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悦读悦美的童年——阅读技巧篇》
清晨七点,迅速起床洗漱,把三个月大的小娃拾掇好,就抓起三叶草“公文包”飞奔出门,因为今日是美美的仙仙的米菲老师给我们这群草籽们讲共读的技巧提升,这对我这位严重缺乏实战经验的fresh fish着实有益!
讲座开始前,课室的安排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小插曲,我们从原计划上课的报告厅转移到了会议室上课,没曾想几十位草籽“挤挤”一堂,气氛出奇的融洽与温馨!着一款民族风大红裙的米老师一直面带微笑与学员们闲聊,耐心地等待着工作人员调试投影仪与话筒,还不忘分享自己在讲课时遭遇突发状况时如何处理的一些心得。课程在我们伟大的班班牺牲小我,隐于后台帮忙播放PPT中开始了......
一、故事讲述之“道”
“三多”
号称“金句王”的米老师一上场就给大家又脑补了一遍“三多”——多读、多思、多讲,“多读”是储备与积淀,自己没有一桶水,又如何给孩子一滴水?“多思”是重组与再创造,大凡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用心准备的故事讲述,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自己都未融入,更何况孩子呢?“多讲”是实践与输出,任何技能都要靠实际操作才能运用熟练,故事讲述人要能够对环境与受众应付自如,想要具备超强的控场能力只有多讲故事,对不同的人讲,在不同的场合讲。
“热爱与同理心”
当荧幕上出现艾瑞·卡尔的《从头动到脚》时,我微微有点意外:“老师要用这本低幼绘本抛砖引玉?”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痛痛快快地把绘本“玩”了一遍,原来这是老师的“一石二鸟”之策,即可以给我们热热身,好调动起身上的活跃因子,让我们从中获得了快乐与愉悦,又由此引出了对故事讲述人的首要要求:对阅读的热爱与同理心。
要想把故事讲得有吸引力,又能让孩子自身在故事中得到体验与感悟,首先就要求讲述人热爱阅读,热爱讲述,有了这份热爱,才有激情与热忱投入,自己投入了,融合了自己的情感,才能把文字背后的体验传递给孩子,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是我与孩子都很喜欢的一套书,风格鲜明,故事真挚感人。当我在图书馆为儿子讲述《遇见你,真好》时,自己不知不觉声音哽咽,眼眶湿润,讲完后抬头,无意瞥见了孩子眼睛红红的,眼角有两滴硕大的泪珠即将掉落......此时,我知道有一粒叫“善良”的种子已悄然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即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于故事讲述人而言,同理心就是以孩子的视角看待阅读,站在孩子的高度去体验,米老师指出中外绘本的发展状况其实就是“儿童观”的问题,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中国的教育对待儿童的态度,只需看看《弟子规》就一目了然了,大多数本土的图画书都貌似高高在上的夫子,在教导孩子应该怎么做才是合乎规矩。即使是当今的中国,也是有很多父母将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在他们眼中,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任何违背他们意愿和期望的行为都被判定为“不懂事”、“不听话”。而国外的绘本,无论是绘图还是故事情节,都能瞬间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觉得很贴心很有趣,因为作者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因此,在做故事会设计时,受众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同一本绘本,有针对4到6岁小朋友的讲法,也有针对6到8岁的讲法。而我自身在这一点上需要多多反思,多多关注儿童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在故事讲述上有质的突破。 “静待花开”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圣经》里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而我们的孩子正如世间各种性情不一的花儿,绽放的时间各有不同,养育孩子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等待,不要着急!而我,在米老师说到这一点时却是满心的羞愧,因为我总会对我的孩子玩命地催促,经常因为孩子而焦虑。
还记得《牵着蜗牛去散步》吗?还记得《孩子,你慢慢来吗》?还记得《别说你快点快点》吗?不,不记得,在孩子的表现不合你意时,你就会将这些美好文字完全抛却到瓜哇国去了!你好像一只发怒的母狮,对着一个如小白兔般娇小的孩子大声咆哮:“快点!你怎么这么@#¥%&*?”我相信这一点很多家长都有深刻体会,包括我自己。现实的残酷才突显出理想的美好。只有不断学习,反思,努力追求平和之心态,才能换来孩子坦然而快乐的成长。
二、故事讲述之“术”
延展阅读之形式
准备一场故事会之前,讲述人对绘本的多方面阅读必不可少。绘本阅读可分文本阅读、图画阅读与延展阅读。萌萌哒的米菲师就延展阅读与我们分享了不少的干货,用自己的实战经验为我们解惑,让我这个菜鸟级草籽明白何为有意义有效用的延展。在《七号梦工厂》里,孩子们化身为梦工厂的设计师,为棉花插上想象的翅膀;《十二生肖》在孩子们的笔下成了大富翁游戏棋盘的主角;小Suri期望自己就是《好脏的哈利》,妈妈与她一起用纸箱做成精致的小狗窝,满足了小Suri的所有幻想。孩子们还可以化身成绘本中的人物,在《兔子的十二个大麻烦》、《卖爸爸卖妈妈的商店》中过一把戏剧瘾。要想让孩子真正理解《林肯总统的梦》,可以先通过《爱看书的男孩》了解林肯总统是谁,在《班班的梦》中认识美国这个国家,在《自由的苹果》中体会奴隶制度的残酷,在《如果你想当总统》中明白何为美国总统,有了这一系列的积累与铺垫,才不会让孩子们错失绘本的精髓。
玩转《捉小熊》
由于群艺馆离家远,我不得不上午提前开溜回家给小娃喂口粮,所以错过了《走啊走》的实操环节。中午急匆匆赶回现场,正赶上米老师在讲安东尼.布郞的《捉小熊》,绘本看似很简单,角色只有小熊、猎人以及一堆吃瓜群众,可是经过米老师的讲评,才发现这么一本看似很低幼的书,蕴含了很多被我们忽略的元素。接下来的实操环节,我们被告知要为小熊设计躲避猎人的方案,各组都集中火力向大脑进攻,结果出现了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感化猎人的、为猎人变性的、用橡皮将猎人擦净的等等脑洞大开的方案,但米老师一语点醒了还在笑场的我们:我们都对猎人采取了或进攻或改变,而小熊只是选择了无伤害式的转身走开!孩子们会想到让小熊画出一座音符桥,叮叮咚咚地踩着桥跑掉了,成人只会想到设计一个陷阱消灭猎人,这就是成人与孩子的区别,我听完讲评后心中唏嘘了许久,对绘本的解读又多了一层理解。
还是《捉小熊》,要求为4至6或6至8岁的儿童设计不同的延展方案,有的组给出的方案很出彩,比如“见招拆招”和从“丢手绢”改编而成的“捉小熊”游戏。我们G组选择了6至8岁年龄段,给出的方案是交谈或即兴表演,米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了不足:交谈要求讲述人知识丰富、功底深厚,而即兴表演难度较大,内向腼腆的孩子是比较抗拒的。一席专业点评说得我们心服口服,在活动设计上我们确实还欠缺经验,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
阅读是最好的陪伴,故事妈妈即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阅读教师,是阅读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角色。所以,讲座听得越多,我越发觉得自身的诸多不足,许多方面需要努力提升,感谢米菲老师在阅读技巧上的亲切指引,感恩生活,能让我与三叶草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