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什么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摘自百度百科
和民间故事有关的部分绘本:
【适合2-4岁宝宝】
《拔萝卜》
俄罗斯民间故事《拔萝卜》是一个情节十分简单的故事,不过是大家一起用力拔一个特大的萝卜,虽然这个故事有时也被用来教育孩子要团结互助,但它却不仅是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故事。如果这样进行阅读和指导,这本书就没有价值了。孩子的心情和这个故事的关系,首先在于看到这个从未见过的大萝卜时的惊奇,对怎样把它拔出来的兴趣,老爷爷、老奶奶、小孙女一个接一个在场却仍然拔不出来的悬念,还有狗呀猫呀甚至老鼠都出台来的幽默。这种幽默完全唤起了孩子的共鸣,是这个故事成功的关键。这是《拔萝卜》的众多版本中最好的一个。 (松居直)
《鞋匠和10个小精灵》
在一家小鞋铺里,住着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虽然贫穷,但每天晚上都会在窗台上为10个小精灵准备食物。一天晚上,小精灵们趁他们不在的时候,合力把老爷爷当天未完工的鞋子做好了。这双精致的鞋子令小鞋铺生意大好。后来,老爷爷老奶奶发现小精灵的秘密,于是也给他们做了10套新衣服。快乐的小精灵们从此更加努力做鞋子,老爷爷和老奶奶也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
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然后她吞下蜘蛛去逮苍蝇、吞下鸟儿去捉蜘蛛、吞下猫去抓鸟儿、吞下狗去咬猫、吞下奶牛去追狗,最后吞下一匹马——她撑死了!
这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民谣,可是谁也不知老婆婆肚子里的情况是怎样的,西姆斯·塔贝克用不断变大的洞洞,展现了生动跳跃的视觉效果,新鲜有趣!他还用撕纸拼贴的方式,把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融入故事中,又添了一份独到的艺术巧思!
故事结构循环往复,语言富于韵律节奏,让孩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节简单又夸张,充满了来自民间的诙谐和糅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无厘头式幽默!
《雪姑娘》改编自俄罗斯民间故事,从前有一对没有孩子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非常寂寞。这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老两口儿用白雪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姑娘。谁知雪姑娘竟然活了,做了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女儿。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雪姑娘却越来越不开心……本书是内田莉莎子和佐藤忠良除《拔萝卜》之外,共同创作的又一部作品,书中淡淡的文字和富于俄罗斯民间风情的图画交织出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木匠和鬼六》
《木匠和鬼六》改编自日本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个木匠要在水流湍急的大河上架桥,河里的鬼答应帮他,却要眼珠作为回报。桥很快就架好了,木匠不想把眼珠给鬼,鬼就又出了个难题刁难木匠,木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充满了幽默和童趣,木匠和鬼六在一问一答中较量着智慧。书中极具水墨神韵的黑白页与彩页相交替,凸显了故事发展的节奏和脉络。色彩运用上也透着浓郁的民间风情,石榴红、宝石蓝、米黄、层次丰富的草绿,搭配出一种别致的韵味。
《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改编自大家所熟悉的英国民间故事。从前有三只小猪,分别用稻草、柴火和砖头盖了三间房子。稻草房和柴火房被狼一吹就吹跑了,可怜的小猪也被吃掉了。只有住在砖头房子里的小猪不但没被狼抓住,还把狼耍得团团转……画家山田三郎用细致、生动的线条和绚丽、明快的色彩为这个古老的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书曾入选为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选定图书。
《桃太郎》
《桃太郎》的故事来源于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千百年以来一直是在一代代人中间口口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妇。有一天,老奶奶去河边洗衣服,看到一个大桃子顺着河水漂了下来,她高兴地把桃子带回了家。正当老爷爷和老奶奶打算分桃子吃时,桃子忽然裂开,从里面跳出一个小孩……
松居直和赤羽末吉将这个故事改编成绘本后,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赤羽末吉在创作中融入了水墨画的创作手法,使得画面带有浓郁的东方气息,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该书出版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荣获多项日本儿童图书最高奖项。
《聪明的变色龙》
在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有一只小小的变色龙。他过得悠闲自在又快乐,可是骄傲的豹子和自大的鳄鱼却常常扰乱他的宁静生活。面对看似强大的对手,弱小的变色龙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
这是一则来自古老非洲的民间故事,简单的寓言里讲述着人人都会遭遇到的问题。色彩绚丽、色调温暖的图画,明快地展现了热带草原的风貌和丰富的物种。故事将启发孩子们思考:何为强,何为弱?智慧和力量比起来,到底哪个更有用?!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