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共读04期——《好绘本如何好》常规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皮皮兔 时间: 2018-5-25 10:14
标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共读04期——《好绘本如何好》常规作业
《好绘本如何好》共读作业:
借鉴书中的⽅法,尝试找一本或⼏本书中没有提及的好绘本,从点线面中挑重点解读,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分析能够让人接受,不少于 1000 字。
作业提交截止时间:2018年5月31日24:00
领读人:麦草香馨、皮皮、草叶
作者: 李春丽 时间: 2018-5-28 17:24
浅析《想象有一天》
《想象有一天》我和孩子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很喜欢,后来由于我们成为阅读小明星,又得到奖励一本,所以对这本书也特别有感情,到现在我和孩子都很喜欢这本书,画面美,文字的寓意和力量更美。虽然对郝广才老师的《好绘本如何好》并没有读的很透彻,照着葫芦画瓢,按照老师的体、点、线、面来试着分析一下《想象有一天》,也算是不顾对这本书的厚爱吧!
一、体的架构。先来说说封面设计layout,是绘本中的一个页面,孩子们在悬崖上筑沙堡,图画是近景,人物很大,沙堡和孩子们大小差不多,但是镜头慢慢拉远,远处孩子们变小,沙堡的比例却变大,仿佛真的能抵御最高的海浪。还有就是这本书的结构太棒了!这本书是著名的加拿大艺术家罗伯•冈萨维斯借鉴了埃舍尔的方法来作画,充分利用了“相邻可能”来生成画面描绘了睡眠与清醒之间的幻想世界,对视觉想象力进行了可能性的探索,他用画中的意象邀请读者跨越现实与超现实的界限。
二、点的舞蹈。先说故事,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组成的,文字是诗一样的语言,简单又富有深意,既是儿童式的语言,每页字甚至是几个,又富有哲理,不论读者的年龄是多少,都可以品味出智慧的火花。在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中,人的形象极为活跃,生动地传达出这样一个讯息:在那不可思议的世界里,最为不可思议的是人,是人把想法付诸行动的力量。对于儿童来说,这种行动就是游戏。几乎每一幅画都极其认真地对待儿童的游戏,儿童以爬树、拼图、放风筝、骑单车、搭积木、荡秋千、筑沙堡、造树屋等游戏的方式建造房子、铺设河流、行走高空、享受生活。对于画家来说,这种行动就是绘画,以绘画把文字中每一个不可能的想法都进行了逼真的视觉化呈现,于是不可能才变成了可能,这正是《想象有一天》的了不起之处——它不仅说出了那些不可能之事,而且使它们从词语的世界跃迁到图画的世界,使它们成为视觉上不容置疑的可能。
三、线的律动。每一个画面都好像是独立的,但又相互联系,每一页都会提示部分下页的图画,埋下线索为下一页做准备,可谓呼之欲出又给孩子们留了足够的想像和猜测空间。本书运用悖论、分形、双曲几何等数学知识来绘制“不可能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不断向上的一阶阶楼梯不知不觉就通向了楼下(这是几何悖论“彭罗斯台阶”的艺术再现),也可以看到黑色飞虫飞着飞着就渐变成白色的鱼,白色的鱼游着游着就渐变成黑色的鸟。
四、面的张力。这本书完全做到了想像与逻辑并存。第一眼看上去的意象,再仔细看过去的时候,似乎变成了别的东西。一列跨海而来的火车桥,幻化成叠着罗汉的杂技演员;一幢富丽堂皇的房子,变成孩子们正在建造的树屋;一条通向远方的河流,通天彻地,幻化出树根的姿态;让气球的蓝聚集为天空,屋顶的绿高耸为森林,帆船的白渐变为桥洞中的白云,带尖角的栅栏渐变为尖顶的现代建筑。它挑战我们的常识,同时也放飞我们的心灵。作家带有诗意和哲思的语言与画家不可思议的图画默契地配合,创造出了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桥由人体连接,也由勇气和高尚连接;天空和气球由蓝色连接,也由放飞的心愿连接;地上和空中的路由金黄的树叶连接,也由年少时悠游的时光连接;我们身边的世界由拼图板连接,也由其乐融融的亲情连接。想像的故事看似天马行空,但是却想像与逻辑并存,所有这些连接最终指向一个更美好、也更值得拥有的世界。看完这本书,完全是一个惊喜,一个新的发现。在那里,我们亲手拼出了我们生活的房子、草地、树林和小溪;在那里,我们各自从一本书、一扇门走向远方,走向未来,而不知不觉地,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心房,回到了今天、此刻。这个更美好、也更值得拥有的世界,因我们的行动、智识和情感而生,我们所想象的一切,终将形成我们的家园。
最后,把最后一页的文字送给喜爱阅读的每一位朋友。“想像有一天,打开一本书,一扇无声的门,通向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地方,欢迎回到家乡。”
作者: 逍遥旅程 时间: 2018-5-30 00:22
重读《母鸡萝丝去散步》
读《好绘本 如何好》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每拿到一本绘本,基本就是看完文字后,再大概翻看下图画,就算完事,几乎没有去注意过那些道具啊、配角啊、韵律啊、造型啊。。。。。。等等元素,更不用说去了解整体布局,也没有去考虑过这是成人方式还是儿童方式,是现实还是幻想。所以,我第一次看无字书,比如《疯狂星期二》、《七号梦工厂》、《海底的密码》等,是看不懂的,买回来很久都是束之高阁。读完这本书,对照着书中所讲,才算看懂了《疯狂星期二》。同时也才发现,原来,一本绘本里,那么多的“名堂”,那么多“坑”。
下面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
体的架构
绘本是什么?是用一张张连贯的图片来讲故事。此书正是用母鸡散步的路线图,将故事串起来了。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场景也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孩子们能快速进入角色。整本书的色彩,都是暖色调,红橙黄三种颜色为主,暗示大家,这是个很有趣的、能让你开怀大笑的故事。封面一只母鸡在前,一只狐狸跟在后,它们干嘛呢?一起散步?留下悬念。封二,亮亮的橙色。扉页,母鸡萝丝散步的农场的全貌:鸡舍、磨房、蜂房等建筑;苹果树、柳树、松树、小草等植物;母鸡、小兔、松鼠、山羊等动物;推车和拖拉机。至此,大概知道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丰收的秋天的午后)、地点(农场)、“人物”(母鸡和狐狸)、事件(散步、捉鸡)。那具体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咱接着往下看。
点的舞蹈
我们先来看故事。绘本是用图画说故事的艺术,好的插画能让读者不用看文字,光看图也能大概知道故事在说什么。而此书,我觉得可以当作无字书来看。全书只有44个字,它讲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路线: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草堆、经过磨房、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然后按时回家吃饭。平平淡淡的文字,没啥看头,还不如小学生写的呢。我们再看图画,就丰富很多啦。图画讲述了狐狸追逐母鸡却屡屡受挫的故事:被钉耙打、栽进池塘、扎进草堆、浇了一身面粉、跌到手推车里、被蜜蜂追的抱头鼠窜。如果说,文字的主角是母鸡,那图画的主角就是狐狸了。整个故事中,母鸡都是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昂首挺胸、阔步向前,连眼睛都没眨一下,脚步也没乱,除了出了磨房那步是右脚在前,其余时候都是左脚在前。再反观狐狸的表情,每次快要扑到母鸡时,都很兴奋很自得、有些沾沾自喜稳操胜券的样子,每次受挫时都很失落很郁闷;其动作也是多样的,或腾空或跳跃或扑倒或躲闪或逃跑,让我们读者的心情随着狐狸的一跳一扑上下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放松,在轻松愉快中享受故事带来的快乐。
在造型上,山羊是用方块配的,主角母鸡和狐狸以及配角青蛙老鼠河狸等其余都是圆形,饱满圆润,显得憨态十足,呆萌可爱。
线的韵律
用图说故事,动作第一。狐狸的各种动作,和母鸡的一层不变的步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故事的主角从母鸡跳到了狐狸身上。
面的张力
主题单纯。整个故事,两个主角:一个认真散步,一个认真“捕猎”,也没几个吃瓜群众。故事简单明了,却让人忍俊不禁。
有人说,读绘本,至少读三遍:只读文字一遍、只读图画一遍、同时读文字和图画一遍。其实,要读懂绘本,三遍是不够。每读一遍都有不同收获。等再看过大伽们著的如何读书读图后,再去读,又是另外的收获。所以,好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进步的基石!
作者: 文艺小毛驴 时间: 2018-5-30 10:52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拿出这本书打算作为这次作业的主题绘本之一,娃看到封面就问是美依吗?有一段时间没一起读这本书,没想到她还记得,那么果断的选择这本书按照郝老师介绍的好绘本的几个要素分析分析,它到底好在哪?让孩子这么喜欢并且印象深刻。 绘本中的细节点并没有类似安东尼布朗系列那么冲突和分散,非常的细腻和紧贴主题。绘本的主题很明确,一个人去买东西,细节点也都在为美依一个人去买东服务,通过细节我们可以知道美依家的生活状态,生活的街道环境,还有美依去买东西时的心路历程。从封面我们可以猜到,买的东西应该是牛奶,而且最后成功的买到,而封底也可以明白原来买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小女孩受伤了,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呢?非常的吸引人打开书本一窥究竟。 炉子上沸腾冒烟的水壶锅子,地上没来得及收拾的吸尘器绘本,还有哇哇大哭的婴儿,都指明美依一人上街买东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手同脚走出门的美依很明显对第一次买东西非常紧张,而画面不时的用大视角表现出美依的“小”,比如美依站在小店前,美依往小店里面张望,胖大妈把美依挤到一边这几幕,让看绘本的我们体会到了美依的不安和周围环境的压迫感,可以发现美依丰富的面部表情给整个故事添色不少。四处张望瞪大眼睛的疑惑,侧目而视的不安,提裙缩到一旁的惊吓,还有买到牛奶微抿嘴唇的羞涩。 当美依站在小卖铺门口一直到买香烟的大叔出现,小卖铺里都一直没有出现过人,会使节奏突然变的悬疑紧凑,而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心也悬了起来,经过几次的交流未果,最后的“呐喊”整个画面停留在美依的视角高度,店铺里的婆婆反而只有半个身体出境,很自然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美依的身上,用力过猛憋红的脸蛋,微微前弓的身体,紧握的拳头,这一声呐喊看来声音真的不小。 从分镜构图方面可以发现作者在设计故事对白时有参考画面感,当画面细节丰富色彩斑斓而文字又不少时,故事的文字部分会单独在画面的左边或者右边留白部分出现,就算是一些在画面中的文字,也会选择出现在大色块的部分,一方面方便阅读,另一方面应该还是为了保持画面的完整性。尤其是美依在小店买牛奶的这一部分插图,细节丰富,旁边的留白小字就算完全忽略也一点不影响欣赏图画。 整个绘本的故事并不魔幻也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日常,可是孩子喜欢它因为它完全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就是为爸爸妈妈为家庭做一些平时只有大人可以做的事情。美依做的事情没不只是单纯的自己一人勇敢面对困难,而是有妈妈的信任和放手支持,在故事的最后妈妈带着宝宝来接美依,可以发现妈妈对美依的爱和担心依然,而美依看到妈妈之后的脚步轻快欢喜,整个人都飘在了空中。
作者: 大君小雅 时间: 2018-5-30 15:03
重新编辑
-
微信图片_20180530130005.jpg
(724.98 KB, 下载次数: 1249)
作者: 大君小雅 时间: 2018-5-30 15:16
大小妈
《不可思议的旅程》
以前的我对于无字书,一直是以一种膜拜的角度来高高仰视,简单翻看一两遍之后再感叹一句“作者太厉害了,想象力太丰富了!”就算结束了,然后束之高阁。不敢给孩子读,如果有人问一句“怎么厉害了?怎么好了?”,“额,总之就是很好、厉害”……因为我说不出来哪里好。
这次看完《好绘本如何好》之后,不敢说我能读懂所有的书了,但是至少能够发现以前发现不了的那些情节和细节,能够说出个一两点好的地方,这对于“图盲”来说,我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你看,这次我竟然还敢拿一本无字书来交作业,是不是勇气可嘉?!
这本《不可思议的旅程》很早就久闻大名,也曾简单地翻过,这次反反复复地翻看了几遍,再对照《好绘本如何好》,终于敢硬着头皮来解读一下我所get到的点。
体
版面设计
从版面设计来看,先不看图画细节,而是将这本绘本从头翻到尾,我发现这本绘本的版面设计的两个特征:第一个是,有一半左右的图画是以双页满版的形式表现,要么是纵览全局,给人以广阔的感觉,要么是局部放大,让我们可以关注更多细节。
第二个特征是,有几个单页的页面都是在白色背景上,用三个小镜头来完成一件事情的讲述,这样讲述的方式很像电影的镜头,故事讲述比较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另外,整本图画书的色调都是比较暗色调,最抢眼的就是红色和紫色,而这两个颜色正是代表着想象力,是这本书的主线,同时这样的设计也很容易让我们在整个大跨页中一眼就聚焦到主人公身上。
搭桥的艺术
在这一页,绘者制造了第一个小高潮。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页中所有人物的视线都是朝着主人公小女孩的方向,城楼上的两个士兵挥舞着双手、大声呼喊,船上的所有人都看着小女孩并且屏住呼吸,大家都为小女孩所担心,因为前方就是一个“悬崖”。
点
背景
这本书的背景是暗色调的,以墨绿和暗灰色为主,烘托出了整个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线
每一页都要为下一页做准备
“画面与画面的连贯,必须要布置某些线索,让读者可以循线进入故事。”这本书在很多页中都留下了推动故事前进的线索。
1、下面大跨页中虽然很小、容易被忽略的小桥就是下一页当中小女孩站立的桥。
2、前一个情节差不多讲述完毕,通过页面中飞鸟的渐渐出现过渡到下一个情节。
这些小细节的处理不会让下一页的情节显得很突兀,而是早已做好了铺垫。
呼应手法
版权页左半面的画面和最后小女孩随着飞鸟回到小男孩身边的画面是同一个地点,这算是一种呼应吧。本来两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相隔不远,却互不相识,是他们手中都拥有的那根神奇的画笔,让两个有点孤独的人相遇,这就是缘分,也是吸引力法则,因为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一只神奇的画笔、都被亲人或朋友忽略)。
用图说故事,动作第一
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吸引读者一直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前进?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基本每一页都在“动”。整本看下来,就像看了一场电影,一刻都没有感到静止。当然绘者并没有从第一页刚开始就马上让主人公动起来,这样的节奏会让人感觉跟不上。刚开始,小女孩在现实世界的时候,家里没有人陪她一起玩,所以她是孤独的,她是动不起来的。在版权页上,她蜷着腿坐在台阶上,之后蜷缩在床上,这些都让人感到同情。当她推开想象之门时,她的整个身体就像有某种力量一样拉着她进入到这个想象的世界。
其余更多的“动作画面”
面
想象与逻辑并存
这本书完全是想象力的精彩展现,可是绘者并没有完全脱离逻辑而肆意发挥。比如主人公在水面上是需要船的,在天上飞时也是需要热气球或者飞毯的。所以作者并没有因为小女孩手中有一个神奇的画笔,就让她脱离现实的逻辑。
上面的这一点点分析肯定不全面,这么一本优秀的童书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画面和细节有待去发现。但是对于我来说能发现这么多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也许这就是共读的意义所在:在大家互相监督和鼓励的前提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亲子阅读这条路上不停地前进。
作者: 悠然草籽 时间: 2018-5-30 16:40
我眼中的《隧道》
前 言
跟随高级班读完了《好绘本如何好》一书,不论对图画书的技法还是图文结构及知名图画书的作者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知。在本文中我想以安东尼. 布朗的《隧道》为例,从体、点、线、面四个角度对此书做一个浅析。
绘本简介
当一条黑暗无光的隧道横在你面前时,你是否有勇气开启一段未知的旅程?知名的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在《隧道》一书中为我们带来一段奇幻的隧道之旅,其中曲折而温馨的故事和无尽的幻想趣味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沟通心灵的神奇力量。这是书名“隧道”背后隐藏的意义吧!故事开始于一对性格迥异、经常争吵的小兄妹,在一次争吵后被妈妈要求一起到外面试着和平共处一段时间。他们在户外无意发现了一条神秘的隧道,喜欢探险的哥哥马上爬了进去,胆小的妹妹等不到哥哥回来,也只好钻进了隧道中,等待她的却是另一片天地......
作者通过一个似真似幻的故事,把“亲情”这一重大主题深藏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借助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漫游在现实与幻想交错的世界中。本书用“隧道”比做兄妹之间的心灵通道,形象的揭示人与人沟通的奥妙之处。
作者简介
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 1946年生于英国约克郡的谢尔菲尔德。他从小就喜欢艺术,后来进入利兹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课程。毕业后在曼彻斯特皇家医院工作,曾为医学书籍做插图,绘制了许多人体解剖结构图。这一经历造就了安东尼.布朗细腻写实的绘画风格。在从事绘本创作后,安东尼.布朗受到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的影响,他往往在利落的构图、鲜明的色彩、戏剧性的画面中蕴藏“神奇而幽默的元素”。他的作品总是不时地给人带来“发现的惊喜”,让读者在反复阅读中品味无尽的乐趣。
好《隧道》如何好
《隧道》作为安东尼.布朗众多暖心大作之一,到底好在哪里?说实话,在两年前我看这本书没有任何感觉,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图盲”,没看出绘本的任何好处,反而感觉绘本是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但是看完郝广才老师的《好绘本如何好》之后,再次翻看这一绘本时,竟然充满了“发现的惊喜”!接下来我想分别从体、点、线、面四个角度谈谈我眼中的《隧道》。
《隧道》在绘本世界中属于单薄的一本,除去封面、扉页及大书名页外,中间的正文只有24页。先将封面与封底摊开看,在封面上,一道拱形小门很醒目,原来这是一个隧道口,只见隧道里露一双皮鞋底,视线往前延伸,半截红裙下一双小腿正跪在地面上向前爬行,作者没有直接给出人物的正面,而是将上半身隐没在了黑暗无光的深深隧道里,一本故事书散落在隧道口,而在封底,小女孩不见身影,而故事书也合上了。这样的设计给了读者N个疑问,设置了N个悬念:隧道那头会是什么?妖怪、精灵还是小天使?小女孩会发生什么事?她是钻到隧道那头去了吗?她到底去了哪里?......好的封面正如一座桥梁,连接了故事与读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吊足观众的胃口,让读者有意愿翻开下一页。正文中每一页的版面处理也蕴含着一定的韵律。在介绍两兄妹不同的性格与爱好时,用了对称的方框,两两相对,形成对比。而在女孩子钻过隧道时和抱住哥哥时,都是用了跨页的四格漫画框,突出了人物的动感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女孩在钻过隧道后的图画一张比一张大,第三张图画了小女孩在森林中狂奔,画面满版,大树成了各种可怕的怪物猛兽的结合体,有面目狰狞的熊、心怀叵测的狼外婆、吐着信子的大蛇等等,使整本书的气氛达到高潮,暗示着小女孩心中的恐惧已经到了极点。
好的绘本是有暗号与伏笔的。比如,书中在扉页中出现两面墙,一面是贴着花朵墙纸的墙,另一面是砖头砌成的墙,花朵墙纸的墙脚下放了一本书,这本书及上面的画面在整个作品中出现好几次,为故事埋下伏笔。在书的末尾,这副画面又出现了,但是书这时到了砖头的墙脚下,而且旁边多了一个足球,这留给了读者一个思考机会:为什么会这样?是暗示两兄妹合好了?再比如绘本名本身就是一个伏笔,哥哥与妹妹在进隧道前经常争吵,让妈妈很是头疼,但经过隧道之旅后,两兄妹那会心一笑,看得出两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与提升。隧道是打通两地之间的道路,也可以指沟通之道,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有矛盾其实都是交流沟通有碍,本着一颗友爱之心去与对方真诚沟通才能互相理解、彼此包容。文中对于哥哥为何变成石头并未说明,在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时,也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反问:“你们觉得哥哥为什么会变成石头呢?”然后小嘴巴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举手回答。不论是做绘本还是讲绘本,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他们有思考与想象的能力。哥哥变石头那一页,以黑色为底色,哥哥变成了一尊深灰色的石像,天空中乌云密布,整个画面的色调传达出了昏暗压抑的气氛。安东尼.布朗特意给孩子们留下了一片思考与想象的天空!
线---形式技巧.线的律动
观众的眼睛需要被引导,绘本中的视点就好比黑漆漆的影院中的那位引座员,引导我们对号入座。视点的运用让读者对角色产生认同,引导着读者深入故事与图画,去感受其中人物的情感,揣摩作者的意图。在绘本正文中的第五页,兄妹在餐桌上吵架,妹妹扁着嘴巴,眼角下垂,手肘夹腰,一只手半握拳,另一只手扶着桌沿,感觉十分委屈,快要哭出来的样子。随着妹妹的视线,我们看到的是哥哥的右手笔直伸出,食指直接点着妹妹的鼻头,而左手的叉子朝上,投射到桌上的阴影也是颇有深意,虽然没有哥哥的脸部出现,但这些信号都足以想象得出哥哥当时的表情了。这时,任何一位观众是对妹妹产生认同感的,觉得哥哥特别强势,充满挑衅,平时估计也是不会谦让妹妹的。其实兄妹的不同性格在第一页中通过背景与肢体语言就一览无余了:妹妹温和恬静富有想象力,而哥哥强势好动且防御心理强。这些暗示在后面的情节中也得到了证实。
面---内容手法.面的张力
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之所以广受好评,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图画中处处充满了问号与感叹号,制造了许多惊奇如鱼饵般吸引着无数位观众。其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使幻想与现实完美结合,隐藏的暗号让观众们感受到发现与乐趣。在第二页中,妹妹拿着的故事书就是一个暗号,一个伏笔,你们看出来是什么书了吗?没错,正是《汉塞尔与格莱特》(也叫《糖果屋历险记》)。对面窗口出现的黑猫与女巫的帽子都隐隐让人感觉到不安。再到正文的第四页,墙壁上挂着的小红帽与狼外婆的画像,衣橱里露在外面的半截衣袖,挂在橱壁上的红色带帽大衣,床头的糖果屋模型,床底露出的皮鞋底与一截像尾巴状的绳子等等都给观众们带来了问号:作者画这些做什么?当翻到唯一满版的那页时,前面的很多问号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原来出现的那些暗号是为这一页埋下伏笔的,森林里的斧头(还记得汉塞尔和格莱特的父母是如何计划杀死两兄妹的吗?)各种阴森恐怖的野兽(很多都来自于妹妹看的童话故事)、妹妹飞奔的身影及凌乱的头发,让观众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故事的张力得到了极佳的延伸!
重看这一绘本时,发现的及能感受到的好处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好绘本如何好》一书真的是图画书爱好者、家长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必收之收
作者: amylele 时间: 2018-5-30 18:42
重读《野兽国》
读《好绘本 如何好》有感
首先拿到这本书,是通过布吉站漂流换来的,拿到后第一时间,我自己看了一遍,觉得非常有意思,当天给小宝讲了一次,出乎意料的小宝喜欢,晚上又跟姐姐讲了一次,我感觉有时我讲故事还停留在,按着绘本里讲,讲完翻翻图画就结束了,通过这几次的共读,理解到,绘本是如何好,如何读,该怎样去理解去分析绘本里的一些经典元素。我准备看这本来分析,以做为交本次作业,从体、点、线、面四个角度对此书做一个浅析。
体面设计:
从版面设计来看,《野兽国》是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它一共只有37页,十八个画面,文字也不多,一个大人,如果从头至尾把它读一遍,不会超过十分钟。可就是这样一本原本是写给五六岁小孩看的图画书,却让成千上万个大人走火入魔,整整研究了五十年。有人甚至夸张地比喻说,关于它的研究书都能装满一个火车的车箱了。
点:
颜色比较深,比较暗,大部分页面处于森林暗处,孩子整个过程中,都感觉到自己身在野兽国中,在森林中。
线:
每一页都要为下一页做准备,是的,每一页都与下一页连贯着,看着这一页就期待下一页发生情节;
在黑暗中,一座森林开始在他的房间里生长。天花板上挂下了藤蔓,墙壁没有了,周围都是密密的树。马可斯咧嘴笑了。
他来到波光荡漾的海边,驾驶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好像过去了整整一年。
野兽们全都被制服了,它们张着爪子,傻呆呆地立在那里了,黄色的大眼珠子转来转去。
这些的这些都是,一页一页的紧扣着,
面:面的张力,一本好绘本都要多读几遍,才能理解绘本的本意,才能更好的深入理会,《野兽国》“为了征服野兽,孩子们会求助于幻想:在想象的世界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绪得到解决,直到他们满意为止。通过幻想,麦克斯消解了对妈妈的愤怒,然后困倦、饥饿和心平气和地返回到真实的世界里……正是通过幻想,孩子们完成了宣泄。这是他们驯服‘野兽’的最好方法。”
既然是图画书,当然不能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了,其实,被人们研究最多的,还是它的图像叙事艺术。
呼应手法:
刚开始一个名叫麦克斯的小男孩惹恼了妈妈,受罚不许吃饭就直接上床去睡觉。于是,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幻想自己坐船来到了一个野兽国,他征服了那里的野兽,成为野兽之王,率领一众野兽在森林里大闹了一场。到最后,他突然饿了,想回有人爱自己的地方了,便又坐船回到家里,他发现他的晚餐就摆在桌子上,还是热的呢。
https://www.3yecao.org/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YzODd8MWQxZWQyM2U4MjEzZGVlZWE5Y2MxNTEyMmEwMGQ0NGN8MTczMjE4Nzk2MQ%3D%3D&request=yes&_f=.jpg
最后,从本书中我深深体会到:
只要有一个孩子快乐 什么都值得
-
野兽-3.jpg
(123.87 KB, 下载次数: 1457)
作者: pkf213 时间: 2018-5-30 20:01
雨竹
读《两列小火车》
作者简介编辑
作者:玛格丽特·怀斯·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 玛格丽特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四十二年。然而,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她就创作了一百多本童书,像《月亮晚安》、《逃家小兔》和《小岛》等都是不朽的佳作。 玛格丽特虽然学的是儿童教育,但她却觉得自己不适合执教转而从事出版工作,并亲自为孩子写书。由于玛格丽特常常与学校团体合作,她在孩子的阅读活动中体会孩子的特性,了解到孩子对新奇符号、味道、声音等特别感,也熟知他们的内在情绪,如害怕孤单、走失,以及需要被照料等特质。正因为如此贴近孩子,所以她创作的故事不仅深受孩子喜爱,也让她的故事灵感源源不绝。
有一段时间,玛格丽特的故事产量非常惊人,六家出版社同时忙于出版她的作品,她也不得不用一些笔名替代,免得市场觉得她的作品太泛滥。有了大量的版税收入,她也过起富裕的生活,经常和皇家、上流人士来往。就在生命走到最灿烂的时刻,她却因为盲肠炎突然去世,震惊了美国的出版界。玛格丽特用她短暂的生命编织了许多故事,而其一生也像是一个传奇故事。
读了《好绘本如何好》,要写一本绘本,本来想写《莎莉,离水远一点》。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本绘本,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和《莎莉,离水远一点》有相同的意境,所以就拿这个来写吧。
按照《好绘本如何好》的结构,我们先来聊一聊它的“体的架构”;
1.文字的重复运用。每页句子的重复,两个场景的切换,同样的句子,简单、短小、琅琅上口。
2.寻找与发现的乐趣。我们看到木质小火车穿越山洞,图片中出现黄鸭子,然后来到河流,要穿越一座桥,洗澡是要用的黄鸭子一路伴随。
整本书是两条故事线,主人都没有出现,只有火车的嘟、嘟、嘟!呜、呜、呜声,开场火车头、行李包、礼物盒,扉页礼物盒被打开,哦!原来礼物是一辆木制小火车,两列小火车还没有进入正文就分别登场,整体表现出来。
再来说“面的张力”;通过两条线的两列小火车奔驰在不同的地方,却经历相同的风景。流线型火车也许是真实的?这是想象还是真实?可旧式小火车却是孩子在玩耍时的想象吧,经过山洞(书本)、河流(沿着浴缸沿)、经历雨、雪等等,孩子通过想像让旧式小火车也经历了丰富的旅程。两列小火车穿插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实现想像与逻辑并存。
然后是“线的律动”;
“视点的运用”,两列小火车向西行的过程中,有从上往下的视角,有正常的前后视角。特别是创意思,流线型火车走过的铁轨,旧式老火车地铁规是地毯的毛线边缘;经过黑黑的山洞是一本书搭起来的山洞;越过河流,先是从下往上看到的浴缸边沿,经过桥时,从上往下看俯视浴缸边沿见证老火车跨越河流,这整个过程也是“运镜的角度变化”,让一幅幅幅图画好像活了起来,让你身临其境的感觉,像是一幅流动的连贯动作不是一张张死图片,看到图画透露出来的灵气。
“呼应手法” 流线型小火车每每经历一个地方就是老火车就跟着一起经过,台词前后呼应,图片前后呼应。
最后是“点的舞蹈”
个人觉得点说的最多,也应该多学一点,比如说造型怎样给孩子一个可爱的能接受的牢牢记住造型,然后我们可以尝试着埋下伏笔的开头,结尾让孩子们自己寻找呼应。
还有气氛,怎样表现火车走了?淡淡的离别的气氛,让孩子们进入到角色当中去体会感觉。
道具也是不可缺少的,前面提到被做成山洞的书本、桌角摆设的玩具熊、地毯、淋雨想像的雨……
为什么我们说《好绘本如何好》可以当做读绘本,研究绘本的工具书,里面提到的各个点,我们都能在每本绘本当中一一对应,找到书中提到的部分。所以它有多么好不用多言语了。
-
图片1.png
(535.42 KB, 下载次数: 1272)
-
图片2.png
(764.95 KB, 下载次数: 1389)
-
图片3.png
(700.79 KB, 下载次数: 1194)
作者: SmileySophie 时间: 2018-5-31 03:49
尝试分析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 读完《好绘本如何好》,又看了8集郝老师对于这本书的视频解读,也尝试着分析经典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我把我能看出来的所谓门道记录下来,虽然还不能把这些门道按照点,线,面,体来分类,但我至少比起以前有所进步。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一个农场。和以往任何平凡的一天一样,母鸡萝丝出门散步去了。这只神气的母鸡,走起路来雄纠纠气昂昂,每一个步子迈出去都铿锵有力。一只贼脑贼脑的红色狐狸偷偷地尾随着她,这只一心想要吃掉母鸡的狐狸跟了一路,却总不能如愿以偿,被钉耙杆子打肿了脸,掉进池塘,埋入草堆,被面粉砸,被蜜蜂蛰,一路狼狈不堪。悠闲的母鸡散完步,又回到了鸡舍,从始至终都未发现身后所发生的重重危险。 绘本分析 1.强烈的对比 文字和图画的对比。“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只看文字,流水账一样的故事说有些无趣也不为过(共计44个字)。但图画部分却是大有看头。文字部分讲述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图画部分却讲述狐狸猎物的迭宕起伏的故事。文字寥寥数语平淡无奇,,但画面却趣味恒生,情节精细严密。 真假主角的对比。母鸡傲娇却幸运,狐狸贪婪却倒霉。母鸡和狐狸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处于同一个画面,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从书名来看,母鸡萝丝是本书的第一主角,但从图画来看,反倒狐狸是真正的主角,他是一个隐形的第一主角。 配角间的对比。同是有目共睹者,有的直替母鸡捏把汗(蜗牛,青蛙,蝴蝶,鸟,老鼠,土拨鼠……可能还有我没看出来的),有的却真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得吃瓜群众(山羊)。 三个故事的对比。(文字,图画,文字×图画)(图盲,孩子,亲子共读也许可以分别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个故事:文字故事 母鸡去散步。 第二个故事:图画故事 母鸡、狐狸、青蛙、老鼠、土拨鼠、蝴蝶、小鸟间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图文结合的故事 图文结合后故事变成:所有的文字都讲了母鸡的事,但所有的图画中的狐狸成为除了母鸡之外的唯一主角。同时其他动物成了配角。书中作者在文字上对狐狸只字不提,却把图画的焦点放在了狐狸身上。 2.布局+线索 在大书名页,作者把整座农场的完整图呈现给了大家,这个农场大全景的描绘,我们可以通观全局的同时根据后面每页的片段提供的线索来画出母鸡萝丝散步的动线。作者画出了这样一份“地图”,为整篇故事埋下伏笔! 3.呼应 故事开头是母鸡出门去散步,故事结尾是母鸡按时回家吃晚饭。一出一回,是呼应也是圆满。 4.动感翻页的戏剧性 这是一个追逐的故事,在走动中完成的故事。母鸡萝丝“”走”“绕”“越”“经”“穿”“钻”字面上精准的表达母鸡的行动,配合插图里气定神闲的母鸡表情和狐狸出丑的滑稽动作,翻页间让这本书看起来像是在看电影。尾随其后的狐狸,一次次偷袭,一次次落空,和毫不知情的母鸡萝丝放在同一个画面,这样的无声的冲突,却产生了强大的张力。 5.音乐性 有人把这本书改拍成动画片,还创作了背景音乐,恰如其分的契合故事中的气氛。也有人找现成的古典音乐来套故事中的戏剧气氛。故事的重复反复,又有逐渐加强的剧情,看似一样却不同,恰恰体现音乐性。 6.风格 这本书的画风独特,装饰味儿极浓,像剪纸,又像刺绣或是毛衣上的图案。这也许是作者本人的风格表现。
作者: cindye 时间: 2018-5-31 08:55
2018初级班F05杨花燕 cindye
在前几年我还完全不懂什么是绘本,当有孩子后开始关注要给孩子怎么阅读启蒙才慢慢了解了绘本。这几年世界各国的优秀绘本已经没有了国家和语言的阻碍在中国流通开来。
什么是好绘本?曾经我也片面地看过绘本。慢慢地和孩子看多了,父母课堂听多了后也理解总结出了:“好绘本是孩子读得快乐最重要。”
首先吸引人的是要有故事:绘本是用图画说故事的艺术,书中的插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把故事的情节蕴含表达出来。好的插画能让读者不用看文字,光看图也能大概知道故事在说什么。
这让我想到了孩子从两岁开始迷上了《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的书,英文版的我们都不认识也不理解文字的意思。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从一个动物图片的喜好变成了对一个故事主题和情节的喜好了。每一个故事孩子都像看电影一样惊叫不断。
童书很多的画面就是类似孩子们玩耍的画面。比如天黑前小鸡们抓紧最后的时间在玩耍,孩子经常盯着一幅图画看很久,能发现很多好玩的细节。
比如《我想去看海》这本,她会每天同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激动处还一定要跑来告诉我:“妈妈,你来看,我发现了……哈 哈 哈 太搞笑啦~”重复地告诉我哪个是主人公,哪个人们在哪做什么。
我们在读一本书时,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书中的角色上。小朋友一般在故事中会认同和他一样的小朋友,或是小动物。这角色跟他越接近越容易得到认同。
当时我有意引导她去看的全是而到孩子自主挑选书看的时候,她总是挑选《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书,
在陪孩子看童书的过程中也唤醒了我很多的童心。也是妈妈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文字和声音是有魔力的,因为卡梅拉孩子各种版本的小鸡歌曲都爱唱。
《可爱的小鸡》
叽叽叽叽,可爱的小鸡,圆圆脑袋,圆圆的身体,红红小嘴,身穿花花衣,爱吃小虫和小米
小鸡小鸡 萌萌哒 母鸡母鸡 咯咯哒 公鸡公鸡 喔喔喔
故事中的各种咒语也念得停不下来。
有一次去爬笔架山,半山腰发现了一只悠闲的母鸡。孩子直呼:“卡梅拉……”
围着聊天、追着玩了好久。孩子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书中的角色上。
好绘本,这个好不仅是指文字和图片,应该包含着是否有投入地思考和扩展。能触发阅读者的各种情绪体验。
只要孩子看得快乐什么都值得。
绘本是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
当看各类获奖的精装绘本。一些主题和故事藏得不容易被发现,孩子一时看不出来,我们就需要去引导孩子去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引导他看出来,以后他就能学会用全局的眼光来看书。和作者和绘者产生共鸣和感动。
一本书,一个惊喜,一个新发现。
“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
作者: 草莓香猪 时间: 2018-5-31 09:09
《好绘本如何好》作者郝广才,他是让台湾儿童书进入绘本时代的关键人物。
他所创作与主编的绘本,延揽国内外杰出插画家,以优质多样的绘画风格诠释经典文学及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结合精华资源造就高质感创意,屡获国际各项大奖的肯定,包括“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联合国儿童救援基金会(UNICEF)最佳插画奖”等;国内奖项如新闻局“金鼎奖”、“小太阳奖”;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以及民生报“好书大家读”等;吸引许多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前来购买版权。1996年更受邀至“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担任儿童书插画展的评审,成为该展有史以来第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亚洲评审。
《好绘本如何好》这本书里,作者从绘本的点线面体剖析了一本好的绘本从哪些方面来看,对于家长建立好绘本的认知给予了很好的说明,我今天想按照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来说说看《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去散步,首先用色很明艳,大块的红色,黄色,树木的暗绿色,封面中的狐狸总是很小心翼翼,身体也只露出一半,而看母鸡萝丝却是昂首阔步,自信满满,这不是跟我们平常的认知反过来了吗?读到这,小朋友们肯定都在心里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盼望着故事往下继续,到了第三页,版面变成了大幅的,整个农庄的立体地图,暗示着整个故事会在整个农庄发生,可是意识到这点,是我看完了故事,在翻到前面的图还领悟到的。
母鸡萝丝从家里出来去散步,小心翼翼的狐狸跟在她后面,继续往下翻,狐狸继续跟着母鸡,而且越来越近了,不过地上的一只耙有没有注意到?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狐狸是会跨过去呢还是被绊倒?这一页为后面一页的故事延续做了铺垫,呀,狐狸被耙打到了,母鸡没事了,母鸡还照样往前走,这次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故事的主题单纯,还有配角们的安排,兔子、老鼠、山羊,青蛙似乎也都在警告着母鸡会有危险,可是母鸡丝毫不予理会,每次遇到的状况都不一样,到了磨坊那一页,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母鸡把面粉袋子系绳套到了自己的脚脖子上,不禁在这里想,到底母鸡萝丝是知道狐狸跟在自己身后呢还是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母鸡的运气也太好了点吧,如果是知道的,那这一切发生的就顺理成章了。小心翼翼的狐狸看似狡猾,可是却也很可爱,每一次失败后都爬起来拍一拍腿上的灰,继续重来!到了最后,狐狸惹恼了蜜蜂们,被蜜蜂们赶跑了,母鸡萝丝也回家了。翻回到前页,原来母鸡是从自己家里出发,在农庄里绕了个圈,在晚饭开始之前回到了家!看似柔弱的母鸡最终逃过了狐狸的追捕,这个结局孩子们应该很喜欢!
绘本中的点(颜色,配角的安排)线(每一页都为下一页做准备)面(想象和逻辑并存,主题单纯)安排的很到位,然后说道绘本的韵律,我们在来看看文字:
母鸡萝丝去散步
她
走过院子
绕过池塘
越过干草堆
经过磨坊
穿过篱笆
钻过蜜蜂房
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动词的运用使绘本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虽然没有看过英文的原版,按照孩子们喜欢的节奏在往下进行着。
我想,也就是这些才会让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图画书,经久不衰,广受孩子们喜欢的吧!
作者: juicy 时间: 2018-5-31 12:12
阅读完《好绘本如何好》受用的点有很多,做绘本要了解对象,要明白阅读的本质,才能抓住要领。阅读是一个孩子可以独自玩的游戏,是一场孩子和家长可以一起穿越时空的冒险,更是一座帮助孩子成长自立的桥梁。 在《好绘本如何好》这本书中说出了很多绘本的原理,还有基本的骨架和轮廓。 一本绘本就像一串珍珠项链,要有一根线把珠子串起来,否则大珠小珠散落四处,连不成串。那么,我们一起来串串《蜗牛骑士》吧! 体的架构 封面对于蜗牛骑士的造型占了封面的大部分,凸显这个角色特征。绘本的构图分布,随着故事的情节变化,布局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从一开始的画面占据一整页,到头天出发的早上在做每一件事情时,画面为四分的情景图。写信,和妻子和孩子互动时,这连续三页的满版,道出了这比出发还重要的故事表现。到了出发途中版面再次对称式的变为六幅图。而后的到了战场准备厮杀,吃饭,握手言和,回家的路上,连续的七页满版,表达故事情节到达最高潮。最后的画面是蜗牛骑士一家相黏连吻的画面。没有任何关于战事的结果,以此给人们一个遐想连篇的结尾。让人们不禁自己想象在这一天,蜗牛骑士又会怎么样的过程去到战场。升一本书的画面非常连贯,细节的刻画也很巧妙。 这本书中的文字和图画彼此互为补充,同时有相互制约,创造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如果把每一幅图连接起来当一场剧来看,会与读文字的内容截然不同的理解效果。 点的舞蹈 封面上对于蜗牛骑士的造型是:全身盔甲,头和身体1/3比例,很形象的拟人化,刻画出上战场的样子。 整个故事与图画是背道而行的。图画版面中的蜗牛奇士是知道要去上战场这回事。但他却表现慢悠悠地享受着一顿丰盛的早餐,做一套健身操,洗一个舒服的澡。和家人一起互动。 在去战场的路上和从战场回家的路上他也是慢悠悠的。并不如文字中写的,他对自己说,真是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一分钟也不能耽误,还要去打仗呢。文字表达式有急迫感的。画面的显现却是没有的。这个表现出峰回路转的情节和鲜明的图文对比。 这本书中的伏笔是蜗牛奇士知道要去做一件必须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和软脚骑士开战,捍卫自己的草莓田。他喊出的口号是一分钟也不能耽误,这是她对自己的鼓励然而事实又是怎么样呢?他真的按这个口号去做了吗? 线的律动 运镜的角度就是一种动作。应镜之间动感应运而生。在这一本书中,我觉得绘者擅长描绘大场景。这个是体现在战场上,骑士们的队列,从那种拉近角度让读者感受到在战场的那种气势磅礴,还有生动形象的感觉。 用细节传递主要信息,从早餐的分布还有健身操的哑铃,拿着鸡毛笔在写消息。这都一一在用细节传递信息的过程。 面的张力 制造惊奇,每一幕看似浑然天成,其中却蕴含心思和旋律。在蜗牛骑士去战场的路途中。他在一个大蘑菇上刻上爱人的名字和一个心形。这一页中,我们可能就想着他就刻上爱心就完事了。可是到了下一页的版面,扩大她那心型的蘑菇,蜗牛骑士拿它垫着脚在旁边的大磨菇上刻下了满满的关于蜗牛家族的内容。 在每一本书中不只有图像和句子,而是一连串互相有关联的影像和含义,让读者一次全部感受并充分发挥阅读后所产生的不凡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本书,一个惊喜,一个新发现。群名:楠桐包
作者: eyretree2016 时间: 2018-5-31 12:44
Wendy 好绘本如何好共读作业 《小羊睡不着》
《小羊睡不着》这本绘本最早是因为阿甲老师的工作坊才得以知晓,但阿甲老师在工作坊中没有剖析这本绘本,而我们福田站在去年共读《好绘本如何好》的时候是打算拿新学到手的方法来解读这本绘本为何好,当时关注到了一些排版、构图、角色等方面的安排,但重读好绘本之后,感觉之前的分析过于简单了,所以这次作业继续分析《小羊睡不着》。
作者简介
喜多村惠 (Satoshi Kitamura)
195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从小就喜欢读卡通漫画,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最初是在日本做商业设计,1979年移居到英国伦敦之后,从事过圣诞节贺卡的设计工作。1981年,他加入了英国安徒生出版公司(Andersen Press)进行插图绘制的工作。与希亚文•奥拉姆合作的《生气的亚瑟》一书,在1982年出版后取得了巨大成功。1999年他的《字环》(The ring of words)获得了英国国家艺术图书馆图画书奖(The National Art Library Illustration Awards),其后,又因为《我和我的猫》(Me And My Cat,1999)一书而获得了英国科特•马希拉奖提名,并赢得了2000年的英国内斯尔•斯马尔蒂斯图书奖银奖。目前仍居住在伦敦。
喜多村惠的画类似于卡通漫画,用的绘画材料也非常简单,就是钢笔、墨水、水彩颜料。这位日本画家在英国比在日本还受欢迎,因为他的画里有一种西方式的幽默与狂放不羁的想象力。
故事简介
小羊乌里在黄昏的天空下开始他失眠后的闲逛,直到天空布满闪亮的星星。他先看见一只蝴蝶,然后两只瓢虫,接着又听到三只猫头鹰呜呜叫,发现蝙蝠在头顶上费,还瞧见蚱蜢在他脚下,直到看见一栋神秘的空房子。小羊乌里走进房子,直到冒险之旅弄得他精疲力竭,才终于数着自己的羊亲戚们睡着了。
体
排版
相对简单,一共12页,24幅图画,每一幅画面都各占版面的3/4左右,画面都有边框,边框线条故意做成非直线,犹如出自孩童之手。每幅图画下方都有一段文字,每两行文字之间都有空行。非常简单,每一幅画面都各占版面的3/4,没有多余的装饰,每幅图画下方都有一段文字,每两行文字之间都有空行。图面的四周留有很宽的空白,框住了色彩鲜艳的图画。
====安定的秩序感
故事
和传统的故事不同,这也是没有特定情节的绘本,只讲述了睡不着的乌里的“冒险之旅”,和《野兽国》不同,这里的小羊的冒险不全是心理活动,更多的看起来像是现实,同时在画面中植入了数量逐步增加的不同物体,给孩子以随主角探险以及发现的乐趣,给孩子一个“体会的过程”,给孩子情感以出口。
语言
郝广才说给孩子写的书,不是模仿孩子说话,而是应用儿童式经验逻辑,该绘本的语言多为对话和乌里的自言自语,完全像一个小孩子在户外遇到小动物时可能进行的对话。
点
工具和画法:封闭的轮廓线,不打草稿,钢笔画,清水涂抹加以晕染。
造型:故事主角是乌里,身子白,丰润,眼神憨萌,拟人化的处理容易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角色:配合乌里出现的不同小物体猫头鹰,松鼠,蝙蝠等等,比例和造型也很恰到好处。
气氛: 故事设定是在晚上,所以在前13页乌里在户外玩耍时,背景色较深,但又不是真正的夜色,而是用介于蓝和紫之间的颜色,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感觉。
连贯:不得不说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没有好好看图,并没有发现一只蝴蝶,两只瓢虫,三只猫头鹰,四只蝙蝠,五个苹果,六只松鼠,七层梯子,八只萤火虫,九只蚱蜢,十个飞碟,十一朵红色郁金香,十二个窗户,十三扇门,十四只蜡笔,十五幅画,十六颗豌豆等等一直到22个呼噜,这些连贯的规律会让孩子体会发现的乐趣。
伏笔:第7页右下角出现的梯子的一角,第8页就出现了乌里站在了梯子上,
象征符号:看到一些书评,说小羊是一个伪装严密的人,可以自己讲故事给自己听,把发生过的事情理出头绪,他能在孤单中自娱 (可以作为良好行为的典范)。
总是开着的门: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通道;是否有威胁性?是否暗示孩子总是忘记关门?
线
线条:小羊的造型很简单,但是对于不同的场景,他的身体的局部线条又是完全不一样的,眼睛,蹄子,羊角,鼻子,嘴巴,尤其是蹄子在小羊上树的时候的动态描绘,非常可爱。
视点运用:第一页小羊头朝上,第二页出现蝴蝶,第三页跟着文字就看到了大树底部,然后听到猫头鹰叫,再往上是蝙蝠,苹果树,松鼠,然后再往下,再往上,又拉远,主角的视点一直紧紧的把我们引导到故事里边,随着小羊的历程而体会不同的心情。
细节:第11页里乌里看到飞碟的时候手里掉下一个苹果核,这和第8页乌里去摘苹果,第9页吃苹果一一呼应,具有连贯的逻辑性。
呼应:第15页小羊在画画,画的是第一页的自己,第16页小羊在看画,每一幅画都是之前的画面,非常有意思。
面
想象与逻辑
从逻辑上说,小羊为何一个人晚上出去玩?是否是真的出去玩了,会不会就是小羊的一个想象?但即便是想象,小羊遇到的事物也非常具有逻辑性,书上的苹果,河边的萤火虫,等等。
幻想与现实
最后三四页,小羊的床到底在屋里还是屋外,为何感觉像是在户外?这种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画法,是否就是孩子的日常?这令我们大人思考。
关于发现
即便孩子第一遍没有发现,书的最后一页还给了索引,用卡通的文字介绍了不同物体的数量,没有发现的孩子有恍然大悟的惊喜感,第二遍阅读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观赏图画中的图画》一书中提到,喜多村惠的形体像是雕刻出来的,并且经过简化,有棱有角,完全不在乎是否合乎解剖学原理,或是单点透视原理。观赏图画时,我么可以留心注意艺术家是在求邀请我们往上或者往下观看画面中的主角,还是要我们直视主角的眼睛?主角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心理作用。
这本图画书表现出孩子玩耍时的时间体验。作品既具有实用目的,譬如让孩子练习数数,又能让观赏者获得情感以及美感的体验。
重读《好绘本如何好》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虽然我剖析绘本的能力目前还属于照葫芦画瓢的初级阶段,但至少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和第一遍读完之后全是惊叹但缺乏运用的情形不同,这次会特别深化好绘本之美的方方面面,可以在解读绘本时点线面结合,也会去发掘故事背后的故事,慢慢对自己把一本书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自信。
-
1.png
(203.25 KB, 下载次数: 95)
-
2.png
(227.41 KB, 下载次数: 114)
-
3.png
(208.97 KB, 下载次数: 107)
作者: 独处的鱼 时间: 2018-5-31 16:49
独处的鱼
本期共读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翻开书浏览几页,顿觉相见恨晚,如果早一点读到,那些读过的绘本,就少了很多云里雾里和一知半解了。其实这本书放入购物车大概有一年之久,却因为没有促销活动迟迟没有收入,为自己汗颜。
读此书的收获是很多的,也是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共读项目开展到现在,最好读,最适用,最有趣的书籍。一边读书,脑子就一边过电影般,把看过的绘本一一对号入座,那些曾经不明就里的部分突然间恍然大悟,苦苦思索的部分也豁然开朗了,读完全书,觉得自己长了不少本事,会看绘本啦!但真要把从读书所得用来分析一本好的绘本,并用文字表达,却千头万绪而无从下手,从被启发到内化为赏析能力,这之间的距离,岂是读一本书能达到。尝试分析经典之作,感觉驾驭吃力,不如今日小处入手,期待他日大处长成。选择的绘本非大师出品,名不见经传,但孩子们非常喜欢,那就是好作品。此篇纯属献丑,相信丑小鸭也会飞。
《嘿,帮我传个话!》
【法】加布里埃尔.盖伊/文.图
邢培健/译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加布里埃尔.盖伊
法国儿童绘本作家,幼年时期他第一次走进父亲的工作室,并在父亲的鼓励下拿起画刷开始了艺术创造,在他的创作生涯中,骑车、街道、城市一直是他最热爱的题材。善于吧科普知识、交通规则等融入到爆笑无厘头的故事中去。代表作有《红绿灯》《鳄鱼零》等。
内容简介
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刚刚被救护车送到医院。他的狗狗很担心,一路追来了医院,却被医院大门挡住了。它很想给自己的小主人捎句话儿,但是它如何把它的信息传递出去呢?它让猫咪、老鼠、蚂蚁、虱子和抗体都加入到它的信息传递链来,通过它们的接力传达,一步一步到达耳膜。小狗想传给它的小主人的信息是:“汪!快点好起来和我玩”,但信息传递接力出了一点问题,大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了一些信息,又加了一些信息进去,最后想要传递给小主人的话完全不同了。这是一个有趣的科普绘本,作者将生物链之间的大小关系融入到好玩的传话游戏中去,让枯燥的科普变得幽默风趣,让小朋友轻松掌握科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加布里埃尔.盖伊如何表现这个传话游戏的。
这是一个富有舞台戏剧性的故事,角色们(小狗、小猫、老鼠、蚂蚁、虱子、抗体、小主人、细菌)依次登场,由无形的信息(主道具)串起一个一个小故事,最后组成一个大故事。每一个角色的出现,采用相同的韵律,以及符合角色特征的视点来表达,色彩运用以红黄蓝三原色组合为主,绘画手法简洁,画面富有张力,故事节奏紧凑,气氛紧张,富有冒险的气息。
作者从封面开始传递故事信息。
封面是一副近景图,画面上一条红色的小狗,一只黑色小猫,背景是大蓝天和大片黄色建筑物,红色小狗分外显眼,它被挡在黑色栅栏外面,小狗的眼神透露着焦急,隔着栏杆,嘴巴靠近黑色小猫的耳朵,小猫侧脸做聆听状,认真脸。
小标题页的小狗仰天长啸状,尾巴也在用力,看起来有情况发生了。
"汪汪!一只小狗跟在一辆救护车后面飞快的跑着”
故事开篇是一个跨页,全景图,作者用俯视的角度突出事件发生的紧张氛围,小狗在左边,与建筑物对比显得渺小,救护车发出的“滴嘟”声也盖住了小狗的“汪汪”叫声,透露出小狗的无助,为故事情节做铺垫,救护车在画面右边即将驶出画面,为翻页做准备。
“太晚了,栅栏门已经关上”救护车到达医院,小狗没能追上救护车,栅栏将小狗和它的小主人隔开了,中景图,近处是想穿过栅栏的小狗,远处是医院里的活动。
汪汪!小狗一直叫啊叫,但是小主人听不见,小狗的头和脖子都伸到了栅栏里,用大特写表现它的着急。小狗的叫声吵醒了栅栏一头的小猫,小猫答应帮小狗传话,小狗要传给小主人的话是:‘汪!来和我玩!’,由此,传话游戏开启,这里作者用跨页画幅,用儿童的视角——小猫跳上一面矮墙(画面中的矮墙并不矮,矮墙和医院的大门一样高),藏在灌木丛中,猫在人群中左跑右窜,绕到房子后面。小猫被一面高墙挡住了去路,墙角有垃圾桶,有通风口,通风口有小栅栏,符合老鼠的环境,也与开篇的大栅栏呼应,这些环境营造引出下一主角——老鼠,小猫委托老鼠传话,小猫告诉老鼠:“狗说的是 :‘汪!来和喵玩’——信息发生变化了,这里猫给了特写,画面左下出现了小虫子,应该是虱子,这是伏笔。
老鼠出发了,它的路径是通风管道,从阴暗到明亮,天花板上鼠眼看世界,俯视,轻车熟路的老鼠顺利来到小男孩的房间,但通风口太高,老鼠跳不下,蚂蚁出场,蚂蚁加入传话游戏。
蚂蚁上路用跨页,全景图,儿童视角,桌上的药瓶和植物对比突出蚂蚁的小,蚂蚁到达目的地,小男孩登场,以为故事到这里结束,作者在这里设置了悬念——蚂蚁使出全身力气传话,但声音太微弱,小男孩听不见,却把虱子吓了一跳,我的孩子听到这里大笑起来,蚂蚁把传话任务交给了虱子,这里用了特写夸张了小男孩的耳朵,虱子抓住一根头发滑进小男孩的耳朵。
耳道, 作者用了与之前的图画不一样的色彩,这是肉眼看不见的新奇的世界。
抗体们帮助虱子传递信息,却被一个巨大的病菌挡住了去路,小狗传给小主人的话到了这里,已经变成“汪咔吱喵呜”,画面大片用了大块的黑色,信息(道具)到了这里用夸张的大字和突出的颜色,病菌形象面目狰狞,看起来就是反派,病菌觉得抗体们传递的信息很傻很搞笑,狂笑不止,笑得太厉害,把自己笑死了,这一幕,内容荒谬又符合逻辑,问题解决了,听故事的小朋友也松了口气。
病菌死了,抗体们不受干扰了的继续工作,小男孩渐渐恢复健康,他醒来时,听见窗外的叫声,拉开窗帘,啊,是他的狗狗。小男孩拉上妈妈,向医生道再见,故事的角色齐齐登场说再见(谢幕)。
一个对比,小男生被救护车送入院,小男生痊愈后自己跑出医院。
一个呼应,开篇追赶小主人的小狗,末尾小主人和小狗相聚。
这是一个富有舞台戏剧性的故事,角色们(小狗、小猫、老鼠、蚂蚁、虱子、抗体、小主人、细菌)依次登场,由无形的信息(主道具)串起一个一个小故事,最后组成一个大故事。角色生动,形象传神。每一个角色的出现,以三拍子的排列方式运行,1.2.3-1.2.3-1.2.3...拍子1是跨页全景,是小故事的主角页,拍子2是主角遇到困难,用近景,拍子3是主角遇到新的主角,通常是特写,不断重复,让阅读者保持兴趣,期盼下一页的内容。每一个角色都采用不同视点,而视点符合角色特征。
色彩运用以红黄蓝三原色组合为主,绘画手法简洁,画面富有张力,内容紧凑,气氛紧张,富有冒险的气息。
作者: 放勋妈妈 时间: 2018-5-31 17:26
《彩虹色的花》
也许,并不是每一本绘本,都会在体、点、线、面四个方面都表现得突出,他们通常是在某些方面表现异常精彩,比如《云朵面包》里,吃了用云朵做成的面包,就能像云一样轻盈飞上天空的荒谬;比如《THERE WAS AN OLD LADY SWALLOWED A FLY》中,文字的声音、重量和外形的突出;比如《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儿童式语言的运用和儿童心理的把握,都让我们可以根据《好绘本如何好》这本书一一发现这些绘本之所以倍受大人和孩子喜欢,堪称为童书经典的原因。很幸运的发现,《彩虹色的花》竟然是在这四方面都大放异彩,喜欢之情又增多一分。
LAYOUT(体的架构)
《好绘本如何好》中,关于LAYOUT,版面设计这一部分,提到:一本绘本的成败,往往在做成LAYOUT时,就几乎决定了。我们先来看看《彩虹色的花》的版面设计。一共出现五种小动物,它们在文中依次出现,整体的版面和位置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构图上都非常一致的。每一次,小动物的出现,都在左边,彩虹色的花在右边。像是每个小动物都是从同一个方向走来,彩虹色的花的位置也是没有变过的。这个十分符合常理,因为花是不能动的,它始终在那里,而动物是可以行动的,是动物们遇见了花。这里有主动和被动关系。
然后,翻到另一页,镜头拉近,突出动物获得花瓣之后的场景,视觉上非常有冲击性。
整本书在布局上,在文字排版上,都考虑到整体的结构性。
韵律(点的舞蹈)
我们先前提到的版面设计环节,一本书思考着为什么这样去表达,这样去布阵,其实是有他个中的门道。《彩虹色的花》,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版面结构,都体现其中的韵律,和转承启合。
从故事情节上,小蚂蚁上场,需要跨过水洼,然后彩虹色的花给了它一片花瓣;其他动物依次上场,故事的发生也是如出一辙,整体就是,需要帮助,然后获得帮助,如此反复...
从版面结构上,先是一个大开页,分成两个构图部分,然后翻页,一个大开页,是一个完整的构图...
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这个故事的平仄节奏和韵律。一步一步把各环节自然衔接并一一推向前...
呼应(线的律动)
翻开《彩虹色的花》,前后蝴蝶页,都有这样的颜色条纹,一共有黄、绿、蓝、紫、红、橙六种颜色,同彩虹色的花的花瓣颜色,完全一致,而且后蝴蝶页颜色的排列顺序,其实就是相当于把前蝴蝶页倒过来看的颜色顺序。
故事里,最后一片花瓣也被大风吹走了,故事到这里,高潮迭起,雪中出现一道耀眼的彩虹,我们从这里看看彩虹从左到右的颜色排序,就像是将蝴蝶页从上沿到下沿对接形成的一个循环。
我们再看后蝴蝶页的色块顺序,其实就是花瓣渐渐消失的顺序。
这些无不体现呼应,包括最后,“早安,彩虹色的花。又见到你了。”那轮和故事开头一样红艳艳的太阳升了起来,还是那样的火热,花开了,太阳升起来了,春天又到了。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想像与逻辑的并存(面的张力)
《彩虹色的花》是讲它在入冬后的春天绽放,然后慷慨热情报导把自己的花瓣一片一片分给了那些小动物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通过把一朵花赋予了人一样的生命和情感,留下一片温情。但其中也是一个逻辑的并存,花草树木的生长和凋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春天里开花,夏天绽放,秋天凋落,冬天被埋葬,只待来年又一春。故事中,一朵花见证了四季轮回,每一个季节的特征也都十分明显。故事从早春开始,雪还没有完全化掉,原野上盛开一朵彩虹色的花。小蚂蚁经过一个冬天,要去奶奶家,然后就有了要经过一个积雪融化了的大水洼。热闹的春天来了,小蜥蜴要去参加朋友们的宴会;炎热的夏天到了,小老鼠都快热晕了;小鸟儿飞过,又到秋天了;然后深秋的阴雨,淋到了虚弱的刺猬;冬天很快到了,大风吹走了最后一片花瓣,一场大雪过后,冬天过去,春天又来了。整个故事都建立在合理的推论中,毫无漏洞。
最后想说,体、点、线、面,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独存在,他们是相互交织,相互称托的存在。
-
-
彩虹色的花.pdf
999.99 KB, 下载次数: 182
作者: 皮皮兔 时间: 2018-5-31 19:20
皮皮陈刚
MARK一下,皮皮到此一游。
《好绘本如何好》共读作业:
借鉴书中的⽅法,尝试找一本或⼏本书中没有提及的好绘本,从点线面中挑重点解读,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分析能够让人接受,不少于 1000 字。
作业提交截止时间:2018年5月31日24:00
领读人:麦草香馨、皮皮、草叶
作者: carrie_xiaomr 时间: 2018-5-31 21:43
笨猫的《好绘本如何好》共读作业:
借鉴书中的方法,尝试找一本或几本书中没有提及的好绘本,从点线面中挑重点解读,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分析能够让人接受,不少于 1000 字。
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针对绘本该有的编辑概念及呈现方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让绘本读者了解一本好绘本图文配合的巧思,藉以深入作者、绘者所要传达的丰富意念,进而读出绘本的个中滋味。这本书更推荐给参与绘本制作、编辑或是对这方面有兴趣的人,帮助建构完整的绘本观。
What is “好”绘本?
How to do? How to see?
“绘本”融合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感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点线面体,正是我们需要开发的新阅读空间。本书以许多备受肯定的“好绘本”为例,破解当中的图文密码,将绘本“如何好”的秘诀告诉你!
让想做绘本的人,更加清楚绘本创作的脉络和方向。
让喜爱绘本的读者,重新阅读绘本的另外一个层次。
让重视孩子的父母、老师们,更了解如何选择好的绘本来引导孩子的眼睛。
每一个对绘本好奇的人,都能透过本书建立完整的绘本观,寻找新的可能性,发挥创意思考和无限想象。
《梦幻大飞行》『美』大卫.威斯纳
封面上一个金发男孩坐在一个巨大的枫叶上飞行,枫叶似乎是只大天鹅般伸展着翅膀和脖子紧贴着海面飞行,而男孩周围则围绕着一起跳跃着一起飞行的鱼儿们。整个画面真是充满魔幻色彩,看一眼就忍不住想要跟着这个男孩一起进入这个魔幻的空间也来感受一次梦幻大飞行。说起无字书,我其实没有什么阅读经验。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字书的图画必定是极其用心的,所有的信息都在图画里了。
所以,无字书的图画必须能够用画面信息‘说话’,让每一个翻阅他的人都能从图画里看出故事来。首先,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翻阅一遍这本书都可以看得明白:这本书描述的是小男孩的梦幻之旅。
一个金发小男孩抱着一本厚厚的书沉沉地入睡了,但是他的大脑却一直在旅行。微风从窗户吹进来掀开这本厚厚的书原来是一本古老的地图书。
男孩的被子幻化成根被子一样颜色的格子状的田野,地图书中的一页地图随风飞翔在田野上空。随着梦境演进,田野又逐渐幻化为国际象棋棋盘。国际象棋里的棋子——王后、主教和骑士还有宫廷里专门饲养供主人开心的侏儒都来迎接小男孩。当男孩来到巨大的古建筑城堡后,城墙逐渐幻化为锯齿状,继而又化为巨龙的脊背。不远处的大树上依稀可见很多居民房屋都还亮着灯光。
地图继续飞行,小男孩手持骑士的盾牌和宝剑降伏了巨龙,在三个长相奇怪的小人的带领下,穿过树林他们来到了一座巨大的古建筑前,小男孩突然变成了巨人,之前迎接他的王后和主教还有骑士们都变成了非常小的小人们。
那片地图继续飞行,小男孩带着那三个长相古怪的人骑着猪继续前行来到大峡谷,之后又来到了现代化的城市,见到了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突然那些高楼大厦的一面又化作一张张的地图随风飞起来,小男孩和那三个人也都跟着飞起来,如同在太空漫步,好不惬意。
之后他又一头落到大海上空,那些奇怪的人都化为乌有。一片片的枫叶幻化为一只只舒张着巨大翅膀的白天鹅载着小男孩继续在大海上翱翔。海面逐渐幻化为男孩被子的图案.......
故事的最后,男孩醒来,原来梦中的很多东西都在。棋盘就在他床边,棋子也都散落在各处,书柜里打开的几本书都是地图书,那只大龙玩具正好被夹在摊开的书中,大鸟从屋外飞来停靠在窗前,鱼儿们在鱼缸中雀跃,墙壁上的枫叶图案若隐若现......梦乃是现实的虚化,果然如此啊!有人说做梦的时候大脑看似在休息,实际上是在高速运转着。这个男孩这次瑰丽的梦幻大飞行扎实地证明了这一点。
梦中,我们也跟着男孩不断地在穿越着时空,这个梦着实地不一般。可见这个男孩是个很爱看书,也很爱幻想的孩子。书中有很多经典名著的影子,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梦游仙境》、《格列佛游记》、《圣乔治屠龙》等。
这本书的插画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用‘精美绝伦’这个词来形容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梦境的幻化非常巧妙,图画也简直是行云流水。不仅仅是对开的两页,每一页跟下一页和上一页都是完美的无缝对接。整本书拆散开来的话,每一幅画页按顺序拼接起来,那绝对是一副完美震撼的惊世画面!其文学和艺术价值绝对不菲!
读这本图画书除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还可以把它当成一次美术启蒙和艺术熏陶。孩子现在还小,看一遍可能没什么感觉,多看几遍,或者等他再大点再看绝对会爱不释手,从中受益。
作者: cassie.liang 时间: 2018-5-31 22:20
《朱家故事》
作者简介:
安东尼布朗,英国绘本大师,超现实主义画家,曾获国际安徒生画家奖、格林纳威大奖等,作品先后被译成十四种文字出版,代表作是《大猩猩》、《隧道》、《动物园的一天》以及《我爸爸》和《我妈妈》。安东尼布朗于1946年出生在英格兰的雪菲尔,自小喜爱画画与说故事。十六岁进入里兹艺术学院(LeedsCollegeofArt)学习平面设计,并在美术馆里接触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法兰斯培根(FrancisBacon)的作品。十七岁那年,父亲在激烈的球赛后猝然离世,在安东尼布朗心里造成极大的冲击。艺术学院毕业后,安东尼布朗参加了圣巴瑟洛莫(St.Bartholomow'sHospital)提供的医学绘画课程,并在课程结束后,进入曼彻斯特皇家医院服务两年,担任人体解剖图的绘制工作。从1971年开始,他为世界著名的GordonFraser卡片公司设计贺卡,深受大众喜爱之后,他又运用熟练的插画技巧制作图画书,于1976年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穿越魔镜》(ThroughtheMagicMirror),由此开启了图画书创作的生涯。他自写自画的《大猩猩》(Gorilla)、《动物园的一天》(Zoo)先后得到1983及1992年的格林纳威奖。2000年,他更获得图画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安徒生大奖。
内容简介:
朱家的生活看起来不错,房、车、花园,一应俱全;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这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
看过本书,我们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似乎并不只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妈妈操持家中一切杂物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有;因此而起的争执之声久宣不止,安东尼?布朗却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轻松的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同时,故事中,两个小男孩的转变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家庭生活中,妈妈带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和照顾,然而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行为起决定性影响的往往是爸爸。故事里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沿袭了安东尼?布朗作品中一贯的超现实手法,但这部着重于描写家庭亲情伦理的作品,将超现实的想象与现实的场景结合得格外巧妙入扣,画面中处处隐藏的伏笔,轻巧地与看似不动声色的文字基调相互映衬,当读者一一发现其中妙处的时候,早已忍俊不禁了。
绘本解析:
用画面唤起意念:要传递一个意念或讯息,最好是描述画面,让读者脑海中形成一个视觉影像,意念自然对应而生。
《朱家故事》的封面,一眼看去妈妈背着爸爸和两个儿子,爸爸和儿子们都露出微笑,但是妈妈弯着腰,没有一丝笑容。但从这幅图就能看出作者在后面故事中要表达的主题了。家庭的重担都在妈妈身上,没人帮她分担。
用图说故事:
朱先生和孩子们吃早餐那一页,两个孩子张大嘴在喊“妈,早餐呢?快点儿!”画面没有显示出朱先生的样子,但是通过朱先生看的报纸,报纸上出现的人物都张着大嘴在呼喊,通过这样的画面,就能感受到朱先生和孩子们的态度。
画面的排版:
朱太太的工作,通过上班前的两页四幅图,和下班后两页四幅图,就能感受到朱太太家务的繁忙了。这八幅图里面朱太太朴素灰暗的身影和看不清面部,画面的昏黄色调跟朱先生和两个儿子清晰明朗的的面部以及他们黄色领、红色外套的鲜艳对比,也能体会到朱太太的辛苦了。
暗号:
《朱家故事》“朱”字的翻译和“猪”的同音,以及猪代表的好吃懒做的形象,这些都是精心安排的。画面的细节或者叫作者给与的“暗号”,先是吃早餐餐桌上饮料喝包装上的猪,到朱先生坐着看报纸,后面出现的猪头,吃晚餐朱先生衣服纽扣变成猪,再到看电视时茶几上的小猪储物罐,和墙壁上壁画里面的猪鼻子,到朱先生下班回来猪插座,猪门把手,甚至衣服上猪头的胸花,到画面中猪头的物件越来越多,壁画里面的人物直接变成了猪,相框里面的猪,笔筒的笔帽变成猪头,花瓶,墙壁的壁纸等等。最后朱先生的手变成了猪蹄,到后面父子三人直接变成了猪头了。猪钟,猪月亮,猪头调味瓶,猪头水龙头和餐具、猪电话,连纽扣都变成了猪鼻孔,猪的图像是是一点一点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最后父子三人都变成了猪,也把家里弄得跟猪窝一样了。
颜色和意义的关联:(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
听完线上分享,想聊一下颜色,作者对妈妈开始出现衣服和伸出环境的暗沉设计,到妈妈回来后红色的单衣搭配灰色外套和笑容,到最后妈妈身上红色上衣和脸上的微信,和最后修理汽车的露齿微笑,通过衣服颜色的变化和笑容的变化,也能感受到妈妈的快乐。
文字的声音、重量、外形:
《朱家故事》语言的翻译,有很多重复的词语和句子,一来重复的词语和句子符合看绘本孩子学习的规律,不断地重复,加深孩子对词语的理解,一样结构的句子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很好的房子,很好的花园,很好的车子,很好的车库”;每天早晨,朱先生去上很重要的班之前,总是大声喊:“亲爱的,早晨呢?快点儿!”;每天早晨,西蒙和帕克去上很重要的课之前,总是大声喊:“妈,早晨呢?快点儿!”;每天傍晚,孩子们上完很重要的课回到家,总是大声喊:“妈,晚餐呢?快点儿!”;每天傍晚,朱先生上完很重要的工作回到家,总是大声喊:“老太婆,晚餐呢?快点儿!”;他们只好自己做晚餐。做了好几个小时,难吃死了。;第二天早晨,他们只好自己做晚餐,做了好几个小时,难吃死了。;很好的,重要的,亲爱的-老太婆,这些语言的重复和变化,也更好的去讲诉了故事。
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大概就是这些点有感触。看完《好绘本如何好》,真的是对绘本的阅读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现在看新的一本绘本,会更加的细致,会先看排版,再看细节,也会观察画面里面藏着的故事,对于语言的翻译,自己也会更加的留意。这本书我2014年就买回来了,但是不是这次共读,真的不会读的这么细。感谢共读引导的三位师姐,感谢番茄老师对共读项目的策划。一起读,更快乐!
-
0022AaqBzy7b5oivRMh6d.jpg
(66.11 KB, 下载次数: 254)
-
0022AaqBzy7b5nHhSUWaa.jpg
(155.17 KB, 下载次数: 239)
-
0022AaqBzy7b5oiA6uz3f.jpg
(49.82 KB, 下载次数: 280)
-
0022AaqBzy7b5oiFD6Rdd.jpg
(107.19 KB, 下载次数: 260)
作者: cassie.liang 时间: 2018-5-31 22:20
《朱家故事》
作者: summermai 时间: 2018-5-31 22:31
麦草香馨
《7号梦工厂》是大卫威斯纳在2000年出版的一本无字书,该书荣获凯迪克银奖。这是一本极富想象力的书,一个小男孩在美国的帝国大厦上与一朵小白云偶遇,小男孩坐在云上,穿过云山雾海,赫然发现一座天空之城——城上插满了巨大的喇叭,有无数朵白云从里面飘出来。原来这里是神秘的7号梦工厂……小男孩意外地为自己开启了一段惊奇的旅程。也让觉得有志难伸的云朵们,得以幻化成无法想象的精彩杰作,当然,也带给城市的人们一份难以言喻的惊喜礼物。
从封面开始,创意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本书在封面设计上就非常特别,首先封皮图,是云雾当中约可见的7号梦工场,去掉精装书的外皮,发现,作者还专门设计了另一个图案,就是在书中出现过很多次的小主人公画的鱼的图案,给读者留下了一些疑问,吸引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好绘本如何好》里面一直强调了,绘本的韵律。下面就来说一下,《7号梦工厂》这本书中的一些韵律。《7号梦工厂》是一本无字书,所有的故事都靠图画来完成讲述。从版式的设计上看,就非常有韵律感。从第一页起左页单张图,右页分割小图,第二面左页分格小图,右页单张大图,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三面左右两页各三张小图,描述了小主人公一连串的动作,第四面又是左边单张大图,右边三张小图分割,之后左右两页都是小图分割,第六面左右两张单张大图,第七面跨页图……非常有节奏感。
从画面本身来说,也是非常有韵律的。小云朵带小主人公飞向月球之后,画面就变成了全版面的,不再有边界;等到小男孩从7号梦工厂再回到帝国大厦的时候,画面又出现了边界。同时作者还用了很多前后呼应的手法,比如说,在小男孩从帝国大厦飞向7号梦工厂的时候,出现了一道白色的竖线。等到他从7号梦工厂飞回帝国大厦的时候,这道白色竖线又出现了。我的理解是,这条白色的竖线就是现实和梦幻的分界线。另外,作者除了在封面上出现了一条鱼之外,在首页也出现了小男孩在校车玻璃画的一模一样的鱼。而到了7号梦工厂小男孩为云朵们做形象设计的时候,首先就用到了他所画的这样的一条鱼。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刻画也非常有动感比如说7号梦工厂的采集室,云朵们是非常自由的一种状态和动作,但是整个采集室的气氛是非常严谨的,而且云朵们都只能从一个标准通道出入;小男孩为云朵门设计图样的时候是一种沉思的状态,但是小云朵就是一个非常有动感的形象,因为他在给其他的云朵派号码;在工作人员发现了云朵们变形之后,气势雄雄的,迈着同样的步伐,用同样的姿势来对云朵们进行干涉,这与书的最后工作人员们用各种不同的神态和动作来跟云朵进行交流,是有着鲜明的对比。
作者还用了一些不同的视角来表现,比如说,当孩子们从帝国大厦出来的时候,所有路人的视角都是看向了天空;同时作者用了一个窗户里的三只猫的神态来表现它们对栩栩如生的云朵的贪婪,用河水里的鱼跃跃欲试的神态来表现他们对云端自由的渴望。
这本书还有很多很多的有好的地方,没有在这里细述。总之,一本好的绘本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用心揣摩。《好绘本如何好》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欣赏绘本的窗口和视角,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我们只有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思考,才能真正体会好绘本如何好。
作者: poulinezeng 时间: 2018-5-31 22:58
《好绘本如何好》共读作业:
借鉴书中的⽅法,尝试找一本或⼏本书中没有提及的好绘本,从点线面中挑重点解读,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分析能够让人接受,不少于 1000 字。
曾淑娴
读完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对于绘本阅读又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原来图画书可以这样读,沿着主题,沿着绘本的点线面去深入研读。读这本书有点相见恨晚,以前跟孩子一起共读的书想想就仅仅停留在读而已,读到好玩的绘本就是做一些延伸,并没有从其他方面去挖掘图画中隐藏的深意,很很感谢共读群的朋友们带着读完这本书,闲暇之余就是翻阅大家的打卡记录,就像把书再过一遍的感觉。
安东尼布朗的绘本郝广才老师在书中有提及。我试着找出《威利和一朵云》,准备从书中点-线-面去阐述。这本书主题很明了,讲的是威利和一朵云的故事。我们知道,安东尼布朗大师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威利系列是他的作品主人公之一,有点焦虑有点担心,毛衣背心,绿色裤子,一红一绿的袜子,鲜明的形象一下子就让大家记住了这个威利。书中威利的眼睛很传神,没错,他的眼球一直在盯着那朵讨厌的云,这里运用的是视点运用。不识字的小朋友看这本书,完全没有问题,插画都有交代主人公威利是有多么想摆脱那朵云,最后摆脱完以后是有多开心的刻画。有这么一副图,偌大的公园拉远镜头可以看到只有威利孤单的坐在一边,小小的威利大大的云,把镜头拉回来就看到有一群大猩猩在公园很悠闲地聊天, 看报,吃冰淇淋,玩游戏,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威利是有多郁闷,读者都会很同情他,也想帮助威利,怎么去摆脱这朵他通过很多努力都做不到的事。但是事实威利真的那么孤单吗?有这么一页,威利垂头丧气地走回家,一满页都是家的墙壁,而上角小小的窗户我们可以发现有个猩猩愁眉苦脸地看着威利,她是谁?是的,威利的妈妈,永远支持他的那个猩猩。生活也并不会都不如意吧,当你认为自己很孤单无助的时候,一定会有那个支持你的人。当威利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办法的时候,他最后还是勇敢站出来和那朵云产生对抗,如果他真是那么孤单无助,那么也许他永远都不会踏出这一步,站出来宣誓,做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最后一场雨浇灭了他的生气,最后他又变成了第一页我们看到那个嘴角上扬的威利,当然,他还是去了公园,并和大家打成了一片,让读者都替他松了一口气。小朋友读完还说一句:“威利,好样的。”荒谬越大越要合理化,那朵大大的云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装了追踪器一样,一直跟着威利,看似很荒谬,可是如果我们把这朵云寓意为不如意的事情呢,它就像粘人糖一样一直黏在我们身上,越想甩掉越甩不掉,我们自然会想各种办法,最后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不是吗?好绘本的力量如此巨大,有时不多看两遍,真的不知道它到底讲的是什么。从点到线再到面去解读绘本,就会发现绘本有很多好玩的元素,让人看了一遍又一遍,欲罢不能。
作者: rmbg58 时间: 2018-5-31 22:58
占位,一会儿来填坑
作者: 乐果妈 时间: 2018-5-31 23:03
熊玉琴-乐果妈
《二十四节气》
前天,把《好绘本如何好》的视频看了一次,和读书的感觉很不同,又有一些收获。
初看书时,我喜欢那句:“我相信读好书的孩子,都能像可爱的娜奥米,小小年纪,也能从书中找到生命的能量。”
在看视频第一集时,我记住了那句话,“故事就是有结构的语言,它有起承转合,它有一个结构,绘本也是,它是一个有结构的图画。而孩子受到这些影响,他的思考就会变成是结构式的,不再只是片段的点,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要变成绘本的作家,或者变成作家。…读多读少,都是为了训练孩子的有结构的思考能力,这个能力会变成他终身最重要的一个能量。”
厉小勤近期做了一本绘本,她发现这个过程不易;而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在训练有结构的思考力。
去年,中级班的绘本剧《脑袋上的池塘》,经历多次修改剧本、多次更换演员,多次排练。老温不远千里带来大纸箱做道具,大头哥哥帮我们调整舞台灯光;临上台前一天,小六老师帮我们排练,选每一幕的背景音乐,定时长,走位,虫子连夜剪辑背景音乐,我们一群人临上台前听着最新剪辑的背景音乐走了两遍,就这么上台了,真是惊险!小六老师在这次绘本剧中承担着结构的工作。
本次的共读书的作业命题是用点、线、面来解读一本书,我认为上述三点均是为结构服务。今天我挑选的书是熊亮所著的《二十四节气》,世面上有各种版本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书籍,我偏爱这一本。
封面
一眼看去就觉着美,雅。竖立的书法标题立于封面右上侧,典型的水墨画,这个故事很“中国”,主题很单纯,就是二十四节气。一个身披墨、绿、白渐变色袍子身材圆润的小人儿,大步流星的行走于天地间,雨水降临,一脸惬意,一只手和标题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小人的脚下是连绵的山峰吗?小人的肩头有植物在生长吗?他是谁呢?跟着小人一起走到书中去探秘……
蝴蝶页是绿色系的纯色,让人容易联想到生长,自然。书名页大面积留白,简单利索的把标题竖立于右侧,和封面几乎保持了同一位置,让人好沉下心跟着书中的韵律一起舞动,一起呼吸。
开篇
人土不二,故事开始前,我们先忘记自己,想象自己是一个泥土小人,静静的躺在大地上,等待节气唤醒我们身体的感觉。
内文
想象自己是一个泥土小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着书中的文字去感受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跨页一个节气,整本书几乎保持相同的版面,泥土小人的状态均有不同,颇有点戏剧的感觉。跨页的大面积留白,泥土小人均在画面左侧,泥土小人在经历这个节气时的内心独白均标注在页面左侧,页面右侧用文字清晰的标明节气,下方用精简的文字介绍节气的时间及特征。在阅读第一遍时,或许不用急着去关注右下侧的文字,跟着小人一起走过二十四节气,享受这如诗如画的美好。
春分
春天刚刚来临时仍然非常冷,而我身体的深处已经已经开始柔软,只有我能感觉到。我甚至能听到,冰雪在身体里融化的嘶嘶轻响。
泥土小人在春分这页仰面闭目躺着,等待被唤醒,手掌中待融化的积雪,身旁有几株未披绿衣的树丛,这些小小的细节,就可以感觉到春天快来了,文字画面都很灵动,留白的空间给人更多想象,整个气氛就这么被塑造出来,相同的版式保持着同一种韵律。每一页的小人状态,都在引导着我们走入下一个跨页,整个故事完美的呈现“想象与逻辑并存”的概念!雨水时,泥土小人头顶有瀑布流下,手臂上有植物在生长。惊蛰时,泥土小人的膝盖变幻成了大山,水从山顶流下,泥土小人伸着懒腰,头顶是一片浓密的云朵,一个闪电从云中射出,小人是被雷声惊醒了,万物复苏,作为配角的小动物也欢脱的跑出来了。
……
立冬后,泥土小人的感受没有通过文字出现,作者通过画面引领着我们去静静感受冬天。泥土小人蜷缩着睡着了,被雪覆盖,雪越来越厚,泥土小人睡得更香。大寒时,泥土小人整个被冰雪覆盖,页面左侧的文字再次出现:“想要再和我一起,就让我们翻到第一页重新开始。”文字把故事再次推向新的轮回。
大寒之后,是一副安静的画面,用文字介绍春、夏、秋、冬四季,就好像大幕即将关闭,开始回味这出好戏。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画面,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在阅读时,甚至能“听”到声音,我禁不住想,如果能把它搬到舞台上,那该有多神奇?单纯的主题,使得每一页都在朝这个“红心”走去,令人沉浸故事之中。虽然小人的造型看着不是胖嘟嘟的可爱,但是很有灵气。图文的结合,能把我们对节气的感觉唤醒,传递了二十四节气的“视觉影像”。不得不说,这样的手法真的很有创意;虽然他不是科普书,但是比科普书的感受更好,以此书为引,再去细细了解何为二十四节气。通过这样一本书,可以感受到东方的美、中国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生命大力量。
让我们走回天地日月中去,重叙与山川花鸟风云雨雪的物我情常,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
作者: Pauline 时间: 2018-5-31 23:15
《好绘本如何好》共读作业: 借鉴书中的法,尝试找一本或本书中没有提及的好绘本,从点线面中挑重点解读,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分析能够让人接受,不少于 1000 字。
作者: 艾艾 时间: 2018-5-31 23:38
艾艾 《好绘本如何好》心得
读完《好绘本如何好》,改变了我看绘本的方式,打开绘本,首先会看看版面设计,找找韵律,从文字到图画找一找它们的规律和前后的呼应的节奏。
最近刚刚看到英国绘本作家罗伯·比尔达夫的首部作品《吹跑啦!》,这是罗伯的第一部作品,并且荣获了英国水石书店童书奖。罗伯作为一个资深编辑,在创作绘本方面还是有先天优势的,首先他热爱并坚持绘画几十年,功底了得;其次他作为杂志社总编,有几十年的从业经历,对于版面设计、故事人物的形象设计,情节的打造…都是信手拈来。
首先来找一找画面的节奏,打开封面和封底,是企鹅阿蓝拿着风筝的正面和背面照,很有连贯性,故事标题《吹跑啦!》字体非常有动感,有一阵清新的风吹过,寥寥几笔,看似轻柔,实则威力巨大,都字都能吹翻。
打开环称和扉页,红底上画面各式各样的小企鹅,打伞的、戴围巾帽子的、玩风车的、拿着蒲公英的…翻到后环称,同样风格的小企鹅,只是这回企鹅们全被风吹乱了,伞翻了、帽子围巾吹跑了、风车吹得呜呜直转、蒲公英也吹得四处飘散…既有连贯性,又让人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阵风,吹出来一个怎样的故事?
故事画面的韵律和节奏,基本上是整版画面设计,小书名页采用半页,浅色的底,红色的风筝掉在了地上。
翻开大书名页,采用整页设计,色彩从单一的白色变为上蓝下白,中间是阿蓝的冰屋,天上飘着被吹翻的伞和“吹跑啦”三个大字。一动一静,加上色彩的变化,一下就吸引了读者。
故事开始,阿蓝在雪地里独自放风筝,风一直直直对着风筝吹。
翻页故事的发展从左至右,分为两个半页,左边风筝被吹走,阿蓝叫杰夫和弗洛来帮忙;右边是蓝色的天空,风筝带着三个小伙伴飞上了天,注意风一直对着风筝吹,这两个页面就像一个由近逐渐拉远的镜头,一列企鹅小火车都快变成黑点了。
接下来还是这种模式,雪地上海豹是近景,蓝色天空上的黑影是远景,最后海豹和大家一样变成了远景。
再翻页,景象反过来了,蓝色背景变成大海,画面左边是巨大的阿蓝,他在天上飞着,请求海面上的北极熊帮忙,同样北极熊也被带上了天。此处镜头切换运用,非常生动,镜头角度变化,显得特别生动,把惊险刺激体现得淋漓精致。
接下来一页是整页的蓝色,下半部分用波浪区分海天,右下角鸭子浮标上写着“前面就不是南极洲了,小心游!”此处埋下伏笔,带来一个小小的高潮,离开南极小动物们会怎样呢?动物们也不是用游的方式,而是用更便捷的方式离开南极。
离开南极洲之后,风消失了,取代的是云朵和太阳,右下角藏着绿色的部分,适合热带小岛,因为交代了无风,小伙伴们全都掉在了岛上。
落入全新绿色海洋的动物们,有点茫然,色调突然从蓝白变化成鲜明的绿色,视觉冲击一下子让读者明白,企鹅们来到了不同的世界,右下角的草丛里藏着一只一头雾水的小猴子。“他们是来干吗的?”读者非常能理解小猴子的感受。
接着作者又开始运用镜头从细节到全局,从岛上一下切换到整个岛位于大海中央,四周海水里全是鲨鱼。
但是这些困难都难不倒我们勇敢智慧的阿蓝,风又开始吹起,但这回是从右边往左吹风,和前面的风从左往右吹,形成呼应,也暗示着这是回家的方向。小猴子藏在树后,仍然迷惑,他们这又是要干嘛?
这一页所有人物都由右向左活动了,指示牌也指出左边是南极洲。当大象吹气帮小动物们启航时,躲在一旁的小猴子纵身一跃,也跟着跳上小艇。
回程因为是坐小艇,海洋的感觉大于天空,画面里多了很多波浪。
终于吹到了南极的风,从右往左的画面结束,所有动物又面朝右边,应该是预示一切都恢复正常。
又是大风天,阿蓝拒绝再飞行,在家老实待着,可门外被冻僵的小猴子却盯住了风筝,冻得瑟瑟发抖的他想回家了吗?
果然,在梦幻蓝的暮色里,南半球的夜空下,小猴乘着一阵大风,被风筝带上了天,故事是开放性都结局,最后半页是热带岛屿的猴子拿着钓鱼竿,底色是故事开头阿蓝用的底色,到底是猴子来到了南极还是怎样?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
好玩的故事结束了,罗伯的故事很完整,从内容到画面都做到了前后呼应,对称,色彩在故事中间部分变化鲜明,对故事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非常棒的一本绘本。
-
001.jpg
(146.55 KB, 下载次数: 287)
作者: fish_iris 时间: 2018-5-31 23:58
标题: Iris厉 好绘本如何好 共读《我喜欢书》)
Iris厉 好绘本如何好 共读 Iris厉 2018高级班-厉小勤
很喜欢安东尼布朗的《我喜欢书》,虽然很低幼,但是书中有丰富的内容,巧妙的安排,我试着来解读一下——
体——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子
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时刻陪伴着我们,带给我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带给我们广袤世界的奇妙认知。那么,安东尼布朗是如何来炫彩如何来布局的呢?
我们看,在书中,作者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好笑的书、恐怖的书,这是很直接的情感体验;童话故事,和儿歌集,这是古老的传统和智慧的口口相传;漫画书,是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填色书,是孩子们自己做主自己掌控的静谧一刻;胖胖的书和瘦瘦的书,则让我们领略到书的模样(呈现方式的千变万化,恐龙的书和怪兽的书,这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两个窗口;数数儿的书和字母书,则是孩子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积累和成长的自我;太空书和海盗书,则是对陆地之外的天空和大海的广袤世界的向往与渴求;
等等等等,这一系列安排,紧密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积极呼应孩子的内在需求,让孩子充分体验到书的“亲”,书的“近”,书的可爱之处。
造型(点)——
每个人物的造型,安东尼布朗的安排简直是出神入化:
恐怖的书,我们不知道小熊在看什么书,内容时候是什么,从封面上能感受到的是夜晚的静谧,但是,从小熊竖起来的眉毛,瞪圆的眼睛,张大的嘴,还有绷直了的小腿,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可怕。更让人喘不过来气的是,沙发映在墙上的影子,居然长出来两个眼睛,沙发顶部两边的短短的结构的影子也被拉长,就像一个黑暗怪兽随时准备扑上来要带走小熊一样。而小熊则专注于沉浸在书里,对此一无所知。
我们说,恐惧源于未知。小熊不知道书中的故事要往哪一步发展,书中的人物要遭遇什么可怕的场景,紧张的恐惧的心情跃然于图画中;而他更不知道自己身后也潜藏着危险,空让我们为他捏一把冷汗;这样双重布局,故事中套着故事的安排,让读者直呼过瘾;好笑的书,就像小丑只顾迈着滑稽的大步往前走,你看他淡定自若的样子,丝毫没有发现前面地上静静躺着一根香蕉皮等着他呢!脑补一下下一个画面,是不是小丑吧唧一生摔了个狗啃泥,圆圆的红鼻子也会变成扁扁的红豆饼啊?作为小丑,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他像一个圆圆的球一样的红鼻子啦,可这个小丑,身上从头到脚还有好多个这样的红绒球。再细看的话,他的脚上还穿着不一样的两只袜子,实在是太好笑了!
寻找与发现的快乐(体)——
各种各样的书,都长着哪些样子呢?每一幅图画里,书化作了每一个造型人物的一部分,他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太空的书,书是宇航员安全装置上的一个部件;海盗的书,书是瘸腿海盗断肢下的支撑物;恐龙的书,书是剑龙背上的骨质板;数数儿的书,书是孩子边往上迈出小短腿边念叨123的台阶;字母书,书则是孩子坐着看书的靠背字母椅;填色书,人物本身变成了一本书,正等待我们去涂满颜色呢。千变万化的书,给孩子带来了非凡的寻找与发现的乐趣。
文字的声音、重量、外形(体)——
整书文字非常简洁,不到100个字,却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充满了韵律,节奏感十足。全文如下: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书。
好笑的书……和恐怖的书。
童话故事……和儿歌集。
漫画书……和填色书。
胖胖的书……和瘦瘦的书。
有关恐龙的书……和讲怪兽的书。
数数儿的书……和字母书。
介绍太空的书……和讲海盗故事的书。
唱歌的书……和怪怪的书。
我真的很喜欢书。
作者: 家有臭屁宝 时间: 2018-6-1 00:13
泽妈 徐海群 作业:
《泥巴人》
作者: [美] 大卫•威斯尼斯基 著 / [美] 萨尔斯贝利剪纸摄影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者: 任溶溶
出版年: 2016-5
一、体:
图画韵律:图画都是2张跨页展现,文字与图片:第一组文字在右边上方,第二组文字在右边下方,第三组文字跨页在最下方,第四组文字在右边上方,第五组文字在左边上方,第六组文字跨页在最下方,第七组文字在左上方,第八组文字在右上方,第九组文字在左上方,第十组文字在左上方,第十一组文字跨页在最下方,第十二组文字在右上方,第十三组文字在右上方,第十四组文字在右上方, 以剪纸的形式来创作,非常有戏剧感。
布局:
封面就有一个偏斜的大大黑黑的影子,像是在拉比的背后当靠山,而且这个黑影子似乎和山一样高,体现了黑影子的体形巨大,简名页都是剪下来的剪纸,书名页就可以看到一棵树,树旁边有一把锹,还有一条像一只大手的河,代表着这里的泥被挖走了。
当整个故事发生在最激烈的时候,泥巴人不断长大,这时候是从泥巴人这边角色以下往上的镜头角度,泥巴人和暴徒们对视,紧接着翻过来的这页,为了加深氛围的紧张,镜头对向泥巴人,泥巴人与暴徒激战。
二、点:
造型:
这是一个关于犹太人的故事,泥巴人的造型比较高大、正直。
三、线:
视点运用:
人多和人少对比,特别需要泥巴人的帮助,并为下一页作准备。
故事:
适合人群 :4-12岁
在这本神奇而迷人的图画书中,大卫•威斯尼斯基邀请我们一起去想象:如果人类真的拥有了上帝般的力量,能够创造出一个巨人,去消弥世界上的一切罪恶,世界会变成一番怎样的景象?创造出巨人的正义的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他,抑或是越来越强大的泥巴巨人最终成为人类的主宰者?在对这一主题的阐释上,没有任何一本图画书可以达到《泥巴人》在思想意义和艺术形式上的高度。(美国著名童书研究专家伦纳德•S.马库斯)
四、面
想像与逻辑并存:
犹太教拉比首领,知道暴行将要来临,深感不安,开始祈祷,梦见了火焰一毁灭,当一切即将被摧毁的时候,一只发光的手出现了,在浓烟和灰烬上写下三个发光的字:泥巴人。拉比是首领,他有能力创造和控制泥巴人,于是便有了拉比带着女婿和最好的学生去创造泥巴人。结局虽然比较残忍将泥巴人毁灭,但也是结合现实与初衷。
伏笔:
泥巴人完成使命,但不想被毁灭,拉比在墓地找到了泥巴人,这也代表着泥巴人即将被毁灭。
作者: vienna 时间: 2018-6-1 00:14
Vienna《好绘本如何好》看完这本书后才明白制作一本绘本是多么不容易,要考虑那么多方方面面。首先是版面设计,一本绘本从构思版样,草图,色稿……都要一一推敲,不只要考虑画面本身,更要思考画面彼此的连贯,每一张图在整体布局里的位置,过程十分细密。原来阅读绘本有很多层次,除了文字和图片,还有更深入的细节和故事。 点:绘本元素.点的舞蹈(造型,故事,配角,伏笔,背景,气氛,意义,暗号,道具,韵律,角色) 线:形式技巧.线的律动(引导,视点运用,每一页要为下一页做准备,用图说故事,动作第一,运镜的角度就是一种动作,疑问?惊叹!下一个疑问?用画面唤起意念,用细节传递主要信息,呼应手法,翻页的技巧,分段与组合,双线交叉。) 面:内容手法.面的张力 我想以绘本《我们要去捉狗熊》说说我通过学习后所看到的内容。故事讲的是爸爸带领一家人去捉狗熊,他们一路经过了草地、河流、树林和暴风雪,最后终于找到到了狗熊,但是,狗熊一瞪眼,他们吓得就开始往回跑,又经过了暴风雪、树林、河流和草地,最后跑跑回了家,躲进被子里。书的封面与封底是完整的一副画面,一个年轻的爸爸率领着他的四个孩子——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婴儿,一个学龄前的男孩,两个穿着裙子的漂亮女孩,外加一条黑色的牧羊犬,欢呼雀跃般上路了!他们排成长长的一队,又蹦又跳的去捉狗熊了!打开扉页,蓝色的天空下,平静的大海,海面上有几艘帆船,一群海鸥在空中翱翔,有几只停下来在海边觅食,很温暖的场景。整本书采用了一页黑白间隔一页彩色的形式。黑白页是炭笔画,画面柔和,速写似的线条非常灵动、简练;而彩色页,则是画成了她最拿手的水彩画。 故事的开头: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
作者: vienna 时间: 2018-6-1 01:09
vienna 发表于 2018-6-1 00:14
Vienna《好绘本如何好》看完这本书后才明白制作一本绘本是多么不容易,要考虑那么多方方面面。首先是版面设 ...
Vienna
《好绘本如何好》看完这本书后才明白制作一本绘本是多么不容易,要考虑那么多方方面面。首先是版面设计,一本绘本从构思版样,草图,色稿……都要一一推敲,不只要考虑画面本身,更要思考画面彼此的连贯,每一张图在整体布局里的位置,过程十分细密。原来阅读绘本有很多层次,除了文字和图片,还有更深入的细节和故事。
点:绘本元素.点的舞蹈(造型,故事,配角,伏笔,背景,气氛,意义,暗号,道具,韵律,角色)
线:形式技巧.线的律动(引导,视点运用,每一页要为下一页做准备,用图说故事,动作第一,运镜的角度就是一种动作,疑问?惊叹!下一个疑问?用画面唤起意念,用细节传递主要信息,呼应手法,翻页的技巧,分段与组合,双线交叉。)
面:内容手法.面的张力
我想以绘本《我们要去捉狗熊》说说我通过学习后所看到的内容。故事讲的是爸爸带领一家人去捉狗熊,他们一路经过了草地、河流、树林和暴风雪,最后终于找到到了狗熊,但是,狗熊一瞪眼,他们吓得就开始往回跑,又经过了暴风雪、树林、河流和草地,最后跑跑回了家,躲进被子里。书的封面与封底是完整的一副画面,一个年轻的爸爸率领着他的四个孩子——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婴儿,一个学龄前的男孩,两个穿着裙子的漂亮女孩,外加一条黑色的牧羊犬,欢呼雀跃般上路了!他们排成长长的一队,又蹦又跳的去捉狗熊了!打开扉页,蓝色的天空下,平静的大海,海面上有几艘帆船,一群海鸥在空中翱翔,有几只停下来在海边觅食,很温暖的场景。整本书采用了一页黑白间隔一页彩色的形式。黑白页是炭笔画,画面柔和,速写似的线条非常灵动、简练;而彩色页,则是画者最拿手的水彩画。大半跨页的彩色画面上都没有文字,只是在左面的一页中央画了一个画框,写上了诸如“窸窸窣窣”、“哗哗啦啦”、“唧唧吱吱”一类的象声词。当五个人被熊追得落荒而逃时,好像是为了配合他们几个人逃命的速度,画面一切为三:逃出山洞,逃出暴风雪,逃出树林……一页上是三幅拉长了的画面。看到书名,去捉狗熊,为什么要带着小孩,捉狗熊是很危险的呀。其实这当然不是一次真正的捉狗熊行动了。捉狗熊怎么能不带上枪?怎么能带上一群手无寸铁的孩子呢?那不是去捉狗熊,而是去喂狗熊了。显然这不过是一次幻想的狩猎,是一次奔放而又快乐的想象力的游戏。
故事中采用重复的话语: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每一句都充满了一种高亢、韵味十足的音乐感。还有形象生动的象声词,五个人穿过草地的的“窸窸窣窣”声、涉水过河的“哗哗啦啦”声、走过烂泥地的“唧唧吱吱”声、穿过森林的“磕磕碰碰”声、暴风雪“呜呜呼呼”的呼啸声…
故事的连贯性,画面感很强,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一页狗熊独自往海边行走的背影,与开头海鸥在海边觅食的情景相呼应。
发觉自己还只是读懂皮毛,唯有多读多练才会进步。
-
4E86EB9D-08F9-422F-8249-61A6BB2AB4D5.jpeg
(42.17 KB, 下载次数: 389)
-
445E8156-9B48-4EF2-B5A7-E9DC7AFE26C8.jpeg
(50.89 KB, 下载次数: 420)
-
9DAB57E4-075B-4600-841E-AB04F25A41F9.jpeg
(55.89 KB, 下载次数: 434)
-
D52E1119-655F-4941-813D-C41596045762.jpeg
(54.31 KB, 下载次数: 415)
-
85CCB314-EB5A-4561-BEF8-EB964F368FB6.jpeg
(51.96 KB, 下载次数: 412)
-
098EA55B-B408-48D0-85A7-256331324B76.jpeg
(51.86 KB, 下载次数: 406)
-
7B276CF1-0BA7-4904-90E7-D25E024A1202.jpeg
(40.9 KB, 下载次数: 401)
作者: fandy 时间: 2018-6-1 01:26
寻找《小黑鱼》的“点-线-面”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By Cici
作者 李欧·李奥尼。
书名 小黑鱼
作者 李欧·李奥尼
译者 彭懿
海南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里游荡,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生命,又高兴起来。小黑鱼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后的小红鱼,为了生存,不再躲避,他想了个好办法,教他们游成大鱼的样子,而自己来当眼睛!就这样,他们在清凉的早晨游,在明媚的中午游,把大鱼都吓跑了。 作者简介 李欧·李奥尼,1910年5月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是比利时犹太商人,母亲是女高音歌唱家。因家在美术馆附近,舅舅们又是建筑师、画家和艺术品收藏家,所以他从小就得以浸淫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13岁起,他随家人辗转美国、意大利。1935年获得经济学博士。1945年,欧洲兴起反犹太浪潮,他们被迫举家走避美国。
李欧·李奥尼
李奥尼是一个才华横溢、不受拘束的艺术天才,绘画、雕刻、平面设计、印刷、陶艺、摄影……样样精通,曾任美国《财富》杂志设计主管长达10年。期间,他多次在欧洲和美国举办个人画展、设计展,并曾担任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主席、1953年度国际设计大会主席。1955年获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协会最佳广告制作美术指导、1956年获建筑联盟金牌奖。1984年获得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奖时,受奖词这样评价他: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设计创作、设计领域的领导和人才培养,以及通过为孩子创作绘本,至少深深地影响了三代人,而自始至终,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贯穿着他的作品。
他的绘本获奖无数,其中《一步一步》(Inch by Inch,1960)、《小黑鱼》(Swimmy,1963)、《田鼠阿佛》(Frederick,1967)、《亚力山大和发条鼠》(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1969)分别于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 体
绘本体的架构
整本书的绘画形式采用水彩拓印的表现形式凸显海洋生物的灵动和质感,仿佛我们看到的,游走在小黑鱼周围的海底生物都是真实的。小黑鱼从封面开始就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出现,便让我们对他的特殊引起共鸣,跟随故事的主人公小黑鱼游走在海底世界中,去探索海洋深处的奥秘,去发现自己周围的异样,思考自己的生活的方向,找到困境的出口,最终通过伙伴们的齐心协力,改变游走海底的队形,整齐有序的排列方式,变成大鱼的形状便能使得大家都能遨游海底世界。
小黑鱼的独特不止在它的外形,更在于它能身处逆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帮助身边的朋友一起共度难关。在它游走海底世界,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能战胜孤独寂寞、害怕和伤心,发现各类海洋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形式,却又各自安好。于是小黑鱼自救自己和族群的方法便应运而生。这就是小黑鱼的鱼总不同,能让小读者们感受到它的独特与面对困境时成长的变化。
点
绘本元素·点的舞蹈
记得古人在描绘音乐的韵律节奏变化时有诗句形容,其中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郝广才同样用珍珠项链来形容好绘本的画面韵律。画面的连贯性及韵律的好坏决定了绘本的质量,而《小黑鱼》绘本中的图画表达故事性主题的节奏便是渺小的小黑鱼相对浩瀚无际深邃的大海的对比,这个画面出现了7次,凸显了小黑鱼的孤独和无助,恐惧感一触即发。另外便是各类体形巨大的大鱼和海洋生物的对比画面的穿插,与小黑鱼形成强烈的对比。 小红誉作为与小黑鱼共生于食物链位置的物种,以水彩拓印的形式呈现,数量多,形状没太大区别,却也有不同,有些没眼睛,有些不完整。更重要的是与在海水中游走的方向和形态各异,大有盲目随波逐流之势,为了保存生命也只敢躲藏在海藻和礁石的影子中苟活。
与小黑鱼灵活游走于各类海生物周遭,并为各种遇见和发现而开心。
海洋生物作为配角的运用和烘托,从凶狠残暴饥饿的大金枪鱼开始,体型的强烈对比凸显小鱼的渺小和弱势。当看到无害的彩虹果冻搬的水母,走起路来象水下行走的机器的大龙虾,各种颜色的大怪鱼出现时,心情开始变化,一扫孤独和害怕。连长得茂盛的水草出现都以糖果般的礁石来搭配。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多长的大鳗鱼自在的游走,海葵像粉色的棕榈树,在风中起舞。没有若肉强食的太平时间,海底一片祥和安宁。
背景的运用,在小黑鱼与深邃的大海独处时,空旷的大海和渺小的小鱼形成强烈的对比,孤独和无助感让人感同身受。
线
形式技巧.线的律动
用画面换起意念,通过画面的描述,让读者在脑中形成一个视觉形象,意念自然对应而生。以小黑鱼游走的经历,对大海的探索和见闻,作为书的主线,小黑鱼的形象贯穿整本书的页面。小黑鱼顺应水流的方向一直向前,在海水里的深度,也各有起伏。不禁让人想到这是条时刻保持思考的鱼,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危险的预警状态。
面
内容手法.面的张力
整本书的主题比较简单,围绕小黑鱼遇见危险,到他通过海世界的了解和探人,发现了海洋生活的安宁,但为了保持小鱼儿的生命安全,小黑鱼带着大家齐心协力保持队形,自由行走于海洋的各个角落。
作者: 13416612183 时间: 2018-6-1 18:38
《傻傻的莎莉》的“点·线·面”
——读《好绘本如何好》有感
《好绘本如何好》,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书,一看封面就爱上的书!可惜也是一本我第一遍读得如云里雾里的书,读完一遍后,找不到主旨,构建不了框架!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我再细细研讨目录架框时才恍然大悟!于是第二遍我这样读——根据目录制作阅读笔记框架,再按框架阅读,并摘录关键语句谈体悟等。再然后,找一两本最喜欢的绘本,尝试从“点”“线”“面”多角度去体验,另有一番收获。在这,聊聊《傻傻的莎莉》的“点•线•面”,去体验“点的舞蹈”,“线的律动”和“面的张力”。
《好绘本如何好》在“点”这一章“故事”中有两段话虽然浅显但主旨明确:首先强调“绘本是用图画说故事的艺术,书中的插画重要的功能,就是把故事的情节、内涵表达出来。”接着强调“好的插画能让读者不看文字,光看图画也大概知道故事在说什么。”“绘本的故事并只是靠文字来叙述,而是由插画和文字的组合共同表达。”最后强调“插画并不单独存在,有没有文字帮他叙述都可以,但一定要有故事。”由此可见,作者反复强调的是“故事”,没有故事的绘本或许根本就不能成为一本好的绘本,不管文字多么优美,也不管插图多么精美。因为“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像故事的主题。” 《傻傻的莎莉》有读者喜欢的故事:傻傻的莎莉去城里,倒着走,打倒立。正文第一页作者就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故事,人物。除此之外,简单的十四个文字还交待了众多特别之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无尽遐想:莎莉很特别,“傻傻的”,这就决定莎莉去城里这件事肯定和我们不一样!不是吗?她不但“倒着走”,还“打倒立”!那她一路上会发生什么趣事呢?最后能顺利去到城里吗?插图呢?一片金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跨过一条蜿蜒的小溪直到城里!小路两边有泥坑,是谁在泥坑里玩耍?有小屋,是谁伸出两只小脚?来到小河边,清澈的河水中,是谁倒立潜水,伸出两只脚掌?走近城里,那一堆雪白,又是谁?金黄的尽,小城旁边,那行走的金黄又是谁?作者用画面唤起意念,不但让我们感受到莎莉去城里的故事必定精彩,还让我们展开想象之翅,大胆猜想故事发展!
我们迫不及待翻页,想快点发现故事是否如自己所想,还是完全出乎自己意料之外!此时,作者用细节传递主要信息,“1,2,3”,“1,2,3”……故事在这个韵律中反复推进。莎莉首先遇见傻傻的猪,与其倒着跳舞,打倒立,一起去城里;紧接着遇见傻傻的狗,与其倒着翻跟斗,打倒立,一起去城里;然后是傻傻的鹅,傻傻的羊……正在我们沉浸中这欢快的“1,2,3”时,作者却让这个韵律戛然而止!故事发展也因此到了一个小高潮——莎莉真是傻傻的,都快到城里了,怎么能倒立着睡觉呢?着急的我们开始想办法——怎样才能唤醒傻莎莉呢?着急地我们寻找作者留给我们暗示——那个金黄色的小人!我们很快就能发现作者在正文第一页就留下的伏笔!
我们急切翻页,验证自己的发现!原来他叫黄花侠!此时他出场了,那他会有什么办法唤醒莎莉她们呢?说真的,我想了一百种可能,就是没有想到竟然是挠痒痒!这绝对是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作者制造惊奇来得如此自然,正是“跳脱成人的方式”的真正体现,也是“跳脱儿童的形式”的模范篇章!更惊奇的是莎莉醒来竟然头上脚下了,我们不禁感叹“莎莉终于正常了”!是吗?翻页过来,竟然还是“莎莉就这样到了城里,倒着走,打倒立!”插图更是疯狂——从此,全城倒着走,打倒立!除了窗台上的鲜花依然正常怒放!作者是不是想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它最大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快乐、感动,不见得要有什么道理”!
没错,这正是作者要传递给所有读者的主题,一个单纯的主题:阅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娱乐,一种原汁原味的游戏的快乐!作者为了表达这个主题不遗余力——从封面开始一直到封底,“触目惊心”的黄!《我的情绪小怪兽》这样说“快乐,就像太阳一样明亮,和星星一样闪耀,很容易感染身边的人。快乐的时候,你会哈哈大笑,想跳起来,起出去玩,还想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于是,奥黛莉·伍德让画面一片金黄,让黄花无处不在,成为主角、配角出出场的黄花毯,还幻化为改变结局的“黄花侠”!于是,她让莎莉倒着走,打倒立,让她和猪倒着跳舞,和狗倒着翻跟斗,和鹅一起唱歌,和羊一起睡觉,和黄花侠一起挠痒痒,和全城人一起倒着走,打倒立!游戏自由自在,多种多样,快乐无处不在,感染你我!而这也正是作者一直创作的气氛!
《傻傻的莎莉》,让我们体悟到绘本的独特——点的舞蹈,线的律动与面的张力,反复阅读,反复体悟,韵味无穷!
作者: 安然swanlake 时间: 2018-6-3 00:11
安然
超现实派画家安东尼•布朗是我最喜欢的图画书作家之一,他的图画书几乎本本戳中我的内心深处,其作品屡见于各项童书大奖,而且本本脍炙人口。他特有的超现实风格,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每个小地方都藏着意涵丰富的幽默趣味,而其书中所带给孩子们的希望与愉悦,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难能可贵的珍宝。就想无数阅读推广人给他的评价 “安东尼布朗不仅有天份、有才能、有无可比拟的想象力,还将绘本带往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他以超现实的笔触创作出只有他才能呈现的绘本世界,吸引大小读者一读再读,并且每次阅读都带给读者新的发现。
这次作业我从家里书架上拿下的是安东尼的《动物园》。
这本书内容不多,一共才24页,封面和封底都是黑白斑马条纹,封面正中央长方形图片类似一张全家福,很明显的爸爸的体型占了大半部分面积,和两个儿子都身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三人面带微笑,图中的我倾身向前,几乎要出了画面。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左后方的妈妈,衣着颜色暗淡,面容淡然。前后的4页环衬都是纯黑色,和我看这本绘本的感觉一样,沉重,压抑,沉默,严肃和阴郁无力感。
第一页,用四格分别画的是我的家人,和封面相似,仅仅哈利露出笑容,第二第三页去动物园,买票,图片都只占了页面的大约一半。而从进入动物园开始,韵律感就开始了。左页是图文各半的表述看了什么动物,而右边都是用大幅画面描述该动物,和居住的环境,如此循环,知道最后出了动物园,都是采用这种结构。这种一左一右的两种画面,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在双线叙述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人的喧闹和动物的沉默。在这种强烈对比中,读者的心会有震颤:沉默的动物是可怜的,而喧闹的人群何尝不是如此?
意义就藏在无意义中,安东尼采取了一种冷叙述的调子,讲述了很多没有逻辑关联的琐事:堵车,和售票员吵架,想吃东西爸爸不给吃,自以为好笑的冷笑话……然而,意义正是藏在这些没有意义的琐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生活的庸俗和无聊。换个角度看,人类何尝不是被关在自己设置的笼子里,一张张冷漠脸,还有许多标志性的符号,安东尼最喜欢埋藏的彩蛋,例如犄角,猪头,尾巴,脚蹼獠牙,鸟嘴,羽毛,老虎豹子斑纹等。再来说说这个爸爸,形象也很鲜明,轻浮,低俗,缺乏同情心,为了逃票撒谎,对孩子专横,自以为是的牛角怪。嘲讽孩子哪个才是猴子呢,嘲讽妈妈对老虎的同情,虚张声势中的怯懦。妈妈则全程忧愁脸,严肃压抑,同时也能看出她的善良,作为与爸爸对立的形象存在的,对动物命运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的叹息。至于我和我弟弟,两人打架,觉得游园最棒的是吃了好吃的汉堡薯条和豆子,弟弟觉得最好的是猴子帽子,面对动物,不是爸爸式的高高在上,也不是妈妈的无奈与同情,而是隐约有着一种平等感。而“我”的那一句:动物也会做梦吗?这一句内心独白,是否表示“我”的疑惑,对于人类动物之间还没有清晰的见解,只是隐约还是摇摆与孩童天性的感受力与即将成长为“大人”之间?
再来谈谈书中的动物吧。画家在描绘这些动物的时候,有意突出了动物和周围环境的对比。作为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却被局限在一隅,它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却是那个小下的天窗。长颈鹿的身体扁平,像是贴在墙壁上的纸张。本应傲啸山林的兽王老虎,被铁丝网囚禁,尾巴无力地垂落。犀牛留给人的印象本是强壮和暴脾气,但书中的犀牛在身边巨大、充满压抑感的巨石和墙壁映照下,显得非常弱小,有着委曲求全的温顺。企鹅,在一个人工水池旁边呆着,作为极地猛兽的白极熊,只能在正在融化的假冰上“走上去,走下来,再走上去,再走下来”,样子“看起来好蠢”。狒狒在不安地打斗和号叫,而红毛猩猩则更是把自己藏在浓密的毛发中,趴做一团,一动不动,懒得看外面的游客一眼,任凭人们“大喊大叫”,“我们终于找到大猩猩了”。天啊!那是一张多们震撼人心的脸!与前面把背景画大动物画小不同,也与前面有意无意忽略动物的眼睛不同,这里给了大猩猩脸部的一个特写镜头。画家还特意用了一个十字分割线,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大猩猩的表情上。瞧它的眼神,多么悲伤,多么可怜,多么无奈!看到这张脸,会有流泪的冲动……
在看到这些动物的描述的时候,我心里的感觉是压抑的,沉默的,就像一团驱之不散的乌云萦绕心头,再慢慢的,慢慢的,化作一种悲凉,渗入心底…
打开前环衬,开始一段沉重的阅读之旅;关上后环衬,留下满脑子沉重的反思。尤其是最后一张图,一轮圆月下,向往自由的飞鸟,和笼子里的那棵树。树不是象征这生机,向上,无限延伸吗?而这棵困在笼子里的树,感觉生命力被束缚,牵制,完全被禁锢,让人心底十分难受。
一部用图画说明一切的杰作。
作者: 小丁丁妈妈 时间: 2018-6-4 19:55
我准备写这本书的。。。。。
作者: 小丁丁妈妈 时间: 2018-6-4 20:27
《好绘本如何好》共读作业:
借鉴书中的说法,尝试找一本或⼏本书中没有提及的好绘本,从点线面中挑重点解读,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分析能够让人接受,不少于 1000 字。
首先要原谅我今天才来写一这本书的作业。有一群人一起来读一本书,尤其是参加了线下的共读以后,听到很多人对一本书不同的点,不同的理解,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心情。就象刚刚我打开电脑,对着大丁说:麻烦你到小丁的房间随意挑一本绘本给我好吗?结果这位大侠给我拿来了一本《蔬菜解密》请问你知道什么是绘本吗?买回来的有图画的都是绘本!好吧,我拿着共读的书解说一次:绘本是运用一组图画,表达一个故事,或者是表达一个故事的主题。于是,他再返回小丁房间,拿了一本《建筑师小弗兰克》
《建筑师小弗兰克》 作者:弗兰克。维瓦 佟画 翻译
简介:小弗兰克是建筑师,他和同样是建筑师的爷爷一起住在纽约,他们养了一只叫艾迪的小狗。两位建筑师对于建筑师应该做什么有着不同的看法。一段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参观之旅,让小弗兰克更加有勇气追求梦想,也让老弗兰克觉得自己更年轻,更有智慧。
1.从布局来看这本绘本:都是将二页形成为一个画面 每一个页面又都有文字讲述。这个应该是相互呼应并且对照。页面开始中小弗兰克动手 所做的物品在后面的博物馆中都有展示,这并不是小费兰克的作品,而是老弗兰克的。这算是一个伏笔。
2.绘本角色 因为故事主题鲜明,绘本角色简单:小弗兰克 老弗兰克和小狗艾迪
3.内衬与封底都是同一个色系,也是一个点
4.绘本中每一个动手制作的物品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也是随手可利用的
我觉得这是一本没有太多说教,但是很好做故事会的绘本。我们可以一直在绘本中寻找与发现乐趣。并且动手做一做。
作者: Ivona 时间: 2018-9-11 17:30
《好绘本如何好》之读《雪人》有感
——by 温玉洁
读罢郝广才先生的《好绘本如何好》一书,对于绘本的架构、元素、旋律、内容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再读英国作者雷蒙.布力格著作的无字书《雪人》时,不禁按照《好绘本如何好》的线索重新整理一遍,惊喜地发现从点、线、面三方面来理解,是完全可以印证该书的部分理论。
如下分别解读。
首先从“造型”讲起,造型很重要,这是绘本元素中的“点”,这个点能否吸引儿童阅读,则造型起关键作用。《雪人》这本书的主角造型,一个是孩子生活中如邻家伙伴的“男孩”,形象熟悉、亲切。另一个是圆头圆脑的雪人,憨厚可爱。无论是否有过堆雪人的经历,书中这个胖胖圆圆的雪人形象便使孩子们一眼就喜欢上了,会忍不住翻阅下去。
吸引孩子的点出现了,那么在翻阅过程中,形式的技巧不可忽视,这就是绘本的“线”。这条“线”要如何布控,才能牢牢地抓住孩子的视线呢? 一起来看看雷蒙是怎么做的。
从正文第一页开始,整本书的架构采用了漫画格的形式层层推进剧情发展。首先看第一张图,熟睡的男孩;第二张,姿势不变,但是睁眼微笑;第三,转过头来看向窗外,背对着读者;第四张,跑到空前,打开窗帘,隔着玻璃触摸窗外漫天雪花……这一整页的线索都是围绕“下雪了”来铺开。在翻页前,男孩急匆匆跑出家门,连帽子被风吹落都浑然不觉,他要去哪里呢?这一页,就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吸引着读者继续翻页。
接下来的两页,展示了男孩滚雪球,铲雪堆成雪人的身体,点缀雪人,堆成一个高大、和蔼可亲的雪人形象。这两页,虽静犹动,每一个小格子的画面变换不同的场景,作者就像孩子一样,与图画角色产生了互动,也使图画书外的小读者们对角色产生深刻共鸣,恨不得能钻入书中与男孩一起堆雪人——这个视点的运用效果非常了不起,如果一个孩子能沉迷角色游戏当中,他一定舍不得放下书离开。
雪人堆好了,也玩了一天了,天又黑了。一家人围坐在壁炉前,可男孩却是放心不下窗外的雪人——烤火时他转向窗外,父母专注地看电视时他跪坐窗前,盯着雪人的背景,这一格画面被作者放得很大,显得男孩和雪人的距离很远。再接下来,刷牙,换上睡衣,男孩的视线都离不开远处模糊的雪人背景。此时另一条“线”出现了,就是男孩床头旁的闹钟。从男孩换上睡衣遥望雪人时出现,隐约可见是7点整。下一格画面就是妈妈跟男孩掖被子,说晚安的时刻,闹钟上画的是8点20分——孩子闭眼睡觉时是9点整,刹一睁眼却是11点整!2个小时过去了,大人离开,孩子醒来了,辗转反侧再难入睡,转眼到了12点10分,男孩思量再三做了个决定:穿上睡袍,走下楼梯,去门外看雪人……
从男孩推开门一刻,雪人也转过身来,拿下帽子,向男孩打招呼——原来这个时钟,就是由“线”向“面”过渡的线索,这两页间都是相同的人和物,只是利用时钟在幕与幕之间做链接,顺势带出内容,即是郝广才先生提到的“面”,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雪人“活”了!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事情!
从雪人“活”了开始,整个故事便充满了想象力,但是并不是荒谬的臆想,而是合情合理地展开。怎么说呢?且看这些小格子的画面:男孩带着孩子经过壁炉,一股强大的暖流让雪人连忙退后……雪怕什么?当然怕热了,这个壁炉简直就是他的克星啊。雪人就算活过来了,也还是雪人,怕热怕火的。这便是合理性的想象了,作者并没有捏造一个不怕水火如超人般的雪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雪人”。再看雪人驻立在一幅向日葵的挂画前愁眉苦脸的样子,多真实啊!雪人哪能看得到七八月绽放的向日葵呢!这还真是遗憾啊!当然,这本书最让孩子快乐的是参观完孩子的家,雪人牵着孩子的手出门去飞过高山,飞过城市,飞到海边看日出的那几幕——雪人能飞?问问孩子这个问题,看看孩子会怎么回答?孩子一定会说:当然能啦,雪花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所以雪人会飞,这个情景在孩子的眼里并不荒诞。
越往后翻,这本书的动作就越多,幅度就越大。作者使用电影运镜式的手法,通过镜头不断换角度,拉近,拉远,俯瞰,仰视……让读者的视觉也跟着起伏变化,运镜之间,产生强烈的动感效果,使故事进入快速的节奏,把读者的情绪拉到高点。
不得不说,雷蒙这个“面”铺得很活,让雪人以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甚是精妙!
最是有意思的是,《雪人》这本书的结尾把男孩父母对坐吃早餐而男孩跑到门外去的画面被放大至六个小格,暗示着郝广才先生所说的“大人出现,幻想结束”——孩子和雪人一夜狂欢,在晨曦初露时回到家中重新入睡,再醒过来时,不顾正在吃早餐的父母,急忙跑到门外,看到的雪人却已经化成一堆积雪,只剩下一顶帽子、围巾以及几个煤球。
如果没有看过《好绘本如何好》,读《雪人》这本无字书时,成人可能根本耐不下性子看完,或者只会觉得“本故事纯属虚构”,对于沉迷其中的孩子定是不能理解。但是,正是这样一本充满奇思妙想的书,让孩子们喜不胜收。
那么,这个故事在最后,完了吗?
成人看来,已经完了。但是孩子看来,却是未必,背对我们的男孩,低着头像是跟积雪说些什么呢。再看封底,又重复出现了那三幅雪人牵着男孩的手走出门外、飞向天边的画面,而且,比内页的画面更清楚,笔触更有力量——孩子看到这里,会作什么样的想法呢?
嘘!还是等大人离开的时候再说吧!因为,绘本有一种叙述故事的结构原型,就是“大人出现的时候,就是幻想世界的结束;大人消失的时候,就是幻想世界的开始。”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