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michelle.soong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中级班第三讲个人作业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6: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E10静待花开  《威斯利王国》读后感
内容简介
威斯利很孤单,他跟这个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不喜欢披萨和汽水,也不喜欢足球,不肯剪和同学一样的发型,没有朋友却一堆欺负他的人。但是,爸爸的一句提醒给了威斯利一个绝妙的灵感,在一个暑假,他从种种子开始,创造了自己的国家和文明。从一粒种子开始,一个全新的世界诞生了-奇特又充满想象力的威斯利王国!
关于故事
这是一个熊孩子逆袭的故事。一个不被人喜欢没有朋友的小孩子,暑假里,在自家花园里开辟了一块地来种植物。而后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事情,这个花园成为了他的小王国,他的吃穿用住玩几乎都来自这种植物,他还由此研究出了一系列计时、文字、天文等系统。其他的孩子们也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接受他,喜欢他,追随他。他建立了一个王国,自然也成了自己的国王。绘本的最后一页画着一群跟威斯利穿着一样土制衣服,戴着草帽的孩子,说明威斯利的王国越来越壮大,被更多的孩子接受。威斯利建立王国的过程跟人类文明发展很像,人们首先种植植物,驯养家禽,有了农耕,有了纺织,有了文字,有了历法。
这是一本充满了想象力和内心力量的书,这个故事对于那些与书中的男孩有类似境遇的孩子们,会带给他们以希望和力量。虽然书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童话式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并不需要一味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只要做好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一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有声有色,一样可以拥有朋友。
关于画风
本书用写实的画风,跨页的处理,使得故事和图画和谐地对照。如一开始,左面是父母亲对威斯利的评论,右图是威斯利透过暖气孔听到父母亲对他的评论,这样的安排使得两个场景的连系十分自然。接下来,同学的的追逐对照威斯利的逃离,而威斯利跨越垃圾桶的动作暗喻心理上的逃离。接着,父母和威斯利在客厅的景象对照出迸发“奇想”的威斯利特写画面。翻过页,右侧二楼房间里睡在床上的威斯利和院子里犁好的一堆土间,闪过一道奇幻的光—就像童话故事里的魔法,这是梦想已经种下。之后威斯利王国营建的过程中,其他人出现时的图文对照威斯利一个人时对植物的呵护和专注。从天空往下看,威斯利王国与其他房舍虽然样式相同,院子里的花园却截然不同。这本书的图文细腻流畅,细节与构想都禁得起一看再看,而孩子的奇想也值得我们珍视。
关于细节
本书很多细节值得回味。刚出场的威斯利带着大大的眼镜,在与父母共处一室的场景里,威斯利身后有厚厚的一摞书,说明他平时喜欢大量的读书,这也印证了他为什么带着厚厚的眼镜。后面建立王国时创造文字和历法,利用植物种子榨油防蚊,利用花瓣当日晷,这些绝对不是一个孩子拍脑袋想出来的,我想还应该有大量知识的积累。在威斯利被追赶的情节中,他在书包上装了两个拉绳,可以拉起一个档板挡住飞来的水果,也说明他是一个爱动脑筋,搞小发明的孩子。
关于植物
本书也展示了植物的迷人魅力,有这么一种神奇的植物,果实和根茎非常美味,种子可以榨油,纤维可以织布……在这里几乎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全部田园生活的美梦。对于久居都市的小朋友们,这本书会带他们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现在自然观察已经成为很多都市孩子缺失的一课而逐渐被大众关注,这本书可以让孩子们提高对植物的兴趣。
关于尊重
世上人有种种,大部分人生活在世俗的热闹中,但总有些“不合群”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人喜欢独处,有人没朋友,因为不被理解而被世人“嫌弃”,谁知他们没有自己的世界和内心秩序呢?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让人人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关于如何为人父母
在整个故事时,我比较佩服的是威斯利的父母,他们虽然觉得孩子“另类”,但并没有当着孩子的面评价,威斯利是通过暖气孔听到的评价。无论孩子多不合群,父母仍然每天保持着跟孩子的沟通,威斯利的想法,打开神奇世界的开端也就是爸爸的一句话。而在威斯利种植及建立王国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提及父母的帮助,但整个过程中父母并没有出面干涉和制止,就来邻居都来问,父母却任由他自由发挥。默默关注,任其发展,这才是最好的父母吧。

威斯利王国.jpg
发表于 2018-10-31 19:3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08 王亚欣
《公主的风筝》
公主的风筝.jpg
       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是看到阿甲老师的书评,然后赶紧去买来读。读一遍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前面期望值太高的缘故。后来有一次不经意间瞥见它时,它就躺在一堆书中,感觉那么的醒目,独特。接着写公主系列主题书单的时候,再一次反复读了这本书,然后她就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一、故事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如此小小的"小小"怎么可能救下处于那样境况下的父皇,而且还不被发现,太离奇了。觉察到自己的那个"较真"和内心对发生危险时的恐惧和胆怯,不仅笑了,原来那都是我自己的投射。这是离奇的、充满神秘感,但又包含着勇敢、爱和忠诚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总是不经意间就把自己带入这个故事中。后来在读弗洛姆的《爱的能力》这本书时,其中弗洛姆在讲爱的能力,第一条"给"的能力,给是最高力量的体现。不自觉的想到这个故事中的小小,她虽然在完全没有得到父爱的环境中成长,但她的内心确是有"爱"的能力的。当父亲发生危险的时候,她可以勇敢的悄悄的跟着那些坏人,看到父亲被囚禁,坚持在旁边守护,每天想办法给父亲送饭,这个具体过程作者没有描述,但我们读者可以细细去联想和品味,这中间发生的一切磨难,小小的"小小"是如何做到的。反观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和小小一样同样没有在父亲的关注下长大,但自己内心却没有生发出,像小小她心中这种爱的力量,这种成熟的爱的能力,去积极创造爱的能力。主动给予的爱的能力。


       二、插画风格
     自己对绘画没有什么特别的艺术功底,每次看图都是凭着自己丰富和细腻的情感去感受。封面的这个风筝从颜色颜色搭配上特别的舒服,用剪纸的形式,但又没有印象中传统剪纸的用大红颜色材质那种明艳感。图中的风筝是一只蜈蚣吗?那么多只脚,每一只都栩栩如生。还有她的头和眼睛,有时看她会感到恐惧,有时看她又感到特别可爱。风筝还是风筝,自己的感受却完全不同,也许这也是蜈蚣传递给我们的感觉。 第二个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是只要是书中风筝飞起来的时候,你能随时感受到空气中风的存在。风中它的胡须,它的触角,还有皇帝从塔上下来时他背后飘起来的丝带,都是那么的有灵动,你完全可以感受到那天是有风的,甚至风力的大小也会随着心境变化。 整本书的插图你可以感受到神秘,紧张,浪漫,唯美,温馨,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还有那种灵动的、富含哲理东方禅学的味道。
1.gif 2.gif

三、作者
作者简·约伦的成长经历非常的吸引我。她的父亲威尔•约伦先生是位多才多艺的神人,他当过记者,做过电影编剧,但最热衷于放风筝,他对此道的热爱达到了相当的境界,曾拿过世界风筝大赛的冠军,还创造过连续放飞179小时的吉尼斯纪录,在1950年代他是推动放风筝成为美国流行运动项目的主要推手之一。简·约伦说自己总想做些让父亲高兴的事儿,可是总不得其法,也许正是她自己曾经渴望得到更多的来自于父亲的关注的经历,让她创造了这个感人的小小公主的故事。简的妈妈也很厉害,虽然赋闲在家,但是也不时写点作品,卖得最好的是她的填字游戏,真的是多才多艺的一家人,家庭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的啊!

四、画家
在一直不断追寻自己人生成长和发展的路上,在探索自己生命意义的道路上,画家杨志成的家庭成长背景和他自己的人生探索道路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引导。
杨志成生活在一个相当动乱的年代,中学毕业差点被拉壮丁,然后就逃到香港,又转到美国去读书,开始是子承父业学建筑,后来发现自己更爱艺术,这其实非常符合他的天性。学完艺术之后,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从事广告设计,可是做广告设计的同时又热衷于写生,童心未泯的那一面仍然保持着,业余时间爱在中央公园画动物素描。后来,有人知道他画动物挺好的,就给他推荐了哈珀的厄苏拉。厄苏拉非常欣赏杨志成,立即请他为伍德里(《树真好》的作者)的《讨人嫌的老鼠及其他讨人嫌的故事集》画插图,该书于1962年出版。尽管杨志成本人不大喜欢那本书,后来也没有再与厄苏拉合作,但当年它荣获了平面设计协会优秀作品奖。那个时候,杨志成是有那么一点点彷徨的,做一个设计师,凭着他的节能可以很轻松的吃饭,但是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后来爸爸给他寄了一封信,有段话是这么说的——
生命不可能有真富足和真意义,除非你与他人共同分享,人生的价值不在你为自己成就几何,而在你为他人成就几何。教孩子最难的一件事是什么?从古到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教孩子去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孩子,我们自己也一样,自己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尚且不容易,帮孩子找到就更加难。而杨宽麟呢,我们可以见到他对杨志成的天性的呵护,对他的才华的肯定,在人生的转折点给他的一种恰当的引领。真实一位特别了不起的父亲!

      这时,杨志成又遇到了一位恩师——擅长诗、书、画、拳、医的“五绝老人”郑曼青。当时他找这位先生并非为了学画画,全是去治病,当时他的腿有些问题。五绝老人治他的腿,实际上就是教他怎么去理顺自己的身体,打打太极拳,做做吐纳等等,并且包括他对书法对艺术的一些理解。这些对杨志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让《公主的风筝》这个故事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味,他不仅精准地表现了作家想要讲述的故事,而且用画面展现了更多也许连作家本人也没有想到的东西。他采用了剪纸艺术作为创作的主要手法,这在当时的西方图画书世界应该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尝试。但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在构图上选择了大量的留白,除了反衬艳丽的剪纸插图外,也让画面留出了大量灵动的“气”,会心的读者能感觉气韵流动其间,暗合作者想要探讨的风的品质。这样的创作秉承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颇有一窥禅理的妙趣。
   
     《公主的风筝》每一次读,不管是家庭教育、孩子和自己成长,还是生命的意义,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点评

A+  发表于 2019-6-13 09:52
发表于 2018-10-31 2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C08  梁泳欣  《早起的一天》
                                            《早起的一天》
文/图  赖马       河北教育出版社
《早起的一天》记录了“小珍珠”从早到晚的一天,天还没亮就起床这件事,对五岁的孩子来说,是有点儿神秘的,几乎没有了解过早晨天色的变化和人们在天还没亮就开始各种忙碌。作者让“小珍珠”带着小读者去体验比家中其他人早起,而且还和奶奶一起外出的那一分神气。“小珍珠”从起床到出门,再到在路上、在大街上、在市场,天色渐渐亮起起着微妙的变化。(绘本关于天色变化的画面颜色非常美丽,在读绘本前或读绘本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自然观察。)
在“小珍珠”出发的路上发现许多人早早就起床,开始各忙各的了,送货员、面包店员、环卫工人和邮递员,大家就开始一天勤劳的工作。公园里人们开始了各种锻炼,“小珍珠”兴奋地叫起了“爷爷!”。来到公交站,“小珍珠”叔叔的公交车也已经出发了。原来每天的工作,天没亮就开始了。(带着孩子一起进行社会观察,感受图画中各行各业在天还没亮时的工作。)
早起的小珍珠精神特别好,和奶奶上街买东西,回家还帮忙作了许多事,哥哥才起床,这叫小珍珠更加兴奋和神气了。今天“小珍珠”很忙跟忙,擦桌子、插花、扫地、做蛋糕、洗菜、做菜、画画……“小珍珠”用一整个跨页记录了一天的活动,(记录生活,在平时的活动中引导孩子用图画的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今天为什么特别忙呢?原来今天一定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叔叔、姑姑也都到家里来了。简洁的文字,引领小朋友从充满细节的图画中,读到许多令人会心的情节;比如在大家干杯的热闹画面中,引导孩子猜猜这个特别的日子是什么。在聚会的画面中,作者细心的安排了两种不同的饮料,和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完美合拍,最妙的是最后一页“小珍珠”还没吃蛋糕,就趴在桌上睡了,他还说了一句很好的理由哦!(从“好困好困”和孩子一起梳理小珍珠一天的活动)
最后的蝴蝶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现亲戚关系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亲戚在关系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利用关系图,一起玩找一找的游戏。)

点评

发表于 2019-6-13 09:52
发表于 2018-10-31 21: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E03 陈洪娣 《当害怕来敲门》
听老师说这本书很好,我也就跟着买了,这两天刚拿到这本书。说实话,看了好几遍,并不是很理解书的内容。不过却又确实很喜欢,孩子们也很喜欢,每天都会拿来看看,找找哪个人物是谁?究竟是什么在吸引着我们呢?
当害怕来敲门.jpg
我觉得首先是这本书的色彩吧,虽然很多也都是黑白的人物,没有太多的文字,封面也是灰色的,露着害怕的眼睛,其实并不觉得很害怕。打开扉页就是明亮的橙黄色,看着特别暖暖的,很舒服。紧接着害怕出现的每一页都是大幅的橙黄色,让人觉得很暖很安心,可以好好地欣赏害怕的样子,它在做什么。还可以从这些抽象的画里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当害怕来敲门2.jpg
然后就是屋里的人物了,虽然没有色彩,不过都是简单的线条,神态也很细致有趣,儿童画的风格,所以就很吸引孩子吧
还有就是变化,虽然每个人物都是简单的线条,不过每一个都是特别的,而且在不同页面,因为情绪的变化,他们也发生着变化,这样就会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
最后,当勇气打开门,发现外面没有人的时候,孩子觉得很奇怪,害怕去哪里了呢?这个地方也是很好的引起孩子的思考。
在整本书的最后,介绍了作业创作灵感来自的三位绘画大师,附上了大师的作品,也是给孩子真实的碰撞。
虽然我还不是很明白这本书,不过真的是很喜欢,总想看一看,相信我一定可以看出更多的我的理解!

发表于 2018-10-31 2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B10童娟娟
《妈妈心·妈妈树》读后感
《妈妈心·妈妈树》是台湾资深儿童文学家方素珍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181031215227.jpg
小苹果要上学了,但是她去上学时很想妈妈,不想离开妈妈。于是妈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做了一颗妈妈心让小苹果带到学校,挂到树上,好像妈妈在陪着上学一样。
第二天很多小朋友们都带了妈妈心,挂在树上,好像很多妈妈们陪孩子们一样。但是阿志没有妈妈心,他每天抢小朋友们的妈妈心,老师也跟阿志一样从小没有妈妈,所以很理解阿志的心情。后来老师请阿志的爸爸给他做了一颗妈妈心。老师的奶奶也做了一颗妈妈心,大家都带了妈妈心挂在了妈妈树上。
妈妈心代表关心我们的那颗心,不管他是谁怎在我们身边,给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微信图片_20181031215216.jpg
在九月份快开学时跟孩子一起共读的这本书,希望能够缓解他“分离焦虑期”告诉他如果上学了,你很担心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是很正常的,妈妈也可以帮你做一颗妈妈心,于是我找来旧衣服,按书上的妈妈心裁剪缝制出一颗妈妈心,阳阳很高兴,他说“我要带着去幼儿园”,我说“那上幼儿园爸爸妈妈都不在你身边,你带着妈妈心就像妈妈在身边好吗?那你还怕不怕,会不会哭”他说“不会,我不会哭的”。第二天下楼去玩,他要带着妈妈心下去玩,还告诉小伙伴们,这是我妈妈帮我做的妈妈心。
等到开学,老师请小朋友们每人买一个盒子可以带自己心爱的东西去幼儿园,于是我们就带了妈妈心,还有他每晚抱着睡觉的小熊猫。虽然分离焦虑期不可避免,但孩子在焦虑的同时心里也明白爱他的心会一直陪伴着他,多一份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勇气。我们也陪孩子一起度过这个阶段。
现在孩子已经度过了焦虑期,每天妈妈送去幼儿园,快到幼儿园门口时会亲亲他的小手,告诉他这是“魔法亲亲”,祝你今天幼儿园生活愉快,学习开心。他也会郑重的回我个“魔法亲亲”说“祝妈妈今天工作愉快。这是我们一起共读的《魔法亲亲》里的魔法亲亲的魔力。
不用多说道理,告诉孩子你要勇敢,不能胆小,如此这般话。这些绘本中的温暖故事,孩子喜欢也明白道理,这就是童书的魅力和力量。

点评

发表于 2019-6-13 09:53
发表于 2018-10-31 22: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B01黄艳忠
                          关于一本书的思考-《小鸡球球和向日葵》
图片1.png
   这是一个温暖的友情故事,通过向日葵和小鸡的共同成长,演绎出一个生命永不止息的生命教育主题。
在孩子3-6岁的这个时期内,我们曾经一次次的共读,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关于友谊的真谛、关于等待的意义、关于生命的轮回,关于大自然中的科学......不知不觉中我们曾经一起就将这本书读厚了,孩子也在自然的联接中接触到关于生死这样大的话题。
  《小鸡球球和向日葵》是一本温馨中又带着点忧伤的绘本即是一个温暖的友情故事,也是在讲述关于生命这样一个有深度的话题。春天到了,小鸡球球去山坡上散步,发现了一粒葵花籽,它想要吃掉它,结果葵花籽发出了小小的声音,让它明天再来,就可以吃到两片叶子了,就在这样一天一天的等待中,小鸡球球再也不想吃向日葵了,因为他们成了好朋友,夏天向日葵保护着小鸡球球,给他遮凉,挡风雨,小鸡球球给向日葵拔草,除虫子。快乐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秋天来临,一天的早晨,小鸡球球发现向日葵焉了、弯下了身子,以为好朋友生病了的小鸡球球,上坡、下坡、摔倒又爬起一小桶一小桶的用嘴衔水,浇灌着向日葵,拼命的拯救自己的朋友,可仍然是在一天彻底的失去了,他一遍遍的喊着向日葵的名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图片2.png
图片3.png

故事来到这里时,我至今记忆犹新,孩子也流下了眼泪,他伤心的说:“妈妈,可不可以不要让向日葵死掉?”那一刻,我也有些感伤,该如何回答这个沉重的问题呢,想了想,我紧紧地抱着小家伙说:“儿子,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法抵挡,就像随着你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也会渐渐老去,直到有一天再也不能陪伴你。”这样一个关于生死的话题,对于当时还处于泛灵论(这个时期的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时期的儿子来说,他也许并不太懂死亡的真正意义,但那一刻的亲子共读中,通过紧紧的拥抱,我们好像建立了某种联结,还记得当时儿子紧紧依偎在我怀里,小声的说:“妈妈,那你以后要多做面膜哦,你不是说过做面膜可以让你慢点老吗,这样你就可以一直陪我了。”一些好的童书,就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见证着孩子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而对于我们来说,正是《小鸡球球和向日葵》这本绘本,给孩子开启了关于生命教育的第一课。
图片4.png
  关于这本书的结局,我还有一些其他的思考,在故事的最后,小山坡上又开满了向日葵,小鸡球球的等待也仿佛终于有了结果。可是,那么多的向日葵,却都不再是最初的那一株了,小鸡球球的心中是否有一些遗憾呢!生命中也是如此,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最初的相遇总是最美,失去时才知珍贵。我们不知多少次的对自己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们要怎样又怎样,可是却一次次的陷入追悔的怪坑里。
  我想对于这本书更多的思考,亦教会了我要学着去接纳当下的自己吧!面对真实的自己,不纠缠于已经逝去的,珍惜已经拥有的,这也是一个大的话题,值得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为之努力吧!




发表于 2018-10-31 22: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E09吴银凤
《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任溶溶著,最近跟女儿阅读最深刻的一本书,世界上有大也有不,可别以为小就不重要,大大大的船为什么会沉到水中,只因为他太不注意小洞,大大大一次次遇难成祥,全亏有小小小给他小小的帮忙。世界上有大也有小,大也重要,小也重要。这是跟女儿一起读后经常会说到的话。也经常以此励志大家。之后我买了好几本任溶溶的书,他写的书很好看,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让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而且看完以后还促人思考,促人反省,这样的书,值得一看的.

点评

B-  发表于 2019-6-13 09:53
发表于 2018-10-31 22: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C05周美芬
《当害怕来敲门》读后感
最近,在每周五的微讲堂里听到了新晋作家安培给我们分享的《当害怕来敲门》。这是一本不错的童书,它打破了我以往在选择童书时的惯性思维。
说句实在话,我以前选择童书的时候,会从画面和文字入手,对于本书中的人物形象,如果只是匆匆翻过,应该是属于会被我淘汰的类型,何况他的文字非常简洁,不仔细贯穿全文去体会,很难理解其深意。
其实,好的童书,应该不是把道理直白地搬给孩子,而是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通过语言画面和形象无形得传达给孩子。
这本书就做到了非常重要的三点,第一是他的故事性,他用夸张的手法很有悬念地引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二是它的艺术性,它里面的故事角色,形象鲜明,特点突出,创作灵感来源于三位20世纪抽象主义绘画大师的作品。以前,我是不太懂艺术的,就算是去了法国这样的艺术之都,对被提练过的作品,我仍然是看不明白。而艺术恰跟童书有同一个本位,他不是简单的写实记录,而是需要引发人广大的想象空间。第三就要说说他的互动性了,这本书里的人物形象都特别的简单,符合儿童本位的绘画,对孩子来讲更容易去动手。每个形象只要孩子有了自己的定位,孩子都可以刻画装饰自己心目中的害怕、经验、实在、紧张、美丽等角色。
一本好的童书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可以表达一种心情,可以传递一种信念,而这本书恰恰都做到了,听作者安培给我们分享创作的灵感和背景,我深深地喜欢这本书,喜欢这个作者,她把自己的经历用创意很巧妙地物化传达给了每一个人勇气。
微信图片_20181030204203.jpg
发表于 2018-10-31 22: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C01胡春红
第三课个人作业:分析最近读过的一本童书。

《小房子》
作者: 【美】维吉尼亚·李·伯顿 / 文 图  阿甲 / 译
《小房子》 与1942年也就是二战最激烈的时期在美国出版,已经被传阅了半个多世纪。
这本图画书的封面,小房子被放置在一个象征性的圆圈中,这点出了这本书对循环模式和完整性的关注,它们能传达故事的内在精神,也为故事建立恰如其分的读者期待。
文字开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在城外很远的乡下,有一座小房子。”,一所小房子被雏菊和苹果树环绕着,小房子主人的家人在草地上交谈和游戏,朴素温和的图画,透射了小房子主人的田园梦.
第二幅图画是小房子周边的环境,后续五幅图画从昼夜春夏秋冬四季变迁, 人们有不同的活动内容, 小房子还是小房子, 静静地坐落在小山岗上, 浓浓的美国本地气息. 作者擅长使用静态的物体的变化来呈现时间的变迁.
第二幕从第八幅图画开始, 宁静的小山岗上惊奇地出现了机械, 田园被不速之客机械无情地分割和破坏, 汽车取代了马车,电灯取代了油灯, 汽车越来越先进, 房子越来越高, 生活越来越忙碌, 宁静消失了, 星星不见了, 无人理睬小房子, 他孤独难过, 看起来破旧, 虽然她的里面一如往常的好.
第三幕, 时间继续推进, 城市在高速发展中. 小房子的迁移代表了美国人们在”迅猛发展的都市化社会价值与田园价值冲突中”的逃离. 小房子把大房子甩在后方, 追求它的田园生活梦, 落在被雏菊和苹果树环绕的小山岗上, 主人为小房子换上新装, 小房子欢喜. 最喜欢这段小房子的欢喜, 诗一样的简洁和灵动.
这本图画书的另一个经典在于作者将小房子从每一幅图画的背景中分离出来,不断变迁的背景一直不变的小房子,凸现了故事情节的起伏,却从来没有失掉一丁点主角的光彩。环衬相当招我家小朋友喜欢,交通工具的不同,细节精致又富有趣味性。

点评

发表于 2019-6-13 09:54
发表于 2018-10-31 2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D5张霞
《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
张霞1.jpg
这是日本的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的精彩故事,彭懿翻译,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
故事的简单描述:有一只饿坏了的老狼在树林里寻找食物,它找到了一个猪小镇。在猪小镇里,他没看到一只猪的影子,却看到了一家冬冬拉面馆,专门卖“各种老狼拉面”;有一家书店,卖如何捕捉狼和巜美食老狼的100种方法》的书;还有一家电器店,卖香酥脆皮老狼微波炉和可以放下一整只狼的大冰箱。老狼被吓得赶紧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老狼把自己乔装打扮成一只猪,模仿猪的“呼噜呼噜”的声音,就这样,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一只小猪了。后来在树林里碰到了一只狼,他拼命地一边逃跑,一边喊叫:“救命呀,狼来了!”
张霞22.jpg
这个绘本秉承了宫西达也一贯的简洁,稚嫩,童趣的风格。故事中,老狼刚进猪小镇,没有见过一只猪,却被吓得逃跑,这是小猪们想的聪明办法赶走了坏人。虽然,相对于老狼来说,猪是弱者,但是弱者通过自己努力想办法,也能打败强大的敌人。最后,竟然连老狼也把自己当成了一只猪。故事中的各式老狼拉面,老狼饺子,老狼烧麦,感觉这些都是舌尖上的美食,看起来即诱人又让人捧腹大笑。
张霞33.jpg
画面上看到一个细节:饥饿的老狼进入猪小镇时,小镇的门牌上画着两只凶恶的小猪;当老狼被吓跑之后,小镇门牌上的两只小猪露出了笑脸。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非常形象地展现了猪的不同情绪。
故事中,老狼最后把自己当成猪,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经常去否定孩子,要学会肯定孩子,赞美孩子。一直被否定的孩子最终就会成为你所否定的那种人,就像故事中的老狼。
张霞44.jpg
这本书颠覆了狼和小猪在孩子们心中以往的形象,让他们觉得原来每样事物都有它不同的一面。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狼就是阴险,狡诈,蛮横无理的代表,而那《会摇尾巴的狼》又是那么会花言巧语。这些都告诉我们遇到不同的事不同的人我们都要随机应变,想出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我想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孩子们会在大笑后明白不少事理的。

点评

发表于 2019-6-13 09: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8 18:49 , Processed in 0.073094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