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初级班 K 组】第四课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皮皮兔    时间: 2018-4-27 07:37
标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初级班 K 组】第四课作业
请 K 组学员在此跟贴交作业

作业要求:
    每次讲座后按导师要求提交作业。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次讲座前一天,即5月11日24:00(5月12日(周六)晚8-9时,秋雪老师将给大家讲第五课《亲子阅读玩起来》)。过后可以继续提交作业,但会扣0.5分;过了作业截止时间后,老师批改时仍未补交者0分。

作业格式:
第一行:学号姓名草籽名(切记)
第二行:作业正文

2018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四课:
4.23周一 20:00-21:00

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导师:米菲老师

第四课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第四课作业提交时间为5月11日24时。作业按时提交满分3分,迟交2.5分,过了作业截止时间后,老师批改时仍未补交者0分。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作者: K25susan    时间: 2018-4-27 15:19
K25  K25susan
共读《谁说女性不能当医生》

在京东瞎逛的时候看到推荐图书里有这本,看书名就觉得是我的菜,也是妞妞的,再看作者是凯迪克大奖获得者,又是《大家来听音乐会》的作者,有券傍身果断下单。拿到以后先自己看了一遍,果然没买错,晚上拿给孩子共读,讲了三遍意犹未尽。其实一开始我是狭隘的抱着女权意识去选这本书的,读了以后才知道,不仅仅是性别,“有些人惧怕新鲜事物,害怕与众不同,伊丽莎白从不这样。”可以延伸到生活的许多方面呢。当然这都是我自己内心归纳总结的,和孩子共读时,只讲故事不讲道理,等到孩子有讨论的欲望时再一起聊聊。

想起之前看《摩尔小姐——儿童图书馆的推动者》说到那时的人认为阅读对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根本不重要时,妞妞激动的说“谁说的!”看完以后还跟我说起去年在齿科碰到的事情,她在大厅玩厨房玩具,有个小哥哥也参与进来。没过多久哥哥的奶奶却想尽各种办法把他带离了厨房玩具,其中说的最多最响亮的一句是,你是男孩子玩什么厨房玩具,这是女孩子玩的呀。妞妞说,难道我的爸爸就不能进厨房做菜了吗?听得我超感动哈哈,也顺便谢谢爸爸虽日理万机但有机会还是会下厨,还会卤鸭头腌泡菜,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呢。

看了几遍《谁说女性不能当医生》之后,妞妞开始跟我谈论这本书,说起她怕热,所以很早就开始穿短袖、光腿穿裙子,经常有人问她冷不冷,甚至很凶的指责妈妈怎么不给孩子多穿点,妞妞说但是我是我自己身体的主人呀,我知道自己冷不冷,应该穿多少衣服,别人说什么是别人的事情。哈哈,这就是我要的效果,除了故事性之外的共情和支持,看,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特立独行,我们都在努力做自己并且很快乐。

但是妞妞自己是感受不到我的目的性的,这就是米菲老师说的“故事不知道怎么办”和“妈妈知道怎么办”。昨天在骑车群里有人让推荐书单,说起他们下半年要上幼儿园了却连数字都不认识很着急,怎么教都不会。我说我们家数数是走台阶学会的,认数字是玩扑克牌,所以很长一段时间69不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像上课一样正儿八经教数字呢,即使是好玩的数学绘本,因为家长强烈的目的性也会让孩子排斥,不仅学不会数字,连看书也一并讨厌了。就像米菲老师举的那个解读《巫婆的孩子》的例子,真的蛮震惊的,还能这样去读这本有意思的故事书,难怪好多妈妈不敢给孩子看《大卫,不可以》了。

在听说这些故事之前,我对老师们经常强调“书是陪伴物,不是万能药”其实有些反感的,说实话,在问题发生之前先看绘本熟悉场景,演义将要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让孩子感到压力之类的事情,可以很好的让孩子熟悉进一步掌控局面。譬如知道要给孩子定期看牙医,所以很早之前就开始看牙医有关的绘本、科普,妞妞现在每三个月看一次牙医,每次都很愉快,用牙线、刷牙也都是不变的习惯。上幼儿园前半年甚至一年搜罗各种入园相关绘本,住院前带孩子去看望住院的亲朋,玩医生游戏熟悉就医流程,所有这些都是有助于孩子缓解焦虑,更快适应新环境的。所以我对被人问“有没有***相关的绘本”之类的提问也不反感,自己有时候也会问,当然更多时候我喜欢自己找。直到像昨天以及米菲老师提到的这种例子出现,我发现有些人真的把绘本当药,就和我们提倡母乳喂养,说母乳喂养的孩子不容易生病,有些妈妈却会因为自己孩子母乳喂养但是生病了来质疑母乳喂养,甚至扬言再生不会母乳喂养了。我建议这些极端的人都来报名三叶草的故事妈妈班,哈哈,虽然三叶草也不是药。

好像扯远了,孩子到四岁半,真的只要题材喜欢,大部分绘本可以读了,真好。在喜欢的前提下,潜移默化的吸收各种优秀童书的养分,想想就好开心。

作者: enenling    时间: 2018-5-9 16:02
K12 凌婷
共读《逃跑的小火车头》

我有两个儿子,这本《逃跑的小火车头》当时是买给三、四岁的大儿子看的(那时还没有生小儿子),但是对汽车不感兴趣的大儿子听过一遍后再没有主动要求读过。倒是对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有浓厚兴趣的小儿子,对这本故事书爱不释手,多次要求读给他听,有一次外地旅游时我口述这个故事,他一样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

当时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一是以为大儿子会对交通工具感兴趣、二是因为它独特的铅笔绘图。事实证明,这本书的情节更具有吸引力,而作者/译者使用了简练的语言刻画了情节,所以特别为我的小儿子所喜爱并且念念不忘。

我已经记不得大概在小儿子几岁的时候给他读的这本书,但是和阅读其他绘本一样,在最初几次的阅读中他基本是个倾听者,没有提问、对我的问题也不做回答。书中关于蒸汽火车的关键零部件(孩子眼中那些发出特别声音的部件)以及关键人物在故事的一开始就一一介绍了一遍:汽笛、铃铛、刹车到司机、司炉工、列车长以及各种车厢。后来自以为是的小火车头趁着其他人喝咖啡的工夫,偷偷溜走了,实现了单独行驶的愿望,谁知麻烦不断,最后迷路了,因为失去了煤炭和水,小火车头最后停在了年久不用的铁轨上。而司机等寻找小火车头的过程让我们第三次走了一遍从小城镇的小火车站到大城市的大火车站,期间有平原、山丘、吊桥均一一经过。除了故事内容的反复,在封二和封三还有彩色铅笔绘制的路线全景,而小儿子有几次自己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在封二处停留一会儿,甚至用食指沿着轨道像开火车一样移动。

此外,故事还十分富有乐感。我在阅读的时候尽量模仿真实的火车声音,发出汽笛“呜呜”、铃铛“叮当叮当”、刹车“嘶嘶”、小火车头前进时“突、突、突”以及最后没有能量时“哧哧”等各种音色,我自己特佩服自己的发音,而小儿子也把它当成故事的一部分,耐心地等到声音结束后的故事文字。

最近一次读这本书就在两周前,书中的情节已经十分熟悉了,五岁的小儿子有了自我发挥:“妈妈,你看这些火车是一个比一个长,直到这个(高速列车)。”“妈妈,小火车头到了大城市的火车站后是这样走的,这样走到了农村。”他一边说,一边用食指沿着封三图片上的轨道移动。甚至对于我的疑问“司机使用红手绢招呼新式火车的司机,为什么新式火车停了下来”马上回答道:“那是因为像红灯呀!”

瞧,以孩子兴趣为内容的图画书,让亲子阅读顺利而水到渠成。而我也有了一些压力,接下来我该如何扩展阅读这本书呢?
作者: tina_rebecca    时间: 2018-5-10 15:53
k01 翁南蓝
可里可里,巴巴变!----共读《巴巴爸爸回到地球》


       这本由缇森,泰勒,谢逢蓓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书,是在高级班师姐开办的培训机构那读的,小女儿一直是这套书的崇拜者,每次去那,都会找出来给我,缠上我把每一本巴巴爸爸都讲上一遍。
       不过,作为曾经的巴巴爸爸迷,我也一直很沉醉于“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记住了吗?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这个充满童年回忆的开头里。
       听人说过:几乎所有好绘本都不说教人生道理。它们津津乐道的多半是一段经历、一个过程、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在我看来,巴巴爸爸系列丛书就是这样的好绘本,作为一个虚构的可爱形象,它一直没有任何大道理,它只是在充分揣摩孩子的思维后,用孩子们最本份的方式,去做了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它必然会与孩子们产生共鸣。这也就是米菲老师课趾所说的:“故事知道怎么办”。通过故事的力量,除了增进亲子关系,更能让孩子从别人的故事中,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合适的还是不合适的;并且从不同的故事中获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家长的阅读,锻炼的不单单是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更是对儿童语言能力的极大提升。比如刚刚提到的那段绕口令式的有趣开头,每每念起都能让小丫头对我充满崇拜,而儿子则能听得咯咯直笑,还不断地模仿着我说:“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小舌头的熟练度越来越好了。这些,都是故事自身所具备的神奇魔力。
       但是,与之相对的是,米菲老师提到的第二点:“故事不知道怎么办”。这个观点,在星星老师的第一次课程中,也提到过:做为家长,千万不能认为绘本就是万能的。的确如此,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们的阅历也在不断丰富,眼界慢慢变宽,而对是非的认识也会因为不同的情况,使他获得不同的感受。就如《巴巴爸爸回到地球》这本书,它所讲诉的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从而告诉孩子,需要保护动物,善待环境;同时,在故事中,巴巴爸爸一家,还建起了动物避难所。然尔,没过多久,在一则新闻里,我和孩子一起看到“有的国家规定,无人收养的流浪狗会用安乐死的方式处理。”这时,5岁多的儿子不解了,在听我解释了什么是安乐死后,问我道:巴巴爸爸不是说要保护动物吗?不是保护了动物和环境才能让地球变绿吗?那为什么还要杀死它们。于是,我向他解释原因这后,也扩展地和他聊了聊生态平衡的话题。由此可见,故事只是让孩子认识美好世界的工具之一,它并不能解决和解释一切的不美好,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及引导。还是套用一句老话: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说到这里,也引出了米菲老师的后两个观点“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和“故事妈妈可以怎么办”。的确,我认为在成为妈妈后,孩子对我的影响力真的是相当地巨大。曾经的爱争辩、不耐心,洁癖……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做为一名妈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陪伴和引导孩子,尽可能地带着孩子们走上一个自认为更加合适的三观之路。这个过程,对他们,对我,都是一次磨砺。因此,故事,这个工具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必将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家长的“怎么办”将使故事这个工具发挥出不同的效果。
       感恩孩子,感恩自然赋予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存方式,也更感恩故事妈妈成长学院。未来的日子,故事这个工具一定会一直陪伴我们左右,而作为妈妈的我,对于“怎么办”的思考,也必将更为深入。

作者: k16范秦萍    时间: 2018-5-10 16:19
范秦萍     k16 《家有家规》 ——听米菲老师讲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家有宝贝6岁了,但在行为规范上一直不太明白怎么去引导她,才有效…遇到问题,进行过一些说教和道理,孩子会把耳朵捂起来,不愿意听… 忽然,有一天,看到一个平台在推这本书,我赶紧细细研读了一下推文,发现自己都特别喜欢,赶紧买下来… 买回家,孩子就特别喜欢,我们一起读,孩子以前非常抗拒刷牙,很多时候,我都采取强迫或惩罚的方式(当时,妈妈也不够智慧,不知道该怎么办),搞得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有时候要闹半个小时的情绪,心情真是糟透了…后来,自己也学习了一些沟通技巧,成长了,沟通也变得智慧了。遇到孩子再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刷牙。我会说:嗯,可以呀,不过,学校的老师可没带防毒面具呀…她一下就笑了,然后说到,那我还是刷吧…以前的大难题,一下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一次,孩子在瓷砖地板上做一个动作给我看,当时,她说背搁着好痛呀。我说,对呀,这样的动作应该在垫子上进行…她说:你为什么不给我打个预防针呢…我说,哦,有时候,需要提前告诉你一些后果,你才知道,对吧…她说:是呀,就像掉牙齿一样,你告诉过我,我就知道了…听一位朋友说曾有一个孩子,没有人提前告诉过她,掉了一颗牙,吓死她了…女儿还和我一起读过小乌龟富兰克林系列的一个关于小熊掉牙的故事,确实像米菲老师说的: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确实可以让我们吸收很多别人的经验,少有很多弯路… 不过,家长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目的一定要单纯,不能带有功利心,想要说教孩子,着会破坏孩子阅读的兴趣(我家孩子,会直接告诉我:妈妈,你不要说了,直接读故事吧),幸好,我及时打住了… 不过,找时间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真是是非常有意思的…妈妈从故事里收获了什么,妈妈先来讲,孩子有了足够的输入后,自然就会输出了…妈妈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作者: Zhengyue922    时间: 2018-5-10 23:32
K04 郑月妹
共读《我的情绪小怪兽》
《我的情绪小怪兽》由西班牙著名绘本作家安娜·耶纳斯所著。首先这是一本立体书,入围2016年英国图书设计奖(最佳幼儿图书)。
       首先这本书是3D立体加上鲜明的色彩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情绪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吗?不,情绪是一只有各种颜色的小怪兽。它快乐时想笑,忧伤时想哭,生气时像一只燃烧的小火球……用相对应的颜色,让孩子直观的认识每种情绪和每种情绪的管理方法。这是米菲老师提出的“故事知道怎么办?”
昨天,孩子因为做手工,尝试了好几次,但是都没做好,开始焦急,生气,大哭。我走过去,抱住她,问她:“你是因为做不好很着急,所以哭吗?”她说:“对!我尝试了好几次,可是还是不行,你帮我做,我做不好!”我抱住她,一边轻拍她的背,一边说:“我知道了,你尝试了好几次,但是都做不好,你现在很着急,很生气对吗?”(首先帮助她认识她现在的情绪)生气的时候可以哭,想哭多久都可以,哭好了我们在一起想办法好吗?(生气可以用哭的方式来发泄情绪)哭了一会她停下来说她哭好了。“那么你现在想继续完成它还是想休息一下,待会再做呢?”(可以尝试转移情绪,先做别的事)“现在做”“那你开始把这个重新放上来,我帮你按住它可以吗?”“好”中途因为又失败了几次,崩溃大哭,但是后来还是平静下来完成了,完成后很开心。我想这个应该就是米菲老师说的“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做”吧!
有时候我会在吃到好吃的食物时,故意夸张的笑的很开心说“哇!这个好好吃哦!我好开心哦!”或者在开心的时候,扭动身体,说:我开心的跳起了舞!
不要带着功利心去亲子阅读,不要企图通过绘本去教孩子什么,希望孩子能享受绘本带来的快乐!
作者: 雪布丁    时间: 2018-5-11 00:03
k02 拓燕燕  雪布丁 
共读《飞鼠传奇》
我家宝贝是个八岁的男孩,上小学二年级。最近他所在的班级里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正好也应了我们亲子共读的主题。初拿到飞鼠这本书的时候,被封面一只背着飞行翅膀的小老鼠的图案所吸引。好奇这会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
一只识字并好学的小老鼠,有一天从图书馆回家发现所有的小伙伴都不见了。于是他想出去寻找小伙伴,可他要怎么样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接受外面的世界的各种挑战:首先是捕鼠器,然后是猫咪和猫头鹰的追捕。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会飞的老鼠(蝙蝠)于是受到启发的小老鼠,不断努力的寻找各种各样的零件来制造飞行器。在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中,小老鼠终于成功飞越了大海,到达大城市成为英雄。
孩子在阅读笔记中读后感一栏里写:这只老鼠有耐心,失败了再来。
虽然是很简短的一句话,但我觉得孩子读懂了。现在的父母大都处于焦虑状态。自然孩子也会焦虑。很多时候做事缺乏的就是耐心和坚持。而绘本中的小老鼠的成功靠的就是耐心和坚持。在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自己从这些绘本中也获得了宁静的力量。能耐下心来和孩子说事情了。或者把事情当成故事来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同样也行走在成长的路上。以前总觉得孩子大了就要看纯文字书。绘本是低幼儿看的,在三叶草的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在阅读这些绘本中大大受益。我们在故事中知道怎么办,更可以在故事中知道还可以怎么办。正因我们内心的输入不够,对孩子才缺乏输出。阅读可以让无论是妈妈还是孩子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输入,妈妈们有了输入,在共读的过程中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的同时也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输入。这是阅读的魅力,三叶草故事家族的妈妈们,我们共同坚持,加油!
(每次交作业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感恩三叶草!)



作者: 卜翠珍    时间: 2018-5-11 10:12
K24卜翠珍
         共读《窗边的小豆豆》
         这是一本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由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所写,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的一段真实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劝退,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喜爱的孩子,并为他以后的人生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本书的内容生动有趣,充满着爱与智慧,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小豆豆俏皮可爱,善良懂事,校长先生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充满着大爱和大智慧,在他第一次见到小豆豆,就听她讲了足足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次打哈欠,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还一边笑着,一边点着头,专注地听她讲。妈妈也非常了不起,她既会给小豆豆缝制漂亮的衣服,准备丰盛好看的午餐,她又极具耐心爱心和智慧,给到小豆豆丰厚的安全感,我看到那一句,“每当和妈妈的眼神碰到一起,就快活的笑了”,我知道,小豆豆在妈妈那里有多踏实,有多幸福。
         幸福的童年来自引领自己成长的恩师,理解包容自己的父母和快乐的小伙伴组建,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能茁壮成长。
作者: 沙皮暖    时间: 2018-5-11 11:42
K28  陈彩霞  沙皮暖
共读《和甘伯伯去游河》

    听了米菲老师的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让我明白了我们家长在阅读的时候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尊重,要想孩子所想,需要和孩子平等交流。而和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讲故事的技巧并不重要,讲故事选择的书也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去看待每一个故事,怎么去理解每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和获得什么。这个应该是我们亲子共读过程中内心最纯粹最基本的要求了吧。
    这几天我3岁的儿子睡前共读的时候喜欢拿《和甘伯伯去游河》,刚开始甘伯伯划船去游河,邀请一个个的小动物上船,他是很欢迎它们和他一起去游河的,但上船前他都要说好规则——兔子不能乱蹦跳,猫不能追兔子,绵羊不能咩咩叫,鸡不能扇翅膀等等。儿子看到这些页面时,他是很开心的,就好像他也一起跟着甘伯伯的船去游河了一样。到后来,小动物们打破规则的时候,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儿子看到这里极不愿意去面对,赶紧翻过去,也许这让他想到了自己平时本来答应过妈妈的事然后没做到就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最后被妈妈责备。但是当看到后面甘伯伯并没有责怪这些小动物,只是让它们承担它们不遵守规则导致的后果——衣服湿了,船翻了得走路回家。最后还邀请小动物们去他家喝了下午茶并邀请它们下次再来游河。儿子看到这个结果应该是惊了一下,他问了我好多次为什么甘伯伯不责骂小动物,为什么还邀请小动物。最后合上书的时候还问为什么会有甘伯伯。看完这本书我也反思了一下,平时儿子调皮造成不好的结果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先批评,然后再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和解决遗留问题。而甘伯伯却没发脾气,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想想也是,孩子做完“坏事”之后通常心里是“糟糕,又要被妈妈骂了”这种害怕和逃避的心理,如果这时候妈妈真的发脾气说教,那孩子应该还是害怕和抵触的吧。如果妈妈没有发脾气没有说教,而是让他去承担后果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那应该孩子的心理就不是“哎呀,又要被妈妈骂了”,而是“哎呀,怎么解决”了。
作者: 燕麦xyz    时间: 2018-5-11 20:59
K07-谢燕珠-燕麦xyz         和娃儿读过许多绘本,其中有一本在女儿幼儿园阶段特别的喜欢,就是琼·穆特的《石头汤》,这是一本充满中国风的绘本,故事内容“煮石头”这么新奇有趣的事情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故事表达的“分享”寓意对幼儿园时期比较突出自我意识的孩子也很合适。       《石头汤》是根据法国民间故事改编的绘本。故事讲述的是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行游在一条山路上,他们想要弄明白什么使人幸福。当和尚们出现时,惊恐的村民们立刻关紧了门窗,熄灭了灯火。这些村民长年在艰难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睿智的三个和尚利用“煮石头汤”吸引了村民们的好奇心,巧妙地促使人们为了煮出一锅美味的石头汤提供各种各样的食物和佐料,最终一起享用世间美味石头汤。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有付出才有收获!”。在合作和分享中获得快乐、明白什么是幸福,得到永生难忘的启示。         这是真正的“一锅好汤”!有着深刻的哲理,一本充满感动的书,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往往就是源自一颗小石头、一个小土豆……让孩子明白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社会里,互相关爱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作者: Susiexux    时间: 2018-5-11 21:09
K26 徐霞
作者: Susiexux    时间: 2018-5-11 21:13
最近跟孩子一起读了《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这一套书。其实书买回家已经小半年了,直到最近各种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各种活动和课程扑面而来,自己掐指一算应该这会读这一套书小屁孩不会很抗拒。果不其然,因为课堂上老师有讲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再加上正值春天万物复苏,小朋友一下子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  这一套书一共四本,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套书的编排特别精美。咋一听以为这是一套科学类读物,但是仔细品读后会觉得书中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每一个节气对应的传统习俗,每一个季节大地万物的变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转,可谓知识性、趣味性兼具!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节气都配上了古诗,当小朋友偶遇自己已经学过的诗歌后更是兴奋不已。知识在不同的场景得以链接,兴趣在另一个时空环境下得以拓展。  整套书读下来孩子不仅会了二十四节气歌,对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适逢清明,一家人还特意第一次带着孩子回老家祭祖,让他明白书上学的正是生活中发生的真事。读完书后孩子再问我什么时候到夏天,我就提醒他让他去想标志夏天开始的节气是哪一个?他脱口而出是“立夏”。当他继续追问哪一天才到立夏的时候,我回答他4月20号刚刚谷雨,你自己算算还有多久到立夏。于是乎他开始数三候,然后自己心中就有了答案。接下来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他希望小暑快点到来,因为那时就可以吃冰激凌!  阅读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除了需要长期坚持,还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摸索孩子的阅读兴趣并适时的给予点拨和激发。也许一本书的某一个点就可以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应景的去做一些主题阅读,无论是增加孩子的知识还是培养孩子的兴趣都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虽不是万能钥,但是阅读又可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前路漫漫,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再一次成长的机会,因此务必坚持!            K26  徐霞
作者: 谭红    时间: 2018-5-11 22:04
K30  姓名 谭红 ,草籽名 谭红         最近和女儿一起读了《少年读西游记》,三分之二的篇幅女儿自己读,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母女俩的睡前阅读中亲子共读,读完后颇有感触。西游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套由张嘉骅编著的《少年读西游记》是一套总共三册,共计近七百页的非注音版长篇古典小说,我起初还有点担心年仅7岁的女儿是否能把它读进去?谁知小丫头一打开第一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第一页,便开始进入如痴如迷的状态。那段时间,她每天放学一回家便要读一会儿这书才在我的催促下放下书本做作业,每天的午睡时间也因为读这套书越读越精彩而迟迟不能入睡,以致于我有天发火对她说以后午睡前不许读这套书了。发火归发火,孩子每天依旧照读不误。每当独自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便自己查字典或问我。4月份花半月时间完整地通读了一遍后,这几天又独自在默默地读第二遍了。这不禁让我忍不住思考,为何这套厚厚的古典小说竟会对一个7岁的小女孩也产生了如此大的吸引力?我想除了它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外,其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对成功塑造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起了功不可抹的作用:唐僧的一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的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猪八戒的贪财好色贪吃、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的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四个人物中我和女儿最喜欢的都是孙悟空,因为他聪明机灵、神通广大,还重情重义,对唐僧忠心耿耿,一路保护唐僧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是我们心目中的真英雄。      书中描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才取得真经,这种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低龄段的孩子在读时未必能领会到。比如女儿在读这套书时,经常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读完问她对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认识与看法时,小丫头貌似也只读出了孙悟空的聪明勇敢、唐僧的慈悲善良、猪八戒的愚蠢贪吃、沙僧的老实厚道。但我觉得,对于一个一年级的 小学生来说,能把这么厚的一套巨著乐不可支地花半月时间完整读完,且能对书中人物有此般认识已没有枉读了。      一转眼,女儿已从7年前瓜瓜落地的小胖宝宝成长为一名一米三几的高个子丫头了,回想自己这7年来的育娃之路又何尝不是一条教育取经之路?所幸,从一岁接触到人生中的第一本早教书籍开始,我家这丫头便成为了一个喜爱文字和书籍的娃。而阅读承现给她的是一个多么丰富而精彩的世界啊!
作者: 123123    时间: 2018-5-11 22:20
k21李心智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重视亲子共读时的感情交流,是幼儿成长与感性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亲子共读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读故事、儿歌,还应该包括在“读”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的互动游戏,而这些都需要父母有心、孩子用心,从而使孩子的脑、四肢都能够得到锻炼。   说到读故事,我大多数时间能够做到带有感情、生动的去读,而不是像念课文一样,此时我会发现,仔仔听故事的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而且每次讲故事之前,我都会告诉他,“要认真听,听完了我会有小问题提问你”,这样,仔仔在听故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了。在每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妈妈都会首先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思想告诉仔仔,然后提问,让他来判断。现在,仔仔基本上养成了一个习惯,故事听完之后会主动让妈妈提问,有时妈妈忘记了,他还会自己提一些小问题,自己回答呢。   记忆最深的就是讲“寒号鸟”的故事,当讲到寒号鸟因为不筑巢夜晚冻得发抖的时候,我把故事里的原话——“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念的也是声音发抖,身体也做成蜷缩状,刚开始的时候,仔仔对妈妈的声音和动作感到好笑、好玩儿,随着听这个故事的次数的增加,孩子对“寒冷”与“哆嗦”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知道打哆嗦是因为冷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个故事,自己明白了“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能拖到明天”。这才是父母选“寒号鸟”故事书的初衷的最好答案。   可能男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兴趣都不高的原因吧,仔仔从小就喜欢听一些生活故事,对“丑小鸭”、“白雪公主”这些经典的童话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妈妈要求了好几次,他才答应听的。那天,妈妈把语速放慢、放轻,用比较低沉的声音讲着小女孩的故事,当我讲到“小女孩看见她的奶奶,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奶奶,不要离开我’”的时候,仔仔一头扎进我的怀里,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候,我并没有因为仔仔的流泪停止讲故事,而是继续。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仔仔还趴在我的身上抹着眼泪。我问仔仔为什么哭了,仔仔不说话,他把我抱的更紧。我知道是因为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才流泪的,是因为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才会将妈妈搂的紧紧,是因为孩子用心听了这个故事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这也是只有亲子共读才会产生这样的共鸣
作者: 逍遥旅程    时间: 2018-5-11 22:28

K15 程瑾(逍遥旅程)

第四课作业

《打破杯子的鼠小弟》。可爱的鼠小弟把杯子打破了,担心被妈妈责骂,想着能不能把这事推到大象、长颈鹿、海豚、小鸟、鼠小妹身上呢。结果,众目睽睽下,又一次打破了杯子,根本没法推了,只好承认是自己打破的。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遭遇到过这种事情吧,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也许是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也许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或奖励,也许是掩盖某种真相。那当我们遇到孩子说谎时,会不会慌了神?会不会上纲上线地说教孩子?会不会赶紧询问别的父母或向书本求助?我记得我当时就是有点慌啦,担心这要是总撒谎,可咋整呢?告诉孩子不能撒谎,否则鼻子要长长?或者给他讲《狼来了》的故事?幸好有故事书,也有强大的妈妈团,可以集思广益,学习他们的经验, 这时候,妈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书上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办法。这就是故事知道怎么办。但故事书也不是万能的,它的情节不一定适合咱,即所谓的故事不知道怎么办。而妈妈们可以这么办:根据孩子属于哪个年龄段及此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了解ta是纯粹地想说大话或是想引人注意或是分不清真实与虚幻,或是想掩盖真相。而要了解这些,需要妈妈们好好阅读各类书籍,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共情,了解ta的需求,促进亲子关系,传播正能量给孩子。


作者: 铿锵玫瑰    时间: 2018-5-11 23:51
学号:k22陈萍   草籽号:铿锵玫瑰         对于一个位妈妈来说,并没有亲子共读的经历,以下是我独自一人看的作品,名字叫《一片叶子落下来》。            前些日子接连经历了两位至亲的人离我而去,内心万分悲痛,伤心,难过。感叹生命为何如此短暂,人为何会死~         当有一天,无意中读到《一片叶子落下来》一文,给我感触很多,作者在文中用叶子由生长到凋零的过程,完完整整的表现出来。       “很快她就明白,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模一样的,哪怕是同一棵树上。他左边那片叶子叫艾尔费雷德。他右边那片叶子叫本。他头顶上那片可爱的叫克莱尔。他们都是一块儿长大的。”         作者描绘出了形态结构完全不一样的叶子,好比我们人类,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色彩节奏。       其次,生死是人的必经经历,每人能躲过去。就如文中所讲。费雷迪不想死,但他还是悄无声息的有了,没有痛楚。而丹尼尔对死亡的态度是“万物都会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强是弱。我们先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经历日晒月照,风吹雨打。我们约会跳舞,欢笑,最后我们死去。”“春天变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变成秋天,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你为什么要害怕这个死的季节呢”。是的,死亡也是属于大自然变化的规律的一部分,它和成长一样——自然。 文中作者通过照片配已文字讲故事,给人已真实感。扉页上写着——奉献给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我想说对于经历两位至亲相继离去而久久不能释怀的我更是一场及时雨。                                 
作者: 如水心情    时间: 2018-5-12 00:16
编号:k11,姓名:李海艳,草籽儿名:如水心情

共读书目:《你把水桶加满了吗?-----给孩子的幸福人生指南》

我问小妮儿:妈妈有个作业,需要分享一本咱俩一起看过的书,你能帮我推荐吗?

妮儿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把水桶加满了吗?

其实我还蛮诧异的,因为这本书已经很久不看了,我没想到她在此刻能脱口而出。

于是追问:原因呢?妮儿答:因为它有意思呀很好玩儿,魔法水桶里装的星星很漂亮,而且它还告诉我人为什么会生气,怎么样能变得开心。

我不死心继续问:怎么做呢?---妮儿看了我一眼,说:做个加水人呀,妈妈,看来你需要再去看看书了-

好吧,那我就来说说这本书吧。

-----------------分----------------割---------------线---------------


我很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理念,那就是:幸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是别人惹我们不开心,都是对方的错。似乎我们的情绪需要由对方负责。

而本书中,提出了一个隐形水桶的概念,用来装“你对自己的好想法和愉快的感觉”。当你感觉好的时刻,就是正往桶里加水。当你感到糟的时刻,是因为桶里空了。而当水桶空了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是某人造成(受害者--报复),或者想要责怪别人(迁怒),甚至是本能地想从别人那里拿一些过来(损人利己),似乎只要让对方感觉不好了,我们就能感觉好。但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想方设法从别人水桶里舀水放进自己水桶时,你会发现你的水桶永远装不满。

只有当我们尝试去装满别人水桶(分享,助人)时,对方感觉到了快乐,我们才能同时收获幸福。而书中同时也提供了方法:赞美,感激,帮助,友善,等等。简单有趣,且与年龄无关。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而当别人让我们有了不好的感受时,我们要学会情绪分离,要知道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做错了什么,或许只是因为他的水桶空了,这就是理解包容和共情的基础。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自己此刻要做的不是还击不是辩解,而是想办法帮他加满水桶。当我们试着去看见他的需求,说出他的感受,提供理解和支持,或许,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吧。---这让我想到了《非暴力沟通》,这也是我在最近正在研究并在生活中努力践行的。时刻记得自我负责,看见别人情绪后的需求,尽可能提供理解和支持。

当然,讲故事的时候,我并不会多说,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简单地讨论,其实连引导都算不上,因为,我相信孩子比我们成人清透的多,天生带着他们自有的智慧。果然,在看完书之后,妞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和主动表达需求(我需要自己安静一会儿,我需要你的拥抱,我需要你陪我一会儿),以及对家里其他人有情绪时的适时提醒(你的水桶空了吗?需要我帮你做点儿什么吗?我怎么做才能帮你的水桶加点儿水呢?),都向我证实了这一点。

或许这就是番茄老师所说,故事提供的更多是一种经历一种陪伴一种共情,而无法针对具体的事情成为一剂良药。只有故事妈妈才知道怎么做最适合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需求。所以,作为故事妈妈,我们需要更多学习更多成长,带着觉察带着爱,一起将阅读进行到底吧-

作者: lizhen2018123    时间: 2018-5-12 00:24
K08 李珍
孩子还小,现阶段他只是被动的接受我给他的东西,我给他念童谣念绘本,他还不能跟我有什么互动和交流,所以我们应该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亲子共读吧。如若真要选择一本亲子共读的童书,那我就选《田鼠阿佛》来说说吧。这本书是看了《幸福的种子》推荐后买来自己读的(最近都在补课,读绘本读名家手记等一些入门读物,生*到时没东西教孩子,那真的是“故事妈妈不知道怎么办”了),小田鼠阿佛总是半睁着眼睛,要么背对着大家,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而其他成员都在为了冬天到来忙碌着,我想这家伙是不是在偷懒啊,还那么理所当然的说自己在采集阳光、颜色和词语,你是不用吃咋地,可是等到最后食物消耗殆尽,却是阿佛充满魔力的话语,温暖了这个又黑又冷的漫长冬日。这确实不是一个专门讲给小孩听的故事,就好像那些常常出现再热门上的文章:“XXX辞掉北上广深年薪多少的工作,回到深山里做农民却把生活过程成了诗”、“第一批90后已出家”、“佛系生活”,无不引发我们这些成人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思考,是按自己喜欢的节奏从容不迫地生活还是趁年轻拼搏奋斗呢,而底下争论最多的还是钱的问题。我当然也希望将来孩子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做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们一直说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自然发展,但是作为中国父母,我不敢保证将来孩子在做任何抉择的时候不会去干涉、无条件地支持孩子的兴趣所在,但至少我们要学会去把他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尊重,有一个正确的儿童观。初为人母我的智慧还不够,肯定会常常不知道怎么办,但是我相信图画书的力量亲子阅读的力量,图画书不是万能药,却能帮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儿童观,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我相信只有在这样前提下,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 chenboyu1323    时间: 2018-5-15 13:08
共读《抱抱》
我以为自己对自己性格的了解,当我为人之母时应该总是严格且认真的。而当自己宝宝降世后,才发现原来之前所有的人设都只是假象。与孩子一起玩耍,一起疯狂,这居然是我的新剧情。
与宝宝第一次读《抱抱》,他还听不懂。见他没太多表情,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就像一部轻喜剧一样,夸张的表情,奇奇怪怪的语调,这时,宝宝突然大笑起来,当我不停的重复这个夸张的语调,他笑的越来越大声。
当后面读的次数越多,他终于也能理解了。其中猩猩哭与笑,宝宝在一旁呜呜咽咽又咯咯的大笑起来,这种情绪的互动是我没想到的。此时我用脚踢踢儿子,他立马扑过来,嘴里还含混不清的喊着妈妈抱抱,我的内心是如此的满足。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到底收获的是什么?
亲子共读,收获的是自己的知识。纵然已为人父母,然而在学历期为了考试和学业的学习终究带着复杂的目的,学习不再纯粹。而当亲子共读时,从钻研领域到挑选书籍,我都带着追求知识的乐趣。有时候我想,如果不想被自己孩子质疑得哑口无言,那就学习!如果希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收获果实,那也是学习!为了能让共读成为孩子成长的有效手段,自己必须是首先成长的那一位,这样才知道如何对孩子开展引导。
亲子共读,收获的是自己的心灵。当我们还在孩童之时,父母总是不停的教育我们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成年人。成熟,稳重,逻辑,谈吐,这些成人的标签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志。可当我们到了不惑之年,却希望自己能像个孩子一样,生活的健康,快乐,幸福,简单。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当我感觉自己也像个孩子一样时,我也敢想不怕笑话,我也敢做不怕受伤。这种心灵的富足远是其他吃喝玩乐所不能比的。
正如画家们一生都在学习如何模仿梵高,而梵高却说他追求了一生,在学习如何画得像一名孩子!每一位家长在成长的路上也是在学习,如何成长为一名孩子,这也是现在亲子共读带给我的改变。

作者: Fendyliu    时间: 2018-5-17 16:27


K10  刘祥芳 草籽号:Fendyliu

第四课作业

共读书籍《彩虹色的花》
这本书,是孩子在2岁时,我参考原作画给他的一本书,用水粉来花,画得很粗砺的感觉,然他翻书的时候,触摸到画迹很有触感。 厚重的纹理,大块的色彩,都给这本书带来一种原始粗犷的美,但它叙述的却是一个极其温柔细腻的故事:一朵彩虹色的花,将自己的花瓣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了,最后,自己却被覆盖在白雪下面,可是,它的希望和梦想还在继续,当春天来到时,新的花朵又在阳光下绽放开来……

当时他很爱看书,每天都要翻至少4本,而且每次至少看2遍以上,上午看、中午看、下午看、晚上看......就像是他的精神鸦片,老抱着书要我给他讲故事。所以看书其实不是天天一个人看,是要我们父母陪着,一起和天天读书,一起互动,这样小朋友的兴趣更大。天天不爱睡觉,但是每次跟天天说:“天天,走,上床看书去”小猪就屁颠屁颠的跟着爬上床,看完书再睡觉。感觉看书的动力对于天天来说,快赶上吃雪糕了。

天天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每次看到花都少了一个花瓣,就皱眉头....虽然他还不太懂书里的贡献精神,但是在小小的内心应该有了雏形。现在孩子已经快10岁,是一个阳光快乐的男孩,非常温暖,非常有爱心。

下面是我画的这本书其中几页:







作者: Sammy江    时间: 2018-5-28 16:14
K14 江文秀
共读《100层的巴士》
      从小和儿子阅读了很多绘本,这一系列的绘本儿子还是比较喜欢,而且还会重复去看,还会与我去探讨这100层里的故事,每层都不一样,每一层都有惊喜和意外,前几天我们又拿出来重温了一遍。又有不一样的感想。
      这本绘本已经被遗忘了很久,有个周五他们美术班要求画这个故事的画。从美术班回来,很兴奋的跟我说:“妈妈我们今天画100层巴士,画一层就好了,我画的是生日派对的故事。”然后就拿着老师发的照片跟我一一讲解。上面的主题是生日会,有打架子鼓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每个人物的发型还不一样,唱歌的是爆炸头,头发是竖起来的,棕色的头发。跳舞的是圈头发,黑色的的头发,还有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和各种各样的发型,我问他,为啥这些人物的头发颜色不一样,他说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颜色的头发肤色,哦,我才发现原来除了头发颜色不一样,还有肤色也不一样,我很吃惊,原来交流过没有谈这一方面的问题。发现孩子长大了,更有想像力了。我接着又问他:“为什么你要画生日派对?”儿子回答我说:“因为开生日派对会很开心,我想参加这样的生日派对,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哦,我又明白了,原来孩子喜欢生日派对。那里可以给他带来快乐。
      我们顺着这个画再次拿出了这本绘本,我们把他铺在地上,我建议他数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100层,数来数去,数了好几遍,最后确定说刚好100层,我说那就对了,要不人家名字怎么叫100层巴士。我们由第一层讲到最后一层,我说如果妈妈是开巴士的司机,妈妈会觉得很开心,因为能给这么多人带来快乐,如果是你呢,你会开心吗?儿子说他不愿意当司机,因为司机不能在巴士上玩,会很累。我还是喜欢在巴士上玩比较开心。好像有一层有游泳池的,他特别向往,因为他喜欢泡在游泳池里戏水,告诉我泡在水果很舒服的。而且可以游来游去,可以钻到水底,可以躺在水中,反正就是很舒服。我又一次检讨,原来儿子的愿望里还有旅游这个项目,有空了我一定多带他去游泳。让他在游泳池里尽情的戏水。我们一层一层的讲,各自编制各自的故事,发挥自己的相像力,大胆的去创想画片有可能发生的故事,一会哈哈大笑,一会沉默,一会因为各自的想法意见不一而争吵......
      100层巴士讲了个把小时,最后要睡觉了,不得不结束这愉快的故事,睡前还意犹未尽的跟我说下次再讲另一本《地下100层的房子》。我很愉快的答应啦。

作者: chenboyu1323    时间: 2018-6-11 15:04
chenboyu1323  K23 陈柏羽
作者: Yedm2005    时间: 2018-6-13 15:02
K03 叶东萌
<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故事讲述的是一支叫乌鲁的大灰狼,在森林里发现一群正在午睡的小猪,于是它打算告诉他的好朋友们,一起来分享这群美食.一共去了三个朋友家,三个朋友都跟它分享了自己手工制作的美食,最后乌鲁吃过三个朋友的美食,还打包了苹果派、蘑菇汤、油炸饼回家吃,它沉浸在聚会的美好以及食物上,感叹着‘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呢’ ,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去找朋友分享小猪的事情。后来,小猪都睡醒了,惊呼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呢。小猪们最后回家去咯。而大灰狼乌鲁呢,才想来关于小猪的事情。
究竟是谁的运气好的?我想上天自有安排了。这些成群的小猪一起睡在午睡林,所以大灰狼乌鲁看数量那么多,所以才会去找朋友分享。如果是只有一只小猪在午睡林,那应该就凶多吉少了。而乌鲁呢,本来是打算把小猪当大餐的,结果却在三个朋友家尝到了不同的美食,这些美食的材料都来自午睡林。乌鲁的朋友们也是不早不晚去了午睡林采集蘑菇、白薯和苹果,但是都没遇到小猪。而小猪们则在乌鲁辗转到不同的朋友家这段时间美美地睡了一大觉。故事里面的四头狼都尝到了自己喜欢的美食,也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所以他们都感觉自己今天很幸运。当日小猪们没有被吃掉,就显得更加幸运了,毕竟小猪要付出的生命代价。如果有其他安全的午睡地点可以选择,还是要选择一个安全又安静的地方,那样就不怕大灰狼的侵入了。
假如小猪们真的找不到这样一个安全、安静的地方睡觉,怎么办呢?可以让小猪们轮流值班来做把风阿。留两只小猪不睡觉来确保大家的安全,如果遇到大灰狼来袭,把风的小猪可以叫醒大家一起逃跑。恩,方法总是有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对了。

作者: pengrui521    时间: 2018-6-15 15:22
K05   彭瑞
最近和孩子读的一本书:乌鸦面包店
先写写听了米菲老师的课的收获:一、故事知道怎么办?阅读故事可以使孩子经历丰富,故事是最好的陪伴,也是亲子互动的渠道,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和历史的传承,体会到共情的力量,在成长中让孩子找到力量,比纯粹的安慰要好的多。二、故事不知道怎么办?让故事妈妈警醒故事不是万能的,不是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 三、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妈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当故事妈妈内心足够强大,能了解孩子的需求,你就知道怎么办,所以了解孩子比选择什么样的绘本更重要。有一个好的育儿观,了解孩子是最重要的。
   近期和孩子读的反复的书就是:乌鸦面包店,不用我怎么读,她都能读下来了,特别喜欢听乌鸦家的四个宝宝,听了米菲老师的课,在思考孩子是觉得 有趣,而更多的应该是内容中乌鸦宝宝帮爸爸妈妈干活的乐趣吧,也许她心里也向往在生活中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事情,一家人的那种和谐有趣的生活,因为爸爸不在身边,她的内心给我传达了一些信息,谢谢老师的引领,让我对绘本的阅读而引发背后的思考。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