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初级班 J 组】第四课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皮皮兔    时间: 2018-4-27 07:37
标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初级班 J 组】第四课作业
请 J 组学员在此跟贴交作业

作业要求:
    每次讲座后按导师要求提交作业。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次讲座前一天,即5月11日24:00(5月12日(周六)晚8-9时,秋雪老师将给大家讲第五课《亲子阅读玩起来》)。过后可以继续提交作业,但会扣0.5分;过了作业截止时间后,老师批改时仍未补交者0分。

作业格式:
第一行:学号姓名草籽名(切记)
第二行:作业正文

2018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四课:
4.23周一 20:00-21:00

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导师:米菲老师

第四课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第四课作业提交时间为5月11日24时。作业按时提交满分3分,迟交2.5分,过了作业截止时间后,老师批改时仍未补交者0分。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作者: 往事如风    时间: 2018-4-27 09:14
   J17孟媛 2018初级班 最近,我和孩子阅读了绘本故事《云朵面包》,它画面清新优美,想象力丰富,让我百看不厌。书中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有二只小猫看见雨树上挂着一朵云,于是爬上树拿下云朵回家交给妈妈,妈妈把云朵加入黄油、盐、糖,搅拌均匀,放进烤箱,时间到了,香味四溢,当打开烤箱门,神奇的云朵面包竟然飞了起来。两只小猫一人接住一个云朵面包,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当他们吃完时,竟然也飞了起来,漂浮在空中。猫爸爸今天起晚了,上班快迟到了,所以没吃到云朵面包就急匆匆地走出家门。小猫们为了给爸爸送云朵面包早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大雨中飞翔,终于在拥挤的公交车中把面包交到爸爸手上,在快迟到的一瞬间,爸爸终于及时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    这本书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也充满了小猫对爸爸的爱,二只小猫的善良、可爱和对爸爸深深地关心打动了我。动物从来不会飞,人也一样,但是这本书中的每个吃完云朵面包的动物都飞了起来,我也想像他们一样飞到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愉快的帮助别人,也希望每个孩子都像两只小猫一样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身体力行得付出对爸爸妈妈无尽的爱,家里面的每个人都相亲相爱。         一本优秀的童书可以激发你无尽的思考。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启迪智慧。让我们变成一个真正会独立思考的人,就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变迁,我们都能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阅读的另外一个目的也是让我们具有辩证思维。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全盘接收。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做到我的人生我做主,做知识的主人,为了丰富人生而读书,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作者: wsl740324    时间: 2018-4-27 10:38
J09吴淑玲第四课作业
作者: wsl740324    时间: 2018-4-27 10:38
米菲老师这次课程三个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结合这三个主题,拿孩子最喜欢看的大卫系列来说下我自己的看法。当然,大卫系列也是我最喜欢和孩子一起看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大卫,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大卫的影子,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只不过现实中的妈妈和老师可能在某些时候并不象书中那样包容,欣赏孩子。我在无数次和孩子坐在床头一起翻这本书的时候问自己:我能在孩子惹麻烦的时候很理性地处理吗?我能在说了很多"不可以″之后她犯同样的小错误后一样保持耐心吗?我在她认识到自己错了并向妈妈道歉或根本不认为自己错了跟妈妈顶嘴时同样能张开怀抱接纳她并对她说"我爱你″吗?有时候我会做的到,有时候我做不到!故事知道怎么办!通过这些书这些故事给我们提供的方法和范例,最起码我可以注意修正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用适合孩子观念的,站在孩子角度的去看待她的行为,解决她的问题。故事不知道怎么办。看很多次大卫,给她读过很多次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能够让宝贝不再把玩具都搬出来扔得到处都是?能够让她不在去卫生间借洗手洗东西玩水玩一身湿?能够让她吃饭时安静地吃不说话?能够让她不逞能爬椅子爬桌子拿东西?……不能,下次照旧,只是偶尔会在妈妈说"你真是个大卫呀″之后,自己迅速地把玩具归拢一古脑送到玩具箱,会用完一整包纸巾来擦嘴擦手擦衣服鞋子,会撇着嘴撒娇说着跟大卫一样的话"我不是故意的″"妈妈对不起″,然后一如既往地"惹麻烦"!呵呵!孩子都是这样的吗?三分钟的记性!只能妈妈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一遍又一遍的收拾。故事根治不了孩子的小毛病,只能大人帮她慢慢纠正慢慢形成好点儿的习惯。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这点应该是对妈妈提出更高要求了!面对各式各样的熊孩子,妈妈如何通过持续的学习,掌握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如何在和孩子亲子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并理解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孩子同时提高自己,这个我想应该是我们所有家长加入故事家族培训的初衷吧! 我们的孩子是大卫,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是大卫!但是我们都爱大卫都爱彼此相信彼此!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谢谢米菲老师分享!谢谢故事家族的家长培训!受益良多!感恩的心!
作者: 刘淑桃    时间: 2018-4-27 10:49
米菲老师4月23日晚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 J18刘淑桃  最近我与孩子共读了绘本《十兄弟》,是由台湾“绘本阿公”郑明进成名作,民间故事与绘本艺术完美合璧,四十余年经久不衰。 “这本书有颗砰砰跳动的快乐心脏,能一下子传达到小朋友的心里头去。” 本书改编自传统民间故事,讲的内容是: 从前,有十个天赋异禀、长相奇特的兄弟。他们之中有顺风耳、千里眼、大力气、钢脑袋、铁骨头、长腿、大头、大脚丫、大嘴巴、大眼睛。有一天,兄弟们好心地帮助百姓修筑城墙,却因此招来了国王的猜忌,由此而引起一连串风波……每当遇到险境,兄弟们的长处都刚好派上用场,最终战胜了国王,如同俗谚所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这本书买回家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孩子很小的时候也看过一遍,但是,印象不太深刻,这一次我看完之后呢,就把它放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结果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一连看了很多遍。我看他这么喜欢这本绘本,就说,要不妈妈就拿到学校去讲给同学们听吧。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做这本绘本的ppt,准备放到班上的故事爸妈进课堂讲,孩子竟然说,这一次由我来讲。 孩子还真不是说着玩儿的,他开始认真的把故事记下来,要求妈妈跟他一起把上面的主要人物形象,全部通过平涂的手法画下来,剪成小人。同时,他还自己私底下准备了一些问题,和一些小礼物,用来鼓励那些回答他提问的小朋友。讲完之后,每一个角色选择一个同学,拿对应的小人物剪贴画现场演绎这个故事。 因为对于绘本图画的喜欢,对于故事情节的吸引,让孩子有了重复看的兴趣,并且很快就记下来故事内容,于是想自己站上讲台演绎给大家看。而为了能更好的讲解给同学们听,他需要自己去绘画、去涂色、去剪、去构思讲解的方法、去把故事记下来、去找到提问的角度、去互动、去完整的把故事表达出来。最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记忆力、动手能力、表达力、讲台控制力、思维能力、讲解的勇气等等,让我们都得到对应的提升,受益匪浅。
作者: shanhuyuan999    时间: 2018-4-27 16:22
j25李丽(丽猪)2018初级班
我最近跟孩子一起阅读的书是《哈默林的吹笛人》,主要讲的是一个小山村特别特别和谐幸福温馨,山水相依,小桥流水,孩子们在这个山村里面快乐的玩耍,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可是有一天,突然来了许多许多的老鼠,而且老鼠还繁殖能力特别强,没多久老鼠就全面入侵整个山村,在人们的饭桌上,床上,甚至鞋子里都有老鼠的踪影,后面他们就开始开会讨论这个事情该如何处理,开会的过程中,老鼠不是钻进他们的帽子里,就是鞋子里,衣服里,还有包包内以及碗里,这有点老鼠要彻底当家做主的感觉,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就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那怎么办呢?有人说,去研究效果更好一些的杀虫剂,也有人说放一把火烧死这些老鼠,可这些方法都一一的被否认了,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的门被敲响了,来了个吹笛人,他说可以帮忙消灭这些老鼠,可是村长得给他1000金。
  大家没有给出明确回复,这个吹笛人就跑到广场上开始吹起了笛子,那些老鼠都排着队,跟着笛声一个接一个的走了出来。吹笛人带着老鼠,走进了那条河里,所有的老鼠都被淹死了。
吹笛人去问村长要一千金,村长只给了他一个金块,吹笛人怒了,说:你们会遭到报应的。
于是他有吹起了笛子,这次跟上次不同,不是老鼠了,而是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跟着走了出来,故事的结尾是吹笛人把孩子们都带走了。
女儿很害怕对于这本书,一直说害怕晚上会做噩梦,然后一直在那里发抖,故事还没讲完就直接想让我闭嘴别讲了。我知道这本书成功的带动了她的情绪,说明是一本好书,于是我想还有什么值得挖掘的地方呢?
我尝试引导女儿,你害怕的是最后孩子们都跟着这个吹笛人走了对么?还是害怕吹笛人呢?吹笛人并不可怕,他的笛声可以帮忙消灭老鼠,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呢?最后为何会发生你认为害怕的事呢?那是因为村长违约了对么,村长没有遵守约定,不够诚信,才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女儿听了,非常认同,不再害怕,平复了她的那种害怕的情绪。
作者: 辣妹子    时间: 2018-5-3 11:57
J27 罗佳 2018年初级班

最近与孩子已经阅读且印象深刻的童书是《我爱你》,作者是日本的宫西达也。这本书是孩子爸爸买的,看封面的绘画风格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买回来有一段时间了,都没和孩子一起看。但等我和孩子认真读后,真是回味无穷,作者用简单的文字和绘画,就能把人心底里最深沉的爱描述和表达出来,真是要给作者一个大大的赞。似乎我家4岁的孩子也能理解什么是爱了,最近我对他凶一点,他就会说妈妈不爱他了。爱有很多种,男女之间,朋友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等等,但爱的内容是一样的:没有欺骗和伤害,有关心和保护,在一起很开心和幸福。这本书大人可以看,孩子也能看懂,教会父母如何爱孩子,教会孩子如何与朋友相处。作者通过故事的方式,告诉大家地球上不同地方,颜色,长相甚至语言的恐龙,也可以产生爱。虽然大家的语言不一样,但心灵能够沟通,能体会到“我爱你”。我家孩子最近正好处于语言的敏感期,我读书中的日文时,他觉得很有意思,听到和我们汉语不一样的语言。
作者: wuchongxia123    时间: 2018-5-7 00:27
J201 武崇霞  第四课作业:米菲老师4月23日晚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米菲老师的《故事知道怎么办》主要有三个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最近跟孩子看的《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首先这本书在我没拿到之前,看了书的介绍,我是非常期待的,从来没有见过触摸书是什么样子,所以非常期待。当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更是惊呆了我,书中不仅有触摸图片,通过触摸图片真的能够感受到丝绸的柔软,软软的羽毛,甜甜的草莓。我爱不释手,连看三遍。当我给孩子看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妈妈这是盲文,海伦.凯勒的盲文。当我听到悦悦说海伦时,我是非常惊讶的,她居然还记得海伦。因为我一年前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时候,给孩子讲过海伦.凯勒,讲过书中的盲文。所以当她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盲文就是她最熟悉的,第一眼看到的。所以从这点上,我跟孩子的观察点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本书,吸引我们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欣赏完盲文后,她又去摸书中触摸的图片,她说,妈妈这本书好神奇,我看到银色的羽毛了。一会就说妈妈这个丝绸好滑啊。就迫不及待地自己翻这本书,读书中的内容。读这本书,我一直采取的都是她自己去感受,去体会书中的画面,诗情画意。她自己看完后觉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又分享给自己的小伙伴。所以她体会到书中的神奇奥妙,感受到快乐,也会去分享,不用大人帮她去做决定,我们的感受不代表她的感受。因为她给她的小伙伴分享的时候也是说,书中的盲文有多好。接着才是书中的画面。而对于我来说,首先是书中的画面,接着是书中的诗情画意。最后才是盲文。盲文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语言工具。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要问孩子“读后感”,就是家常便饭聊天,读的多了,她自然能体会,感受其中的寓意感情。
作者: 周小玉    时间: 2018-5-7 20:15
J02周小玉 故事知道怎么办?我最近和乐民讲的最多的还是贝贝熊系列的最让我深刻的是,《学会理财》这套书真心的不错,在这个故事当中看到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问家长不停的买东西和要零花钱,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今天买东西明天买东西如果不给他们买那一整天都是不舒服,怎么都不是,当我读到故事中的爸爸,放大了声音,我是钱做的啊!钱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啊!小家伙也在偷偷的笑了[偷笑]熊爸爸和熊妈妈开始教育孩子理财了,准备一个星期给一次零花钱,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试着这个方法,于是叫来了熊妹妹和熊哥哥说了这个理财方法,一次性给他们一个星期的零钱,当兄妹俩拿到钱还没有说完,便拿着钱冲出去了,一下子把全部的钱花光了,买了各种吃的,用的等等、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实在忍不住了,便跑去了问熊爸爸熊妈妈要钱了,于是争论说给这一点钱根本不够用,要更多的零花钱[调皮]看来这个理财方法起不到效果,当爸爸妈妈在发愁时,爸爸正在用支票博,孩子说支票博是什么?妈妈灵感来了,是的支票博、于是就用支票来换取零花钱,也知道钱花到那里了,这个方法果然不错,当孩子用这个支票来换零花钱时,想得很清楚这个该花还是不该花,于是还是不花了吧!慢慢的零花钱终于省下来了[呲牙]现在乐言大一点也是想想这个方法是否有用,看到这个绘本慢慢的给他们多讲几次,然后利用起来[呲牙]
作者: ychyyr@163.com    时间: 2018-5-8 10:38
J04周晓燕拈花一笑 最近与孩子一起阅读了《地图(人文版)手绘世界地图》,这是一本手绘世界地图,以绘本的形式介绍了7大洲、4大洋、北极和42个国家,呈现了边界、城市、河流、险峰,每个国家和地区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历史、人文名胜、文化事件等,它简单、活泼、通过漂亮的手绘插图,直观的呈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让我和孩子能一目了然的知晓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 如中国那一张地图,可以看到了伟大的历史建筑——布达拉宫、万里长城、乐山大佛、兵马俑;历史人物——孔子;国宝——大熊猫;国粹——京剧,太极等等中国特有的东西,还知道了美丽的银杏树起源于中国,很多人爱吃的“包子”,它的名字起源于宋代……通过细小的批注,把这些庞杂的事物介绍的是那么详细、清楚,而我在和孩子阅读时,最大的收获是,为了能给孩子讲解清楚,就会先查找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包括一些典故等,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从新学到很多东西。也让孩子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了解国家的一些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等等,比起一本正经的数字介绍,小朋友更感兴趣,也更容易记住了。 还有很多动物,植物为什么会越来越少,通知故事的讲解,使孩子了解日趋恶化的环境对人类和动物,植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刚好我家小朋友今年三年级,本学期课本上也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环境的对人类的重要性。而在这之前,我对小朋友这方面的教育做得比较少。这段时间讲解这本地图,正好和课本内容形成一个很好的衔接,使孩子更懂得平时要如何做,(比如垃圾要分类,动物要爱护,洗碗洗衣服时,洗剂类的东西要尽量少放,避免造成水的污染,尽量不要用快餐盒等等)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作者: yty150324    时间: 2018-5-8 14:18
J20童娟娟(阳阳妈)第四课课后作业,我想来说说陪孩子读卡梅拉系列之《我想有个小弟弟》上周有天下午阳阳睡觉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睡好,有点小情绪,要妈妈讲故事给他听,他自己给我拿了这本书要我来讲。正准备讲故事时我接了个电话,他原本准备听故事看我讲了一两分钟后就哭着要我挂电话,我挂了电话,我说可以不哭,好好跟妈妈说话,我们就一起看书,妈妈讲故事好吗。平复了情绪一起讲完故事。最后一页的故事内容是农场主发现了卡门,奇怪的问“你是从哪儿来的”大家都很紧张,但小鸡卡门一点不害怕学着鸬鹚佩罗说“嘿,走开点,别挡住了我的阳光,讨厌鬼”。阳阳一下子学会了这句要跟我玩游戏说“妈妈,你挡住我的阳光,然后我说,别挡住我的阳光,讨厌鬼。”我一时急于让他不要学这句里面的“讨厌鬼”说不要这么说,结果是他一时接受不了我这么说又哭了起来,我说“你是想跟妈妈玩这个游戏是吗?玩游戏可以这么说,因为卡门是小小鸡这么说我们觉得很可爱,但是我们是大孩子了,不玩游戏时不能对人这么说话好吗?”他应该是听懂了。我抱着他,他也紧紧抱着我突然很伤心的说“妈妈,我好孤单啊”,我安慰说“你有爸爸妈妈,还有姑姑家你自己的小妹妹,还有好多小朋友。”我们一起说了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们的名字,最后我提议我们一起下去找你的好朋友们一起玩吧。之后也一起再读过,不会有情绪了,总结下,我当时读完故事孩子还在故事中要求玩游戏,我没有认同,导致孩子一时接受不了一下子从故事中回来。如果我陪孩子玩过游戏过后再来说关于不要随便说别人是讨厌鬼要好的多。
作者: 绿野仙踪    时间: 2018-5-8 16:32
J01唐双艺 绿野仙踪
米菲老师的《故事知道怎么办》主要有三个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我想谈一谈《公主怎么挖鼻屎》。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一个共读会上草籽分享了这本书,觉得非常有趣,充满童真,果断的买回家。
果然,我家小宝(3岁半)在听到这个绘本名称的时候,就哈哈大笑的说“鼻屎~”——因为绘本名称的字眼——鼻屎,戳中了孩子的笑点;而大宝(11岁)听到后表示非常想看,很想知道“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
家里的是女儿,真希望故事知道怎么办,让女儿能有一个文雅的挖鼻屎姿势。果然,跟她们讲完故事,真如篇尾那样她们感叹道“噢,原来是这样……”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她们还是会忘记,尤其是大宝,要改掉直接手指挖鼻屎的毛病估计是很难的了
大约故事不知道怎么办。
如果我们给孩子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孩子改正挖鼻屎的方式,那么孩子会非常的抵触——妈妈总是给我读书后要求这要求那——太令人讨厌了,我不喜欢!结果会是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
这本书让我们哈哈大笑,带给我们欢乐!因为孩子喜欢“屁屎尿”。这在孩子看来如此有趣!因为这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提到:“语言、插画和生活经验如果形成这样的一个环,孩子下次看图画书时,图画就会和实际的生活经验重叠,在孩子心里清楚成形,发挥作用。”他们大约也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挖鼻屎的,这么多的鼻屎都到哪里去了呢?是交给妈妈还是一口吞掉,是黏在墙上还是偷偷埋起来,或者弹得远远的,这可是许多小朋友心里的“小秘密”。孩子这种实际的体验,和图画书中的场景重叠起来,成为真正有趣的东西,逐渐进入孩子的生活中。为何不让孩子在嘻嘻哈哈之中知道了挖鼻屎的正确方式就可以了呢,其他的一切交给孩子,或许过后一段时间,或岁月流转的当中,用纸巾挖鼻屎就成了她的一部分呢?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
小兔子挖出来交给妈妈,小猪一口吃掉,小袋鼠黏墙上……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她们以后能更容易的理解其他人的行为,学会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考虑别人的感受。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
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希望孩子能在充满想象力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成长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
以前如果给开姐姐的玩笑,她一定会很生气,认为我们在取笑她,现在她会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了,认为成为大家的开心果,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作者: yanghui888    时间: 2018-5-9 08:03
J19号学员 草籽 ( 杨慧)
第四课作业:米菲老师4月23日晚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教育离不开亲子阅读,因为故事往往有着很大的魔力,用一个充满想像力的故事打开孩子的心扉
孩子的各个行为用相应故事举例,使得父母可以知道如何去应对,我以为书中的故事只是用来示例,在生活中可以有万千变化和延展,而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让父母重拾童年的乐趣,并增进亲子关系。  一本书只有读透了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最近我和宝宝一起阅读了《有个性的羊》
故事是这样的:赫尔伯特是一只非常有个性的羊。当其它羊都排着队剪羊毛时,她却溜走了。有什么必要呢?她觉得浓密厚实的毛在身上实在太暖和了!她整天蹦蹦跳跳,同伙伴们捉迷藏也靠厚厚的羊毛而有最好的掩护。当然,赫尔伯特不光有个性,还很有自己的优势。她能把草垛滚得最大、最宽,能玩难度最高的旋转游戏,还能玩最刺激的跳水炸弹游戏!其它的羊都羡慕赫尔伯特的与众不同,连她的发型也是最特别的。然而有一天,赫尔伯特开始冒汗了,她累得躺着只能看其它的羊玩游戏,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从第一页画面开始,这一大群羊就一直陪伴在赫尔伯特身边。不管是捉迷藏、滚草垛、做旋转游戏,还是玩炸弹式跳水。当她终于决定和大家一起去剪羊毛时,在有个性的外表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之间,赫尔伯特最终选择了后者,献出了她温暖的长毛,给伙伴们带来了一件令人惊喜的礼物——一羊毛围巾,她爽朗大方的个性才算是发挥到了极致。而我们也会突然惊叹,谁说有个性就是不合群?那个和伙伴们在一起的赫尔伯特,即使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也一样可以成为群体中的一分子,甚至她最后剪下的羊毛,那代表着她不羁个性的标志物,也成了把她和大家连在一起的纽带,可爱、动人。很棒的故事书,留待他宝宝长大些或许自己能读出点什么意味。
作者: 青衣    时间: 2018-5-9 21:06
J10  周虹
这个作业可真的把我难住了。说心里话,米菲老师的讲课真是精彩,虽然我当晚错过了听现场,后期精华分享补听的过程中,感觉米菲老师把她想传达的信息,传达得准确全面淋漓尽致,而且特别条理容易让听课的学员接受。我是一个20年没有亲自阅读经验的准外婆,听完这节课,真的非常非常想,找个适龄孩子,再去体验一下亲自阅读带来的幸福感。
然而,然而,然而,就跟我错过听课的理由是一样的:我没时间,甚至,我最每日打卡读书的时间都是见缝插针去完成。突然涌来的一堆工作,让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能找点时间,找个孩子,是重温记忆里的幸福时刻。
周围的朋友发现我最近痴迷绘本和亲子阅读的书,都调侃我着急做外婆,其实,我一边跟着学习,一边回忆我当年的做法,有些跟老师们的理论不谋而合,有些做法实在是不够高明,听了老师的讲解,顿开茅塞。而且,关注儿童教育多年,越是学习越发现,怎么是合理的科学的有些的阅读推广。
虽然我这个作业,仿佛跟老师的要求,南辕北辙,我还是按时提交先,权当做个记号,也欠上一笔账,待我忙完手边上这个棘手的工作,有时间的时候,找本书,找个适龄孩子,再来重新提交一篇合格的,文对题的作业。
作者: 陆米    时间: 2018-5-10 16:48
J06 廖鹭敏 7哥  米菲《故事知道怎么办》讲座作业
我是母亲,但我首先是我自己——共读《让我安静5分钟》
绘本里对妈妈的表情描写的插画真的很逗也很贴切到位:那种天天被孩子们包围没有独处时间的无奈和烦躁,以及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们深深的爱,这两种情绪彼此交织,共同流淌在大象妈妈为自己制造五分钟安静时光的过程中,最后终于趁着孩子们在浴缸里玩水的间隙心满意足地独处了三分四十五秒。
在当妈妈之后,我们巴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孩子,就犹如社会上对母亲最常见的形容词——“伟大”。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从照顾襁褓中嗷嗷待哺的他,再到陪着他慢慢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然后进入幼儿园,到了学龄阶段辅导作业、接送上下学等等。父母爱孩子是出于生命繁殖下一代的本能,但这个本能有时候会让我们盲目让我们窒息,让我们忘记我们除了母亲以外,我们还是我们自己。于是,在这看似没有尽头的时间和精力大量付出的背后,潜藏着我们对孩子的恨。
是的。恨。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所有正常的母亲都会恨她的孩子。为此,他还特意罗列了17条原因。这位大咖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力气地挑拨母婴关系呢?因为这样才能让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当一个母亲只能够觉察到自己对孩子的爱,而不能够觉察到她对孩子的恨和抱怨的话,她就有可能打着爱的幌子对孩子为所欲为,从而把孩子吞噬。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对孩子有一点恨,且表达出来的话,就相当于给孩子的成长温柔的一推(a gentle push),这一推就可以帮助孩子建造真正的、健康的人格。
在《让我安静5分钟》里,大象妈妈很明显地觉察到了自己对孩子的烦躁和不满,尤其是看到了孩子们吃早餐不可避免的杯盘狼藉之后,于是这位聪明的妈妈,她不是选择对孩子们说教、指责、批评,而是拿起早餐和报纸想偷偷溜上楼泡个舒服的澡,并在孩子们跟上来后,温柔而坚持地说:“因为我想自己一个人安静5分钟,就是这样。”是的,妈妈也需要照顾好自己,持续地为自己蓄满爱箱,充满电,才能有能力来照顾你们啊,宝贝们!
在故事的最后,大象妈妈的Plan A(泡个热水澡)失败了,但是通过计划外的Plan B(趁着孩子们占领浴缸玩水的间隙,在餐厅享受了三分四十五秒的安静时光),她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她的眼睛重新放出了爱的光芒,她重新拥有了抱持孩子们的能力。好一个智慧的大象妈妈!

作者: 13728762635    时间: 2018-5-10 22:31
J30廖雪文《妈妈发火了》是一本与实际生活很贴切的绘本,里面针对各个情节的描述都入木三分,妈妈发火的情景,发火的表情,动作等都刻画的非常生动,生动得让人心痛。在陪伴孩子这本书的过程,有一天因为某件事与孩子起争执,当时我有点火气,结果到了晚上阅读时间时,我的孩子告诉我说:妈妈今天发火了,应该要再读读《妈妈发火了》,当时我真的很震撼。另外这本书也从从孩子的角度剖析:妈妈发火的时候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妈妈们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变得暴躁,去伤害孩子们,之后妈妈们又因为这个而心痛,后悔,这是一本值得妈妈们思考如何和孩子们有效沟通的绘本,也让我更深刻意识到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包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所发生的每件“叛逆”事情。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家长用怎样的方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又该如何妥当地表达对孩子的爱,这本书给出了有益的启迪。
作者: 四川阳阳妈2号    时间: 2018-5-10 23:34
2018初级班J07张世敏  (四川阳阳妈)
亲子共读《小狗钱钱》的思考与收获
曾经我也和许多妈妈一样,把各种书籍作为解决孩子各种问题的良药,听过米菲老师的课后,我对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如何充分有效的把各种好书利用起来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为了教会女儿合理安排自己的零花钱,我买了《小狗钱钱》和《小狗钱钱2》。书拿到手之后,看着两本只有少量黑白插图的文字书,我有点担心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看不懂,于是先自己仔细看了一遍,还用铅笔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标注出来,然后拿给女儿看。还好女儿一直爱看书,没几天两本都看完了,于是我问她:看完《小狗钱钱》你有什么收获没有?或者学到什么没有?她的回答是:我根本没有送报纸或帮别人照看狗狗挣零花钱的机会嘛!还有,妈妈,我也想养一只狗狗!
我一听,立刻意识到她已经知道我拿这两本书给他看的目的了!正如米菲老师说的一样: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会清醒的知道大人是来说教TA还是来陪伴TA的,会非常敏锐的察觉到大人的意图。
当她说要养狗狗的时候,我也意识到,故事里钱钱这只聪明的狗狗已经住进她的心里了!毕竟她还只是一个小学生,经历还很少,对很多事物都还认识和理解不足,她的成长需要一个像小狗钱钱一样的伙伴给她陪伴和引导。
在看完两本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我没有再主动提到小狗钱钱,但女儿却时不时的问到:妈妈,什么是支票?什么是基金?••••••虽然我也解释不清楚这些问题,但我很高兴看到小狗钱钱的故事引起了孩子的思考,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某些方面知识的不足。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作为父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不一定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的节奏和需求,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真正理解自己的孩子,并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以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为目标。

作者: garfield_ying    时间: 2018-5-11 11:07
学号:J29;姓名:高颖;草籽名:garfield_ying
      有天晚上和孩子一起画画玩,俩人换着拿不同颜色的笔在纸上画,忽然他一只手拿着黄色的笔一只手拿着蓝色的笔,对我说了一句“妈妈,小黄和小蓝在一起会变成小绿。”那一瞬间,我有点被他说的话惊到,转瞬又想到了最近常和他一起读的《小黄和小蓝》,一边回应他说“对啊,小黄和小蓝在一起是会变成小绿,我们自己试试看。”一边帮他在纸上涂出黄色的圈,又用蓝色的笔在黄色的圈上继续涂了涂,小朋友开心的说“变成小绿了!桃桃最喜欢的绿色!”从来没有教过两岁过点儿的孩子关于颜色的变化,他却自己从阅读中悟到了颜色的秘密,不得不说,孩子与生俱来的习得能力令人惊讶,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也让人深切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故事,不是药丸,无法用来救急,它似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无声润物。正如米菲老师所言,故事知道怎么办。
      又回想起每次和孩子一起看《好饿的毛毛虫》之类和食物有关的绘本时,他都会一边翻书,一边提出吃各种美食的需求,“给我吃根香肠吧,给我吃个纸杯蛋糕吧,给我吃冰淇淋吧……”而每当实际生活中吃到什么对他来说是新鲜玩意儿的食物,他也会说:“好饿的毛毛虫喜欢吃这个,小兔子喜欢吃这个,大象能不能吃这个啊……”这些都是绘本阅读带给他的,在生活中尚未体验到的纸上经验。故事不知道怎么办,但故事真的是能陪伴和引导孩子,令孩子知道该怎么办的。希望陪伴过他的这些绘本,潜移默化为他成长路上的一段经历。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如果说幼童似璞石,那故事,恰似且歌且舞的流水。我想,作为故事妈妈,所需迈开的第一步,就是帮孩子寻好水源。
作者: haiping09    时间: 2018-5-11 16:58
J24黄海平 2018初级班
《猜猜我有多爱你》有感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书是亲子阅读最早接触的绘本,也是和孩子读得最多的故事书之一,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在临睡前想让大兔子猜猜它有多爱大兔子,发挥想象来表达对大兔子的爱: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我把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我爱你一直都我的脚趾头”、“我跳的多高就有多爱你”、“我爱你,就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用它能想到的方式来表达它的爱。这个故事有很多亮点,但直接戳到我心坎的点,是这种赤裸裸的表达方式,自然而温馨,也许因为自己从来就不善表达,在当妈妈之前,一句“我爱你”总觉得特别的做作,当妈妈后,虽然也在慢慢的改变,在孩子的催化下,跟孩子也常常互诉我爱你、我想你…..
爱不怕说出来,爱就是要互动,愿能成为那只聪明可爱的小兔子,勇敢对身边最爱的人说出“我爱你”,给孩子一个爱的榜样,多多说爱,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

作者: 席芳    时间: 2018-5-11 18:27
J26  席芳
故事知道怎么办
  因为我的孩子目前不到两岁,虽然从六个月开始我和他一起读了不少绘本,但是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故事。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找出一本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说实话我比较难选。如果一定要选的话,我还是会选米菲系列,他陪伴了孩子整个幼儿期,米菲是他最好的伙伴,带领他进入了彩色的绘本世界,也带领他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这个我在第一课作业里已经详细的谈过了,这里就不再谈了。
今天我又重新听了一遍米菲老师的“故事知道怎么办”,加上最近十来天我都在读苏珊.佩罗的《故事知道怎么办》,老师的讲座和我读的书结合一起,我认真思考了一下。我决定谈谈最近我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妈妈不知道怎么办、故事不知道怎么办、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和故事知道怎么办”。
  一直以来身边的人都劝我孩子都这么大了,要断奶,各种声音充斥在我身边。三月底我患了重感冒,要吃药,可是这样会影响我的哺乳。后来我认真想过以后,决定趁这个机会把孩子的奶断掉,因为当时孩子有好一段时间不好好吃饭,很依赖母乳。我心里有了想法后,找了个时间和孩子谈了谈,他看我戴着口罩,看不到妈妈的脸,要我摘下来,我和他说妈妈生病了 感冒了 要吃药,不然继续加重就会传染给宝宝,妈妈吃药的话 咪咪就会味道不好 对宝宝身体不好,宝宝可不可以先不吃咪咪了?没想到孩子非常干脆的说好。结果那天晚上就不吃了,第二天白天和晚上有好几次想起来 然后伤心的哭,可是他一凑到我身边就说妈妈生病了 咪咪味道不好 不吃咪咪了,到了第三天 感觉完全忘记了这个事情,吃嘛嘛香 睡嘛嘛香,乖的很。这样过了五六天,有天中午孩子不进卧室睡觉 晚上也不进卧室睡觉,一直吵着要到客厅玩,我耐心的哄他,那天晚上孩子比较闹腾,一度爸爸情绪失控 大声吼了孩子 也吼了我,孩子哭的很伤心,后来阿姨进来把孩子抱走哄,我跟着孩子,爸爸继续吧嗒吧嗒发泄自己的情绪,由于爸爸一直说我,当我跟着孩子一起进到阿姨房间的时候,孩子竟然和我说:“妈妈不在这里”。当时我心碎一地,后来爸爸过来继续唠叨,我看到孩子用自己的两个小手把耳朵捂住,还在抽抽搭搭 委屈的不要不要的。我心里很难过,对爸爸的脾气无力 又对孩子的幼小心灵感收到伤害到难过。我一直陪着孩子温柔的和他说话,后来孩子平静下来后在阿姨怀里睡着了。从那天以后孩子就不睡觉,白天不睡觉,晚上也是一直熬着 困得不行不行,还坚持在客厅 要我陪他玩,一直挨到困得受不了,在我怀里睡着,一定要睡熟了才能抱进去卧室。中途我周末在家的时候,他稍微好一点。但是我一上班,又开始白天晚上不睡觉。当时孩子爸爸和阿姨都以为孩子想吃奶,我也没多想。现在想想我当时真的是疏忽,应该想到孩子是收到了惊吓。直到这样的情况有一个星期后,我实在心疼的不行, 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做了两天小儿推拿,孩子睡眠确实好了一点。可是推拿一停,又继续恢复原状,那天晚上孩子还是要我在客厅陪着不进卧室睡觉,我一直陪着他玩,爸爸在卧室看手机。后来孩子裤子尿湿,我给孩子换裤子,因为闹瞌睡,孩子不配合,我找爸爸来帮忙,孩子还是不配合,我只顾安抚他的情绪了,没想到爸爸又情绪失控 一巴掌打了孩子一下,孩子吓得哇哇大哭,阿姨出来把孩子抱走了,当时那一刻,我心里底线崩塌,整整两个星期 我身体和心里的疲惫,还有长期忍受爸爸坏脾气的疲惫和面对孩子时的心疼和无奈,瞬间把我击垮,我哭了而且哭的收不住,孩子在阿姨房间喊:妈妈进来,妈妈不哭了。后来过了一会儿,我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后,进去的时候孩子已经困得不行,我当时一下子意识到孩子此刻需要安全感,我不顾那么多就给孩子又吃奶,过了一会儿孩子就睡着了,那天夜里孩子仍然惊醒了,我给他吃奶安抚他。第二天孩子一觉睡到快十点,那天中午我也给他吃奶哄睡了,可是当我下班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开始在发烧。第三天我带孩子去看了中医,医生明确告诉我孩子是受到了惊讶,加上一直睡眠不好,抵抗力下降,惊吓和感染都可能导致发烧。后来我坚持带孩子去做了两天推拿,加上吃中药,孩子烧退了,在母乳的陪伴下,孩子的情绪和安全感渐渐好转。可是过了几天孩子又发烧了,去医院检查是细菌感染,结果打了三天吊针。前前后后,一个月孩子发了三次烧,断奶、惊吓、吃药、看医生、打针,孩子变得特别缺乏安全感,一看到爸爸和阿姨就说:不喝药。然后特别特别黏妈妈,强烈的分离焦虑,每天早上和中午我离家上班,都会哭的稀里哗啦 各种不舍:妈妈不上班,妈妈在家陪宝宝……还有孩子拒绝洗澡,我和他聊过,他说怕厕所、宝宝不洗澡。虽然一直以来我都很耐心、保持妈妈的温柔和细腻,生病和不舒服的时候也都是请假在家陪他、看医生也陪着他、打针也陪着他,可是爸爸的不耐烦让我很有压力,我觉得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调整过来,说实话我当时很无助,故事妈妈不知道怎么办。然后我在共读群里和大家聊了一下,大家给了很多建议。加上我当时在看苏珊的《故事知道怎么办》还有米菲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观念,给了我很多灵感,我想了很多,后来我决定用故事帮助孩子。先说说洗澡的问题,那天晚上爸爸加班不在家,我和阿姨一起给孩子洗澡,阿姨比爸爸有耐心,所以配合的比较好,一直以来孩子是淋浴,我想换个场景可能效果不一样吧?我让阿姨帮忙把小时候的澡盆找出来,等阿姨放满谁我抱着孩子去看,孩子还是不愿意,后来我让阿姨把澡盆弄出来到客厅,孩子还是不愿意,我就让阿姨找他最喜欢的乐高玩具车放在谁里面,孩子还是不愿意,然后我让阿姨帮忙玩水,我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他一直观察阿姨,后来终于心动了 他要去看,我就抱着他去看 他学阿姨的样子 玩水,终于他想下水去玩,那次完成了洗澡。到了第二天,依旧把澡盆放好水,孩子还是不愿意,我事先和爸爸说过 要耐心 尽量用想象力和故事调动孩子的兴趣,我找来他海边玩的挖沙工具里的鱼儿、螃蟹、海星、铲子各种东西放到澡盆里,我自己在那里一边玩一边讲着以往给他讲过的故事改编的小故事:大海里,鲨鱼、海星、螃蟹在游啊游,哇哦 小熊的船来了,他们围着小熊的船 团团转,那里是什么,小狗狗吗?小狗狗在喊救命,宝宝快来帮忙把小狗狗救起来……这样他终于肯下水洗澡,然后一边洗的时候,我一边给他唱 根据小熊宝宝洗澡改编的歌:搓一搓 泡泡 泡泡洗澡澡,小肚子 搓一搓 泡泡泡泡,小屁屁 搓一搓 泡泡泡,小脚丫 泡泡泡泡,小脑袋 搓一搓泡泡泡泡……加上洗的过程中,爸爸有时候还会和他互动 大打水仗之类的,现在终于喜欢洗澡了 而且每天有点舍不得起来,呵呵。由于洗澡的问题得到了改善,爸爸的情绪比较平稳,孩子没有像以前那么抗拒卧室,我告诉他,爸爸会变魔术,你只要数一二三,爸爸会把卧室的灯灯变到走廊上去,他处于好奇,我们屡试不爽,被成功弄进卧室,然后我哄他睡觉 每天晚上他一边吃奶我一边给他讲睡前故事或者唱我自己编的摇篮曲,那些故事有些是他喜欢的绘本故事,有brown bear,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还有晚安月亮,拔萝卜,小蓝和小黄。摇篮曲是以前我带他看米菲系列的《小熊的木笛》,编的说小熊谢谢爷爷给他做的目笛为了表示感谢小熊吹了一首:世上只有爷爷好(其实是根据他最爱的摇篮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改编的一些字和词),他超级喜欢,后来我又给他改了奶奶版本,爸爸版本,姨姨版本,都是些简单的词,可是他超级喜欢,经常哄他睡觉的时候轻轻唱给他听:世上只有爷爷好,有爷爷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爷爷的怀抱,幸福像花儿开;世上只有奶奶好,有奶奶的孩子像颗糖,投进了奶奶的怀抱,幸福像太阳笑;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爸的孩子什么都不怕,投进了爸爸的怀抱,多么有安全感;世上只有姨姨好,有姨姨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姨姨的怀抱,幸福像月亮照;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每天这样变着花样编一些小故事在洗澡 在哄睡甚至陪他荡秋千的时候,慢慢的孩子安全感落地了,现在吃的好睡的好也长胖了,故事妈妈终于找到了办法利用故事知道了怎么办。

作者: J15秀秀    时间: 2018-5-11 21:37
谢谢米菲老师的讲课,米菲老师的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不知道怎么办。听到这些主题,我第一反应的书籍就是大卫系列,一直以来我都强调孩子的不能和孩子的能,但是很少去从妈妈这个角色去看这本书,站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有时候过于的强化孩子要读这个书的内容的时候,还必须得接受这个内容。但是你越想去强调,越想通过书籍去让孩子改变的话,他往往是排斥的, 从而去通过变现不喜欢这本书来反抗。每个孩子都是大卫,每个孩子都有大卫的影子,并且孩子都能在这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但是并不是每个妈妈都能像大卫的妈妈那样,在对孩子的不能的时候还能说“我爱你”。我最初选这个书籍的时候,就是奔着要纠正孩子某些不好的坏习惯去选择这本书的。就如《大卫,不可以》,在和他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一直强调,你看这个事情不能做,你看那个事情不能做,还有因为小朋友现在在学画画,所以我还强调这里的色彩有多好。可是这本书讲过一次之后,小朋友就再也没有再看的欲望。可是我并没有很在意,可是小朋友却很喜欢的绘本,他却能在生活中能时不时的应用起来。听了米菲老师的课程之后,我恍然明白,故事妈妈太过于急躁,太过于的在于孩子看故事收获的多少。其实妈妈更应该放平心态,重在孩子的角度,他喜欢就好,重在看故事的那种乐趣,而不是一定要说这本书能给你收货多少,或许你的角度和小朋友理解出来的角度它并不一样。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才知道怎么办。
作者: 小小夏    时间: 2018-5-11 23:48
J28李洁第四课作业
作者: lzh891    时间: 2018-5-11 23:52
2018初级班,J23 李真

第四讲、故事知道怎么办(米菲老师)
共读《魔法亲亲》

     加入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以前,也会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小时候给姐姐讲,现在给弟弟讲,不同的是,听了老师们的课后,开始思考“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应该读点什么故事?”这些问题了。而最近这段时间,家里最大的变化就是二宝开始上早教托管,早上9点送去,下午4点接,孩子第一次感受分离的焦虑和折磨。最近这段时间,常常和他共读《魔法亲亲》这本绘本,故事里也有一只不愿意离开妈妈去上学的小宝宝——浣熊奇奇,“我不想上学”、“我想和你留在家里”、“跟我的朋友玩游戏”。。。。。。和我家二宝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孩子看到小浣熊奇奇,简直就是感同深受,太有共鸣了。浣熊妈妈也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抱起宝宝,安慰和鼓励他,并且送了一个魔法亲亲给他。讲到这里,我在二宝的手掌心也亲了一下,告诉他,这是妈妈送你的魔法亲亲,它会一直粘在你的手上,洗手也不会掉哦,当你在幼儿园想妈妈的时候,就把手贴在脸上,心里默念:妈妈爱我!妈妈爱我!这个魔法亲亲就会钻进你的心里,就像妈妈在你身边一样。二宝在早教中心渡过的第一个星期正是情绪的爆发期,回来后,我问他是否有用妈妈送你的魔法亲亲呢?二宝点点头说:“用了,想妈妈的时候,就把手贴在脸上,但我还是想妈妈!”孩子,妈妈会无条件接纳你的分离焦虑,但妈妈也很欣慰,在离开妈妈的时候,仍然记得这个魔法亲亲,它是妈妈的爱,会一直陪伴你渡过这段艰难的时光,相信你会勇敢、乐观、快乐的迎接校园生活。
书中有个画面特别打动人,小浣熊奇奇要离开妈妈去学校的时候,拉着妈妈的手,把那些又大又熟悉的手指全部摊开,接着,他微微向前倾,在妈妈的手掌心亲了一下。面对分离,孩子有焦虑,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这个故事非常适合分离焦虑期的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方面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让他知道原来每个孩子都有不想去上学的焦虑,另一方面也告诉了家长应该怎么办,接纳孩子和自己的焦虑,用魔法亲亲告诉孩子,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但妈妈的爱会一直陪伴着他!
作者: 小小夏    时间: 2018-5-12 00:11
J28李洁 第四课作业 最近读了一本书《轻声说话的薇乐》,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都猜想,是不是讲一个要小声说话,不要大声喧哗、大喊大叫的故事。翻开以后,绿色的扉页很清新,书里的薇乐也是穿绿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原来故事讲的是,薇乐说起话来总是轻轻的,轻的让别人几乎听不见,也正因为如此,在她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误会,也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困扰,比如交不到朋友,比如喝不到自己想喝的苹果汁,比如被别人抢玩具,比如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薇乐总是小小声的,只有爸爸最擅长倾听薇乐轻声说话,他从来不会质问或者看不起薇乐,总是非常真诚的紧紧抱着薇乐,用同样轻柔的声音对她说,薇乐,那个即响亮又清晰的声音被困在了你心里,那只是暂时的,不过总有一天它会扭出来和大家见面的!薇乐在爸爸的鼓励下试图找到一种可以大声说话的方式,她不断尝试思考,第二天做了一个魔力麦克风,借助这个工具,她让大家听到了她的声音,这个感觉好极了!可不幸的是,不小心把魔力麦克风摔坏了,但是她依然借助这个机会,大声的说出了自己心里的那个声音,就像爸爸说的一样!大家都为她欢呼起来。故事讲完了,我们心里也跟着在欢呼。薇乐的小声,也预示着很多问题,比如胆小,比如不自信,但是同时,爸爸的做法又非常值得学习,即使我们的孩子不是最优秀的,可是我们对她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能够接纳她的缺点,也能够帮助她改变陪伴她成长,用最温柔的方式。这个也是给到家长的一个指导,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显得非常焦虑,很多事情我们总是要跟别的孩子去比较,所以对孩子总是有诸多不满,每个人成长和成功的时间、路径都不一样,放空自己,让每一次亲子陪伴和引领中,都能让孩子发挥她最大的天性,这即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有时候,不仅是还是可以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大人也一样可以得到启发,所以说故事告诉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 双子星麻麻    时间: 2018-5-15 15:10
J11 王晶冰|北北

和孩子读的最多的一套书是肚子里的火车站和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这两本书,都是关于健康的
肚子里的火车站讲了消化系统的事儿,用小精灵来描述肠道微生物及其功能,既形象有有趣,孩子也容易接受。通过小精灵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小精灵让朱莉娅肚子疼的故事,不说教地教育了孩子,要多吃青菜、谷物,少喝饮料、冷饮,少吃糖,要保护好开火车的小精灵,不能吃的太快,要嚼碎,不然小精灵罢工,肚子也是要疼的呢。
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其实和小蓝脸和小红脸一样,是说牙齿里的龋齿细菌的,讲过了这本书,刷牙的时候,宝宝就会自己说:牙齿警察来了,要把哈克和迪克都抓走,冲进下水道。这比家长去说教,必须要刷牙强多了。
结合肚子里的火车站,更是把小精灵不喜欢糖果和牙齿里有糖果,哈克和迪克就会来挖牙齿结合起来了,对我来说,真是轻松的习惯养成途径。
这两本书读多了,不用我说,孩子就会自觉洗澡刷牙,在我约束他少吃糖的时候,他也会自我安慰:小精灵不喜欢,我要少吃一点,小怪物喜欢,我要少吃一点。
这样的方式,孩子信服、故事生动、妈妈轻松
真的是,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者: 麦客浅白    时间: 2018-6-11 16:24
J13 廖思云 和格格读得最多的小鸡球球的故事。剧情是一只叫球球的小鸡,在草地上玩耍时拾到一片四叶草,非常高兴,想要送给她的妈妈,可是抬头看不到了妈妈,于是她开始寻找妈妈之路,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像妈妈身体的东西,结果都不是她的妈妈,小鸡球球很失望,很伤心,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格格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几乎隔二天就要把书找出来让我给她读,每次妈妈读完她要拿过去自己再读上几遍,从这个故事里她感受到的是,有喜欢的东西要给妈妈,妈妈有哪些特征,她都记住了,告诉我说,妈妈我记住你了,不会把你弄丢了。因为手机编辑,未找到回车,分不了段,请多包涵。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