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rmbg58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共读03期——《儿童心理学》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 01:1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vienna
作业请见贴图
6E83BF30-2C5A-45D7-8534-AD0B2EB65E06.jpeg
BCF89E95-9412-4429-88D6-DA1A6CABEA38.jpeg
发表于 2018-5-1 01: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选题1: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儿童心理学》第五章《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只是起到破坏作用,它具有积极的功能”。
    上周跟孩子一起看了《哭了》绘本,主要内容简介:小时候的我,是个超级爱哭鬼。可是长大后,却不常哭泣,我很想像小时候那样,想哭就哭,每天哭上一回,可是,做起来并不容易,长大后我才明白,能想哭就哭,是多么棒的事情:能每天哭一回,是多么帅气的事情。人,有各种不同的“哭”,也有各式各样的“眼泪”。
哭是情绪表达常用的方式之一,如文,摔倒了,会哭 ,撞到了会哭 ,害怕了会哭 ,高兴了会哭。。。。。。
     因为各种缺失及不足,面对孩子的哭泣,孩子的唱反调,自己的无助,也常跟着孩子一起哭,大吼大叫,冷暴力,想想孩子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了无限的伤痛,心理的隐患,就会陷入无限的自责。


发表于 2018-5-1 0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然
1.        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人人心中都有个野兽
作者:莫里斯桑达克著 宋珮译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国内译名《野兽出没的地方》,台湾译名《野兽国》
看到这此作业题目,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野兽国。知道这本书已经很久很久,家里有一本英文版的,也简单看过中文版。它一共只有37页,18个画面,338个字。一个成年人,如果从头到尾把它读一遍,不会超过10分钟。其实最先开始的时候我根本看不懂这本书,而且很不好讲,一直都将它束之高阁。后来,在阅读推广人课程上听老师讲了这本书,我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直至有一次参加陈新煌的戏剧工作坊,也是用了这本书。其实当时陈老师并没有过多解读,但是在戏剧活动的过程中,突然的,犹如一束光,让我走进MAX的世界并且被深深吸引。
这是一本非常有名的图画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的作者叫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被评论称之为“图画书创始以来最伟大的创作者”。早期这本书曾经受到专家学者的抨击。因为这本书,图画书成年了,这是一个直击人类灵魂深处“暗黑之美”的故事。作者用“野兽”这一意象赤裸裸地表达了主人公迈克斯孩童时期内心世界的愤怒、恐惧和渴望。作者成功地运用图像叙述了一个过程,一个关于孩童在特殊状态中的情绪变化过程。我们穿越来到“野兽国”,都能读到自己的童年,被放大了的童年。借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彭懿老师的话:“若只允许我们推荐一本图画书给你看,那么就是非它莫属了。它是一本大书,是图画书的金字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图画书能够超越它。
这是一部令人着迷的绘本。它的文字,简洁又意味深长;它的绘画,有细腻的笔触,布纹般的质感。它曾获1964年凯迪克奖金奖,1963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奖,1964年美国《号角书》杂志年度好书奖,1964年刘易斯•卡洛尔书架奖。1995年又被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对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75种“世纪之书”之一并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以及美国“彩虹阅读好书榜”等。这本书也让我联想到作者写的另外一本《在那遥远的地方》,一个小女孩出发去寻找被妖怪抓走的妹妹,书里让人感觉不安和奇怪,随着情节图画的变化,爱达的心理活动由嫉妒,愤怒到最后的爱。这两本书结合起来,展现出更加清晰的“桑达克”。
那天晚上,(为何是特定的晚上)MAX穿上他的狐狸衣服一个劲儿地捣蛋。他往墙上钉钉子,把狗赶得到处乱窜。(通过动作、眼神、榔头,分明看到了MAX在用力敲打。是怎样的原因造成了他的巨大愤怒呢?)从被单的图案、衣架、毛巾,能够猜测出这是他妈妈的卧室。但这些物品全部被重新组织了一番。妈妈说:“你真是个小野兽!”他气恼地回敬道:“我要把你吃了!”(这里表达了对妈妈的反抗。)他受到的处罚是不能吃晚饭。MAX生气地上床睡觉了。从头到尾作者没有让妈妈的形象出现,而让文字去补充,为何呢?在黑暗中,一座森林开始在他的房间里生长。天花板上挂下了藤蔓,墙壁没有了,周围都是密密的树。MAX来到波光荡漾的海边,驾驶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好像过去了整整一年。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野兽出没的地方,这些野兽大声怒吼、龇牙咧嘴、滚动着恐怖的眼球、张牙舞爪。(你觉得哪个野兽是MAX的妈妈)但MAX可不怕它们,他大喊一声: “不许动!”然后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它们。(孩子在幻想中彰显出自己的力量,想要把平日了的被压抑全部发泄出来,我是王!)野兽们全都被制服了,它们张着爪子,傻呆呆地立在那里了,黄色的大眼珠子转来转去。(梦想成真)MAX成了野兽国的国王。“现在,野兽狂欢开始!”国王发布了命令。所有的野兽出动了,跟着MAX狂叫、狂跳着。真是痛快!不知过了多久,MAX有点厌倦了。“停止!现在你们睡觉,不许吃晚饭!” (这样的命令的言语平时估计会是妈妈的习惯,我想到了孩子的模仿权威)一切都安静下来,我们的野兽国王MAX感到了孤独,(愤怒消散之后内心的孤独)“我想到一个有人非常爱我的地方去。”这时,一阵食物的香味从遥远的地方飘过来。他决定放弃王位。MAX要离开了。野兽们喊:“噢,不要离开啊!我们要把你吃了,我们是多么爱你啊!” (这句话,我想到的是,许多父母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我爱你,所以我才为你做那么多事情啊。。 “不!”MAX说。(其实,作为童年的我自己内心的野兽也很想呐喊出这一句“不!!”)于是所有的野兽发出可怕的吼声,露出尖利的牙齿,转动着吓人的眼睛,挥舞着锋利的爪子。但是,MAX还是跨进了他的小船,和野兽们说再见。MAX又开始了他漫长的航行,不过,这一次他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好像又走了一年,他回来了。晚饭正静静地摆在桌子上,还是热乎乎的。毫无疑问,这是我觉得本书中最为感动的地方,不管如何,或许妈妈总是发脾气,或许你觉得不公平。但是孩子,我依旧爱你,永远!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野兽国》这本书的最精彩之处是作者以一般成人不具备的敏锐表现了儿童的情感特质。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儿童的情感是声音、感觉和意象。   故事中的MAX在遭到妈妈的处罚时,情绪恶劣,那些想像中的野兽正是这种情绪的投射。他在想像中穿越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自在的漫游则是一种内在的情绪控制机制在发生着调节功能。《儿童心理学》第五章中说到,孩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如何调节和克服各种负面的感觉,如气愤、无聊、恐惧、挫败、嫉妒等等。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精彩之处是作者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随着MAX从现实进入幻想国度,画面越来越大。从明信片大小到占据整个页面到跨越页面,视觉节奏极其鲜明。有灰暗的情绪,有愤怒的冲击,有孤单的无措,还有最后的温暖。
      写下关于此书的感受,让我想到我的孩子,有一次无理取闹在我冲他发脾气之后,一直坐在我对面的门口哭个不停,边哭边看我。而当我愤怒情绪消散,我冲他张开手臂,他以最快的速度冲进我的怀抱,一下子安静下来,我们彼此都很安心。是的,同样无论你对孩子做了什么,他还是会一直爱着你!
      此书推荐给家长们,去允许和看到孩子心中的野兽,同时,也要去试着倾听已经作为成人的你心中的那个隐藏的野兽的声音。自己疗愈了,好孩子也会更加自由自在成长。
发表于 2018-5-1 03: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然
题1, 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人人心中都有个野兽
作者:莫里斯桑达克著 宋珮译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国内译名《野兽出没的地方》,台湾译名《野兽国》
看到这此作业题目,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野兽国。知道这本书已经很久很久,家里有一本英文版的,也简单看过中文版。它一共只有37页,18个画面,338个字。一个成年人,如果从头到尾把它读一遍,不会超过10分钟。其实最先开始的时候我根本看不懂这本书,而且很不好讲,一直都将它束之高阁。后来,在阅读推广人课程上听老师讲了这本书,我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直至有一次参加陈新煌的戏剧工作坊,也是用了这本书。其实当时陈老师并没有过多解读,但是在戏剧活动的过程中,突然的,犹如一束光,让我走进MAX的世界并且被深深吸引。
这是一本非常有名的图画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的作者叫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被评论称之为“图画书创始以来最伟大的创作者”。早期这本书曾经受到专家学者的抨击。因为这本书,图画书成年了,这是一个直击人类灵魂深处“暗黑之美”的故事。作者用“野兽”这一意象赤裸裸地表达了主人公迈克斯孩童时期内心世界的愤怒、恐惧和渴望。作者成功地运用图像叙述了一个过程,一个关于孩童在特殊状态中的情绪变化过程。我们穿越来到“野兽国”,都能读到自己的童年,被放大了的童年。借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彭懿老师的话:“若只允许我们推荐一本图画书给你看,那么就是非它莫属了。它是一本大书,是图画书的金字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图画书能够超越它。
这是一部令人着迷的绘本。它的文字,简洁又意味深长;它的绘画,有细腻的笔触,布纹般的质感。它曾获1964年凯迪克奖金奖,1963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奖,1964年美国《号角书》杂志年度好书奖,1964年刘易斯•卡洛尔书架奖。1995年又被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对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75种“世纪之书”之一并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以及美国“彩虹阅读好书榜”等。这本书也让我联想到作者写的另外一本《在那遥远的地方》,一个小女孩出发去寻找被妖怪抓走的妹妹,书里让人感觉不安和奇怪,随着情节图画的变化,爱达的心理活动由嫉妒,愤怒到最后的爱。这两本书结合起来,展现出更加清晰的“桑达克”。
那天晚上,(为何是特定的晚上)MAX穿上他的狐狸衣服一个劲儿地捣蛋。他往墙上钉钉子,把狗赶得到处乱窜。(通过动作、眼神、榔头,分明看到了MAX在用力敲打。是怎样的原因造成了他的巨大愤怒呢?)从被单的图案、衣架、毛巾,能够猜测出这是他妈妈的卧室。但这些物品全部被重新组织了一番。妈妈说:“你真是个小野兽!”他气恼地回敬道:“我要把你吃了!”(这里表达了对妈妈的反抗。)他受到的处罚是不能吃晚饭。MAX生气地上床睡觉了。从头到尾作者没有让妈妈的形象出现,而让文字去补充,为何呢?在黑暗中,一座森林开始在他的房间里生长。天花板上挂下了藤蔓,墙壁没有了,周围都是密密的树。MAX来到波光荡漾的海边,驾驶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好像过去了整整一年。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野兽出没的地方,这些野兽大声怒吼、龇牙咧嘴、滚动着恐怖的眼球、张牙舞爪。(你觉得哪个野兽是MAX的妈妈)但MAX可不怕它们,他大喊一声: “不许动!”然后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它们。(孩子在幻想中彰显出自己的力量,想要把平日了的被压抑全部发泄出来,我是王!)野兽们全都被制服了,它们张着爪子,傻呆呆地立在那里了,黄色的大眼珠子转来转去。(梦想成真)MAX成了野兽国的国王。“现在,野兽狂欢开始!”国王发布了命令。所有的野兽出动了,跟着MAX狂叫、狂跳着。真是痛快!不知过了多久,MAX有点厌倦了。“停止!现在你们睡觉,不许吃晚饭!” (这样的命令的言语平时估计会是妈妈的习惯,我想到了孩子的模仿权威)一切都安静下来,我们的野兽国王MAX感到了孤独,(愤怒消散之后内心的孤独)“我想到一个有人非常爱我的地方去。”这时,一阵食物的香味从遥远的地方飘过来。他决定放弃王位。MAX要离开了。野兽们喊:“噢,不要离开啊!我们要把你吃了,我们是多么爱你啊!” (这句话,我想到的是,许多父母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我爱你,所以我才为你做那么多事情啊。。 “不!”MAX说。(其实,作为童年的我自己内心的野兽也很想呐喊出这一句“不!!”)于是所有的野兽发出可怕的吼声,露出尖利的牙齿,转动着吓人的眼睛,挥舞着锋利的爪子。但是,MAX还是跨进了他的小船,和野兽们说再见。MAX又开始了他漫长的航行,不过,这一次他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好像又走了一年,他回来了。晚饭正静静地摆在桌子上,还是热乎乎的。毫无疑问,这是我觉得本书中最为感动的地方,不管如何,或许妈妈总是发脾气,或许你觉得不公平。但是孩子,我依旧爱你,永远!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野兽国》这本书的最精彩之处是作者以一般成人不具备的敏锐表现了儿童的情感特质。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儿童的情感是声音、感觉和意象。   故事中的MAX在遭到妈妈的处罚时,情绪恶劣,那些想像中的野兽正是这种情绪的投射。他在想像中穿越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自在的漫游则是一种内在的情绪控制机制在发生着调节功能。《儿童心理学》第五章中说到,孩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如何调节和克服各种负面的感觉,如气愤、无聊、恐惧、挫败、嫉妒等等。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精彩之处是作者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随着MAX从现实进入幻想国度,画面越来越大。从明信片大小到占据整个页面到跨越页面,视觉节奏极其鲜明。有灰暗的情绪,有愤怒的冲击,有孤单的无措,还有最后的温暖。
      写下关于此书的感受,让我想到我的孩子,有一次无理取闹在我冲他发脾气之后,一直坐在我对面的门口哭个不停,边哭边看我。而当我愤怒情绪消散,我冲他张开手臂,他以最快的速度冲进我的怀抱,一下子安静下来,我们彼此都很安心。是的,同样无论你对孩子做了什么,他还是会一直爱着你!
      此书推荐给家长们,去允许和看到孩子心中的野兽,同时,也要去试着倾听已经作为成人的你心中的那个隐藏的野兽的声音。自己疗愈了,孩子也才会更加自由自在成长。
发表于 2018-5-1 05:5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定的小锡兵》 托尔·塞德勒 / 董海雅 / 弗雷德·马塞利诺  《坚定的小锡兵》这个童话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安徒生的童话里,只有一条腿的小锡兵爱上了纸城堡里美丽的小公主。有一天,他突然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小世界,乘着小纸船经历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冒险之旅。最后,小锡兵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给他带来悲伤却有美好结局的地方。         这是托尔塞德勒改编自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经由马塞利诺配图,在封面内页的介绍中说,“在马塞内诺插画的重新诠释下……成为无可比拟的杰作!”         原作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4.2~1875.8.4)出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自幼家贫,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妇。他11岁时父亲逝世,生活更加困顿,14岁时告别家乡到哥本哈根,决心当一个艺术家,然而事与愿违。17岁发表作品《尝试集》,24岁出版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销售一空,原本在饥饿中挣扎的安徒生从此摆脱贫困。1831年,他开始跨越欧洲的旅行,并终其一生都保持了一个旅行者的热情。1835年,安徒生完成了以意大利为背景的《即兴诗人》,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安徒生致力于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白雪公主》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坚定的小锡兵》出版于1838年10月2日,从时间上看,属于早期童话创作的作品,记得在去年马库斯论坛时,马库斯先生就提到过这本书,在书的导读里,马库斯先生如是写“安徒生知道,虽然孩子们年纪尚幼,对于什么是浪漫并不清楚,但他们仍然具有强烈的情感, 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想当好奇,同时她也知道,很多孩子在很多情境下有局外人的感觉,不能很好得融入家庭和集体生活。”         看完第一遍,似乎是被这个虽然腿有残缺,却依然坚定和执着的小锡兵所感动。但是又感觉如果这样理解似乎又少了点什么,于是决定刷第二遍。        翻开到故事开始的前一页,交代了时间,背景,应该是在圣诞节的前夜,灯光明亮,孩子们或者跟大人讲话,或者自己独自在完,还有妈妈抱在手里的宝贝,其中一个小男孩坐到地上,地板上放着一盒小锡兵,他在开心得鼓掌,也许是刚拆了圣诞节礼物,为自己得到的礼物而开心,到了第二页,         
发表于 2018-5-1 06: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美杜莎妈妈》之儿童心理学分析—亲子关系中情绪识别及处理
4月21日,奇想国童书创始人黄晓燕女士给2018高级班学员带来“如何精读一本书”的讲座,其中提到一本书《美杜莎妈妈》;
4月22日下午,“阅美横岗义工培训计划”的“说来听听”工作坊中,我们小组的说来听听课堂实践书也是这本《美杜莎妈妈》。
今天,学院共读群《儿童心理学》,我也想来谈谈这本《美杜莎妈妈》。
凯迪·克劳泽说,这是离她的心最近的一本书,因为她同时是美杜莎和伊丽赛——她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也是两个儿子的妈妈。
读完全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美杜莎妈妈满头的金色长发,不可思议的长,充满了灵动力,法力无边,似乎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可是,这么神奇的独特的可以称之为美杜莎妈妈的全部力量呈现的头发,最后,在最后一页,被剪掉了。一个全新的顶着俏丽短发的妈妈出现在校园门口,出现在伊丽赛的面前,出现在伊丽赛的老师同学们的面前。
我们先来看看,在婴儿的共生期,美杜莎妈妈的头发对于伊丽赛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无微不至的关心,有求必应的保障——
在妈妈头发编织的小床上睡觉;
在妈妈头发晃动的节奏里吃着饭;
在妈妈头发的帮助下,第一次在海水里走路;
妈妈的头发托她到树梢,向栖息在巢里的小鸟问好;
在妈妈的头发里听故事。
这时候的美杜莎多么开心啊,她的笑脸和初升的朝阳一样灿烂,柔和,她的眼睛散发着光芒。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新奇,而且,妈妈一直和她在一起,去探索,去认知。我想,每一个妈妈看到孩子眼里的这种光芒,都会满足感动、付出所有也无怨无悔吧。
在美杜莎妈妈的眼里,这就是她的全部。
你是我的珍珠,而我将是你的贝壳。
这是美杜莎妈妈的心愿,初为人母的喜悦,全部转化成了身为人母的责任感和奉献感,而这也是小小的伊丽赛所需要的。这个时期的她,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是地球的中心,每一个孩子大概都这么以为过吧,而妈妈,正是让他们奠定这一认知的爱的源泉。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美杜莎不再是美杜莎,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一个新的名字,她现在是伊丽赛的母亲,她的全部精力时间都将付出给伊丽赛,她的喜怒哀乐也全部围绕着这个小小的身影。可是,她心甘情愿并为此自豪。
可是,世界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伊丽赛长大了,慢慢的,她的目光更多的聚焦在海滩上奔跑的一个个背着书包的小小身影,海水里拍打起水花的一双双小脚丫,丛林里不时出现又转瞬即逝的一声声欢笑,那是一个与她同龄的世界,渐渐的对她来说充满了无比的吸引力。
这是成长的需要。
可是对美杜莎妈妈来说,她不是没有看到伊丽赛眼里的渴望,她不是没有听出伊丽赛声音里的向往和雀跃,但是,“伊丽赛,你是我的”。在美杜莎妈妈的眼里心里,这是他一个人的宝贝,她自己可以给伊丽赛所需要的全部,游戏,学习,日常呵护。
于是,伊丽赛,
在妈妈的头发里玩游戏。
妈妈的头发带着她一起学习。
只是,她眼睛里的光芒逐渐黯淡下午,她遥望窗外的时间越来越长。
孩子情绪的变化,最感同身受的是妈妈。美杜莎妈妈几乎是立即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可是,她还是在努力。
伊丽赛, 你想要一匹马吗?
可是,伊丽赛真正需要的,是去同龄人中,是去发展她的社会性需要。
美杜莎妈妈愿意吗?从那个悄悄躲在石后目送孩子背着双肩包一步步走远的背影里,我看到了美杜莎妈妈的焦虑、恐慌、煎熬。在那里,伊丽赛会遭遇什么?会有危险吗?会有挫折吗?会很开心吗?会成长吗?恐惧,来源于未知。一个妈妈对于分离的焦虑,只有另一个分离焦虑的妈妈才会懂。
她甚至被伊丽赛拒绝送其去学校。
“妈妈,你还是别来了,你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害怕。”
在妈妈而言,这种焦虑已经升级成为不被需要的一种痛苦。
可是事实上,伊丽赛在学校非常开心,她得到了大家的的认可,交到了新的朋友。不知道她知不知道,新的开始,意味着无数种可能。可是,至少,目前开来还不错。其他的,也让她自己慢慢去面对。
而最让她开心的,莫过于,放学之后,在学校门口迎接他的,是一个全新的一头短发的妈妈,又是那个熟悉的,依然穿着那身她最喜欢的衣裙的妈妈。
这一刻,美杜莎和伊丽赛对视,她们对彼此的爱在眼神中流淌,幸福从她们两个月牙状的眼睛中满溢出来。
而美杜莎的头发呢?它们变成了很多小小的可爱的海蛇,一起出发,和大西洋湾流汇合。
原来的两个人,两种新的陪伴,两种新的起点,两种新的征程,将带来两种新的人生的可能。
这本书里,美杜莎妈妈对于孩子的爱和尊重,跃然纸上。不是没有挣扎,不是没有痛苦,可是,她一直在尝试,为了孩子,更为了自己。当她剪掉长发时,她从“伊丽赛的妈妈”又做回了“美杜莎”,同时是“伊丽赛的母亲”。
前后环衬的水母,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居然是一种叫做“美杜莎”的水母。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成长》
发表于 2018-5-1 06:5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定的小锡兵》 托尔·塞德勒 / 董海雅 / 弗雷德·马塞利诺  《坚定的小锡兵》这个童话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安徒生的童话里,只有一条腿的小锡兵爱上了纸城堡里美丽的小公主。有一天,他突然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小世界,乘着小纸船经历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冒险之旅。最后,小锡兵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给他带来悲伤却有美好结局的地方。         这是托尔塞德勒改编自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经由马塞利诺配图,在封面内页的介绍中说,“在马塞内诺插画的重新诠释下……成为无可比拟的杰作!”         原作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4.2~1875.8.4)出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自幼家贫,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妇。他11岁时父亲逝世,生活更加困顿,14岁时告别家乡到哥本哈根,决心当一个艺术家,然而事与愿违。17岁发表作品《尝试集》,24岁出版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销售一空,原本在饥饿中挣扎的安徒生从此摆脱贫困。1831年,他开始跨越欧洲的旅行,并终其一生都保持了一个旅行者的热情。1835年,安徒生完成了以意大利为背景的《即兴诗人》,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安徒生致力于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白雪公主》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坚定的小锡兵》出版于1838年10月2日,从时间上看,属于早期童话创作的作品,记得在去年马库斯论坛时,马库斯先生就提到过这本书,在书的导读里,马库斯先生如是写“安徒生知道,虽然孩子们年纪尚幼,对于什么是浪漫并不清楚,但他们仍然具有强烈的情感, 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想当好奇,同时她也知道,很多孩子在很多情境下有局外人的感觉,不能很好得融入家庭和集体生活。”         看完第一遍,似乎是被这个虽然腿有残缺,却依然坚定和执着的小锡兵所感动。但是又感觉如果这样理解似乎又少了点什么,于是决定刷第二遍。        翻开到故事开始的前一页,交代了时间,背景,应该是在圣诞节的前夜,灯光明亮,孩子们或者跟大人讲话,或者自己独自在完,还有妈妈抱在手里的宝贝,其中一个小男孩坐到地上,地板上放着一盒小锡兵,他在开心得鼓掌,也许是刚拆了圣诞节礼物,为自己得到的礼物而开心,到了第二页,小锡兵们在桌子上排队站好,一个男孩眼睛紧紧得盯着他们,眼神里充满了快乐和坚定的力量,于是故事开始了,也许这个故事就是男孩自己导演的一出剧,自己还同时是观众和演员,可画面里奇怪的是,断了腿的小锡兵一开始就被排在了外面,第一遍时我以为他是作为了队长,可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接下来的这页就看到小男孩拿着一个小锡兵,看样子是想把它送给妈妈怀里的那个小宝宝,小宝宝的收伸在半空中想去拿,可是妈妈好像并不同意,似乎都能听到妈妈的声音“这个玩具小宝宝还不能玩,怕伤到他自己,你还是自己玩吧!”,没能送出去!        下一页,孩子们和大人们一起拉着手开始跳舞,没能送出的小锡兵,被随便得丢到桌子上,可是恰好能看到纸片芭蕾舞女孩,小锡兵喜欢上了纸片女孩,因为她也是单脚站立的。可是到了晚上,灯也熄灭后,其余的小锡兵被放回了盒子里,只有单腿的似乎被遗忘了,在接下来的页面里,文字写着:而一条腿的小锡兵呢,还是那么坚定得站立着。可是实际上画面里其实他是躺着的,躺在一个盒子上,画面与文字的矛盾让人深思!         第二天早上,小锡兵突然就站到了窗户旁边,随着窗户的打开,他掉了下去,于是小锡兵开始了他的历险经历,最终被大鱼吃进肚里的小锡兵,又被送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孩子手里,当妈妈把小锡兵送回给那个接受礼物的男孩时,其他孩子也都关注着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紧接着的一页,小锡兵被吹小号的男孩扔进了壁炉,纸片女孩也被风吹进了壁炉,他们俩终于又能在一起了!那天晚上下雪了,第二天一大早,孩子们就在外面玩雪去了,妈妈的手里有小锡兵和纸片女孩留下的纪念!         看完整本书,如果只有文字,那这本书也就只是重新讲了一遍安徒生笔下的这个童话故事,配图是另一条线索,画面中的小男孩也许是家里诸多孩子中的一个,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被马塞内诺充分得表达了出来,画面中的男孩也许自以为被父母忽略,送了个断腿的小锡兵,他不喜欢,所以在半夜时,想把锡兵扔下去,可是却没有力气打开窗户,总算还是被扔掉了,可是没过多久,小锡兵又被拿了回来,孩子心中的厌恶,也许还有害怕,恐惧,让孩子在那一刻情绪激动,把小锡兵扔进了壁炉,从此就在也没有断腿的小锡兵了,自己也被爸妈同样得疼爱了!        这只是我看了图画后想到的隐藏的故事,在《儿童心理学》儿童和依恋关系这一章,孩子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会影响以后同伴之间的关系,所以如何形成一段好的依恋关系,也是重新看完本书后的思考,在绘本中最后一页,妈妈手心里的小锡片和纸片女孩的纽扣被保存下来,妈妈用温柔而关怀的目光盯着窗外玩起来的男孩,也许她是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如何带给孩子更好的帮助让他能成长为健康的孩子!         
发表于 2018-5-1 1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心理学》
题1: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我推荐给大家的书是英诺森提插画版的《木偶奇遇记》,这本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块木头,在木匠把他做成一个小木偶后他竟然活了,他贪玩、爱撒谎、不爱劳动……如此说来,他不是一个好孩子?不,他既聪明又善良,只是他禁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到处闯祸,让爱他的人伤透了心。然而,在险象环生的奇妙境遇后,在亲人的原谅和期盼中,他迷途知返,终于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男孩。请相信,渴望成长的幼苗不会拒绝雨水。只要悉心呵护,耐心引导,天真、好奇的儿童本性定会生发出更多温暖而美好的品质。
这本书是我跟孩子共读次数最多的书,那时娃三岁。先是从头到尾的读了三遍,随后就进入选读阶段。一开始我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一遍遍共读下来,我发现小木偶跟现实中的男孩子太像了。禁不住诱惑闯祸,在犯错、改错中循环。这本书写出了孩子的心声,孩子在小木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次次犯错、一次次内省成长。孩子也希望有老木匠和仙女妈妈那样可以接纳自己父母亲。比起老木匠我更喜欢仙女妈妈,她是一个心地善良、关心并帮助皮诺曹成长的仙女。她为皮诺曹倾注了全部心血,在他生病的时候,想方设法使他恢复健康;在皮诺曹犯错时,用计让他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教他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并在皮诺曹撒谎的时候,让他鼻子变长。适当处罚让孩子自省,比说教100遍和单双打有用。
我向大家推荐此书不并是因为所谓的教育意义,而是这本书可以让孩子和大人都看到自己的本心。其实我们大人也经常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诱惑。梅子涵说我并不把皮诺曹看成是坏孩子,而是更愿意把他当成一个通常的小孩子,他的缺点和迷误,更多的可以看作是来自于他不成熟的内心和童性,尤其是引诱他的“小灯心”之类,其实就是儿童本身的某一面,是本心的一面在引诱本心的另一面。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从皮诺曹看见自己,皮诺曹也就成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朋友。
发表于 2018-5-1 1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萍-丸子


《遇见春天》是别人的书单上的,买到之后,也没来得及读。玛库和玛塔从冬眠中醒来,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玛库和玛塔从没见过春天。在爸爸妈妈的描述里,“春天”,是暖暖的风、绿叶子、五颜六色的花、还带着香香的味道。出去寻找“春天”了。它们努力地四处寻找,还大声地呼喊“春天”。它们吵醒了其他还在冬眠的小动物,还以为见到了“春天”。它们后来遇见了一个穿着绿外套,扎着黄色蝴蝶结,戴着红围巾的小女孩。绿的、红的、黄的……这就是春天吧!


简单的翻看了一下,不太喜欢里面的绘画风格。黑乎乎的,有些压抑。文中语言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故事结尾就是遇到一个五颜六色的小姑娘给了小熊食物吃,然后预示春天就来了。没太理解,总感觉,过度的解读让人失去了原本给孩子看绘本的出初衷。绘本,本应该就是写给孩子们的,反倒觉得现在更多的是讲给大人听,故意要设置有一些埋伏、暗笔、隐喻等等,让人去花费心思去理解,得出“真理”一样。难道好与不好都是念想之间。




有人说绘本《遇见春天》画面设计优美,颜色生动。我怎么没看出来,艺术天分不够?封面上的两只双胞胎小黑熊黑乎乎的,画面也黑乎乎的。在文字部分,有推荐说,所有的“春天”二字都使用粉色,与最后一页开满粉色花朵的场景相呼应,“春天”从点滴的预告,逐渐过渡到充满整个世界。

我只是想把我的疑问提出来,但是我还没做好链接。我想不出这本绘本和《儿童心理学》有何相关?

《黎明开始的地方》这本也是很多人说好的一本绘本,问了很多人,答复是朗诵很美,也是它就是被拿来朗诵的。它有它的类型,它不属于故事类型的绘本,不能用故事类型的绘本的要求去要求一本哲学类型的绘本。

估计这也不是写给儿童的绘本,是写给大人看的绘本。通过这样一个载体传递作者自己对于生命、对于黑暗与黎明的理解。

也许每一本绘本都有它的使命,并不是所有绘本都要赋予意义,意义也都是我们成人杜撰出来的,感觉我们还在不停的杜撰与被杜撰。童书作者、编辑、出版商都在围绕着这一主题徘徊。
而所谓的童书阅读推广者们也都趋之若鹜,一本书的解读与是否过分解读都和作者有关,作者想表达什么,想传递什么都希望可以通过书来进行,而我们成人无需过度解读,读就好了。体会多少全看孩子本身的理解。

发表于 2018-5-1 11: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心理学》共读有感
    在梳理关于情绪梳理的绘本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生气汤》,关于亲子的情绪处理的结合比较恰当的一下没印象,问娃,提示《疯狂妈妈国》。这是娃跟着去朝夕绘本馆听课时偶然翻到的,娃拉着我快速浏览了一遍。
     妈妈是辛苦的职业,当了妈妈以后的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一点,特别是是身边生了二宝的朋友,吐槽不断,感觉每天的时间除了工作之外,剩下的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了。除了吃饭睡觉,真的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了。忙不完的家务,洗不完的脏衣服和奶瓶。每天最轻松自由的时间是娃睡着的那会,能趁机喘息一会。但是每个妈妈又乐此不疲。妈妈的内心向往着给自己放个假,不必理会各种琐事,只想为自己疯狂一把,就像《疯狂妈妈国》里的妈妈们一样。
    《疯狂妈妈国》和《野兽国》很相像。故事的想象结构也和《野兽国》有相似之处。看了书的介绍,《疯狂妈妈国》是以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国》为蓝本创作的。《野兽国》讲的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和妈妈大闹了一场后,来到野兽国过了很久的生活,但是疯过闹过之后,他开始想念家里的人,于是放弃野曾国国王的王位,回到亲人那里。回来时他怒气已散,家里的晚饭摆在那里等他。《疯狂妈妈国》的故事与此很相似。那个累了一天的妈妈实在太累了,忍不住发脾气了,她什么也不管了,去泡澡,泡澡的时候,她“穿越”到疯狂妈妈国,度过了疯狂嗨皮的时光,还当上了疯狂妈妈国的女王,但是疯狂过后她有些伤感,因为她感觉到家里有人需要她,于是她又回来了。当她回来时,一切都很好,一杯茶在等她。
    第五章中列出的“情绪能力的八个组成部分”,用指代表孩子在成长时需要掌握的技能。但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被孩子学习后形成自己的经验传承到以后的岁月中,总结推广到其他的关系中,成为孩子情感模式的一部分。所以,需要教育和成长的往往是父母本身而不是孩子的专家言论又一次得到论证。
        一个心理活动及其出跳的故事,并没有实际发生,但用做不良情绪的排解方式,那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崇的案例。当情绪来时及时发现它,并保持冷静,加以适当的排解,转移注意力,以达到舒缓不良情绪的作用。这是个相当有智慧的妈妈,采用假想的模式暂时的逃离现实,逃离生活,不对家人成员和亲子关系造成伤害。妈妈在自我控制情绪方面采取了主动的方式,情绪控制能力也非常强。
       从情绪能力的八个部分,分解这个妈妈的情绪处理控制能力。每个人都会有乏累的时候,即使是足够好的妈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当妈妈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低落时,她了解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即是情绪能力的第一部分。但即使情绪低落,也依然是最好的妈妈。每个妈妈都需要休息,需要家人给她足够的理解与体谅。当她了解了自己的情绪能力时采取了适应性的应对讨厌的和痛苦的情绪能力,直接上楼泡澡,一方面舒缓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压力,一方面也能缓解与爸爸之间发生不良情绪的传递。这便是第五和第六部分的情绪。妈妈在疯狂王国的各种尽兴的表现,与王国里妈妈们的狂欢情形,可以用情绪能力中的第七种能力来来解释,即妈妈们都是从忙碌纷乱的家庭生活中暂时脱离出来的,她们彼此心照不宣,她们释放着被压抑的自我和陷于忙碌中被占用的时间,她们用各种狂欢来交流着这种暂时的解脱。妈妈们都是善于运用第六种情绪能力处理自己这种焦虑情绪的。即适应性的应对讨厌的和痛苦的情绪能力。她们彼此都拥有同情和理解这种情绪的能力,即第四种情绪能力。知道妈妈感应到有人需要她时,立即抽身回到了现实情境中。这时她已经完成了情绪能力的自我控制,也接受了自己的情绪。即情绪能力的第八种能力。而爸爸在妈妈泡澡的整个过程中,也表现出特别强的情绪处理能力,当妈妈丢下一句“你自己做饭吧”,转身上楼时,他并没有将这种不良情绪扩大,表现出难以理解和接受加以回击或反驳,而是分辨出妈妈的情绪需要发泄和排解。在妈妈泡澡的整个过程中帮妈妈泡好了热茶,从行动上给予关怀和支持,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和理解妈妈家庭陷身于家庭琐事的繁重中的情绪能力。
    有句话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妈妈相亲相爱。这个故事中对这个家庭成员间的不良情绪处理的着墨,正好是一个范本,夫妻间的相互尊重的和理解是最重要的相处方式,也是保持情感健康快乐的良方。父母这种处理不良情绪的方式能给孩子“安全型”的安全依恋。也是为孩子传递“榜样学习的行为方式。虽然故事中宝宝还小,并不能感应到父母间交流沟通的言语,却能从父母的面部、姿势和其他的信号感知情感信号的交流。即榜样学习。
    这是一本写给妈妈们的图画书,也是一本写给孩子写给爸爸或家人阅读的图画书,它能帮助孩子和爸爸及家人更理解妈妈每天围着灶台、围着孩子,甚至还要围着工作转的妈妈们实在是太辛苦了,妈妈们向往短暂的休憩,不论是身心都需要休养。给妈妈们放个假,帮妈妈分担家务,这些都是孩子们和爸爸们要做的事。故事中的这位妈妈,一天忙下来,疲惫不堪。宝宝玩得一身脏,还要等她去清理,爸爸下班回到家,习惯了等她做饭。她要来一场罢工,把宝宝扔给下班的爸爸,让爸爸自己做饭吃,爸爸说她简直发疯了,妈妈才不管这些了,她只想上楼去洗个澡。有时候,当我们实在很累的时候,也可以这样,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让自己累了绷断弦。经常会看到新闻说哪里哪里的妈妈抑郁跳楼之类的,让人扼腕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这些当妈妈的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烦累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适时放松,不要太辛劳。适当的舒缓身心也是保证家庭成员间关系良性健康的必要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8 19:26 , Processed in 0.064152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