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三期第二轮第16周(11.13-11.19) [打印本页]
作者: 乐果妈 时间: 2017-11-17 15:00
标题: 写写写第三期第二轮第16周(11.13-11.19)
本期代班发帖,早上高兰发微信蹦出了几个字。
这次主题:谈出走!
小时候有没有,长大有没有?出走家庭,出走公司!
来吧!亲们!动笔吧!
下一期由09柏儿发帖!
作者: 乐果妈 时间: 2017-11-17 15:28
出走,没有过!从小到大,一次都没做过出走的事情。
童年期没想过出走,叛逆期也就偶尔有过念头,从未执行过。
工作初期拿着4位数出头的工资,不吃晚饭加班到9点后的事情时有发生、连续几个月没有周末的事也没少干。每每累成狗时心里想过一万次不干了,但最终被贫穷打败,不辞职、不交代直接就跑的事一次也没干过。虽然现在不算穷了,也没有出走过,毕竟那样不太靠谱。如果我是老板,不交代就跑的员工会进入我的黑名单,不会再给他吃回头草的余地。
结婚有了孩子后,也会想着能不能试着撂下娃,不管孩子爹,留张纸条,偷偷溜出去几天,自己独自旅行。好吧,也就是想想而已,我要真是跑了,累不着孩子爹,以他出差的频率来看,只是在给我给我爹妈添负担。算了吧,想想而已。每天只要给自己留一点时间,看书、画画、刷网页、买买买、发呆,或者什么都不做,足矣。
三叶草写写写第三期05-乐果妈
2017年11月17日
作者: gingerbin 时间: 2017-11-17 19:46
出走!剧烈的摔门声在我耳边炸响!将我带回六年前的一晚。因为老大的出生,婆婆和我们住一起,种种的不习惯不适应,终于在一天晚上爆发了……当时包括现在我依然觉得,这样的“出走”,如何“回归”很尴尬,需要给彼此一个台阶!
第二眼看“出走”,眼前浮现的不是脆裂的“转身”,而是“随心的选择”:即便身边的家人朋友都反对,依然追随自己的内心去选择。然而这样的出走总是被各种顾虑羁绊,很难“一咬牙、一跺脚”地转身!
第三眼看“出走”,一笑而过“没必要”吧。纵使内心百般纠结,也会被猝不及防的兴奋点亮。前天早上出门前发现家里的马桶堵了,因为赶时间没有继续疏通;晚上回到家倒腾半天好不见效。老公回来颇有风范地说完“这种活怎么能让女人干”后就撸起袖子接力。热水,皮老虎,管道疏通专用金属杆轮番上阵,结果反倒堵得更严实了,连原先细微的水流声也听不到了。马桶里接了满满一盆粪水,绘本很美好(不由想到了“谁嗯嗯在我头上”这本书),现实很残酷。我无法坐等老公去超市买回疏通剂(我本身也不对疏通剂抱希望),抡起马桶刷对着下水口不停地捅……突然毫无预兆的“哗啦”一声,白瓷重现!那一刻的成就感堪比多年前通过司考!立马电话老公“报喜”。
三期 小马夹
作者: 清渠 时间: 2017-11-19 20:44
在印象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家出走。从小,算是个乖乖女,父母管的并不多。即使上了高中,学业比较紧压力比较大,高一有一阵子还老头疼,估计那时就是心理压力太大造成的,那时也没想过离家出走,我想原因还是家里管的比较宽松,包括8填志愿,父母也是随便我自己,他们大概是觉得他们也不懂,所以一切都让我自己决定,于是我很少体会到来自家里的压力。 虽然我没有过离家出走的冲动,但是奇怪的是大学毕业时,我想都没想过回老家工作,也没有留在杭州,而是选择去了上海,虽然我一点都不喜欢上海的喧嚣与高楼林立。人生就是这么奇怪,竟然会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难道是为了离家远一点吗?!记得有一年过年,那是工作1年后的时候,和母亲说起当初不应该去上海的,要是回老家工作多好,离父母近些。当时,母亲也说就是之类的回应。他们大概不想把我栓在身边,想给我自由选择,可是他们却也不曾对我说起他们心里的真正想法。事实上,即便是现在,有时我也不清楚父亲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有些话我会去猜他的意思,所以,还是有隔阂,我们的性格都不是那么直接、开朗的缘故的吧。
作者: 湘宁妈 时间: 2017-11-19 21:20
离家出走 ,,唉!没有想到写写写居然还会到这个话题!
这个活,小时候干过几次,跟老公干过一次,在之前有一家公司也干过一次!
回想起来,其实都是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吧。
小时候,被家长批评,觉得不想和他们在一起了,就开始往外走。我在前面走,我妈就在后面追!
终归是不知道如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 如何来发泄出来,只能让自己出走!
作者: Bambi米妈 时间: 2017-11-19 21:24
真正有勇气出走的人应该是极少的,“不老实”的人计划出走应该都是希望被找到的,而“老实”的人也不会离家出走。
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没有得到重视,大喊“我要走啦!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你们找不到我的地方!”嘟着小嘴巴一脸生气样。
我小时候也经历过不被大人理解的时候,不是出走,而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虽然也总想着逃离父母的如来神掌,终还是怕流落街头饿死他乡。
填报8志愿的时候还是不顾父母的反对报了外地的大学,当时就是不想报本市的大学被父母管制,不过去了外地就后悔了,毕业后一度想回父母身边工作,那时真正体会到家才是幸福的港湾。
事业上遇到困境的时候,也有想过逃离,最后还是会选择坚持下去,毕竟身后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了。
作者: anneliu 时间: 2017-11-19 22:13
骨子里应该是喜欢离家出走的吧,而且从小到大都在实践着: 学龄前在奶奶家跟邻居家的孩子们玩,上学了住在奶奶家吃喝,周末直接跟小姨回外婆家、或去其他几个姨妈家,小学初中的那九年真正在自己家的时间不多,等到上了高中、大学、再工作,回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少。用老公的话来说,我是个没什么感情的人。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出去走走,算是离家出走吗?回家、离家的概念没那么浓,感觉都无所谓。现在看到什么不好的、难以忍受的,会带上仔仔出去个一天半天的;跟仔仔发脾气的时候为了冷静一下,我也会躲进房间、或者走下楼去,通常这个时候应该是仔仔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吧,因为有几次他都是光着脚追出门来的。原生家庭的烙印影响着我,也无形中在影响着孩子,修身养性,希望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三期红苹果妈妈 2017/11/19
作者: nostagicanna 时间: 2017-11-19 22:32
不好意思,这周公司也有写作的任务,就随便写了,贴了。一周写两篇就有点忙了。抱歉。
《我行我素》读后感
在《摔跤吧,爸爸》大热之前,大部分人对印度电影的印象是大段的歌舞,和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这部电影的大热让阿米尔汗这位印度的刘德华在中国也大火了一把。大多认识阿米尔汗是从他在《三傻大闹宝莱坞》开始,
在印度这个有这13.26亿人口而人均GDP只有1709美元的国家,阿米尔汗是印度国宝级的人物,也是少数被全世界认识的印度影星,宝莱坞全能演员。他有成功的信念,有一颗追求真理的新,有勇气和成功的指挥,有出色的演技,都说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具有成功人所具备的潜质和因素,成就了一个“偶像”和坚持电影梦想的天才。
一个人一生难以尝试各种角色,除了演员,他们有条件去尝试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人的人生。在演员的职业生涯中,揣摩不同人物的性格,体会不同人物经历不同人生路径的感慨,能得出总结性的人生经验。而普通人也经历着一个人不同角色的扮演,都说人生入戏,只是这普通人的戏看似平淡,却隐藏着人间最质朴最真实的剧本。
阿米尔汗不只是一个印度的电影明星,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2013年《时代》杂志将他选为“100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称他为“印度的良心”,他在改善印度社会陋习和公共政策方面做出了他自身的努力。通过电影艺术讨论着印度这个国家尖锐而深刻的社会议题,比如以板球为题材的《印度往事》探讨了印度与英国殖民关系,比如描述1857年反殖民印度英雄挺身起义的《抗暴英雄》,还有《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样的喜剧也是深刻地直指教育制度问题。而红极一时的《摔跤吧爸爸》呈现了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现象,是一部彰显女权的电影。
阿米尔汗的一生都是在坚持,从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进入电影界,在被人质疑是否已经定型无法做出角色改变,以及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变故,都能坚持自己的从事电影的梦想。有人说人有三个境界,职业、事业、志业。职业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让人通过工作实现温饱;而有了更高一层次的追求后,人会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生为之努力而付出,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我们也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能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志向,倾其所有也要达成自己的志业,则是凤毛麟角。而阿米尔汗的这本《我行我素》(I’ll do it my way)从书名的基调上就让人觉得,吸引力法则的巨大能量。阿米尔汗喜欢电影,所以就从事电影工作,阿米尔汗挑喜欢的剧本,好的剧本就来到他的面前,阿米尔汗想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大众,也要探讨社会问题,唤醒民众的认知,于是他的电影在中国也能引起巨大的轰动。
阿米尔汗的成功具有所有成功人所必须的共同因素:严格要求自己,合作精神,对待他人平等奉献,他有着巨大的能量磁场,吸引着可以达成目的,达到成功的一群人的合作和支持。阿米尔汗对自己和对电影的工作团队要求严格,记得在拍摄电影时,剧组规定每天5:30集合开车去拍摄地,而阿米尔汗迟到了三分钟,等他到达集合点时,剧组的车已经开走,他只能自己想办法过去。这样的团队精神,对待任何一个人一视同仁,平等,守时而非因为是领导改变规则的团队,一定是能创造奇迹的团队。
作者: 心妍 时间: 2017-11-19 23:17
印象中自己没有离家出走过,不过小时候倒是想过长大后要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源自于父母对自己的疏离吧。毕业后就一直在深圳,一年也很难回去一次,也算是实现了心中的‘夙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更多是遗憾和无奈。 不过如果时光倒流,我很希望有那样的机会,可以跟父母发发脾气闹一闹,甚至是小规模的离家出走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