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皮皮兔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初级班 E 组】第四课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0 16: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E06 刘晓雪《故事知道怎么办》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把这本书献给会自己到厕所嗯嗯的小朋友
孩子出生半岁到2岁期间是姥姥带大的,姥姥就喜欢坐在地上,宝宝的拉撒全在报纸上,用了就直接收走。
一直持续到宝宝3岁半左右吧,这个习惯,小便还好,大一些了就自己去卫生间撒尿,可是嗯嗯一定是要在客厅指定的位置用报纸接着,否则宁可憋着,即使上幼儿园也是必须回家拉,很难忍的,就算再难忍也是一定等你一层层的报纸铺好。期间也想了好多的办法,来引导孩子去卫生间嗯嗯,也买了小坐便,单独的,马桶上的,无论哪个都是拒绝。
直到《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来到我家,读了一次,马上就要求读第二次,一口气读了四五次,我靠着沙发,他靠着我,我们一起读一个臭臭的故事。第一次读的时候,当读到奶牛的嗯嗯好像一盘巧克力蛋糕,我当时的想法是,这巧克力蛋糕没法吃了。讲完这本书我就试着去引导他去卫生间嗯嗯,他答应了下次嗯嗯去卫生间。

但是随着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孩子对于嗯嗯这件事情很在意,而且很喜欢故事里各种嗯嗯的比喻。

当他下次想嗯嗯的时候,还是想在原来的位置,于是我说,如果你去卫生间嗯嗯,我给你讲这本书,他居然一下子就同意了,他完成了第一次自己坐在马桶上嗯嗯,当时马桶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给他读书的妈妈。(会不会觉得有点惯孩子),之后他只在原来的位置完成过一次嗯嗯,其余都是自己就去卫生间嗯嗯了,完事还说,看我的腿上都是印儿。

也许这本书就像米菲老师说的,书本身并没有解决孩子想在原来的地方嗯嗯,但是每次我们都希望他去卫生间嗯嗯这个矛盾。但是却在故事进行中,一点点的消融了孩子的不安情绪,缓解了孩子忠于自己嗯嗯的情绪,让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方式,也不坏啊。(自己嗯嗯也不坏,妈妈腾出来的双手可以拿着书给他讲故事。因为他唯一的那次原地嗯嗯,还要求讲故事,可是我说,我的双手被占用,无法拿书,所以讲不了故事。)

他嗯嗯完会看看自己的嗯嗯是什么形状,然后说好臭臭啊,然后防水冲掉,开心的跑掉。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很迷茫,我是否应该继续在他嗯嗯的时候,接着给他讲故事。后来想想,讲就讲吧,先讲一段时间,慢慢来。

发表于 2018-5-11 15: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E12 杨黎虹

把一本书刷100遍以上的感觉

IMG_0345.JPG

我的孩子已经10岁了。说来惭愧,在亲子共读方面,我不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妈妈,也许还有点偷懒,所以我家创造了一个把同一本书反复读了近一年的“神话”,阅读次数接近200次。平时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因为太不像是真的。

那本书,叫《和甘伯伯去游河》。

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触到书了。他的小婴儿床一边的帷幔是一本拉开的布书叫《船》,陪他一起洗澡游泳的玩具除了小鸭子还有一本只有我手掌大的海绵书《宝贝》,他的玩具中有也一些可以摸、可以咬、可以看镜子、可以听声音的体验式小书。但他第一次正式听到有人读绘本故事,已经快两岁了。

那天,我带孩子在一家叫"金宝贝”的早教中心上课。休息的时候,正好碰上一位故事妈妈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我和孩子第一次听到了《和甘伯伯去游河》。当时,孩子还在攀爬架上爬来爬去,不时抬起头来看看那位妈妈,黑亮黑亮的小眼晴里有一种新奇又兴奋的光。

那天之后,我家的绘本亲子共读开始了。我买回家的第一堆绘本里,自然也有一本《和甘伯伯去游河》。刚开始,我搂着孩子读,孩子看看书,又看看我,似乎看我的时间还多一点;后来,他一边看着书,一边听我读,一边哈哈笑,每次读到“山羊乱踢,牛踩东西,鸡扇翅膀,绵羊咩咩叫,狗来回晃,狗招惹了猫,猫去追兔子,兔子乱蹦乱跳,小孩大闹,船就翻了……大家都掉到水里了!”那一页时,孩子可以笑得喘不过气,笑出眼泪,笑得打嗝,笑到从我怀里滚到地上……总之笑出了千姿百态。看着孩子的各种笑,我们全家人(包括了外公外婆爸爸阿姨)也往往忍俊不住,哈哈大笑。那一刻,成了全家人甜蜜蜜的欢乐时光,现在想起来还有回味。

我们就这样把《和甘伯伯去游河》读了差不多一年。每天到了睡前故事时间,如果让孩子挑一本书,他手指的一定是甘伯伯。大人挑了别的书,他乖乖地听完,又找出《和甘伯伯去游河》,叫着“还要听,还要听”。有时候我工作晚归,这本书就成了家里人哄娃入睡的神器。晚回的我不止一次看到,睡得正香的爸爸和儿子东一条西一个横占了大床,中间还有一本摊开的《和甘伯伯去游河》。

说心里话,当妈的反复给孩子读一本书,不腻味才怪,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有点担心孩子智力上会不会有点欠缺。但当时孩子那种放松的、清甜的、无所顾虑的笑声太有感染力了,消解了我全部的厌倦和担忧。另一方面,我比较早接触过华德福的教育理念,《窗边的小豆豆》系列和《夏山学校》对我的育儿理念也有很大影响,我和孩子爸爸都希望能孩子在早期发展中顺应天性成长,少一点成规限制。《和甘伯伯去游河》的作者约翰.伯宁罕本人曾在英国夏山学校受过教育,甘伯伯处理问题那种有爱、信任、宽容、承担后果的方式,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希望看到和做到的。这本书能如此吸引孩子,也让全家人轻松快乐,似乎也预见不到什么不良后果,那就读吧,顶多一天一次而己。差不多一年后,孩子上幼儿园小小班了,甘伯伯才淡出了孩子的生活。

直到孩子快上小学了,有一段时间,孩子会反复问我几个问题:
"妈妈,你爱我吗?"
"当然啦,宝贝,很爱很爱。”

"那就有多爱呢?像甘伯伯那样吗?”
嗯?那小脑瓜在想什么呢!“你是说每天读甘伯伯的故事给你听那样吗?”
"是啊,我想听你就会读给我听。”

“如果我做错了事,你会像甘伯伯那样对我吗?”
这里有坑啊!我可不能跳。“妈妈不会游泳啊。如果你乱蹦跳掉进水里,我可没法像甘伯伯一样把你救起来哦。”

“如果我掉进了水里,你会像甘伯伯一样不生气吗?”
"宝贝,我会担心,也许担心得很生气,生气得可能会骂你。但是我还是很爱很爱你。
"那是不是我不管做错了什么,你都还会很爱很爱我?”
"是的,宝贝,我都会很爱很爱你的,还会像甘伯伯一样请你喝茶。"

反反复复的问与答之间,我终于意识到,孩子已经读幼儿园就要读小学了,已经拥有比家更大更复杂的社会空间,他在努力确认自己安全的边界、爱的边界。那一刻,我无比庆幸我和孩子曾经共读过《和甘伯伯去游河》这样一本书,让说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孩子,可以借用"甘伯伯”的密码,让我知道他想说什么。那段时间,我和孩子又读过几次那本书。

孩子上小学后,劳苦功高的"甘伯伯"已从我家“退休",不用再去游河。听说甘伯伯去兜风,孩子也不感兴趣了,宁愿读异曲同工的《万圣节的南瓜灯》、《彼得兔的故事》。也许孩子已慢慢忘记那位淡定宽容的伯伯了,可当妈妈的我,会一直记得这段有甘伯伯来见证的温馨又有点搞笑的育儿时光。

点评

A 孩子比大人更能接近图画书的本质  发表于 2018-6-19 11:07
发表于 2018-5-11 15: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E03 黎少锋
                                                                晚安,我的小王子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原因可能比较单纯,因为喜欢这个故事。写给大人看的童话,而孩子阅读的时候也是一种纯粹的童真与冒险。
        小王子离开了那朵玫瑰,踏上了漫长的旅途,他遇到各色各样的大人。迷恋权利的国王、不断写书的老头、日夜工作的实干家、还有糜烂的酒鬼等等,他不断唏嘘这些大人好奇怪。我看到的这些如同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现实世界中“嚷嚷皆为名利”。小王子就像一个孩子般发出感叹,他的旅行不是为了这些,直到他来到了地球。
        他来到了地球,遇到了一个童心未泯的飞行员,故事变开始了。他后来遇到了千千万万朵玫瑰,他哭了,因为他日夜照顾的玫瑰不是唯一的,在这里有着无数一样的玫瑰。后来他又遇到了狐狸,狐狸甘愿被他驯服,及时他知道他们很快就会分开。或许所以无论你我。如果你是一只等爱的狐狸,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愿意驯化你的人。如果你是一株带刺的玫瑰,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懂得你小把戏的温柔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孤独的小王子,你一定会找到一个肯花一辈子陪你守护一颗星球的人。
        不在物质世界迷失自我,在静静的生活中我多了一丝希望与温存,有着感动与守候,或许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发表于 2018-5-11 15: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E17 吴婷 Aliceinwonder
     前两周听了米菲老师的线上讲座《故事知道怎么办》, 获益匪浅,我们这阵子看得最多的绘本估计就是《老鼠邮差转一圈》,娃反反复复要求读,结合老师说的四个阶段,试着说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吧。
    第一部分,故事知道怎么办。让我想起之前听三叶草讲座,黄晓燕老师分享的惠特曼的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并且以获赞叹、或怜悯、或热爱或恐惧的情感感受到了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他的所见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那一天的某些时间,或者在很多年里,甚至延续终生。那早开的紫丁香,成了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孩子每读一次《老鼠邮差转一圈》,都能找到一个上次阅读还没发现的细节,这本书,让我娃知道兔子拉的臭臭是一颗颗圆溜溜的;喷火龙自带烧烤功能;而鼹鼠太太和蚯蚓,还有蚂蚁他们的家都是在地下的;书里充满了构思巧妙的“人性化“设计细节,熊先生家有条蜂蜜管道,打开笼头就可以喝到新鲜的蜂蜜啦;松鼠住的树好高,所以取榛果用滑轮,他的被子是一大片树叶;乌龟太太买了一对轮滑鞋,而章鱼太太她家的鞋不是一对是八只的;鸡农场里的鸡蛋通过管道哧溜哧溜就自动滑到孵蛋室啦。相信这些有趣的细节在我娃的心里都曾划下一道光。
      米菲老师讲座的第三部分是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孩子们经常会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每天都要上班?为什么不能陪我在家玩?之前我告诉他爸爸妈妈需要工作才能维持家庭的运转,而且工作让我们有成就感,他听得似懂非懂。看了《老鼠邮差转一圈》以后,解释起来就简单多了,爸爸妈妈和老鼠邮差一样啊,早上起来上班,老鼠送快递好开心对不对,这就是职业成就感,下班了老鼠就陪他的儿子小汤米,我们陪我们的宝贝,对不对?
      有时周一他赖着不肯起床,只要大声说,“今天是星期一,老鼠“毅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就一骨碌爬起来纠正,不是工作,是要上学。书里还有一个小细节,老鼠给蝙蝠送信时是蹑手蹑脚的,因为蝙蝠白天在睡觉,老鼠的动作成了我们之间需要他保持安静的暗号,只需要对他一做手势,他就化身成老鼠邮差一般说话动作轻轻的。
     书里的企鹅泡澡是用冰块的,我娃也拿着积木当冰块去澡盆里玩,我想这可能是故事宝宝知道怎么办。
      第四阶段,故事妈妈可以怎么办;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是没有想过读绘本也是很烧脑的,《老鼠邮差转一圈》里有些小细节,是在网上翻资料才得知的,例如为什么熊先生家里有一个小女孩和他一起吃早餐啊?源于《金发女孩和三只熊》;而为什么有个小苍蝇在蛇身上骑自行车呢?是致敬丹麦童话《自行车蚊子埃贡》;至于为什么珠宝鸟住的树上扎贴还他的寻人启事呢?为什么松鼠住的树下有一只小朋友的鞋,谁丢在那的呢?老实说,这些问题到现在,我还没给孩子找到满意的答案。
      诚如米菲老师说,只有不停的学习,让自己处于不停成长的阶段,在学习中完善自己,在成长中练习怎样当适合自己孩子的妈妈。
     亲爱的孩子,妈妈会和你一起加油。
     
发表于 2018-5-11 16: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E08陈洪娣~橙子candy   2018.5.11
      听了米菲老师的课,我发现自己和孩子的亲子阅读,还真知识读书而已。
      以前想着,让孩子欣赏就好,我陪着他,给他读一读,也算是享受了一段亲子的陪伴。不过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有时候真的会变成为了读书而读书,有时候睡觉前,孩子听了一个故事还要再听时,或者自己有些其他事而心烦的时候,就会很敷衍的读读,或者催促孩子快点看,快点睡了,这样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呢!我想孩子的感觉应该也是一样不舒服的。
      今天想要说一说《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这本书。这本书讲了小女孩贝拉的糟糕的一天,一整天都遇到各种不开心的事情:弟弟舔着她的首饰、早餐不合意、和小朋友玩的纷争、舞蹈老师的冷落、别人都夸赞弟弟、洗澡也不舒服、不要睡觉。最后贝拉还是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讲她最喜欢的故事,打起来哈欠,轻声说:“今天是我大喊大叫的一天,对不起,妈妈。”妈妈给了她一个晚安吻,说:“我知道,我们都会碰到这样的日子,说不定明天你就会快活起来!”第二天,贝拉果然快活地跟弟弟一起玩了一整天!
      为什么选这本呢?其实孩子倒没有特别想要读这本书,而是我经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是情绪不好之后,很想读一读这本书。有时我感觉那个贝拉就是我,一整天都在喊叫,从书里寻求一些安慰。有时我会从书中发现,孩子其实就是需要多一些关注和爱,看到最后妈妈揉着贝拉,那份温柔,我的心也觉得酥软了起来……
       绘本书真的不只是给孩子的呢!我也愿意多听一听孩子的感受,跟孩子一起共读美好……

点评

B 很棒,理解到共情,会理解更多  发表于 2018-6-19 11:10
发表于 2018-5-11 18:2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E22叶晓婉          这两个礼拜反复听了米菲老师的课,因为其实讲得蛮简单实用的,特别爱听米菲老师读的那本绘本故事《已经说过晚安了》,总觉得讲得特别有感情,孩子们肯定很爱听呢!于是,我也选了一本书《霸道的朵拉》,做了预习,按照故事情节,加入一些声调及语气去给孩子读,感觉孩子的兴趣真的提高了。          这是一本带有教育意义的书,内容中教育孩子要懂礼貌,凡事懂得与人如何商量,书中的朵拉在开始时对家里任何一个人提要求都以命令的口吻,不太友好,直到后来发现大家也都以同样的态度去回馈她时,她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了对大家的方式,最终大家也以友好的方态回馈她。          在听了米菲的课后,特别有感触的一点是:孩子们都很聪明,当他们感觉到你给她讲故事是为了教育她,而不是陪伴她时,孩子是不太接受的。如果按照以前的方式读这本书,我是边读边教孩子,例如:孩子,你看吧,朵拉这么凶巴巴地说话是不礼貌的;所以吧,你看,她爸爸妈妈都不想理她……诸如此类的话。这一次,我则没有这么去读,在朵拉对父母兄妹说话时,我模仿着米菲老师把她一开始和后来态度友善后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调及态度,而在读这本绘本时,老老实实,一字不改地去完成,也不加入任何的教唆的话语。至始至终,孩子也没有任何回避和反抗,听得很认真。          其实不敢说从听了老师的课后,然后改变了自己亲子阅读的方式就马上能看到孩子如何的快速进步,但确实从中意识到自己过去很多的不足,会去思考如果找到一种更恰当更科学的方式去陪伴孩子,让孩子能安安静静地去听一本书,去体会一个故事,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安全地过度她的各个叛逆期。
发表于 2018-5-11 18: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E20  胡春芃】
【2018.04.23】
【故事知道怎么办】
【讲师:米菲】

今天想分享的书是《公主怎么挖鼻屎》。这本书是女儿和我一起挑选的,我挑选的原因很明确,看标题似乎是说卫生习惯的,恰好闺女也爱挖鼻孔。女儿挑的原因,据她自己说,是因为封面上的小公主好可爱啊,小公主就应该看小公主的故事。


故事的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无聊的问题。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真的有够无聊的,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说,她一开始就被这个问题吸引了,而且马上就进入了讨论中。
小动物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她会把鼻屎吃进肚子里,或者抹在墙上,或者弹得远远的,或者放到水杯里,而这些猜测也和动物本身的习性有关。女儿每次都大声回答“不行啊”“那样好脏”(天知道,她平时也会干出这些事,比如把鼻屎吃进肚子里)。
最后小动物们偷偷爬上公主的窗台一瞧,原来公主是用纸巾擦鼻屎的。为了告诉孩子们“要用纸巾擦鼻屎”这个小小的道理,作者可真是费了心思,整个故事读下来,我的思路也被作者带着跑了,不看到最后竟没有想到结果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纸巾。
不得不感慨,作者实在是太了解孩子的心理了。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可想不出这么好玩的套路,让孩子自己一步一步说出,对于挖鼻屎,怎样是不对的,怎样才是对的。
最后还要赞一下,这本书居然是中国原创哦。看太多用民间故事,中国风的原创绘本,这本书我一开始真没有想到居然是原创作品,希望以后这样的中国原创越来越多。

p476833.jpg
发表于 2018-5-11 18: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玩具太多了》读后感

大卫香农的这本书看后忍俊不禁,心里全都暗暗对上号,这不就是毛豆的真实写照么。家里满地都是玩具,壁橱里堆得高高的,连床底下都塞的满满的,它们堆得浸到了楼梯上,掉了一客厅。当然我每天力求家里整洁,不会让屋里弄得这么夸张,不过如果偷懒一下子,家里就没法看了。

关于礼物,我也没少给毛豆买。
他喜欢车,我买了各式各样的车,警车,消防车,工程车;他喜欢托马斯,那么托马斯就来上一套,30多辆齐刷刷的摆上。后来听说孩子要多玩建构游戏,好,磁力片,磁力积木,雪花片,滚珠子积木全收回家
慢慢的,堆积如山!家里随处都是玩具,比用纸巾还方便。
但后来我逐渐发现,玩玩具并没有对他的品性培养有多大的帮助,反而是阅读给他带来很大的好处。玩具太多反而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形成,毛豆经常是这个玩两分钟,那个玩三分钟,一会就丢到一边,根本坐不下来静不下心去玩。我慢慢有意识的收拾起来一些玩具,每一类玩具只留一两样在游戏区,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
收起来玩具,减少室内的时间,让他多出去走走,看看云看看天,看看清新的大自然,发现很多生命的奇妙。毛豆会时不时发出哇真棒这样的赞叹,视野宽了,运动多了,饭量也就上去了。

卢梭说:几根有叶子和果实的树枝,一只可以听到其中的颗粒发响的罂栗壳,一截即可以供他咂,又可以供他嚼的甘草,这些东西,同那些漂亮的小玩具一样,也能够使他玩得挺高兴,并且还没有使他一生下来就习于奢侈的弊害。”

我打算逐步减少玩具的量,提升玩具的质,最重要的是在这几年里,多陪他一起玩。孩子最好的玩具,其实就是父母的陪伴。
发表于 2018-5-11 18: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E30赵晓毛作业
《玩具太多了》读后感
大卫香农的这本书看后忍俊不禁,心里全都暗暗对上号,这不就是毛豆的真实写照么。家里满地都是玩具,壁橱里堆得高高的,连床底下都塞的满满的,它们堆得浸到了楼梯上,掉了一客厅。当然我每天力求家里整洁,不会让屋里弄得这么夸张,不过如果偷懒一下子,家里就没法看了。

关于礼物,我也没少给毛豆买。
他喜欢车,我买了各式各样的车,警车,消防车,工程车;他喜欢托马斯,那么托马斯就来上一套,30多辆齐刷刷的摆上。后来听说孩子要多玩建构游戏,好,磁力片,磁力积木,雪花片,滚珠子积木全收回家
慢慢的,堆积如山!家里随处都是玩具,比用纸巾还方便。后来我逐渐发现,玩玩具并没有对他的品性培养有多大的帮助,反而是阅读给他带来很大的好处。玩具太多反而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形成,毛豆经常是这个玩两分钟,那个玩三分钟,一会就丢到一边,根本坐不下来静不下心去玩。我慢慢有意识的收拾起来一些玩具,每一类玩具只留一两样在游戏区,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
收起来玩具,减少室内的时间,让他多出去走走,看看云看看天,看看清新的大自然,发现很多生命的奇妙。毛豆会时不时发出哇真棒这样的赞叹,视野宽了,运动多了,饭量也就上去了。
卢梭说:几根有叶子和果实的树枝,一只可以听到其中的颗粒发响的罂栗壳,一截即可以供他咂,又可以供他嚼的甘草,这些东西,同那些漂亮的小玩具一样,也能够使他玩得挺高兴,并且还没有使他一生下来就习于奢侈的弊害。”

我打算逐步减少玩具的量,提升玩具的质,最重要的是在这几年里,多陪他一起玩。孩子最好的玩具,其实就是父母的陪伴。
发表于 2018-5-11 21:45: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23  周蓓蓓  读《小绿狼》有感          《小绿狼》应该是去年在一绘本馆给娃买的。刚买回来的时候给娃读过一两次,许是娃儿还小,理解力表达力有限;亦或是我读得较平淡,孩子们并没有对这本绘本很感冒。直到上周末带娃去绘本馆,小家伙自己在书架上找到这本书很认真地翻然后又要求我读才对其重燃热情!             孩子认识大灰狼要始于《三只小猪》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们对“大灰狼”有了基本的认知:凶险、狡猾、恶的代表。而对我一个大人而言,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叫的“大灰狼”一般都是灰色的。所以当有一只小绿狼出现在一群小灰狼当中时,你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被嘲笑?被驱逐?被咬噬?被排挤……什么情况都可能会发生。在绘本里,小绿狼显然是被嘲笑啦!因为自身的颜色跟其他灰狼的颜色不一样,他觉得很不好意思,自信心大受打击!所以小绿狼决定要改变自己:他先是穿上灰色的衣服,却不小心露出了绿色的尾巴;再是抹上灰色的柴灰,却被大雨浇回了“真面目”;最后又涂上了灰色的油漆,却被太阳晒得够呛!再后来出现了一个会魔法的仙女,但她也不能帮助小绿狼。在接连把他变成小金鱼和小鸟后,小绿狼还是决定做回本来的自己——正如他最后的宣言那样:“是的,我就是一只绿色的狼,不过,那又怎么样呢?”这是多么重要的宣誓啊……小绿狼终于已经认同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小绿狼》这个故事是一个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励志故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管是身体上还是思想上。让我们时时都能真实做自己、勇于做自己!做那个最好的自己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9 01:53 , Processed in 0.064276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