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转载】走近大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00:24
标题: 【转载】走近大师
绘本看多了,慢慢地开始注意起那一长串的作者名和画者名,开始想要了解这些作者和画者的故事,了解绘本背后的故事。
偶然间找到这篇文章,迫不及待地想和草籽们一起分享。喜欢的,一起慢慢看吧。
(如果转载了不得转载的内容,请私信告知。我会立即删除。)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00:33
马塞尔·马里耶(Marcel Marlier) 国内已出版作品有:《给我讲故事系列》、《玛蒂娜的四季》、《庄乐与苏菲》
马塞尔·马里耶
比利时著名童书大师马塞尔.马里耶的一套天才绘本系列,《庄乐与苏菲》。这套图书构图细腻、漂亮。故事情节围绕着小主人公庄乐与苏菲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书中动物和人物的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都维肖维妙、栩栩如生,对孩子很有吸引力。风靡全球,被国际著名书评机构公推为世界童书之“永恒的经典”。
马塞尔.马里耶(Marcel Marlier)和比利时另一位童书大师( Gilbert Delahaye)合作的另一套类似的绘画本图书《玛蒂娜系列故事书》。这套图书以小女孩玛蒂娜为主人公,围绕玛蒂娜的生活、学习、游戏、娱乐、交友、体育、戏剧、音乐、旅游等一系列女孩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场景式的水彩绘图和简单明朗的儿童语言表达出一个真、善、美的儿童世界。在儿童的世界里,童心、童趣就是永恒。本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小故事,细腻、唯美的图画,让孩子感知爱的力量,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们识字阅读的能力,加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书里的很多刻画都有着慑人心魄的美。比如,玛蒂娜在碗柜里发现小麻雀皮埃罗时的惊讶;孩子们听到邻居女巫诅咒的时候的惊惧;还有小姑娘在镜前试舞裙旋转时的喜悦、发现裙摆上有个破洞时的吃惊、焦急……都刻画得很传神。发生在玛蒂娜生活中的故事很平常,却能让妈妈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回想起自己孩提时代的童真趣事;让孩子联想到自己:梦想的红舞裙,曾经的执著,渴望拥有却失望而归的那种无法轻易释怀的失落,没准还有精心编织的小小谎言……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
Gilbert Delahaye(1923—1997),和前者合作《玛蒂娜》
(个人主页:http://www.servicedulivre.be/fiches/d/delahaye.htm)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00:40
杨志成 Ed Young(1931—)
美籍华人,是国际图画书界声名远扬的大师。在40多年的图画书生涯中,他创作了80多本图画书,曾三度获得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
杨志成1931年生于天津,3岁迁居上海,17岁移居香港,20岁时赴美国伊利亚诺州立大学建筑系就读,后来又转到洛杉矶艺术学院学习广告设计,毕业后从事广告插画工作。他于1962年创作了第一本童书《自私的老鼠和有关自私的故事》(《Zhe Mean Mouse and OtherMean Stories》),发觉图画书宽阔的创作空间更适合自己。由此,开始了一生的图画书创作。
杨志成在中国完成了基础学业,受到了东方文化的熏陶;在美国生活多年,对西方艺术也有很深的理解。因此,他的图画书创作贯穿两界,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方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杨志成的创作多以各国民间故事为内容,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技巧,很好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征。在谈到为什么要创作多元文化的图画书时,杨志成曾说:“我参与儿童图画书工作的动机,一方面是想要引介中国的故事——我们有太多好故事了!另一方面,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来到美国,我也希望多理解西方的故事,好拓展我自己的眼光和表现形式。每次我投入一个异域文化故事,我都从中受益匪浅。”
《小书虫采访大画家: 天地逍遥游:听杨志成说图画书》
杨志成(英文名ED YOUNG)是何许人也?对图画书有所涉猎的人当知道,他是当今图画书界成就最高的华裔图画书作家,曾经三次荣获美国图画书最高奖项凯迪克金奖。如果你对他了解再多一点,找到他登载在大大小小媒体上的照片,读过他创作的那些图画书,你会觉得他是个很会画画的老人家,而且瘦的出奇。而如果,你跟我一样,有幸能见到这位老爷爷,看到他本人,并且聊上半天,你会发现,这明明就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现代帅哥版陶渊明。7月中旬,去香港参加第一届丰子恺图画书大奖的杨志成借道北京,作者有幸,和老先生有了两个小时的对话
和杨志成老先生谈话,感觉最深的是他超然世外的心态。“图画书并非是我的职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成职业,要算这一分钟你赚了多少钱,那就不要做这个事情了。”这大抵跟他的国际化背景有关,更有关的或者是他的正职之一——教授太极拳。太极拳的一推一回之间,给了杨志成许多的灵感和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杨志成1931年生于天津,3岁时迁居上海,17岁移居香港,20岁赴美国伊利亚诺州立大学建筑系就读。他的爸爸是孤儿,从小在基督教背景的学校学习长大,而他成年后自然也修习于教会学校,从小学的都是西方系统的语言知识,包括他的绘画技法亦然,据说有学者认为杨志成以西方现代技巧将中国绘画意境成功带出,作品背后藏有太极道教东方哲学美学,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但是其实他从来没有学过国画,年轻时代的他和所有的中国青年一样,对传统文化一概不知,也毫无兴趣。直到那一年,在西方又重新遇见他的东方。
这还是要从最不浪漫的一个理由说起——原是为了治病,他的膝盖患病后,寻遍西方名医也没用,直到遇到台湾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用中医的方法疗治,居然有了好转,慢慢痊愈了。这对他来说,也不亚于是一个小小的奇迹,惊奇之余,杨志成对东方文化有了莫大的好奇。那位半师半友的医师国画、书法、诗、太极无所不通。从前,年轻气盛的杨志成其实更像是个西方人,但是他慢慢的,划了一个圆圈之后,又回到了原点,倾心于东方文化。
而他接触图画书,也是偶然。
“一开始我对图画书完全没有了解,当年我还是个穷学生,住的房间小小的,家具都是从街上捡来的,我还记得沙发上的弹簧就是凸出来的那种破沙发。我喜欢动物,所以常常去动物园素描。同学就建议我去画童书插图。”说到当年的窘况,老先生觉得很有趣,特别是后来说到他第一次去找著名的童书编辑投稿,更是兴致勃勃: “我穿的很普通,就背着一个大破包,到了童书出版社,看门的看了我一眼,让我从后门(专供送货人员出入)上去,我是没所谓,上去以后,我就坐在那个编辑的办公室,放下包,也不走。编辑看看我,问我要干什么,我这才告诉编辑我是来投稿的,指指包。原来他们都把我当成送盒饭的,奇怪我为什么放下包还不走。”说到这里,老先生哈哈大笑。但是更让人佩服的,是后面,编辑让他给一本动物小说配图,还是新鲜人的他居然不接,说自己不喜欢画动物插图,编辑让他拿回去试试看。他拿回去翻了翻,还是不想画,觉得这样的小说里,动物都可以说人话,互相打来打去,一点动物的尊严都没有。不过他同住的朋友建议,既然他不喜欢没尊严的动物,那可以按照他的心思画他认为有尊严的。
于是,1962年出版的这本《自私的老鼠和有关自私的故事》(《Zhe Mean Mouse and OtherMean Stories》)成了杨志成的图画书处女作,更于当年摘下了美国AIGA大奖,也从此打开了他的童书之路。
看杨志成的作品年表,其实你会发现,早期的他,更擅长画技而不是故事文本的创作,所以他的许多的书,大都是由别的作者创作文字,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源自东方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无论是1966获得凯迪克银牌以剪纸艺术传达诗意的《皇帝与风筝》;还是1989年以屏风的布局结构画面,再度拿下凯迪克金牌的《狼婆婆》,;抑或是1992年再获凯迪克银牌的《七只瞎老鼠》(后面两种都已经有了简体中文版),都是来源于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人流传下来的流淌着东方血液的传说和故事。老先生自己的说法是,东方文化里精髓那么多,我画都画不过来,哪里有功夫去说去写自己的那点事情?
凯迪克大奖鼓励的是画家的创新精神,杨志成的这三本获奖书,创作风格各不相同,大概最合乎凯迪克奖评委们的眼光。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就难怪有人会批评说杨志成“是没有风格的艺术家”,说实话,要从他80多本图画书创作中找出一个一以贯之的所谓风格,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正因为如此,激烈一点的批评家甚至认为他的作品“是成人的东西,不是给孩子看的图画书,太过自我”,谈到这些议论的时候,老先生并不讳言,而是有些淡然地说:“我没有系统地学过画画,自然也就难说所谓风格,每一本图画书对我来说,其实都是一次新的学习过程,我尝试了那么多不同的技巧、手法,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至于孩子们,我的快乐为什么不能传达给他们呢?就算他们真的不理解,也不必勉强吧。”细细品味老先生这番话,再回过头翻翻那天特意带过去的几十本杨志成作品,我倒真的觉得,快乐二字果然贯串于这些书当中,虽然每本书的形式不一样,但是它们悠闲自得的精神,实在是相通的,难怪不管风格怎么变,我总是能在一大堆书里面一眼找出杨志成的作品。
杨志成的80多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My mei mei》(我的妹妹),一本难得的不但由杨志成画画,而且由他创作文字的图画书。这本书以他大女儿的角度,讲述去中国收养小妹妹的故事。整本书从一个孩子的眼光出发,采用了拉近镜头俯瞰的角度,人物比例在画面中显得非常大,从画面中传达出一个爸爸的浓浓爱意。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源于杨志成自己的生活经历,看样子,真到了情动之时,老先生也会忍不住拿起笔,说说自己那点儿事情的。
有了这本《My mei mei》,大概没有人能说杨志成是不会编故事的了,而在他创作后期的两本关于汉字的图画书,则称得上他四十年创作大成的成熟期作品。特别是最新那册《Beyond great mountains》(远山之上),无论意境还是风格,都算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Beyond great mountains》和之前的一本《Voices Of The Heart》(心声),同属于杨志成最具野心的图解汉字系列,他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以10本图画书的容量,解读《康熙字典》里面的214个偏旁部首,既让外国人理解中国,更让中国的孩子理解自己的文字,而且掌握了造字之法,自己再去造字,对孩子来说,更该是一种无上的快乐了吧?在《心声》里,杨志成讲解了以心为部首的二十四个汉字,既传神又余韵悠远,比如那个“悲”字,杨志成画作两个人背对背互相不理睬很伤心的样子,与字本身的形状简直是天造地设的搭配,中国人造字的艺术,也就尽在其中了。谈到这一点的时候,杨志成忍不住再举了一个例子:在教外国人汉字的时候,他问,如果让你来造一个字,闲字,你怎么造?对方说,那就是一个人,再加上一片沙滩,躺在沙滩上什么也不干就是很闲。杨志成告诉他,中国人可不是这么想的,你看“闲”这个字(注:繁体字的闲,是门里面一个月字,WORD的繁体里面打成木字,其实已经是经过简化了的),你从门缝里看过去,恰好看到月光洒进门来,甚至能听见它的声音,这一刻的感觉,就是中国人心中的“闲”。
短短的两个小时,杨志成虽然也侃侃而谈,但给我的感觉,恰如这个“闲”字,总有些意在言外,更有些超然物外的感觉。或者这就像他打太极一样,有一种逍遥之意吧。不过尽管如此,谈到正在创作的这10本系列大书时,老先生还是忍不住双眸发亮,让人不由得感染到他探究的热情和创作的活力。
这大概才是图画书创作最核心的东西罢,联想到中国目前的原创图画书,关于图画书作家的生存状态其实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根据杨志成的说法,即使是在出版业发达的美国,大部分图画书作家,也是很难单靠出书养活自己的,所以他还会有很多不同的职业。杨志成举了一个例子,他之前在美国画广告画,是按小时收费的,1962年的时候,一张广告画大约值几千美金,每一本图画书却只能卖2.5美金,版税是百分之十,插画家还要和文字作者平分。这样的报酬对比,杨志成却最终选择了图画书而放弃了觉得越来越无聊的广告画,终归是这个事业在某一处触动了他的精神吧。至于现在的图画书作家,到底是为了五斗米折腰而去生产低端的读本,还是为了那一点点精神触动而坚持,每个人自有选择。不过看着老人家纯净而自足的目光,你会觉得,他当初的放弃和坚持,实在是值得的。
PS:《狼婆婆》、《七只瞎老鼠》都是杨先生的作品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00:44
芭拉·库尼 Barbara Cooney(1917—2000)
芭芭拉.库尼1971年生于美国纽约,在东部沿海地区长大。她从1940年出版第一本图画书开始,到现在将近六十年不间断的创作生涯中,已有一百多部作品,获得许多图画书奖。但她表示,她最好的作品在得奖之后才诞生,因为她和她的创作技巧都比以前成熟多了。从1982年创作《花婆婆》开始,在许多人想要退休的年纪,她兴致蓬勃地继续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她的作品的特色之一,在于它们总是反映一种强烈的“地方感”。读者可以观察到多细腻的场景描绘,对一景一幕印象深刻。她并以严格控制的色彩和布局,经营出和谐冷静的感觉,有超越时空的意境;同时具有强烈特殊的风味,忠实表现故事的戏剧性。她的故事和图画里,有对微小的生命的关爱,使人“从谦卑的小花或小动物的脸上,看到美。” 库尼的妈妈是艺术家,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她表示,自己成为艺术的原因是“有许多接近创作材料的机会,一点点的教导,和非常固执的脾气。”
PS:《霍莉与艾薇的故事》、《艾玛画画》、《蓝子月亮》、《小鸟男孩》都是库尼画的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01:06
莉丝白·茨威格(Lisbeth Zwerger)
莉丝白·茨威格(Lisbeth Zwerger)出生于奥地利。父亲是版画家。自幼喜爱绘画,就学于维也纳的美术学院。1977年因《怪孩子》一作初露头角,曾获波隆那插画奖及BIB世界绘本原画展优秀奖。绘有《汉赛尔与格莱特》、《圣诞节颂歌》、《天鹅湖》等作品多数。1990年获国际安徒生奖。现居维也纳。她的画非常干净剔透,她的作品还有《绿野仙踪》和《艾丽丝漫游奇境》。
由于她的图保护的非常好,网上能找的很少.而且引进的也只有一本《海的女儿》。
PS:看下她的画风,很美。卓越上有很多她的原版书。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01:16
佐野洋子(1938—2010) 岁月尽头是北平
1938年出生于北京。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系毕业后,1967年至1968年曾到柏林造型大学进修石版画。归国后,一边从事设计、插图,一边开始创作图画书。《我的帽子》(《わたしのぽうし》)获第八届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老伯伯的伞》(《おじさんのかさ》)获产经儿童文化奖推荐奖。2004年4月,她因为《活了100万次的猫》《老伯伯的伞》等对图画书的杰出贡献,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以艺术家为对象的紫绶褒章。
佐野洋子的创作手法豪迈、不拘形式,有时用彩色铅笔勾勒可爱动物造形、有时以毛笔朴拙挥洒线条、或用油画粗犷呈现主题,画风独树一格,不落俗套。而她所创作的故事在简单中隐含发人深思的内涵,让人笑过后还会回头再看,禁不住一读再读,这是她的作品不仅吸引小孩,也能够扣住大人心弦的原因。
佐野:我画的所有儿童图画书,都是为了孩子画的,没有为大人画过。虽然很多大人受了感动,说这些书好,但是我并不是为了感动大人而为大人画的这些书。从来没有这样过。比如,有的人说,我们作品里的画,小孩子不懂,大人才懂,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我可以说,像我们读《格林童话》,它里面也有很多至今我也不懂的故事,不懂的情节。比如说,青蛙为什么变成王子,为什么公主要和青蛙王子结婚,我至今也搞不懂为什么。不是说“孩子不懂”就不是孩子的书,小孩不懂的,其实大人也不懂。并不是说,小孩不懂的书,就是大人的书。孩子的书不能以这个作为标准。
PS:她的作品还有《熊爸爸》、《五岁老奶奶去钓鱼》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01:17
先睡觉去了,有空再继续发
作者: 我绝对不吃番茄 时间: 2011-7-9 07:18
喜欢。
作者: 米菲 时间: 2011-7-9 20:19
真好!喜欢!
呼唤果妈继续分享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23:36
宫西达也(1956— )
1956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美术学科,从事人偶剧的舞台美术、平面设计工作后,开始绘本创作。 他从保留在自己心底的童年记忆和4个孩子的育儿经验中得到创作灵感,使得作品充满趣味天真、并以温馨诙谐的故事和有力度的画风独树一帜。创作的同时,他还致力于绘本的推广工作,几乎走遍日本的每一个县为孩子、家长做绘本的演讲。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我是霸王龙》、《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你真好》、《永远永远爱你》、《好饿的小蛇》、《好饿的老狼和猪小镇》、《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喵呜》、《跟屁虫》、《宫西达也系列》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23:40
婉达·盖格 Wanda Gag(1893—1946)
1893年3月11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新乌尔姆。她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和摄影师,他不但用他的绘画才能替别人装饰房子和教堂来养家,还把他的艺术天赋传给了所有孩子。她母亲的祖先是捷克斯洛伐克人。她的欧洲血统以及小时候听到的德国民间传说影响了她的一生。
她14岁时父亲去世,24岁时母亲去世,她一个人将6个弟弟妹妹养育成人。她依靠家人朋友的贷款及奖学金,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校和纽约的艺术学校学习,毕业后画过好几年时装插图。不过,她渴望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于是她辞去工作,回到乡下专心创作。
1928年,她出版了《100万只猫》。这本书被誉为美国第一本“真正的绘本”,拉开了20世纪30年代“绘本黄金期”的序幕。
她的主要作品还有《好笑的东西》(The Funny Thing,1929)、《粗鲁又急躁》(Snippy and Snappy, 1931)等,其中《ABC兔子》(The ABC Bunny, 1933)获得1934年的纽伯瑞奖银奖,《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8)和《一无所有》(Nothing at All, 1941)分别获得1939年和1942年的凯迪克奖银奖。
她在17岁的日记里写到:“我自己的座右铭——画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为了画。” 画画一直都是她生活的动力。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一百万只猫》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23:47
维吉尼亚·李·伯顿 Virginia Lee Burton(1909—1968)
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 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
高中毕业后,她没有上大学,而是继续学习绘画和芭蕾舞,每天利用上课路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画速写。离开旧金山之后,她获得了一份专业素描工作,为许多优秀舞者和艺术家留下了珍贵的身影。
维吉尼亚·李·伯顿一直保持和孩子一起工作的习惯。她会把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念给孩子听,在观察孩子的反应之后,加以修正。如此反复,直到自己和孩子都满意为止。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Choo Choo,1935)、《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Mike Mulligan and His Steam Shovel,1939)、《加里可,一匹奇迹马》(Calico the Wonder Horse,1941)、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获得1948年凯迪克银奖的《罗宾·胡德之歌》(The Song of Robin Hood,1948)以及被赞誉为是她的艺术与人生的集大成之作的《生命故事》(Life Story,1962)。
1968年10月15日,维吉尼亚·李·伯顿因病去世,享年59岁。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小房子》、《迈克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生命的故事》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23:50
米切尔·恩德 michael ende (1929—1995)
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原名为安德烈亚斯·赫尔穆特(Andereas Hellnuth),1929年11月12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小镇加米施一帕腾基兴。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聪颖过人,自幼喜欢艺术和文学创作,从1943年起就开始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二战结束后,年轻的米切尔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其后一边在慕尼黑大众剧院当导演,一边为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撰写电影评论,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不久,他即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恩德从50年代末开始从事少儿作品创作,因其儿童文学处女作《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发表而一举成名。1970年,恩德与其妻德国女演员英格博格·霍夫曼一起定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名满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说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使他 成为德国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和《毛毛》曾先后获得德国青年文学奖。《讲不完的故事》的发表使恩德获得了十二个国内国际重要文学奖,从而使他成为“一名畅销作家,成为当今德国最为成功的小说家”。这本小说已经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为恩德赢得了世界声誉。
恩德对于写作非常认真执着,他的第一部作品《火车头大旅行》甫推出即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1973年完成《毛毛》(Momo)这部巨作,再度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说不完的故事》还曾搬上大银幕,拍成电影「大魔域」,风靡一时。作品曾被译成四十多国语言,销售量高达1000万本以上。
他的文学全集分别于1981年、1982年获得“乌努斯考尔查克奖”及“国际劳伦佐·依尔·马尼茀科奖”。
除了少儿文学之外,恩德还为成年读者创作了具有历险和幻想情节的故事、叙事谣曲、诗歌和戏剧。恩德把自己视为介于儿童文学和幻想文学之间的作者。他并不同意只把童话算作儿童文学。他认为,他的书不仅是写给儿童看的,也是写给“有童心的成人”看的。
1985年,恩德在其妻子死后又从罗马回到了德国。1989年,他与《说不完的故事》的日文女翻译马里奥·佐藤结婚。1995年8月,恩德久病之后在斯图加特逝世,享年65岁。1998年慕尼黑的国际青年图书馆内为米夏埃尔·恩德设立了一个博物馆,这是德国第一个为少年儿童作家所设立的博物馆。博物馆内所陈列的东西除了作家遗留下来的家具和用 具以及博大的工作藏书之外,还有恩德的通信、手稿、绘画、照片等。这些东西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恩德的文学创作活动。
米切尔·恩德创作了许多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造了毛毛、巴斯蒂安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女孩、男孩艺术形象,但他本人压根就不承认自己的作品是儿童文学,他甚至根本反对“为了孩子而存在一种特别的文学的说法”。确实,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孩子们喜欢读,成年人也喜欢读。在一个平凡的没有灵魂的时代,米切尔·恩德以他不朽的作品,挽救了一个几乎要失去的王国,即幻想世界。全世界的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不朽的心路开拓者和不倦的寻梦人。
德语国家的文学评论界称赞他“在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世界里,为孩子也为成人找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他的一些著作,如《毛毛》和《说不完的故事》等已经成为世界名著并被中国读者所熟知。他是一位多产的全方位的作家,作品被译为近40种文字,总印数超过3000万册,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获奖记录:
第一部《小图丁杰姆和司机鲁卡斯》(1960)获得联邦德国少年儿童文学奖,1974年又因中篇幻想小说《默默》(即毛毛,该书自1973年出版以来己被 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达数千万册,风靡全世界。)第二次获奖。1979年出版的《讲不完的故事》曾被定为青少年一代的必读书籍。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9 23:54
大卫·威斯纳 David Wiesner (1956—)
195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作为一个在新泽西州郊区长大的孩子,他用想像力创造了他的日常世界。他把家及附近的地方想像成遥远的星球和史前丛林,他还会追随着他想像出来的玩伴,进入到像《世界百科全书》这样的书里,与恐龙一起散步。书里图画的细节让他着迷,画面背后的那只画家的手更让他好奇。他家里的墙上也挂着许多东西,如大象的头、火箭、钟和放大镜。或许就是这些每天晚上闭上眼睛之前看到的最后的装饰,唤醒了他日后的创作力,赋予了他作品中那种随处可见的梦幻般的特质。
稍大一些,年轻的他开始探索艺术史,开始研究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米开朗琪罗、丢勒和达·芬奇,不过吸引他的往往不是主角,而是背景,例如《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背景就一直印在他的脑子里。然后,他又把兴趣转移到超现实主义的画家马格里特、基里科以及达利的身上。在这些大师的激励之下,他开始坐在他父亲给他找来的橡木画桌前面,在纸上画起无字漫画书和无声电影来。
在罗德岛设计学校期间,他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全日制的艺术学生,进一步研究他酷爱的无字讲故事的技艺。“我喜欢画图说故事,而不只是作画而已。当我想到某个角色或某个地方,我就会多花点时间说出那个角色或那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总是会被精彩的图像所迷住,并对它的来龙去脉产生好奇心。他着迷于创造连续的场景和情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作品常常会被形容为适合拍成电影的原因。
1980年,他与迈克·泰勒(Mike Thal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书《诚实的安德鲁》(Honest Andrew),1988年自写自画出版了第一本无字图画书《梦幻大飞行》(Free Fall),这本书获得了1989年的凯迪克奖银奖;他的无字图画书还有《飓风》(Hurricane,1990)、《1999年6月29日》(June 29,1999,1992)、获得1992年凯迪奖金奖的《疯狂星期二》(Tuesday,1991)、《怪兽饰之夜》(Night of the Gargoyles,1994)、获得凯迪克奖银奖的《7号梦工厂》(Sector 7,1999)以及获得2002年凯迪奖金奖的《三只小猪》(The Three Pigs,2001)。2007年他的《海底来的秘密》(Flotsam,2007)再次获得凯迪克金奖。
目前,他与妻子及他们的儿女住在费城。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7-9 23:54
都是俺喜欢的银啊。
可惜,其中只有两位我见过并小小接触过。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0 00:00
回复 15# 星星老师
加油!希望在星星老师的带领下,以后能让我们三叶草的草籽都有机会见见这些大师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0 00:02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 Robert McCloskey (1914-2003)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1914-2003,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汉密尔顿,先后毕业于波士顿的Vesper George艺术学院和纽约的国家设计学院,曾在波士顿从事壁画工作。他以在波士顿公园看到的鸭子一家得到灵感,创作了《让路给小鸭子》(Make Way for DucHings,1941),荣获1942年的凯迪克奖金奖,也使这鸭子一家闻名世界。 二战以后,结束了三年军旅生涯的罗伯特带着夫人和长女塞尔搬到缅因州的一个小岛上。从此,每年夏天,他们一家人都会住在那里,享受亲近自然的平静生活。他怀着对缅因海湾的喜爱和对家人的热爱,将海岛的生活经历升华为三部杰作:《小塞尔采蓝莓》(Blueberries for Sal,1948)、《海边的早晨》(One Moming in Maine,1952)和《美妙的时光》(Time ofWonder,1957)。前两部作品荣获凯迪克奖银奖,后一部作品则为他再次获得凯迪克奖金奖,使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金奖殊荣的艺术家。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1-7-10 00:06
回复 星星老师
加油!希望在星星老师的带领下,以后能让我们三叶草的草籽都有机会见见这些大师
果果妈 发表于 2011-7-10 00:00
很多名作家我们只能仰慕他们的名字瞻仰他们的著作了。
谁叫我们是晚生呢?
国内的还好,在世的还好,你要是都放些这个之外的,谁都没这个能耐啊。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0 00:09
彼得·史比尔 Peter Spier(1927—?)
1927年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记者兼插画家的父亲对彼得的影响很深,18岁时,他去了荷兰的一家艺术学校学习,井决定要把艺术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来经营。彼得.史比尔为儿童创作了14本书,这些书已经被翻译成24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流畅的线条和明快的水彩画法,使得他的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诺亚方舟》(Noah’s Ark)获得了1978年“凯迪克奖”、“克里斯多佛奖”,《在寒冷的夜晚狐狸出走了》(The Fox Went Out Out a Chilly Night)获得了“波士顿全球号角奖”。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人—知识图画故事绘本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0 00:14
彼得·西斯 Peter Sis (1949—)
1949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作家、插画家、设计师、电影导演,在诸多领域皆有较高建树,并集麦克阿瑟荣誉奖章、柏林电影节金熊获、凯迪克奖、纽伯瑞奖、美国插画家协会金奖、《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年度最佳儿童图书奖等难以计数的荣誉于一身,令人惊叹而又佩服。
童年时,母亲就鼓励彼得?西斯画画,但他却因为不喜欢按照老师的要求作画而受到批评。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他进入电影创作领域。1980年,其导演的短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82年被派往美国洛杉矶为1984年夏季奥运会拍摄宣传片。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而一直留在美国。
与图画书大师莫里斯?桑达克的结识,使彼得?西斯将自己的创作重心转向图画书。他在二十年创作历程中所获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的一生所得。仅以《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年度最佳图画书的称号而论,二十年间他竟“霸占”了三分之一的席位,《玛德琳卡》、《玛德琳卡的狗》、《生命之树》更三次为他带来了“年度最佳儿童图书”的好评。
PS:他还有一本《星际信使》也非常好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0 22:06
克里斯·范奥尔伯格 Chris van Allsburg(1949—
克里斯·范奥尔伯格,是美国图画书作家及画家,1949年出生于密歇根州,小时候喜爱画画,青少年时期受到同学影响,大都参与男孩的球类运动,直到进入密歇根大学就读的第一年,修了一门素描课,才重新点燃了他对绘画的兴趣。范奥尔伯格最初的艺术创作以雕塑为主.1979年,他自写自画的第一本图画书《魔术师的花园》出版了,并且获得了凯迪克银奖,从此之后,他一直从事图画书创作。
范奥尔伯格在文字和图画的表现技巧方面都很高超,他知道如何运用文字引导读者,让读者对图画产生不同的感受;由文字和图画相互激荡产生力量,并且留下空间,鼓励读者自己揣测、分析,用不同的方式解读和诠释。
PS:他的作品有:《极地特快》、《勇敢者的游戏》、《仅仅是个梦》、《班班的梦》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0 22:10
加思·威廉斯 Garth Williams (1912—1996)
享誉全球的插画大师。191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22年随父母移居英国,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1936年凭借雕塑才能获得罗马大奖(Prix de Rome)。回到美国后,对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曾为多部著名童书配图,包括E.B.怀特的《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罗兰?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乔治?塞尔登的《时代广场的蟋蟀》,纳塔莉•萨维奇•卡尔森的《桥下一家人》等。除了为很多优秀的童书作家配图,威廉斯也创作了不少自己的作品,《黑兔和白兔》就是其自写自画的代表作。
PS:《晚安,弗朗西斯》(画者)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0 22:13
艾诺·洛贝尔 Arnold Lobel (1933-1987) http://www.eduplace.com/kids/hmr/mtai/lobel.html
Arnold Lobel (艾诺.洛贝尔)生于1933年Arnold Lobel,被称为最懂得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他以简单、优美的文字和艺术表现,经营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温馨、趣味,同时还蕴藏哲学和思考,每篇故事,都准确的说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私人、秘密的心情。1987年Arnold Lobel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内容是: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基金会、奖学金或纪念碑,请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Arnold Lobel曾说过创作对他来说其实非常的不容易,但是只要想到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在读他的书,欣赏他的故事,他就感到非常的高兴。Arnold Lobel就是这样一个一直努力,并乐于为孩子创作的作家。
美国当代最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他的作品除了温馨、趣味之外,对于传统被认为是高层次思考才能接触的哲学论题,例如:勇气、意志力、友谊的本质、恐惧、智慧等,都能够用具体的形象,说闲话的语气,数落出来,让读者常常会发出“啊!”的感叹。
艾诺·洛贝尔的作品,每一篇都可以作为儿童哲学的教材。他1933年5月29日生,1987年12月4日离开这个世界。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在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说:“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您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艾诺·洛贝尔是出版社最受欢迎的人物,不只是因为他的书籍畅销而已,主要的是听说不管是写作或做插画,他的稿子都非常的干净利落,他是一个非常好合作的人。
艾诺·洛贝尔曾经说,创作对他而言非常不容易,但是想到每天在这世界上,都有人坐在那里读他的书,欣赏他的故事,他就非常地高兴,他热爱为孩子做书。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青蛙和蟾蜍 》
PS:《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画者)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00:08
威廉·史塔克 William Steig(1907 —2003)
1907 年生于纽约市,大学教育分别于纽约市立学院及国立设计学院就读。23岁时展开职业漫画家生涯,为New Yorker等杂志设计封面和内页插画。1968年,出版生平第一本儿童图画书,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惊讶,但也都分外佩服他61岁“高龄”重新涉足另一个行业的勇气。结果,第二年,他便以《驴小弟变石头》(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列名号角图书(Horn Book)的佳作榜上。次年,考德科特奖(Caldecott)也颁给了此书。之后,他的作品源源不断,而且纷纷摘下大奖,1983年即以《老鼠牙医――地嗖头》(DOCTOR DE SOTO)得到纽伯瑞佳作奖他本人也在1988年获得安徒生奖的提名。这位爷爷级的作者于二○○三年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五岁,作品有《老鼠牙医地嗖头》、《驴小弟变石头》、《奇奇骨》等約三十多本。
PS:《那时候大家都戴帽子》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00:20
Bill Peet(1915.1.29—2002.5.11更多资料移步:http://www.billpeet.net/
与桑达克,苏斯博士并称为美国童书界三巨头的绘本大师 。比尔•皮特是一位饱含童心,幽默风趣,关怀生态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全才画家。
比尔•皮特的作品想象丰富、韵味深长,在西方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PS:前阵子论坛上抢鲜读的第二波《比尔皮特绘本系列》就是他的书。看下这里有没有你看过的书?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21:20
艾兹拉·杰克·季兹 Ezra Jack Keats(1913—1986 )
1916年3月1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他的父母都是波兰出生的犹太人,因为遭到迫害移民到了美国,他是他们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小时候就喜欢涂鸦,常常把道路或是墙当成画布。1934年他高中毕业后,虽然得到了艺术学校的奖学金,但因为父亲突然过世,他只好放弃,一边打工一边自学。1942年他应征入伍,战后曾去巴黎做过一年的绘画之旅。回国后,他在纽约的画廊举行过个人画展,并开始为成人书设计封面和画插图。从1954年到1960年,他还为十几本童书画了插图。
1962年,他自写自画了《下雪天》(The Snowy Day),这本书为他赢得了1963年的凯迪克奖金奖。主要作品除了以黑人男孩彼得为主人公的“彼得系列”:《彼得的口哨》(Whistle for Willie,1964)、《彼得的椅子》(Peter's Chair)、《彼得的信》(A Letter to Amy,1968)、《彼得的眼镜》(Goggles,1969)之外,还有《珍妮的帽子》(Jennie's Hat,1966)等多部。1983年在纽约逝世。
那个奇怪的名字:艾兹拉·杰克·季兹
作者:俣涵ILY
2010-7-1 9:44:00 注意到Ezra Jack Keats,首先是从他的名字开始的,这个外国人的名字怎么那么别扭?英文的也别扭:Ezra Jack Keats,估计不是英美加拿大的,是不是个以色列的?其次,他的图画书画的都是黑人小朋友,很少见到以黑人小朋友做主角的。
后来,我发先TOP100里竟然有一张DVD是他的专辑哦,可见他的作品是很受关注和喜爱的。 ??
Keats的作品反应的都是中下层阶级黑人的家庭的生活,大部分是喜悦的,也有一些有一点忧伤,想我上次买的ARP 3,但读起来都有种亲切感,就像是在回顾童年的日记,就像狄波拉一样。
看网上的介绍说是:1940年《Life》杂志上的一篇黑人小孩的报导,Keats被一位黑人小孩的影像所吸引,一直把它贴在工作室的墙上,直到1962年转化成《下雪天》这部经典作品。有一次,Keats在图书馆看到一位黑人小孩正在读《下雪天》,他听见那位黑人小孩说:“我在里面耶!”,这句话触动了他,决定让小Peter蜕变成青少年。彼得是Keats笔下最红的主角,约有6本书以他为故事中心。 这就是黑人小孩peter的由来。
Peter系列我虽然很喜欢,但是对于俣涵来说有点幼稚了,所以我在网上给他搜了英文版的,当学英语了。 ?
Keats终身未婚,于1983年辞世,一生绘作超过85本,儿童文学著作达24本,真难想象一个没有孩子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给孩子作画的激情,不知道他的其他作品是什么样的,我们引进的不多。
这次我买的他的《宠物秀》、《酷眼镜》和梦,越来越喜欢他的油画风格。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22:27
汤米·狄波拉 Tomie dePaola(1934— 太可爱了吧!哈哈,看下一张)
1934年出生于美国康乃狄克洲,1956年毕业于布雷克美术学校,开始投入创作图画书的行列。经过六年的时间,才真正得到出版社的赏识,有机会为自己和其它作家画插图。35岁他从加州美术工艺学院拿到硕士学位,次年又在朗山学院得到相当于博士的学位。在艺术学院执教数年后,即放弃教职,专心奉献于儿童文学。狄波拉的作品非常丰富,且倍受孩子欢迎;他的作品曾获颁凯迪克特(Caldecott)等大奖,他个人也在1990年获得安徒生奖的提名。
汤米·狄波拉的书,有很多是取材于民俗故事。来自欧洲、意大利的最多,但是南美的、印第安人的、亚洲的也都有,对他来说,整个世界都是他取材的对象,可是他喜好的是非常基本的、人间普遍的情感。他的画风非常特殊,可以用“简单大方”四个字来形容,简单是说他定型的线条很简单,他的色块很大方,他多半用特别色,连组合也很特别,虽然用的彩度很高,但是让人看了很平和,一点也不刺眼。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阿利的红斗篷》、《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武士与龙》、《繁梦大街26号》(自传体小说)
汤米·狄波拉 Tomie dePaola的画,哈哈,跟他长得一模一样!
网友:“狄波拉的插图风格极其明显,很有古代童话的感觉。最初发现他是个胖乎乎的可爱老头儿时,我有点出乎意料,难道他不该像他笔下的人物那样充满了古代味道和淡淡的哀愁吗?这个圣诞老人,我看根本就是狄波拉爷爷自己扮的!~”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22:29
苏斯博士 Dr. Seuss(1904-1991)美国儿童文学家兼卡通大师,
2008年挣了1200万美金。(号称“死后仍能大把挣钱的名人之一”)
1904-1991,本名西奥多·苏斯·盖泽尔(Theodor Seuss Geisel),是美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在白宫发布的美国文化“梦之队”中,他的名字与《夏洛的网》的作者E.B.怀特以及《草原小屋》的作者怀尔德并列。同时,苏斯博士还是一位高妙的画家,他会亲自为自己的书绘制漂亮的插图。那些由他自己撰文并绘制插图的作品都以“苏斯博士”(Dr.Seuss)来署名,比如《穿袜子的狐狸》、《绿鸡蛋和火腿》 、《霍顿孵蛋》、《乌龟耶尔特及其他故事》等。而由他本人撰文、别人插图的作品则用Theo Lesieg(Lesieg是 Geisel 的倒写)和罗塞塔·斯通(Rosetta Stone)来署名,例如《头顶十个苹果》(The Apples up on Top)〈小虫打喷嚏〉 (When the Little Bug Went Ka-Choo)。
其实,苏斯博士并没有真正获得过博士学位。1925年自达特茅斯大学毕业后,他又去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但因为受不了沉闷枯燥的学校生活而中途辍学。他开始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需要一个笔名,就饶有风趣地用上了“苏斯博士”。他说:“我父亲一直希望看到我的名字前能冠上‘博士',我就自己加上去了。这样做我想至少省了他上万块钱”。
1904年3月2日,苏斯博士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他们一家住在费尔菲尔德大街74号,距离他父亲担任园长的森林动物园只有六个街区,距离图书馆只有三个街区,的确是孩子成长的理想场所。苏斯非常喜欢画动物园里的动物,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幽默感,使得他日后开始把信手涂鸦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他的名字Suess是他母亲海丽埃塔·苏斯·盖泽尔的娘家姓。在他的幼年时代,母亲总是为他哼唱自己小时候学会的押韵儿歌,所以,苏斯博士创作韵文的能力和热情,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他的母亲。
苏斯博士对自己的出生地斯普林菲尔德的鲜明印象几乎体现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例如:《霍顿孵蛋》中的怒而丛林就是森林动物园中的河道的缩影,而《史尼奇及其他故事》中那稀奇古怪的卡车,很可能取材于他小时候在普林菲尔德街道上看到的诺克斯拖拉机。
美国教育协会将苏斯博士的生日,即3月2日,定为全美诵读日,也称苏斯诵读日。在这一天,人们互相朗诵苏斯博士的作品,把这作为一项有趣的公民义务。
在奥兰多探险岛的苏斯主题区,孩子们可以与苏斯博士创作的各个动物形象会面,像戴高帽子的猫、大象霍顿、史尼奇、乌龟耶尔特、穿袜子的狐狸……连餐馆的名称也定为“绿鸡蛋和火腿”以及“麦格克斯马戏团”。整个区域没有一条直线,正像苏斯博士绘本中的插图一样。苏斯空中列车的最后一站被定名为斯普林菲尔德,以此来纪念苏斯博士的出生地。
在苏斯博士辞世后的“星期六晚见直播”节目中,耶西·杰克逊牧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新闻时段的播出。他说:“我将朗读先知苏斯所写的Sam I Am中的一段而不是引用《圣经》。”于是,他慷慨激昂地用布道的音调朗诵了《绿鸡蛋和火腿》。
1954年5月,《生活》杂志报导美国学生的语文程度较低,可能是因为教科书枯燥乏味,无法引起阅读的兴趣。于是,在兰登书屋的邀请下,苏斯博士与他的妻子一起策划了Beginner Books系列,用最少、最简单的语汇写成妙趣横生的故事。
苏斯博士1957年出版的《戴高帽子的猫》一书只用了236个单词,这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因此对儿童读本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苏斯博士的书在美国童书常销书排行榜上长期位居前列,而且他创作的这些帮助儿童学习语言的图画故事书被美国教育部制定为阅读辅导读物。苏斯博士的作品蕴涵着先进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不但能够极大地丰富儿童的想象,启迪儿童的智慧,提高儿童的阅读和作文水平,而且也能帮助教师和家长理解儿童的独特思维世界。
虽然苏斯博士创造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动物形象,但他一直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改编成图书以外的形式,因此,以苏斯作品为蓝本的影视作品屈指可数。
1966年,苏斯授权声名显赫的动画艺术家查克·琼斯将《圣诞怪杰》拍成了动画片,这部影片非常忠实于原作,至今仍被许多人认识是一部经典之作,并被列入每年的圣诞特别节目。随后被搬上银幕的还有《霍顿听到了呼呼的声音》、《绒毛树》和《戴帽子的猫》等。
晚年时期,苏斯博士似乎通融了一些,因而又有一些以苏斯创造的动物形象为模型的卡通片和玩具应运而生。1991年苏斯博士去世后,他的遗孀开始负责所有的授权事宜。2000年由她批准上演了金·凯瑞主演的《圣诞怪杰》和百老汇音乐剧《苏斯狂想曲》,2003年又上演了麦克·迈尔斯主演的《戴高帽子的猫》。
好莱坞新老喜剧明星金·凯瑞和史蒂夫·卡洛尔将在根据苏斯博士同名原著改编的动画片《霍顿听到了呼呼的声音》中合作,金·凯瑞将为大象霍顿配音,卡洛尔为呼呼镇镇长配音。这也是两位喜剧天王的首次合作。
苏斯博士的图画书有着典型的个性化风格,明亮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夸张的造型,配合原创的动画形象以及曲折、生动、紧凑的故事,使得画面和文字都呈现出一种张力和个性,这也是他的作品倍受儿童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斯独特的风格也表现在故事构架上。许多故事情节均包含不断升级的夸张、狂想,形成一种典型的苏斯式情节模式。有人曾经吹进空气,使得情节持续膨胀,几近爆破,等到读者快受不了了,期待气球“砰”的应声而破时,苏斯博士却又出乎意料——只是将气球放了气!另外,节拍明确有规律、易记易诵的韵文,更是苏斯式故事正文的显著标记。
在给孩子写写画画的大家里,苏斯博士肯定该归入一种另类。他完全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看待,最大限度的“放纵”他们:让他们痛痛快快地“胡说八道”、“大闹天宫”。他甚至敢于激发他们潜意识中被压抑的自我,不惜以躁动不安作为代价。让孩子们从苏斯博士那里品味淋漓尽致的痛快吧,可是有一点要记住,千万不要在睡前讲!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22:39
凯文·汉克斯 Kevin Henkes个人网站:http://www.kevinhenkes.com
凯文·汉克斯住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市。《小猫咪追月亮》是他的第34本童书,由绿柳图书公司(Greenwillow)出版。他写过一些儿童小说,包括曾获纽伯瑞(The Newbery Medal)银奖的Olive's Ocean。他还创作过很多本图画书,包括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榜首位的Wemberly Worried(台湾版译作《我好担心》),曾获凯迪克(The Caldecott Medal)银奖的Owen(《阿文的小毯子》),倍受喜爱的Lily's Purple Plastic Purse,以及Chrysanthemum(《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等等。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小猫咪追月亮
我好担心
阿文的小毯子
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22:42
大卫·香农 David Shannon(1959—)
美国著名绘本作家、著名画家,195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他擅长运用生动写实的题材,描绘出儿童的生活体验,精练的语言和精确的图像结合,风格幽默,色彩鲜明,深受读者喜爱。
作品屡获大奖,曾荣获凯迪克大奖、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绘本”、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绘本、美国图书馆协会好书奖、《书单》杂志编辑选书、《学校图书馆》学刊最佳图书奖、金风筝奖等。
代表作《鸭子骑车记》(DUCK ON A BIKE)入选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绘本”;《来去当海盗》(HOW I BECAME A PIRATE)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国际阅读学会/美国童书协会儿童评选最爱童书,并持续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下雨了》(The Rain Came Down)获2001年童书作家与插画家协会金风筝奖;《大卫,不可以》(NO DAVID!)荣获凯迪克大奖。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大卫,不可以
大卫上学去
大卫惹麻烦
鸭子骑车记
PS:《小仙女艾丽斯》、《千万别去当海盗》、《海盗从不换尿布》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22:49
艾瑞克·卡尔 Eric Carle(1929—)
1929年6月2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锡拉丘兹。他的父母都是德国人,6岁时,随父母一起搬回到了德国。艾瑞克·卡尔讨厌德国式的教育,16岁那年从高中退学,在老师的劝说之下,在斯图加特一所有声望的美术学校学习了四年的视觉艺术。还是在学期间,就为美国情报中心绘制了一系列的海报。毕业后,他曾在一家时尚杂志担任艺术指导,但他太怀念儿时美国那间洒满了阳光、可以自由画画的教室了,太想回美国了,终于在1952年23岁那年,兜里揣着四十美元,又一个人回到了阔别了十七年的纽约。他给当时担任《财富》杂志艺术总监、后来以《小蓝和小黄》《小黑鱼》等作品闻名于世的李欧·李奥尼打了一个电话,李欧·李奥尼不但请他吃了一顿午饭,还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
他年近四十才开始创作图画书,迄今为止,已经创作了《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Brown Bear, Brwon Bear, What Do You See?,1967)、《1,2,3,去动物园》(1,2,3 To The Zoo,1968)、《好饿的毛毛虫》、《好忙的蜘蛛》(The Very Busy Spider,1985)、《爸爸,请为我摘月亮》(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1986)等七十多本色彩缤纷的拼贴画风格的图画书,被翻译成了三十多种语言,小读者遍布世界各地。2002年12月,他的个人美术馆——艾瑞克·卡尔图画书美术馆在马萨诸塞州开馆,这也是美国的第一个图画书美术馆。
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图画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他甚至没有得到过凯迪克奖,这是因为批评家们不喜欢把书降低到像玩具一样的位置。2003年,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他劳拉·英格尔·槐尔特奖,这也可以算是对他作品的艺术性表示的一种迟到的承认吧。
现在,他和妻子芭芭拉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北安普敦市。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好饿的毛毛虫 棕熊棕熊,你在看什么?
PS:也是《小种子》、《小羊和蝴蝶》的画者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1 22:55
佩特·哈群斯 Pat Hutchings(1942—)
佩特·哈群斯,1942年6月18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她自幼喜欢画画,16岁那年获得了当地一家艺术学校的奖学金,三年之后进入利兹艺术学院深造,专攻插画。大学毕业后她去了伦敦,先做兼职的店员,后来加盟一家广告公司,成为了一名助理设计师。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未来的丈夫劳伦斯·哈群斯。1965年7月21日,他俩举行了婚礼,两周后她随丈夫被派驻到位于纽约的美国分公司。
她到了纽约之后一直想从事插画工作,在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一位编辑的建议下,她写出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1968年出版的处女作让她一举成名。她的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总是贴近孩子们的角度认真面对他们的问题,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她的主要作品还有获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风吹起来》(The Wind Blew,1974)、《蒂奇》(Titch,1971)、《千变万化》(Changes, Changes ,1971)、《一个猎人》(One Hunter,1983)以及《最坏最坏的妖兽》(The Very Worst Monster,1985)等三十多部。
1968年哈群斯夫妇又搬回到了英国,一直住在伦敦。她曾说儿子摩根和山姆是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现在她有了一个名叫哈里·巴斯特的孙子,这个小孙子又给她带来了新的灵感,2005年春天她又有新作问世。
——以上资料摘自《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母鸡萝丝去散步
金老爷买钟
晚安,猫头鹰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2 13:23
谢尔·希尔弗斯坦Sheldon Alan Silverstein, 1932.9.25—1999.5.9
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
作为一名绘本作家,他一生创作无数,他的绘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仅美国本土的销量就超过1800万册。他以《爱心树》(The Giving Tree)一书轰动文坛,奠定了他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往上跌了一跤》等。他为电影《明信片的边缘》(Postcards from the edge)所作的歌曲I'm Checking Out获得1991年第6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还因《人行道的尽头》获得1984年格莱美奖。
他的作品幽默、温馨;简单朴实的插图,浅显的文字,淡淡的人生讽刺与生活哲学,掳获了全球数以亿计读者的心。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爱心树
失落的一角
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
一只会开枪的狮子
阁楼上的光
向上跌了一跤
人行道的尽头
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
一只加长十分之五的长颈鹿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2 13:25
莫·威廉斯 Mo Willems 个人网站:http://www.mowillems.com
毕业于纽约大学帝许艺术学院,为《芝麻街》等许多知名儿童节目写过剧本,也创造了许多著名的卡通人物,先后6次获得艾美奖。他2003年开始创作童书,已出版10多本儿童绘本,获得包括凯迪克奖、美国图书馆协会童书奖在内的多项童书大奖,被《纽约时报》誉为“21世纪最突出的新锐作家”。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别让鸽子开巴士!
别让鸽子太晚睡!
鸽子捡到一个热狗!
小象小猪系列4册
PS:《“嗷呜”怪兽阿抖来了》、《古什纳小兔》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2 13:46
梅瑟·迈尔Mercer Mayer(1943—)
1943年12月10日,梅瑟·迈尔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由于父亲是名海军,迈尔从小跟随家人经历多次搬迁后,最终定居在夏威夷的火奴鲁鲁。迈尔将童年的时光一半用在捕捉蛇和蜥蜴上,一半则是用在阅读图画书上。高中毕业后,他来到纽约学习美术,决心成为一名儿童图书插画家。但是他的老师们却一再劝阻他打消这样的念头,认为他根本无法以此来谋生。之后迈尔开始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得到一些儿童图书的插画工作。 1967年,梅瑟·迈尔出版了第一本书《一个男孩、一条狗和一只青蛙》,这是一本无字书,之后他又创作了这个系列中的另外5本。他取得了成功,获得了无字图画书创始人之一的美誉。他的第二部作品《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很快成为国际畅销童书,被选入《阅读彩虹》精选集,成为一代又一代儿童睡前故事的主要阅读图书。他的另一套童书“Little Critter”同样家喻户晓,广受欢迎,这套童书也是由他本人绘画,与其夫人吉娜共同创作完成。到今天为止,梅瑟?迈尔已经创作了300多本图画书。他在自己的网站上说:“我的大部分作品讲的都是我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是个大孩子,我写的事情是现在发生的,特别是和我的孩子一起发生的事情。他们总是给我许多的灵感。”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男孩、青蛙和狗
大噩梦系列
小怪物系列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2 13:56
琼·穆特Jon J. Muth(1960.7.28—)
http://lookingglassreview.com/html/jon_j_muth.html,根据这里,应该是最前面这个
琼·穆特 Jon J. Muth
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以优美恬静的画风在绘本创作和插画领域享有盛誉。他擅长将清秀灵润的水彩画与发人深省的哲思故事结合在一起,作品中透着一种悠远的禅意和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琼·穆特的《禅的故事》获得凯迪克大奖,《尼古拉的三个问题》被《纽约时报》称赞为能够“默默的改变生命”。此外,他还获得过美国插画师协会金奖和美国犹太图书馆协会奖——雪莉·泰勒奖。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禅的故事
尼古拉的三个问题
石头汤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2 14:16
安东尼·布朗 Anthony Brown(1946—)
安东尼·布朗,1946年生于英国谢菲尔德郡。他从小就喜欢艺术,经常跟着父亲一起画画,后来进入哈瑞·都柏朗的利兹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课程。安东尼·布朗毕业后在曼彻斯特皇家医院工作,曾为一些医学书籍做插图。而最终,他投身于自己热爱的“真正绘画”,并在绘本创作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特殊的经历打造了安东尼·布朗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医学插画的创作经验使他的绘画细腻写实,绝不粗疏;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的影响,他往往在利落的构图、鲜明的色彩、戏剧性的画面中蕴藏“神奇而幽默的元素”。在种种精彩绝伦的构想中,他的作品时而冷静沉着,时而幻想浪漫,时而风趣可爱,时而韵味悠长。总之,他的绘本总是不时地给人新的发现和惊喜,让读者在反复的阅读和品味中感受无尽的乐趣。
令人感动的是,大师安东尼·布朗不仅具有天才的艺术思维,还怀有热诚的心灵。他的创作勇于反映现实,关注家庭生活、亲子关系,以及女性主义、弱势群体等这些社会主题。更可贵的是,他能够深入观察和把握儿童的特点,体会并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努力呈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经常能够帮助孩子们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安慰,从而获得希望和快乐。
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很多,著名的《大猩猩》、《我爸爸》、《我妈妈》、《我喜欢书》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而一只经常出现其中的小猩猩威利也已成为了经典的绘本形象。安东尼·布朗在绘本领域所获的奖项更是耀眼夺目——凯特·格林纳威奖、科特·马希拉奖,以及德国绘本奖、安徒生大奖、荷兰银画笔奖等,这使安东尼·朗这个名字广为人知,异常响亮。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4 07:06
布莱恩·瓦尔德史密斯 Brian Wildsmith (1930—)http://www.brianwildsmith.com/bw.about.html
布莱恩?瓦尔德史密斯是英国图画书界的常青树,有着“华丽色彩大师”之称。他创造了华丽奔放的图画书世界。布莱恩?瓦尔德史密斯于1930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毕业于巴斯利美术学院和伦敦大学艺术系(斯莱德美术学院),曾做过数学、音乐教师,之后专心从事绘画创作。他善于混合运用水彩、水粉、彩粉、拼贴等多种表现手法,以自由大胆的色彩、构图和变形著称。布莱恩创作出版过八十多种绘本,被译成约二十种文字,是世界知名的大师级图画书作家。1962年的处女作《怀念史密斯ABC》让他一鸣惊人,夺下英国插画界格林威大奖,这是英国图画书界的最高奖项。1994年,日本建成布莱恩?瓦尔德史密斯博物馆,特别展出这位大师的珍贵原作。评论家赞美,“他不只是插画家,内心更像一位哲学家”。他本人深信好的图画书可以更早亲近艺术与文化。“图画书结合图画与想象,美丽的创作可以提升孩子的视觉感受力,影响是一辈子”,“孩子的小小心灵就像一本空白的书,等待记载爱、幽默、同情与智慧。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麦田精选图画书:
狮子和老鼠
龟兔赛跑
北风和太阳
森林里的聚会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4 07:08
约翰·伯宁罕 John Burningham (1936--)
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1936年出生於英國的雪瑞(Surrey)郡,他的作品中經常傳達強烈的兒童至上的訊息也很同情弱者,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感覺到溫暖和關懷。1963年他以Borka這部作品榮獲英國格林威大獎的榮譽。Burningham創作不輟,努力在不同作品中貼近童年的心情,在1970年再度以Mr. Gumpy’s Outing獲得格林威大獎,其他還有無數獎項的肯定。
Burningham的藝術創作萌芽於特殊的童年生活,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須經常搬家,前前後後換了十所學校,他在學校從來稱不上乖乖牌,他並不特別喜歡學校的課業,除了美術課以外,在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the boy who was always late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童年的投射。儘管對其他科目並不認真,Burningham 倒是花了很多時間,自由徜徉於藝術的天地裡。他最終畢業於倫敦中央藝術學院,並且在學校裡遇到日後同為知名童書插畫家的終身伴侶Helen Oxenbury。
Burningham自謂他的作品模擬的是大約五歲孩童的眼光與心情,在那個世界裡,小孩最大,所有大人們的規矩都不算數,讀者仔細閱讀內容,可以發現伯寧罕許多故事中的孩子,雖然在生活層面仍須依附父母,但他們自己心中仍保有一塊屬於孩子自己、想像豐富、色彩豔麗的空間。
就「圖畫書」的圖畫本身來說,Burningham具有純熟的繪圖技巧與設計概念,他的圖畫具有說故事的能力,可以和文字一搭一唱,使故事呈現得更生動豐富,他認為畫畫就像彈鋼琴一樣,不是一蹴可磯,需要常常練習。Burningham透過運用不同的媒彩,掌握其特色,並加上明暗及線條的運用,在畫面上製造許多對比或驚喜等視覺效果,不但能引起小讀者注意畫面所要敘述的故事,也邀請小讀者進入本文和作者一起猜測、判斷、詮釋、和連結故事的發展。(參考1999.2.25中國時報開卷週報及禮筑書店)
1936年4月27日出生于英国萨里郡的法恩汉姆。由于父亲是一位推销员,家里经常搬迁,他童年时曾经换过十多所学校。12岁时进入夏山(萨莫希尔)学校就读,那是一所推崇选择教育的学校,课程不是强制性的,所以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17岁那一年,他因为拒绝服兵役,而选择了军事服务的工作,其工作内容包括战地急救、护林、农耕、打扫贫民区、盖学校……足迹远至意大利、南斯拉夫和以色列。1956年,他进入伦敦的中央艺术中心学院学习,三年后,他以一本由手、脚印组合而成的画册作为毕业作品,获得了设计学的国家文凭。毕业后由于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把握,他又去了以色列,为一家电影公司制作模型和木偶,直到1960年的秋天才又回到伦敦。他一边为伦敦交通局画海报、帮杂志社画漫画、设计圣诞卡,一边尝试拿着他的作品集到各个出版社去寻求出版,希望能成为一名专业的插画家,然而他得到的回答总是:“等你完成一两本书之后,再让我们看看吧!”
1963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图画书《宝儿》(Borka: The Adventures of a Goose With No Feathers),这本书获得了当年的凯特·格里纳威大奖。1970年,他又因《和甘伯伯去游河》(Mr Gumpy's Outing,1970)再度获此殊荣。他的《外公》(Granpa,1984)还为他赢得过1984年的科特·马希拉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莎莉,离水远一点》(Come Away from the Water, Shirley,1977)、《你喜欢》( Would You Rather,1978)、《莎莉,洗好澡了没?》(Time to Get Out of the Bath, Shirley,1978)、《鳄梨宝宝》(Avocado Baby,1982)、《迟到大王》(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 - the Boy who is Always Late,1987)、《喂,下车》(Oi! Get Off Our Train,1989)、《我的秘密朋友阿德》(Aldo,1991)《哈维·史蓝芬伯格的圣诞礼物》(Slumfenburger's Christmas Present,1993)、《寇特尼》(Courtney,1994)、《云上的小孩子》(Cloudland,1996)、《魔法床》(The Magic Bed,2003)等。现在,作为一位已经创作了三十多本图画书的作家,他已经在大西洋两岸赢得了数不清的荣誉,作品被译成十数国文字。
1964年,他与同是图画书画家、《我们去猎熊》的绘者海伦·奥克森伯里结婚,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4 07:09
迪克·布鲁纳 Dick Bruna(1927—)
迪克布鲁纳先生是荷兰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享誉全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创造了米菲(miffy)。米菲是一只小兔子,由简洁的线条绘画而成。米菲每天的冒险经历激发了许多孩子的想象力,而且她的经历能钩起父母们孩提时代的记忆。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4 07:11
迪克·布鲁纳 Dick Bruna
迪克布鲁纳先生于1927年8月23日在荷兰乌得勒市(Utrecht)出生。他从小开始就喜欢绘画,纵使在二次大战时,他并没有放弃这个兴趣。战争结束后,迪克布鲁纳对学校就失去了兴趣。迪克布鲁纳的父亲希望他像自己一样,在家族的出版社工作。于是迪克布鲁纳先生辗转到了伦敦和巴黎学习贸易。在巴黎的时间,他常常浏览各个博物馆;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Picasso)、布拉克(Braque)、莱杰(Léger)和马蒂斯(Matisse)等画家的作品给迪克布鲁纳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迪克布鲁纳发觉他像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时候,他就返回荷兰,并把自己的才艺贡献给家族事业。他绘画的职业生涯是从家族经营的出版社(A.W. Bruna & Son)担当图书封面设计开始的。
有几年的时间,迪克布鲁纳先生为一个名为 ‘Zwarte Beertjes’ 的侦探故事系列设计封面,也为出版社绘画海报。直到1953年,他的第一本图画书‘苹果’(‘the apple’)出版。今天,迪克布鲁纳先生所创作的图画书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8千5百万本。他的第117部著作‘米菲女皇’(‘queen miffy’)在2007年面世。 然而,迪克布鲁纳先生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儿童图书。他所创作的黑熊系列(‘Black Bears’)、Havank 图书、Maigret和圣人(‘the Saint’)都非常著名。而且他为黑熊系列设计的海报也很有名。我们从乌得勒市的中央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特别开辟了永久性的迪克布鲁纳作品展就可以知道,迪克布鲁纳先生所创作的图画不单是插图,它们是真正的艺术品。
迪克布鲁纳先生和太太艾琳(Irene)在1953年结婚,有三个孩子和六个孙儿。 布鲁纳太太艾琳在布鲁纳先生的创作方面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所有迪克布鲁纳的图书在出版之前,都经过太太的审阅;艾琳是布鲁纳先生最信任的私人评论家。
【迪克布鲁纳先生的设计风格 (Style of design of Mr. Bruna )】
迪克布鲁纳先生的绘画风格十分简单和基本,他的创作体现了简单的魅力。
布鲁纳先生在创作时总是画出其非常简洁的轮廓。他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然后开始作画。显现在布鲁纳先生的作品中只有物体本身最重要的特点,所有不必要的东西他都会抛弃掉。他的画看起来很‘扁平’,这是因为他不遵循透视原理(perspective)画画 。
你也许认为保持简单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幅插画在迪克布鲁纳先生完全满意之前要画上好几百次;整个创作的过情陪伴布鲁纳先生的只有铅笔、画刷、颜料、剪刀和胶水。
有着‘心跳’的线条 (Lines with ‘ heartbeat ’)
我们常常在迪克布鲁纳先生的作品中见到一道粗粗的黑色线围绕在他画的人物上,我们把它称为‘轮廓’。虽然每条轮廓线都经过布鲁纳先生细心的用画刷画上,可是当近距离观看时,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不平滑的线条,就像感受到布鲁纳先生的心跳一样。
真实的颜色 (True color)
迪克布鲁纳先生在作画时总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如红、蓝、黄、白和绿,他很少用橙色而且从来不用紫色。就这样组成了布鲁纳的颜色世界。
迪克布鲁纳先生成功的秘密 (The Secret of Success of Mr Bruna)
迪克布鲁纳先生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他成功的秘密源于他作品的画面色彩鲜艳、简朴的线条,还有简单清晰而直接的人和物,都是一望便知的图像。例如小狗,布鲁纳先生会重复的使用同一条小狗的形象在他众多的图书中;还有,只要在他绘画的人物的嘴或眼睛作少许改动,我们就立刻知道那个人物是开心或是悲伤。在米菲的故事里,当她非常悲伤时,迪克布鲁纳先生就为她添一滴眼泪,那时我们就会知道米菲是多么的伤心。孩子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来认识自己的世界,同时又留给孩子们很广阔的想像空间。
总之,‘少即多’(Less is more)就是他成功的秘密。
迪克布鲁纳先生的作品 (Mr Bruna’s work)】
迪克布鲁纳先生所创作的插图和人物总是先出现在图书上。图书是迪克布鲁纳先生作品的核心,它们反映了迪克布鲁纳先生的艺术风格。迪克布鲁纳先生已经创作了2500多幅插图。所有迪克布鲁纳先生的作品都得到版权保护;米菲的图案和文字已经作为商标在全球注册。迪克布鲁纳先生的作品版权和授权都由荷兰Mercis 公司管理。Mercis 公司的使命是激发全球0-6岁孩子对迪克布鲁纳先生作品产生兴趣,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空间去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
此外,迪克布鲁纳先生透过自己的作品来支持许多的人道主义机构,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Terre des Hommes(直译名称‘人类的大地’,是一个由十一个国家的政府机关组成的团体,为争取儿童人权)和红十字会(the Red Cross)等等,他为这些机构设计海报,用图画来表示行动。
作者: yoyo200712 时间: 2011-7-14 11:23
这些作者的作品,耳熟能详
可是,对于作者和画者本身,还真的没有认真去了解过
搬凳子,坐着慢慢看
献花给果妈~~~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14 16:54
回复 42# yoyo200712
恩,就知道八卦协会的童鞋一定会喜欢
作者: qhc726 时间: 2011-7-17 21:44
不错,又了解了许多书背后的知识
作者: 容容的妈妈 时间: 2011-7-20 10:29
好贴,收藏学习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09
大家喜欢我就继续~
托尼·罗斯 Tony Ross(1938—)
托尼·罗斯(Tony Ross)193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在英国利物浦艺术学校接受过美术训练,做过漫画家、平面艺术设计师、广告公司艺术总监、曼彻斯特工艺学校的高级讲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醉心于图画书的创作,是欧洲最著名的图画书创作者之一,共有五十多部作品行销世界各地。
1976年托尼·罗斯的作品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由出版商Andersen Press发行,并获得儿童图书团体投票认同为当年最佳童书之一,托尼在童书的领域渐露头角。托尼以他幽默的笔触及华丽的色彩运用,重新赋予耳熟能详的童话传说新的诠释和生命,Jack and the beanstalk,、Towserandsadie’sbirthday、The second princess让他三度荣获最佳绘者银画笔刷奖。
他的作品以调皮活泼著称,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他喜欢以幽默的笔触与拙朴的线条讲述起伏跌宕的故事。他能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丰富、极富夸张的人物个性,以鲜艳的图画配合故事情节,充分掌握了书中紧张的气氛、节奏,每一页都紧紧的扣住读者的心,直到最后一页才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惊奇的结局。正如一位著名评论家汤尼?布瑞德门所说:我还没遇到一个小孩会不喜欢看他的书!
托尼的作品家喻户晓,畅销全世界,获奖无数。现在和妻儿住在美国康乃迪克州。 绘本大师托尼·罗斯独创的“小公主系列”在他的系列绘本中独树一格。带着一顶黄澄澄皇冠的小公主,光着脚穿著尿布,和所有的小孩一样,忙着学习新事物,忙着不断制造具有轰动效应的麻烦。不仅塑造了惹人怜爱的人物表征,其它像国王、王后、将军、厨师、海将军、女仆等角色都在每个故事中神气活现。同时,他还擅于利用小公主手中的道具,充分灵活地把它们作为各种事件的引子穿插其中。托尼?罗斯以完整的故事结构与图文并茂的叙述技巧,带给小读者最丰富有趣的阅读经验。
在《我要来抓你啦!》一书中以夸张的人物造型及鲜艳的图画配合故事情节,充分掌握了书中的紧张的气氛、节奏,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惊奇的结局。托尼的作品家喻户晓,畅销全世界,获奖无数。现在和妻儿住在美国康乃迪克州。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小公主系列图画书
我要来抓你啦
嘿,站住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13
大卫·麦基 David Mckee (1935—),英国家喻户晓的绘本创作家。
http://www.oliviabooks.com.tw/news.php?id=105
英国知名图画书作家,在欧洲素有“当代寓言大师”封号。出生于英国西南方的小城——达特木。中学毕业后,随即进入普利矛斯艺术学院接受正统的绘画训练。他的绘画风格颇受Saul Steinberg和Andre Francois影响。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老师说故事,耳濡目染的麦基,长大后也喜欢说故事给朋友听。
麦基擅长创造幽默有趣的故事和图画,让小朋友在快乐的情境中体验人生。他在作品中成功塑造出许多有趣的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这套童书迄今已转译为二十多国语言,深受世界各地儿童喜爱。麦基目前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一年中分别住在法国南部的尼斯、巴黎与英国伦敦。其中他最喜欢尼斯的阳光和那儿宽敞的工作室。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亲子幽默绘本:彼得王子和泰迪熊、莎莎的肚子咕噜叫
玛丽的秘密、等一会,聪聪
花格子大象
四个红苹果
三个怪物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16
安荷特夫妇 Catherine and Laurence Anholt 个人网站:http://www.anholt.co.uk/
罗伦斯·安荷特(Laurence Anholt)和凯瑟琳·安荷特(Catherine Anholt)是英国著名的童书作家/画家夫妻档,自1984年以来合作出版超过九十部作品,并被转译为多国文字,深受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他们两人是Falmouth School of Art的同学,罗伦斯后来进入Royal Academy修得艺术硕士,他们有时搭档写、画,也和其它作画家合作。
他们合作的图画书,多取材自真实的家庭生活,读者常可在凯瑟琳的图画中看到熟悉的家常事物,充满丰富、有趣的细节。他们现在住在英格兰西南部的Lyme Regis,而且在海边开了一间以他们的畅销书命名的书店“Chimp and Zee”。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我为什么快乐
猩猩小宝贝
小阿力的大学校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19
阿克塞尔·舍夫勒Axel Scheffler (1957— )
阿克塞尔·舍夫勒生于德国汉堡市,世界著名插画作家。阿克塞尔画笔下的形象活力十足,灵动生趣。他和朱莉娅·唐纳森联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图画书,二人被誉为“图画书梦之队”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小海螺和大鲸鱼
女巫扫帚排排坐
寻梦园:来自英国的女巫
咕噜牛小妞妞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咕噜牛
小房子变大房子
爱讲故事的小鱼儿
木头人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23
保罗·柯奇 Paul Korky (1951—)出生於辛巴威,具有專業美術背景。他自稱是「全世界最好的肖像畫家」。柯奇會去學校推廣自己對美術的熱愛。他目前住在英國牛津。
保罗·柯奇 Paul Korky 个人网站:http://www.korkypaul.com/
鼻子尖尖、皮肤皱巴巴、头发粗糙零乱、坏心肠、黑猫相随、全身着黑衣、戴顶黑色尖头帽、骑乘扫帚,相信这是大家对「女巫/Witch」的既定印象,但认识Winnie后一定会颠覆你的看法,甚至喜欢上女巫Winnie。是谁有这等功力改变女巫呢?由Korky Paul绘图与Valerie Thomas著作的一系列傻气女巫Winnie的故事,一定让你捧腹不已。
Korky Paul 1951年出生于南非的津巴布韦共和国,家中有七个兄弟姐妹,他真正的本名是Hamish Vigne Christie Paul。自小喜爱户外活动、漫画及画卡通,同样喜爱画画的奶奶对他启发深远,长大后也曾在开普敦做了四年的广告代理。1976年Korky Paul 前往希腊,遇到为希腊出版商工作的苏格兰人James Watt,他委托Korky Paul为希腊的孩童绘制一系列教导说「英国王室英语」的教科书,也因此开启Korky Paul成为图书书插画家的职业生涯。他仍陆续在英国伦敦及美国洛杉矶做广告代理,同时在美国加州CAL-ARTS旗下研习动画。
Korky Paul的第一本童书是1980年出版的立体书「The Crocodile and the Dumper Truck」,1986年遇到了出版商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编辑Ron Heapy,委托他为「Winnie the Witch / 馆藏号007047」操刀绘图,来年Winnie the Witch即获得最佳童书奖并发行超过10种语言,更陆续出版许多脍炙人口的图书书,成为孩童们的偶像。
Korky Paul独特的笔触,看似繁杂其实非常细腻,用色丰富但不过于绚丽,一同进入Korky Paul的绘本世界吧!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36
汤米.温格尔Tomi Ungerer(1931.11.28—)
in his studio in Strasbourg, France, in 1990.
儿童绘本的幽默密探------汤米·温格尔
汤米·温格尔(Tomi Ungerer),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绘本创作者,细腻、大胆、幽默、辛辣、讽刺、温馨集于一身的艺术家。安徒生大奖的评审团称赞:「汤米·温格尔是儿童绘本创作世界的大巨人。他颠覆幽默,总是喜欢嘲笑自以为是又缺乏想象力的大人们,让人耳目一新。他的风格大胆、鲜艳、创新、叛逆又独特,四十年来他的作品创造出一种『温格人』的国际性标志。」
是的,如果我们是僵硬教育体制下的产品,那么看汤米的图画书,会有一种大呼过瘾畅快感,他让你接受世俗的「不可能」、极尽的发泄、然后让人带着反省的心情微微会心一笑,或者大笑、特笑。
自称为密探的插画家汤米·温格尔(Tomi Ungerer),生于1931年11月28日,自小便对艺术特别敏感,在文学、音乐、绘画方面多所涉猎,二次大战后他便选择插画工作,1956年前往美国,在广告公司工作,并为一些杂志画插画。汤米从小便有很强的自觉性,对于他生存的年代和国家所面对的一些战争、社会动乱,总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从1957年创作他生平第一本绘本以来,陆续将他的观察化为艺术,分享给更多的人分享。至今已经创作超过三万张画作,和一百二十本插画书,范围之广包括政治、社会的讽刺漫画、情色画、歌本、诗歌、风景画集等等。但是,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创作超过七十本的儿童绘本,他在这方面的成果,让他成为1998年国际安徒生插画大奖的得主。
汤米安排故事结构巧妙,不会落入俗套,不会让人猜着他的结局、更不会让人早早明白他在故事所设下「寓教于乐的道理」。这是说故事者最高的技巧,因为这样,才会真的引人入胜,让人亦步亦趋,跟着「说书人」的节奏走。而更难得的是,汤米不止是个说书人,他还是的画家,他可以制造听觉(文字叙述)不能的视觉效果,让读者多一项让想象力游移的二度空间。
他的作品并不局限在绘画技巧,而是在绘画的内容上。他的线条利落活泼;颜色鲜明,美术形式简单扼要,但是人物个性却掌握得生动、恰到好处,不同于其它一些以绘画技巧取胜的插画家,却忽略图画叙述的内在精神。
看他的画,第一个印象可能只是「卡通式的夸张、鲜艳」,然而仔细看,会发现他很细腻的处理场景的每个角落,这个「细腻」不是指绘画技巧的精工,而是画家让场景的个个角落都在「发声、表演」的用心,故事的情节就因为被层层烘托而更加精彩!因此他的图画,即使看了十遍,第十一遍仍会有新的发现。这也是图画故事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值得讨论的是,温格尔敢画出别人不敢画的东西,在他的图画书中,常常隐藏许多血腥的画面。他尤其爱好直接表现「血流的样子」,例如在绞肉机的出口、斧头刃、箱子等地方,来增加剧情的张力或气氛。这样的现象,在《辛爷爷的怪兽》表现甚多,也因此备受争议.。
PS:他的作品有《克里克塔》、《月亮先生》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41
雅诺什 Janosch(1931—),德国当代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
出生在波兰边界的一个小村庄。童年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养育成人。从13岁开始,他曾先后在一家炼铁铺和几个服装工厂工作,同时也学习作画。雅诺什一心向往慕尼黑艺术学院,可惜没有通过入学考试。但是,他并未放弃自己的兴趣,仍专心于绘画与创作。1960年,雅诺什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的作品在欧美家喻户晓,几代人口耳相传,成为爷爷教育儿子,儿子教育孙子的情商银行。他的书被誉为欧洲革命性教育经典,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怀,一个家庭的伦理基础,一个儿童成长的摇篮。他尊重儿童,他希望大人唤回童年的单纯。他的书迷倒了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畅销二十几年,被翻译成三十种文字,经久不衰。
雅诺什的作品全部是自编自画的,自己的文字,自己的画,结合得十分和谐。他所创作的人物大都是拟物化的,但他们都带有人类某些有典型意义的表情,诙谐幽默。比如,他笔下最常见的人物是小熊和小老虎,小熊憨厚老实,小老虎易变而幼稚,这些特点通过他的画笔在人物神态上都得到了强调。他擅于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读者们一个个深刻的哲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的净化,知识的启迪。
作品包括:《老虎学数数》、《小猪,你好》、《我说,你是一头熊》、《妈妈你说,孩子从哪儿来》、《来,让我们寻宝去》、《兔孩子一点也不笨》、《噢,美丽的巴拿马》、《小老虎,你的信》、《我会把你治好的》、《雨汽车》。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43
沃尔夫·埃尔布鲁赫 Wolf Erlbruch(1948—)
沃尔夫·埃尔布鲁赫1948年出生于德国北莱茵区的乌珀塔尔(Wuppertal),在学校专研版画设计和绘画,之后,成为广告界的自由插画者,在各杂志发表大量的作品。80年末期,他开始写作绘画童书。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近百部图画书和插画作品,并获得了多种奖项,包括1993年德国青少年文学协会图画书大奖、2003古腾堡图书奖(Gutenberg Prize)和2006国际安徒生插画奖。
沃尔夫·埃尔布鲁赫的插画作品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被成人和儿童读者共同喜爱。读者们很容易就会被他画中怪异而幽默的角色所吸引,并着迷于画中富于想象力的细节描绘,他笔下的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灵气和诙谐感,并且透出一种天才的睿智。如今,沃尔夫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并且被成功地搬上了舞台。而如《是谁嗯嗯在我头上》(The Little Mole Who Knew it Was None of His Business)等图画书,已经成为了现代图画书中的经典之作。
1967年,他在埃森市的佛尔克旺学院学习平面图形设计,专攻素描。1974年大学毕业后,埃尔布鲁赫开始从事自由职业,为广告界绘画插图,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他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创作儿童图画书。在跟彼得·哈默出版社合作后,迄今为止已是硕果累累。1985年,埃尔布鲁赫绘画的第一本图画书《不想飞的鹰》出版,获得了巨大成功。其后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雷奥与狗》、《五个丑家伙》、《想知道是谁做了坏事的鼹鼠》等等。人们评价他说:“透过过去十五年来他为儿童图画书绘画的图画,艺术家沃尔夫·埃尔布鲁赫在这个领域已获得了非常崇高的地位。他那特有的艺术风格以及及其个人化的图画语言给20世纪80年代的插图绘画界带来的是虽然独特却又可以成为一种新派画风的作品。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以后都会立即知道那是‘典型的埃尔布鲁赫作品’,而且经常会被人复制……”埃尔布鲁赫的成就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其中重要的奖项有:分别于1999年、2001年和2004年在博洛尼亚举行的国际儿童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博洛尼亚儿童图画书插图奖”;2003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和插图奖”;2006年荣获“国际安徒生插图奖”等等。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一只想当爸爸的熊
皮皮放屁屁
雷奥与狗
五个丑家伙
不想飞的鹰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46
丹尼爱娜·库洛特 Daniela Kulot 个人网站:http://www.daniela-kulot.de
国际知名的画家,出生于德国的巴伐利亚。她善于充分利用图画语言和简单的文字表达她那与众不同、不失幽默,同时又令人难忘的故事。1990年以前,她在童书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目前,她的图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有的被列入国际推荐书目,并被改编成剧本。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
三个好朋友
咱们的熊博士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7-20 12:48
安妮特·卢道夫 Annet Rudolph(1964—)
“花袜子小乌鸦”系列作品由德国艾斯林格出版社出版。1996年,德语国家和地区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奈乐·莫斯特(Nele Moost)和插画家安妮特·卢道夫(Annet Rudolph)共同创造了这个可爱的形象。
小乌鸦和朋友们在森林里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他聪明、活泼、热情,又有点儿淘气、任性、骄傲,常常冒出一些鬼主意,偶尔也跟朋友们闹些小意见。在成长过程中,谁能没有一点儿小缺点呢?所以,这只小乌鸦一出现,就受到孩子们的认同和喜爱。十几年来,小乌鸦穿着他那只经典的红白相间的花袜子,和成千上万小读者一起经历着成长的喜悦和烦恼。
“花袜子小乌鸦”目前已发展为适合不同年龄孩子、有多种开本和装帧的图书系列,电视卡通片在德国热播,玩具、文具等商品受到孩子们的追捧。
作者: 潜水荷 时间: 2011-7-21 15:12
这些资料真好呀,我一直以为宫西在也是个巨老巨老的老头,哈哈
作者: heycruise 时间: 2011-7-29 11:51
在当当买了杨志成的两本,七只瞎老鼠,狼外婆,风格迥然不同,很牛啊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8-23 23:21
葛黑瓜尔·索罗塔贺夫 Gregoire Solotareff)
葛黑瓜尔·索罗塔贺夫(Gregoire Solotareff) 法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童书大师之一。他生于埃及,父亲是黎巴嫩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他自小在黎巴嫩和巴黎近郊长大,深受多种文化样式的浸润,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独特的色彩还是别致的造型,都体现出他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孩童时,他就曾和母亲、弟妹们一起手工绘制图画书,作为儿时的游戏。选择职业时,他最初继承父亲的志愿,做了一名医生,随后以给自己的孩子刨作故事、绘制图画书为机遇,涉足儿童读物工作。
曾发表过《狼狼》(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引进出版)、《我的小兔真可爱》、《别再叫我小兔子》等多部作品,其中《圣诞老人的字典》获得1996年波洛尼亚童书展年度平面艺术奖。他擅长赋予故事角色鲜明动人的个性,并以幽默而现代的笔触,传达出他的思想。《你大我小》被选为法国教育部推荐书,并荣获1997年德国儿童青少年文学奖年度最佳图画书,1997年比利时法国社会评论奖年度好书。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8-23 23:24
让·德·布吕诺夫 Jean de Brunhoff (法国 1899-1937))
画家让·德·布吕诺夫 (Jean de Brunhoff,1899-1937)被誉为“巴贝尔之父”,他的这个系列作品还开创了现代图画故事集的先河。在他去世后,儿子罗伦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整理和出版巴贝尔系列。
这是一个诞生在家庭中的故事:一天晚上,罗伦特的妈妈被他讲了一个大象的故事,讲它是如何逃离猎人的追捕来到一座乡村。爸爸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于是便将它画了出来。因此巴贝尔最初的故事里的对话,都是那种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对话,故事具有浓郁的亲情味道。当这个故事发展下去,布吕诺夫决定让巴贝尔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险,甚至像凡尔纳所写的那样去到了地心。巴贝尔后来的冒险故事,继承了法国文学的传统。
《小象巴贝尔的故事》和《巴贝尔和他的孩子们》是属于前期的两个故事。
布吕诺夫创造的巴贝尔的故事主要由红色、绿色和黄色构成,灰色的大象被衬托得非常鲜明。这是一个乐观的,充满友爱、亲情、快乐的世界。而在文字叙述方面,布吕诺夫最让人惊叹的特点是简单,他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文字讲述内涵非常丰富的大故事。长久以来,他的故事一直是西方的爸爸妈妈特别喜欢的,因为虽然孩子们反复要求读,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累。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8-23 23:26
莫里斯·森达克Maurice Sendak(1928—)
桑达克1928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波兰移民家庭。孩提时代的他体弱多病,只能整天待在屋子里。他的世界只有从窗口望出去的一小块天空,但他的想象却在禁闭的环境中蓬蓬勃勃生长起来。整个童年时代,桑达克最要好的朋友就是迪斯尼卡通影片里的米老鼠。
上中学时,他的绘画才能得到了美术老师的肯定。高中毕业后,桑达克并未进入美术专科学校深造,而是一边白天在一家橱窗展示公司打工,一边晚上在艺术学生联盟进修写生、油画课程。后来他获得一家玩具公司老板的器重,于是转行。
1950年,他认识了Harper出版社的编辑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Ursula Nordstrom),她把他引入了童书世界,让他获得了与露丝·克劳斯(Ruth Krauss)合作的机会,露丝·克劳斯是他仰慕的作家之一,他们合作的《一座非常特别的房子》(A Very Special House,1953),让他在1954年赢得了第一个凯迪克奖银奖。27岁时,桑达克又创作了第一本文图都是自己创作的图画书《肯尼的窗子》,从此开始自作自画的儿童绘本的创作生涯。
然而,真正让他一举成名的,还是他自写自画的《野兽家园》(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这部作品获得了1964年凯迪克奖金奖,并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有荷兰文、非洲地区的语文、日文、中文等十四个版本。这本书和获得1971年凯迪克奖银奖的《厨房之夜狂想曲》(In the Night Kitchen,1970)和获得1982年凯迪克奖银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Outside Over There,1981),被莫里斯·桑达克自己称为“三部曲”。他自己说这三本“是同一主题的变化:孩童如何掌握各种感觉——气愤、无聊、恐惧、挫败、嫉妒——并设法接受人生的事实”。
除了图画书,他还为许多名著配过插图,如麦克唐纳的《轻轻公主》、门得特·德琼的《校舍上的车轮》。他曾五次获得美国图画书界最高大奖――凯迪克大奖。因为他在图画书领域的特殊贡献,他获得了1970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2003年,他还获得了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The 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1-8-23 23:28
玛丽·荷·艾斯(MarieHallEts 1895—1985)
玛丽·荷·艾斯(MarieHallEts),1895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米尔沃基。自幼喜欢绘画,就读于劳伦斯学院和纽约美术学校,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第一任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去世后,她放弃了绘画,转而从事儿童福利事业。1921年,她受红十字会派遣远赴捷克继续儿童福利工作,却因医疗事故导致健康受损,次年回国。1943年,她在照顾病重的第二任丈夫时重拾画笔,断断续续开始了《在森林里》的创作。丈夫过世之后赴纽约正式学习绘本创作。
艾斯共出版了二十一本图画书,其中《在森林里》、《像我平常那样》、《和我玩好吗》、《宾尼先生的赛马》、《安东尼·乌先生》等五本获凯迪克银奖,1960年《还差九天圣诞节》获凯迪克金奖。艾斯的作品以简单隽永见长,常表现她对动物的热爱及与大自然的深刻交流。她被美国绘本界誉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树立了绘本典范的作家之一。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6-25 13:48
山姆·麦克布雷尼 Sam McBratney(1945—)
山姆·麦克布雷尼(Sam McBratney),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他在爱尔兰的著名学府都柏林主日学院求学多年原本只是位教师,却在为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创作故事的同时,喜爱上了故事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陆续创作了数十本童书,包括《JUST ONE!》、《你们都是我的最爱》以及全球销售超过一千五百万本的《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喔,这我可猜不出来。” ……其实,这不过是临睡前一对母子(或父子)最平常不过的对话了,但童心未泯的山姆·麦克布雷尼却借一大一小两只兔子之口,把生命中那种最原始的母子之情浓缩在短短的一段对话里了!当小兔子拼命往两边张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时,我们不禁哑然失笑:爱,还可以这样来衡量吗?可对于一个幼儿来说,这样的比喻可能是再直接不过的了。接龙游戏似的比喻一个接着一个,天真、智慧、让人发噱,却又是那么温情感人。小兔子不管怎么比,他的爱永远也比不过妈妈来得多、来得高、来得远,最后,他终于在一片酽酽的母爱的包裹之下睡去了。不过,山姆·麦克布雷尼在结尾又添上了一句神来之笔:“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这个天上挂着一弯月牙的晚上,小兔子一定睡得很甜,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更爱他。
一个这样简单的故事,却表达了人类最复杂、也是最伟大的一种情感。
与山姆·麦克布雷尼那充满了童稚的文字相得益彰的,是安妮塔?婕朗那天然质朴的水彩画。
安妮塔·婕朗不是一个喜欢喧宾夺主的画家,她不想让自己的画太抢眼,不想让自己的画盖过文字的风头,所以她没有使用浓墨重彩,而是特意小心翼翼地挑选了三种近乎苔藓色调的原色:土色、淡橄榄绿色和暗蓝色。土色画兔子、大树和栅栏,淡橄榄绿色画草和树叶,暗蓝色画天。其实,这也正是安妮塔?婕朗成为世界级画家的过人之处,因为她已经知道这是一个爱意绵长的故事了,这样做,恰到好处地冲淡了故事的甜腻。
再看她笔下的两只兔子。
一大一小两只兔子,也是画得相当拙朴,少许土色加上一个钢笔墨线勾画出的轮廓,就是他们的全部了。看得出,安妮塔?婕朗是在追求神似,不是形似,她似乎更希望读者走进两只兔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在他们迷人的外形上流连忘返。应该说,她的目地是达到了,她画活了两只母子情深的兔子。正如Amazon网站上的一段书评所说:安妮塔?婕朗的画充满了活力,即使是最苛刻的读者也一定会“呀”地发出惊叹。画中的兔子富于表现力,惹人爱怜,越看越让人喜欢。
与山姆 麦克布雷尼的文字一样,安妮塔?婕朗的画里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俏皮。你看,当大兔子伸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当大兔子举起了胳膊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时,大兔子与小兔子简直是不成比例了,小兔子那么矮,而大兔子顶天立地,看上去就宛如一个高耸入云的巨人。这种夸张而又悬殊的比例,或许在幼儿的眼中看出去并不那么怪诞吧?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高过母亲了,这种不真实的比例反而让他们有一种安心感。
美国的《出版者周刊》推荐说,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睡前故事。
是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不止有一个单纯、温馨的故事,粗大的字体和不断反复的叠句,最适合父母和孩子紧紧地依偎在床上,在熄灯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轻声朗读了。还有什么比告诉孩子我爱你,更能让孩子安心入睡了的呢?说到这里,我又要禁不住说到安妮塔?婕朗的画了,她那柔和的色彩以及大面积的留白和接近单色的背景,都与“睡前故事”这个样式十分吻合,营造出了一种恬静的视觉效果,一点都不刺眼。
还有,当你给孩子读这个睡前故事时,千万不要漏看了它的扉页,就是翻开封面之后写着书名的那一页。
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你注意,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询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原来他们是在邀请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当你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
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
作者: 跳跳蛙跳跳 时间: 2012-6-25 13:52
只看过<猜猜我有多爱你>
作者: lmousefu 时间: 2012-6-25 15:54
都是喜欢的作者,看到这些,美好似乎被定格了,感谢图画书。
作者: 惠予仏心 时间: 2012-6-25 16:30
果妈,你让我感动,我崇拜你
作者: 我绝对不吃番茄 时间: 2012-6-25 20:07
真好 ,又开始更新了
作者: 六六 时间: 2012-6-27 01:48
真好,留着好好学习
作者: 晗宝妈妈 时间: 2012-6-29 10:11
果妈又给我们补了一课,对于很多大师都是仅在书上看见过名字,今天又了解了一些背后的故事,谢谢!
继续补课啊
作者: 小兰家 时间: 2012-6-29 11:06
这个帖子相当好啊!!!!不过补充一下:莉丝白·茨威格(Lisbeth Zwerger)
的作品国内出版了5、6本了~~~《拇指姑娘》《天鹅湖》《胡桃夹子》《伊索寓言》《七只乌鸦》《小淘气海沃尔曼》等都出版了
作者: 小兰家 时间: 2012-6-29 11:07
芭拉·库尼 还有一本《赶牛车的人》也特别美~~有引进版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02
菲比·吉尔曼 Phoebe Gilman(1940—2002)生于纽约,曾于纽约、以色列和欧洲学习艺术创作,现定居加拿大。她的书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力,曾获得多次童书的奖项。《爷爷一定有办法》是她出版的第七本书。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04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Margaret Wise Brown(1910—1952)
1910年出生于纽约。玛格莉特是一位绝顶聪明、才华横溢的传奇女子。她不但为孩子写了100多本童书,更与一群好友一起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创作与出版开拓出影响深远的天地。虽然她从来没有结过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对孩子,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兴趣有着深刻的认识。她擅长用精简、游戏性、有韵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不但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更能开发孩子的想像力,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诗文。1952年,42岁的玛格莉特在法国旅行途中突然逝世。
《月亮,晚安》.《逃家小兔》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克雷门?赫德 Clement Hurd(1908—1988)与前者美国玛格丽特?怀兹?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合作《逃家小兔》《月亮 晚安》(图)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11
(奥巴马妻子女儿)Sasha and Malia read 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 美国劳拉?乔菲?努梅罗夫(L.J.Numeroff)文、费利西亚?邦德(F. Bond)图、任溶溶翻译的《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劳拉·乔菲·努梅罗夫
195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她的父亲是纽约一家著名报社的艺术版编辑,母亲是一间初级中学的教师,她在艺术、音乐和书籍的氛围中长大。9岁时,她就开始自己编写故事,画插图,甚至还做了封面,并写上出版商的名字。15岁时,受二姐艾米丽的影响,她希望成为一位时装设计师,于是进了布鲁克林的普莱克学院,但她很快就厌倦了时装设计课程。最后一个学年她决定选修如何为孩子们创作图画书的课程,她立刻喜欢上了这门课,并且创作了她的第一本书,甚至成功地签下了她的第一份出版合同! 从此她开始为孩子们创作,出版了16本书,其中包括最畅销的“要是你给……”(If You Give a……)系列,这个系列获得了出版界的盛誉,并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费利西亚·邦德
195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她的父母都是美国人。自奥斯丁的得克萨斯大学毕业之后,她先是从事植物学的插图,后来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儿童书的插图上,并很快就成为《纽约时报》排行榜上畅销的插图画家。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14
丹尼尔·纳波 Daniel Napp(1974—)个人网站:http://www.daniel-napp.de/
Das Interview führte Stefanie Eckmann-Schmechta am 22.01.2009 in Münster
访问视频:http://www.kinderbuch-couch.de/video-interview-mit-daniel-napp.html
丹尼尔·纳波(德国),1974年生,在明斯特学习图画设计,学习期间就在多方面表现突出.以自由画师的身份工作于明斯特。现已绘制相当数量的画作以及儿童书籍.其处女作?Beck?深受读者欢迎。
出版作品
1. 农夫去旅行
2. 布鲁姆博士系列(全3册)
\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17
派翠西亚波拉蔻 Patricia Polacco(1944—)
资料来源:http://www.oliviabooks.com.tw/news.php?id=100
生长背景
世界上有一群人比其它人幸福一百倍,那就是听故事长大的人。Polacco就是这种幸福的人。她从小就是「听」故事长大的。请注意,是「听」不是「看」!她们家的小孩只听故事,不用看的。Polacco 出生于1944年的美国密执安州,她的爸爸为爱尔兰人,母亲为俄国人,父母亲在她三岁时离异,Polacco和妈妈及外祖父母同住一起,奶奶常说故事给她和哥哥听,她总是问奶奶:「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外祖母总是回答:「当然是真的,但是可能没发生过」。
学习障碍
Polacco童年的时候在阅读方面遇到困难,是个患有失读症(dyslexia)的孩子,她在阅读以及数学上有严重的问题,一直无法学会阅读,使得她在学校里受到挫折,她受到同学的嘲笑,以致于不喜欢上学。原本以为自己是因为笨的关系,直到她十四岁那年,才知道自己有失读症。知道自己在生理上与别人有差异,使得波拉蔻觉得很无助,然而,她的老师却不因此放弃她,并且帮助她完成学业。
风格
而Polacco的绘本有她专属的味道,很容易一眼就认出来。当然有一个原因是她独特的绘画风格,混合着东欧民族色彩,加上犹太裔背景,她的绘本有着古朴的绚丽!不过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波拉蔻的文字。一则则看似信手拈来的故事,其实都有丰厚的脉络在背后──说故事的人的成长脉络,皆与她的家庭密不可分。
愿望
Polacco特别强调,当你不是「看故事」,而是「听故事」时,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擅长说故事的人。波拉蔻说自己之所以很会说故事,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并没有电视机,所有的故事都是「听」来的,因为当你专心听故事的时候,你必须运用你的想象力来丰富故事内容,这也是说故事的人所需必备的能力─想象力。藉由她的绘本传递着这些故事,希望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帮助、启发,让孩子的成长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她坚信,孩童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资源。对她来说,让孩子们读到发自心灵最真挚的故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而Polacco的愿望是: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喜欢我写的故事和我所画的图。
参考数据:
1. 编织童年梦 波拉蔻故事绘本的世界 杨茂秀、黄孟娇等着 远流出版 2. 国际失读症协会(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
派翠西亚 波拉蔻 Patricia Polacco个人网站:http://www.patriciapolacco.com/
大陆引进的: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19
李欧.李奥尼 Leo Lionni(1910—1999.10)
李欧·李奥尼,1910年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99年10月过世,享年89岁。父亲是比利时的犹太商人,母亲是荷籍的女高音,李奥是独子,从小就和艺术气息浓厚的母亲这边的家族来往较密。
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他十三岁时离开了童年故乡,在美国小住过三年,1925年又迁居到义大利,在杰诺瓦(Genoa)求学,一直到修完经济学博士,结婚后,才转到米兰工作。1939年,因法西斯主义盛行,欧洲兴起反犹太的浪潮,在纳粹侵犯的前夕举家走避美国,1945年入籍美国,成为美国公民。
李欧在美国费城找到广告代理商,得到艺术总监助理的职位,他的天份与才华因此被发掘,在美国的设计界大放异彩。1959年首作绘本-《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 (小蓝和小黄,信谊出版)诞生。
虽然以49岁之年开始创作绘本,但其后,则陆续创作了三十多本绘本。其作品不仅脍炙人口,也纷纷赢得各种奖项,可以说是一位当代颇为重要的绘本作家。
李欧·李奥尼所有作品,都是由他自写自画完成。这是他重视文与图的紧密结合,为了避免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有所妥协,所以,他始终坚持独力作业的原则。另外,他也曾经说过,在创作绘本时,他并不在意读者的年龄层。他认为一本好的儿童读物应该能引起所有尚未丧失赤子之心的人的共鸣。他说:“我真的不全然是为孩子创作的。我做这些书,是为了我自己和我的朋友们心里面恒常不变,仍然是孩子的那个部份而做的。”
李欧在艺术的领域中堪称十项全能:绘画、雕刻、平面设计、摄影、陶艺、儿童书制作…样样精通。所以我们可说他是画家、作家、讲师、雕刻家、评论家、平面广告设计家、艺术指导…….。不过在诸多才能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平面设计和儿童绘本。
李欧创作绘本的机缘是一趟不经意的火车之旅;49岁那年,有一天从New York要带着两个孙子回康州、格林威治镇。在火车上他试过各种方法都无法让孩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灵机一动从《Life》杂志上顺手撕下几片有颜色的纸片,编了一个故事。一个圆形蓝色块和一个圆形黄色块,他们俩是好朋友,当他们拥抱就变成了绿。他没想到这个故事让两个好动的孙子安安静静的坐回家,讲完快乐圆满的结局,孩子又央求一遍一遍的讲着。回到家李欧画出初稿,隔天他的朋友、一位童书的编辑到他家吃晚餐看到了《小蓝和小黄》就决定出版这一本书。
李欧他曾表示,众多绘本中,他个人最喜欢《田鼠阿佛》,因为阿佛就是儿时的他,总是不太在意别人眼中重要的事,而整天坐在一旁静静的冥想、做白日梦、独享一些心灵的美好。他为了给和他一样爱思考的孩子一点心有戚戚焉的认同感,他带着一点点自传的意味,写下《田鼠阿佛》。
他住意大利也住纽约;他喜欢画画也喜欢散步;他有三张桌子用途分为绘图、雕塑、收集;他收集很多东西像是小卵石、昆虫、石头、贝壳、苔藓;他为动物们建立动物之家,目前有乌龟、青蛙、鱼;他以纸张、黏土拼贴方式为孩子们说故事。他的嗜好与生活都呈现在他的作品里,相信你已经知道他的名字,念起来舌头可得要上下拍打三次~
Leo Lionni李欧.李奥尼-本周的精选插画家
1910年出生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父亲为钻石切割设计家,母亲为歌唱家,幼年时期全家即往来于意大利及美国间。在意大利就学钻研经济学领域,但并没间断对艺术及绘画的热爱,1933年为意大利食品供货商Motta做商品艺术设计,自此终生与艺术创作紧紧相系。1939年移民到美国,在广告代理商N.W.Ayer担任艺术总监(Art Director),1949年获聘为知名书刊Fortune magazine 的艺术总监,任内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让照片与绘图合一。
原本只是试着用杂志上撕下来的图片说故事给孙子听,好打发单调的火车之旅,却于知天命的年龄成为童书作家,1959年Leo的第一本童书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小蓝与小黄),即获凯迪克银牌奖殊荣,一直以来Leo的作品也都是儿童图画书首选名单。也许是爷爷的身份,Leo的作品富饶童趣与深刻的教育寓意,除了是教师们热门推荐的课外读物及教学用书外,也很适合大朋友阅读,像Swimmy 及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
Leo 常被问到「How do you get your ideas ? 灵感创意的来源 ?」,每本书的诞生有时很幸运,故事主角强烈的特质自动带出全书的脉络;有时却是先有结局再推敲出故事开端;有时灵光乍现,但故事的布局就像下棋一样,怎样的棋路带出怎么的结果,依据经验就能断定。一个不够华丽但很中恳的答案「努力不懈」,是Leo发自内心的回答。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20
Vera B. Williams(1927—)国内已出版:<妈妈的红沙发>
Vera B. Williams是美国作家及插画家,生于1927年,从小就显露了对绘画的天分及爱好。1945年进入北卡罗来纳黑山学院,1949毕业于形象艺术系,Williams小时后家中经济不是很好,因此她也不追求物质为生活目标,而以最简朴的生活方式来发现美丽及快乐的人生。大学毕业后,她做过许多海报、杂志封面的设计,但一直到四十七岁,才出版第一本自己创作的书。对Williams来说,生活中的各种经历都是她创作灵感的来源。
Williams的作品多描绘各种文化小区及家庭间彼此互相扶持、和乐相处的温馨氛围。让人体会享有温暖和谐的家居生活即是幸福,深受读者感动及欢迎。她创作故事的方式,是当她听见别人谈论某些好故事的片断,就会速记下来,并且后来再扩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A Chair for My Mother是她最有名的一本书,这本书描述在美国纽约的一家母女三代,努力建立一个美满家庭的故事,故事既写实又非常感动人心,后来本书让她于1984年获得绘本界最高荣誉的Caldecott 奖。此外,Williams温暖明亮的用色,让读者除了享受故事内容之外,同时得到许多视觉上的感动。Williams曾经说:「身为作家的魔力在于,你可以让自己的想象成真,让过去的回忆变得更美好。」您,是不是也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这样的魔力呢?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22
东尼·罗斯 Tony Ross(1938—)
他的绘作超过350本,他的著作达70本,他的画作活泼、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他的作品家喻户晓,畅销全世界,获奖无数。他就是1938年8月10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Tony Ross 东尼.罗斯,一个小时候想当牛仔及演员的城市顽童。
Tony Ross自英国利物浦艺术学校( Liverpool School of Art )毕业后,从事过漫画家、绘图设计师、广告公司艺术总监及曼彻斯特工艺技术学校资深讲师。1976年Tony Ross的作品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由出版商Andersen Press发行,并获得儿童图书团体联盟投票认同为当年度最佳童书之一,Tony Ross在童书的领域渐露头角。Tony Ross以他幽默的笔触及华丽的色彩运用,重新赋予耳熟能详的童话传说新的诠释与生命,「Jack and the beanstalk」、「Towser and sadie’s birthday」、「The second princess」让他三度荣获最佳绘者银画笔刷奖 ( Silver Paintbrush Award )。「I want my potty」、「I’m coming to get you」、「Dr. Xargle’s book of earth tiggers」、「A fairy tale」等创作也获得奖项的肯定。目前Tony Ross的许多作品委由好友David Mckee所创设的制片公司( King Rollo Films ) 制成动画影片,并在英国BBC电视台播放,及译成多国语言受惠更多的儿童。
要成为成功的作家,Tony Ross认为最重要的是:
1. Write what you want to, not what you think is wanted.
2. Try to ignore writing style or technique, speak in your own voice.
3. If you find your writing uninteresting, others probably will too. Don't
hold back!
并送给后辈的建议:Keep on trying, and listen to advice。
作者: 果果妈 时间: 2012-10-23 23:24
法兰克.艾许Frank Asch (1946—)(第一次看,《月亮,生日快乐》的时候,觉得那个故事有些孤单,又有点儿温暖)
1946年出生在纽泽西州乡村的Frank Asch (法兰克.艾许),是一位具有童心的作家、画家及老师.在读高中时,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许会成为一位艺术家! 為了讓自己的的幻想成真,他到紐約的Cooper Union藝術學校就讀。为了让自己的的幻想成真,他到纽约的CooperUnion艺术学校就读。 而Asch會有今天的成就,應該是深受Crecenzo叔叔的影響,當木匠的叔叔非常喜歡小孩子,他經常和街坊鄰居的小孩一起玩並說故事給他們聽;當Asch看到孩子燦爛的笑容時,就決定自己未來要為孩子作畫,而不是只將作品掛在冰冷的博物館牆壁上。而Asch会有今天的成就,应该是深受Crecenzo叔叔的影响,当木匠的叔叔非常喜欢小孩子,他经常和街坊邻居的小孩一起玩并说故事给他们听;当Asch看到孩子灿烂的笑容时,就决定自己未来要为孩子作画,而不是只将作品挂在冰冷的博物馆墙壁上。
1968年Asch在Cooper Union獲得學士之前,即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圖畫書 “George’s Store”,1976年和他的妻子Jan珍成立了一個兒童劇團,到各處去演戲、說故事給小朋友看。Frank Asch到目前为止一共出版了近30本的绘本,然而最脍炙人口的是”Moonbear”系列,Bear系列大部份是描写小态日常生活发生的一些小故事,故事内容相当有趣,用浅显优美的文字,将孩子的纯真藉由主角"Bear"和好朋友"Bird"传递,表现出友情、关心、爱心及梦想。书中呈现出清新淡雅的色调、柔和的勾边,将主角的神韵鲜活突显,同时融入了各种大自然景象,更增添了文字的表情。在 Moonbear 系列中,Frank Asch还结合了计算机绘图与照片的技术,用色块加上简单的线条、对话,勾勒出儿童纯朴的内在;他曾说过,他创作的灵感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他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过去的和现在的),一个则是和孩子一起玩。由于能够同理孩子的感觉和心情,因此他常能精准的觉察到孩子内心的骚动。
作者: 和清风 时间: 2013-9-25 17:23
收藏了,太好了,慢慢学习!谢谢果妈!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