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2019(秋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D组 [打印本页]

作者: 茶水清清    时间: 2019-9-30 14:43
标题: 2019(秋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D组
2019(秋季)初级班第二次课——李迪老师的《童年阅读新三观-——现代家庭中的儿童观、阅读观与价值观》

作业如下: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10月12日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作者: lhxhychlp    时间: 2019-9-30 22:55
本帖最后由 lhxhychlp 于 2019-10-7 20:22 编辑

201902D31刘辉侠      
         前几天买了几本书,收到货后,拆开包装,就随手放到沙发上了,不向以往,拆开包装就放到书架上,女儿那几天每次中午吃完饭就会坐到沙发那去翻翻书,当时心里猛的一下明白点什么了!心想给她适当地换一下看书的环境吧!下午我整理了一下她平常不愿接触的书放到了沙发上,发现第二天,她会照旧去翻翻沙发上的书。我心里很开心,之前在房间时,特定拿一本她不怎么喜欢的书给她看,她有所抵触,但现在不同了,虽然也没有一字一字的看下去,但她至少尝试着去翻阅,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进步吧!
       当家人在家闲暇时,最好习惯于看书,给孩子营造出一种书香气息的氛围。另外,书籍可以多几个固定的地方去放,这样便于在轻松的时刻不那么刻意的去看,没必要让孩子觉得只能在书房里看书,至少我现在是这样觉得的。(孩子在房间每天写作业,看书,可能对于里面有某种紧张的气氛吧!)
        重点在读,不在囤。之前好书买回来,心里就觉得很满足拥有它,但没有完完全全去一本本真正的读过,细想下来,确实如此,不去领略书中的知识,对于书,就不是真正的拥有。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要把现有的书去解读它,去理解它,去吸收它里面的精髓!
       贵在吸收,不在多,当与孩子分享一本书时,我们绝不能追求速度,不是说把它讲完,就没事了,重要的是理解内容,要对孩子启发点什么,去好好探讨内容。一天讲个四五本或一本,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在讲这本书的过程中,孩子到底学到了多少?你想要传达给孩子的是什么?在读之前,家长应该好好去琢磨琢磨。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反应、她的情绪、她的肢体语言,你都要去观察,而不是一味的去关注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陪伴着!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或以后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亲子共读中,爸爸这个角色非常的重要!呼于爸爸参与其中。爸爸妈妈孩子在一起共读的时刻是最最幸福的!




作者: yoyo@魔幻书苑    时间: 2019-10-5 16:39
本帖最后由 yoyo@魔幻书苑 于 2019-10-7 19:12 编辑

201902D10陆瑶
1.问:儿童教育观到儿童中心论经历的过程有哪几位代表人物?
答:洛克的白板论《教育漫话》,把教育的理论认为是家长与学校的重任,而不是孩子本身。
卢梭的自然论,《爱弥儿》,关注情感生活。
弗洛伊德的童年论《梦的解析》,混杂了洛克与卢梭的观点。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学校与社会明日之掌控》,接近现代的教育观。

2.家庭书和我的家庭文化:
家庭书在我看来不是一本书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家庭书是随着家庭环境及孩子的成长在不断的变化中。同时,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理念不同,所以,采取的方式与书籍定然不一样,家庭书我认为首先适合当前的家庭环境,适用应该作为第一要素,能够解决家庭现在出现的问题帮助孩子更好成长,促进家庭和谐的书,便是一本好的家庭书。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一个机缘巧合获得了一本孙瑞雪写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看后我的深受感染,在孩子出身到三岁时,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家庭书,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我更好地了解孩子,认知孩子的一些行为,并能很好的帮助孩子良好的度过敏感期。
现在孩子已经五岁了,相对于那会儿,这本书却已经不适合我们家庭,更多的适合我们家会用一本《金牌数独》来一场对决与比赛,这本书是功能性的,它没有理论,然而,却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彼此增进感情,更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的成长着想,孩子也能看见父母亲学习和做题的一种状态,以及遇到难点是如何解决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我的家庭书是这本《金牌数独》。在一家三口都为一道题犯难时,思考时,我们觉得很有意思,而且数度虽说只有一种答案,但每个人的解题思路却不一样,在一道题完成后,我们就会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还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从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讲,从何而讲,到现在的条例清晰,我们家人都能看到孩子的成长。
作者: sht123456789    时间: 2019-10-6 14:00
本帖最后由 sht123456789 于 2019-10-7 14:10 编辑

201902D04 石煌婷
作业一:
问:对于儿童的教育观的不同的论点
答:洛克的白板说,在刚出生的婴儿就像是一张白板,在环境下如何的塑造中。
卢梭的《爱妳儿》
杜威《儿童中心论》以儿童为中心,关心儿童的变化和经验。
作业二:
在我们家,以前书是很少的,在我的小孩子的时候没什么书,有的就是一些拼音认读的这种。
的书,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绘本。绘本我也是在长大后在书店了解过,那个时候想的就是小孩子看的书嘛。但是现在的我觉得家庭中需要书,甚至可以拥有一个小书屋,谢谢小书屋放置自己购置的书,适合孩子也适合大人。我们从小没有培过阅读习惯的,那个时候父母都在忙于生计,只要认真上学就是父母最大的期望,我从什么爱上看书的,从小学六年级吧,那个时候同学叫有的书会一起分享来看,大概是那个时候开始着迷看书吧,额外的时间就拿来看书,那个是书都是一些杂志,买上一本杂志里面有许多的小故事,还有流行的故事会。每个故事讲着不同的故事,有一些故事我还会害怕,那个时候还没有说那些可以看那些还接受不了。后来有了零花钱就去买,去报刊上买一本5块钱的杂志来看,直到家里存啦一堆的杂志,同学之间互相交换。非要找一本特殊的书来,一时之间还不知道选什么什么,好像没有特定的书籍,只是之前的那些书籍确实培养了自己爱阅读的习惯,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会疯狂的迷恋看书。后来也有带着身边的朋友一起看书。也许在之前我们的家庭文化中关于书本很少,不过应该也是通过学习为以后做好准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的不断阅读不断的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就是大家所想要和追求,当然我们也需要行万里路。
作者: charmian    时间: 2019-10-7 20:57
本帖最后由 charmian 于 2019-10-8 17:01 编辑

201902D13 刘畅
问题一,如何给孩子讲述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绘本?
        李迪老师谈到,这样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绘本不要选择就好了。同时,李迪老师也谈到父母怎么看待绘本就可以怎么讲,这给我增加了不少底气。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文艺评论的问题——作品创作出来后,作者对作品还有解释权吗?所以在绘本的读法上,家长读者是拥有全部的解释权的吗?                以《大灰狼真的可怕吗?》这本书为例, 试着把我的做法列举如下:一开始读这本书时总感觉有点怪怪的,又说不出来。直到有一天看到有人评价小狼为纳粹的孩子,才恍然大悟——动物本身无所谓好坏,狼吃猪也不过是自然选择。可是,一旦赋予小动物们人格,就会让人觉得大灰狼残忍,而小狼因为是大灰狼的孩子,它选择为自己的母亲辩护和隐瞒,让人感觉这就是曲婉婷第二呀,得了便宜还卖乖。作者为了对比鲜明,在前文中竭力营造小动物们谈及大灰狼时的不理智、疯狂和偏见。可是当后文中出现大灰狼抓走小猪,做成煎肉饼,就让我觉得前面的不理智与偏见确是事出有因,使得小狼的辩护特别无力。所以当我讲这个故事时,我略去了小动物们的疯狂与偏见,强调小动物们确实觉得大灰狼可怕,又加入了《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塑造一个残忍且狡诈的狼的形象;而小狼因为妈妈辛苦照顾它的原因,觉得妈妈可亲可敬。作为吃小动物狼,它确实可怕;作为母亲的狼,它也确实不可怕——将故事的过程稍稍改变,增加前半部分的比重,删除结局,使主题变为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只有立场之别。        
        这样的故事让我觉得舒服多了,但有些惶惑:可以这样改吗?听完课后,我确定了:当然可以!

问题二,简述家庭书与家庭文化。
        虽然读过《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养育男孩》等一系列的书,但读下来给我震撼最大的还是这本《无条件养育》。对我而言,无条件养育真的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我觉得历代的中国人的教养观念中就没有“无条件的爱”:养儿是防老的;养儿是寄予自己的希望,望子成龙的;养儿是可以在他身上发泄自己的情绪的。哦,或许有“无条件”,孩子是要无条件听从父母的话的,要孝顺,要听话,要服从。打下这一行字的我是愤恨的,我们没有被无条件爱过,所遭受的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正因为此,现在为人母的我,必须不断觉察自己的内心,不断修正做法,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无条件接纳的。具体的做法更难,我时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发现所说所做不过四个字——威逼利诱。“如果你再不xxx,我就xxx。”“你想要这个东西吗?如果你做到xxx,就给你买哦。”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一种教育方式,不用打骂孩子、不用吼叫、不用威胁利诱、不用奖励惩罚,不用批评冷处理。目前的我还做不到,不过我发现了去除了这些话的时光,能够真正看见孩子的时光,才是美好的亲子时光。
        同样的,另一本让我震动的书是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里面强调看见孩子、放下评判、放下恐惧,更适合国情也更适合我。每当我谈起孩子时:“如果他不xxx,我怕xxx。”我清晰地认识到了我的恐惧,这是我的问题,不应该给孩子来承担。“我们是具有功能价值的物,还是真正存在的人,取决于我们是否被另一个饱含深情地看见过。”我真的很喜欢这些颠覆我原有观念的书,让我看到更不同的世界。
        我老公有时评价我:育儿理论那么丰富,怎么就没见去做呢?我也觉得如此,读过的育儿书再多,不落实到行动上,都是白读。而这个创设家庭文化的行动听起来真的很棒。所以我给自己定下了几点:
        每天要有亲子阅读;每周要有一次和孩子的独自约会;每个月要去一次书城或图书馆;每一季度要去一次植物园或动物园;每年要有一次外出旅游。周而复始,最重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是放下心中的恐惧,真正看见孩子,不评价不奖惩,享受愉快的亲子时光。




作者: hhhcccbbb    时间: 2019-10-7 23:18
201902D07 苏夏
问题一,买书并不是为了藏书,是阅读让书籍产生了价值。
问题二,浅谈童年阅读新三观,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家庭文化
      三叶草第二次线上学习是李迪老师讲的童年阅读新三观。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老师会从哪个点来切入话题。 近两个小时的课程听下来真是受益匪浅。其中的一句努力学习成为具有引领能力的成年人让我印象深刻。当然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具有引领能力的妈妈。 从孩子10个月的时候开始给他读绘本,从最初我一人拿一本书轻轻翻开大声朗读,孩子在旁边不受干扰的玩自己的玩具,到现在可以从书中找一本自己的所爱让我读给他听,并时常用肢体语言告诉我他的理解。一年的时间,在绘本的陪伴下孩子的变化是巨大的。与其说是绘本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 思考力 倒不如说绘本能培养孩子幸福的能力。他在绘本中看到的世界远远要比现实世界更丰富多彩。在我的家庭里因为爸爸工作特别忙,多数都是妈妈一人在陪伴孩子,我特意选了一些关于爸爸的绘本书来拉近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如《我爸爸》《像爸爸一样》《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我的爸爸真麻烦》不到二岁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爸爸为什么那么忙,但他能在绘本的故事中确信一点,爸爸永远爱他。每次读关于爸爸的绘本他都会甜甜的一笑。笑容中分明多了些自豪和满足。在爸爸能够陪伴的时间里我希望爸爸能尽情的和孩子互动,提升陪伴的质量。能带领孩子一起阅读,不管是读一首古诗还是一本图画书 相信孩子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像李迪老师所说的那样亲子共读关注的是孩子而非书,亲子共读的最大意义是在孩子内心深处点燃了家庭温馨,和睦幸福的种子,这小小火种足以让孩子勇敢的面对未来。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家庭成员间通力合作的结晶。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参与其中。有爱阅读的父母,自然会有爱读书的孩子。书香家庭是一种习惯的坚持。    享受每次亲子共读,那将是繁忙的工作之后最宁静美好的时光;享受每次亲子共读,那是了解孩子走进他们内心塑造完美人格最润物无声的方式;享受每次亲子共读,那是提升自我,努力上进做好孩子榜样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 serwa8669    时间: 2019-10-9 10:48
本帖最后由 serwa8669 于 2019-10-9 10:50 编辑

201902D01  陈了
一、家长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答:我认为家长在儿童的生活中应该扮演引导者、陪伴者、爱护者的角色,而不应该是决策者。家长对待儿童应当是平等的,而不应该居高临下,利用自己身体上的优势对儿童进行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二、我的家庭书和家庭文化

关于家庭书,我的理解是在对家庭有重要意义或重大影响的书,可能会随着不同的阶段有所改变。在听着李迪老师说着自己的家庭书是《我们的树》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本书的封面——《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是近年来我感触最深,也是最喜欢的一本书。我在奶奶去世一年后,为整个家庭讲述了这本书,每个人都受到了触动。因此,《一片叶子落下来》作为我的家庭书,承载着我们整个家庭的团结,承载着我们家庭中所有人对生命的敬畏,对死亡的接受,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的家庭不算大,从爷爷算起到女儿这辈,四世同堂,也不过十余人,却是团结友爱的一个家庭。逢年过节,大家总要想办法从天南海北回到爷爷身边,爷爷总说:鸡飞狗跳孩子闹,这就是家啊!

2017年的春节,年夜饭桌上少了一个人,我的奶奶。她突发脑出血,在病房度过最后一个新年。
我知道奶奶可能要走了,不知道如何跟女儿解释老太儿要走了。这时,我接触到了《一片叶子落下来》,反复反复反复地讲给女儿听,反复反复反复地自己琢磨。本意是向女儿解释生老病死,没想到感触最深的是自己。

17年夏天,奶奶走了。

夜里,在奶奶的灵堂上,我悄悄地掀开盖着冰棺的棉被的一角,对奶奶说,奶奶,书上说一片叶子活着,经历日晒月照,风吹雨打,学会跳舞、欢笑,看到春夏秋冬,最后死去。书上说一片叶子死去,将和化成水的雪混合在一起,让树长得更强壮。奶奶,你是不是也像那片叶子,经历生命的苦难,体会生命的美好,现在你走了,以后的事情你再也不知道了,我们都会好好的,因为你留给我们的回忆,让我们更坚强。说这些的时候,我悲伤但没有流泪。
追悼会上,那么多人来送奶奶,有的是她的亲戚,有的是她的学生,有的是她旧时的同事。我最后亲了亲奶奶的额头,跟她说再见。

我想,生命就像书里的叶子一样,从春天的嫩芽到夏天宽而厚实的叶片,再到秋天灿烂缤纷的色彩,最后是冬天干枯地飘落。这都是自然的过程,我们不怕春天,不怕夏天,不怕秋天,为什么要怕死的季节呢?也许死了不会再回到春天,但是生命一定会回去。

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奶奶,但奶奶走之前的三年,我们家接连来了三个可爱的小天使,这不正是这个家庭的春天吗?

后来,我和女儿翻看旧照片,会笑着指着奶奶说,看,这是刘明馨太太儿,你记得吗?女儿也会扬着小脸骄傲的说,当然记得啊!
再后来,女儿看到地上的落叶,偶尔会问我:妈妈,这片叶子就是刘明馨太太儿吗?

借用书中的致辞:

献给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献给对这种事无法解释的大人。
献给正在享受生命春天的女儿,献给正在经历生命夏天自己,献给正在步入生命秋天的父母,献给已经走向生命冬天的奶奶。
我们都是家庭这棵大树的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 欧欧    时间: 2019-10-9 16:52
本帖最后由 欧欧 于 2019-10-11 10:01 编辑

201902D26 欧阳德洁

一、在家庭阅读中,父母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答:李迪老师从生物学角度、社会学角度以及书籍与阅读对儿童自主构建的帮助三方面阐述了儿童观;详尽解析了阅读观和与家庭观如何为孩子打开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加宽广的世界。让身为母亲的我醍醐灌顶,特别是阅读观中李迪老师指出的几个观念,就是我们父母可以为孩子做的:
1.清楚认知阅读的重点在读书,而不在囤书;
2.不管是任何形式的绘本,不怕讲错,只怕不讲;
3.阅读贵在书籍的内化和吸收,不是快速读完一本书,而是看这本书有多少内容成为我们内在的一部分,这才是衡量有效阅读的重要标准;
4.亲子共读不是睡前故事共读,在任何适当的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亲子共读;
5.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而非书。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思维和判断,包括他提出来的问题任何问题,我们能否及时回应,而不是一味的把书念完。这才是真正的亲子共读,美好的阅读时光。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终身的陪伴者,我们需要身体力行成为一个学习者,成为有引领能力的父母,给孩子打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给孩子一个以身作则的示范,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这不单单是为孩子,也是自我的提升。

二、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是没有家庭书的概念,但是有这么三本书是我和我先生一直觉得很不错,是值得我们学习一生的书籍,恰巧孩子也挺喜欢。这三本书分别是:《独一无二的你》、《勇敢做自己》和《弟子规》。
《独一无二的你》和《勇敢做自己》是一套,绘本里的鱼爸爸、鱼妈妈把幸福人生的智慧分享给了即将长大的小鱼丹尼,告诉他:“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你是独一无二的!”。小丹尼开始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色彩斑斓后,爸爸妈妈告诉他:“孩子,生命是个漫长的旅程,你要勇敢做自己!”内容言简意赅,朴实温暖,句句真理。我们一家三口依偎着分角色朗读,就像小丹尼一家一样,我和孩子爸爸一直希望在爱里,把受用一生的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而《弟子规》是我先生更偏爱多一点,它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根基,全文一共有360句话,1080个字,通俗易懂,每一句都包含道理、发扬精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当孩子还在怀里哺乳时,我们已经开始给她读《弟子规》了,我们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是要传承的。我想今天开始就把这三本书作为我们家的家庭书,是个很棒的决定。

        晚上,孩子和先生已梦正酣,我在客厅坐着,闭上眼,寻找着我们的家庭文化......客厅墙上挂着一幅书法:“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修明正身,孜孜不倦,追求进取,最终达到完美境界,我们一直努力着。书柜上有一层摆放着邮票年册,自我和我先生开始组成我们的家庭起,每一年他都会订回来一套邮票年册,现在我们会和宝宝一起翻翻年册,看看邮票,告诉她册子里有意义的事,我们一直坚持着。“爸爸爱妈妈,爸爸爱宝宝;妈妈爱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爱爸爸和妈妈,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这几乎是我们家人的口头禅,我们一直幸福着。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庭文化,并为之努力着,坚持着,爱着!


作者: D15彭彭    时间: 2019-10-10 10:16
本帖最后由 D15彭彭 于 2019-10-10 16:46 编辑

201902-D15-彭蔼红
       李迪老师引用儒家思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真正的知识,由外及内,真正的修养自己的身心引出何为现代家庭中的儿童观、阅读观与家庭观。
作业一:
      亲子阅读并不是把书从头到尾念一遍就完事,而是在这个亲子阅读过程中,我们和孩子所能产生了多少交集,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孩子最想要读的地方是什么?最关注的点在哪儿?对他提出来的问题,是不是有及时的回应?我们可以从这个点延伸到哪里去?怎么能够帮助他去深化这种关注?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语言、声音、肢体、情绪、表情是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亲子共读。

作业二:
       看到作业题目时,寻找家庭书,回想一下好像并没有家庭书。在小时候从我记事中父母都是忙碌着、操持着一家人的温饱及费尽心思的筹备我们兄弟姐妹的学杂费,在父母的意识中并没有觉得阅读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也并未买过书籍给我们看。在父母的潜意识里只要我们能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就是最大的期望。上学那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了看书,连环画、故事会、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等,那时候看书也不知道书籍的好坏,只要同学之间有书就拿出来相互借阅。后来又有了知音、读者等夹着广告的杂志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也不在乎也不了解这些书籍在传递些什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漫无目的看书,并没有什么喜欢的书籍,后来因工作的性质,慢慢喜欢上看与儿童有关的书籍,又在工作中接触了三叶草的阅读推广人,在二位老师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绘本。从对绘本一无所知到懂得绘本是如何组成的,封面封底、环衬、扉页、正文之间藏着有什么秘密。在一路摸索的过程中总是困惑如何卸掉成人思维站在儿童本位来看待绘本?如何在绘本中找到一条线,沿着这条线找到绘本的精妙之处?这也是我参加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原因。家庭书是没有找到,但影响自己踏上学习之路却是三叶草。也期望自己在今后半年时间里在老师带领下,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找到答案,学所有成,把阅读的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




作者: Jolielaw    时间: 2019-10-10 13:14
201902D22 罗曼莹

一、问题解答
       我的问题:童年时期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有哪些?
       我的解答:在为孩子选择绘本时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读物,例如1-3岁的孩子要以图为主,画面丰富,能给孩子带来感官体验的,例如《十四只老鼠系列》、《好饿的毛虫》等等。我们还可以围绕家庭文化的建设,选择一些相应主题的绘本,增加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例如《我爸爸》、《我妈妈》、《一片叶子落下来》、《我的爷爷是幽灵》、《生命不息》,让孩子通过绘本阅读,了解生命的起和终,能主动关心身边的家庭成员。

二、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我就开始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绘本读物,如一些洞洞书、翻翻书,我尝试着每天和宝宝一起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当看到宝宝能够在树上指认出他认识的事物,甚至是说出它们的名字,我真为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感到高兴。后来图书渐渐多了,于是我又为他购买了一个小书架,摆放书本,让他学会整理自己的书籍。虽然现在他还是没学会管理书籍,但我看到他能静静地坐在垫子上,张开双腿,小手拿着书正儿八经地看着,我感觉这些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先生和家里的老人家也看到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他们也很支持购买绘本,并能参与和孩子一起共读。
      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大自然,在村里和郊外有一些地种上一些果树,我们也会坚持每周或者每个月带着宝宝一起到田里劳动、玩耍。我觉得大自然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它能带给孩子带来充满变化的新体验,在自然里面孩子充分地和自然接触,也能动用起他的感官,让他变得更敏锐。在地里经常有好多小生物,例如蜗牛、蝉蜕、螳螂、蚂蚁、鼻涕虫,我家宝宝去地里次数多了,总能很快地找到它们,甚至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现阶段,我的家庭书是《四季时钟》系列绘本以及类似的与自然相关的书籍。《四季时钟》绘本介绍了花、草地、树木、太阳、土地等自然事物,而且它的插图非常精致、逼真。
作者: 圆宝    时间: 2019-10-10 20:13
201902D25马鸣远    本次课程李迪老师~~儿童阅读新三观之现代家庭中的儿童观、阅读观和价值观!让我重新对绘本有了一个新的定义。绘本在儿童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课程提到的家庭观,亲情与爱、引导能力、家庭文化以及儿童观众的进化。老师引用了绘本《维珍的新家》一个新生命给一个村庄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射出一个新生命,给一个家庭同样带来的变化。新生命的出现,让成人对自己的过往人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还有《他的年龄》这张照片,看的我不寒而栗。从孩子的眼中能阅读出成人世界对他的教育,有一句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这张照片中深刻的体会到了!你给于他的,从他的身上完全地反映出来。儿童是缩小的成人。绘本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重点在读,不在屯;不怕讲错,怕不讲;贵在吸收,不再多;换个时间继续讲;关注孩子而非书;这一些阅读的要理帮助我。进一步重新的认识了绘本的重要性。跟所有父母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从女儿出生开始,就开始坚持给他讲绘本。但是频率。有时候一天一本10,有时候好几天才讲一本,回家一本!当时每天晚上线上睡前故事倒是每天都是听的!对于家庭文化。在没有老师提醒的时候,还真的没给她讲,没有告诉过她她的姓氏的由来,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的区别!为什么妈妈跟她和爸爸的姓不一样!还有我一直主张在孩子合适年龄段给孩子读合适的书,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更千万不能高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切忌拔苗助长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要把阅读变成一个孩子的任务,有一个快乐的阅读基础,那么好的绘本的故事对孩子的启蒙意义就更大了,通过阅读学会的自理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语言沟通能力,都是家长手把手去教所!传统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文字思考语言思考,很少用图画思考绘本为儿童成立一个用图画思考的习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为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一系列的贯彻图画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图为主,图文结合,所以阅读绘本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图像概念,提高思考。没关系,丰富想象力。了解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认识图画的能力是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那时候的孩子不识字,但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有意思的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说故事,那么,孩子从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就有高水准的图和文,我们将听故事中的品味,绘本艺术将欣赏到图文中的石纹,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一种美妙体验!
作者: happy丫头315    时间: 2019-10-10 23:36
本帖最后由 happy丫头315 于 2019-10-10 23:39 编辑

201902D20卢鑫鑫
先来和大家分享一本小绘本:记忆的瓶子
一本非常奇妙的书,单看书名(《记忆的瓶子》)可能大家就能猜出这个故事的内容。有人说过,故事就是过去的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明天记录下今天的故事,假如你在未来的某一天还可以回忆今天有意义的故事,那种感觉应该很奇妙吧!
好了,进入正题:
1、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2、找找我的家庭藏书,这么一整理下来,还真是不可思议,原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买了这么多书,但是有些书可能我自己都忘了什么时候买的。
3、现在来看下我和宝贝一起看过的书,是家里的二分之一,小型绘本故事:一百多本,比如:《记忆的瓶子》《鱼就是鱼》《小鲁的池塘》、《爷爷一定有办法》、《当鸭子遇上死神》、《风在哪里》《犟龟》、《天空在脚下》、《勇气》、《点、点、点》、《月亮的味道》、《小黑鱼》、《一条聪明的鱼》《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大脚丫学芭蕾》《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先左脚后右脚》《自己的颜色》《两棵树》《月光下看猫头鹰》《大黑狗》《世界上最大的房子》《猜猜我有多爱你》《野兽国的一天》《一只奇特的蛋》《最奇妙的蛋》《花婆婆》《蜗牛的长腿》《最奇妙的蛋》、《鲸鱼》、《彩色的花》、《青蛙弗洛格》系列、《月亮生日快乐》、《我的友情要出租》《石头汤》《逃家小兔》《噘嘴吧的大头鱼》、《独一无二的你》《乱挠痒痒的章鱼》《记忆的瓶子》《小熊跳舞》《和我一起玩》《小鼹鼠摘月亮》《搬过来,搬过去》《天生一对》《红气球不见了》《公园里的声音》和大家先简单的分享一下书单,除了这些绘本故事,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故事时间。
4、特别说一本书:杨红樱的《了不起的鱼爸爸》。陪女儿读完,感觉孩子深陷其中,每天读一部分,里面很多内容。这里说明一下,我家女儿听这个绘本的时候还不到4岁,现在小女4岁半了。上次去参观了错综图,明显感觉它对海洋世界很感兴趣,特别听到小印鱼的时候,故事里的印鱼名叫“波卡”。听了小印鱼的诠释,孩子还有兴趣听下一个海洋鱼类,对于一个4岁半的孩子来说真的很不容易,当然我和爸爸也很欣慰,培养了一个爱听故事的小姑娘,但是至于她以后会不会喜欢自己阅读,可能还是个未知数,需要继续关注加培养。
5、总结:以上其实已经说明了,家庭方面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文化。简单说明一点吧,我家的爸爸还是比较负责的,陪伴孩子还是很有耐心的,这个对于孩子来说真的非常关键,陪伴孩子一定是父母,当然我们的陪伴还谈不上高质量,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6、为什么要分享《记忆的瓶子》,其实就是想要分享一下: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经历的,都是宝贵的,也是我们给予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我把这些组成部分,都当成是我的家庭中物质文化来保存,希望以后回想起来,可以成为我们家庭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感谢三叶草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受益颇多。
作者: merrylove    时间: 2019-10-10 23:46
201902D17刘沐芳 问题一,如何给孩子讲述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绘本?         我们回顾看看我们小时候了解的童话故事,虽说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绘本不要选。比如《小红帽》我是认为小红帽里面大灰狼既然吃了小红帽,猎人还可以把他给救出来.有点脑洞大开.不过童话很多都是这样演的.《灰姑娘》里面感觉就是因为她长的漂亮,和王子在一起.如果女孩子读可能觉得只要美美的,就能遇到王子.李迪老师也谈到父母可以把自己观点说出来.就像看《哈姆雷特》,一千种人看就有一千种观点.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很重要.这让我想到荷兰教育,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可以阐述不同观点. 问题二,简述家庭书与家庭文化 我接触家庭书比较印象深刻的是《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这本书是我参加一个关于这本书的主题读书会了解到.大家一起品读,并分享自己家庭所处于的状态,并发表自己的想法.里面成员有国企退休老奶奶还有在职场女性,还有像我这样带娃的宝妈.大家都是非常积极来学习.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大道理,但是自己却是很有问题的,有时候看书在反省自己.看了书后感觉有些方式和语言还是需要改变很多. 史蒂芬柯维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也是我们最大成就所在。再难也要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是始终把家放在第一位的。这是家庭目标的最大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有一个家庭目标是固然好的.这样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会朝着这方面努力发展.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误区.刚看到一个宝妈写的看到《无条件养育》也让我深深震撼了.家庭里很多养育父母都是有条件养育,希望孩子以后会回馈回报.开支都需要算算账.说花费多少钱养娃.评价小孩,又有时候想达成某件事威逼利诱.      我看到我婆婆和公公的家庭氛围,感受到《无条件养育》所带给的能量.每一件为你做的事情都是那么细心,处处为他人着想.事情都商量好,和谐为最主要.没任何要求,还会惦记着你第二天的事情.如沐浴春风般温暖.孙子即将要坐飞机离开回家,说这一走把自己的心给带走了.很多事情默默地做着,生怕麻烦别人.事情安排的紧紧有条.照顾家里每个人的想法.从来不抱怨,从不说他人是非.谈的话题比较轻松,只有特别难受时候才私底下说说.或许是我理想中的家庭状态.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做好自己. 短期家庭目标:每周参加一次亲子读书会,每周出外游玩一次.每年旅行至少一次.每周参加一次亲子活动.每一个月举办家庭聚会活动一次. 我有个长远的家庭目标:30年以后一家人依然身体康健,相约全家共同环游世界。
作者: 时时    时间: 2019-10-11 09:36
201902D06时时
1、简述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家 庭文化上与一定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家庭文化往往并不是固定的形态,有时它体现为一种观念、氛围、甚至一种追求.家庭文化 是家庭的润滑剂、粘合剂,对建立文明、健康、民主的现代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我的家庭文化
我知道孩子从小就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坚持一生,受益有多么大。自从小女儿出生后,每天坚持阅读,读故事,读绘本 读儿歌,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了最初的启蒙印象。最早读是蒲蒲兰书,小熊系列,告诉孩子性格啊 习惯啊交朋友啊,语言简洁有节奏,大图画,孩子很感兴趣。后来大了一些,我们读的是一些有含义寓意的绘本,我会手指着文字读,孩子观察力很强,一个细微的小图,小表情她都看的到,最近喜欢看有关白雪公主,芭比公主,的书,自己有个公主梦,喜欢演王子吻公主的那一段,。也喜欢看汪汪队的书,喜欢里面的天天,每只狗狗穿啥颜色的衣服 口头禅她都一清二楚。孩子的语言天赋是与生俱来的,现在的她词汇量非常大,成语,比喻 用的恰到好处。坚持读书。
作者: llycynthia    时间: 2019-10-11 10:08
201902D16 刘丽英
我们家非常喜欢的书是《心理营养》这是一本作者是马来西亚的林文采编写的,这本书是当时在上萨提亚亲子课的时候的一个教授推荐的,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还有一本也特别喜欢的书是《游戏力》。这两本书都给了我在亲子关系上有非常多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心理营养这本书让我知道,孩子有一些行为的背后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的营养缺失,所以会有相对的问题出现。而游戏力呢,又告诉我们在很多时候和小朋友的沟通是可以换种方式,尤其以游戏的方式,小朋友易懂还接受的快些。
关于家庭文化,此前上过家庭文化与教育,当时就在想我们家的家庭文化是什么呢,有家庭文化么?想了想觉得对于我们家庭的文化应该就是阅读和沟通了,尤其是有了小朋友后,阅读是每天一个家庭必须要做的事,当然更多的是陪孩子阅读,我觉得在陪孩子阅读的时候不但是孩子在成长,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也一样一起在成长,很多原来不清楚不明白的东西,在通过和小朋友的阅读后都会有所觉察,我觉得这是让人特别兴奋的一件事情。沟通我认为对个家庭也是尤其的重要的,家里没有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就不了解,不了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家有任何问题,都会及时沟通,这样让大家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想法,这些想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当处理情绪的时候也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让他人清楚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了解了后对家庭的和谐真是大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家最喜欢的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可以聊一聊什么什么吗?好的,请说,就开始畅所欲言了。
作者: 飘扬    时间: 2019-10-11 12:15
200902D09申艳
1、好的家庭观应该是怎样的?
结合课程内容,我个人认为:首先,在一个家庭中应该以养育身体为基础,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女儿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后忙碌起来,甚至连之前持续进行的锻炼都没时间了。当家长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越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好的身体是续航的基础所在。”然后,在吃饱喝好睡好穿暖的基础上,还要养育精神、心灵,让孩子觉得家庭是一个温暖有爱的地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心理问题,且青少年是高危人群,其实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家庭作为停靠的港湾。“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心理健康是续航的关键所在。”

2、我的家庭书与家庭文化
听完李迪老师的课后,回想自己的育儿之路,好像真没有刻意关注过“家庭书”。我想,这应该成为我后期一个关注点,用心去找到它。
李老师在课程里讲到注意营造家庭中的亲情氛围、家长为提升自身的引领能力而应该是一位终身学习者,非常赞同,也一直在努力去做。除此之外,近几年影响我比较深的一本书是《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说到“自然”,儿时在自然中撒野的记忆便浮现脑海。同时,惋惜现代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孩子们缺失了这份纯真的体验。后来发现,在各种育儿理念中其实都有提倡“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我决定为我的孩子们制造出幸福的回忆。我们周末观鸟、夜间找虫、春耕夏耘秋收,带动了爸爸一起,也唤起了他儿时的记忆,兴致勃勃地教两个孩子种地。我想,这也就是我想要的家庭文化:温馨、和谐、勤勉、务实!

作者: 小六小姨    时间: 2019-10-11 12:47
201902D03黄欢欢
问题1 我们文字还没有讲完,孩子就迫不及待要翻看下一页,应该如何对待?
答: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禁想起我跟他爸爸的态度,实在惭愧,我们都是有些不耐烦,问孩子“妈妈还没讲完”或者“到底要不要爸爸给你读”其实当时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传授的方法,对于我而言,醍醐灌顶,其实孩子会迫不及待去看下一页,是因为他是用图画在阅读这本绘本而非如成人般用文字,所以在陪读前应该让孩子先翻阅一下,熟悉了图画之后,我们再陪读,如果猜想内容与他的初次阅读吻合,他会有自豪感,如果出乎意料的剧情,他又会觉得这个绘本作者挺厉害的!受益匪浅~

问题2 我们的家庭如何构建自己的家庭文化?
听到老师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些激动,因为碰巧听了《规矩与爱》作者的课堂(附上课上思维导图笔记一张),该作者提出了家庭每周最好能够进行一场“家庭时光”,这是很好的构建自己家庭文化的极佳方式。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每周全体家庭成员(爸爸必须参加,显示一家之主的地位)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比如每周日晚上,爸爸妈妈放下手机,放下工作,与孩子围成一个圈,一起进行一场名叫“家庭时光”的会议,当然在进行家庭时光前需要备课,比如谁来组织,谁来主持,围绕什么话题。而在开始家庭时光之前,要有一个仪式感,比如拥抱彼此,或者共读一本与主题相关的绘本,或者唱一首歌都可以。开场后,就正式开始家庭时光的会议,内容可以是介绍爸爸妈妈具体的工作,或者分享爸爸妈妈儿时时光又或者爸爸妈妈的恋爱史又或者是孩子班上趣事,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等等,这个会议不存在批斗,不存在理性建议,因为容易破坏气氛,整场家庭时光应该是以无条件接受分享为原则。如果这样的“家庭时光”能够持续进行下去,想必家庭的家庭文化也会自然形成,这种持续的仪式感也必将成为每个家庭珍贵的宝藏。


作者: Vincky    时间: 2019-10-11 16:29
201902D28  钟华
一、和孩子看书时,家长还没有读完,孩子就急于翻下一页,家长该阻止孩子,要求孩子听家长讲完吗?
答:亲子共读是亲子的美好时光,不只是读完一本书的任务。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孩子,而不是书。关注孩子最想要读的地方是什么?孩子最想关注的点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这个点延申到哪里去?怎么去深化和丰富这个关注的点?亲子阅读时之所以会不同步,是因为父母用的是文字的语言,孩子用的是图画的语言。画面的信息瞬间击中孩子,让他看到的是画面的全部,当他感受到这个细节后就会有预测,就会迫切的想要知道接下来是怎么画的,跟他预测的是否一样。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如果我们阻止孩子,要求孩子听我们把文字念完,孩子的思维被打断,感受就会打折扣。我们可以在共读前,把书先给孩子自己翻一遍。让孩子自己通过图画预测故事。然后通过我们讲文字,不管是符合还是不符合孩子的预测,都会给他带来收获。如果孩子还是会打岔,那我们应该先跟着孩子的思维解决孩子的问题,再回到书上的文字上来。

二、寻找家庭书,说说家庭文化。
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家庭书是什么?最后我认为最能代表我们的家庭的书有两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和《正面管教》。《猜猜我有多爱你》是我们亲子阅读过无数次的书。也因为这本书,表达爱成了我们家庭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我们表达的时候不单单说:“我爱你”,我们还会模仿书中的语句。比如哥哥会说:“妈妈,我爱你。就像从我们家到月亮,再到太阳,再到火星,整个宇宙绕一圈又回到我们家这么远!“,弟弟会说:”妈妈,我爱你,花有多美,我就有多爱你。”我也会对他们说:“宝贝,我爱你们,宇宙存在有多久,我就有多爱你们。”有时候我们还会来个比赛,就像书中的小兔子和大兔子一样。比一比谁的爱更多,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更多更多的爱。《正面管教》是我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孩子们和我家先生没有读过。但有把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跟先生探讨过。为什么把这本没有共阅过的书作为家庭书呢?因为这本书,我们坚持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方式,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吼不叫,有冲突时,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等等,受益匪浅。从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我们家长,还有孩子,是一整个家庭的生活氛围的改变。
我们家的家庭文化可以简单的总结为:爱与自由,理解与支持,学习与成长,和善与坚定。
1.爱与自由
首先我们的家是充满着爱的,每个人心中都很明确我们是深深爱着彼此的,而且是无条件的爱!在爱的基础上,孩子们不用担心爸爸妈妈会因为某件事而不爱他们了。就像许迪老师讲的课中说到的,孩子不用猜测父母对他们的爱之后,就能更有能量做他们喜欢的事了,比如阅读。所以我们家的孩子是自由的,而自由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2.理解与支持
心中充满了爱,那自然就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比如孩子打碎玻璃瓶,我们理解孩子那种害怕无助的感受,也相信孩子肯定不是故意的。又比如孩子理解爸妈为什么不能陪他们玩。既然理解了,就自然会支持对方的行为。比如孩子打碎玻璃瓶时,我没有责怪,而是先让他别动,怕会扎到,然后把玻璃打扫干净,用纸巾和透明胶包好,告诉他这样就不会伤到清洁工,然后和他探讨原因,以及以后要怎么避免。当我们手头上正在忙某件事,孩子也会支持我们,愿意等待我们忙完再陪他们玩。
3.学习与成长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要当好老师的角色,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让自己具备引领能力的引导者。我们学习的这个行为,也是孩子懂得学习,主动学习的榜样。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两个孩子从小我就跟他们讲绘本,除了亲子阅读,我自己也会读自己喜欢的书。我们家的书除了书房,卧室和客厅随处可见,外出时也会带上书,孩子从小就养成随手有书可翻,随时有书可读的习惯。这么多年,我们和孩子都在不断的学习与成长。
4.和善与坚定
《正面管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和善而坚定”。和善就是跟孩子说话时的语气是温和的,善意的。没有人身攻击,没有辱骂,没有高音量的吼叫。这一点我做的还不是很好,有时候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是我自认为我已经改变了很多了,孩子们也跟着改变了。当我语气不好时,孩子能提醒我说:“妈妈,请你的语气好一点好吗?要不然我感觉你在埋怨我。”当孩子的语气不好时,我请他们好好说话,他们能调整语气重新跟我说一遍,然后我也温柔的回应。当我们能和善的谈话时,矛盾就会减少,然后就会很好的解决。坚定就是我们要坚定事物的原则或规矩。特别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约定好的规矩一定要坚定,不能随意改变。规矩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因素,比如按时吃饭,尊重他人,每天亲子阅读,每周的家庭会议,每周的户外活动……我们作为家庭的引领者一定要坚定原则,严格执行,孩子才会跟着做。久而久之,这些就会形成我们家庭文化的一部分,伴随我们一生,甚至不断的延续。
作者: Tq8080    时间: 2019-10-11 20:20
本帖最后由 Tq8080 于 2019-10-11 21:18 编辑

201902D08田菁


一 、问题解答。

       如何更好地诠释无字书的真正意义?

       以前每次遇到无字书,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理解错绘本的真正意思,传输给孩子错误的信息。其实孩子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美好,反而作为家长想的比较复杂。听了老师的讲解茅塞顿开,原来读无字书可以这么简单,就是单纯的看到图片第一感觉去理解,而我往往要去深挖图片要表达的意思,反而苦恼了自己,也许给孩子的感觉也没有她直观看到的那么简单。再次打开《海底的秘密》感觉没那么复杂了,眼睛所看到的图片呈现给我的第一感觉去讲给孩子听,带着爱去理解,引导孩子向正面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这不就是给孩子读绘本的意思吗。

二、家庭书和家庭文化


      家庭书我的理解是它不代表某一本书,而是随着家庭环境、氛围、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每一本书。

      家庭,首先是一个房子里有一个家庭,家庭含有爸爸、妈妈、宝宝。父母深爱着孩子,同样孩子也爱着父母,所以我觉得代表家庭的书首先是传达亲情和温暖的爱。《you are my sunshine》《猜猜我有多爱你》系列 ,我很喜欢的系列绘本,传递了父母对孩子的爱。跟孩子一起看《you are my sunshine》时,我们会快乐的一起唱出来,《猜猜我有多爱你》看到最后孩子都要跟我抱抱,亲亲,对我说:妈妈我爱你。我想对宝宝说:I love you so much!

      我特别喜欢买书,即便有的书买来也只看过一次,可是在遇到有意义的书,还是忍不出买回家。书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比如: 孩子特别喜欢抠鼻子,平日里不停的唠叨她,不要抠鼻子,并没有改善,反而孩子会背着我继续抠鼻子。买了一本《公主是怎么挖鼻屎》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这个绘本帮我很大的忙,孩子知道了想做一个漂亮优雅的公主,要用餐巾纸擦鼻子。
        孩子第一次对人体器官感兴趣看了《我们的身体》《呀 屁股》;告诉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爱护自己,看了《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孩子胆小害羞,读了《胆小鬼威利》和《西红柿女孩》;爱护牙齿看了《牙齿大街》和《小熊不刷牙》;第一年上幼儿园,怕孩子抵触,专门看了幼儿园的绘本《我爱幼儿园》《幼儿园的一天》等等等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陪伴着。可是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啊!有时我也会困惑该怎么教育引导时,绘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助我引领孩子身心更健康的成长。通过绘本增长了孩子的知识,思想更丰富,同时也弥补了我童年缺失绘本的遗憾,一起阅读 一起成长!

       我的家庭文化:
       每天进行亲自阅读,孩子会坐在我怀里,一起看绘本,开心了一起笑,讲到悲伤处会一起伤感一下。与孩子一起做的100件事,每做一件就会留下时间做记录;跟孩子一起做饭,摘菜,包饺子,孩子也会主动帮忙洗碗,没到假日就会带着孩子一起出游,游玩拍的照片就马上洗出来,做成照片墙,讲一讲每张照片的地点,故事;有了宝宝以后,我喜欢上了跟宝宝一起看话剧,第一场话剧《海底小纵队》满场的迷妹迷弟,一起欢呼,雀跃,是电视,绘本给不了的震撼力。每天早上晚上都会对孩子说 I LOVE YOU  ...... 听了老师提议,准备跟孩子一起每年做一个时间胶囊,一年以后打开看看,回忆下自己的成长。

       父母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一个内心有爱的孩子!




作者: zxysue    时间: 2019-10-11 21:25
201902D02郑秀颜

1、买书还是借书?李迪老师在课中说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买书很容易,很快就感觉没地方放了,而孩子却看得不积极,还有不少书还没开封,不用开封的也没翻阅过。图书馆借的书因为是有期限的所以自己和孩子都会看得积极。所以要控制买书,多去泡图书馆,多去借书。书买回来了并没有拥有它,只有用心读了才能拥有它。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我的家庭书有不少,感觉都很好。其中一本是《花婆婆》 , 《花婆婆》中花婆婆小时候答应爷爷长大后要做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这也是我也很想要做的事,其中如果不能住在海边那就住在山上的树林里吧,希望将来能完成。而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现在我遇到三叶草就知道我要做的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是什么了:致力于推进亲子阅读进入家庭,进入学校,进入社区,让童年溢满书香,让阅读丰盈童年,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最动人的故事滋养我们的孩子,柔软孩子的心灵,彰显孩子的灵性,放飞孩子的想象,呵护孩子的童真,在中国的阅读生态中,使我们所生长的这片土地滋生更肥沃的养分,在孩子童年植下的种子,未来可生发出参天的大树。
我的家庭文化:我和先生的原生家庭都是广大农村中的一员,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善良、乐于助人、务实——既不会好高骛远也不会心存幻想(不买彩票/六合彩,村里的人钱都给六合彩掏空了就我们家不买)脚踏实地的种田种地及工作、不善言辞——不够圆滑,不会刻意说好话讨好别人也就是情商低(这一点希望自已的孩子会有所改善)、尊老爱幼(孝顺长辈,爱护幼小的家人)、家人相亲相爱、爱学习爱阅读。

作者: 201902D05    时间: 2019-10-11 23:28
201902D05周孝梅
问题一:亲子阅读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扰
1、亲子阅读需要买很多书吗?
重点在读书,不在于囤书。买书也好,借书也好,不在于买很多借很多,如果都拿回来放在家里落了灰尘也没有空翻开,就毫无意义。这是一种买书的“穷人思维”,想要的东西很多,这个买买买,那些借借借,以为拿回家就是变成自己的了,没有去读,不过只是做了一次苦力,搬了一些“书砖头”而已。书,有去读了看了,书本对于我们才产生了意义。
2、不会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怕讲错。
   不怕讲错,怕不讲:首先,我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样样精通能文能武。父母更是没有完美的父母,大人也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需要一直保持学习,终生学习。当亲子共读时,大人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选择跳过或者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家庭的书籍和故事就好。世间万物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尽管大胆去讲去行动吧。
3、看书需要又多又快吗?
   贵在吸收,不在多:当我们自己或者带着孩子看完一本书,里面有多少知识是我们可以接纳吸收甚至运用?读者吸收了书本知识的多少,才让阅读这个行为更有效,否则只是在打发了一些时光、消磨了精力而已。至于快慢,也是根据自己和孩子的需求、习惯来安排即可,无需与他人比较、无需担心焦虑。
4、如何选择亲子阅读的时间。
  亲子阅读不是为了讲故事应付自己或孩子,真正的亲子阅读是成人与孩子之间产生连接、交集,大人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反应。孩子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很好地作出回应、充分地交流,大人孩子之间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能相互影响,才是亲子阅读最佳的状态。所以阅读时间不一定选择在睡前,任何适合你们实际情况的时间,比如饭后、孩子做完作业等等都可以。
5、阅读时孩子与大人的关注点不一样、进度不一样,如何处理?
  重点在于孩子,而不在于一定要讲完一个故事或者侧重于书中内容,亲子阅读以孩子为主角,大人孩子的眼光不一样,理解相差甚远。大人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关注点,帮助其理解、延伸、更深地领悟。大人喜欢看文字,孩子喜欢看图画,在用两套不用的语言来读,有时候孩子甚至比大人更能发现隐含在图中的一些细节呢。当遇到孩子喜欢看图翻书快时,让他按照自己的频率和习惯先多看一两遍,让他们自己理解和想象,然后再与大人一起探讨,甚至对换角色来讲故事,双方的思维定然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亲子共读的意义更丰富而有趣。

我的家庭书和家庭文化
  在听李迪老师的课之前,我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家庭书、家庭文化这两个概念,坦白地说因为从小不是在一个有很多书、有文化的家庭中长大。现在对这两个词做了比较深的思考,关于家庭、关于自己、关于读书。我选择了《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作为家庭书。印象中从大学毕业到去年2018年,我会看书,但仅限于一些工作相关的实用类书籍。2018年暑假,学习了一门线上阅读课,学习到了一些阅读方法之后感觉自己更喜欢阅读了,常常买书、借书、还有组织一些社区公益读书会。2018年底升级做了母亲,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宝,她带给我和我的家庭太大的变化,包括遇到三叶草。就像李迪老师在课堂里提到的《维珍和她的新家》,因为维珍这个孩子的到来,咆哮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先说的是:感恩孩子、家庭以及一切,让自己成长!
   站在现在,回忆过去,思考现状,更着眼未来,我在想我能为家做些什么?能带给我的孩子什么呢?小时候的家,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善良而纯朴,为了孩子房子长期勤恳劳作,长大后慢慢才发现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沟通常常简单而粗暴,明明相互关心关爱,却又常常相爱“相杀”,用赤裸裸的暴力语言伤害对方。现在的家是一个正在修复成长中的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常听到我家先生和大姑子说起家中以前的事情,以前的这个家是一个典型的闽南家庭,家长们勤劳善良,婆婆是家中的支柱,公公也技术在身埋头干活,邻居们人人夸是个好人,家中婆婆指挥得当经营有序。但天有不测风云,婆婆突然病故,家犹如失去方向盘的船,没有了动力和方向几近沉没,公公用情专一但一蹶不振......幸运的是,靠着几个姑姑们的扶持和孩子们的打拼,船没有沉没,在慢慢地向前走着、成长着!我无意批判自己的两个家和家长们,但理智地分析,我觉得两个家庭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家长的知识、见识、乃至格局,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更好地面对这个世界和带领自己的家庭,大人是家庭支柱,家庭运营的主角,家长们缺少智慧,家庭成长举步维艰!现在父母老了,我们这年轻一代成为了新的父母和家庭主角,我希望自己能够用更柔和流畅的方法与家人沟通,能接受到更多的知识熏陶,学到更多的本领,让自己、孩子、家人能更理智地面对未来选择未来,有能力引领家庭和孩子走向更好,变得更快乐。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
现阶段我们的家庭书是《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也许以后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也会产生更改,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愿维持初心、爱心。
   最后,在课程中李迪老师提议的创设家庭文化行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让我很有感触。接下来,我也要尝试着去做一些事情:收集两个家庭里面的新老照片、纪念照片、有意义的旧物,等孩子长大了给她介绍照片里的人物和故事,带着她一起行动;每天亲子共读,慢慢地带着家人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自己亲手打造布置的阅览室读书,享受并珍惜这种时光;学习正面管教知识,尝试举行家庭会议这种沟通方式;尝试去接受一些闽南的礼俗仪式,传承一些手艺比如小吃制作、祭拜流程等;每年回老家1-2次,下次回老家要在老家的新房子前种上一棵果树,等待它长大,有花有果,让它替我这个远嫁的女儿守护陪伴渐渐苍老的父母。
作者: Maryling    时间: 2019-10-11 23:45
201902 D12 凌翠梅
一、
问:怎么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子阅读?

    李迪老师表示:亲子阅读从来都不是把书从头到尾念一遍就完事儿了的一个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和孩子产生多少交集,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的关注点、对他的观察、对他提出来的问题,是不是有及时的回应,你和他之间这种语言声音、肢体、情绪、表情 相互的影响,共同构成了这样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这个才是一个真正的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其实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共同完成的这样一个美好时光,我们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去关注这个孩子他最想要读的地方是什么,他最关注的点在哪儿,我们可以从这个点延伸到哪里去,怎么能够帮助他去深化这种关注,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二、家庭书和我的家庭文化:
       家庭书,我的理解是对家里的成员们都有一定意义的书,值得反复阅读,并在每次阅读中可能都能得到些感悟的书。如果是这样的话,目前还没有正儿八经称得上家庭书的书。
       陪孩子看过的书好像也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没能让孩子有反复看的欲望,只有少数的书孩子会要求反复讲,比如《神奇校车》系列,比如各种有关化学元素的图书,如《解密元素周期表》、《图解化学元素》,DK一系列的书孩子也相对爱看,这么看来孩子更爱科普类的书。当然更小的时候看的故事性的多些,会根据孩子当时的状态和需求选一些书,比如有段时间爱生气,给阅读《亚瑟生气了》、《我变成了一只喷火龙》,让孩子了解到情绪和情绪爆发的危害。不久后孩子就有很大的改观。当时还在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分享了《我变成了一只喷火龙》,讲完绘本后让小朋友们画个恐龙,用吸管吹颜料,吹出火焰的样子,小朋友们都玩得特别开心,对这本绘本印象很深。
      做父母的陪伴孩子阅读绘本,常常还是有些功利性的,比如希望孩子能喜欢上阅读,保持阅读习惯,在给孩子讲绘本,孩子爱上绘本后,孩子还真就想不起来开电视了,到目前已经很久没自己开电视看动画片了,我们也极少在他面前开电视。他一有点时间就想我们陪他看绘本,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在阅读方面,我想我们还应该再走心再拓展一些,觉得做得还不够。
作者: llq可忆    时间: 2019-10-12 20:21
201902 D23 骆丽琴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新三观
对于这个问题,就算是听完李迪老师的课我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新三观?在我理解中,观念的养成大多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还是在家长自身的引导。现阶段我感觉自己还没有这么高的水平,自己也在不断地摸索成长中,也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小孩没去深入了解。感恩三叶草,让我有了提前学习成长的机会。

二、我的家庭书,我的家庭文化
   看到这一个作业,回想自己这二十多年在父母教育下影响深刻的书尽然毫无印象!家在农村的我们在小的时候关于书的接触就少之又少,根本就没有说共读过书目。一直在纠结着!虽然没有家庭书,但我的父母把我们培养的不仅是身体健康心理也很健康。这不就够了吗?
   那个年代我们家没有家庭书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的生活压力以及信息的闭塞导致的,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现在我也开始学习,不断地充实着自己,通过这二十多天的绘本阅读我暂时想将《月亮彩蛋》作为我的家庭书,用它来打造我的家庭文化。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未来,我希望我的家庭成员都能有自己的梦想,找到自己每一时期的奋斗方向。
    感谢三叶草平台让我有机会向有梦想的人一起努力!今天是交作业的最后几个小时,我把组员的作业都认真了一遍,感受到了自己阅读上的不足,受教了。在组员交的作业中看到《一片叶子落下来》,关于这本书组员写的让我很想很想买回来看看!谢谢组员的分享!
作者: 何柳媚    时间: 2019-10-12 20:54
D27何柳媚                                 李迪老师在课中提到杜威,儿童中心论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我们家有两个宝贝,大宝五岁小宝三岁半,家里的故事绘本有两百本以上,我们家是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激发孩子学习绘本的兴趣,我常带孩子参加一些故事绘本场景扮演,让孩子直观感受故事的魅力,以游戏的方式展开阅读,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探究适合孩子的阅读方式和故事绘本内容,以儿童为主,大人引导孩子阅读,孩子在看绘本过程中会产生很新奇的想法,大人可以及时解答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读给孩子听,分析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分析原因,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尝试说出解决办法,有时候不要急于让孩子说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想一个结局。我认为阅读行为应该围绕孩子展开,以孩子学为主,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读,好的绘本可以多阅读几遍,让孩子领会深刻一些。我给孩子挑绘本会侧重沟通交流方面的,积累关键词,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一些好习惯绘本,锻炼孩子独立能力。
作者: 渶子    时间: 2019-10-12 22:38
201902D19 卢慧英
问题一,如何给孩子讲述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绘本?
在自己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不选择与自己价值观不符合的绘本。而如果孩子无可避免的接触到了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绘本,也不用太担心,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的是怎样的,书上的理论是可以求证是否正确的。

问题二、我们家的家庭书与家庭文化
第二课讲的是重塑三观:儿童观、阅读观、家庭观。我想最开始让我的“三观”发生改变的是从《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开始。那时看着努力翻身的小不点,越发觉得焦虑,担心自己的思维太局限,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于是上当当找育儿、家教类的书,也许是受书名影响,我下单购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打开了一个新天地,我开始认识到“绘本”这个东西,接着下单买了好几本英文原版绘本,再然后了解到引进版绘本,一发不可收拾。小不点还看不懂,自己却爱得深沉,像唤起了心里沉睡的童心,心想要是小时候也有这么好玩的书就好了,我一定要和我的孩子一起看好多好多这样的书。

虽然现在并没有打开像书中谈及的英语路线图,但是却是我和孩子培养阅读兴趣的开始,形成了书就是最好的玩具这种氛围,这算是我们家的家庭书吧。

作者: lynnlv    时间: 2019-10-12 23:02
201902D24 吕晶晶
1、课前解答:如何讲无字书?
在深入的接触学习绘本之前,我对无字书基本上都是懵圈的,经常卡壳,不知如何给孩子讲述。但是,无字书的魅力又是特别大的,特别是像大卫·威斯纳的作品,如《疯狂星期二》,《海底的秘密》,《7号梦工厂》,《华夫先生》等等,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要让图画讲好故事,是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底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孩子讲无字书呢?只能我们自己先做好功课。第一,可以借助导读,几乎每本精装绘本都会配导读手册,上面有资深阅读推广人、译者、作者等对该绘本的解读与介绍。第二,看相关专业参考书上的分析,往往能发现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惊喜。最后,如李迪老师所说,“不怕讲错,讲了总比没讲好”。同时要把读图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的读图能力通常比我们强,能发现很多我们难以发现的细节,因为他们看图画书本身就是看图为主,而我们成人习惯依赖借助文字,所以当你想很好的读懂一本无字书,就可以先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相信不同孩子会给予不同的答案,这就是无字书的魅力之处。

2、家庭书,家庭文化
回想小的时候,没有如今般的阅读环境,依稀记得自己对文字的喜爱,从小学到初中每学期开学发新书,我总是先把语文书的课文故事先看完。如果说是什么书影响着我的家庭,应该是从孩子出生后开始自我成长的一系列育儿书。而影响家庭阅读的,非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莫属了。书中说“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换作以前,我肯定不服气,图画书怎么会是没有用的呢?《小熊宝宝》在如厕期帮儿子顺利脱掉纸尿裤,《魔法亲亲》帮他度过入园焦虑,《阿文的小毯子》让他感同身受成功摆脱对“小被被”的依恋,绘本用处这么大,怎么会是没有用途呢?但是松居直说,当我们给孩子读一本绘本,怀着教育的目的“塞”进孩子的脑中,也许有短暂的效果,但是,让孩子愉快地进入每一本绘本的故事情境中,由他自己去体会个中的乐趣,久而久之,他自然会自己明白。主动吸收远比被动灌输更有利。以图画书为媒介,帮助大人与幼儿心灵相通,才是给幼儿看图画书的意义所在。于是,从那以后,我更多的是与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整地把一本绘本之美展现给孩子,至于他读到了什么,只要当下的他是快乐的,其他的,就交给时间把。这样的理念放大放远到家庭文化中,也就是分清界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让互相尊重不仅在成人之间,也在亲子关系中。
作者: 廖敏杰D30    时间: 2019-10-12 23:51
本帖最后由 廖敏杰D30 于 2019-10-13 23:25 编辑

201902D30 廖敏杰

一、问:儿童教育观到儿童中心论经历的过程有哪几位代表人物?
答:洛克的白板论《教育漫话》,把教育的理论认为是家长与学校的重任,而不是孩子本身。
卢梭的自然论,《爱弥儿》,关注情感生活。
弗洛伊德的童年论《梦的解析》,混杂了洛克与卢梭的观点。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学校与社会明日之掌控》,接近现代的教育观。
二、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最开始和孩子一起看洞洞书,日本的《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孩子还不认字,看着他一本正经的倒着看。讲《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
    随着孩子长大,最近看的一本是李中莹的一本书,《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让孩子更懂的父母。,孩子在一生下来就爱及信任并且听从父母。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代替的。孩子在不断的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糕的时候也是一样。孩子的资格感来源于父母。所以所有的爱才是让和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作者: 飘扬    时间: 2019-10-20 00:12
200902D09申艳

1、怎样带动爸爸参与亲子阅读?
乐言爸爸的答疑真是解决了很多妈妈的心病!其实心里是明白爸爸承担着更多的家庭支柱和对外社会责任的,但是看到“别人家的爸爸”时,总会忍不住去比较。那么,从现在开始,接纳、不强求,理解他参与家庭建设的精力与时间相对少的现实情况。在需要的时候,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也能理解到我的处境。鼓励他多带孩子从事擅长的事情,多一些亲子时光。

2、请结合本次课内容,谈一谈你对亲子阅读的理解,以及你今后亲子阅读的基本原则。
我带两个孩子坚持亲子阅读有些年头了,也一直在学习好的理念与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亲子阅读。一直在陆续记录亲子阅读的一些趣事与对话,每次翻看时,就感觉这是幸福的时光、美好的记忆,这是对亲子阅读的最初的感受。与孩子们一起读过的内容,在生活中重现或应用时,我们有时会对看一眼、有时会会心一笑,不用过多的语言,全在这默契当中。这是在亲子阅读中发现的“机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把书中的内容搬到现实生活中、把生活中不解的问题回到书中去找答案,亲子阅读就是我们探索世界的一扇大门!
课程中,老师讲到了“亲子在先,阅读在后”,我个人理解为尊重孩子的兴趣,以此为主线,辅以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这也将是我以后为孩子选择书籍的原则之一!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