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2876|回复: 36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共读04期——《好绘本如何好》常规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5 1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绘本如何好》共读作业:
借鉴书中的⽅法,尝试找一本或⼏本书中没有提及的好绘本,从点线面中挑重点解读,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分析能够让人接受,不少于 1000 字。


作业提交截止时间:2018年5月31日24:00

领读人:麦草香馨、皮皮、草叶

发表于 2018-5-30 15: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小妈

《不可思议的旅程》
微信图片_20180530130005.jpg

以前的我对于无字书,一直是以一种膜拜的角度来高高仰视,简单翻看一两遍之后再感叹一句“作者太厉害了,想象力太丰富了!”就算结束了,然后束之高阁。不敢给孩子读,如果有人问一句“怎么厉害了?怎么好了?”,“额,总之就是很好、厉害”……因为我说不出来哪里好。
这次看完《好绘本如何好》之后,不敢说我能读懂所有的书了,但是至少能够发现以前发现不了的那些情节和细节,能够说出个一两点好的地方,这对于“图盲”来说,我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你看,这次我竟然还敢拿一本无字书来交作业,是不是勇气可嘉?!
这本《不可思议的旅程》很早就久闻大名,也曾简单地翻过,这次反反复复地翻看了几遍,再对照《好绘本如何好》,终于敢硬着头皮来解读一下我所get到的点。
版面设计
从版面设计来看,先不看图画细节,而是将这本绘本从头翻到尾,我发现这本绘本的版面设计的两个特征:第一个是,有一半左右的图画是以双页满版的形式表现,要么是纵览全局,给人以广阔的感觉,要么是局部放大,让我们可以关注更多细节。
微信图片_20180530130024.jpg

微信图片_20180530130028.jpg


第二个特征是,有几个单页的页面都是在白色背景上,用三个小镜头来完成一件事情的讲述,这样讲述的方式很像电影的镜头,故事讲述比较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个镜头.jpg

另外,整本图画书的色调都是比较暗色调,最抢眼的就是红色和紫色,而这两个颜色正是代表着想象力,是这本书的主线,同时这样的设计也很容易让我们在整个大跨页中一眼就聚焦到主人公身上。
搭桥的艺术
225926671149619489.jpg

在这一页,绘者制造了第一个小高潮。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页中所有人物的视线都是朝着主人公小女孩的方向,城楼上的两个士兵挥舞着双手、大声呼喊,船上的所有人都看着小女孩并且屏住呼吸,大家都为小女孩所担心,因为前方就是一个“悬崖”。

背景
这本书的背景是暗色调的,以墨绿和暗灰色为主,烘托出了整个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线
每一页都要为下一页做准备
“画面与画面的连贯,必须要布置某些线索,让读者可以循线进入故事。”这本书在很多页中都留下了推动故事前进的线索。
1、下面大跨页中虽然很小、容易被忽略的小桥就是下一页当中小女孩站立的桥。
793626752951978831.jpg
70056730513696091.jpg

2、前一个情节差不多讲述完毕,通过页面中飞鸟的渐渐出现过渡到下一个情节。
147052037248835650.jpg

536889959742477270.jpg
这些小细节的处理不会让下一页的情节显得很突兀,而是早已做好了铺垫。

呼应手法
版权页左半面的画面和最后小女孩随着飞鸟回到小男孩身边的画面是同一个地点,这算是一种呼应吧。本来两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相隔不远,却互不相识,是他们手中都拥有的那根神奇的画笔,让两个有点孤独的人相遇,这就是缘分,也是吸引力法则,因为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一只神奇的画笔、都被亲人或朋友忽略)。
171349815421224834.jpg

448557912297332342.jpg

用图说故事,动作第一
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吸引读者一直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前进?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基本每一页都在“动”。整本看下来,就像看了一场电影,一刻都没有感到静止。当然绘者并没有从第一页刚开始就马上让主人公动起来,这样的节奏会让人感觉跟不上。刚开始,小女孩在现实世界的时候,家里没有人陪她一起玩,所以她是孤独的,她是动不起来的。在版权页上,她蜷着腿坐在台阶上,之后蜷缩在床上,这些都让人感到同情。当她推开想象之门时,她的整个身体就像有某种力量一样拉着她进入到这个想象的世界。
352666724045180186.jpg

其余更多的“动作画面”
动作第一.jpg

想象与逻辑并存
这本书完全是想象力的精彩展现,可是绘者并没有完全脱离逻辑而肆意发挥。比如主人公在水面上是需要船的,在天上飞时也是需要热气球或者飞毯的。所以作者并没有因为小女孩手中有一个神奇的画笔,就让她脱离现实的逻辑。

上面的这一点点分析肯定不全面,这么一本优秀的童书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画面和细节有待去发现。但是对于我来说能发现这么多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也许这就是共读的意义所在:在大家互相监督和鼓励的前提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亲子阅读这条路上不停地前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8 17: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想象有一天》
     《想象有一天》我和孩子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很喜欢,后来由于我们成为阅读小明星,又得到奖励一本,所以对这本书也特别有感情,到现在我和孩子都很喜欢这本书,画面美,文字的寓意和力量更美。虽然对郝广才老师的《好绘本如何好》并没有读的很透彻,照着葫芦画瓢,按照老师的体、点、线、面来试着分析一下《想象有一天》,也算是不顾对这本书的厚爱吧!
      一、体的架构。先来说说封面设计layout,是绘本中的一个页面,孩子们在悬崖上筑沙堡,图画是近景,人物很大,沙堡和孩子们大小差不多,但是镜头慢慢拉远,远处孩子们变小,沙堡的比例却变大,仿佛真的能抵御最高的海浪。还有就是这本书的结构太棒了!这本书是著名的加拿大艺术家罗伯•冈萨维斯借鉴了埃舍尔的方法来作画,充分利用了“相邻可能”来生成画面描绘了睡眠与清醒之间的幻想世界,对视觉想象力进行了可能性的探索,他用画中的意象邀请读者跨越现实与超现实的界限。
      二、点的舞蹈。先说故事,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组成的,文字是诗一样的语言,简单又富有深意,既是儿童式的语言,每页字甚至是几个,又富有哲理,不论读者的年龄是多少,都可以品味出智慧的火花。在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中,人的形象极为活跃,生动地传达出这样一个讯息:在那不可思议的世界里,最为不可思议的是人,是人把想法付诸行动的力量。对于儿童来说,这种行动就是游戏。几乎每一幅画都极其认真地对待儿童的游戏,儿童以爬树、拼图、放风筝、骑单车、搭积木、荡秋千、筑沙堡、造树屋等游戏的方式建造房子、铺设河流、行走高空、享受生活。对于画家来说,这种行动就是绘画,以绘画把文字中每一个不可能的想法都进行了逼真的视觉化呈现,于是不可能才变成了可能,这正是《想象有一天》的了不起之处——它不仅说出了那些不可能之事,而且使它们从词语的世界跃迁到图画的世界,使它们成为视觉上不容置疑的可能。
     三、线的律动。每一个画面都好像是独立的,但又相互联系,每一页都会提示部分下页的图画,埋下线索为下一页做准备,可谓呼之欲出又给孩子们留了足够的想像和猜测空间。本书运用悖论、分形、双曲几何等数学知识来绘制“不可能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不断向上的一阶阶楼梯不知不觉就通向了楼下(这是几何悖论“彭罗斯台阶”的艺术再现),也可以看到黑色飞虫飞着飞着就渐变成白色的鱼,白色的鱼游着游着就渐变成黑色的鸟。
      四、面的张力。这本书完全做到了想像与逻辑并存。第一眼看上去的意象,再仔细看过去的时候,似乎变成了别的东西。一列跨海而来的火车桥,幻化成叠着罗汉的杂技演员;一幢富丽堂皇的房子,变成孩子们正在建造的树屋;一条通向远方的河流,通天彻地,幻化出树根的姿态;让气球的蓝聚集为天空,屋顶的绿高耸为森林,帆船的白渐变为桥洞中的白云,带尖角的栅栏渐变为尖顶的现代建筑。它挑战我们的常识,同时也放飞我们的心灵。作家带有诗意和哲思的语言与画家不可思议的图画默契地配合,创造出了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桥由人体连接,也由勇气和高尚连接;天空和气球由蓝色连接,也由放飞的心愿连接;地上和空中的路由金黄的树叶连接,也由年少时悠游的时光连接;我们身边的世界由拼图板连接,也由其乐融融的亲情连接。想像的故事看似天马行空,但是却想像与逻辑并存,所有这些连接最终指向一个更美好、也更值得拥有的世界。看完这本书,完全是一个惊喜,一个新的发现。在那里,我们亲手拼出了我们生活的房子、草地、树林和小溪;在那里,我们各自从一本书、一扇门走向远方,走向未来,而不知不觉地,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心房,回到了今天、此刻。这个更美好、也更值得拥有的世界,因我们的行动、智识和情感而生,我们所想象的一切,终将形成我们的家园。
     最后,把最后一页的文字送给喜爱阅读的每一位朋友。“想像有一天,打开一本书,一扇无声的门,通向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地方,欢迎回到家乡。”
发表于 2018-5-30 0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读《母鸡萝丝去散步》
                        读《好绘本 如何好》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每拿到一本绘本,基本就是看完文字后,再大概翻看下图画,就算完事,几乎没有去注意过那些道具啊、配角啊、韵律啊、造型啊。。。。。。等等元素,更不用说去了解整体布局,也没有去考虑过这是成人方式还是儿童方式,是现实还是幻想。所以,我第一次看无字书,比如《疯狂星期二》、《七号梦工厂》、《海底的密码》等,是看不懂的,买回来很久都是束之高阁。读完这本书,对照着书中所讲,才算看懂了《疯狂星期二》。同时也才发现,原来,一本绘本里,那么多的“名堂”,那么多“坑”。
    下面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
    体的架构
    绘本是什么?是用一张张连贯的图片来讲故事。此书正是用母鸡散步的路线图,将故事串起来了。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场景也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孩子们能快速进入角色。整本书的色彩,都是暖色调,红橙黄三种颜色为主,暗示大家,这是个很有趣的、能让你开怀大笑的故事。封面一只母鸡在前,一只狐狸跟在后,它们干嘛呢?一起散步?留下悬念。封二,亮亮的橙色。扉页,母鸡萝丝散步的农场的全貌:鸡舍、磨房、蜂房等建筑;苹果树、柳树、松树、小草等植物;母鸡、小兔、松鼠、山羊等动物;推车和拖拉机。至此,大概知道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丰收的秋天的午后)、地点(农场)、“人物”(母鸡和狐狸)、事件(散步、捉鸡)。那具体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咱接着往下看。
    点的舞蹈
    我们先来看故事。绘本是用图画说故事的艺术,好的插画能让读者不用看文字,光看图也能大概知道故事在说什么。而此书,我觉得可以当作无字书来看。全书只有44个字,它讲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路线: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草堆、经过磨房、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然后按时回家吃饭。平平淡淡的文字,没啥看头,还不如小学生写的呢。我们再看图画,就丰富很多啦。图画讲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被钉耙打、栽进池塘、扎进草堆、浇了一身面粉、跌到手推车里、被蜜蜂追的抱头鼠窜。如果说,文字的主角是母鸡,那图画的主角就是狐狸了。整个故事中,母鸡都是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昂首挺胸、阔步向前,连眼睛都没眨一下,脚步也没乱,除了出了磨房那步是右脚在前,其余时候都是左脚在前。再反观狐狸的表情,每次快要扑到母鸡时,都很兴奋很自得、有些沾沾自喜稳操胜券的样子,每次受挫时都很失落很郁闷;其动作也是多样的,或腾空或跳跃或扑倒或躲闪或逃跑,让我们读者的心情随着狐狸的一跳一扑上下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放松,在轻松愉快中享受故事带来的快乐。
    在造型上,山羊是用方块配的,主角母鸡和狐狸以及配角青蛙老鼠河狸等其余都是圆形,饱满圆润,显得憨态十足,呆萌可爱。
    线的韵律
    用图说故事,动作第一。狐狸的各种动作,和母鸡的一层不变的步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故事的主角从母鸡跳到了狐狸身上。
    面的张力
    主题单纯。整个故事,两个主角:一个认真散步,一个认真“捕猎”,也没几个吃瓜群众。故事简单明了,却让人忍俊不禁。
    有人说,读绘本,至少读三遍:只读文字一遍、只读图画一遍、同时读文字和图画一遍。其实,要读懂绘本,三遍是不够。每读一遍都有不同收获。等再看过大伽们著的如何读书读图后,再去读,又是另外的收获。所以,好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进步的基石!
发表于 2018-5-30 10:5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拿出这本书打算作为这次作业的主题绘本之一,娃看到封面就问是美依吗?有一段时间没一起读这本书,没想到她还记得,那么果断的选择这本书按照郝老师介绍的好绘本的几个要素分析分析,它到底好在哪?让孩子这么喜欢并且印象深刻。 绘本中的细节点并没有类似安东尼布朗系列那么冲突和分散,非常的细腻和紧贴主题。绘本的主题很明确,一个人去买东西,细节点也都在为美依一个人去买东服务,通过细节我们可以知道美依家的生活状态,生活的街道环境,还有美依去买东西时的心路历程。从封面我们可以猜到,买的东西应该是牛奶,而且最后成功的买到,而封底也可以明白原来买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小女孩受伤了,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呢?非常的吸引人打开书本一窥究竟。 炉子上沸腾冒烟的水壶锅子,地上没来得及收拾的吸尘器绘本,还有哇哇大哭的婴儿,都指明美依一人上街买东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手同脚走出门的美依很明显对第一次买东西非常紧张,而画面不时的用大视角表现出美依的“小”,比如美依站在小店前,美依往小店里面张望,胖大妈把美依挤到一边这几幕,让看绘本的我们体会到了美依的不安和周围环境的压迫感,可以发现美依丰富的面部表情给整个故事添色不少。四处张望瞪大眼睛的疑惑,侧目而视的不安,提裙缩到一旁的惊吓,还有买到牛奶微抿嘴唇的羞涩。 当美依站在小卖铺门口一直到买香烟的大叔出现,小卖铺里都一直没有出现过人,会使节奏突然变的悬疑紧凑,而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心也悬了起来,经过几次的交流未果,最后的“呐喊”整个画面停留在美依的视角高度,店铺里的婆婆反而只有半个身体出境,很自然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美依的身上,用力过猛憋红的脸蛋,微微前弓的身体,紧握的拳头,这一声呐喊看来声音真的不小。 从分镜构图方面可以发现作者在设计故事对白时有参考画面感,当画面细节丰富色彩斑斓而文字又不少时,故事的文字部分会单独在画面的左边或者右边留白部分出现,就算是一些在画面中的文字,也会选择出现在大色块的部分,一方面方便阅读,另一方面应该还是为了保持画面的完整性。尤其是美依在小店买牛奶的这一部分插图,细节丰富,旁边的留白小字就算完全忽略也一点不影响欣赏图画。 整个绘本的故事并不魔幻也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日常,可是孩子喜欢它因为它完全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就是为爸爸妈妈为家庭做一些平时只有大人可以做的事情。美依做的事情没不只是单纯的自己一人勇敢面对困难,而是有妈妈的信任和放手支持,在故事的最后妈妈带着宝宝来接美依,可以发现妈妈对美依的爱和担心依然,而美依看到妈妈之后的脚步轻快欢喜,整个人都飘在了空中。
发表于 2018-5-30 1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眼中的《隧道》

前    言

     跟随高级班读完了《好绘本如何好》一书,不论对图画书的技法还是图文结构及知名图画书的作者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知。在本文中我想以安东尼. 布朗的《隧道》为例,从体、点、线、面四个角度对此书做一个浅析。
绘本简介
    当一条黑暗无光的隧道横在你面前时,你是否有勇气开启一段未知的旅程?知名的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在《隧道》一书中为我们带来一段奇幻的隧道之旅,其中曲折而温馨的故事和无尽的幻想趣味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沟通心灵的神奇力量。这是书名“隧道”背后隐藏的意义吧!故事开始于一对性格迥异、经常争吵的小兄妹,在一次争吵后被妈妈要求一起到外面试着和平共处一段时间。他们在户外无意发现了一条神秘的隧道,喜欢探险的哥哥马上爬了进去,胆小的妹妹等不到哥哥回来,也只好钻进了隧道中,等待她的却是另一片天地......
    作者通过一个似真似幻的故事,把“亲情”这一重大主题深藏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借助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漫游在现实与幻想交错的世界中。本书用“隧道”比做兄妹之间的心灵通道,形象的揭示人与人沟通的奥妙之处。
作者简介
     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 1946年生于英国约克郡的谢尔菲尔德。他从小就喜欢艺术,后来进入利兹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课程。毕业后在曼彻斯特皇家医院工作,曾为医学书籍做插图,绘制了许多人体解剖结构图。这一经历造就了安东尼.布朗细腻写实的绘画风格。在从事绘本创作后,安东尼.布朗受到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的影响,他往往在利落的构图、鲜明的色彩、戏剧性的画面中蕴藏“神奇而幽默的元素”。他的作品总是不时地给人带来“发现的惊喜”,让读者在反复阅读中品味无尽的乐趣。

好《隧道》如何好
    《隧道》作为安东尼.布朗众多暖心大作之一,到底好在哪里?说实话,在两年前我看这本书没有任何感觉,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图盲”,没看出绘本的任何好处,反而感觉绘本是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但是看完郝广才老师的《好绘本如何好》之后,再次翻看这一绘本时,竟然充满了“发现的惊喜”!接下来我想分别从体、点、线、面四个角度谈谈我眼中的《隧道》。

体---绘本概念.体的架构
88e47c4dhcc3765aac216&690.jpg 88e47c4dhcc376648741b&690.jpg

      《隧道》在绘本世界中属于单薄的一本,除去封面、扉页及大书名页外,中间的正文只有24页。先将封面与封底摊开看,在封面上,一道拱形小门很醒目,原来这是一个隧道口,只见隧道里露一双皮鞋底,视线往前延伸,半截红裙下一双小腿正跪在地面上向前爬行,作者没有直接给出人物的正面,而是将上半身隐没在了黑暗无光的深深隧道里,一本故事书散落在隧道口,而在封底,小女孩不见身影,而故事书也合上了。这样的设计给了读者N个疑问,设置了N个悬念:隧道那头会是什么?妖怪、精灵还是小天使?小女孩会发生什么事?她是钻到隧道那头去了吗?她到底去了哪里?......好的封面正如一座桥梁,连接了故事与读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吊足观众的胃口,让读者有意愿翻开下一页。正文中每一页的版面处理也蕴含着一定的韵律。在介绍两兄妹不同的性格与爱好时,用了对称的方框,两两相对,形成对比。而在女孩子钻过隧道时和抱住哥哥时,都是用了跨页的四格漫画框,突出了人物的动感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女孩在钻过隧道后的图画一张比一张大,第三张图画了小女孩在森林中狂奔,画面满版,大树成了各种可怕的怪物猛兽的结合体,有面目狰狞的熊、心怀叵测的狼外婆、吐着信子的大蛇等等,使整本书的气氛达到高潮,暗示着小女孩心中的恐惧已经到了极点。

点---绘本元素.点的舞蹈
     好的绘本是有暗号与伏笔的。比如,书中在扉页中出现两面墙,一面是贴着花朵墙纸的墙,另一面是砖头砌成的墙,花朵墙纸的墙脚下放了一本书,这本书及上面的画面在整个作品中出现好几次,为故事埋下伏笔。在书的末尾,这副画面又出现了,但是书这时到了砖头的墙脚下,而且旁边多了一个足球,这留给了读者一个思考机会:为什么会这样?是暗示两兄妹合好了?再比如绘本名本身就是一个伏笔,哥哥与妹妹在进隧道前经常争吵,让妈妈很是头疼,但经过隧道之旅后,两兄妹那会心一笑,看得出两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与提升。隧道是打通两地之间的道路,也可以指沟通之道,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有矛盾其实都是交流沟通有碍,本着一颗友爱之心去与对方真诚沟通才能互相理解、彼此包容。文中对于哥哥为何变成石头并未说明,在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时,也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反问:“你们觉得哥哥为什么会变成石头呢?”然后小嘴巴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举手回答。不论是做绘本还是讲绘本,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他们有思考与想象的能力。哥哥变石头那一页,以黑色为底色,哥哥变成了一尊深灰色的石像,天空中乌云密布,整个画面的色调传达出了昏暗压抑的气氛。安东尼.布朗特意给孩子们留下了一片思考与想象的天空!

线---形式技巧.线的律动
     观众的眼睛需要被引导,绘本中的视点就好比黑漆漆的影院中的那位引座员,引导我们对号入座。视点的运用让读者对角色产生认同,引导着读者深入故事与图画,去感受其中人物的情感,揣摩作者的意图。在绘本正文中的第五页,兄妹在餐桌上吵架,妹妹扁着嘴巴,眼角下垂,手肘夹腰,一只手半握拳,另一只手扶着桌沿,感觉十分委屈,快要哭出来的样子。随着妹妹的视线,我们看到的是哥哥的右手笔直伸出,食指直接点着妹妹的鼻头,而左手的叉子朝上,投射到桌上的阴影也是颇有深意,虽然没有哥哥的脸部出现,但这些信号都足以想象得出哥哥当时的表情了。这时,任何一位观众是对妹妹产生认同感的,觉得哥哥特别强势,充满挑衅,平时估计也是不会谦让妹妹的。其实兄妹的不同性格在第一页中通过背景与肢体语言就一览无余了:妹妹温和恬静富有想象力,而哥哥强势好动且防御心理强。这些暗示在后面的情节中也得到了证实。

面---内容手法.面的张力
     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之所以广受好评,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图画中处处充满了问号与感叹号,制造了许多惊奇如鱼饵般吸引着无数位观众。其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使幻想与现实完美结合,隐藏的暗号让观众们感受到发现与乐趣。在第二页中,妹妹拿着的故事书就是一个暗号,一个伏笔,你们看出来是什么书了吗?没错,正是《汉塞尔与格莱特》(也叫《糖果屋历险记》)。对面窗口出现的黑猫与女巫的帽子都隐隐让人感觉到不安。再到正文的第四页,墙壁上挂着的小红帽与狼外婆的画像,衣橱里露在外面的半截衣袖,挂在橱壁上的红色带帽大衣,床头的糖果屋模型,床底露出的皮鞋底与一截像尾巴状的绳子等等都给观众们带来了问号:作者画这些做什么?当翻到唯一满版的那页时,前面的很多问号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原来出现的那些暗号是为这一页埋下伏笔的,森林里的斧头(还记得汉塞尔和格莱特的父母是如何计划杀死两兄妹的吗?)各种阴森恐怖的野兽(很多都来自于妹妹看的童话故事)、妹妹飞奔的身影及凌乱的头发,让观众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故事的张力得到了极佳的延伸!

     重看这一绘本时,发现的及能感受到的好处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好绘本如何好》一书真的是图画书爱好者、家长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必收之收



88e47c4dhcc37668e022f&690.jpg 88e47c4dhcc3766e9245e&690.jpg 88e47c4dhcc3767a89322&690.jpg 88e47c4dhcc3767f3ebec&690.jpg 88e47c4dhcc37682c4e71&690.jpg 88e47c4dhcc3768e3a115&690.jpg
88e47c4dhcc3769a78ca8&690.jpg 88e47c4dhcc3769e05d91&690.jpg 88e47c4dhcc376a558b98&690.jpg
88e47c4dhcc376aad28b5&690.jpg 88e47c4dhcc3775a402b9&690.jpg 88e47c4dhcc377659850a&690.jpg 88e47c4dgcc3a28ae57cb&690.jpg 88e47c4dhcc377701eb1b&690.jpg 88e47c4dhcc37744b73f7&690.jpg

发表于 2018-5-30 18: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读《野兽国》
读《好绘本 如何好》有感
   首先拿到这本书,是通过布吉站漂流换来的,拿到后第一时间,我自己看了一遍,觉得非常有意思,当天给小宝讲了一次,出乎意料的小宝喜欢,晚上又跟姐姐讲了一次,我感觉有时我讲故事还停留在,按着绘本里讲,讲完翻翻图画就结束了,通过这几次的共读,理解到,绘本是如何好,如何读,该怎样去理解去分析绘本里的一些经典元素。我准备看这本来分析,以做为交本次作业,从体、点、线、面四个角度对此书做一个浅析。
体面设计:
从版面设计来看,《野兽国》是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它一共只有37页,十八个画面,文字也不多,一个大人,如果从头至尾把它读一遍,不会超过十分钟。可就是这样一本原本是写给五六岁小孩看的图画书,却让成千上万个大人走火入魔,整整研究了五十年。有人甚至夸张地比喻说,关于它的研究书都能装满一个火车的车箱了。
野兽-1.jpg
点:
颜色比较深,比较暗,大部分页面处于森林暗处,孩子整个过程中,都感觉到自己身在野兽国中,在森林中。
野兽-2.jpg
线:
每一页都要为下一页做准备,是的,每一页都与下一页连贯着,看着这一页就期待下一页发生情节;
在黑暗中,一座森林开始在他的房间里生长。天花板上挂下了藤蔓,墙壁没有了,周围都是密密的树。马可斯咧嘴笑了。
他来到波光荡漾的海边,驾驶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好像过去了整整一年。
野兽们全都被制服了,它们张着爪子,傻呆呆地立在那里了,黄色的大眼珠子转来转去。
这些的这些都是,一页一页的紧扣着,
面:面的张力,一本好绘本都要多读几遍,才能理解绘本的本意,才能更好的深入理会,《野兽国》“为了征服野兽,孩子们会求助于幻想:在想象的世界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绪得到解决,直到他们满意为止。通过幻想,麦克斯消解了对妈妈的愤怒,然后困倦、饥饿和心平气和地返回到真实的世界里……正是通过幻想,孩子们完成了宣泄。这是他们驯服‘野兽’的最好方法。”
既然是图画书,当然不能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了,其实,被人们研究最多的,还是它的图像叙事艺术。
呼应手法:
刚开始一个名叫麦克斯的小男孩惹恼了妈妈,受罚不许吃饭就直接上床去睡觉。于是,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幻想自己坐船来到了一个野兽国,他征服了那里的野兽,成为野兽之王,率领一众野兽在森林里大闹了一场。到最后,他突然饿了,想回有人爱自己的地方了,便又坐船回到家里,他发现他的晚餐就摆在桌子上,还是热的呢。
https://www.3yecao.org/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YzODd8NWZlZjJiNDE2OGQ2OTJjYTY3ZmYyYzQ0M2UxYzNlNjl8MTcxMTYzOTExOQ%3D%3D&request=yes&_f=.jpg
最后,从本书中我深深体会到:
只要有一个孩子快乐 什么都值得
野兽-3.jpg
发表于 2018-5-30 2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雨竹  
                                              读《两列小火车》
作者简介编辑
作者:玛格丽特·怀斯·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   玛格丽特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四十二年。然而,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她就创作了一百多本童书,像《月亮晚安》、《逃家小兔》和《小岛》等都是不朽的佳作。  玛格丽特虽然学的是儿童教育,但她却觉得自己不适合执教转而从事出版工作,并亲自为孩子写书。由于玛格丽特常常与学校团体合作,她在孩子的阅读活动中体会孩子的特性,了解到孩子对新奇符号、味道、声音等特别感,也熟知他们的内在情绪,如害怕孤单、走失,以及需要被照料等特质。正因为如此贴近孩子,所以她创作的故事不仅深受孩子喜爱,也让她的故事灵感源源不绝。
  有一段时间,玛格丽特的故事产量非常惊人,六家出版社同时忙于出版她的作品,她也不得不用一些笔名替代,免得市场觉得她的作品太泛滥。有了大量的版税收入,她也过起富裕的生活,经常和皇家、上流人士来往。就在生命走到最灿烂的时刻,她却因为盲肠炎突然去世,震惊了美国的出版界。玛格丽特用她短暂的生命编织了许多故事,而其一生也像是一个传奇故事。

   读了《好绘本如何好》,要写一本绘本,本来想写《莎莉,离水远一点》。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本绘本,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和《莎莉,离水远一点》有相同的意境,所以就拿这个来写吧。
   按照《好绘本如何好》的结构,我们先来聊一聊它的“体的架构”;
1.文字的重复运用。每页句子的重复,两个场景的切换,同样的句子,简单、短小、琅琅上口。
2.寻找与发现的乐趣。我们看到木质小火车穿越山洞,图片中出现黄鸭子,然后来到河流,要穿越一座桥,洗澡是要用的黄鸭子一路伴随。
   整本书是两条故事线,主人都没有出现,只有火车的嘟、嘟、嘟!呜、呜、呜声,开场火车头、行李包、礼物盒,扉页礼物盒被打开,哦!原来礼物是一辆木制小火车,两列小火车还没有进入正文就分别登场,整体表现出来。
  再来说“面的张力”;通过两条线的两列小火车奔驰在不同的地方,却经历相同的风景。流线型火车也许是真实的?这是想象还是真实?可旧式小火车却是孩子在玩耍时的想象吧,经过山洞(书本)、河流(沿着浴缸沿)、经历雨、雪等等,孩子通过想像让旧式小火车也经历了丰富的旅程。两列小火车穿插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实现想像与逻辑并存。
   然后是“线的律动”;
“视点的运用”,两列小火车向西行的过程中,有从上往下的视角,有正常的前后视角。特别是创意思,流线型火车走过的铁轨,旧式老火车地铁规是地毯的毛线边缘;经过黑黑的山洞是一本书搭起来的山洞;越过河流,先是从下往上看到的浴缸边沿,经过桥时,从上往下看俯视浴缸边沿见证老火车跨越河流,这整个过程也是“运镜的角度变化”,让一幅幅幅图画好像活了起来,让你身临其境的感觉,像是一幅流动的连贯动作不是一张张死图片,看到图画透露出来的灵气。
“呼应手法” 流线型小火车每每经历一个地方就是老火车就跟着一起经过,台词前后呼应,图片前后呼应。
最后是“点的舞蹈”
个人觉得点说的最多,也应该多学一点,比如说造型怎样给孩子一个可爱的能接受的牢牢记住造型,然后我们可以尝试着埋下伏笔的开头,结尾让孩子们自己寻找呼应。
还有气氛,怎样表现火车走了?淡淡的离别的气氛,让孩子们进入到角色当中去体会感觉。
道具也是不可缺少的,前面提到被做成山洞的书本、桌角摆设的玩具熊、地毯、淋雨想像的雨……
   为什么我们说《好绘本如何好》可以当做读绘本,研究绘本的工具书,里面提到的各个点,我们都能在每本绘本当中一一对应,找到书中提到的部分。所以它有多么好不用多言语了。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发表于 2018-5-31 03:4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尝试分析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 读完《好绘本如何好》,又看了8集郝老师对于这本书的视频解读,也尝试着分析经典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我把我能看出来的所谓门道记录下来,虽然还不能把这些门道按照点,线,面,体来分类,但我至少比起以前有所进步。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一个农场。和以往任何平凡的一天一样,母鸡萝丝出门散步去了。这只神气的母鸡,走起路来雄纠纠气昂昂,每一个步子迈出去都铿锵有力。一只贼脑贼脑的红色狐狸偷偷地尾随着她,这只一心想要吃掉母鸡的狐狸跟了一路,却总不能如愿以偿,被钉耙杆子打肿了脸,掉进池塘,埋入草堆,被面粉砸,被蜜蜂蛰,一路狼狈不堪。悠闲的母鸡散完步,又回到了鸡舍,从始至终都未发现身后所发生的重重危险。  绘本分析 1.强烈的对比  文字和图画的对比。“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只看文字,流水账一样的故事说有些无趣也不为过(共计44个字)。但图画部分却是大有看头。文字部分讲述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图画部分却讲述狐狸猎物的迭宕起伏的故事。文字寥寥数语平淡无奇,,但画面却趣味恒生,情节精细严密。  真假主角的对比。母鸡傲娇却幸运,狐狸贪婪却倒霉。母鸡和狐狸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处于同一个画面,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从书名来看,母鸡萝丝是本书的第一主角,但从图画来看,反倒狐狸是真正的主角,他是一个隐形的第一主角。  配角间的对比。同是有目共睹者,有的直替母鸡捏把汗(蜗牛,青蛙,蝴蝶,鸟,老鼠,土拨鼠……可能还有我没看出来的),有的却真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得吃瓜群众(山羊)。  三个故事的对比。(文字,图画,文字×图画)(图盲,孩子,亲子共读也许可以分别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个故事:文字故事 母鸡去散步。 第二个故事:图画故事 母鸡、狐狸、青蛙、老鼠、土拨鼠、蝴蝶、小鸟间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图文结合的故事 图文结合后故事变成:所有的文字都讲了母鸡的事,但所有的图画中的狐狸成为除了母鸡之外的唯一主角。同时其他动物成了配角。书中作者在文字上对狐狸只字不提,却把图画的焦点放在了狐狸身上。  2.布局+线索 在大书名页,作者把整座农场的完整图呈现给了大家,这个农场大全景的描绘,我们可以通观全局的同时根据后面每页的片段提供的线索来画出母鸡萝丝散步的动线。作者画出了这样一份“地图”,为整篇故事埋下伏笔! 3.呼应 故事开头是母鸡出门去散步,故事结尾是母鸡按时回家吃晚饭。一出一回,是呼应也是圆满。    4.动感翻页的戏剧性 这是一个追逐的故事,在走动中完成的故事。母鸡萝丝“”走”“绕”“越”“经”“穿”“钻”字面上精准的表达母鸡的行动,配合插图里气定神闲的母鸡表情和狐狸出丑的滑稽动作,翻页间让这本书看起来像是在看电影。尾随其后的狐狸,一次次偷袭,一次次落空,和毫不知情的母鸡萝丝放在同一个画面,这样的无声的冲突,却产生了强大的张力。  5.音乐性 有人把这本书改拍成动画片,还创作了背景音乐,恰如其分的契合故事中的气氛。也有人找现成的古典音乐来套故事中的戏剧气氛。故事的重复反复,又有逐渐加强的剧情,看似一样却不同,恰恰体现音乐性。  6.风格 这本书的画风独特,装饰味儿极浓,像剪纸,又像刺绣或是毛衣上的图案。这也许是作者本人的风格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8 23:18 , Processed in 0.072187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