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二期第19周(12.4-12.10)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心妍    时间: 2017-12-6 07:57
标题: 写写写二期第19周(12.4-12.10)作业贴
天气冷了,早上实在不愿意出热被窝,上班也经常迟到,大家就写写自己迟到的一些囧事会或者惊心动魄的经历。从来没有迟到过的亲,可以分享下自己的秘诀
作者: 小丁丁妈妈    时间: 2017-12-6 19:33
    在我以前从事的行业中,当我还是低层员工时,我真的上班几年从来没有迟到过。因为一开始上班就有领导训话说:“如果一个人连上班都迟到,那么说明这份工作对这个人来说无关紧要。一个对工作重视的人绝对不会让自己迟到!”这一句话我一直记住。到后面自己做管理层时也会用这句话来讲给下面的员工听。工作的时间观念是一态度。能力不行可以培养,但态度不行的人直接放弃!这是我一向来的原则。到现在,也是一直坚持着的。
作者: gingerbin    时间: 2017-12-6 20:09
迟到,对我来说无关天冷天热,全凭孩子一声“命令”。孩子未上幼儿园时,每天早上慢悠悠,每每在我要出门的一刻拖住我,“勒令”我讲故事;看到我要挣脱,就生拉硬拽拖回,紧接着塞一本书在我怀里,同时故作妥协:“一分钟……一遍……”软硬兼施我败下阵来!家里单位近一小时的路程,我必须在八点前出门才能确保不迟到,所以被孩子“拽回”的那段日子我是难得不迟到的。好在 考勤不是这么严格,也就蒙混过关了。  不过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有一天还是被大领导撞上了。一日,还未到单位突然接到一把手电话:“你在哪里……不在单位吗?”“呃—快到了,刚才拐了下广告公司,正在回单位的路上。”说完加快脚步往单位赶。这个说辞不算唐突,因为经常要和广告公司合作,需要当面确认相关事宜。也许心理早准备好了这个借口,回答领导时语气正常,自觉未有露怯。  迟到看似没什么影响,但次数多了还是难免心虚,内心反倒少了份坦然和自在。想起给孩子读的一本书《借口女巫店》。一个个借口看似很可亲,但当其成为常态的事后就乱套了。迟到也是这样,被孩子拖住讲故事什么的终究只是借口。上班时间是固定的规则,如果有干扰到执行该规则的事由理应协调,而不应成为破坏规则的借口。  现在我基本不迟到了,一方面因为事多必须提早到单位处理;一方面各种利索确实可以不用迟到,这样我也就能理直气壮低要求别人按时到岗了,这何尝不也是一种自在呢!小马夹
作者: 乐果妈    时间: 2017-12-7 20:18
从小上学基本没有迟到过哒。工作后也不接受这种事情,但是还是有被交通工具坑的时候,要说关于不迟到的秘诀就是:早起,早睡。我以前待在老家时,全城交通拥堵,那会没有地铁,不能相信公交、出租车,只能自己骑电驴。现在娃上学了,不管多晚睡,到点都得起,送她上学。近期我家果果只要午睡,晚上就难以入眠;不午睡,他下午5~6点还是熬不住;无奈还是得让他午睡,不得不接受他因为午睡后,晚上精神太好,在床上爬来爬去,折腾我,我真的熬不住啦,早起太难了,每天都缺觉。近期送娃上学的事情由孩子爸爸或者外婆承担,我才得以在早上多睡一会。
(>﹏<)
作者: eyretree2016    时间: 2017-12-10 23:08
从小我就是个省心的好孩子,迟到的事情真是非常少,印象中有两件关于上学的事情让我难以忘怀。第一件是小学期间,因为都在镇上离家很近的学校读书,中午都回家吃饭,夏天还在家午睡。有一天午睡过了头,起来一看时间已经过了上课的时间,一下子就着急哭了起来,边哭还边埋怨爸妈没有及时叫我。更搞笑的是,一着急,我连衣服都忘记换了,上衣没有脱,但下边本来是在花短裤外套了裤子的,一着急竟然连裤子也忘记穿了。边哭边走在路上,不知道咋的一惊才反应过来,至于是又跑回家穿裤子还是就那样去了学校,我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但是这个忘记穿裤子的情景总是让我挥之不去。另外一件事情是,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还没有住校,天天要早自习,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那时候镇上也安全,邻居隔着墙喊一声,就结伴一起去,要是听不见回声就自己先走。有一天真的是起不来啊,还是冬天,冷死了,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出来真是太难受了,北方的零下十几度的冬天还没有暖气,我那天就特绝望的坐在被窝里心想,天啊这种起早贪黑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算完还是得起床,到了学校自己还是最早的那一拨。想一想初中那三年没有集体生活全靠家人的督促和自己的坚持,真是不容易啊。
作者: summermai    时间: 2017-12-10 23:25
关于迟到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我有不同的反应。以前做老师的时候,往往对迟到这件事很在意,因为仅仅是某一节课,上课铃响第二遍还没进教室,就要算教学失误了。不住校的时候,最怕的是早上第一节有课。因为我家在市里,学校在高新区,如果不住校,早上要6:30左右出门,从第一站开始坐,往往晚一点就没有位置了,要一路挤过去,非常辛苦。那时候经常做梦会梦见自己上课要迟到了,可见有多焦虑。现在这种梦就基本没有出现了,的单位虽然不允许迟到,但因为并没有打卡的机制,所以偶尔晚一点,提前跟上司讲一下,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过算好时间,按时、守时还是很必要的好习惯。
作者: 天静    时间: 2017-12-10 23:57
我不打算跟题目写啦,我写一篇自己的稿件

WOW,墙书之风刮来香港啦——
小记香港奥运站墙书阅读课


话说,早前,我在去了深圳罗湖区靖轩小学导览了墙书课后,经过三个年级的800多人导览经验、经历不断地针对不同年级备课大脑进行激荡后,也经过在深圳市南山区蔚蓝海岸社区和海珠社区导览墙书认识很多小书虫后,也也经历过跟墙书翻译者空桐老师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后,真的觉得这个墙书是一个很好的通识教育的载体,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分享给我至亲至爱的香港家庭呢?记得我们来香港的第一站就是在奥运站柏景湾,记得我在这里举办了整整一年的公益故事会,积累了不少的小粉丝。三年后,这些小粉丝到了小学,也该接触通识教育的年龄了,于是,我席卷墙书,穿着巫婆的服装,穿越来了……

作者: Bambi米妈    时间: 2017-12-11 00:10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浙江某8考点,温州一考生迟到17分钟,被拒绝进入考场。按规定: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现场多人帮忙求情,但工作人员称“这是国家的考试规定,不是我们能改变的”。
很同情这孩子的遭遇,但8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在这样的点上你都能迟到这么多,那你以后的工作、生活还有多少责任。
我们一家都是很守时的人,有的时候有强迫症的感觉,明明知道半个小时能到,非得提前一个多小时出发,然后到了人家还没开门,好几次送儿子上幼儿园,幼儿园大门还没开…
就因为不想迟到,有几次由于堵车、关掉了闹钟等原因而生气,跟自己过不去,一旦迟到了特别气恼,总觉得迟到会错过很多。
接孩子就更不应该迟到了,想想孩子那渴望的眼神就不忍心。
其实,迟到、错过、遗憾一直伴随我们左右。

作者: aya93    时间: 2017-12-11 00:18
最后一课
今天yuki老师工作坊过后
迎来高级班最后一课
重新描画院旗上的签名
2017.4.22 阿宝老师 第一课
那时老先生告诉我们
要抛开你所有的读书技巧
回归读书本身
要记得
孩子有不读的权利
摧枯拉朽 重新建构的历程开始
这期间 完成2017初级班项目
弥补了曾擦肩而过的2016
一个圆 虽然不完美 但依旧把她走到今天
黄金圈法则告诉自己
再问一遍自己 为什么要加入三叶草?
不忘初心 丰盈这一圈一圆
与更多圆圈碰撞交融吸纳
继续走……

mmexport1512898657589.jpg (70.38 KB, 下载次数: 338)

mmexport1512898657589.jpg

作者: 心妍    时间: 2017-12-11 00:18
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很多人都迟到了。于是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析了迟到的原因。迟到是想和上一件事情多待一会儿,或者对即将要做的事情兴趣不大。接着又分析了不愿意早到的原因,有的人不愿意等人,等人的过程让她很痛苦,焦虑或者浪费时间。有的人喜欢卡点那种兴奋,刺激,刚好赶到那种成就感。我不喜欢迟到,但却也经常踩点。
作者: 心妍    时间: 2017-12-11 00:19
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很多人都迟到了。于是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析了迟到的原因。迟到是想和上一件事情多待一会儿,或者对即将要做的事情兴趣不大。接着又分析了不愿意早到的原因,有的人不愿意等人,等人的过程让她很痛苦,焦虑或者浪费时间。有的人喜欢卡点那种兴奋,刺激,刚好赶到那种成就感。我不喜欢迟到,但却也经常踩点。
作者: anneliu    时间: 2017-12-11 07:11
昨天上午去参加一个扫乐忙的家长课堂,报名的有十多个,等我到的时候只有一个家长在,当然,我没有迟到。老师在白板上将要讲的内容提前写下。老师说他最守时了,但是考虑到这么多人还没来,那就多等五分钟吧,五分钟后不管有多少人在,咱就开讲了。我做发起人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是不想迟到不会迟到的,因为会提前很久做准备,毕竟只有一次半次嘛!但是,平时上班经常迟到,每天7:10前出门能保证不迟到,但是各种原因总是会过了这个节点。公司是指纹打卡的,按分钟扣钱的,一分钟一块钱,像我这种对钱没什么概念的,扣就扣吧,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说到底是因为感觉不值得。躺在被窝里的那十分钟比十块钱值得,陪仔仔早上读一本书比十块钱值得……有点谬论了,当然,我认同,守时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anneliu    时间: 2017-12-11 07:11
昨天上午去参加一个扫乐忙的家长课堂,报名的有十多个,等我到的时候只有一个家长在,当然,我没有迟到。老师在白板上将要讲的内容提前写下。老师说他最守时了,但是考虑到这么多人还没来,那就多等五分钟吧,五分钟后不管有多少人在,咱就开讲了。我做发起人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是不想迟到不会迟到的,因为会提前很久做准备,毕竟只有一次半次嘛!但是,平时上班经常迟到,每天7:10前出门能保证不迟到,但是各种原因总是会过了这个节点。公司是指纹打卡的,按分钟扣钱的,一分钟一块钱,像我这种对钱没什么概念的,扣就扣吧,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说到底是因为感觉不值得。躺在被窝里的那十分钟比十块钱值得,陪仔仔早上读一本书比十块钱值得……有点谬论了,当然,我认同,守时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anneliu    时间: 2017-12-11 07:13
回复此贴,居然迟到了!?
作者: fandy    时间: 2017-12-11 07:40
                 《以后会怎样?》试读报告
                                                    ——by cici 


书  名:《以后会怎样?》
作  者:[法] 劳伦特·莫罗 文/图
原版名称:Après
译  者:武娟
南方出版传谋/新世纪出版社  蒲蒲兰绘本馆
 
作者简介:
劳伦特·莫罗,1982年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2007年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美术学院,之后在斯特拉斯堡和其他四位艺术家一起创建“红色大门”工作室,进行绘画、剪贴、诗歌故事插图的创作。他画杂志插画、创作绘本、制作海报、策划文化活动等,同时还是法国漫画插图小型出版协会的成员。除了画画,他还喜欢摇滚乐和拍立得。
 
内容简介:
冬天过后,春天会给大自然涂上缤纷的色彩。
春天过后,夏天会帮我们脱去身上的衣衫。
夏天过后,秋天来了。黄昏的美丽光影铺满地面。
秋天过后,冬天的悄然而至会吓你一跳。
……
一年之内,会发生多少事情?本书以四季的变化为四个章节,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一年内的成长。小男孩不断地以“……以后,会……”的逻辑,思考着时间推移、自然现象、自我情绪和他人行为等。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时而观察,时而提问,对生活的理解有浅有深,表达出童年最初的诗意视野和哲学逻辑。作者一边回想着自己的童年,一边以细腻的水粉技法,加入简单的文字,创作了本书。小读者可以自由地看图说故事,先练习如何表达自身情绪,进而对所生活的世界展开更
深一步的思考。
 
试读报告 :
        整本书采用简笔水彩画的方式铺陈,并无太多的绘画炫技,也无过多的对比或隐喻手法。色彩简单,以红色、黄色、蓝色系、棕色的大量运用将四季的变幻和生活中各类场景表达得栩栩如生又充满儿童画般的简单和童稚。浅蓝、深蓝的蓝色系,表达秋天 、冬天的事物和男性及梦镜,甚至吵架后的眼泪都以深蓝为主。雨后的湖泊、沉默后的思绪、大海、天空、树干、雨点、玩具、孩子的身体侧以淡蓝色为主,明朗而又像孩子一样令人更想触摸。就如同孩子感知季节自然变化、植物的生长、气候变化 、身体的感知和情绪的变化,一切都真实而又自然。
不由得记起加拿大著名文学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儿童诗歌绘本《UP IN THE TREE》(《在树上》)。整本书用诗歌式的语言,讲述了两个孩子住在树上时经历的奇特故事。故事中孩子们将大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搬到了树上,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又特别符合孩子的生活甚至模仿成人生活的场景,大有要与大人们的生活相隔离的意味。整本书采用红色和蓝色及两种色叠加的颜色绘制而成。画法采用的是作者在五十年代大学时期,物资匮乏和印刷技术有限的年代下,为了节约成本而学会的“乒乓球台上的丝网印刷”方法的经验。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种技术特别原始,印制的效果也特别朴素,但她非常喜欢这本简单的钢笔素描加印色的书。如同孩子的世界一样简单,但却散发着超脱世俗的本真。
 
       记得有人说过孩子是天生的哲人,也常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整本书以诗歌体的语言,通过孩子的视角来讲述他的观察和思考,问答间既有符合生活的实际,有发人深省的哲理问题“为什么 ?”、“是什么?”、“怎样?”,更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过后的答案。
孩子们有哲学家和艺术家都不可缺少的特质:好奇。他们着迷于一切新奇的东西,从一枝一叶、一沙一石中感受无穷的乐趣。确实,儿童会把动物、玩具当作会说话的玩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朱生坚
哲学给人的感觉总是深不可测的,仿佛一切说不得,摸不到。殊不知,在与孩子的亲子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接触到了而不自知。
美国哲学家加雷斯·B·马修斯在《童年哲学》一书中说,学会轻松愉快地对待孩子们所提出的天真的问题,是做好哲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童年哲学》P12)。
         时常,我们做为成年人,在享受这些富有童真又令人忍俊不禁的愉悦时,大多并不会认真面对这些问题本身,或许出于我们自以为是的心智成熟的优越感,抑或出于我们知识的缺乏,智慧的修为不足。
“一些儿童会自然地做评论、提问题,甚至做推理,而职业哲学家能认出,这些就是哲学的活动。”在另一本书即《哲学与幼童》里,马修斯也说,“许多哲学问题,也许绝大多数哲学问题,都具有天真而素朴的特性。孩子天生就是纯真无邪的,因而很容易提出哲学问题,而成年人(包括大学生)在拿起他们的第一本哲学书时则必须着力去培养提出这样的问题的能力。”
 
一粒种子长大以后,
会变成一朵美丽的花,伸向天空。
这两句看上去简单的话语却蕴含了一个生命在孕育生长的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柔软的力量,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经过努力的生长,也能展现出她的美丽。任何向上的力量和昂首的自信都值得被尊重。小姑娘最近在课后朗诵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其中一首由安徙生奖获得者,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贾尼·罗大里的诗歌《需要什么》,吸引了我的注意:
做一张桌子,
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
需要大树;

要种大树,
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
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
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
需要花一朵。
有了花,就有了果实; 有了果实,便有了种子;有了种子,就能长成大树;有了大树,就有了木头,便能做成桌子。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巧妙的构思,赋予了诗的意境。这便是哲人能引发我们思考的最好方式吧。
 
一如导读中周明刚老师在《成长的“天问”》中所说到的:阅读《以后会怎样?》,不禁会想联想到《天问》这部奇瑰的长篇诗歌——也许是儿童和先民的思维同构性,这两部作品在结构和气质上有着某种微妙的相似。
 
   末了,再引用学究的话:了解孩子,只是一个基本的前提。马修斯真正着力提醒人们的是,要重视儿童的哲学思考。所谓童年哲学,不是关于童年和儿童的哲学,而是在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切实进行着的哲学思考。这些思考绝非毫无价值的幻想。——朱生坚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