确实有点急功近利。幸好反应敏捷,及时做了调整。
      绘本讲述过程,仅仅只是一本书而已,书的内容选得适合,控场拿捏到位,无需花哨或者过多的技巧,也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故事续编过程受个人经验的局限,引导方面待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虽然没有什么道具,或者绘本之外的东西。仅仅只是在文本上多一些准备,多了一点思考,然故事会下来,整体效果还是较为满意。所以,准备原来是沉下心来,深入到绘本本身。


发表于 2016-10-9 16: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F03  王娟   第三讲 米菲《打开悦读魔法盒》   学习心得     
      番茄的第一讲,给了我们一个整体的架构。如果做一场故事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准备,如何关联。
      朵米妈的第二讲,引领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怎样做书单,如何把思路打开,把视野放宽。顺便启蒙了一下思维导图。
      米菲的第三讲,纵向深挖,赤裸裸的干货。

       如果说中级班的故事会培训是教我们捏小人,番茄教会我们做骨架;朵米妈带领我们填充肌肉,捏好五官和四肢;米菲大概就是教我们如何给小人充实内在器官,试图要把泥人变活人吧。秋雪会教我们什么呢,好期待。不过,似乎有点跑远了,言归正传。

                                                                              低幼绘本的多年龄层打开方式

        我们常说:绘本适合0-99岁的人看。
        一方面,我们承认绘本的无年龄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自觉地把绘本按年龄层进行划分。确实,给孩子选把适合的绘本,首先会考虑阅读对象的年龄。这是基于理解的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难度太大,内容较深的绘本,不太适合年龄太小的婴幼儿。这点比较容易理解
       但作为一些我们常常归于低幼的绘本,我们特别喜欢。但似乎极少把他们介绍给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特别是小学生了。一方面,我们不屑,太简单了,是不是?另一方面,也许更多的是,我们不知道如果在年龄稍大的孩子面前呈现。也就是说,我们尚且还十分缺乏这样的功底和能力。
       米菲的这一讲,汗颜呀!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常常被推荐用于低幼绘本的启蒙,有涉及数字,识物认知,科学(毛毛虫长大会变成蝴蝶),除了内容,还有有非常合适低龄发展的洞洞书,或是立体书的形式。可是,你知道吗?毛毛虫咬过的每一个食物的颜色,终究印在了破茧成碟后的蝴蝶翅膀身上。不光是我,多少给孩子读过千万遍的妈妈们也都表示,不曾关注这点。我们还敢说,这本书只是合适低幼启蒙吗?赤裸裸的哲学味道有木有?那些食物的颜色,像极了我们每个人曾经的经历和体验,总会在我们日后的成长路上彰显那些过往的曾经。而我们一直关心和关注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我们给孩子所提供的,我们的孩子所经过的每一步,他们看过的每一本书,吃过的每一口饭,我们陪伴他们的每一个日子......都会深深烙在他们的心里。

       《从头动到脚》,我一直没收,太简单了。中级班,米菲拿来作为热身,我们都同50多人的成人噢,大家玩得如此HIGH,弯弯脖子、耸耸肩。现场硬有无数人研究怎样表演驴踢后腿的样子会更逼真,怎样才是真的扭屁股而不是扭腰。然后我把同样的故事读给我九个月的小儿子,他很快学会了像企鹅一样扭头。我多次反复给他边读边做动作,他乐呵呵地笑,特别开心。我把这本书给我一岁半的小侄女读,她每次都特别兴奋特别卖力地做动作;我还把这本书带进我的故事会,那十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这个故事里也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童真。

      《走啊走》一起走进草丛间、地道里、海洋中,甚至穿越到侏罗纪世界去散步吧!
小蚂蚁排着队伍,一个接一个,整整齐齐地走啊走;鳄鱼的肚子快要贴在地板上慢慢走;螃蟹很快地“哒哒哒哒”跑走了。你知道章鱼怎么走路吗?那么,蜈蚣呢?还有……阿飘?猜猜看,是不是像僵尸一样“咚吱咚吱”跳着走?各式各样的生物都加入行列,快来看看还有谁也来了? 小男孩来了,他怎么走?“一、二、一、二,走啊走。我精神抖擞,走啊走。”
        这本绘本,如何玩?
       1岁以内的,我们读给他听,演给他看。让他对这些动物的特征有个大体的认知,孩子可以指指点点的时候。玩玩我来说,你来指的小游戏。比如说:请你的小指头告诉我,蚂蚁在哪里呀?
       1-3岁的,玩玩模仿游戏---我走你也走,大人走前面,孩子后面跟着走;或者大人来说,孩子来做;
                       还有比如游戏,我来做你来猜。孩子来做,大人猜;或者大人做,孩子来猜;
                       还可以延伸到其他一些动物上了,比如小猫怎么走,小猫怎么走。
       年龄再往上,4-5岁,除了以上的游戏,可以再深入,设定场景。大家协作一起演了,比如,动物狂欢节、螃蟹遇上了危险、蚂蚁发现了食物...
       再到6-7岁,学龄儿童。可以走出绘本之外延伸了,米菲老师故事会之后,分享的孩子们语言类延伸:
                      “树蛙,走啊走,一跳一跳,一跳一跳,蹦着走,走累了就紧紧抱着树枝不撒手”
                      “蜘蛛,走啊走,扯着丝线走呀走,走来走去,一张网就织完了”
                      “琵鹭,走啊走,盯着水面走啊走,小鱼小鱼在哪儿,我的肚子好饿哦。”
                      “我和妈妈,走啊走,小小手拉大大手,左脚,右脚,左脚,右脚,我们迈着一样的步子走啊走。"
        简直是《走啊走》新篇呀,思维再放开一点,年龄再大一点的孩子,观察一下世间万物,思维再放开一点,一定可以有更多形式的走啊走。

      《捉小熊》此次课上的实践内容。米菲一再要求大家做分层方案,4-6岁及6-8岁。 我们组头脑风暴之后,4-6岁仿”丢手绢“游戏设计了”捉小熊"的玩法;6-8岁从语言游戏的角度,采用的是“见招拆招”,意在引导孩子把脑洞开个更大一些。
        而在课上,我们都玩了一个共同的游戏,就是《捉小熊》故事,续画续编。我同时也将这个游戏带到了这次的故事会实践中,除了让故事会中的孩子去画去编,也鼓励现场家长共同参考。也许每一个故事都不一样,也诚如老师如讲:所有的落笔,都是大人们的童年、阅历和想像力的写照。那一幅幅作品,画出来的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认识。但也这同时说明,这样的一个游戏,他是有普适性的,是可以人人都能参与的,只是大家所到达的点不同罢了。

       我想,日后,对于所谓低幼的绘本,我会采用更为敬畏的态度。也许他呈现的内容很简单,文字很短很少。但是,如何深挖他的内在,如何引领孩子到达什么地方,首先一定是,身为故事妈妈的我自己视野要更宽广,要走得更远,挖得更深刻。而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修的是内功。

     具体怎么做,米菲金句来指导。

   附米菲金句:
       金句一:台下做加法,台上做减法
       金句二:多读、多思、多练
       金句三:重阅读、重体验、轻表达






发表于 2016-10-9 17: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F02 小雪  第三讲  《形状游戏》故事会
国庆期间,邀请儿子班上同学来家里读绘本,响应者寥寥。虽然,平时,也有妈妈在班级群里说到去年一年进课堂读绘本受孩子喜欢。但是,离开课堂这样的环境,读绘本,似乎成了一件随时可以丢弃的事情。


最后,家里来了一对兄妹。哥哥8岁,妹妹4岁。3个孩子的故事会,4岁-8岁。

家里没有米菲老师的指定读物,选了安东尼布朗的《形状游戏》。

读这个故事,其实重点是我在绘本阅读中的成长。
1 对大师的了解。

儿子大约2-3岁的时候,我买了著名的《我爸爸》《我妈妈》。但是,自身的局限,我很难将这两本书演绎得精彩。所以,儿子一直不怎么待见它们。我也没兴趣了解。此时的我,不知大师。

后来陆续有机会读到大师的作品解读,尤其是读到《朱家故事》,我突然觉得大师好伟大。伟大得我不敢接近。满画面都是各种小机关,我不知道如何解释,也不知道从何去了解。所以,对大师自然畏惧三分。

结果,中级班前三讲的学习有两讲跟大师有关。在朵妈和米菲的带领下,在小伙伴们的讨论中,渐渐鼓足勇气走近大师。

2 对大师作品的了解。

大师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多么艰深的名词!吓到我好些年。

既然理解不了这些专业术语,我就把自己当成一无所知的小盆友,去发现大师画面的逗趣之处,去解读大师文字讲述的故事吧。

正是这样安慰了自己,我才敢再一次来读《形状游戏》。

上一回读,是儿子4-5岁的时候,完全不懂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很难维继。

故事开始了。


题目一读,孩子们以为这是一本游戏书,结果一打开,颇有失望。故事采用倒叙结构,开头很中规中矩。

去美术馆的路上,故事依旧风轻云淡,可是画面开始有了机关。

儿子的同学接触绘本少,基本没有看图的习惯。屡屡被我提醒来看图,小伙子都会嘎嘎地笑。美术馆的建筑藏有那么多秘密。
接下来,美术馆里的每一副画,我刻意折叠书本,先只读原画面,再来打开后面的画。小伙子们笑声不绝于耳。找各种不同,找各种好玩。

书读得不快,充分的时间去找图中的乐趣和表达想象。

事实表明,孩子们很接受这样的方式。

故事读完了,自然邀请他们一起做形状游戏。可是,小男孩同学不愿意,我没有勉强。

我们相约下次一起去美术馆逛逛。

自然,作为大人的我们,必须先做好一场展览的功课,然后,引导孩子们回忆《形状游戏》都有哪些看展览的方式。比如,设身处地、找不同——往大了说,人与人的交往,何尝不是实践这些所谓的“技巧”和方式?



发表于 2016-10-11 19: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A05 郑杰  故事会:微生物--看不见的魔法师 时间:2016.1011
地点:南天社区
对象:4--6岁小朋友
故事方案:
一、开场
    以闪卡形式集中小朋友记忆力,尽量选材动物、植物
二、故事引入
     从小朋友认识的大动物、大物体到小动物、小物体,让小朋友们对大小有概念,随后引出最小的,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微生物,是世界上很小很小的生物,光是蚂蚁的触角上就有几百万个,可是,它们却能让高山崩塌、把海水染红,还能把石头变成土壤、让天空飘起雪花……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神秘空间吧….
三、故事讲述
     微生物无处不在,
四、故事延伸
     如何保护自己,尽量让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远离身体,让孩子想办法,并动手以图画形式展示。讲讲自己身边的微生物。
五、故事总结
     开场前,小朋友们比较 混乱,哭的,闹的,和妈妈撒娇的。看到如此混乱的局面,又是第一次面对不熟悉的群体讲故事,我拿出来事前准备的秘密武器:闪卡。开始为小朋友们闪了几组蔬菜、植物、交通工具、动物、乐器,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慢慢集中过来。于是开始闪卡记忆,随机编排了一个故事将20张闪卡串了起来,然后让小朋友们说出20张闪卡都是什么,边提示边鼓励,小朋友们各个兴致高昂,注意力空前集中。连大人都参与其中,这个闪卡游戏以后故事会还可推广。
    但是延伸不够,脑洞开的不够大,感觉有点虎头蛇尾,全程高潮,只有收尾不够响亮,这个还需要磨练。
314234533159355052.jpg
174180736522385277.jpg
发表于 2016-10-11 23: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三选二:
1. 写一篇读后感
2. 做一场读书会并写心得 (必选)
3. 第三讲心得 (米老师最希望看到这个)

回复本帖,注明中级班学号、姓名、主题名。


截止日期:
2016年10月15日前
中级班学号F04  罗兰  
1、写一篇读后感
*查理和劳拉系列之《喂!等一下,那是我的书!》读后感
在没收到中级班的书包之前,我从来没接触到查理和劳拉系列书,书包中有一本就是《喂!等一下,那是我的书!》,因为查理和劳拉实在太有趣了,所以又把整套的查理和劳拉的书买了回来一本一本的和虎子一起看,每次都是看得哈哈大笑,然后很能引起虎子的共鸣(本来我以为这个系列的书是家里有两孩儿的才能引发共鸣的好吧,我承认我还是太自以为是了),而这本《喂!等一下,那是我的书!》是我和虎子读得最多,记得最熟的一本;这本书(准确讲是一系列书)讲的是两兄妹查理和劳拉,当劳拉非常着迷一本书《甲虫、臭虫和蝴蝶》的时候,无论看过多少遍,都想要再看,而且把图书馆里的这本书当作是自已的书,没找到的时候大声嚷嚷,而后看到别人借走这本书的时候,又耍臭无赖,满地打滚。。。而用为哥哥的查理,始终很有耐心、想尽办法来引导、满足劳拉,最终成功的转移了劳拉的注意力并接受另外一本同样有趣的书,从需求和要求的角度来讲,查理把劳拉的要求成功转化成了需求并满足了劳拉的需求,从而让劳拉的情绪得到化解;这个故事把劳拉这个小人儿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就如平时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孩儿刚刚发生的一幕,而查理哥哥的处理方式,其实是给家长们支招:这个问题原来可以这么解决,根本不需要大动干戈、上纲上线。。。在生活中,带孩子的宝妈都会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而怎么解决需要多角度的思考、多维度的方法来化解。


2、作一场读书会并写心得
*查理和劳拉系列之《喂!等一下,那是我的书》读书会
准备工作:
1、把绘本《喂!等一下,那是我的书!》扫描、配色、配乐、制作PPT,以便在读书会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大屏幕,避免因没有看过这本书的小朋友没有兴趣及共鸣;
2、制作道具:在绘本中出现的几本其它的绘本(只做封面即可),如罗马、百科全书、立体书以及猎豹与黑猩猩等,还有装扮成小姑娘劳拉的头饰等;
3、故事讲完会作了延伸活动:角色扮演;
4、事先安排好维持秩序和录影的义务人员;
*《喂!等一下,那是我的书》读书会心得
1、读书会后进行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这个延伸活动非常棒,很多小朋友积极的参与其中,即对故事有更深的理解,又展现放松的肢体语言,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2、这本书中间段落有些凌乱和啰嗦,可以一笔带过不用每页每字都要读到,把故事的大意和大方向表现出来即可;
3、当我扮演的劳拉在地上打滚耍臭无赖时,听故事的孩子们哈哈大笑,他们全都GET到了故事的梗点,所以孩子是心思澄明,理解能力很强的;
4、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没有带孩子作过这种读书会或是延伸活动,对孩子的身体发展很有障碍,现在有些孩子的身体都非常的僵硬,这是需要警惕的;
















发表于 2016-10-12 10:0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03晓芝
书评  莎莎的月光

Sam, Bangs & Moonshine
借来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快到中秋节了,月亮的书都拿来看看。

这本书的画风很有水墨画的感觉,除去封面,整本书的绘画颜色只有金、黑、白、灰,像极了iphone的配色。从画面和文字看起来,这是一本不那么现代的作品。而后的查询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是一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


只是让我吃惊的是,这是一本凯迪克金奖的作品。在凯迪克奖越来越偏向画面的现在,回过头去看六十年前文字这么多的作品,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是标题《Sam, Bangs & Moonshine》,直译过来就是《山姆,邦丝和月光》,但是中文译名确实《莎莎的月光》,简直太妙了。

Sam在英语中实际上是个男女通用的名字,不一定是印象中的山姆大叔,译者在这里用了莎莎来表明主角的女孩身份,还带有那么一点娇俏的味道。

Bangs是封面上面那只黑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黑猫是寓意着吉祥的含义。而在中世纪的欧洲黑猫被认定是女巫的宠物,专为女巫服务的精灵。所以在一个美国人的作品中出现黑猫,要么就是说明不吉利,要么就是表明莎莎家极度的贫穷,只有一只别人都不要的黑猫与莎莎作伴。

Moonshine这个词也有意思,直译就是月光。在美语中还有私酒的意思,是指非法生产的高酒精度的蒸馏酒,因为避免被发现所以蒸馏通常在夜间进行。下一次有人请你喝moonshine,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什么平和的饮品。Moonshine在这本书里面的含义则是“空想—— foolish talk or ideas.”莎莎的世界充满了moonshine。

因此,这本书的中文译名为《莎莎的月光》,不得不说神来之笔。

翻开书,扉页上面大大的轮船上面居然有长颈鹿,渔网里面是什么呢?我认为那是香蕉(少年派的即视感),小泳却认为是大鲸鱼,大鲸鱼在黑猫的眼中,就是一条条美味的小鱼。孩子的想象力实在令人称奇。

而这本书,讲的就是游离于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女孩莎莎的故事。

莎莎的一切言论在大人们的眼中都是moonshine,她坚持美人鱼是她的妈妈,而实际上她的妈妈早已不在;她认为她有袋鼠和狮子做宠物,而实际上她只有一只黑猫;她喜欢和黑猫交谈,而事实上她这是和自己对话;她有一辆巨龙战车无所不能,而事实上她整天呆在家里等待父亲捕鱼归来。

究其原因,莎莎的moonshine都是她逃离现实的产物。没有妈妈,就想一个世界上最温柔最美丽的妈妈;没有拉风的宠物,就从传说中找来袋鼠和狮子;没有出门游玩的机会,就想象一个巨龙战车。她年纪并不大,但是要担负洗碗铺床扫地等家务活。这些moonshine给她带来了乐趣。

她真的不懂人之常情吗?其实她懂得,只是通过黑猫邦斯的嘴说出来而已。

但是,这些moonshine也阻碍了她和世界的正常交往。她有了想象的朋友,就忽视了现实的朋友托马斯。托马斯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友,他相信莎莎的话,相信袋鼠宝宝的存在,他热衷于寻找袋鼠宝宝,其实就是维系连接在他和莎莎之间的纽带。

莎莎的父亲意识到了女儿对现实的逃避,他告诉莎莎“只说真事,不说月光,月光会惹麻烦”。

Moonshine真的惹了麻烦,托马斯和邦斯,这两个最理解莎莎的伙伴,都因为月光在暴风雨之夜遇险。莎莎的理智占了上风。她开始抛弃一些moonshine,首先是美人鱼,然后还有狮子和袋鼠,但是她还是留下了会说话的黑猫。莎莎开始和她的moonshine告别,不是说她完全不要想象力了,她是与她虚构的世界告别,开始融入到现实世界中来。


莎莎的父亲挽回了一切,托马斯的生命,拖着长长狮子尾巴的小袋鼠——沙鼠,还有会说话的黑猫。他用大智慧和行动力给女儿指明了方向,所以他告诉莎莎“月光有好有坏,关键是分清楚”。

最近其实读了不少类似的绘本,比如《一起玩》,《秘密朋友夜西米》,《蓝色房间》等等,都是讲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切换。Moonshine不是洪水猛兽,正确的面对就好了。

孩提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莎莎父亲一样的人,告诉我们“月光有好有坏,分清楚就好了”;成人以后,我们需要找回一点moonshine,平衡现实和理想的距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9 23:00 , Processed in 0.05989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