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说说童年趣事 [打印本页]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4:36
标题: 说说童年趣事
贪吃的小狗  

星阿星,狗子偷吃螺,吃不去,留过夜,隔夜蜩,留给猫,猫不吃,留给暇,暇不啄,留给姑安和妗菠,妗菠不搦,留给狗子慢慢拾....  

上次多米妈在少图讲座时念的那一段


这是一段说给1-3岁左右小孩听的童谣,押韵好听,一边拍着手掌一边说,节奏性很强,说的是一只小狗悄悄的到厨房里偷吃田螺,吃不完又没有放好,到第二天田螺坏了,变质了.然后小狗就拿给小猫,小猫不吃,又留给蚂蚁,但是蚂蚁也没有兴趣,又拿给了舅舅和舅妈,舅妈也不要,最后又回到了小狗那里,让它慢慢的一点点吃....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教育呢

有人就说,为什么连蚂蚁都不要的东西却拿给舅妈呢,其实整个送螺的对象是没有顺序,主要是押韵考虑,向下递进式的,到最后"妗菠不搦,留给狗子慢慢拾...."声调是往上走的,很有意思.


贴一张雷州小狗图(大家以后少吃雷州狗肉啦,这么可爱的小狗就是雷州的)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5:24
本帖最后由 oll 于 2011-2-18 15:26 编辑

去年清明节带着朵朵回去祭拜祖先,去一个朋友承包的160亩红土香蕉地里,有一条很可爱的小狗,朵朵和它赛跑,每回来一圈都说一次:“我要养一条这样的小狗!我要养一条这样的小狗!”这种心情我能体会,我小学时就养过一条类似的小狗,天天带着它狂跑。回到县城后,作为替代,给朵朵买了一只本地鹩哥鸟,朵朵给它起名“翻跟斗”,买它的时候只见它在不大的鸟笼里不停的翻跟斗,去朋友家玩,晚了点,朵连说“我想翻跟斗了”,朋友睁大眼睛:“你要翻跟斗呀?好,大家闪闪。” 喷饭。


后来在和李迪聊天的时候说,小时候有一条小狗是很开心的事呀,如果还有160亩的田地奔跑的话就可以说成幸福了 ....





快追上啦


又憨又忠诚的神情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5:31


著名的雷州山羊,朵朵每次看到山羊群大叫:我要养最小最小那只羊宝宝
作者: 豆豆宝贝的妈妈    时间: 2011-2-18 15:34
俺有一个,豆小时候最爱!

小蔓睛,好红啊!俺娘打俺好疼啊,俺姑姑不拉俺,一把一把光抓俺.

还有一个:

小纺车,呜楞楞!谁去姥娘家住一冬?俺去姥娘家住一冬,舅舅见了挺喜欢,妗妗见了瞅两眼.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5:35




著名的湛江白切鸡,著名的都是吃的
这个大家可以吃,多吃。。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5:39
自己沙发坐完坐板凳

鸡角仔 鸡角歌

鸡角仔, 鸡角歌, 飞去菜园吃菜哦,
飞去深山吃竹子, 飞去海南吃菲喏.

"鸡角仔"在雷州半岛的意思是小公鸡的意思,大概是鸡冠刚刚长出一点吧,这个时候养它的人还不忍心杀它来做著名的湛江白切鸡.语气中充满怜爱...
"鸡角仔, 鸡角歌, 飞去菜园吃菜哦, "是说一只刚长出一点鸡冠的小公鸡,一边飞着,一边咯咯的唱着歌,飞到了菜园子里去吃菜秧,吃完菜秧后又飞进了深山吃竹子,后来越飞越高,最后飞越了琼州海峡,飞到了海南去吃槟榔.
(菜秧是种子刚刚长出来的苗,如果谁家的鸡吃了人家的菜秧,园主会很生气的,但是这里没有这种语气,也许是代表了大人对小孩长大后能勇闯四方的一种期望吧)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5:50

祥共~肯头,不给老公打屎流....


这两段口诀都是在抓小动物是念的,“祥共”就是蜥蜴,变色龙的近亲,身体可以随着环境的颜色变化而变化。  
有时会趴在树上,颜色和树皮完全一样,象一个树结一样,有经验的小孩可以从侧面分辨出来,到底是树结还是  
祥共。  

小时会砍一支小竹杠,在末端用“弹丝”打一圈,到野外的树上去“宿祥共”,记忆里,祥共在夏天暑假太阳最毒时最多,所以我每年夏天都被晒的象个黑人一样。最早的时候“宿祥共”只是为了好玩,可以解剖它,从肚子里拿出卵玩,或者是剁碎喂鸭子,后来有人收购了,我们就把它们集中都铁笼子里拿去卖,得个几分一角钱,买“冰条”躺在学校的课桌上让冰融化了滴到嘴里,这样可以吃的更久呀,舍不的几口就咬完。。那时没有雪糕,最好的就是红豆沙。。但是那时都全纯自然的,没有人工色素呀,化学物质呀之类的。。。  

那么,为什么要念这段口诀呢?你一念,祥共的头就会真的一点一点的,也不跑了。。。  
我还专门试过,念比不念宿到祥共的成功率高,会不会是古代留下来有魔力的一种“咒语呢”?  
说不定呀,雷州半岛本来就是一片神气的土地呀



蜥蜴是变色龙的一种,可以控制皮肤的颜色
作者: 卓卓    时间: 2011-2-18 16:58
俺来一个,河南的童谣,适合和孩子一起玩。
   这儿咸,这儿甜,这儿杀猪,这儿过年,这儿的礼物掏不完……
和孩子玩的时候,拉着孩子的手,把胳膊分成四份,念一句过一份,念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刚好摸到孩子的胳膊窝里,搔他的痒痒,然后一起笑倒在沙发或者床上,恩,不错!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7:12
本帖最后由 oll 于 2011-2-19 16:44 编辑


以前养的狗子咯咯,可惜蚂蚁难抓。

狗子咯咯出来吃鱼汤....  

对于生长在接近热带的雷州半岛的孩子来说是幸福的,因为这里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  
在雷州半岛的农村长大的小孩尤其如此,因为农村的小孩可以自由自在的到山坡上,小河里,甚至密林里玩。而城市的小孩只能在有铁网的阳台上玩,或者指望赶快放暑假,到一个农村家的亲戚家里玩。  
以前没有比较,所以不觉得,长大后去到北方,发现雷州半岛还是有很多特有的动植物,植物比如:苞箩(又名木菠萝,或菠萝密)  
而动物就是“狗子咯咯”了,狗子咯咯学名叫“蚁狮”,是一种独特的小动物,它的形状有点象一种不结网的蜘蛛“马子”,但它有一个有力的大嘴夹,它专门在沙地上,挖一倒三角形的沙漏,专门吃那些掉到沙漏里的小动物,蚂蚁是它最喜欢的食物。  
象抓祥共一样,我们从父辈那里学会了这句有意思的口诀,挖狗子咯咯有三种挖法:第一种是一边念着口诀一边拿一支木枝在它的窝里乱挖,这样有时也能挖到,第二种是找一只蚂蚁,把蚂蚁丢到它的窝里,当蚂蚁在它的窝里试图爬上来时,这时守在里面的狗子咯咯就突然、凶猛的冲出来一口把蚂蚁咬住,这时你就要马上把木枝插到它的背后去,为什么不插在前面呢,因为狗子咯咯是往后退的呀,如果你的速度慢了,它就会迅速用屁股往后钻,直到你找不到它,它就躲在沙地里美餐一顿。而第三种抓法最好玩,又最轻松:就是拔一根头发,把抓到的狗子咯咯绑起来,再把它放进另外一个狗子咯咯的窝里,它就会大打出手,过来一会一把头发往上提,就会看到两只狗子咯咯的嘴巴夹嘴巴,这样取下一只,再把绑着的狗子咯咯放到另外一个窝里.....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7:17
钓起条蛇惊屎流

早早钓鱼到怡岛
不见个鱼来上勾
呐见鱼杠"扑扑"响.
钓起条蛇惊屎流

小时候放假时真的有很多东西可以玩,钓鱼,就是童年玩的开心的事情之一,那时钓勾只有"糖糕客"才有的卖,"糖糕客"就是挑着担子走村穿巷买"鹅毛鸭毛鸡肾皮牙膏壳"的杂货郎,小孩一般是用来换软糖.当然也可以换
钓钩啦,如果没有那也没有关系,我们会自己做,用钢丝弯成钩,再用磨刀石磨锋利就好了,不过倒钩不容易制作,所以经常有钓上的鱼又跑了.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8 17:22
雷州戏剧里的丑角--白鼻公子



借条裤给侬讨上台


腊里过了是腊来
游水过溪无人知
游到半腰裤归落
叹公叔呀
借条裤给侬讨上台


我不知道那里在哪里,那来是不是在鲤鱼潭水库上面一点呀,隔了一条溪就是那里吗
那时可能经常有搭台"唱官"比赛的吧,那时年轻人都很喜欢唱官的,类似现在的超级女声的吧
这个小伙子为了去比赛唱官,偷偷游水到溪那边去,可是在溪中间的时候,裤叉的掉了找不到了.
古时人可能只穿裤叉,既然过来了,不甘心就这样回去呀,可是又不能光着身子上台呀,
于是,躲在暗处向父老乡亲借裤子,
你看,厉害呀~~连借裤子都是唱着"官子"借的....


雷剧里面的白鼻公子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2-18 22:32
小朵奔跑的样子,风一般的感觉。
作者: oll    时间: 2011-2-19 17:17
本帖最后由 oll 于 2011-2-19 17:26 编辑

小时候常常听到小巷里的“糖糕客”一边敲着小锣一边喊着:  

“鹅毛鸭毛鸡根衣是拿来卖~~~”,  

鸡根衣就是鸡肾脏里的那层消化衣,这时小孩子高兴的找坏的拖鞋..空的酒瓶...用完的牙膏壳,去换一块“清甘糖”,含在嘴里不敢用力吸,为的是可以更长一点的时间留在口里,怕糖化的太快了.  还有一种糖,是用剪刀剪的,糖中间加写花生米,黏黏的,可以拉很长,太好吃了

这句话让我想起一部台湾电影的一首主题歌《酒干倘卖无》,不知道这部电影内容的时候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看了电影我猜应该是:“谁有空的酒瓶呀,快拿来卖给我吧~~”


就是这样的哦,不过里面还有花生的。

作者: heycruise    时间: 2011-2-20 21:07
去年清明节带着朵朵回去祭拜祖先,去一个朋友承包的160亩红土香蕉地里,有一条很可爱的小狗,朵朵和它赛跑, ...
oll 发表于 2011-2-18 15:24



    严重羡慕啊!
看照片似乎是湛江的?
作者: oll    时间: 2011-3-18 15:51

左边的是半中间,右边的是黑铁,红铜已经很少见了,以前多见于牛粪坑的洞里。

捉“智卒”  

捉智卒(蟋蟀)就没有什么口诀了,不过绝对是一个技术活,一定要细心、耐心。  
蟋蟀的季节大概也是夏天,在早晨、中午和太阳下山时最多,主要在花生、番薯、还有秋薯和芝麻地里,“田哗 ”两侧也有,或则是在夏季水稻收割了以后,在一排排晒干后的稻草下面,一旦听到蟋蟀的叫声,赶过来把稻草掀起来就会找到,下面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昆虫,最相近的是“智卒菠”(母蟋蟀)和“高更”,母蟋蟀和公蟋蟀的区别在于翅膀部分位,公蟋蟀是有邹纹的,母蟋蟀的翅膀是平的,“高更”是类似“智卒”的一种昆虫,但不会打架。叫的声音和智卒也不同,“智卒”的声音响亮、连续, 而“高更”的声音断断续续,也不够洪亮,哪天如果一个小孩把“高更”当智卒,是会被人取笑的。  

在花生田或者是番薯地里的蟋蟀就不那么好抓了,当听到蟋蟀的叫声后,要摄手摄脚的循声慢慢靠近,中间如果蟋蟀是声音停住了,要站在原地耐心等待蟋蟀的声音再响起时再行动,要不蟋蟀会发觉跑掉,当距离已经很近时要果断的把花生叶子翻开扑上去空着手掌拍捉它,有时一翻开叶子,蟋蟀就跑了,这样就跟着蟋蟀一边翻叶子一边拍捉,把整个花生田的花生给翻的乱七八糟,田主碰到是不会饶人的。  
蟋蟀有两种叫声:一种是为了吸引母蟋蟀时的叫声,响亮、连续,另外一种是已经在交配时发出的声音,低沉、不连续,如果是第二种声音,抓到的机会就大多了,因为蟋蟀这时的警惕性低,也许是注意力不在外界了。有时循声而来只发现了母蟋蟀,如果尾巴上有一点白点,应该是公蟋蟀的精子,说明它们刚交配完,马上搜索周围,有时也能抓到公蟋蟀。  

雷州的蟋蟀和人类的黑白黄三种人种一样,有“黑铁、半中间、红铜、”三种,黑铁黑的发亮,红铜红的水亮,半中间就是深灰色的。在我印象里最能斗的蟋蟀是在牛屎洞里的,那时天天顶着烈日,口袋里装一个倒掉火柴的空盒子,漫山遍野的找牛粪,干的牛粪里一般都有洞,可是里面的昆虫不一定是蟋蟀,最多是“牛屎亿”(屎壳郎),常常幻想着抓到一只最能斗的蟋蟀,拿回村子里打败所有孩子的蟋蟀,然后扬眉吐气的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草帽边听它战胜后发出洪亮的声音,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寻找这种蟋蟀,放牛时没有心思看牛,后来牛吃了邻村人的水稻,被牵走了,我哭着回家告诉爸爸,手心里还握着一只蟋蟀呢。最厉害的蟋蟀是一种叫做“参夜子”(瞎眼仔的意思)的蟋蟀,两只后腿已退化,或者是受伤脱掉了,这种蟋蟀在打斗时只找对手的脚咬,狠毒的很,我如果有好的蟋蟀是不会和它斗的。  

捉“智卒” 应该是我童年最开心最值得回忆的事情了吧~~



去年带朵抓蟋蟀的照片

在家里的水桶里斗
作者: 咩咩    时间: 2011-3-23 13:49
我是雷州的媳妇,您说的,让我感到很亲切!
没想到这儿遇上老乡了!呵呵呵……
作者: 3yecao    时间: 2011-3-23 23:47

作者: oll    时间: 2011-3-23 23:49
牵个牛子角欺欺,



牵个牛子角欺欺,  

牽去田头画尾舒,  

过路人问活钱买,  

唱官驳个不用钱。




唱雷歌也许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一种精神生活。至少在爷爷辈的人里还是非常重要的,

雷剧承担道德教化作用。。

有时还比比赛,这个人就很厉害,居然赢了一头小牛回来。



牵着一头刚长出两只斜斜小角的小公牛,到田头田尾去吃草,

路过的人见了:“这么漂亮的小牛多少钱买了的呀?”

“不用钱呀,是我和人唱歌比赛,赢来的呀”!
作者: oll    时间: 2011-3-23 23:56
我是雷州的媳妇,您说的,让我感到很亲切!
没想到这儿遇上老乡了!呵呵呵……
咩咩 发表于 2011-3-23 13:49



    少见呀
作者: oll    时间: 2011-3-24 00:00
篱咯我



篱咯我

早早起来去敢柴  

敢柴不起  

去将米  

将米无糠  

去布哦  

布秧不成行  

去种芒

种芒不开花  

去种瓜  

瓜仔推推仔雷

募个给侬擂

擂不破  

玩鸡烂  

鸡烂啼  

讲给三姨  

三姨呀,莫要哭  

轿子未来马未到  




“篱咯我”是喜鹊鸟,这只鸟可够倒霉的,会不会是暗示那些无学无术的人做什么都不成功呢?

上山去挑柴,挑不起来,去椿米,又没有糠,去插秧又插不齐,去摘瓜,瓜蒂又断了,阉鸡蛋 ,鸡蛋也破了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