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三言两语解民俗——8一8生活中那些你最熟悉的说法最熟悉的字 [打印本页]
作者: 风语 时间: 2011-2-16 13:59
标题: 三言两语解民俗——8一8生活中那些你最熟悉的说法最熟悉的字
本帖最后由 星星老师 于 2011-2-16 15:32 编辑
你相信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自己。
你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是你最不了解的。
就拿这个“东西”来说吧,为什么说“东西”,不说“南北”呢?
为什么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
这事儿不能多想,越想越糊涂,越想越犯愁:
我们骂别人“二百五”,这里有个什么说法吗?
我们常说“黄花菜都凉了”,这里面有什么典故吗?
我们说他是“王老五”,这里有什么出处吗?
再比如,我们常用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百九十百千万”,它们的本义是什么呢?
真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谁能告诉我?
谁能帮助我?
作者: 三三爸爸 时间: 2011-2-16 14:06
这个话题好玩!大家如果有觉得迷惑的字词句,也可以放在这里求解!
作者: 三三爸爸 时间: 2011-2-16 14:17
本帖最后由 三三爸爸 于 2011-2-16 14:47 编辑
先说“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到底为什么要“打破砂锅”?
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里说,他问过他父亲。由此引出了一个垂死的汉字:璺。
这个字念wèn。
“璺”字从来只有一个意思:陶瓷玉瓦石骨一类器皿上出现的裂纹。古书《方言》有云:“器破而未离谓之璺。”
这么一说,你的明白?
不去搜查考证一番,是不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或者,正因为想不出来,又附会出好多似是而非的解说?
又或者,张大春自以为得之的顿悟,其实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正解?
好玩。好玩。
作者: 风语 时间: 2011-2-16 15:10
说来真是有趣,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法,其实我们就一直在沿用而已,很少人去问出处,唉,英雄不问出处,大抵如此啊。
作者: 风语 时间: 2011-2-16 15:12
总是有人说,回到常识……言下之意,是我们这个社会离开常识已经很久了。
可是,常识究竟是什么呢?
本源到底在哪里呢?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这个春天,问一问这些,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作者: szknife 时间: 2011-2-16 15:12
好帖,加精!“东西”、“二百五”、“王老五”、“黄花菜”……
谁来给出正解?!
作者: yoyo200712 时间: 2011-2-16 15:18
呃,我想问一个:晒太阳,是否有什么典故?
从小一直说晒太阳晒太阳,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后来有一次听说老外学中文,质疑“太阳”如何拿出来“晒”,才觉得中国的语言文学实在是太强大了
盼解答!!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2-16 15:19
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可以随性来聊一聊。
先从一二三说起吧。
横一指二指三指表示一二三,竖一指就是十,回归到十的意思,十十为百,先有白字再造了百字。百就是由一白合成,白像拇指,拇指最壮,十十堪称最壮,相当于拇指,所以用白字称之,一个十十就是一白,合写成百,一个白是百,两个白是二百,三个白是三百,甲骨文里,就是上面分别加一二三横,百千的大写是佰仟,义为百夫长千夫长。
这是看《流沙河认字》里得到的解释。
可是,真的如此么?
历史毕竟离我们太远了,《说文解字》时还没有甲骨文,所以今天看来有些字的解释很离谱,但是,字本无言啊,我们在这里众说纷纭,也不知孰是孰非。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作者: 家有臭屁宝 时间: 2011-2-16 15:20
读小学时,有一们数学老师总骂他班里的学生说是日月潭,一直不懂得什么意思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2-16 15:20
这个话题好玩!大家如果有觉得迷惑的字词句,也可以放在这里求解!
三三爸爸 发表于 2011-2-16 14:06
都拿出来说说,然后回头跟孩子讲讲,挺有意思的。
作者: 朵米妈 时间: 2011-2-16 15:21
博大精深啊!
字字有来历!
关于汉字和民俗背后的秘密,光看高人论道是一风景,其实也不妨来个戏说,小盆友望文生义的本事可是高的很,大家自己想破脑袋想不出来的也可以回家问问小盆友啊~
没准更直接呢~
哈哈~~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2-16 15:21
先说“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到底为什么要“打破砂锅”?
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里说,他问过他父亲。由此 ...
三三爸爸 发表于 2011-2-16 14:17
张大春这么一说,似乎就明朗了很多。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2-16 15:22
回复 4# 风语
了解一下这些说法这些语词的前生今世,其实对我们也大有裨益的。
至少,我们的视界不会狭窄,我们的语言也不会逐渐单调乏味。
作者: 我来也 时间: 2011-2-16 15:24
关于买“东西”,不买“南北”,网上查到的一说: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乡有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
一天两人相遇於巷子内,盛手中拿著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那里?」盛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盛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麼不说买南北呢?」
盛温和反问朱熹:「你知什麼是五行吗?」
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
盛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只能装木和金,更不会盛土,所以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朱熹听后唉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
在古代“南北”所对的“水火”以及“中”所对的“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没有买卖的必要 。
古人以面南背北为上,即南北为通路,东西两侧置放物件,指点物件的时候自然指着东、西两面,故以东西来作为物品的统称。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2-16 15:24
总是有人说,回到常识……言下之意,是我们这个社会离开常识已经很久了。
可是,常识究竟是什么呢?
本源 ...
风语 发表于 2011-2-16 15:12
哈,说到了本源,那就是“我从哪里来”的追问啊。
很有必要哦,在这个春天,万物生发的时节。
作者: 我来也 时间: 2011-2-16 15:26
又一说:
从前有一个穷人,家很穷,为了自己以后有更多的钱娶老婆,养家,
所以他决定出去赚钱,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赚不到钱。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一老人。老人行动不方便,便去帮助老人,把老人送回家,到家后,老人问了一下那个年轻人,你好像不是本地人,到这里做什么呢?他说:“我想到外面赚钱”
那老人问他,那你赚到了吗?
他去老实告诉老人说没有,老人继续问他,你知道怎么赚钱吗?
那个年轻人摇头称不懂,然后老人觉得他有这种思想加上他的为人,老人把一些情况跟他说,想赚钱是要靠头脑的,但是年轻人还是不懂的,之后老人告诉那个年轻人,关于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老人说:在我们这个南方只有卖材料(以前的社会不叫东西只叫物品,再把物品当作是一种材料)没有买材料的,怎么赚钱!但是在西方只有到处找材料却没有卖材料的人,怎么赚钱!
后来老人告诉那个年轻人,如果你想赚钱,以你现在的年轻你可以把东边的材料运到西方去卖,这样就可以赚钱了。年轻人感谢老人的指点后,便充充的离开了去赚钱了。
年轻人按照老人的方法去做,后来他变成了一个很钱的商人。
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把可以赚钱的材料称为东西,所以只有东西不叫南北。因为是从东边运到西边去,东西变这样得来称呼,由古至今,东西就由此得来。现在我们称为买东西。却不叫买南北。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2-16 15:28
呃,我想问一个:晒太阳,是否有什么典故?
从小一直说晒太阳晒太阳,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后来有一次听 ...
yoyo200712 发表于 2011-2-16 15:18
汉语的说法啊,很多的,记得外国学生汉语水平测试,就有这样的选择题:
抽( )
A. 猪 B.牛 C.马 D.象
( )厕所
A. 坐 B.蹲 C.上 D.下
作者: 我来也 时间: 2011-2-16 15:28
“买东西”再一说:
买东西来自于唐长安著名的东市、西市。
面积近84平方公里的唐长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其时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货物的重要交易区,人口聚集近百万,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部分组成的城市中,绝大部分面积为里坊建筑,分布着贵族宅邸、民居、寺观和集中着手工业、商业的东、西二市,为城市的生活化和商业的日常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作者: 虫虫飞 时间: 2011-2-16 15:34
买“东西”,我记得一说是:古时集市街坊多东西走向,房子座南朝北,常说街东头街西头,东街西街。因此,说买“东西”。
作者: 虫虫飞 时间: 2011-2-16 15:36
汉语的说法啊,很多的,记得外国学生汉语水平测试,就有这样的选择题:
抽( )
A. 猪 ...
星星老师 发表于 2011-2-16 15:28
对啊,为什么是“抽象”,不是“抽马”?呵呵。
作者: ivyxiaoli 时间: 2011-2-16 15:36
今年过年回老家梅县,在客家文化馆里,大厅循环播发的用梅县各区的不同客家话播放的客家童谣《月光光》很有意思。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嫲八尺长;
长个拿来煮酒吃,短个拿来讨脯娘。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
注:就我知道的是客户话里面什么鲤鱼都叫“鲤嫲”,而鲩鱼不分公母一律喊'鲩公"
《月光光》也是“客家童谣”的代名词,是客家小朋友小时候在晒谷场边经常唱,客家版《月光光》不是摇篮曲,而是小朋友一边玩游戏一边唱的。
但广州地区是广府版《月光光》,内容不一样的,就是广州亚运会闭幕式歌曲里唱的那段。以前是哄孩子睡觉的摇篮曲。
作者: 家有臭屁宝 时间: 2011-2-16 16:01
呵 呵,太有趣了
作者: 10月逗逗 时间: 2011-2-16 22:26
经鉴定,此帖水太深
作者: 我绝对不吃番茄 时间: 2011-2-16 23:03
同意逗的看法···
飘过。。。
作者: 三三爸爸 时间: 2011-2-17 09:19
经鉴定,此帖水太深
10月逗逗 发表于 2011-2-16 22:26
啥叫“水太深”?此说源于何典?请考证!
作者: 三三爸爸 时间: 2011-2-18 17:37
本帖最后由 三三爸爸 于 2011-2-18 17:55 编辑
关于买东西不买南北的作业
(一)《说文》及段注的说法。
1.关于“东”。
《说文》:“東,動也。從木。官溥(人名)说,從日在木中。”意思说,太阳升起来到了树梢,会意为东方。段注进一步说:“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
2.关于“西”。
《说文》:“西,鳥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西。故西为东西之西。”段注进一步解释说,西字“下象巢。上象鳥。會意。上下皆非字也。故不曰會意而曰象形。鳥在巢上者,此篆之本義。”意思说“西”是个象形字,本意是鸟在巢中。夕阳西下鸟入巢,由此引申为西方。因此,“西”乃“栖”的本字。
段玉裁认为,“西”作鸟在巢中时,是个会意字。作西方讲时,却是个假借字。并由此大发了一通关于“假借”的议论:
此說六書叚借之例。叚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古本無東西之西,寄託於鳥在巢上之西字爲之。凡許言以爲者類此。韋本訓相背、而以爲皮韋。烏本訓孝烏、而以爲烏呼。來本訓瑞麥、而以爲行來。朋本古文鳳、而以爲朋攩。子本訓十一月昜气動萬物滋、而以爲人偁。後人習焉不察,用其借義而廢其本義。乃不知西之本訓鳥在巢。韋之本訓相背。朋之本訓爲鳳。逐末忘本。大都類是。微許君言之。烏能知之。
这段议论,举了許、韋、烏、來、朋、子等几个假借的例子,然后说“後人習焉不察,用其借義而廢其本義”,再次肯定“西之本訓鳥在巢”。最后不无所指地感叹道,“逐末忘本,大都類是。微許君言之,烏能知之”。看来,可能在段氏的时代,关于“西”的本意,就已经有过争论。
但是,以上解释似乎全然未能涉及俺要查的指某物的“东西”之意。莫非晚至段氏的年代(段生卒年为1735~1815,约为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们还不曾有过“买东西”、“拿东西”之说?
(二)《汉字源流字典》的说法。
《汉字源流字典》(下称《源流》)翻到“东”、“西”二字条,要找的东西终于跳出来了。《源流》首先推翻了《说文》及段注关于“东”、“西”二字的析形,并指出其出错之根本,在于析形所依据的都是后起的篆体字。而若依甲骨文的字形,解释便全然不同了。
1.东。
《源流》认为,依甲骨文析形,“东”的本义指圆竹笼,“俗语称圆鼓鼓的东西为圆鼓笼东,由此泛称物品为‘东西’”。又由点燃的灯笼令人联想到东方升起的红日,因此被借指“东方”。
翻到《甲金篆隶大字典》“東”条,果然其字形如灯笼。
2.西。
同样,《源流》认为,依甲骨文析形,“西”为“竹木编的圆形器具”之象形,本义当作竹木编织的器具,与当“灯笼”讲的“东”合起来构成了今天当物品讲的“东西”一词。由于鸟巢也多为草木枝条编织而成,与“西”的形象相近,再加“西”这种器具常用以漉酒淋盐,须置于架子之上,含有依凭于此之义,因此又被借指鸟巢。
至于之后为何又被借指方向,《源流》未作详解。我理解,作者的意思大概是:从鸟巢开始,便与《说文》衔接上了。
翻开《甲金篆隶大字典》“西”条,果然其字形如竹器。
(三)《王力古汉语字典》。对“東”字直接释义,未引《说文》,释义两条,一为“东方”,一为“主人(后起义)”,无“物品”之解。“西”字条则引《说文》“西,鸟在巢上”,释义中亦无“物品”之说。“栖”字条,则认为“栖”同“棲”。
(四)小结。
查寻造字之时的本义和源头,理应以先出的字形为优。从这个角度讲,《源流》从甲骨文析形,显然很有道理。个人倾向于《源流》关于“东”和“西”的说法。何况,它刚刚好解决了我要寻求的答案。
但是也有疑惑。如果“东西”指物品的说法从造字之时或者不久后便已存在,为何古籍中未见出现?甚至到了段玉裁的年代也不常见?(如果是常见之义,段氏为何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古籍中以“东西”一词指物品,早至何时?待考。待考。
关于为何买“东西”不买“南北”,窃以为五行之说太过牵强,绝不靠谱,将“东西”之说的起源附会到朱熹身上,更只能归于笑料谈资,当不得真。街市东西走向之说,只能解释“买”东西,但如何解释“拿”东西?所以恐怕也不确切。
暂时,还是《源流》的说法,更令人信服一些?
作者: 虫虫飞 时间: 2011-2-21 16:27
其它字词句,没有人来继续考证?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