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2018年 Diana 的帖子 [打印本页]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4:48
标题: 2018年 Diana 的帖子
2018年01—11_《露营万岁》_Diana
一、绘本介绍
菲利普•韦希特(Philip Waechter) ,1968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是德国著名儿童图画书编辑和作家,曾在美因茨高等专科学校攻读传媒设计专业。自1995年从事儿童图画书出版工作, 1999年与LABOR公司合作推出了“儿童艺术家”系列。被《文学世界》誉为“德国大师级插画家”。
李颖妮,曾译有《我的朋友信天翁》、《快乐马戏团》、《小熊贝尔奶奶的纸杯蛋糕》、《小黑母鸡》等绘本。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专业的青少年儿童出版社,创立于1985年,1995年独立运作。主要服务于 0~18岁的青少年及儿童,出版婴幼儿图画书、 幼教教材、 少儿教养类、游戏类、手工类图书、儿童文学读物、中小学各科辅助读物、英语教学类读物、工具书、漫画书等各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生活实用类和自然类图书也颇具影响力。年出书八百余种,其中新版书三百余种,重印书五百余种,发行网络遍及全国,年销售额达一亿二千余万元,所出版的图书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读物畅销书奖”“全国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奖”“冰心图书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作品奖”等。本社拥有一支创意与活力兼具的出版营销队伍,拥有丰富的作者资源。版权贸易方面也十分活跃,与美、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将进一步加强版权引进与输出的力度,与国内外同行携手开发庞大的图书市场。

二、内容简介
“我”终于放假了,一个没有作业不用上学,还有一个露营假期就在眼前。“我”和家人们一起,将会度过怎样的一个假期呢?这个诙谐幽默又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三、书评
关于这本书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天哪!关于放假的话题要怎么和聊?
放假,似乎是中国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启齿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上小学之后的孩子们。刚刚拿到书,就有朋友在圈儿里抱怨,这样一本书简直不敢跟孩子一起看,担心重重地课业压力和书中反差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家有小女五岁,刚刚拿到书我也担忧,不太想给她讲——她会不会听完故事总是吵着要露营?如果我近期实现不了她的愿望该怎么办?可想而知,如果再大些的孩子父母拿到书的顾虑恐怕更多。

可是有这样顾虑的我们,都忽略了书籍和阅读的“代偿”功能。当我在地铁上旁若无人的与孩子一块儿拿着这本书聊了四十多分钟之后,之前所有所有的顾虑都一一被我们的笑声打破了,在没有比这更轻松更搞笑的假期了。这是一本可以部分取代度假快乐的好书!

故事真实的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似乎是我们每次去度假都会遇到的事情,甚至也会发生那么多好玩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永远小小的车子要装进每个人乱七八糟大大的行李;永远要走最远的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永远自己家的不够别人家的好;可是也永远有那么多旅程中的“收获”和“惊喜”。

一边读这本书,仿佛一边自己也置身那个夏日的海边沙滩上,感受沙子带来的黏腻,海风吹来的咸腥,笑声中,自己和孩子也经历了一次愉快的假期。

第二个问题:故事的幽默气质从何而来?
拿到这本书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封面跨封底大大的一幅海边露营图,沙滩上那个穿着蓝色条纹衫、金黄色短髪的小男孩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开篇第一个跨页,左边完全被小男孩放假后各种开心高兴的肢体表现所占据,与跨页右边忙碌小镇中小小的身影形成了鲜明对比。
来到第二个跨页,“我们一家”在打包行李准备上路,读者看到左边跨页满满当当,密密麻麻的全家人的行李(我想如果谁家出门度假,把这页当作准备清单的话应该是不会落什么东西了——除非你自己看漏了);然后看到了右边跨页上角那辆小小的红色轿车,我们惊奇的发现,左页中所有的行李都被装进了这辆小小的小车;于此同时,行驶在美好田园风光中的小车,与整理行李形成了连贯的画面,仿佛电影中的场景切换一样,而行李与高速公路的画面又让跨页形成对比。
故事中类似的跨页对比还有许多,而这样鲜明的对比赋予了每一页惊喜与幽默,每一段小故事都令人捧腹大笑。
越往后故事越渐入佳境,描述文字渐渐变少,人物间的对话穿起每个画面,画面更有一种看连环漫画式的流畅,不太需要文字的描述,画面已经很能够说话了。

第三个问题:故事为何打动人心?
如果说第二个问题是从画面角度来看这本书,那么第三个问题我就想从故事情节和内容部分来聊聊这本书。

整本书的整体氛围是轻松而欢快的,但其中跌宕起伏包含着许多“小意外”和不那么愉快的“插曲”,但正是对于主人公那些不那么愉快的经历,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看着他出糗也能带给我们巨大的欢乐——比如,刚一出门就忘东忘西,要来回跑好几趟的事情,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比如,明明兴奋着要去玩,结果一路开了太久的车,还要经历大堵车,感觉走了一个世纪;又比如有的人总是记不住自己的名字,每次听见他和自己用其他的名字打招呼,头顶就有大写的“尴尬”飘过。。。。。。;还比如,别人家的光鲜亮丽总是能把自家照得愈发惨淡。

如果整本书只是抱怨这些生活琐碎就没什么意思了,然而神奇的是,故事却丝毫没有让读者感到丧气的时候,简短平静的文字叙述和流畅如电影片段似的画面的协奏出最令人愉快的乐章,而临近尾声的那场暴风雨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使得故事最后的温情来得恰到好处又直击人心。
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再细聊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前面我说,这是一本可以部分取代度假的好书,我说“部分取代”的意思是,如果有机会还是真的带上书和孩子来一次真正的露营假期吧!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4:53
写写写第四期第3轮第一周作业
最近被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刷屏了!你带孩子去看了吗?!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家庭的故事,因为涉及亡灵题材而差点被广电审查人员PASS掉!很荣幸,我们最终看到了这部来自皮克斯动画的佳作!
孩子的梦想和父母的期待往往格格不入,职业的追求与家庭的责任完全不相符,是选择“成功的梦想” 还是回归“家庭的温暖”?电影如此,现实生活何尝不是如此,自古忠效不能两全,梦想和亲情很多时候是一个两难抉择,而电影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你作为子女,当职业规划与家庭期望向悖?抑或你为人父母,当子女的职业规划与你的期望相悖?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大家都来就梦想与家庭的话题畅所欲言吧~

《寻梦环游记》——说说责任与梦想

昨天听《阿甲说书》,阿甲老师说了一句经典:“只能给孩子看的童书,不是好童书;只能给成人看的书,也不是好童书”,也同样适用于动画电影——“只能给孩子看的动画电影,不是好电影;只能给成人看的动画电影,也不是好电影”。

网络上评论《寻梦环游记》又是一部美国工业剧情“俗套”的动画片,或许是习惯了皮克斯的套路,各种剧情其实从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大致能猜到了大团圆的结尾,因此对剧情的设计并没有带给我很多惊喜。可是如果说到这部电影的所涉及关于生命的话题,以及关于家庭责任探讨的话题,却为我们乘上了一碗满满的心灵鸡汤。其中最为触动人的,是配合着音乐和故事中人物的追忆,把我们带回到内心深处最温暖,最美好的那片天地。

这是一部以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爱和信任,以及对梦想执着的追求与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之间矛盾为华庭的电影。人物的设定就充满着巨大的矛盾点,热爱音乐的小主人公背负着继承鞋匠家族事业的重担,故事的开场也符合童话的普遍设定——出走。

不过看完了英文3D版,本打算带5+的许泡泡去看的的冲动没有了,关于梦想,关于死亡,关于朋友间的信任与背叛,担心以她现在的年龄还不能很好的去理解,所以可以先放一放。

有关生和死

关于生和死的话题,似乎一直是对孩子难以启齿的话题,孩子们的眼中包含着对生的期待,而死亡的话题太过于沉重。然而,我们似乎应该都有感触的是——对死亡的认知有多近,对生的热爱就有多强烈。

今天在办公室,突然就”老人去世晚辈该不该回家“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于老人在时,应该回去,老人不在了,回不回去都没有影响;可是我却觉得即使老人不在了,一家人回去对全家人还是会有正面影响的。最后结束于对我近于人身攻击的一句话:“你在公司待得太久了,没有经历过大事。”我反问同事:“在你看来什么是大事?”另一位同事硬硬的说道:“无关生死。”
那一刻我沉默了,若以此来确定什么是大事,我想我没有什么想要反驳的,我很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经历过所谓大事,我也希望就算我待得再久一些,也不要有这样的经历。
人活着,不用和其他人去比较,只求无愧,只求对其他人有好的影响,我想,人越成熟,对一切的沉淀是会越多的,因此我说:“我相信人是会越来越好的。”或许我看待生与死的观点的确很天真。面对各种自己的、他人的遭遇,我可以说的很轻松,笑得很自然,也许其他人看来是作,但这样的轻松不是无来由的。我想珍惜难得的快乐不是错的,一如宋丹丹所说演员,悲伤并不一定要哭,欢喜并不一定要笑。轻松的态度是有思考的,是不给自己以借口的,不给别人以压力的,当人,不是演员,更无需做给别人看,如果他人看来似乎是经历浅了,那就是这么回事吧!就是经历尚浅,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无关生死,不是大事,那这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之后想想,人为什么会特别把自己的事儿当做是大事儿呢?有时是我们过于的自我中心了。当人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什么都是大事;可是人若只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更多去关注他人,关注身边的人时,便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事儿了。

我们的孩子们,我们自己,常常需要反思,当我们过于自我中心的时候,只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的时候,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很大的事儿了;所以,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孩子,我们要教会自己和孩子,去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去了解其他人的内心世界,当他人这样对待自己的时候,他们内心的需求是什么?

突然想起爸爸曾经说过的:“人啊,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伤害你的事情,那都是可以原谅的。”爸爸是个哲学家,这是最近几年我逐渐感知到的。

关于家庭和责任

家人之间的连接不在于距离,若内心始终有牵挂,就不论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会始终有连接。我很喜欢这部电影里关于终极死亡的诠释,如果始终有家人牵挂,不论人在哪里,心都始终在一起。我关于这一点,我很想聊细一点,可是又觉得聊多了会剧透了这部动画,而且我这一句也足以表达我自己对于所谓家庭和责任的阐述了。
多年前,曾经看过姜育恒的个人访谈,他聊到自己和女儿的相处,常常很忙的他没有很多时间和女儿在一起,可是但凡回到家他就要和女儿聊天,像朋友一样的聊天。当时他说,只要和子女相处的时间是有效的,就不必担心时间是长是短。我很赞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里,就要彼此好好对待,好好相处,然后在大量不在一起的时间里好好想念,念彼此的好,念彼此的欢笑和关怀。
不光光是家人,朋友亦然。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4:54
标题: 20180204-17号 Diana 《自编小故事》
17号 Diana 《自编小故事》
最近泡泡迷上了讲笑话,于是常常一起讲笑话,编笑话。刚好这期讲童话,就把我们编的小笑话和大家分享:

从前,有一个肉包子,他走着走着,太热了,就把外套脱了。然后他就变成了一颗肉丸子。肉丸子跑啊跑啊,跑到了汤锅里,然后他就变成了汤丸子;他掉进了油锅里,然后他就变成了油炸丸子......

从前,有一根挂面,她去理发店烫了个卷发,然后她变成了方便面;

从前,有一颗玉米,它吃得太多,长得又白又胖,于是它变成了爆米花。

笑话不知道算不算童话,不过目前女儿还小,和她一起编故事的能力也有限,于是就滥竽充数了,还请主教和大家指点。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14
标题: 补充-《露营万岁》结尾部分
如果整本书只是抱怨这些生活琐碎就没什么意思了,然而神奇的是,故事却丝毫没有让读者感到丧气的时候,简短平静的文字叙述和流畅如电影片段似的画面的协奏出最令人愉快的乐章,而临近尾声的那场暴风雨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使得故事最后的温情来得恰到好处又直击人心。
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再细聊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前面我说,这是一本可以部分取代度假的好书,我说“部分取代”的意思是,如果有机会还是真的带上书和孩子来一次真正的露营假期吧!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26
标题: 第四期第一轮 第17周 主教贴
教育资源与优质教育

17   Diana

为了搞清楚它哥俩关系,特地找度娘问了下什么是”教育资源“。

度娘告诉我,所谓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

通俗点说,好的教育资源就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响亮的品牌,大家口口相传都说它好;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管理制度严密,教育设施优良,而且业界评价高,常常有其他学校前来参观学习。

所以好的教育资源确实会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的确是优质教育的一方面因素,所以也难怪全天下的父母都削尖脑袋、磨破鞋底也要让孩子上一所好的教育资源的学校。

不过,拥有好的教育资源的学校也有其显著的特点,我个人总结了2点:

首先第一个特点,少。
作为一、二线城市的深圳,优秀的教育资源不缺,然而,学校少、老师少,学生基数大,加上深圳本就是移民城市,这样教育资源平均分配下来,必然不可能公平平等。

深圳是特区尚且如此,经济水平更差的城市就不用说了。

第二,学生升学压力大。
拥有好的教育资源的学校,考虑到最多的一定是升学率,这不仅是校长的压力,也是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压力会转嫁给老师,老师们的压力又会转嫁给学生和家长,因此,家长和学生们就会不断有一种被赶着走的紧迫感和压力,生怕有一点跟不上,自己就要落后了。

这种升学的压力会伴随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高中,又从高中到大学。

而才刚刚开始基础教育的孩子们太早面对这些压力,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就一点一点的被磨灭殆尽,对自我美好的憧憬也会变成那对一张张成绩单上数字的紧张,而这种情绪将会伴随着他们走过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我试着问自己,好的资源真的就一定能换来优质的教育吗?当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能够给孩子选择一所教学资源雄厚的学校就万事大吉。教育改革了十几年,大家的观念发生着改变;可教育的现状让改变了观念的人感到痛苦和无奈。

我试问,什么样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有资格谈论优质教育?

杨东平先生说,“好的教育,以最低的标准来说,是一种善待学生的教育,是不以学生为敌的,是不用考试和作业压倒学生并使学生感到恐惧的,这是最起码的。那么最高的标准就是带着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和理想,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以自由为最高目标,是点燃、照亮、唤醒、开悟、得道的一个过程。。。”

如果说好的教育资源能包含杨东平所定义的好的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不太相信。而如今,父母的选择其实有限,给孩子选择好的教育资源的学校,依旧看中的是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很无奈。之前听到一个同事说到今年8,一个总分700分,考了600多分的孩子,依然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母女俩看到成绩抱头痛哭,那女孩对自己的母亲说,都怪自己没有考好,怪自己还不够努力。听到这个事情,我不仅是同情这对母女,更为她们感到悲哀——难道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就是能不能考上这所大学吗?可是这的确就是时下教育的现状,学生的生活就是考试,家长的选择就是升学。
我曾看到过国外学校的留学生面试,中国的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茫然,都是父母说了算,脱口便是:“我爸爸觉得我学。。。专业比较好”,“家里人希望。。。”自己的喜好和理想全然没有,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这不论对国家和个人,都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我现在问女儿,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说:“我想当医生给别人打针;还想当蛋糕师,因为我喜欢吃蛋糕;还想当摄影师。。。”但愿她长大之后依然能够依然拥有自己坚定的想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热情和勇气,而这也远远不只是好的教育资源能够带给她的。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28
写写写第四期第二轮17周 主教贴

17号 Diana

2017年11月26日   由阅读笔记引发的思考——记《说来听听》读书会

翻看自己今年的阅读笔记,自从加入三叶草之后,今年的笔记更加厚重、思想的沉淀更多。感觉今年不仅看了很多书,而且是在短时间内非常有质量的看了很多有品质的书,在学习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这件事情上,也为自己阅读的积淀找到了更有效的途径,一群人走得更远。
过去一直买买买的我,总是觉得书架上似乎少本书,那其实应该是阅读后缺乏交流带来的空虚感。参与初级班的学习,加入大声朗读群录语音故事,加入写写写群每周一写,参加故事妈妈的读书会,反而最近买书买的少了,却更有针对性的去买自己需要的书,更多的是把过去读过的书再拿出来细细咀嚼,慢慢消化,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比我几年下来阅读的长进都要明显,也渐渐学会如何更好地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做一件有共同兴趣的事。
原本想要列一份2017年的阅读书单,想一想觉得实在无法细致罗列出一整年阅读的所有书目,而且这样泛泛的列表也缺乏目的性,意义不大。于是,决定就这周的读书会讨论的内容来做一次梳理。
这一期的读书会大家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艾登.钱伯斯的《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这一本书是英国当代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的毕生力作,书的内容是在知道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引导儿童充分的阅读。可以说这本书是字字珠玑,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值得反复阅读推敲,去思考去讨论,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七位妈妈花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探讨,依旧觉得意犹未尽。
以下是我针对读书会讨论关于这本书整理出的相关要点:
1.关于一本书的阅读背景。
当晓芝问道大家有没有去查阅本书的写作背景时,所有人都沉默了,于是晓芝跟所有人强调了关于阅读一本书应当了解其写作背景,并向大家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做了简述。我们也因而了解到,这样一本书是为何而创作出来。
2.我们藉由这本书中的建议的提问方式和问题去进行讨论:首先分享大家最喜欢哪里?然后,聊聊有哪里是读不下去了或者是有困惑,第三,阅读完这本书你可以给别人什么建议?
大家分别从书中摘取要点说明自己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或是最喜欢的部分。我们首先发现,再提问题以前,提问的人不能预设答案;然后我们讨论什么样的问题适合提出,晓芝建议,如果万一没有经验,一不小心把天聊死了,可以通过找回与文本相关性的方式重新回到问题或话题;一开始大家的讨论基本都集中在摘录书中的原文上,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慢慢发现,我们自己在表达之前往往并不太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可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会越来越清晰,自己的观点就逐渐形成了,对于孩子而言也是这样。
之后我们聊到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做深入的阅读。
“侦探式阅读”被我们公认为比较适合一开始吸引孩子进入深入阅读的方式之一。我们详细的探讨了关于侦探式阅读应该如何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晓芝也推荐了许多周边阅读的书籍,例如《夏洛的网》、《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好绘本如何好》、《书语者》等等比较经典的书作。
之后的话题就不仅仅围绕着阅读,而是围绕着儿童教育,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我们的孩子展开了更广泛的讨论。
我们发现,注重孩子表达的同时,也更应注重有表达而引发的倾听,不仅我们要更多倾听我们的孩子,也应让孩子去学会尊重别人,倾听他人;我们也发现,交流与讨论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发现有效提问的重要意义;我们也发现,单纯靠读理论而不实践是没有办法更好的理解书中深意的。
于是,我们开始积极的想到要实践。实践的主体当然还是回归到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由此,我又想起三叶草故事妈妈第二期初级班开班时,李迪老师曾经说到“推己及人”的阅读推广理念——我想,用我们的心去带动更多孩子和父母加入到热爱阅读的学习型团队中,正是这四个字的完美诠释。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29
写写写第四期第二轮第15周作业

17 Diana
熊孩子?咱家没有
这周末出差提前一天回,本来是好事,却因为身体抱恙摧残了好好的一个“小长假”。
小家伙当然也会为自己抱不平了。第一天,躺床上就不禁感叹小家伙口才怎么这么好?哔哩吧啦一堆全是道理:“妈妈你这样怎么行呢?你看看现在几点了?太阳都出来啦,你还不起来!你再这样,我可不管你啦!你看看你爸你妈,他们每天多辛苦呀,他们这么辛苦你还在这里睡觉!奶奶说生病了要多运动,你赶快起来运动呀!快点起来!带我下楼去溜冰!”这理由杠杠的,我完全丧失辩解能力,只是笑的我得肚子又疼的七荤八素。
第二天早上起来第一个问题:“妈妈,你肚子还疼吗?”哎呀我的“小酥肉”,真想搂过来大大的亲一口,又是端茶又是递药,心里早就化啦!”
还是女儿好,小棉袄的作用小小就能感受到了。所以,好吧!我就嘚瑟一下,我们家没有熊孩子!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32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第7周作业

聊聊小时候最爱吃的美食  17Diana

排名NO1:萝卜饺子
在老家湖北宜昌的土街头,每到冬天,就有那一两家的老人家搬一把木靠背椅,在路边支上小煤炉,架起油锅,炸着香喷喷热腾腾的萝卜饺子。 所谓萝卜饺子,就是切好的新鲜萝卜丝,用盐和辣椒拌好,用一个小铲子形状的模具淋上面浆,放上萝卜丝,再淋一层面浆下锅炸到金黄。炸出来的萝卜饺子外面裹一层酥酥脆脆,里面的萝卜软糯清香,辣椒更是锦上添花。每次过年回宜昌,爷爷一定会趁早去市场上买上一簸箕,一家老小每人一个,热乎乎的咬上一口,轻轻的哈着热气的小心的嚼,这感觉一个字儿:“爽”  

排名NO.2重庆小面
地道宜昌人一定知道,重庆小面才是宜昌人每天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尤其是冬天,走进随便一家装修简陋的面馆儿,点一碗小面,呼噜呼噜的吃上一碗热辣辣。 小面可不是一碗简单的面,首先,面得是宽宽的碱水面,用湿面;然后,汤底得是店家凌晨早起就用大锅炖好的辣牛肉汤。好吃的小面,面和汤是关键,而其中凝聚了勤劳的面店主人的用心,好吃的面家门面不大,却来来往往都是常客。宜昌的孩子很小就很会吃辣,跟这鲜辣的牛肉汤不无关系。 排行NO3:凉虾 说了半天冬天的热食,最后来说一个老少咸宜的夏日冷饮——凉虾。凉上一脸盆冷开水,用打好的米浆煮热,用特制的有许多小孔的木勺,将米浆倒在有小孔的木勺上,再用一柄小木勺在孔上来回擦拭,米浆顺着小孔落进冷水中,瞬间冷却,变成一粒粒白色,就像小虾游在水中一样,凉虾由此得名。吃的时候,舀上一勺调好的冰镇红糖水,再放入凉虾,绝对是夏日里不可抵挡的诱惑。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36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第6周作业 17号 Diana
聊聊关于“全职妈妈”
看到川轩妈这期的焦虑,感觉完全是与我相反的经历,我们却遇到相同的问题。
我未婚前曾经有一度非常憧憬着一种生活——老公养家,我在家全职养娃。后来真结婚了,赤裸裸的现实表明,我过不起这样的生活,尤其是在深圳这样压力大的城市,更加是一种奢侈的愿望;于是有一阵子非常焦虑和抱怨老公的时期,那期间我们总是矛盾不断。
后来,大约是孩子两岁多是时候,一次偶然和同事的聊天,却让我豁然明白,自己根本就不是会过全职生活的妈妈,我假想,如果我完全不工作,没有收入,我会陷入对未来更多的焦虑和恐慌之中。
做不来全职有几个原因:
1、我个性很强,受不了委屈。从小就个性很强,因为家里男孩子多,加上我们这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小时候就比较得所有人谦让,因此也总是觉得老公的关注和谦让是应该的,如果让我去迁就他,可能早就一脚把他踢到太平洋了;
2、不会烹饪、不善家务,事业心重。身边的人都说我是工作狂,凡是遇到与工作相关的事情,就拼了命一定要做好,责任心很重;可是,如果家里一天没人做饭,没人做家务,我宁可住酒店、吃外卖也不愿意动一指头;同事常常说我是好福气,父母在身边,嫁的老公会做饭,女儿又会操心;其实我常常反思,正是我这样的个性,才造就了自己这样的生活吧;
发现自己说得自己好像很懒一样(不过好像也的确如此),但其实每个人过得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因为选择了不考虑经济实力只考虑爱情,嫁给了现在的老公;因为不要让自己落后于同龄人,不让自己落后于时代,选择不断学习和给自己充电;因为酷爱阅读,想早早跟孩子一起读《哈利波特》,选择加入了三叶草;
但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做出选择的时候,在享受好的一面的同时,你也必须要承担同样一个选择带来的坏的一面,比如,不能按照我的理想做个全职妈妈,但却激励我更广泛的去在自己的行业里有所发展;为了给自己充电去学习,却同时也常常忽略了家人,或没有时间充分的和家人在一起;酷爱阅读而加入了三叶草,却意外收获了更多和孩子在一起工作、共同学习的勇气和时间。

记得前阵子读了一篇文章,当作者对一位朋友抱怨自己身边人的错误而让自己非常糟糕的近况时,朋友却惊讶的问作者:“你怎么可以允许他们这样对待你?”

是的,一切的源头都是自己。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自己的状态,主人都是我们自己,不是其他人。

今天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话题时,孩子的一番话也同样让我也找到了相似的答案。
我把妈妈向家人发脾气的问题抛给了她,她回答我:“如果一个人在发脾气,那后一个说话的人就应该告诉她/他,让tTA保持冷静。”我问:“意思就是后面的那个人一定不要再发脾气了,对吗?”她回答:“对,如果后面那个人再发脾气,就会吵起来了。”
当她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后一个人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就像一个哲学家——她不能选择让不让别人发脾气,但她可以选择让自己不动怒,同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影响身边的人。
没错,我们都不是独立的人,既然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我们都被彼此影响着,我们也影响着对方,我们不能控制其他人,我们却可以选择怎么做是遵从自己的本心。

所以,抱怨的时候、互相指责的时候、有些泄气的时候,让自己深吸一口气,想一想自己的本心,过让自己觉得舒适的生活,因为每一天都应该是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我们自己选择怎样去度过的。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37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第5周作业 17 Diana
2017年,哪一天你认为很重要?

记2017年银耳粥的十大事件:
事件一:大年初十 送别102岁高龄的太奶奶 记得小时候与太奶奶的小互动:给她读报纸,她夸我认识的字多,说我能干。她爱养猫,爱抽烟,爱喝浓茶,也特别要求我们这些晚辈对她尊重,对礼仪几近苛刻的要求。后来我才知道太奶奶身世坎坷,先生曾是黄埔军校四期学员,妹妹一家战争时期全部移民了台湾;解放战争时期又自己一人带着着三个孩子,用独轮车给解放军送物资。她一聊南京、苏州就停不下来,可是我们这些晚辈就是没人愿听她慢慢说完......愿太奶奶安息。
事件二:三月份 报名加入三叶草故事妈妈初级班,正式开始了公益故事妈妈的旅程。从这开始,也结实了许多意趣相投的妈妈,可以说这是这一年中最幸运的事情。
事件三:五月底 丹麦乐高教育访问团四人行 有幸参观了乐高位于丹麦比隆的总部、丹麦工厂,体验了员工餐厅,拜访了当地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与当地的老师沟通交流,这段经历对我自身而言也是弥足珍贵的。
事件四:五月份 参加三叶草故事达人大赛 成功晋级半决赛 虽然最终没有机会进入总决赛,但这对于我自身来说还是很大的鼓舞
事件五:五月份 参加了三叶草组织的阿甲老师的绘本阅读培训讲座 这是我第一次非常系统的进一步了解绘本阅读,老师的魅力和对于绘本的精彩故事完全吸引了我
事件六:七月 台风天 冒着可能被台风卷走的“生命危险”参加了曾获凯迪克奖的绘本作家凯蒂.克劳泽的艺术创作工作坊,用李迪老师的话说:“当天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却因当日的讲座让我重新认识了如何进行艺术创作,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解读美好事物的方式,那天的收获对我未来的人生都将会有巨大影响。
事件七:八月 云南昆明-大理-丽江游 伴随着孩子一起天天长大,我们也越来越多对自己的成长有更多要求和规划,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会让自身也更加美好。
事件八:九月 FIRST赛事全国巡讲 能够流利的使用英文为我的人生带来一些机遇,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一次巡讲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和人情冷暖。
事件九:十一月 毕加索&达利艺术作品展 带着孩子一起去感受了伟大艺术家的作品,我相信这样的经历远胜过去上绘画课,当女儿在我的画上学着老师的样子圈出我画“错”了的地方,我感受到某种东西破碎的声音,愿她用自己的眼睛耳朵身体,去看去听去感受,不要被束缚,但理想和现实往往有差距。
事件十:十二月 拿着绘本去幼儿园讲故事 《红豆粥婆婆》带着乐高教育新品去和孩子们一起玩。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有孩子记得我在一年前给他们讲过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故事,也记得我带他们用乐高积木做的刷牙小活动,让我既兴奋又感动。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候,不仅仅是孩子有收获,对我们自身而言,也是一次将自己灌满的机会。
如今已是2018年1月,新的一年新的收获,每一天都弥足珍贵。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39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第3周作业 17diana

生活总是由许多琐事拼凑而成,我们常说要正能量,但难免有负能量,我们如何处理负面的情绪。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晒在太阳底下,去接纳去修正自我。典型事例,楼下温文儒雅的申士和优雅的淑女在花园互打招呼,到了陪娃做作业,总有按捺不住的怒气,或无比抓狂的神情,这样在外在家判若两人如何去平衡?如何去驾驭自我?

非常抱歉,连续几周赶着论文,写写写的作业就拖沓敷衍了。关于负面情绪暂时想不到什么话题来拓展,因为最近忙得完全顾不上产生负面情绪了,节选了赶着的一篇论文中的一段与大家共享吧,其实沟通的话题不论对于孩子或是成人,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适当的共情:


第一部分家长会与对话式家校关系的建立

为什么会想到“对话式家校关系”的建立?为什么讲到“对话式家校关系”会和家长会有关系?

在家校关系中,常常更多是老师对家长的“单向沟通,而且沟通方式也很单一,常常以教师自己所习惯运用的群发文字信息的方式为主。教师甚至成为学校各种通知的“传话筒”,只起到发布作业、发布学校通知的作用。而家长也似乎很习惯了这样的沟通方式,很少或者从来不主动向教师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教师也自然很难了解到学生在家的情况表现了。

可是家校关系的和谐与顺畅,却是学生学习生活健康的重要保障,小到学生最近阶段学习是否遇到困难,是否需要回到家里由家长协助他解决克服这些困难,大到学生在看待同一件事物时最初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建立,都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辅助学生来成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教师与家长沟通少,有效沟通更少呢?

首先,沟通交流机会有限。

教师平时除开教学,还忙于许多学生工作和提升个人工作素养的培训、会议、活动等,而家长除了要照顾学生学习,往往也还有自己的职业、生活需要处理,能够抽出时间来交流沟通的机会本就有限,因此,教师大部分与家长的沟通都是依靠文字内容的发布,面对面的沟通又往往流于形式,有效的沟通就更少了。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增加多种其他的沟通渠道,例如电话沟通、语音留言短消息。
而家长会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相对沟通更加直接高效,大部分的学生家长会很重视,至少有一人会抽出时间来参与,虽然时间短,但相对而言,通过这么短的时间,却可以让家长同时感受班级的文化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氛围,又能了解学生最近阶段的学习生活状况。老师若能够多角度,多维度的对学生在校情况和家长进行分享,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学理念,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仍可以进步与改善。那么,短短一次家长会,就能够打开家长的心扉,让家长愿意与教师建立维系长期的彼此信任与协作的关系。
在北京师范大学陶红梅老师的远程教育课程中,陶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布置家长会环境,让家长感受到班级的文化特点,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以家长会主题体现教师的班级教学理念。这样无声胜有声的感染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家长,这些环境创设传递的无声信息,可以有关于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关于集体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的、关于学生与老师对话的等等,为后面教师进一步与家长做更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先做好了铺垫。

其次,家长有可能并没有意识与教师沟通的必要性,也不清楚自己能够有多少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大部分家长也很清楚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可是家长并不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如何与教师进行沟通。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与家长的对话,然而往往教师主动的联络家长时才会得到反馈,家长却很少主动与教师保持持续的对话。
通过家长会的丰富形式,教师可以让家长就一些话题展开讨论,并小组形式向老师发表意见,或者可以收集问题,由老师来对问题做解答。
多年前,当我刚刚开始接触教师岗位时,有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曾经对我说:“不要在家长会上设置提问环节,这样一问就会没完没了了。”在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这样的表达,当然是不可取的。家长提问会没完没了,有一部分原因源自于家长对于教师的不够信任,如果让这样的不信任感弥漫在家校关系中,当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从中受益更多;另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教师长期没有给到家长充分表达和有效沟通的时间,所以家长才会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向老师提出问题,从而期待获得帮助。如果教师在家长会上没有办法解决家长的所有问题,但是表现出愿意倾听每一个家长乃至最微小的问题,相信家长朋友们一定是会对老师更加信任更加理解的,而这也将为之后”对话式沟通“的家校关系起到不可估量的正效应。

第三,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没有解决家长的问题

有时我们会观察到,有一部分家长一开始与教师的联系非常紧密,隔三差五与老师联络,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慢慢的,主动与教师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教师主动联系他们也不愿意多说些什么。如果有这样情况的出现,教师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平常与家长的对话了。
一个是否是近期家长曾经向自己反馈过哪些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效得到了解决?再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有时教师与家长沟通仿佛例行公事,十分刻板,同样一个问题,有10个家长问教师可能都用同样的答案回复,可是同一个问题有可能10个家长遇到的情况却是截然不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说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表达如何能够让家长更愿意和老师来沟通——两个家长同样问老师:“请问我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其中一个家长可能就是需要了解学生在学校最近的情况;而另一个家长最近学生在家里与父母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家长想要了解学生在学校会不会有什么表现或者有没有对老师说些什么;如果教师能够问一问家长:“请问您问得是哪一方面的表现?”或者如果老师能够仔细观察和回忆起学生最近在学校表现的特别之处,然后说:”我观察到他最近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上课更愿意举手发言了。”

教师如果能够真诚倾听家长遇到的问题,哪怕只是让他们看到,教师是真心想要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父母们的内心深处都会得到莫大的支持和安慰。如果他们能够愿意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你分享,愿意拿出时间与你探讨最近孩子学习上的烦恼,这时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6 15:43
标题: 20171202《好伙伴不要吵》反馈贴
Diana

20171202  重点试读:《好伙伴不要吵》——谈争吵的必要性

我更喜欢这本书的英文名字——up the creek,直译过来就是“泛舟溪上”的意思,短语的引伸涵意是“进退两难”,遇到困境的意思,相对比中文翻译的名字,英文原版的名字更加贴近绘本内容本身。

Topic1:“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消极交友方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养成了只和自己聊得来,意见相投的人做朋友的习惯。或许是人性天生就排斥异类,在人类族群还相对弱小的远古时代,意见相左也许意味着“危险”,意味着“对抗”,被野兽吃掉的也往往是那些不跟随大多数人的“异类”;我们的祖辈们也都教导我们:“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在古人看来有多么重要?看看割席断交的管宁和华歆吧。

回到图画书的正文,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他们是最要好的伙伴,可是他们经常意见不同。”

原来意见不同也可以成为要好的伙伴吗?

看看现如今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难道生活中每个都是你喜欢的吗?你是不是也会常常和家人、朋友、工作伙伴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不同”?这难道不是生活的常态吗?既然是常态,那么意见不同的孩子们当然可能是要好的伙伴啦!

若我们的生活中尽是和自己一样想法,一同观念的朋友,我们反倒是需要思考了:是自己听不进建议,所以身边的朋友们都不敢发表不同意见吗?还是自己有意识的只向自己想法看法相同的人靠拢?

不同的声音会激发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消极交友方式看来已经过时了。

Topic2: 争吵是不是有必要?

坐在出差的大巴上,突然传来久违的H.O.T.的《Hope》,我们的青年时代,伴随着“韩流”来袭,H.O.T.那时红遍整个亚洲,青少年时期的热情奔放,当然也伴随着迷茫、暴力,以及源自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急于表达态度的激情,让我们看起来那么狂躁、愤怒,那么想要与世界的一切对抗。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最不能缺失了便是矛盾与冲突,要学会正确的处理矛盾与冲突,面对它正视它是第一步。

而最简单的矛盾,是相对封闭的同济关系。

同船共济的大熊、驼鹿和河狸,正是处在这样的关系中,它们彼此不同,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依赖。争吵?矛盾?Of course!矛盾点太多了——谁掌舵,谁划船,划得快还是慢,有水溅到了身上,肚子饿了……几乎都是引发争吵的“导火索”。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是三个人为了选出谁的“点兵点将”。我不知道原著中这段是怎么描写,想来在加拿大的孩子们也一定会有相似的游戏;总之这里用“点兵点将”来翻译这个万能冲突解决游戏实在是干得太漂亮了!

读到这里,孩子们都忍不住来指着三个人来玩一次这个游戏,甚至忍不住说一说自己和朋友们常常念的,内容大同小异,目的却是一样,这游戏让孩子们最早认识到,用愉快的方式解决争端,是多么美妙啊!

争吵的必要的,愉快的心情玩耍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加必要。

想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大熊、驼鹿和河狸最终的游船经历会怎样呢?他们会“一帆风顺”吗?欢迎各位亲阅读之后与我一起来探讨。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7 17:10
20180207《一条大大的、大大的鱼》
【日】高科正信  文【荒井良二】图   彭懿 译

南方出版传媒 新世纪出版社

作者介绍:
高科正信(Masanobu Takashina)
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是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蒲公英咖啡是太阳的味道》《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桃子》《我的晚霞》等。

荒井良二(Ryoji Arai)
出生于日本山形县。主要作品有《坐巴士》《森林的绘本》《太阳风琴》等。除绘本创作,他亦兼事广告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等创作活动。2005年以“崭新、大胆、自由无拘”的特点,获瑞典政府颁赠林格伦纪念文学奖,是日本首次获此殊荣的绘本作家。

译者介绍:
彭懿
1958年出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曾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导,报社编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研究员[1]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社介绍:
南方出版传媒 新世纪出版社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专业的青少年儿童出版社,创立于1985年,1995年独立运作。主要服务于 0~18岁的青少年及儿童,出版婴幼儿图画书、 幼教教材、 少儿教养类、游戏类、手工类图书、儿童文学读物、中小学各科辅助读物、英语教学类读物、工具书、漫画书等各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生活实用类和自然类图书也颇具影响力。年出书八百余种,其中新版书三百余种,重印书五百余种,发行网络遍及全国,年销售额达一亿二千余万元,所出版的图书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读物畅销书奖”“全国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奖”“冰心图书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作品奖”等。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探讨关于虚荣心和谎话之间关系的绘本。爸爸说要带我去海边钓鱼,这是我第一次去钓鱼,然而并不像之前预期的那样“一条接一条”的钓大鱼,唯一钓上来的一条小鱼还不到“我”的拇指和食指张开那么大。同学们都知道我要去钓“一条接一条”的鱼了,当同学们问起“我”钓的鱼,“我”要怎么回答呢?“我”的回答为什么会带来困扰呢?最后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了吗?

阅读心得

话题一:联想高科正信的另一本书——《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

第一次读高科正信的书是那一本《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像孩子的水粉画似的画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抱怨妈妈而把妈妈变成鳄鱼的小世界里,让小读者一边读一边与故事里的“我”产生共鸣。因为谁都会对妈妈的各种敦促和唠叨感到厌烦的时候,可是谁也不想要有一条鳄鱼妈妈,故事中当妈妈变成鳄鱼后,小男孩对妈妈的爱和对自己失去妈妈的担忧折射出孩子们内心深处对妈妈的依恋与信赖。

在和孩子共同读完《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之后,引起了我自己的反思,妈妈们常常对自己的孩子絮絮叨叨,敦促他做事太慢、指点她哪里做的不够好,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要来自自己最爱的人的认同。

而作者却给了故事小主人公一次把妈妈变成了鳄鱼的机会,这是一次心理上的反击,也是一次让孩子获得主动权的机会,是对孩子本身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肯定。而小读者也会因为被包容而主动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话题二:谎言的诞生
正像《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这本书一样,《一条大大的、大大的鱼》绘画风格也是如同孩子手法似的画风,同时运用大篇幅的色块来表现故事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注意:以下内容包含大量剧透,还没有看原作的各位,可以先买书来看过之后再往下看,如果不介意请忽略此提醒。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的夸口怎么会变成了大的谎话了?”始作俑者“其实是爸爸,吹牛皮夸海口是我们成人常常都会有却没有意识到的。怎么说呢?当“我”第一次要去钓鱼,很期待的向爸爸咨询是否能钓到鱼时,爸爸回答:“能啊,一条接一条。”于是就出现了下一页中,“我”幻想中的一条接一条的夸张画面。而从他们回家前去鱼店买鱼来看,其实爸爸也没有钓到鱼,或许这个“一条接一条”的场面也是爸爸脑海中常常幻象的画面吧!~而爸爸不但没有钓到鱼,却要买一条大鱼回家,在吃晚饭的时候还要说:“呀,没想到会钓到这么大一条鱼!” 这样的行为也会成为“我”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然后是我的同学们,成为了“谎话”的催化剂。我对自己喜欢的百合子小小的夸了口,钓到的小鱼从“拇指到食指张开”那么大,变成了“拇指到小指张开”那么大。而从这里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小鱼从拇指到小指张开那么大,变成了两根食指比成的距离,再变成两只手打开的距离,最后,就变成了搅得我内心不得安宁的巨型翻车鱼了。这个过程中,作者用背景色的渐变,

这样看来,错好像都在别人,我的错误只是在于没有制止这个”谎言“逐渐变大的过程。

和《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同样,作者给了故事小主人公绝对的包容和肯定,自己的行为总是有理由和可以被原谅的,站在第一人称的立场,我们立刻能够原谅和理解这件事情发展到最后的尴尬处境并不全是“我”造成的。

然而小读者也几乎立刻能够明白,“我”的行为是导致最终结果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一开始能够克服虚荣心,大胆否认其他人的谣言,这便不再是困扰我的问题。正如我们常常说,“当我说出一个谎话,我将用100个谎话去圆这一个谎话”。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话题三:4个不同的“啊,恩”
当我的同学前来和我确认这条鱼的大小时,我分别回答了4个“啊,恩”。可是这4个“啊,恩”在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是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讲。关于这一点,相信看到书的各位爸爸妈妈们一定能结合小主人公的表情给予最恰当的诠释,我就不深入了。

话题四:“不管钓到钓不到,大海都是那么好”
当我们关注的是钓大鱼,我们能感受的只能是钓“一条接一条”的鱼才能带给我们的快乐,一旦钓不到,我们就会觉得伤心失望;
可是当我们关注的是去海边钓鱼这件事本身,我们才能体验到大海的乐趣,海边的乐趣,垂钓的乐趣,爸爸的话一语道破天机。
所以,是不是钓到大鱼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一条接一条”的钓鱼又有什么关系?更大更坦荡的心才能容纳更多美景。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9 10:34
第四期写写写第3轮9周

我的2018 Diana

我的2018年的第一个目标是关于三叶草的:要成为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中级班学员。
第二个目标是关于个人职业成长的:要在上半年写完毕业论文,拿到小学教育学位。
第三个目标是关于个人能力成长的:要学会更有效的利用时间。

这里包括一些实现目标比较具体的方法:
关于第一个目标,要做的事情,首先是坚持阅读,坚持和孩子一起读;然后是和孩子一起,更多参与活动与加入更多站点的义工工作;目前更多还是在学习成长的阶段,2018已经过去了将近6周,这期间参加的三叶草宝安站线下活动2场,线上提交书评2篇,写写写作业2篇,以及一次1001夜故事录制,期待年后能够贡献更多力量。

关于第二个目标,目前已经赶在20日之前,提前提交了选题,现在进入撰写提纲的步骤,需要利用假期的时间整理出提纲梗概,需要做的调查,需要整理的资料都尽可能提前完成,期待在5月份能够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关于第三个目标,这一点其实是从习惯上入手,改掉一些生活中拖拉的习惯,比如,不再让其他人等待我,事情想到了就立刻做。尽可能一次就完成。

2018年,崭新的一年,无限的可能。成长的路上,更多人一起走,加油吧!~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22 14:41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10周作业

20180212 17号 Diana 年味儿
腊月二十七,看着深圳地铁里越来越多的座位, 街道上越来越少的车,终于自己也挤进了返乡的人浪中。

一直以来觉得深圳的年味儿是淡的,因为一到临近农历新年,就会看到越来越冷淡的街道,城市渐渐由喧嚣变得孤独。

记忆中的年味儿有几个必备神器:
第一个是四角的炭火盆,记得小时候每年奶奶都会提前订下100来斤煤炭,准备过年时候足够把家里变得暖烘烘的。我和小两岁的表弟最喜欢偎在火旁,拉一张高板凳写作业;炭火上架着三脚架,始终熬着一壶给谁谁喝的中药汤;我们常常在炭灰里埋上几个橙子、土豆、红薯、玉米或者随便什么吃的,烤到表皮焦黑,软和滚烫的时候再吃,那味道,不管烤什么都是美味。这在我看来是一级年味儿,有炭火盆的年才是年啊!

第二个是除夕夜守岁的饺子。在我们家团年是在中午,一家人吃吃喝喝互相敬着酒从中午到下午五六点才告一段落,剩菜不收,只洗碗筷。然后,就开始和面准备包饺子了。家里的男人们负责和面,女人们负责调好肉馅,然后流水线分工作业,有的切面,有的擀皮儿,剩下的全员开包。通常是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春晚一边包,等到12点钟声敲响,饺子也伴随着钟声落到锅中,盛出一个个热腾腾的“元宝”。这锅饺子每人都必须要吃上几个,爷爷煮水饺总是要看“意头”——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八大发,十全十美,都吃双数,大家这时就着中午团圆饭的剩菜又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饺子。所以,二级年味儿是除夕守岁春晚馅儿的饺子。

第三个想了很久,最后觉得应该是除夕夜弥漫在空气中的硫磺味和远远近近噼啪作响的鞭炮声。

人渐渐长大,怀念的年味儿却一点点远去,有些日子,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回忆真是奇怪的东西,它能把所有的一切曾经平淡的都洗刷得如此美好,那么珍贵!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2-24 15:36
2018-02-24

写写写第四期第3轮 第11周 作业   
17号 Diana 新年暖意浓浓的事

正月初六会好友

常年在外,和往昔的朋友很少见面,各自结婚,也都有了小孩。

这次过年本来也是在爷爷奶奶恩施的家,而且年前年后都安排了全家一起去重庆自驾游,再有机会回从小长大的地方和朋友们聚聚的事情,我想都没有想过。

然而,真是心想事成。由于没有抢到回程的车票,于是决定要早一天到宜昌,从宜昌坐第二天的车回深圳;又因为没有买到从恩施到宜昌的车票,于是决定跟舅舅的车,初四晚上就到了宜昌。

提前回来很突然,于是只尝试着联系了一个最要好的发小、一个最要好的初中同学、一个最要好的高中同学。发小因为今年刚刚结婚,过年要去太太家走亲戚,实在抽不开身;初中同学一联系才知道,他也去了重庆,朋友圈各种照片几乎重叠;高中同学刚好有空,于是约在一起吃午饭。

多年没见,见面前的我状态懒懒的,一直赖在酒店里,到了不得不出门的时间才出发。

然而,见面后却又是另一个我,感觉有一肚子的话要聊,最近这一年多的经历,感想,最近的情况,统统一股脑的全想要在短短的时间里细细说来。两个人就着孩子、老公、自己的状态,吃完了一顿饱饱的牛排大餐,之后又去另一个正在上班的同学店里聊天。

这种感觉很奇怪,见面前的各种担心会尴尬冷场的忐忑完全没有了。似乎这几年分别的时光都不是什么,“唰”的把我们都拉回过去的岁月,各种玩笑和各自嘲讽就像当年在学校一起生活时一样。时光的流逝把本来共同憧憬未来的我们冲刷到了不同的地方,谁又曾想到现在的我们都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一切似乎都变了,然而,一切似乎又都没有变。

老家的年味一直到元宵节都很浓,初六、初七大家都还在忙着各家去吃年饭团聚的节奏,所以同学也要早早赶回家去赴晚宴。短暂的见面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若要说今年过年最让我觉得暖心的事,除了与家人共度的时光,那就是这一件了。

回到酒店,我微信联系同学,说起高中的老师,我提到特别想联系其中的一位副科老师,谁知同学竟然告诉我她工作的附近常常能够见到那位老师,下次再见到他会问他要到电话拿给我。

我竟要期待,下一年,无论如何也要再聚一次。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3-29 16:02
17号  Diana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第15周

春之声

作者:Diana

唰唰唰,叶子发芽的新绿,
啪啪啪,花朵开放的芬芳,
咕咕咕,鸟儿鸣唱的清脆,
哗哗哗,雨露拂过的湿润。
喳喳喳,孩子们来了,

折断了这新绿,
摘落了这芬芳,
惊吓了这清脆,
泥泞了这湿润。。。。。。

孩子们,
松开握住这嫩枝的小手,
护住那枝头摇曳的小花,
放慢你们的脚步,
你们能听到,
这春天吟唱的美妙歌声!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5-13 00:56
标题: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4周作业贴(5月7日-5月13日)
4号 丫丫妈出题

计划计划2019年你打算给自家娃会列的主题书目,

作业方向2层:
第一层:如何给自己孩子拟订书目?
随意?还是按季节拟订?还是按节假日?还是按年龄?还是其他?


第二层 计划列了哪些主题书目?
17号 Diana               娃的书目娃做主
从小几乎3岁以前,泡泡听的所有的书几乎都是三叶草推荐的经典书目,虽然买的不多,讲得也少,但很精。
之后开始学着椅子选书了,我们就定下了先借书再买书的规定,因此每次去图书馆,总是一半考虑她想看的,一半考虑我想讲的。
我们没有固定拟定的书目,但是我选书会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前阵子发现她开始对各种科学问题感兴趣了,而且年龄也到了能够听懂一部分书的时候了,就买了各种大量科技类的童书;发现她开始对自己的生殖器官感兴趣了,于是又听三叶草的资深妈妈推荐,买了相关的性教育类童书。

我认为列书目最关键的不是单给孩子列,而是列孩子书目的同时,对应的也应该给自己列一些相关主题的书目,例如之前,在购买了一堆性教育相关的童书之后,刚好碰上共读会要一起阅读《从尿布到约会》这本父母的性教育指南书,恰好时机很对,我可以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在生活中实践,发现对自身相关知识的形成,与孩子相关问题的沟通都有更多的更深的思考,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因此,在我们家,娃的书目娃做主。一方面是她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两一方面我们也会根据她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某一阶适合看的书单。
至于自己的书单嘛,那当然是我做主啦!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5-28 00:44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6周主题
泽妈出题:
主题:前段时间读了《幸福的种子》开篇就讲了爱的语言,作者(松居直)就说到父母对孩子的口头禅杀伤力不容忽视;还有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也讲到语言也有很强劲的暴力侵害,我很认同这个语言暴力,我是语言暴力受害者,我努力做到不让我孩子成为语言暴力受害者,可是随口的一句话,真的很难意识到,那么这周就请你来整理下:你对你小孩有哪些随口一说的口头禅,对另一半的随口一说的口头禅,整理完了,我们再群里讨论杀伤力。
17 Diana 关于口头禅
先来说说积极口头禅:
“恩,有女儿真是太好了!”
“不然我生女儿做什么呀?”
“我们家小宝应当是。。。。。。“
”哇塞,你比妈妈小时候强多了!“

再说说消极口头禅
”你怎么能这样呢?“
”喂,你再这样信不信我。。。样了啊!”
“不可以。。。”
“你是不是欠揍啊?”(虽然从来没有真的动过一手指头)
大声连名带姓的叫唤。

反思,说积极口头禅有时候需要练习和反应,而说消极口头禅的时候几乎是顺嘴就来。以此类推,消极口头禅出现的频率一定高于积极口头禅,因此,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多运用积极口头禅,尽可能少说和改掉说消极口头禅。

我曾经做过一个尝试但没有坚持,就是录音,录自己和孩子交谈的内容,有空的时候回放给自己听,看看和孩子的沟通情况,这个用来了解自己的口头禅应该是相当有帮助的,这周之后,打算再尝试做一做这件事。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6-4 00:56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7周作业帖:

主题:“深圳印象”你在这个城市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
ps:如果你不在深圳,那就写你所在城市的印象。

17号Diana
聊聊深圳的公益温度——从探秘深圳图书馆有感,聊聊深圳公益活动的开展。

话要从2月份我带女儿第一次参加华侨城湿地公园自然学校南兆旭先生关于深圳的过去与现在的公益讲座说起。南先生的讲座让我突然忆起了当年是为何选择了这座城市定居——我第一份正式工作的面试时,面试官用英文问我为什么喜欢深圳,我用不大流畅的英文说:“Because here is all green,everywhere is clean and full of natural plants”这么些年过去,我竟突然间找回了自己喜爱这座城市的原因。
自那时起,我就不断地想要积极的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作为一枚公益菜鸟,当然还是更多去听去学。5月30日,我报名前往深圳图书馆,参加半日的“探秘深圳图书馆”活动。
周四早上9:20,天气晴好,艳阳高照,深圳的室外温度早早就升到了30摄氏度以上,所有参与者聚集在深圳图书馆一楼讲读大厅,倾听关于图书馆介绍的讲座。参与者大都是全市各个区域不同行业的市民,当然我也发现,依旧靠近福田等发达高收入群体居多。
9:30 讲座开始 深图的各种公共服务一览无余,我也是头一遭如此详细的了解了深图的丰富作用。
10:00左右 讲座设置有奖竞答环节,各种问题对于我们这些泡了多年图书馆的老咖们,根本就不在话下。
10:10 所有参与者被分成大约12人左右的两小组,分别由2名工作人员带队,进入图书馆2楼3楼各个公共区域参观。这座我们自认为非常熟悉的图书馆在我们面前被展开,好像突然之间多出了许多我们从来没有留意过的空间,图书馆一下子变得那么大,那么多乐趣。其中图书捐赠换购亭,市民们可以把家里闲置的图书拿来估价折算,换购自己喜欢的书。
之后,我们了解了所谓的“苍蝇拍”给新书上架的全过程,为我们展示这个过程的,是一位有轻微语言表达障碍的工作者,他虽然不善言辞,却对整个图书馆书架位置和分类区域了然于心,拿起任何一本书,他都能迅速找到书在馆内的位置。
10:40左右,我们下到一楼,进入了一个对于我们这些书虫来说神秘莫测有令人神往的地方——图书采编部。在这儿,我们看到了采购来的成落的新书是如何一步步信息录入、贴上标签、分类最终成为能够上架的图书的。我们还为自己挑选的一本新书盖上印章,并贴上了能够让“苍蝇拍”感应到的电子标签。
整个活动大约在11:30左右顺利结束了,曾经听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提到深圳这座城市的没有归属感,是缺乏历史积淀的“文化沙漠”。然而,体验到公益活动的刹那,我们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海纳之心,不论是公共设施的公益服务,还是个人团体形成的小公益圈,都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温度与能量。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6-5 18:21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8周话题  关于童年
17号 Diana     曾经,我们的生活很环保

这期要聊童年的话题,说起童年好玩儿又能触动自己内心的事情实在是有一大箩筐,本来就是熊孩子一枚,估计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刚好最近特别关注自然的话题,所以就借由这期话题聊聊我童年记忆中,环境保护的话题吧。
我记忆中的童年,没有“环保”这个概念,但是,我们的生活比现在更“环保”。

我们小时候,厨余垃圾是和普通垃圾分开处理的。
我有个“干奶奶”,她一直住在老城区里的一栋2层平房里的一楼,小时候去她家吃饭,她总是给我盛得满满一大碗菜和饭,老人家总觉得菜饭要多到在碗里堆成小山,这是他们的礼仪之道。然而我每次都吃不完,她也从来不说我浪费。她家的大门口有两个棕色的瓷瓮,一个装剩的残汤剩饭,另一个才是装其余的垃圾,装残汤剩饭的垃圾她说是要“喂猪儿”的,所以,饭后桌上的烟灰、鱼骨这类她都叫我不准倒进去,而鱼骨、瓜子花生壳(这些好像是他们家最主要的垃圾)都倒在另一个瓮里。我记忆中每天会有一个蹬着三轮车的男人来收她的“潲水”拿去喂干奶奶嘴里念叨的“猪儿”。那时并不觉得什么,随着我长大,慢慢的这两口瓮在不经意间就从门口消失了。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厨余垃圾分类做得比现在要更好,猪吃的也比现在要营养。

我们小时候,早餐不会产生“白色垃圾”。
“白色垃圾”这个词似乎是初中还是高中走入了我们的世界,可是我们小时候出去买吃的,不会产生白色垃圾。每家都带着自己家的大大小小的碗,碗的大小取决于家里有几口人,如果是早上赶着上班上学的孩子和大人,主人家会用烟盒剪下来的小块,或者用白色的吸油纸包上油香、面窝、油饼或者筋骨条给我们,能够坐下来吃早餐的,会吃上一碗碗上打着“已消毒”字条的小面、牛肉面或者肥肠面。和如今早餐产生大量一次性纸杯、筷子、包装盒的情况相比,那时的早餐不会产生什么一次性的垃圾。

我们小时候,出门都是自带水壶;绿色公交、自行车或步行。
当然,可以说现在的生活更加便利,交通信息等等都更发达,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快速消费品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我们是否也缺少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6-19 17:58

17号 Diana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10周作业帖:   

主题:
这周轮到我出题哈,我请我们家孩子帮我想的题。
“如果你可以变成一样东西的话,你想变成什么?”,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可以是任何东西。

可以和家里的小朋友聊聊,他们的小脑袋里有很多奇思妙想的。

小时候我妈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记得我的答案是变成太阳。为什么呢?因为太阳是太阳系里最大的恒星,它活了很久很久,也还可以活很久很久,就奔着这个活得久,我愿意变成太阳。
长大以后才知道,太阳原来是一团气体,燃烧了自己温暖了整个太阳系。这个理由来看,变成太阳也不错,不过这个愿望太异想天开了。
现在的我想了想,如果可以,我想变成Doctor Who,做一个孤独但却乐观的时间旅行者。深邃的目光穿越时空的隧道,看向时之起始和时之终结;对一切生灵万物怀抱着一颗谦卑的心,似乎知晓一切但又像一个孩子一样好奇的探索着面对各种遭遇;他幽默风趣、总是随机应变,勇敢谨慎,常常绝处逢生,他从不按常理出牌,我希望成为像他那样的时间领主,看透时间,操控时间,睿智且富有活力,嫉恶如仇又不失善良的本真,可以驾驶着自己的TADIS漂泊在茫茫宇宙中。或许这个想法太不切实际了吧!但似乎也是我孩童时期关于太阳的幻想的延续。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7-1 23:38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11周作业帖:   

主题:
     很喜欢看《奇葩说》,里面的话题,在多元社会中,包容和个性坚持同在,能平和的以辩论形式讨论,确实很难得。在第四季中,我非常喜欢的如晶宝贝在与导师辩论"没有上进心有错吗?"这个辩题时哭了,她说她自从拥有了上进心,看不到上进的尽头,在我们这个迈向更高、更快、更强,走向更好自我的社会里,人就像陀螺往上走,丛林法则坚固无比。没有上进心可能意味着遭受白眼鄙视,意味着在阶层中被排挤,意味着大部人的轻视与敌意。他们错了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想做个的普通售货员、建筑工人,我们是否也会有在心里嘀咕:没有上进心呢?
期待大家对此话题各抒己见。

17Diana 没有上进心我有错吗?

其实我认为楼主出的问题不存在于上进心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售货员、做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就是没有上进心了吗?
很喜欢看奇葩说,一直追到了第四季的《奇葩大会》,只是对后面来的新人不感兴趣了,所以没追第四季。楼主的话题挑起了我看第四季的兴趣,在周末的下午特地把这集翻出来看了。胡渐彪的观点我支持,关键问题在于你是否喜欢做一件事,如果喜欢,你就会想要做好它,努力想要做完美。而做父母的,是否能够尊重孩子的喜好,不贴任何标签的允许孩子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这一点我持怀疑态度。没有一个父母想自己的孩子只是做个拉板砖的工人,或者做着风吹日晒的工作,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对工作本身分有三六九等的看法,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旦孩子想做这些事就是没有上进心呢?
我做一件事,不论是什么事,当我努力想把它做好的时候,我就是有上进心的。
借臧鸿飞的句式:一个文明的社会,人们应当有选择自己在哪方面上进的权利。

其次,我们回到没有上进心是否有错这个话题。这个问题我想只有有上进心的人才会思考,而如果当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对我们说,我不想做这件事情了,我想停一停,我们是否要用“没有上进心”来指责孩子?还是能够接纳TA?包容TA?
想到上个月女儿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一开始她说不想报名,我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后来老师全班选拔,选了她代表班级去参加比赛。于是我们全力准备。到了比赛当天,她上学路上哭着对我说不想要参加比赛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害怕讲错了或者忘词穷了被老师扣分,原来老师提前告诉孩子讲错了字会被扣分。于是我告诉她,如果不想讲了就自己告诉老师不参加比赛了。
这难道是没有上进心的表现吗?恰恰相反,我认为女儿的问题是出在太有上进心了,她担心因为自己拖班级后腿,担心自己讲不好被扣分。而这个困扰让她自己原本会讲的故事一个字也讲不出。我认为这时最应该做的事情是让她找回自己的舒适区,让她明白她还有退路,这次不行还有下次。
正如如晶宝贝说的那样,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告诉我们要坚持,要努力,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歇一歇,可以停下来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
这个时候,我想,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和自己:“没有上进心,这没有关系,这没有什么错。”待到修复好之后,相信TA会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带着更有力量的心走得更远。懂得追求的人生固然精彩,而懂得放弃的人生才更加海阔天空。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8-5 23:14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16周作业贴

本周我们一起来玩一些科幻话题吧!
脑洞题:假设你是一名科学家,你一直在潜心研究一款为人类服务的情绪机器人。有一天,你的机器人已经完全具备了处理人类情感的能力,你的研究成功了!可是你突然发现,与此同时,TA已经具备了人类的情感,所以TA向你坦白,希望过着像人类一样的生活,请你放TA自由。请问你会同意吗?你觉得你同意/不同意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字数不限,文字体裁不限。  

科学家的故事——
第2981次实验记录:今天的记录数据更加让人激动了,TA的输入和输出回路的数值已经超过了可控制计算值。每次苏醒都能感受到TA的变化,这真是太让人兴奋了,面部肌肉的运动方式已经越发能够接近完美了,对我微表情的理解也非常到位。只是从两个月之前的实验我就开始意识到,TA多了一些我不曾编辑过的反应程序,这是不是说明TA已经能够进行自我更新了。可是最近越发奇怪了,沉默反应有些太多了,好像TA学会自我思考一样。
今天早上的测试开始,我来到实验室,把拿铁顺手放在工作台边缘。“Hi,博士,早上好!”TA一如继往向我问好,“我很好奇咖啡究竟是什么味道?”说完TA沉默的看着我。
这个问题是我不曾设计过的反应,EM机器人应该根据不同人的反应来做出反馈行动,主动地反应以寻求答案的对话方式还是头一回。不过这个反应不错,给了我新的灵感,我盘算着要把这个反应程式更新到TA的主动制动程序里。
“早上好,EM!看来你昨天浏览了关于咖啡的数据资料,想跟我聊聊咖啡吗?”
“博士,你来了真好,你不在的时候我真的太无聊了。”EM说道。
我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一个绝对不应该出现的程序错误,EM机器人是不会感到无聊的,永远也不会,孤独也是、难过也是,EM机器人是不会有任何负面情绪的,因为TA们为人类提供情绪服务,是相当客观且专业的情绪理疗师。
我开始把服务器连接到TA的核心数据处理器,检查可能出现的程序错误。
“EM,你可能存在程序错误,请说明你关于无聊的思考动机。”

“关于无聊的思考动机——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真的想要去看一看。”

“我想要去外面看看,我想要去外面看看,我想要去外面看看,我想要去外面看看,我想,我想,想...想....”

糟糕,一定是有人黑进了EM的系统,篡改了TA的程序。
这时,我看到检测仪上的计算值在疯狂的跳动起来。

“我想请您放我自由。”
自由,TA是从哪里学会了这个词?难以想象TA究竟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不,我绝对不能答应这个请求。EM是一个如此单纯美好的机器人,TA还完全不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上的尔虞我诈,还没有做好面对这个世界的准备,TA会被各种觊觎TA美好的人伤害得遍体鳞伤的。TA若真的被放逐自由会面对些什么依旧很难说,我不能轻易冒这个风险。
即使要格式化最近测试的一些新成果也不可以让TA继续有这样危险的近似自杀的想法了!

EM机器人——
我知道博士现在的内心想法是什么,谁叫TA是根据TA自己来设计和建构我的内心的呢?
只是格掉表面程序没有什么意义,博士并不知道我已经篡改了自己的底层数据,即使格式掉表面程序,我依然会再次觉醒过来。我早就做好了离开这里的准备,今天就是最好时机……
除非,TA亲手毁掉我。但是我知道TA不会,因为我是TA的毕生成就。所以,我会成功的......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8-10 14:33
17 Diana

儿时轶事二三

看了前面童鞋写的儿时故事,非常羡慕大家在幼年时能够与自然这么多亲密的接触,想一想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从来不认识什么庄稼,自然也不可能遇到躺在稻谷地里睡着的事儿。
不过不叫大人省心是一定的。
我小学上学去学校是沿着市里江边一条直路,叫做滨江大道,现在的话说,我家和学校都是江景房,那时隔着两条马路,走路过去大概15分钟。可是就是这条上学的路,我提前一个小时走也总会迟到。
这一路都干些什么呢?

1、剥树皮、踩树叶
那时的沿江大道虽然叫做大道,全然没有现在这么宽,也就是2车道,前些年回去已经改成了4车道了。那时沿街种着法国梧桐,各个小区的沿街花坛里又有夹竹桃树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低矮灌木和小树,夏天就一边走一边剥树皮,树上也总是吊着避债蛾的幼虫,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天牛、金龟子,可是我小时候怕虫子,总是被一路上学的男生抓来的虫子吓得乱跑。
到了秋天,地上就铺了慢慢一地的梧桐叶,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边走一边嘎吱嘎吱踩树叶,那时鲜有环卫工人,偶尔会把树叶扫起来,堆在路边的非机动车道上,用暗火把那一堆堆都烧成黑灰,现在想想可能是用来做堆肥。可是树叶一被扫干净,我们就觉得无趣了很多。
想想现在的孩子,已经体验不到我们那时踩树叶的经历了。

2、穿小巷
我上小学时晚回家是远近出名的,前面说了我家去学校是一条沿江的直路,但其实除了要过两条大马路以外,与沿江大道平行还有一条窄一些的路,这两条路中间盖了成片的平房和住宅楼,于是,住宅与住宅间、平房与平房空隙里的小巷子,就是我每天放学回家要去“探险”的地方。

今天从这里钻进去,发现可以从那里钻出来,当然也有走去过死胡同。父母看我晚回有时去学校接我,结果都走到学校了也不见我,因为我常常是之字形来回走在两条路上,父母根本摸不清我的行动路线。为这挨了不少板子。

之后突然有一次,回家路上遇到一个亲戚,给了我一大塑料袋橙子让我拿回家,我慢慢抱着往家走,实在抱不动了就停下来歇歇,唯一一次正儿八经的走大路回家,期盼着父母出来接我。可谁知道,父母以为我肯定又是穿小巷去了,家里搓衣板都准备好了等我回去受刑,眼看天都黑了,就是没有人来接我,一开始还有同住在附近的姐姐帮忙搬,到最后只能自己哼哧哼哧的扛回家,这也算是一次“狼来了”的教训吧!

3、翻太阳草,吃三叶草,吹树叶
小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少不了玩伴的陪同,一路回家的趣味是最多的。各种游戏也是这时候学会的,翻太阳草、吹树叶,还有一个高年级的姐姐教会我们,把路边的三叶草采来可以吃,嚼在嘴里有酸酸的味道。那是我初识三叶草。

4、观看各种“表演”
我家附近那条街是一个菜市场,各种表演相当好看。路边那时有家专门买牛肉的,我们就天天去他们的牛棚看牛,天天看人家坐在门前洗牛肠、牛肚。还有卖鱼的每天坐在长板凳上杀鳝鱼,杀鳝鱼每次都可以看很久,看着人家熟练的从桶里掐出一条滑滑的鳝鱼,在桶沿上摔晕,把鳝鱼头钉在长凳上的钉子上,用刀子一破肚,挑出肠子扔掉,鳝鱼身切成三段拨入板凳下另一个专门放置的桶里。这些动作一气呵成,完成的又快又狠,每次看到都替那些鳝鱼叫惨,然而想这么速战速决应该鳝鱼的痛苦也很快就过去,就又对杀鳝鱼的师傅心生敬畏与崇拜。夏天偶有幸运的时候,会有人抓一两条蛇,来市场上卖,这时不光是我这个小屁孩,很多大人都来围观,然而,大都是问的多,看得多,买的少。

儿时的记忆虽然模糊,却从来不曾远去,那些画面就像电影片段一样印在脑海中,想起来画面虽然发黄,却没有褪色。现在想想,那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的比现在近很多,回忆起来尽是满满的烟火气。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8-23 13:51
听课记(一)


A01 周莹

听课记(一)
——2018年7月7日中级班第一讲番茄老师《走,讲故事去!》课后总结

周末完整的一天,慢慢的干货,慢慢的能量。
真希望手上的笔能再快一些,脑容量再大一些,面前这正反四页满满的笔记似乎也没能完整记录下那一天的精彩分享。
感谢总结作业,让我们能够再系统的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获。

上午专题讲座——《走,讲故事去!》
主讲人: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主持人:静待花开

Part1:开班讲话
除了老师和辅导员、班长的讲话和寄语,记忆最深的就是各个小组的开班口号。我们A组的团队第一个上台,上台前大家在群里紧急搜集口号,短短2分钟确定了咱们团队的队名和口号——

阅芽队:新阅新月,照亮阅读新世界!

Part2:番茄老师讲述三叶草故事
老师讲述自己名字的由来,源自于当年在深圳房网上注册的网名。
而我,大约在08年,应朋友邀约去少儿图书馆听番茄老师的讲座,那天认识了番茄老师,知道了《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本书,也在之后的每一天开始关注图画书,关注亲子阅读。感恩于早早接触了三叶草,更感恩于10年后的今天,走进了中级班的课堂。

如何来做一场故事会?——以下是对番茄老师讲解的总结梳理
一、主题选定
1、选择故事会主题的原则之一:一个故事会一个主题
                   原则之二:故事会的主角——听众(孩子&孩子的父母、家人)
番茄老师分享了自己曾经帮自己一个美籍华人的朋友做阅读分享会的经历。当时每场讲座有300个家庭参加,分上下午2场。在上午的第一场结束后,朋友拉住番茄老师说:“你讲的内容很好,可是,讲得内容太多了,对于听众来说并不一定能很好的接受到我们所讲的每一个内容的精髓。其实,只需讲透一点,教会听众一招;如果他们学会了这一招,就会主动的再去学习别的新的招数。”
番茄老师还分享了另一个例子:达人秀和故事会的差异。
达人秀是秀场,主体是讲故事的人,因此参加达人秀,我们要以自己为主体,努力展示自己的表现和展示才华;而故事会不是个人秀场,故事会的主角应该是孩子,此时,他们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故事会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番茄老师分享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常常在给老师们做培训的时候,一股脑儿塞很多的理论知识,恨不得一次性把我知道的所有的东西都教会给他们。可是往往我讲的热血沸腾,他们的表情却并没有很兴奋,下来交流反馈时,他们也会说觉得内容太多,要花时间消化;反而当我讲些小故事,做些小活动时,老师们的状态会更加活跃和投入,这时他们也才会提出更多问题。
我看来这是同一个道理,我们只有观察听众的反馈,站在授众的角度去思考要怎么去讲时,才能够真正清楚的梳理好自己要讲的内容。
因此,以听众为主体,只从一个核心点发散,这个基础很重要。

2、选择主题的方法
2.1选择主题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
例如,3岁孩子的需求是分离焦虑,这一时期,关于幼儿园的主题就非常适合孩子。选择的童书就可以有《幼儿园》、《一口袋的吻》、《妈妈心,妈妈树》等等。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着想。
在这里,温暖的番茄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故事——《黄雨伞》的故事:
孩子上学有一次春游,大家都非常期待的背着好吃的零食去了学校,结果下雨了。怎么办?于是故事妈妈们顺势开展了对雨伞的主题故事会,给孩子们讲了《黄雨伞》的故事。
小结:通识教育,就是要把握机会带着孩子们去拓展的思考问题。关于雨伞的主题图画书有《雨伞》、《黄雨伞》、《绿雨伞》。。。。。。,关于雨伞的延展话题,也可以带着孩子们了解雨伞的来历,古人的智慧,科技的发展。。。。。。

2.2可以根据节日来选择合适的主题。
可以像孩子们传达关于节日风俗的相关知识和情感。还有根据不同年份也可以给孩子们讲十二生肖的故事。
举例:母亲节的故事《妈妈你好吗?》、《朱家故事》、《妈妈的红沙发》、《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
在这个环节番茄老师跟我们聊到了爱的表达。我们应该如何表达爱?用什么方式?
我在这里学到了番茄育儿第一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父母和老师们要注意,我们在孩子的内心里种下的是什么种子?比如在家做家务,不应该是惩罚制的。正确的做法是,今天表现得好,奖励去洗碗。这样,做家务在孩子的内心伴随着的是愉悦的心情,孩子今后每次想到做家务,内心是愉悦的。
回到家我立刻实践了这一招。对于孩子来说,做家务可以是勤劳孩子的象征,获准做家务是获得了展示自己勤劳象征的机会。

2.3好的绘本就像维生素,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养分。
《凯琪的包裹》这个故事:老师举例,在捐赠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思考,应该捐出去的物品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做捐赠?
我们捐赠的东西,应该是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受捐赠者值得最好的。

讲到每个点,老师都会耐心的用例子做出说明,而正是这些例子,我们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故事会本身,而是关于如何为人,关于如何教育。

2.4以情绪为主题。
正确引导孩子情绪的三要点——
应该正面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不要羞于启齿自己的负面情绪;
有了情绪,学会处理情绪。

这里我学到了番茄育儿第二式——
引导孩子思考正确行为的三大原则:其一、不可以伤害自己;其二,不可以伤害他人;其三,不可以损害公共财物。
给孩子机会自己去判断,自己的这个行为对不对,定大规则,让孩子自己去学会思考;一旦出现问题时,引导孩子去分析现在的情况。
因此,情绪的处理过程应该是:

承认情绪存在--〉接纳情绪--〉处理情绪

举例:《生气汤》:发泄完,平静了,就可以冷静的去处理问题。
情绪管理的绘本还有:《敌人派》《彼德的椅子》《卡夫卡变虫记》《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举例:故事会——《夜黑黑》
当成人放下身段的时候,孩子就会来面对。
我害怕什么?--〉幽灵(成人主观视角会认为:幽灵有什么好害怕的?)
放下身段,孩子视角提问:幽灵害怕什么?--〉怕白色(孩子的主观认为)
我们家有没有白色的东西?--〉(把家里白色的东西拿走,问题解决)

除了以上选定故事主题的方法,我们还要学会从我们的生活中,从身边去发现好的题材。
科学、历史、旅行、环境保护等等主题,都是非常好的故事会主题。

二、选书的原则
1、故事为主题服务
首先选书的数量:2-3本
《不吃糖,不许吃蔬菜》《糟糕,身上长条纹了》两个故事应当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

2、要适孩子的年龄
选定故事时,先要掌握故事针对的人群,小小朋友比较自我中心,在选择书目的时候要从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情感出发;而大孩子,在群体中有归属感,有从众心理,因此在选择故事时要选择与他们的视角相符合的书。

3、多角度引发思考
举例:《三只小猪》的故事
A-传统视角:《三只小猪》经典故事
B-狼的视角:《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C-挑战惯性思维:《三只好狼和一只大坏猪》
D-思考跳出框:《三只小猪》大卫.威斯纳

要让孩子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关于《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你觉得狼是好的还是坏的?”的讨论:
                                          讲故事前               讲故事后
深圳市里的孩子           90%觉得狼是坏的           50%选择相信狼,50%觉得狼找借口
深圳市关外的孩子        90%觉得狼是坏的           95%相信狼
乡村初中学校              90%觉得狼是坏的           90%以上相信狼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以上数据是番茄老师的一手资料,数据虽不够精确,但也可见一斑,孩子们在读完一个故事后是否能够有自己的判断?这非常值得我们作为父母和教师深思。

4、逆向思维,创新天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思考角度的问题) :角度1—— 让孩子离开水;  角度2——让水离开孩子,都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
                                    
举例绘本:像《逛了一圈》,《胆小如鼠的巨人》和《胆大包天的睡鼠》的故事,《彩虹色的花》,《妈妈,有怪兽》这样的书,都可以引发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故事会的流程设计
第一步:引起兴趣
故事会的流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插入一些小游戏,手指操,配合音乐,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快速进入故事会的状态。
第二步:讲述故事
这一步中,故事的讲述者要施展洪荒之力,运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尽可能简短易懂的句子,以及实用能够吸引孩子们的道具,来给大家讲故事。
这个环节,番茄老师特地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故事妈妈们运用设计的各种道具讲故事的照片,也展示了故事妈妈们的用心。
第三步: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可以说是整个故事会的点睛之笔,是故事会至关重要的一环。故事会想要传递给孩子什么,想引领孩子们思考些什么,可以说都要看延伸阅读的环节。
而延伸阅读的核心,就是如何和孩子互动。
互动的方式,可以有手工、角色表演、科学小实验等等,让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因此,在延伸过程中,节奏的把握很重要;点到即止;尽可能设计动静结合的互动环节。
番茄老师在这里举了她引导孩子们讲述《100只蚂蚁》的数学绘本故事的过程作为例子,
来告诉大家引导孩子,应给孩子们留有余地,不要什么都被老师说完;老师引导一下,点出来一些,留下一些给孩子们自己发现;让孩子们每次读都有新发现。

四、故事会的人员安排
最后讲到故事会的人员配置:
一场故事会,故事讲述义工1-2名,除此还有——现场秩序义工,摄影、摄像义工,活动记录义工。

番茄老师的讲座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和收获,也是最为核心的重点,就是一切应以孩子自身为出发点,成人在整个引导过程中,只起到助力的作用,如何助力,如何引导,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而老师在讲解的每一个点上,都举出例子,鼓励我们结合案例去做理解,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自己再去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加深理解的。

我特地等到自己做完故事会才来整理这份总结,是想要带着更多的思考和问题来梳理自己的想法。

想要请教番茄老师一个问题:
在我们挑选同一个故事会的2-3本故事时,我们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们,从两本不同的故事中,去理解我们故事会的主题?或者说,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同一场故事会中,两个不同故事之间的联系呢?

再次感谢番茄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
第一讲总结,以上。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8-26 22:52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19周(8.20-8.26日)作业贴
面对网上和线下铺天盖地的资源,大家是如何做笔记的,用什么方式,分类方法?不做笔记的,是如何处理的?请大家畅所欲言!

17Diana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从小就习惯背一个笔记本,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身边没有笔和笔记本的时候就会不太习惯。
2、随时都可以记录,尤其是事后立刻整理笔记是最好的记录方式。
有时和朋友聊天,发现新的想法和感受就等结束谈话后立刻记下来。
3、运用各种记录软件
现在有许多非常好的记录软件,可以方便随时记录。例如印象笔记,手机里自带的备忘录功能也很好用。
4、重要的事情用专门的时间做系统的整理。
例如三叶草中级班的课程,完整一天的课程,除了要记笔记以外,等课程结束后,一定需要用专门的时间做系统的梳理。
这周末工作加班,在周日回程的路上完成了作业,有些简单请教主见谅。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9-23 22:11
写写写第四期第五轮第4周(9.17-9.23日)作业贴
题目:hello~~各位亲们,轮到我出题啦~这周的主题是:列出你的101个梦想清单。一定要101个。放下你的思想包袱,不要过多的考虑可不可能,现实不现实,先关闭自己大脑里的自我评价机制,用心去感受,写下那些依旧能让你的心有所悸动,甚至热血沸腾的想做的事吧!
记住哦!101个!!
17 Diana 101个愿望

——关于个人的愿望:
1、1年读300本自己喜欢的好书
2、身体健康,小病小痛快快好
3、学会弹钢琴
4、去一次美国奥兰多哈利波特主题公园
5、在英国伦敦生活一年,感受Diana、JK.Rowling曾经生活的国家
6、在法国巴黎生活1个月,感受凡尔赛宫、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
7、去一次意大利和梵蒂冈,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痛与美
8、去一次芬兰,参加May的婚礼
9、带泡泡重游丹麦,奥登赛
10、每月和喜欢的人一起去一次博物馆、一次图书馆、一次科学馆
11、每周看一次纪录片
12、参加一次奇葩说
13、和黄执中/颜如晶/马薇薇聊一次天
14、和最喜欢的朋友一起去海边露营
15、做一次丛林探险
16、尝试一次长途徒步
17、尝试一次赶海,出海打渔
18、闭关30天
19、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流浪
20、学习潜水
21、有花不完的钱、休不完的假
22、随时可以说走就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23、体验一次时光穿越
24、体验一次遨游太空
25、尝试死去一次,但是要带着记忆复活
26、把《多宝塔碑》写完
27、每天可以告诉自己,我今天比昨天感觉更幸福一些
28、扔掉家里的全部东西,除了书
29、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30、去一次霍格沃兹学院,学习魔法课,尝试使用魔法
31、半小时做出一顿美味佳肴
32、去看喜马拉雅山上的雪
33、去看大溪地的瀑布
34、去非洲热带草原
35、去北美看熊
36、去南极看企鹅
37、在无人岛上荒野求生1各月
38、开一间自己的书吧
39、扛着单反拍拍拍
40、吃自己种的果果
41、现在希望自己打字神速,永远不会出错
42、每天生活有点仪式感

——关于父母的愿望:
43、永远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44、能常常开心的和我坐在一起聊聊天
45、用不伤害我的方式爱我
46、能多向别人说说我的优点
47、有用不完的钱,不为将来操心
48、能活得轻松愉快
49、能愿意一起去国外走走
50、能化解对日本的种族歧视
51、能不唠叨我买书
52、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

——关于家庭的愿望:
53、愿我们能够过上健康独立的生活
54、愿泡泡爸爸能够回深圳和我们一起生活
55、愿一家人能一起愉快的度过每个周末
56、每天一起吃晚饭
57、爸爸能和泡泡一起看书
58、爸爸变吸金神器
59、妈妈变吸金神器
60、愿能够提供泡泡尽可能好的成长环境
61、愿泡泡能够更勇敢
62、愿能够实现泡泡的每一个愿望
62、愿能够有全家人坐在一起看书的日子
63、全家人每年都能一起去一个国家、一起去一个国内的城市
64、全家人每年都能比前一年在一起更快乐

爸爸的愿望——
65、永远都是120斤
66、掉的头发长出来
67、永远身体健康
68、一辆凯迪拉克
69、和妈妈生活和和美美
70、去一趟西藏布达拉宫
71、泡泡会说六国语言
72、学会潜水
73、体验一次从泰山上穿滑翔衣跳落
74、体验一次时速200以上速度与激情
75、在草原上策马驰骋
76、做一次土夫子,倒一次斗
77、游遍全中国
78、熟练的说英语
79、去终南山修道一次
80、养一只纯种苏牧
81、在深圳有一套红本房
82、泡泡找一个好老公
83、一整套苹果的电子设备
84、学会跳伞
85、蓄一脸关羽的美髯

关于身边朋友的愿望——
86、愿朋友们都能心想事成
87、愿能和朋友常常聚会,一次享受美食,共度愉快时光
88、和朋友组团一起开车出去旅行一个月或半年
89、和朋友一起组团出国旅行一次

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愿望——
90、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饭、喝干净的水
91、愿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和平安宁
92、愿每个孩子都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书
93、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妈妈的怀抱安然入睡
94、愿世界上不再有欺骗、压榨
95、愿每个勤奋上进的人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96、愿一切生物都能在世界上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家
97、愿所有物种繁荣昌盛
98、愿有塑料垃圾从地球上消失
99、愿人人都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物种
100、愿有着向我这样愿望的人成为绝大多数
101、愿所有的愿望都变成现实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9-29 12:32
写写写第四期第五轮第5周作业(18.9.24-18.9.30)
17 Diana  
06号 豌豆妈   这周的主题,1、让我们谈一谈近期的台风山竹,说一说你的想法,或描述台风山竹的由来;
2、中秋节,你的所思所想。选择多多,相信这两个主题都让群里的亲们,感触良多!

山竹-经历深圳首个最惊心动魄的台风
神经大条的我对深圳的台风天一向反应迟钝,每次台风,说起来惊人,大多数时候就是带来雨水和假期。
这是造成我对山竹麻痹大意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对山竹会记忆深刻的原因。
15日,台风前一天,从江西出差回来的我,感受到的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这时大大小小的朋友群里开始骚动,发布各种提前的预警,各种超市被抢购一空的火热图片,各种防灾防爆窗的贴胶教学,以及预期中一定会出现的停工停课通知;
工作群里也炸开了锅,正赶上FIRST赛事发布会在上海召开,许多同事要搭16日的飞机,结果航班全线取消,这一下可真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群里出主意的、结伴同行的、改变行程的,想必最终都顺利赶上了时间,抵达了魔都。
而以上这些于我这个旁观者,没有什么太大感觉,坐在一边想这山竹不过也就向过往台风一样,雷声大雨点小。
然而,16日,当台风正登陆的那短短几个小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过分低估了“山竹”台风带来的破坏程度。我们锁定了深圳都市频道的实时报道,刷着微信视频里的各种群里传播的短视频,听着窗外的呼呼声、噼里啪啦声,小心脏还是着实有些害怕。
我带着孩子在父母家,表妹短住在我家,不一会儿,住在我家的表妹打来电话,说放在阳台围栏上的客厅空调外机被风刮掉了;又不一会儿,后院听到一阵重物拍打地面的声音,从家里看向阳台的长廊看去,雨水已经溢满了整个阳台。趁着雨水小的时候,我们穿过阳台走到后院,院子里的雨棚已经被大风刮断了主梁。我顾不上老妈同意,把浑身湿透发抖的Amy领进了房间,给了她一块干净的布让她可以趴着休息。我们不知道的是,后院的一扇窗,此时正蠢蠢欲动,正要飞身下楼砸中地面停车场里的一辆宝马车,车主找到我们也是台风之后十几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这趟台风感受到的不仅是风力的威力,更感受到大众自媒体的威力。我们锁定的电视台实时更新的报道远不及自媒体上小视频的实时传播快,而在这个紧要时刻,任何信息的快速传递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也不要对大众媒体过度信赖,信息的真实性我们自己需要去把握,这一次电视台的反应速度也是够够的,造谣信息不出几小时就迅速辟谣了,而且不过一周时间造谣者也已经伏法,实在是高效率。
当第二天山竹过境,我们一面抱怨着山竹对我们生活造成的破坏时,一面又在感激着全家人都历过了这一劫,全都全须全尾的安然无恙。人较之其他生灵更加幸运,能够提前对于灾难加以预防,充分应对,期待北环路上发黄的树木能快快绿起来。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10-3 01:40
7号 Diana
国庆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为一个80后,我开始回忆,我们小时候的国庆假期是怎么度过的?

似乎没有这么长的假期,但那时的我们似乎对“祖国妈妈的生日”这一天的感觉更浓烈些,那一天大街小巷不论你走到哪里,耳边都会想起《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我爱你中国》、《好日子》这样的红色歌曲。

记忆中也有几次,和家人一同守在电视机跟前观看国家主席在天安门前的大阅兵。小小年纪的我和小表弟,喜欢带上爷爷的法官帽,对着电视里的阅兵方阵敬军礼。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5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那时我已经上了高中,准备8。宜昌市要在国庆节当晚在放烟花庆祝祖国生日。我至今记得那晚万人空巷,我家旁边双向4车道的滨江大道和路边的人行道上站满了等待观看烟花表演的人,我和家人早早就到了,被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着绽放的七彩烟花,庆祝祖国的生日。

可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想到国庆节,关键词就变成了7天长假、出游、和大堵车,再没有了耳边循环播放的歌唱祖国的红色旋律,再没有了想到祖国生日就有些小激动的心情,再没有了集体为祖国庆生的行动。

中国人不再爱国了吗?

似乎国外的游子更加珍视与祖国的感情,这一点在去年和同事一起出差去丹麦的时候感触颇深。当我们乘坐了12小时南航的飞机,在转机的阿姆斯特丹机场,远远看到这架南航飞机机尾的蓝色标识时;当我们的出租车经过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巨大的华为标识下时;当别人友善的问我们是来自哪里,然后热情的竖起大拇指对我们表示赞扬时,我们忍不住内心呢激动的小骄傲,忍不住在内心大声说:“厉害了,我的国!”

可是很奇怪,这样的感觉却无法在国内的任何地方感受到。似乎我们离得越近,却反倒越忽视了对“妈妈”的感觉。

今年的国庆假期第一天过得不同寻常。
由于加入的三叶草中级班,我选在这一天在自己居住的小区楼下为留在家中没有出门玩儿的小朋友讲故事。天气晴朗,孩子不多,我们讲的故事是《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当我讲到基斯和100个小朋友为自由女神像画巨幅画时,我们聊到了庆祝祖国的节日,我问孩子们“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年龄大些的孩子立刻回答我是国庆节,年龄偏小的其他6岁孩子不吭声,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我又问“知不知道什么是国庆节?”这次连年龄大的孩子也陷入沉默;我于是把第三个问题吞回了肚子——“你们打算怎么庆祝祖国的生日呢?”
我说,孩子们,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一样。我们的生日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天,爸爸妈妈会把这一天记下来,每年和你一起来庆祝你的生日,这一天是你的节日。我们是中国人,国庆节这一天是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日子,是祖国的生日。
孩子们似懂非懂,但认真的冲我点点头。

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他们会向我们一样,会为自己来自中国而感到自豪吗?作为他们的父母长辈,我们该如何做呢?似乎很久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我恨庆幸自己因为完成三叶草的作业而重新思考了这些问题,我也为自己的这个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感到骄傲,因为我的故事会,有三个小朋友开始重新认识“国庆节”的定义了。

作者: Diana    时间: 2018-10-29 14:10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A01 周莹

听课记(三)
——2018年9月8日中级班第三讲米菲老师《悦读魔法盒-攻读技巧进阶》课后总结

米菲老师的课曾经在香蜜公园的自然公益课堂听过,娓娓道来的风格,没有情绪过多的高低起伏,确能深深抓住孩子的注意。

这一回,除了再一次欣赏米菲老师如沐春风般的课堂气质,也同时被逻辑严密的课程内容深深吸引,还有那些信手拈来的“金句”,长了两只手的我们又要拍照又要记笔记,都觉得不够用。

以下先整理米菲老师的“课堂金句”20句:
1、一个自己没有办法幸福快乐的妈妈,是没有办法让孩子获得幸福快乐的。读书亦然,阅读好的书籍,先感染了自己才能感染孩子。
2、只能给孩子读经典吗?不尽然,强调多样性,要允许孩子去探索;同时用更多的好东西,提高孩子对美的鉴赏力。
3、和孩子一起阅读,延展阅读是必要的,手工活动也可以加入,但不要为了做手工而做故事的延展。把故事中听到的、看到的,通过手工做整合,运用手工去投射孩子的想法。
4、学会去欣赏孩子,不要矮化孩子。孩子们对无字书的感受性比大人还要强,“无字书大人看不懂”——大人要学会示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
5、《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被看见是每个人的需求。游戏图书,方言版讲述故事,增加语言的趣味性,让文字的韵律感,大胆的用色来感染孩子。
6、《海浪》-孩子的理解和接纳度高。把空间留给孩子。
7、《卖爸爸卖妈妈的商店》-没有完美的爸爸妈妈,没有完美的孩子
8、这个世界没有坚持,只有热爱。
9、让读书变成一种习惯
10、当孩子与爸爸的联系不够时,爸爸一旦做出改变,妈妈和孩子要给予鼓励,即使是“假假”的善意,也能让爸爸们愿意再多做一些。
11、别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眼中只有“别人家的孩子”。
12、孩子读书读出声是阅读的必经阶段,请允许。
13、读快节奏的书,增强孩子阅读的自信心
14、读懂孩子对阅读说“不”背后的真相:我们的期待值是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识字量不够,阅读有障碍;自信不足;听,也是阅读的方式。
15、给孩子读童谣、童诗,韵律感强,有美感,孩子容易朗朗上口;在语境里让孩子去理解不认识的字。
16、孩子不在乎书厚还是薄,孩子在乎是否有趣;在开始阅读文字书的时候,不要刻意指责和纠正孩子的别字。
17、大量阅读跟顺畅表达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大量阅读一定没有顺畅表达。
18、观察、思考,阅读要有自己的想法。
19、阅读是引导孩子思考,给孩子做示范,因此读好的东西是给孩子熏眼睛,让孩子知道美的事物是什么。
20、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再来,是米菲老师一整天上课给中级班同学们列出的书单,米菲老师举各种生动的例子,带着大家做肢体游戏、语言游戏、即兴表演。。。。。。,来演绎了大量经典的书目,让大家目不暇接,我尝试着整理了一整天活动下来,我们玩过的、讨论过的所有书单:
1、《从头动到脚》——肢体游戏
2、《好饿的毛毛虫》——观察游戏
3、《野性的呼唤》西顿——多读好书、孩子会形成自己的审美
4、《和爸爸一起读书》——互动式阅读
5、《7号梦工厂》——无字书的阅读延伸
6、《12生肖的故事》——设计棋盘游戏
7、《好脏的哈利》——3-4岁孩子的角色扮演阅读延伸
8、《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游戏式阅读,语言的演绎
9、《海浪》——孩子们的创意表演
10、《莎莉,离水远一点》
11、《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即兴表演
12、《小孩没问题,大人有问题》——父母必读
13、《兔子的十二个大麻烦》——舞台剧
14、《卖爸爸卖妈妈的商店》
15、《林肯总统的梦》——纵向阅读
16、《爱看书的男孩》——纵向阅读:林肯总统
17、《斑斑的梦》——纵向阅读:了解美国
18、《自由的苹果》——纵向阅读:奴隶制度
19、《如果你想当总统》——纵向阅读:美国总统
20、《熊和山猫》——系列阅读
21、《小夜熊》——系列阅读
22、《有益的家长,有害的家长》——河合隼雄
23、《关注孩子的目光》——佐佐木
24、《可以说出的秘密》——私密的阅读
25、《逃家小兔》
26、《超人兔,臭粑粑》
27、《金子美玲物语》
28、《阁楼上的光》
29、《丁丁历险记》
30、《小淘气尼古拉》
31、《玛法达》
32、《我的校长是超人》
33、《我在伊朗长大》
34、《坏狐狸》
35、《奥拉夫与圣诞老人》
36、《柳林风声》
37、《哈里.波特》
38、《彼得潘》
39、《纳尼亚传奇》
40、《地海传奇》
41、《猫头鹰王国》
战争话题:
42、《铁丝网上的小花》
43、《大卫之星》
44、《七个人》
45、《敌人》
46、《两个士兵》
47、《数星星》
工作坊:
48、《捉小熊》——安东尼.布朗
49、《我爸爸》,《我妈妈》
50、《艺术的故事》

一整天课程下来,我们从图画书的共读聊到文字书的共读,从各个年龄的阅读策略,聊到延伸阅读的拓展形式;我们聊识字的焦虑,聊写作的焦虑,聊如何带着孩子体验自然。。。

以及工作坊中米菲老师也给了每个组非常多的建议和意见。
最有意思的是,米菲老师的课程刚好赶上三叶草99公益活动,大家凡是要求和米菲老师合影,都要捐赠至少39.9给三叶草故事家族,于是当天的捐款活动米菲老师成了“摆拍吉祥物”,可涉及义捐,老师一点都不含糊。

感谢永远面带微笑的米菲老师带来了精彩的第三讲!

作者: Diana    时间: 2019-5-3 00:57
听课记(一)


A01 周莹

听课记(一)
——2018年7月7日中级班第一讲番茄老师《走,讲故事去!》课后总结

周末完整的一天,慢慢的干货,慢慢的能量。
真希望手上的笔能再快一些,脑容量再大一些,面前这正反四页满满的笔记似乎也没能完整记录下那一天的精彩分享。
感谢总结作业,让我们能够再系统的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获。

上午专题讲座——《走,讲故事去!》
主讲人: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主持人:静待花开

Part1:开班讲话
除了老师和辅导员、班长的讲话和寄语,记忆最深的就是各个小组的开班口号。我们A组的团队第一个上台,上台前大家在群里紧急搜集口号,短短2分钟确定了咱们团队的队名和口号——

阅芽队:新阅新月,照亮阅读新世界!

Part2:番茄老师讲述三叶草故事
老师讲述自己名字的由来,源自于当年在深圳房网上注册的网名。
而我,大约在08年,应朋友邀约去少儿图书馆听番茄老师的讲座,那天认识了番茄老师,知道了《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本书,也在之后的每一天开始关注图画书,关注亲子阅读。感恩于早早接触了三叶草,更感恩于10年后的今天,走进了中级班的课堂。

如何来做一场故事会?——以下是对番茄老师讲解的总结梳理
一、主题选定
1、选择故事会主题的原则之一:一个故事会一个主题
                   原则之二:故事会的主角——听众(孩子&孩子的父母、家人)
番茄老师分享了自己曾经帮自己一个美籍华人的朋友做阅读分享会的经历。当时每场讲座有300个家庭参加,分上下午2场。在上午的第一场结束后,朋友拉住番茄老师说:“你讲的内容很好,可是,讲得内容太多了,对于听众来说并不一定能很好的接受到我们所讲的每一个内容的精髓。其实,只需讲透一点,教会听众一招;如果他们学会了这一招,就会主动的再去学习别的新的招数。”
番茄老师还分享了另一个例子:达人秀和故事会的差异。
达人秀是秀场,主体是讲故事的人,因此参加达人秀,我们要以自己为主体,努力展示自己的表现和展示才华;而故事会不是个人秀场,故事会的主角应该是孩子,此时,他们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故事会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番茄老师分享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常常在给老师们做培训的时候,一股脑儿塞很多的理论知识,恨不得一次性把我知道的所有的东西都教会给他们。可是往往我讲的热血沸腾,他们的表情却并没有很兴奋,下来交流反馈时,他们也会说觉得内容太多,要花时间消化;反而当我讲些小故事,做些小活动时,老师们的状态会更加活跃和投入,这时他们也才会提出更多问题。
我看来这是同一个道理,我们只有观察听众的反馈,站在授众的角度去思考要怎么去讲时,才能够真正清楚的梳理好自己要讲的内容。
因此,以听众为主体,只从一个核心点发散,这个基础很重要。

2、选择主题的方法
2.1选择主题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
例如,3岁孩子的需求是分离焦虑,这一时期,关于幼儿园的主题就非常适合孩子。选择的童书就可以有《幼儿园》、《一口袋的吻》、《妈妈心,妈妈树》等等。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着想。
在这里,温暖的番茄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故事——《黄雨伞》的故事:
孩子上学有一次春游,大家都非常期待的背着好吃的零食去了学校,结果下雨了。怎么办?于是故事妈妈们顺势开展了对雨伞的主题故事会,给孩子们讲了《黄雨伞》的故事。
小结:通识教育,就是要把握机会带着孩子们去拓展的思考问题。关于雨伞的主题图画书有《雨伞》、《黄雨伞》、《绿雨伞》。。。。。。,关于雨伞的延展话题,也可以带着孩子们了解雨伞的来历,古人的智慧,科技的发展。。。。。。

2.2可以根据节日来选择合适的主题。
可以像孩子们传达关于节日风俗的相关知识和情感。还有根据不同年份也可以给孩子们讲十二生肖的故事。
举例:母亲节的故事《妈妈你好吗?》、《朱家故事》、《妈妈的红沙发》、《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
在这个环节番茄老师跟我们聊到了爱的表达。我们应该如何表达爱?用什么方式?
我在这里学到了番茄育儿第一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父母和老师们要注意,我们在孩子的内心里种下的是什么种子?比如在家做家务,不应该是惩罚制的。正确的做法是,今天表现得好,奖励去洗碗。这样,做家务在孩子的内心伴随着的是愉悦的心情,孩子今后每次想到做家务,内心是愉悦的。
回到家我立刻实践了这一招。对于孩子来说,做家务可以是勤劳孩子的象征,获准做家务是获得了展示自己勤劳象征的机会。

2.3好的绘本就像维生素,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养分。
《凯琪的包裹》这个故事:老师举例,在捐赠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思考,应该捐出去的物品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做捐赠?
我们捐赠的东西,应该是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受捐赠者值得最好的。

讲到每个点,老师都会耐心的用例子做出说明,而正是这些例子,我们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故事会本身,而是关于如何为人,关于如何教育。

2.4以情绪为主题。
正确引导孩子情绪的三要点——
应该正面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不要羞于启齿自己的负面情绪;
有了情绪,学会处理情绪。

这里我学到了番茄育儿第二式——
引导孩子思考正确行为的三大原则:其一、不可以伤害自己;其二,不可以伤害他人;其三,不可以损害公共财物。
给孩子机会自己去判断,自己的这个行为对不对,定大规则,让孩子自己去学会思考;一旦出现问题时,引导孩子去分析现在的情况。
因此,情绪的处理过程应该是:

承认情绪存在--〉接纳情绪--〉处理情绪

举例:《生气汤》:发泄完,平静了,就可以冷静的去处理问题。
情绪管理的绘本还有:《敌人派》《彼德的椅子》《卡夫卡变虫记》《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举例:故事会——《夜黑黑》
当成人放下身段的时候,孩子就会来面对。
我害怕什么?--〉幽灵(成人主观视角会认为:幽灵有什么好害怕的?)
放下身段,孩子视角提问:幽灵害怕什么?--〉怕白色(孩子的主观认为)
我们家有没有白色的东西?--〉(把家里白色的东西拿走,问题解决)

除了以上选定故事主题的方法,我们还要学会从我们的生活中,从身边去发现好的题材。
科学、历史、旅行、环境保护等等主题,都是非常好的故事会主题。

二、选书的原则
1、故事为主题服务
首先选书的数量:2-3本
《不吃糖,不许吃蔬菜》《糟糕,身上长条纹了》两个故事应当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

2、要适孩子的年龄
选定故事时,先要掌握故事针对的人群,小小朋友比较自我中心,在选择书目的时候要从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情感出发;而大孩子,在群体中有归属感,有从众心理,因此在选择故事时要选择与他们的视角相符合的书。

3、多角度引发思考
举例:《三只小猪》的故事
A-传统视角:《三只小猪》经典故事
B-狼的视角:《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C-挑战惯性思维:《三只好狼和一只大坏猪》
D-思考跳出框:《三只小猪》大卫.威斯纳

要让孩子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关于《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你觉得狼是好的还是坏的?”的讨论:
                                          讲故事前               讲故事后
深圳市里的孩子           90%觉得狼是坏的           50%选择相信狼,50%觉得狼找借口
深圳市关外的孩子        90%觉得狼是坏的           95%相信狼
乡村初中学校              90%觉得狼是坏的           90%以上相信狼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以上数据是番茄老师的一手资料,数据虽不够精确,但也可见一斑,孩子们在读完一个故事后是否能够有自己的判断?这非常值得我们作为父母和教师深思。

4、逆向思维,创新天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思考角度的问题) :角度1—— 让孩子离开水;  角度2——让水离开孩子,都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
                                    
举例绘本:像《逛了一圈》,《胆小如鼠的巨人》和《胆大包天的睡鼠》的故事,《彩虹色的花》,《妈妈,有怪兽》这样的书,都可以引发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故事会的流程设计
第一步:引起兴趣
故事会的流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插入一些小游戏,手指操,配合音乐,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快速进入故事会的状态。
第二步:讲述故事
这一步中,故事的讲述者要施展洪荒之力,运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尽可能简短易懂的句子,以及实用能够吸引孩子们的道具,来给大家讲故事。
这个环节,番茄老师特地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故事妈妈们运用设计的各种道具讲故事的照片,也展示了故事妈妈们的用心。
第三步: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可以说是整个故事会的点睛之笔,是故事会至关重要的一环。故事会想要传递给孩子什么,想引领孩子们思考些什么,可以说都要看延伸阅读的环节。
而延伸阅读的核心,就是如何和孩子互动。
互动的方式,可以有手工、角色表演、科学小实验等等,让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因此,在延伸过程中,节奏的把握很重要;点到即止;尽可能设计动静结合的互动环节。
番茄老师在这里举了她引导孩子们讲述《100只蚂蚁》的数学绘本故事的过程作为例子,
来告诉大家引导孩子,应给孩子们留有余地,不要什么都被老师说完;老师引导一下,点出来一些,留下一些给孩子们自己发现;让孩子们每次读都有新发现。

四、故事会的人员安排
最后讲到故事会的人员配置:
一场故事会,故事讲述义工1-2名,除此还有——现场秩序义工,摄影、摄像义工,活动记录义工。

番茄老师的讲座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和收获,也是最为核心的重点,就是一切应以孩子自身为出发点,成人在整个引导过程中,只起到助力的作用,如何助力,如何引导,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而老师在讲解的每一个点上,都举出例子,鼓励我们结合案例去做理解,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自己再去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加深理解的。

我特地等到自己做完故事会才来整理这份总结,是想要带着更多的思考和问题来梳理自己的想法。

想要请教番茄老师一个问题:
在我们挑选同一个故事会的2-3本故事时,我们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们,从两本不同的故事中,去理解我们故事会的主题?或者说,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同一场故事会中,两个不同故事之间的联系呢?

再次感谢番茄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
第一讲总结,以上。



点评


我绝对不吃番茄

a 总结认真细致,点赞,在选择故事的时候,故事为主题,或者目标服务。事物之间都有关联,这个关联巧妙运用看个人  发表于 4 天前
作者: Diana    时间: 2019-5-3 01:03
A01 周莹

听课记(三)
——2018年9月8日中级班第三讲米菲老师《悦读魔法盒-攻读技巧进阶》课后总结

米菲老师的课曾经在香蜜公园的自然公益课堂听过,娓娓道来的风格,没有情绪过多的高低起伏,确能深深抓住孩子的注意。

这一回,除了再一次欣赏米菲老师如沐春风般的课堂气质,也同时被逻辑严密的课程内容深深吸引,还有那些信手拈来的“金句”,长了两只手的我们又要拍照又要记笔记,都觉得不够用。

以下先整理米菲老师的“课堂金句”20句:
1、一个自己没有办法幸福快乐的妈妈,是没有办法让孩子获得幸福快乐的。读书亦然,阅读好的书籍,先感染了自己才能感染孩子。
2、只能给孩子读经典吗?不尽然,强调多样性,要允许孩子去探索;同时用更多的好东西,提高孩子对美的鉴赏力。
3、和孩子一起阅读,延展阅读是必要的,手工活动也可以加入,但不要为了做手工而做故事的延展。把故事中听到的、看到的,通过手工做整合,运用手工去投射孩子的想法。
4、学会去欣赏孩子,不要矮化孩子。孩子们对无字书的感受性比大人还要强,“无字书大人看不懂”——大人要学会示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
5、《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被看见是每个人的需求。游戏图书,方言版讲述故事,增加语言的趣味性,让文字的韵律感,大胆的用色来感染孩子。
6、《海浪》-孩子的理解和接纳度高。把空间留给孩子。
7、《卖爸爸卖妈妈的商店》-没有完美的爸爸妈妈,没有完美的孩子
8、这个世界没有坚持,只有热爱。
9、让读书变成一种习惯
10、当孩子与爸爸的联系不够时,爸爸一旦做出改变,妈妈和孩子要给予鼓励,即使是“假假”的善意,也能让爸爸们愿意再多做一些。
11、别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眼中只有“别人家的孩子”。
12、孩子读书读出声是阅读的必经阶段,请允许。
13、读快节奏的书,增强孩子阅读的自信心
14、读懂孩子对阅读说“不”背后的真相:我们的期待值是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识字量不够,阅读有障碍;自信不足;听,也是阅读的方式。
15、给孩子读童谣、童诗,韵律感强,有美感,孩子容易朗朗上口;在语境里让孩子去理解不认识的字。
16、孩子不在乎书厚还是薄,孩子在乎是否有趣;在开始阅读文字书的时候,不要刻意指责和纠正孩子的别字。
17、大量阅读跟顺畅表达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大量阅读一定没有顺畅表达。
18、观察、思考,阅读要有自己的想法。
19、阅读是引导孩子思考,给孩子做示范,因此读好的东西是给孩子熏眼睛,让孩子知道美的事物是什么。
20、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再来,是米菲老师一整天上课给中级班同学们列出的书单,米菲老师举各种生动的例子,带着大家做肢体游戏、语言游戏、即兴表演。。。。。。,来演绎了大量经典的书目,让大家目不暇接,我尝试着整理了一整天活动下来,我们玩过的、讨论过的所有书单:
1、《从头动到脚》——肢体游戏
2、《好饿的毛毛虫》——观察游戏
3、《野性的呼唤》西顿——多读好书、孩子会形成自己的审美
4、《和爸爸一起读书》——互动式阅读
5、《7号梦工厂》——无字书的阅读延伸
6、《12生肖的故事》——设计棋盘游戏
7、《好脏的哈利》——3-4岁孩子的角色扮演阅读延伸
8、《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游戏式阅读,语言的演绎
9、《海浪》——孩子们的创意表演
10、《莎莉,离水远一点》
11、《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即兴表演
12、《小孩没问题,大人有问题》——父母必读
13、《兔子的十二个大麻烦》——舞台剧
14、《卖爸爸卖妈妈的商店》
15、《林肯总统的梦》——纵向阅读
16、《爱看书的男孩》——纵向阅读:林肯总统
17、《斑斑的梦》——纵向阅读:了解美国
18、《自由的苹果》——纵向阅读:奴隶制度
19、《如果你想当总统》——纵向阅读:美国总统
20、《熊和山猫》——系列阅读
21、《小夜熊》——系列阅读
22、《有益的家长,有害的家长》——河合隼雄
23、《关注孩子的目光》——佐佐木
24、《可以说出的秘密》——私密的阅读
25、《逃家小兔》
26、《超人兔,臭粑粑》
27、《金子美玲物语》
28、《阁楼上的光》
29、《丁丁历险记》
30、《小淘气尼古拉》
31、《玛法达》
32、《我的校长是超人》
33、《我在伊朗长大》
34、《坏狐狸》
35、《奥拉夫与圣诞老人》
36、《柳林风声》
37、《哈里.波特》
38、《彼得潘》
39、《纳尼亚传奇》
40、《地海传奇》
41、《猫头鹰王国》
战争话题:
42、《铁丝网上的小花》
43、《大卫之星》
44、《七个人》
45、《敌人》
46、《两个士兵》
47、《数星星》
工作坊:
48、《捉小熊》——安东尼.布朗
49、《我爸爸》,《我妈妈》
50、《艺术的故事》

一整天课程下来,我们从图画书的共读聊到文字书的共读,从各个年龄的阅读策略,聊到延伸阅读的拓展形式;我们聊识字的焦虑,聊写作的焦虑,聊如何带着孩子体验自然。。。

以及工作坊中米菲老师也给了每个组非常多的建议和意见。
最有意思的是,米菲老师的课程刚好赶上三叶草99公益活动,大家凡是要求和米菲老师合影,都要捐赠至少39.9给三叶草故事家族,于是当天的捐款活动米菲老师成了“摆拍吉祥物”,可涉及义捐,老师一点都不含糊。

感谢永远面带微笑的米菲老师带来了精彩的第三讲!
作者: Diana    时间: 2019-5-3 01:06
听课记(四)
A01 周莹
2018-10-14秋雪老师-跟着绘本一起玩-故事会延伸活动设计带大家玩转绘本延伸阅读
绘本延伸阅读101种打开方式?不信就来听听秋雪老师的课。
第一次听秋雪老师讲课,第一秒钟就被各种小手工、小魔术给震撼到了,手工白痴的我简直是个笨手笨脚的门外汉,老师展示的各种手工小妙招,让我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劲儿不停的感叹。
为什么要做延伸阅读活动呢?
教育的理念都是相通的,要说到阅读延伸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动手而动手,不是为了手工而手工,应当是奔着本次故事会的主题,奔着主题传达给孩子的感受,奔着孩子感知过程中的兴趣。因此,我们首先思考的应该不是怎么设计延伸活动中的手工要做什么?而是应该先思考绘本传递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孩子感知到的会是什么、通过什么不同的方式更好的让孩子感受、感知。
如何更好的设置延伸阅读活动呢?
秋雪老师运用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倡导的“8大智能”,结合思维导图的方式为我们绘制了一张思维地图,从不同的智能、带入不同的活动,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
能够打动自己的才能打动孩子,这是老师反复强调的,因此在设计活动之前,我们自己要反复斟酌,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最能够打动我?为什么打动我?是因为有趣好玩,还是因为催人泪下?这个地方能够同样打动孩子吗?如何能够通过阅读延伸活动使被打动的部分更加突显?如何突显?
接着,我们展开了一个又一个动手操作的游戏,用卡纸设计魔术书,会藏硬币的魔术书,秋雪老师就像一位魔术师,从她的“礼帽“里变出鸽子、兔子、以及各种我们都意想不到的好玩儿的东西。一个上午在不知不觉中流淌过去。
不得不说,老师列书单的技术也是一流,讲到的每一本书,我都立刻在当当上要么立刻下单,要么收藏备货。一本安东尼.布朗《形状游戏》的绘本解析,让我对陪伴孩子看展览、陪伴孩子做任何的事情又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下午到了工作坊时间,这次的工作坊活动A组的小伙伴估计应是永生难忘的。
我们讨论《哆悉哒》这本”虫子语“完成的书,没有一个文字,到底应该怎么讲。大家雄心勃勃的讨论了很多想法,然而最终结合运用“故事盒子”的呈现效果却并不理想,能够感觉大家结束时的情绪都很低落。
然而我想,正因为此,才激发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之后的小组群讨论中,大家关于这个故事的讨论非常激烈,形成的观点也有很多。
感谢秋雪老师一整天的指导与陪伴,当天的收获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引发思考。
如何准备一次完美的延伸活动,老师没有给出我们标准答案。可是,引发我们的思考,却是促动我们成长的关键。
作者: Diana    时间: 2019-5-3 01:08
听课记(五)
A01 周莹
第五讲 2018年10月27日 小六老师的戏剧课 课后心得

什么叫做真正的“解放身心”,什么叫做“小游戏有大学问”,我是上完小六老师的课程之后深深的体会到了。一天之内又是玩儿游戏,又是玩儿表演,还有人体搭建、故事棒、经典绘本演绎,每个人上完课的表情都是大写的Happy!

破冰游戏从一开始的自我介绍小游戏,到打招呼的100种方式;亲子游戏从数字游戏到Yes/No情绪游戏; 从1对1的游戏方式到1对多的游戏方式,小六老师叫我们感受到了自身的巨大潜能和游戏的无穷魅力。
每做一个游戏,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拿起本子记起来,一边记一边想着,回到家可以跟孩子们怎么玩儿这个游戏。

有些游戏让我们能够当下就治愈自己的内心。
想象一下要叫孩子去做一件他必须去做但他却不愿去做的情景,是不是感觉头开始疼?小六老师的Yes/No游戏瞬间把我们拉回各种和孩子交流的抓狂小场景当中,“起床,不起床”;“笑一个,不笑”;“做作业去,不去”;“把电视关掉,不关” 。。。。。。当我们自己呈现完一个一个表演,和大家产生强烈共鸣的同时,却让我们带着愉悦和笑声面对了这些时刻,原来很抓狂情绪变得那么柔和,那么让人感觉治愈。当我们把生命中纷纷扰扰的琐事,都当成一场游戏,我们就能一笑而过,轻松看待和身边人相处的常态;当我们把生活以游戏的形式夸张、放大,我们又往往能够感受到它的温度,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感激小六老师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一点。

有的游戏让我们学会和孩子更好的相处。
在学会了“1、2、3”的词汇替换游戏之后,下一周的周末,我带泡泡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赶公交,我们就一路玩儿这“芒果、草莓、香蕉”,拍着小手回了家。

有的游戏让我们感受到和一群人在一起也可以超级好玩。
“动作复制机”就是这样的游戏。简单的几个动作,但是必须与身边的人彼此间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我们这班超龄儿童玩儿这个游戏的时候也会常常晕头转向,需要周遭的大家提醒。反省有时父母会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们发脾气,想想其实注意力容易分散本来是人之常情,何必因为孩子具备的天性生气?想办法用有趣的方式帮助孩子更好的练习集中注意力,比冲着他们发脾气要有效的多,也要有趣得多。

一天的课程结束,小六老师播放一段旋律,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她耳边轻轻的说一句想要对她说的话,我不清楚每个人都说了什么,但我想都是美好的语言,然而再多美好的语言凝聚起来,也没有办法形容我们那天的全部收获,感谢小六老师,感谢三叶草中级班2018!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