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0888|回复: 44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初级班 K 组】第四课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7 07: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 K 组学员在此跟贴交作业

作业要求:
    每次讲座后按导师要求提交作业。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次讲座前一天,即5月11日24:00(5月12日(周六)晚8-9时,秋雪老师将给大家讲第五课《亲子阅读玩起来》)。过后可以继续提交作业,但会扣0.5分;过了作业截止时间后,老师批改时仍未补交者0分。

作业格式:
第一行:学号姓名草籽名(切记)
第二行:作业正文

2018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四课:
4.23周一 20:00-21:00

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导师:米菲老师

第四课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第四课作业提交时间为5月11日24时。作业按时提交满分3分,迟交2.5分,过了作业截止时间后,老师批改时仍未补交者0分。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8-4-27 15: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K25  K25susan
共读《谁说女性不能当医生》

在京东瞎逛的时候看到推荐图书里有这本,看书名就觉得是我的菜,也是妞妞的,再看作者是凯迪克大奖获得者,又是《大家来听音乐会》的作者,有券傍身果断下单。拿到以后先自己看了一遍,果然没买错,晚上拿给孩子共读,讲了三遍意犹未尽。其实一开始我是狭隘的抱着女权意识去选这本书的,读了以后才知道,不仅仅是性别,“有些人惧怕新鲜事物,害怕与众不同,伊丽莎白从不这样。”可以延伸到生活的许多方面呢。当然这都是我自己内心归纳总结的,和孩子共读时,只讲故事不讲道理,等到孩子有讨论的欲望时再一起聊聊。

想起之前看《摩尔小姐——儿童图书馆的推动者》说到那时的人认为阅读对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根本不重要时,妞妞激动的说“谁说的!”看完以后还跟我说起去年在齿科碰到的事情,她在大厅玩厨房玩具,有个小哥哥也参与进来。没过多久哥哥的奶奶却想尽各种办法把他带离了厨房玩具,其中说的最多最响亮的一句是,你是男孩子玩什么厨房玩具,这是女孩子玩的呀。妞妞说,难道我的爸爸就不能进厨房做菜了吗?听得我超感动哈哈,也顺便谢谢爸爸虽日理万机但有机会还是会下厨,还会卤鸭头腌泡菜,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呢。

看了几遍《谁说女性不能当医生》之后,妞妞开始跟我谈论这本书,说起她怕热,所以很早就开始穿短袖、光腿穿裙子,经常有人问她冷不冷,甚至很凶的指责妈妈怎么不给孩子多穿点,妞妞说但是我是我自己身体的主人呀,我知道自己冷不冷,应该穿多少衣服,别人说什么是别人的事情。哈哈,这就是我要的效果,除了故事性之外的共情和支持,看,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特立独行,我们都在努力做自己并且很快乐。

但是妞妞自己是感受不到我的目的性的,这就是米菲老师说的“故事不知道怎么办”和“妈妈知道怎么办”。昨天在骑车群里有人让推荐书单,说起他们下半年要上幼儿园了却连数字都不认识很着急,怎么教都不会。我说我们家数数是走台阶学会的,认数字是玩扑克牌,所以很长一段时间69不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像上课一样正儿八经教数字呢,即使是好玩的数学绘本,因为家长强烈的目的性也会让孩子排斥,不仅学不会数字,连看书也一并讨厌了。就像米菲老师举的那个解读《巫婆的孩子》的例子,真的蛮震惊的,还能这样去读这本有意思的故事书,难怪好多妈妈不敢给孩子看《大卫,不可以》了。

在听说这些故事之前,我对老师们经常强调“书是陪伴物,不是万能药”其实有些反感的,说实话,在问题发生之前先看绘本熟悉场景,演义将要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让孩子感到压力之类的事情,可以很好的让孩子熟悉进一步掌控局面。譬如知道要给孩子定期看牙医,所以很早之前就开始看牙医有关的绘本、科普,妞妞现在每三个月看一次牙医,每次都很愉快,用牙线、刷牙也都是不变的习惯。上幼儿园前半年甚至一年搜罗各种入园相关绘本,住院前带孩子去看望住院的亲朋,玩医生游戏熟悉就医流程,所有这些都是有助于孩子缓解焦虑,更快适应新环境的。所以我对被人问“有没有***相关的绘本”之类的提问也不反感,自己有时候也会问,当然更多时候我喜欢自己找。直到像昨天以及米菲老师提到的这种例子出现,我发现有些人真的把绘本当药,就和我们提倡母乳喂养,说母乳喂养的孩子不容易生病,有些妈妈却会因为自己孩子母乳喂养但是生病了来质疑母乳喂养,甚至扬言再生不会母乳喂养了。我建议这些极端的人都来报名三叶草的故事妈妈班,哈哈,虽然三叶草也不是药。

好像扯远了,孩子到四岁半,真的只要题材喜欢,大部分绘本可以读了,真好。在喜欢的前提下,潜移默化的吸收各种优秀童书的养分,想想就好开心。

点评

A 愿意学习与思考,很棒  发表于 2018-6-19 12:51
发表于 2018-5-9 16: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K12 凌婷
共读《逃跑的小火车头》

我有两个儿子,这本《逃跑的小火车头》当时是买给三、四岁的大儿子看的(那时还没有生小儿子),但是对汽车不感兴趣的大儿子听过一遍后再没有主动要求读过。倒是对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有浓厚兴趣的小儿子,对这本故事书爱不释手,多次要求读给他听,有一次外地旅游时我口述这个故事,他一样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

当时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一是以为大儿子会对交通工具感兴趣、二是因为它独特的铅笔绘图。事实证明,这本书的情节更具有吸引力,而作者/译者使用了简练的语言刻画了情节,所以特别为我的小儿子所喜爱并且念念不忘。

我已经记不得大概在小儿子几岁的时候给他读的这本书,但是和阅读其他绘本一样,在最初几次的阅读中他基本是个倾听者,没有提问、对我的问题也不做回答。书中关于蒸汽火车的关键零部件(孩子眼中那些发出特别声音的部件)以及关键人物在故事的一开始就一一介绍了一遍:汽笛、铃铛、刹车到司机、司炉工、列车长以及各种车厢。后来自以为是的小火车头趁着其他人喝咖啡的工夫,偷偷溜走了,实现了单独行驶的愿望,谁知麻烦不断,最后迷路了,因为失去了煤炭和水,小火车头最后停在了年久不用的铁轨上。而司机等寻找小火车头的过程让我们第三次走了一遍从小城镇的小火车站到大城市的大火车站,期间有平原、山丘、吊桥均一一经过。除了故事内容的反复,在封二和封三还有彩色铅笔绘制的路线全景,而小儿子有几次自己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在封二处停留一会儿,甚至用食指沿着轨道像开火车一样移动。

此外,故事还十分富有乐感。我在阅读的时候尽量模仿真实的火车声音,发出汽笛“呜呜”、铃铛“叮当叮当”、刹车“嘶嘶”、小火车头前进时“突、突、突”以及最后没有能量时“哧哧”等各种音色,我自己特佩服自己的发音,而小儿子也把它当成故事的一部分,耐心地等到声音结束后的故事文字。

最近一次读这本书就在两周前,书中的情节已经十分熟悉了,五岁的小儿子有了自我发挥:“妈妈,你看这些火车是一个比一个长,直到这个(高速列车)。”“妈妈,小火车头到了大城市的火车站后是这样走的,这样走到了农村。”他一边说,一边用食指沿着封三图片上的轨道移动。甚至对于我的疑问“司机使用红手绢招呼新式火车的司机,为什么新式火车停了下来”马上回答道:“那是因为像红灯呀!”

瞧,以孩子兴趣为内容的图画书,让亲子阅读顺利而水到渠成。而我也有了一些压力,接下来我该如何扩展阅读这本书呢?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2:51
发表于 2018-5-10 15: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k01 翁南蓝
可里可里,巴巴变!----共读《巴巴爸爸回到地球》


       这本由缇森,泰勒,谢逢蓓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书,是在高级班师姐开办的培训机构那读的,小女儿一直是这套书的崇拜者,每次去那,都会找出来给我,缠上我把每一本巴巴爸爸都讲上一遍。
       不过,作为曾经的巴巴爸爸迷,我也一直很沉醉于“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记住了吗?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这个充满童年回忆的开头里。
       听人说过:几乎所有好绘本都不说教人生道理。它们津津乐道的多半是一段经历、一个过程、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在我看来,巴巴爸爸系列丛书就是这样的好绘本,作为一个虚构的可爱形象,它一直没有任何大道理,它只是在充分揣摩孩子的思维后,用孩子们最本份的方式,去做了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它必然会与孩子们产生共鸣。这也就是米菲老师课趾所说的:“故事知道怎么办”。通过故事的力量,除了增进亲子关系,更能让孩子从别人的故事中,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合适的还是不合适的;并且从不同的故事中获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家长的阅读,锻炼的不单单是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更是对儿童语言能力的极大提升。比如刚刚提到的那段绕口令式的有趣开头,每每念起都能让小丫头对我充满崇拜,而儿子则能听得咯咯直笑,还不断地模仿着我说:“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小舌头的熟练度越来越好了。这些,都是故事自身所具备的神奇魔力。
       但是,与之相对的是,米菲老师提到的第二点:“故事不知道怎么办”。这个观点,在星星老师的第一次课程中,也提到过:做为家长,千万不能认为绘本就是万能的。的确如此,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们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眼界慢慢变宽,而对是非的认识也会因为不同的情况,使他获得不同的感受。就如《巴巴爸爸回到地球》这本书,它所讲诉的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从而告诉孩子,需要保护动物,善待环境;同时,在故事中,巴巴爸爸一家,还建起了动物避难所。然尔,没过多久,在一则新闻里,我和孩子一起看到“有的国家规定,无人收养的流浪狗会用安乐死的方式处理。”这时,5岁多的儿子不解了,在听我解释了什么是安乐死后,问我道:巴巴爸爸不是说要保护动物吗?不是保护了动物和环境才能让地球变绿吗?那为什么还要杀死它们。于是,我向他解释原因这后,也扩展地和他聊了聊生态平衡的话题。由此可见,故事只是让孩子认识美好世界的工具之一,它并不能解决和解释一切的不美好,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及引导。还是套用一句老话: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说到这里,也引出了米菲老师的后两个观点“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和“故事妈妈可以怎么办”。的确,我认为在成为妈妈后,孩子对我的影响力真的是相当地巨大。曾经的爱争辩、不耐心,洁癖……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做为一名妈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陪伴和引导孩子,尽可能地带着孩子们走上一个自认为更加合适的三观之路。这个过程,对他们,对我,都是一次磨砺。因此,故事,这个工具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必将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家长的“怎么办”将使故事这个工具发挥出不同的效果。
       感恩孩子,感恩自然赋予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存方式,也更感恩故事妈妈成长学院。未来的日子,故事这个工具一定会一直陪伴我们左右,而作为妈妈的我,对于“怎么办”的思考,也必将更为深入。

点评

A 很棒,能领会到家长的怎么办将使故事发挥不同的效果  发表于 2018-6-19 12:52
发表于 2018-5-10 16:1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范秦萍     k16 《家有家规》 ——听米菲老师讲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家有宝贝6岁了,但在行为规范上一直不太明白怎么去引导她,才有效…遇到问题,进行过一些说教和道理,孩子会把耳朵捂起来,不愿意听… 忽然,有一天,看到一个平台在推这本书,我赶紧细细研读了一下推文,发现自己都特别喜欢,赶紧买下来… 买回家,孩子就特别喜欢,我们一起读,孩子以前非常抗拒刷牙,很多时候,我都采取强迫或惩罚的方式(当时,妈妈也不够智慧,不知道该怎么办),搞得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有时候要闹半个小时的情绪,心情真是糟透了…后来,自己也学习了一些沟通技巧,成长了,沟通也变得智慧了。遇到孩子再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刷牙。我会说:嗯,可以呀,不过,学校的老师可没带防毒面具呀…她一下就笑了,然后说到,那我还是刷吧…以前的大难题,一下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一次,孩子在瓷砖地板上做一个动作给我看,当时,她说背搁着好痛呀。我说,对呀,这样的动作应该在垫子上进行…她说:你为什么不给我打个预防针呢…我说,哦,有时候,需要提前告诉你一些后果,你才知道,对吧…她说:是呀,就像掉牙齿一样,你告诉过我,我就知道了…听一位朋友说曾有一个孩子,没有人提前告诉过她,掉了一颗牙,吓死她了…女儿还和我一起读过小乌龟富兰克林系列的一个关于小熊掉牙的故事,确实像米菲老师说的: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确实可以让我们吸收很多别人的经验,少有很多弯路… 不过,家长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目的一定要单纯,不能带有功利心,想要说教孩子,着会破坏孩子阅读的兴趣(我家孩子,会直接告诉我:妈妈,你不要说了,直接读故事吧),幸好,我及时打住了… 不过,找时间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真是是非常有意思的…妈妈从故事里收获了什么,妈妈先来讲,孩子有了足够的输入后,自然就会输出了…妈妈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2:53
发表于 2018-5-10 23: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K04 郑月妹
共读《我的情绪小怪兽》
《我的情绪小怪兽》由西班牙著名绘本作家安娜·耶纳斯所著。首先这是一本立体书,入围2016年英国图书设计奖(最佳幼儿图书)。
       首先这本书是3D立体加上鲜明的色彩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情绪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吗?不,情绪是一只有各种颜色的小怪兽。它快乐时想笑,忧伤时想哭,生气时像一只燃烧的小火球……用相对应的颜色,让孩子直观的认识每种情绪和每种情绪的管理方法。这是米菲老师提出的“故事知道怎么办?”
昨天,孩子因为做手工,尝试了好几次,但是都没做好,开始焦急,生气,大哭。我走过去,抱住她,问她:“你是因为做不好很着急,所以哭吗?”她说:“对!我尝试了好几次,可是还是不行,你帮我做,我做不好!”我抱住她,一边轻拍她的背,一边说:“我知道了,你尝试了好几次,但是都做不好,你现在很着急,很生气对吗?”(首先帮助她认识她现在的情绪)生气的时候可以哭,想哭多久都可以,哭好了我们在一起想办法好吗?(生气可以用哭的方式来发泄情绪)哭了一会她停下来说她哭好了。“那么你现在想继续完成它还是想休息一下,待会再做呢?”(可以尝试转移情绪,先做别的事)“现在做”“那你开始把这个重新放上来,我帮你按住它可以吗?”“好”中途因为又失败了几次,崩溃大哭,但是后来还是平静下来完成了,完成后很开心。我想这个应该就是米菲老师说的“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做”吧!
有时候我会在吃到好吃的食物时,故意夸张的笑的很开心说“哇!这个好好吃哦!我好开心哦!”或者在开心的时候,扭动身体,说:我开心的跳起了舞!
不要带着功利心去亲子阅读,不要企图通过绘本去教孩子什么,希望孩子能享受绘本带来的快乐!

点评

B 在实践中思考  发表于 2018-6-19 12:53
发表于 2018-5-11 00: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k02 拓燕燕  雪布丁 
共读《飞鼠传奇》
我家宝贝是个八岁的男孩,上小学二年级。最近他所在的班级里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正好也应了我们亲子共读的主题。初拿到飞鼠这本书的时候,被封面一只背着飞行翅膀的小老鼠的图案所吸引。好奇这会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
一只识字并好学的小老鼠,有一天从图书馆回家发现所有的小伙伴都不见了。于是他想出去寻找小伙伴,可他要怎么样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接受外面的世界的各种挑战:首先是捕鼠器,然后是猫咪和猫头鹰的追捕。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会飞的老鼠(蝙蝠)于是受到启发的小老鼠,不断努力的寻找各种各样的零件来制造飞行器。在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中,小老鼠终于成功飞越了大海,到达大城市成为英雄。
孩子在阅读笔记中读后感一栏里写:这只老鼠有耐心,失败了再来。
虽然是很简短的一句话,但我觉得孩子读懂了。现在的父母大都处于焦虑状态。自然孩子也会焦虑。很多时候做事缺乏的就是耐心和坚持。而绘本中的小老鼠的成功靠的就是耐心和坚持。在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自己从这些绘本中也获得了宁静的力量。能耐下心来和孩子说事情了。或者把事情当成故事来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同样也行走在成长的路上。以前总觉得孩子大了就要看纯文字书。绘本是低幼儿看的,在三叶草的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在阅读这些绘本中大大受益。我们在故事中知道怎么办,更可以在故事中知道还可以怎么办。正因我们内心的输入不够,对孩子才缺乏输出。阅读可以让无论是妈妈还是孩子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输入,妈妈们有了输入,在共读的过程中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的同时也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输入。这是阅读的魅力,三叶草故事家族的妈妈们,我们共同坚持,加油!
(每次交作业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感恩三叶草!)


点评

B 很好的思考与领悟  发表于 2018-6-19 12:54
发表于 2018-5-11 1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K24卜翠珍
         共读《窗边的小豆豆》
         这是一本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所写,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的一段真实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劝退,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喜爱的孩子,并为他以后的人生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本书的内容生动有趣,充满着爱与智慧,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小豆豆俏皮可爱,善良懂事,校长先生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充满着大爱和大智慧,在他第一次见到小豆豆,就听她讲了足足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次打哈欠,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还一边笑着,一边点着头,专注地听她讲。妈妈也非常了不起,她既会给小豆豆缝制漂亮的衣服,准备丰盛好看的午餐,她又极具耐心爱心和智慧,给到小豆豆丰厚的安全感,我看到那一句,“每当和妈妈的眼神碰到一起,就快活的笑了”,我知道,小豆豆在妈妈那里有多踏实,有多幸福。
         幸福的童年来自引领自己成长的恩师,理解包容自己的父母和快乐的小伙伴组建,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能茁壮成长。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2:54
发表于 2018-5-11 11: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K28  陈彩霞  沙皮暖
共读《和甘伯伯去游河》

    听了米菲老师的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让我明白了我们家长在阅读的时候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尊重,要想孩子所想,需要和孩子平等交流。而和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讲故事的技巧并不重要,讲故事选择的书也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去看待每一个故事,怎么去理解每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和获得什么。这个应该是我们亲子共读过程中内心最纯粹最基本的要求了吧。
    这几天我3岁的儿子睡前共读的时候喜欢拿《和甘伯伯去游河》,刚开始甘伯伯划船去游河,邀请一个个的小动物上船,他是很欢迎它们和他一起去游河的,但上船前他都要说好规则——兔子不能乱蹦跳,猫不能追兔子,绵羊不能咩咩叫,鸡不能扇翅膀等等。儿子看到这些页面时,他是很开心的,就好像他也一起跟着甘伯伯的船去游河了一样。到后来,小动物们打破规则的时候,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儿子看到这里极不愿意去面对,赶紧翻过去,也许这让他想到了自己平时本来答应过妈妈的事然后没做到就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最后被妈妈责备。但是当看到后面甘伯伯并没有责怪这些小动物,只是让它们承担它们不遵守规则导致的后果——衣服湿了,船翻了得走路回家。最后还邀请小动物们去他家喝了下午茶并邀请它们下次再来游河。儿子看到这个结果应该是惊了一下,他问了我好多次为什么甘伯伯不责骂小动物,为什么还邀请小动物。最后合上书的时候还问为什么会有甘伯伯。看完这本书我也反思了一下,平时儿子调皮造成不好的结果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先批评,然后再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和解决遗留问题。而甘伯伯却没发脾气,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想想也是,孩子做完“坏事”之后通常心里是“糟糕,又要被妈妈骂了”这种害怕和逃避的心理,如果这时候妈妈真的发脾气说教,那孩子应该还是害怕和抵触的吧。如果妈妈没有发脾气没有说教,而是让他去承担后果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那应该孩子的心理就不是“哎呀,又要被妈妈骂了”,而是“哎呀,怎么解决”了。

点评

A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2:55
发表于 2018-5-11 20:5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07-谢燕珠-燕麦xyz         和娃儿读过许多绘本,其中有一本在女儿幼儿园阶段特别的喜欢,就是琼·穆特的《石头汤》,这是一本充满中国风的绘本,故事内容“煮石头”这么新奇有趣的事情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故事表达的“分享”寓意对幼儿园时期比较突出自我意识的孩子也很合适。       《石头汤》是根据法国民间故事改编的绘本。故事讲述的是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行游在一条山路上,他们想要弄明白什么使人幸福。当和尚们出现时,惊恐的村民们立刻关紧了门窗,熄灭了灯火。这些村民长年在艰难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睿智的三个和尚利用“煮石头汤”吸引了村民们的好奇心,巧妙地促使人们为了煮出一锅美味的石头汤提供各种各样的食物和佐料,最终一起享用世间美味石头汤。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有付出才有收获!”。在合作和分享中获得快乐、明白什么是幸福,得到永生难忘的启示。         这是真正的“一锅好汤”!有着深刻的哲理,一本充满感动的书,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往往就是源自一颗小石头、一个小土豆……让孩子明白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社会里,互相关爱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2: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8 20:54 , Processed in 0.06455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