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一期十二轮第六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秋之雪    时间: 2020-7-11 22:56
标题: 写写写第一期十二轮第六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周恰逢高考、中考和没有考的小升初,扎堆的毕业典礼、填报志愿等。老母亲们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有各种揣测,也对自己的人生有多样感慨。心念一动,不如我们这周就谈谈“活出怎样的人生”吧。
这个话题有点大,但又挺聚焦。也许站在人生的岔路时我们会问自己这个问题,也许在白发苍苍时回首过往也会问自己。生命的旅途中也许曾问过另一伴,也许常常会问成长中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回答吧?但我想,有些坚守有些梦想,可能一直在心中,从小到大。

作者: 楼兰梦舞    时间: 2020-7-12 00:21
我今晚的分享感觉很合适这个主题啊,直接搬过来了
《幸福的种子》领读分享 20200712于中级班预备群

无比激动,也无比忐忑,大家好,我是三叶草的老草籽楼兰,这次以三叶草故事家族高级班学员的身份来分享《幸福的种子》这本亲子共读图画书,来抛砖引玉。

先讲一下我是怎么加入三叶草的吧,我其实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知道三叶草了,但是一直没有加入,在孩子小一的时候,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特别喜欢语文,结果语文倒数,我一下子着急了,于是扑进三叶草来进行学习,在后来的学习中,老师们推荐了很多的绘本,也推荐了一些理论书,其中就包括《幸福的种子》。

第一次读《幸福的种子》的时候,真的是如获至宝,对于一个刚知道读绘本的字那么少,图片那么多怎么读,还在怎么读的焦虑中,忽然看到松居直先生说,亲子共读,重要的不在于读,而在于亲子,我如释重负。

在加入三叶草之前,其实一直都有很好的陪伴,从孩子从出生到读幼儿园,一直都坚持带在自己的身边,当时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直觉这样的陪伴对孩子是有用的,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有用的,然后读了《幸福的种子》这本书,就发现原来背后是有理论依据的。

在孩子还没出生之前,我们楼下有个邻居,她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生了痱子,他的妈妈经常把他头上涂着白白的痱子粉,看起来真的很难看,那时候的理解就是,哎呀,孩子出现千万不要那么丑呀。

再后来到孩子快要出生的时候,看了很多孩子什么不健康啊或者是这样的毛病,那样的毛病的帖子之后,心里就变得焦虑起来了,这个时候完全不关心孩子,到时候出生之后是丑啊还是美啊?只要四肢健全,健健康康的,像一个普通的孩子就好。

当孩子健康的出生抱在手里的时候,对幸福的理解又多了更多,同时也多了一些期待,希望孩子不仅可以健康,而且可以长得好看,以后也能聪明伶俐,可以学唱歌儿学画画,学各种有意思的东西。

在幼儿园的时候,当孩子第一次拿起画笔图出乱七八糟的颜色的时候,还有那些分不清形状的图案的时候,心里有一些窃喜,这孩子以后指不定是个画家的材料呢,可是没过几天孩子就不爱画画儿了,再过几天一回家又开始跳舞,又想着,这孩子是不是以后也可能做个艺术家呀,这样美好的憧憬,在读小学的时候被打碎了,经常被老师追杀,什么本子掉在家里啊?笔没有带啊之类的,不甚焦虑。

有时候想,我最开始对幸福的理解去哪里了?最开始不就希望他健健康康的吗?
读小学最大的期待就是成绩,上课作业能做完,平时不要被老师在班级群里面艾特追杀。
然后继续读书到初中,身边的孩子和以前都有些不一样了,有的孩子钢琴过了多少级,有的孩子画画过了多少级,有的孩子成了游泳健将,有的孩子成绩非常好,当我的孩子成绩一直在中游的时候,我也陷入了焦虑,再后来又知道深圳的中考政策的时候,陷入了更深的焦虑,还有自责。
我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入了焦虑之中,在前阵子填中考志愿的时候,在别人都得选四大十大的时候,我却要想怎么样能选上高中,怎么样可以在职高选一个过得去的专业?更多的思考一下未来。

这时候,高级班有了一次重读《幸福的种子》的机会,而且要做领读,所以我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这本书,当翻开爱的语言这篇序言的时候,我又一次被触动到。

我很想要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用功读书是为了什么?
那还用说,当然是为了获得好成绩。
获得好成绩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进好学校呀。
进好学校以后呢,毕业以后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呀。
找到好工作又能怎么样呢?
当然就能拥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
为什么要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呢?这个嘛,因为这样才能幸福呀,只要在经济上不虞匮乏,在社会上受到肯定,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就会很幸福的,这样真的就会幸福吗?许多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的家庭,家里的每个成员确不知道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也没有尝过幸福的滋味儿。成天生活在不安和不满的痛苦深渊中,还有不少家庭,全家人情感疏离,各自为政,过着孤独而寂寞的日子,幸福到底是什么?

我又一次想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的初心,我当时不是只希望她健健康康的吗?
我后来希望她做一个幸福的平凡的普通人,现在只是遇到一点挫折,我怎么就变得焦虑了呢?作为一个母亲,我似乎不应该这样。
松居直先生说,有些话是父母必须对孩子说的,为了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将来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过活。对呀,我也常常和我家的孩子讨论这个问题,从她小学的时候到现在初中快要毕业,她一直的说法就是我绝对不会做一个啃老族的,我有手有脚,我一定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生活,这一点也是我觉得特别欣慰的地方。
想想我们平时的生活,孩子从小我们就一直陪伴在一起,从小一起经历各种一起读书,一起运动,一起参加故事会,一起参加绘本剧,一起出去玩,一起面对各种困难,然后家庭也很幸福,孩子也很愿意和爸爸妈妈交流,即使在青春期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叛逆,而是可以有什么事情都和我们讲,这样的幸福我还不够吗?
孩子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有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也能够自食其力,那我又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于是我找到了一段很珍贵的音频,想给大家听一下。

这两段故事音频录于2012年,当时孩子7岁,读故事给我听,好多字还不认识。
我不知道大家听了有什么感受,反正于我而言,我听的是满满的感动,觉得孩子真好呀。
于是我放下了我的包袱,放下了我的焦虑,和孩子一起认真的选了可以填的志愿,也认真选了可以填的专业,做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能考上高中于我们来说是幸福的,即使考不上高中,与我们来说也仍然是幸福的路,有那么多条我们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一条路走就好了。

其实能走到现在这样,我觉得离不开在很多年前我们一起播下的幸福的种子,在很多年前我们一起亲子共读,我们一起讨论我们未来要怎么样,以至于才有了现在的我们可以来坦然的面对这些问题。
这是挑战,也是礼物,祝愿大家都可以幸福,谢谢。
谢谢大家,我的砖抛完啦!

作者: 桃花坞74    时间: 2020-7-12 18:14
2020/07/12   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今天拿到录取通知书,近一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作为北漂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无数的故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能自己承受。
小庞小升初赶上疫情,近半年都在家里上网络课,效果可想而知。老母亲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 一边自责没有北京户口,不能让孩子在出生地接受公平的教育, 一边焦虑孩子玩心重不努力。北漂娃小升级更加折磨家长,能不能上和要不要上,每天都在心里问自己几遍。
不想这些还好,想起这些人生都灰暗的,哪里还有心力思考人生。
还好,小庞幸运的拿到了通知书。我们又有点时间来思考活出怎样的人生了。
最开心的人是小庞了,掩饰不住的开心。 他可以在新的学校,制定自己的目标,可以思考要活出怎样的人生

作者: zixiao791025    时间: 2020-7-12 21:43
桃花坞74 发表于 2020-7-12 18:14
2020/07/12   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今天拿到录取通知书,近一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04  静慧
大皓,你好!
今天上午你学了琴。中午和二毛一起玩卡片。下午爸爸去借妈妈上课回来,一进门妈妈注意到你在拿着小册子背诵复习。奶奶说你下午等不上电动车,就自己想着办法借了一辆自行车,去卖了书纸。你的社交能力确实是爸爸妈妈难以企及的。你一定会为你的独立自主而骄傲自豪的。
为你点赞奥!

    爱你奥!
   2020/7/12   晚9:40
作者: 我绝对不吃番茄    时间: 2020-7-12 22:03
我从小就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且还有韧性。小时候不喜欢阴冷的天气,每到阴沉的冬日,灰暗的天气就让我无端地心情不好,那时候我看着天井上空就想,我长大了,要去一个温暖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小时候,爸爸管教严格,爸爸是个对自己对别人都很严格的人,而我是个比较随性的人,经常不服气爸爸的说教,于是心里暗想,我长大了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遥远而温暖的地方,自由而随性的地方真的有,而且我还真的来了,一住就是几十年。来到了被我成为“连空气都充满了自由”的深圳,这是个让我喜欢的地方,温暖,阳光,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每天醒来都让我充满了力量,人和人之间也比较简单易相处,包容接纳,来了就是深圳人,和许多老城市完全不同。这就是我想要的地方。有各种尝试的机会,慢慢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想交往的朋友,生活精彩。
作者: 大君小雅    时间: 2020-7-12 22:13
12 emilyfool

#三叶草新书抢先读#和害怕做朋友

人们往往会对一些负面情绪有不好的印象,比如生气、难过、失望,以及害怕,因为这些情绪带给我们的都是一些不好的感受。

但其实这些负面情绪正是来保护我们的,就像这本绘本开篇讲的那样——“害怕在我身边照顾我、保护我”。

是的,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害怕,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你还会是安全的吗?

我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报道,在报道里有个小男孩天生没有痛感。乍一听,我们会觉得好幸运哦,竟然不会感觉到疼,打针不会疼,不小心割破手不会疼,连女生生孩子都省了打无痛针。

可是这个小男孩却很艰难的活到了几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知道疼,所以他啥事情都敢做,啥险都敢冒,因为他压根就不觉得危险呀。

小的时候还好,大人一直在旁边看着,可是长大了,不可能总是困在大人的身边吧。于是,不管千叮咛万嘱咐,他每天回到家时,身上依然都是带着伤的,有时拖着受伤的腿乐呵呵的就回来了。

这能怪孩子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吗?因为没有“疼痛”帮助他,他没办法通过直接经验来获得这种感受,所以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啊!”

所以,害怕并不是我们的敌人,他真的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需要抵触它,并试图把它赶走,更不要简单粗暴的对孩子说“不要害怕,有啥好怕的?!”“你看谁谁谁都不怕!”

别人真的不怕吗?当然不是,“每一个同学身边都有一个秘密的朋友——害怕”,只是它不一定在你的面前露面而已。

所以,不要再指责孩子胆小了。如果哪一天你的孩子心中的那个“害怕”小不点被你吓到了,它要么就是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孩子越来越害怕了呀,要么就是躲起来不敢出来见人,那么它就不会再保护你的孩子了,就像最近大家讨论的最多的悲剧事件,一些孩子连“死”都不怕了,那个时候就轮到你感到害怕了。

所以,你会发现害怕带给我们的并不全是不好的感受,除了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以外,有时它还会带着“我们一起发现有趣新奇的事儿”。如果不是因为一点点害怕的感觉,我们能在万圣节玩的那么开心吗?

不过,有时害怕确实会给我们带来过多的烦恼,阻碍我们做一些事情,但我想,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害怕”这种感觉了吧?

那就是,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接纳它,并想办法寻找一些力量,比如从父母那里、从朋友那里、甚至是从陌生人那里,无论如何,只需要给自己一点点力量去推动害怕,你会发现害怕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因为它是我们的朋友呀,它只是想保护我们,如果它发现原来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那么它会对我们放心,从而退居二线的。

所以,从今天开始,试着和害怕做朋友吧。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20-7-12 22:36
这个题目好大,我想过出什么样的人生!
我突然想起陈小姐三岁半的那年,正月十四我们跑来惠州看房,当时就决定下定金买房子。那个时候的我,还有点鸡血的!觉得华附名头大,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解决问题,不用为学位房愁。还觉得这里靠山面湖风景宜人。其实上了学以后才发现,可能我娃就不是能鸡的娃!
最近,陈小姐同学的妈妈们都在研究私校,到处面试,然而我却淡定了!
我只给自己立了个小目标,六年级必须关注溪溪的学习和成绩。不为别的,挤进一个好班。
活出什么样的人生?我觉得很难量化,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都不一样。我只想活成当下的样子,就挺好的。

作者: 楼兰梦舞    时间: 2020-7-12 22:58
本帖最后由 楼兰梦舞 于 2020-7-12 23:03 编辑

#三叶草悦读美一天# Day80
#三叶草故事家族#新书抢鲜读day27#
《我和“害怕”做朋友》
书中的小女孩,
一直觉得自己有个秘密,她有一个小小的朋友叫“害怕”。
害怕在我身边照顾我,保护我。
(为什么会有害怕呢?是大脑为了避免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我在楼顶栏杆边的时候,害怕在背后紧紧抓住我,保护我别掉下去。
我们一起发现新奇有趣的事,谁也离不开谁。
不过,自从我们搬到这个新地方,害怕就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不点了。她不停地长啊长。
我想出门看看,熟悉一下周围的新环境。可是害怕一步也不肯动。
(害怕有我的几十倍大,她像一堵墙,隔离了我和新的环境。我爬也爬不过去,翻也翻不过去,我只有靠着她休息。)
我得去学校上学,害怕却不想让我走。
(我悄悄出门,想踏上滑板快点去学校也不行,害怕死死地拽着我。)
害怕也不喜欢我的新学校,老师念错了我的名字,害怕很生气。尽管我知道,那不过是个意外。
(当害怕变得很大的时候,我就变得很小。)
下课后,害怕只想让我跟她等在一起。
(害怕死死地抱着我,可是我想和同学们在一起,我挣扎可是挣不脱。)
我理解不了别人,别人也不理解我。
(就这样,我成了别人眼里的怪人。)
一放学,害怕就迫不急待地要回家。吃晚饭的时候,害怕拼命地吃东西,一刻也停不下来。
(我被害怕“绑架”了,我乖乖地跟害怕回家,控制不住自己拼命吃东西,吃到我自己都害怕了。)
到了夜晚,在我的新房间里,害怕做梦出发的声音吵得我睡不着。
一天一天过去,我感到越来越孤独。害怕说,那是因为没有人喜欢我。哼!我也不喜欢这里!
(我变得和害怕一样。)
在我孤单地躲在桌子下面画画的时候,其实有一个男孩子一直在悄悄观察着我。
他给我看他画的画,然后我们就一起涂涂画画了。
课间我想找那个男孩子一起玩,害怕紧紧抓住我。我坚绝地推开害怕,我一定要去,害怕同意了,我带着害怕一起去。
就在我们俩跑过操场的时候,一条狗隔着栅栏突然对我们大叫。“啊——”男孩尖叫,飞快地躲到一个奇怪的小东西后面。
原来他和我一样,也有一个秘密朋友害怕。我还以为只有我有。
从那以后,害怕每天都在变小,上学也没那么难了。
(猜,两小只害怕是聊天聊得唾沫横飞,还是在互相喷口水玩?)
只是,理解身边的一切还是不容易。不过,我注意到每一个同学身边都有一个秘密朋友——害怕。我们一起玩的时候都带着她。
连开始那只隔着栅栏冲着我们吼叫的狗狗也有,那个个子高大的爸爸也有,那个妈妈也有……
(我和害怕和解了。)
读到这里,忽然会心一笑啊。
就像生了病特别着急,害怕,想着自己多么不幸,想着会怎么怎么样,到了医院一看,哎呀,一医院都是生病的人,这个病只算入门级的,比我严重的人多的是。忽然心里的大石头嘎就裂开碎成一地了。
其实,不仅是孩子有害怕,大人也有。
这个害怕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恐惧;有一个因恐惧而产生的疾病叫“恐惧症。”
(当然啦,有恐惧感是正常的,不影响生活可以不用理它。比如怕毛毛虫,我不去抓毛毛虫就好了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恐惧,
有的人恐高,有的人恐演讲,有的人恐泥巴,有的人恐毛毛虫,有的密集恐惧……
有的恐惧大多数人都会有,比如恐高,怕猛兽,真实可见,容易被别人理解;
有的恐惧无名无状,比如怕鬼,都知道没有鬼,可又怕;
有的恐惧莫名其妙,比如怕所有的有毛的东西,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就很难被人理解了。
书里的小姑娘很可能是社交恐惧,还没到恐惧症(虽然她害怕上学,可还是能上学。如果学都不能上了,就是恐惧症了,需要找专业帮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搬到新地方太陌生引起的,她自己有意愿去了解周围的新环境,正常上学。当遇到挫折,老师念错名字后,害怕放大,自己退缩。好在她内心是有冲破害怕这个阻碍的意愿,当有外力,那个男孩主动接触,释放出友善时,得到了力量。当她发现,所有的人都会害怕的时候,心里的阻碍去除了大半,终于可以有勇力来面对一切,达到和害怕和解和平共存。
当然了,为什么说害怕是朋友呢?
害怕是大脑的一种防护机制,会发现身边的各种危险,并提醒自己提高警惕,避免危险。有一本书上写,如果你和一群朋友去爬山,其中有一个胆子小的,那你们的安全系数就高了很多。因为这个胆小的会因为害怕,而对爬山的危险做各种评估,并做一些防范。
如果一个人从来都不知道害怕,马路上车流如织,也要横穿马路;刚学会游泳,也要去海里游,是不是太可怕了!
还是要有适度的害怕才好。
当然,当害怕过度放大,也是会对生活造成一些影响的,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解决。如果严重影响到生活,就要去看医生啦,通过医生就可以治好啦。
如果恰好你身边有一个朋友,
说TA有恐惧症,请多多理解TA,关心TA,爱护TA哟。
你的爱会给TA力量,就像书里的男孩一样!


作者: 哭哭笑笑的小珠    时间: 2020-7-12 23:05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对于我这个已经走在人生路后半程的人,这个问题应该改为“你想怎样走到人生的终点”。
去养老院探望亲人,总看见一些老人,他们默默地坐着,很安静,一直坐着,走过他身边他会看看你,几个小时后再走来,他依然默默坐着。接老娘电话,她不停诉说着身体的各种不适,去医院求医,医生的敷衍。爷爷坐在桌对面和我们讨论明天的日常活动和饭食,事无巨细、滔滔不绝,用说的把明天一分一秒过了一遍。这样走是他们的选择。

90岁的捷克老奶奶用画笔把自己的住宅描绘的美轮美奂,《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80岁时的登上了阿尔卑斯山,90多岁时依然跟世界各地的来访者交谈,并亲自回复部分来信。这是他们的选择。

我的选择是什么呢?我不会停下读和写,我愿意工作到我无法工作的那一刻。我愿意的工作是什么呢?最理想是有个带花园的场所,以童书为主、也卖美食、有专门从事戏剧活动、美术活动的区域、带各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戏剧活动、日常组织各个年龄段的各种沙龙。定期室内戏剧演出、剧场活动。哎呀!我会很忙。
作者: 蓝茵茵    时间: 2020-7-12 23:13
今天晚上我给玉林的一位小伙伴组了一局私董会。
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今年考高考。老二上小一,老三刚上幼儿园。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华德福幼儿园,坐落在一个非常美好的景区内。平时她也负责幼儿园的一些工作,照顾几个孩子,偶尔有时间就弹弹琴,但是过得非常的混乱、鸡飞狗跳。她很焦虑,有时消极到想要放弃。
她的问题是:如何在工作、家庭和兴趣之间做到平衡?
我邀请了几个朋友,用100分钟来开了私董会。大家通过两轮提问,帮助案主逐渐厘清了自己的问题。神奇的是,整个私董会期间,案主的网络很差,经常掉线,久不久又有人打断她。她无奈地说:这就是我的常态。
虽然我是主持人,我也从案主身上受到触动:有多少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上班,下班,带娃,做家务,管学习,都被一个又一个琐碎的事情推着走。似乎不需要去想:我想过怎么样的人生?
人到中年,这样的感慨会更多罢!
这一周来,我也遇到了一些事情,让我也在思考:我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当我的梦想遇到了阻碍的时候,我能不能灵活地迂回地绕过那个障碍,继续向梦想的彼岸前行?我所读过的那么多书、听过的那么多课、脑子里的那么多想法,是否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呈现?
这个周末,因为停掉了之前一直在给孩子们上的阅读课,最开心的居然是先生。他说:真是太好了,终于有时候跟你一起做点什么了。于是我们去逛了超市,趁着儿子不在家在外面吃饭,陪了外地来的朋友喝茶聊天……
生活似乎有了不同,但似乎又没什么不同。
日月宇宙,依然如昨天一样运转。起风,下雨,日出,日落,一天一天并无不同。
在人生路上,有时候我们拼命奔跑,有时候散漫慵懒,奔跑的时候也许忽略了身边的一些事物,可是享受了速度的快意;漫步的时候也许羡慕远远在前方的人,可是欣赏了美好的暮霭流岚。无所谓什么更好,无所谓什么最好,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让自己安心快乐。
所以,我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呢?随心就好。


作者: 皮皮兔    时间: 2020-7-12 23:14
本帖最后由 皮皮兔 于 2020-7-12 23:15 编辑

☘三叶草故事悦读美一天☘ Day 58
☘三叶草故事家族☘新书抢鲜读day 30
我想努力当一个酷妈妈——读《小真的酷妈妈》
皮皮陈刚 2020年7月10日

今天读的书是《小真的酷妈妈》,爱心树童书出品,海豚出版社出版,[日]高楼方子/著,季颖/译。适读人群:3-10岁。

作者高楼方子,1955年出生于日本函馆市,毕业于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部日本文学科,活跃于儿童读物创作领域,代表作品有《酷老师》《到奇妙的森林去》《十一月的门》《绿色种子》《小真的魔法》等,曾获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路傍之石文学奖。现居住于日本札幌市。

译者季颖,女,1949年生于中国河北省,高中毕业后历经农场工人、电力建设工人、自动化技术工作者、少儿图书出版社编辑等工作,1997年赴日本研究儿童文学,日本圣和大学大学院教育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现从事于儿童文学的研究、评论及翻译。
一个月前,读过同一位作者的《小真的长头发》,也由同一位译者季颖翻译。可是今天,我才突然留意到这位译者的牛bility!之前,我一直感叹彭懿老师牛,因为他在40多岁居然还去读博。可今天仔细一看季颖老师的经历,那真是飞越行业、文理科、学历、语言的不断突破和创造,太励志了!谨向季颖老师致敬!

小真念起了魔法书的咒语,结果妈妈竟然变成了一只狸猫。她赶紧又把妈妈恢复了原形。妈妈突然和小真骑起了自行车,还玩起了双人骑。她们一起到厨房大吃特吃,用手抓东西吃;玩玩具,摆得满屋都是;还把晾衣绳像放风筝一样用气球把衣服放飞了起来。忽然,传来了一个严厉的声音,真正的妈妈出现了,火冒三丈地批评小真。咦?这边还有一个妈妈,她正在一旁吃香蕉一边看漫画呢。小狗皮克冲着这个妈妈一阵狂叫,一只狸猫慌慌张张地逃走了。狸猫逃得远远的之后,还朝小真挥了挥手。

在日本人心目中,狸猫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会使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幻术,身体可以变成任意形状,或者把树叶变成钱什么的用来欺骗人类。在高畑勋的动画片《百变狸猫》中,也会有同样情节出现。

看完这本书,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旁帝的《卖爸爸卖妈妈的商店》,还有《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都是可以选择不同的爸爸妈妈,都是想象力超级丰富。

是呀,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呢。小真希望妈妈可以让自己“痛快玩耍”,甚至可以和自己一起畅快玩耍。那我们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可以变成什么样子?理想中的爸爸妈妈到底存在吗?有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其实没有什么完美的原生家庭,也不存在什么100分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能打到60分就已经很好了。当小真的妈妈和小真一起,目送狸猫远去的时候;当小真的妈妈可能回想到小真在厨房乱吃东西,摆得满地都是玩具,把干净的衣服弄脏,气球也爆了,但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妈妈会不会知道小真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样的妈妈?有着魔法和传说的这本书,给故事的延续性赋予了无论可能。

即使没有狸猫的出现,只要小真和妈妈能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小真可以告诉妈妈自己的愿望,那仍然可能达成更好的理解和沟通,把小真从号啕大哭中拯救出来。而妈妈呢,如果能将自己从全能妈妈的人设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可以放松一些,和小真一起,开心地玩耍哪怕一会儿,相信她的勃然大怒会迅速平息,火冒三丈的批评也会变成温言相向。

小真有一个酷妈妈,虽然那只是一只狸猫,不过我相信小真会有一个真正的越来越酷的妈妈的。而我,我想努力当一个酷妈妈。


作者: 蓝茵茵    时间: 2020-7-12 23:14
哭哭笑笑的小珠 发表于 2020-7-12 23:05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对于我这个已经走在人生路后半程的人,这个问题应该改为“你想怎样走到人生的终 ...

深有感触。这一年多来,看着老父亲的生命在一点点衰弱,实在很无奈。
作者: jiajiana    时间: 2020-7-12 23:43
本帖最后由 jiajiana 于 2020-7-12 23:51 编辑

人生记
最近在给孩子找方向
找着找着
发现自己没有了方向
每日似乎都是一样的忙碌
一到总结就失忆了
又开始了抓药煎药的日常
但似乎又有点不同的模样
有些评价已经不再在意
有些伤疤已经淡淡地消失
有些电话终于有勇气打出
有些想法终于开始实施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
看看当下的自己
想做的事
列入日程吧!



作者: 草莓香猪    时间: 2020-7-12 23:51
活出怎样的人生        -读《游泳不是靠泳裤》感受        本周的主题是活出什么样的人生,刚好罗湖站本月的故事会讲《游泳不是靠泳裤》,外婆的生活智慧给我又带来了不一样的感悟。         上周找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做咨询,当谈到我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思考了,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可是有价值要从哪里体现呢?          刚好这本书就给了我答案。          外婆家不富有,食物短缺肯定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外婆在门前的河上,用木棍和绳子把河面漂流下来的树枝和蔬菜拦住,外婆说开衩的萝卜切成块煮出来和好萝卜一样,扭曲的黄瓜切丝腌一腌,味道也一样。出门时带一块系了绳子的吸铁石,把吸到的钉子和铁屑拿去卖钱,也是资源的回收利用。吃完的西瓜,皮就可以扔掉了吗?在外婆这答案绝对是不可以,因为西瓜皮凉拌也是很好吃的。我小时候就吃过家里做的凉拌西瓜皮。            外婆节俭,但是对待其他人却很大方,邀请朋友在家里吃饭,外婆对待别人都是笑咪咪的,从不说别人的坏话,外婆说:不要讨厌别人,如果有人说你不好,就当是跟他合不来吧。           对于落魄的小偷,外婆也会想着要帮他们一把,给他们一碗饭吃,并给他们说有能力就要靠自己的工作能力养活自己。外婆平等看待一切人,外婆说人生就是总和力,有的人做脑力劳动,有的人做体力劳动,每个人总会有适合他自己的工作能做。           外婆说游戏不是靠泳裤,靠的是实力,就算自己家里穷,也一定要有自信,有来自心理最深层次的力量。           外婆还说人活着就要有梦想,就算没有实现也没有关系,也不要变得胆小,很好不要放弃。         外婆的生活哲学,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需要追求的目标,活成外婆这样,一生应该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吧。                                       
作者: 朵米妈    时间: 2020-7-12 23:52
《情感学习》04拉尔夫的同情
心理学家戴维霍金斯(David R.Hawkins)通过研究表明,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状况而有强弱的起伏。他把人的意识映像到1-1000的范围。任何导致人的振动频率低于 200(20,000Hz)的状态会削弱身体,而从200到1000 的频率则使身体增强。霍金斯发现,诚实、同情和理解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改变身体中粒子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善身心健康。
然而很显然,这一章研究的同情心,几乎没有谈到同情对于个体所能产生的精神影响,而是着重论述了出于帝国统治目的的政体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将根深蒂固的帝国荣耀通过童书或无处不在的社会教育植入每一个孩子的价值观的。而同情,不过是某种显示尊贵文明的意念,需要孩子们刻意学习的内容而已。
在这一章里,作者谈到《珊瑚岛》上目睹原始土著相互残杀而感到的恐惧以及对被杀害者表现出的强烈的同情,涉及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情感在帝国关系中的作用,一个是儿童的教养方式。随后作者将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对此二者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体系分为四种模式:
1770-1860年代的同情心与教化使命,认为同情心是文明发展的标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青年鲁滨逊》排斥未开化的强烈非理性情感,包括自己的恐惧,通过主人公对自己以及星期五的情感塑造,建立起开明的专制主义,直到改造成功,重返文明社会,他们才成为平等的朋友。此模式相信,拥有统治权力的是“文明性”,而非种族;
1860-1945年代,来自印度和牙买加的殖民地起义引起的双重震撼引发了十九世纪的帝国危机,他们开始意识到殖民地原始力量的强大,应该抛弃同化的期望,尊重土著,并试图融入其中。吉卜林的新作《基姆》与其早期作品《丛林之书》不同,故事中基姆通过与非洲土著男孩的友谊,以其“走入他人灵魂”的同理心,有策略的成为暗中监视当地人的高手,从而维持大英帝国的统治。
1890-1940年,英国进步主义将帝国主题和童年情绪发展理论结合在了一起。他们不提倡策略性的使用同理心,为童年自由权利辩护。基于这种跨世代的同理关系,亲子关系逐渐民主化,《燕子谷》中,现代又快乐的母亲允许孩子扮演殖民者并甘愿被当成土著对待,而坚持孩子应该礼貌并保持清洁的姑妈则被称为土著麻烦。由此我们看到这扮演游戏背后的隐喻中,那不容撼动的帝国殖民等级制度从未受到质疑。
1880-1918德国的生活改革运动崇尚自然医学,自然自由的教育。这不仅让我想到华德福的创始人史坦纳,然而文中并未提及。《温内图:红绅士》开启了欧洲人与非欧洲人之前无等级也无策略目的的同理关系。然而也并没有破坏白人和非白人的等级制度,相反,还重演了同化欧洲文化的旧观念,对文明和基督教的改造力坚信不疑。
除了这四种模式之外,作者还补充了古斯塔夫•弗伦森1906年问世的《彼得•摩尔的西南非之旅》,书中拒绝基督教价值观,抵抗过度情绪化,捍卫德意志,表现出了一种特别残忍、灭绝主义式的种族主义。一名德国军官甚至认为,即使违背道德原则和情绪冲动,德国还应保持冷酷与杀戮,因为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种族竞争的必经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这种论调,为德国纳粹在二战中的表现推波助澜。
幸而1945年至二十世纪以后,弗伦森式的论调与纳粹种族主义明显瓦解,儿童情绪多元化,新理性氛围形成。《蝇王》反对儿童无拘束的自由,也拒绝认可帝国的等级制度;《吉姆•波坦》更通过白人世界与黑人男孩吉姆和中国丽姬公主跨种族的友谊,呈现了一个近似平等的无等级、多元化文化社会。
通过对以上模式的复盘我们会发现,除了同情以外,本章大量出现的同理心。这种可以被工具化的同理心与不可工具化的情感链接不同,与无需理解但关心对方福祉的同情亦不同,虽然同理心没有由高向低的施与感,似乎更倾向于无等级差别的平等关系,但它也不要求关心对方福祉,只要真诚的理解,走入对方的心境即可。因而在这一模式中,同理心,表现出了相当强度的操控性。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英国保守派拒绝自由主义模式时期,同样是吉卜林的作品《斯托基与其同伴》中,对一所专门培训未来殖民地军官的训练学校的描写。男孩们在此学习土著的狡诈、红番的鬼祟,并在毕业后来到殖民地,用土著的方式和经验在土著的地盘上散播怀疑、诱导攻击、操控当地人并挤压玩弄情感,由此来获取当地人的信任与忠诚,进而巩固并扩展英国的统治。听起来多么的像一个政治的PUA操控高手。然而有意思的是,受此影响,贝登堡兄妹在1907-1918年创办了男童军和女童军。在杜绝现代便利生活把人变得软弱的理念指引下,宣称英国青年应争取积极的幸福,要求男童女童们重建土著性格,倡议成员迁移殖民地,以维持英国抵抗被殖民者的胜利。这,真是以前没想到的。
然而,虽然后来帝国童书看起来多么的民主,但先进的欧洲人仍然对大多数外来文化表现出天赐般的傲慢与同情,无论事实为何,他们宁可继续以煽情的言语创造出西方优越的错觉感,也不愿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透过平等对话创造出情感共同体。由此,我们才能理解此刻美国甚嚣尘上的黑人平权运动为何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
然而每到此时,《乱世佳人》就会下架,为种族歧视祭旗。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真实,谁又能抹煞这一切呢。

作者: 朵米妈    时间: 2020-7-12 23:53
活出怎样的人生?
两个字就够了——

自在


作者: rmbg58    时间: 2020-7-13 00:02
活着都快成为奢侈品了,已经没有力气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以往久不久总有那么些特别丧的日子,今年反过来了。
作者: 秋之雪    时间: 2020-8-17 11:49
想要不拧巴的人生。

但觉得好艰难。
作者: 秋之雪    时间: 2024-5-22 23:55
本帖最后由 秋之雪 于 2024-5-23 00:04 编辑

时隔近四年,再回看当时写的这个题目,那时亦未想到中间会有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就被无声抹去吧。这样也好,四年前出这个题时应该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国内刚刚上市,今年又刚好是同名电影上映,一切都有点巧合。
经过这些年的奇幻经历,人生也许不仅是想怎样活,更是能怎样在时代大潮中活出更好的自己。顺势而为、尽人事而听天命。
开心的是,这四年,大家都活出了更好的自己。燕子顺利中考、青春期在波折中渐趋平稳;璁一天天变成大小伙子,在成熟与不成熟中间慢慢成长;我,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中的老老小小。生活虽有起伏,但快乐多于悲伤。
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希望还能有10年的力量让我为后面的生活折腾一下。错过这个阶段,估计就真的躺平过退休生活了。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