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二期第八轮第6周(2018.6.4—2018.6.10)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丁丁妈妈 时间: 2018-6-4 20:31
标题: 写写写第二期第八轮第6周(2018.6.4—2018.6.10)
这一周没有什么大事件要发生,六一已经过了,端午还在后面。真是难为身为教主的我了!不能象五群那样,每天共读一本已经那么正能量了,还再来一篇焦虑要写。我们轻松一点吧,我喜欢无压力的事情。这周里有一个二十四节气“芒种” 来聊一聊你对这个节气的认知,或者是对二十四节气中任何一个节气的认知吧。在什么时节会干什么事情,或者是,你在什么节气自己或者是带孩子干过什么事!(欢迎原创,禁止百度)
作者: eyretree2016 时间: 2018-6-5 15:27
写写写 0610 关于二十四节气,必须很惭愧的承认,如果不翻书翻日历,我说不完整。一年12个月平均每个月两个节气,一个季节有六个。除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些平常出现率较高的八个节气之外,我能记得的还有谷雨、清明、惊蛰、小满、霜降、小寒,大寒这七个,然后剩下的很自觉的去百度了下,春天的还有雨水,夏天的还有芒种、小暑、大暑,秋天的还有处暑、白露、寒露,冬天的还有小雪、大雪。虽然查完感觉只是一时想不起,但为何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呢,这也再次说明当时学生时代学这些知识和真实生活没有关联,只有季节的开始或者明显变化的节气才有印象。而节气最初由来的传说也记模糊了,所以知识还给了书本,而真实生活和这些渐行渐远。 芒种是六月的节气,这个节气前后,农作物逐渐成熟,记得我小时候上学,大概这个时候还会放农忙假,因为那个时候家里还有耕地可种,我们种了小麦玉米,我至今清醒记得在小麦田里割麦子的情形,天气炎热,太样火辣辣的晒着,我不太会割麦,大人也不怎么让我动手,但我好奇觉得好玩,有一次割麦把自己的大脚趾割出很大一个伤疤,把大人吓坏了。至此以后再也不让我割麦。我开始在麦田旁边的水渠旁边看虫子玩,说是水渠早就干涸,没水的渠里长满野草,我就拔草玩,后来发现蚂蚁还大惊小怪,成为大人记忆尤深的笑料。 没几年,耕地越来越少,老爹也不愿意再种地,应该是村里人都不愿意再种,政府把地全卖了,户口也都成了城市户口,我童年关于田野的记忆也慢慢淡出了。 农转商之后的记忆就是和人有关,而和田野土地无关了,而我多希望我的孩子也可以有关于田野土地和自然的童年回忆啊。暑假里正是可以和自然打交道的时刻,而炎热的深圳,能有哪些更好的自然玩法呢。期待着遇到更好的安排。 感谢本期教主出这个题目,虽然我对芒种没有太深刻的理解,但这个题目却让我回忆起童年最美妙的时光,一段沉没在记忆深处许久都不曾想起的日子,它提醒着我的来路,让我的现在更有力量。
作者: 乐果妈 时间: 2018-6-7 18:25
芒种,忙种,忙着种,小时候就这是这么理解。 对于二十四节气,童年的生活中,几乎没印象,只是印在日历上的字而已。儿时家里不种田,也没有乡下的老家可去,父母也不太懂,说不出一、二,根本不知道二十四节气和农耕之间的关系。反倒是当了妈之后,才会想着该如何教娃。我不知道知道芒种可以做些什么,也不了解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有什么风俗。谢谢阿雅推荐了“多多读书·二十四节气的秘密”,多多的晨诵,多多爸爸的晚课,听起来挺有意思,近期就和娃一起听这“多多读书”,娃有兴趣时再一起看看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书籍,我们一起学习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作者: 天静 时间: 2018-6-10 14:29
我也很惭愧地说,关于二十四节气,我真的没有了解多少,我印象中,做农民的父母了解得比我多太多了,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的妈妈也会记得二十四节气歌,每一个节气要做涉及面,她懂得比我们都多。 我就讲一下其他的吧。最近做了自然夜观,关注起自然教育来,跟松鼠老师聊天起来,也有团体针对二十四节气做一系列的自然教育的。这个也挺好的,只有放进一个比较系统的配置来,我们的课程看起来才会更加像模像样。也只有成系列的课程,运作和收费都会相对容易一点,否则,一节一节来,多难!回归二十四节气,我也跟孩子一起学习学习。还好,现在每个节气都在朋友圈看到算是提醒。下一次,做到我们去提醒圈里的人。哈。
作者: gingerbin 时间: 2018-6-10 18:49
说到节气,我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即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之所以对这个印象深刻,是因为一个比我们家晚生一周的朋友给他们孩子起名“小满”。初见这名字就好喜欢,简单中见心思。正好应了“大满则亏,小满则安”或“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人生哲学,静心内观,确实要时不时问问自己:做人做事是不是太满了。
比如夫妻相处中,是否需要彼此之间完全真诚、完全没有秘密,完全的包容迁就?朋友之间是否要一味认同,一味谦让?我想,亲密的关系,就像两棵树,好无空隙缠绕在一起只是消耗养分,最后搞不好枯萎,而预留一点生长空间,两棵树都能并肩长得郁郁葱葱!越走越急的是岁月,越变越快的是人心。缘深缘浅,自有时间的安排;凡事余一线,日后好想见。
说到事,是不是所有感兴趣的事都要去尝试学习?是不是做事一定要完美极致,毫厘不差?上次的主题里也谈到,什么事情都重要什么事情都想做,最后是什么事情也不重要也做不好。需要适时做减法。就像写写写群里会有人陆续退出,我想这也是深思熟虑后如何更好平衡生活的一种选择!
太阳有升有落,月亮有圆有缺。大地东南低洼,上天西北较高,天地都存在缺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舒展开自己的愁眉,唯有简单笃定,方能不乱一心。小马夹
作者: 小丁丁妈妈 时间: 2018-6-10 19:13
我在广州返回深圳的地铁上来完成这周的作业!
其实我对二十四节气知道的也不多。有几个是记忆深刻的!一是“谷雨”为什么印象深,因为只要这个节气一到,在十八岁之前,我都是会去提个篮子去摘茶叶换零花钱!谷雨的茶叶很短,很难摘,价格会高一点!那时候是二元一斤,我每天放学后拐到茶园去摘个一斤二斤,每次钱都是现结的,对此,我动力满满!一直到“清明”之后,茶叶已经长大,价格又会低一点,价格会是1.5元一斤!但茶叶很长,也很占称,每天能摘个二三斤!再到“立夏”,价格已只有一元或8毛一斤了,但茶叶已经每隔一天就长好深了,茶叶杆更占称了!每天摘个四五斤很轻松!我讲给小丁听的时候,他难以理解,而我却还是会有当年赚到钱的兴奋!立夏的时候又有“立夏呷蛋,麻石踩烂”这一说!在立夏这天,我们都会煮白水鸡蛋吃,所以都会很高兴!
作者: anneliu 时间: 2018-6-10 21:24
今年1月份做了一起故事会,把中国传统节日扒了一下,特别把二十四节气歌做为背景音乐,还让孩子们读了一遍“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说实在话,现场一开始有个孩子在我一提“中国节日”的时候就直接说了“二十四节气”,我很诧异,这家长平时的输入工作做得很到位啊!因为除了他,其他的孩子都是不知道的,甚至听都没听过,更别说每个节气的时间和意义了。 在我的娘家,家里一直用的日历本是那种每天撕一页的那种,写着黄道吉日宜忌事项,二十四节气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早上老妈都去撕下旧的,然后告诉我们今儿是什么日子。印象中,我只记得初几、三伏天、三九天什么的,然后就是放假的日子。
虽然从小就体会到农耕农种农收,而且是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什么节气有什么农事儿,记忆还是不深刻的。农耕,我只记得坐在牛拉的犁耙上很好玩儿;农种,把一粒一粒棉籽丢进一杯杯土模型中的,等它发芽;农收,坐在轿子(农村土话,就是只有坐的、没有推的、没有轮子的婴儿车)的时候就深受其害。姑姑跟我说,我不满两岁的某一天暴雨来袭,家人全都去抢收晒在道场的麦子,全部都收回家、站着屋檐下感叹暴雨来得太猛了的时候,才发现我居然还在桃树下淋雨。那可真是个落汤鸡!关于农收的另外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是,农忙放麦假了,老师布置了任务要去拾麦穗。奶奶心疼我,怕太阳晒着我,就抱了一捆收割回来的麦子,给我一把斧头,让我坐在家里把麦穗剁下来。结果,我一不小心,左手食指被剁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现在还能看到伤疤。
现在孩子不在农村生活,当然也不知道有些什么农事儿了,想要去体验一把也需要比较大的代价,但是古人的智慧、依时而事的聪明才智,还是值得去宣讲一下的,能够在回老家的时候找机会体验一把,孩子应该会很开心的!
红苹果妈
作者: 心妍 时间: 2018-6-10 23:03
我自己对节气没什么大的了解,只记得小时候大人会经常提到,到什么节气了,该怎么种庄稼了,该怎么准备穿衣饮食注意,具体哪个节气该干什么,就不知道了。还模糊记得地理老师讲的回归线,子午线什么的,当时地理是完全蒙菜的,不懂。印象最深的是夏至和冬至。夏至应该就是夏天来了,热啊,万物应该进入避暑阶段,刚好那天是我的生日……冬至就是冬天来了,那天北方很冷,要吃饺子,否则会冻掉耳朵。虽然小时候不爱吃饺子,但记得那天冷冷的感觉和热气腾腾上桌的饺子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呵呵,我又怀念北方的冬天了
作者: 核桃小怡子 时间: 2018-6-10 23:19
写写写-书怡 说起节气,除了常听常见的那几个,仅有中学时期地理、语文相关的模糊记忆,其它节气不翻日历真的记不起来。现在我觉得除了手机日历外,还真得需要一本厚厚的老式日历。我的孩子还小,目前还没有特别过过什么节气,不过也应该买些节气的绘本看看。 读了Wendy转发三联的那篇文章,作者写到“芒种,忙种”,和一幅幅播种的情景,我想起来小时候在农田里的几件经历。一个是我曾和小伙伴们在麦地里,掐了几棵麦子,小心翼翼地把麦芒剥去,漏出一颗颗嫩绿嫩绿的麦子,一把放进嘴里,麦汁在嘴里裂开流淌出清新的麦香味;还有一次农田经历是我小姨告诉我的。我右小腿处有一块月牙伤疤,我不记得是怎么伤到的,又一次说起来,小姨笑着说“你那是学个麦子镰刀伤到了”。她不说我都不相信我曾手持镰刀下地干活! 以前从不把“二十四节气”当做什么“节”,现在越来越觉得要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前为了考试,现在纯粹为了自己。
作者: 湘宁妈 时间: 2018-6-10 23:29
二十四节气,我记得以前上学的时间还特别背诵过。后来,出来工作了,用不上了,再加上,什么节气,手机上一查就有,久而久 之,忘记了。
其实留下来的这些都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说,上周日的晚上,太阳下山的时候,太阳是落在一团乌云后的,看上去,给乌云镶了一条金边。娃看到了就觉得很奇怪。我就可以告诉她,这是乌云接日,这一两天要下雨了。
作者: summermai 时间: 2018-6-11 00:18
麦草香馨
关于节气
其实说起节气,我真的是连24个都说不全呀,即使说出来,时间顺序也不对,还不如孩子能唱出24节气歌来。
要说关于节气的事儿,知道的最清楚的就是清明和冬至了。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谓是千古流传,要是连这个节气也不知道的话,那可就真不是中国人了。小时候每年清明前后,妈妈都要带我去给姥爷上坟。其实那时候小孩子并不太懂得大人们每年的这一天站在麦地里面哭一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只记得要烧纸,要磕头,还能和表姊妹们在乡下玩一天,其实挺愉快的。
另外一个深入我心的节气就是冬至了。每年冬至都要吃饺子,老人们说不吃饺子,耳朵就要冻坏了,我每年都吃饺子,可是每年耳朵还是会冻。不过吃饺子是件特别愉快的事儿,小时候,一大家子人围着一块包饺子,有人擀皮儿,有人包,我就在中间做传递,大家有说有笑,真是很热闹。即使现在到了南方来,每年冬至,我们还是一定要吃饺子。
作者: aya93 时间: 2018-6-11 00:23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从开始认真做亲子阅读以来,才真正的去了解学习24节气。感慨老祖宗智慧真的是无穷的。而在这之前,三十多年年的人生岁月里,对节气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无非是,抚慰肠胃,祭五脏庙的那些故乡食物的味道记忆。
在我的家乡,立春这天必然要吃春饼,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总会做上我最喜欢吃的酸辣土豆丝儿,爆炒豆芽,米炒羊肉,爆炒肉丝,虎皮尖椒,凉拌黄瓜丝儿,大葱蘸大酱这些经典的春饼菜。而夏至这天必然是要吃凉面的,吃惯了的换面老牌子,热水滚煮,捞出冷凉白开过掉热气,配上妈妈早就准备好的青椒,大头菜,黄瓜丝,胡萝卜条,青豆,肉末,豆腐丁儿,麻酱,啃上一瓣山东人吃凉面必不可少的大蒜瓣儿,这个夏至过的,无比的惬意。而立秋,那就是贴秋膘的日子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妈妈总会做上一大锅排骨汤,炸上一大盘吃起来爆流口水的带着花椒味儿的炸排骨块儿,炖上猪蹄儿,一家子妥妥的贴上一顿秋膘。而冬至那就是整个大北方地区必不可少的吃饺子,冬至这天只有吃了饺子,你这个冬天才会平平安安的度过,最起码你的耳朵是保住了。还有清明时节的绿豆旗子,谷雨下来的新鲜绿茶,中秋那会的茶叶蛋和大螃蟹,大雪时节的羊肉全汤……
24节气对于我,春夏秋冬轮回道,就是故乡妈妈菜的味道。
而对于我的孩子,自小生长在深圳的她,24节气的可能就是在妈妈陪伴她读书,自然观察的记忆。有机会有故乡让她去感受农耕和土地的记忆越来越弥足珍贵,幸好湘西苗寨里还能摸到真正的稻谷,还能看到耕种的水牛。
作者: fandy 时间: 2018-6-11 08:27
二十四节气的记忆—芒种
By cici
身为祖辈都为农民家的孩子,但脱离了成长的农村生活,对于祖先在农耕文明中保留下来的时令节气的知识就更加的没有印象了。这些凝结了古人在自然环境下劳作中根据观察和记载流传给后人的智慧,我们应该熟记。记得不久前16年的暑假我还写了关于试读作业的日本作者的一本绘本《苹果树的十二个月》,一位在乡下耕种的农民叔叔为生活在日本都市的孩子描绘自己工作耕种的环境里,四季变化、自然气候现象,农作物的病虫生长等情景。这无疑是给远离农耕式生活的都市长大的孩子们的一种图文并茂的科普。当时我引用了24节气歌,关于芒种的那句便是:夏满芒种署相连。
对于芒种时期的记忆不太深刻,除了在挂式台历上能看到节气的标注,及结合黄历说明的忌宜事项,基本上无法联系到自然生活和农耕生活的实际中。只记得在这个节气后便是端午,在南方,每到端午会用雄黄兑白酒,加生蒜头浸泡后将汁液抹在孩子的脖子、四肢上,有防蚊虫叮咬、预防被蛇咬伤之用。在后来看过白娘子传奇之后,知道蛇精在端午时节饮下雄黄酒便会现出原形。想必和这个功效也有一定关系。但在后来的水浒传中知道,雄黄加热后有剧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类砒霜,想想是有些风险的,好在我们家人没有饮酒的习惯,也无生吃大蒜的喜欢,要不想着吃个有杀虫功效的酒泡大蒜,岂不后果不堪设想。在端午时节也是进入盛夏的时节,暑气湿毒便会侵袭人们,也是病毒和疾病肆虐的季节,为了防病祛灾,家家户户会在门头悬挂艾草和菖蒲叶,一来艾叶有杀菌的效果,二来还能祛暑降湿。每到夏天,孩子们长痱子,被蚊虫叮咬后,便用艾叶煮水洗澡,功效很好。直到现在,尽管医疗水平发展得很快,但在这些古人留下来的传统和智慧任有人在沿用。过了芒种也是南方梅雨(梅雨)季节开始的时候,万物生长繁茂,同样包括结构简单的病毒和细菌,在温度适宜加上湿度的环境,霉菌就肆虐了。在这之前老妈便会趁大日头将冬季的厚衣服和棉被都清洗干净整理打包装入箱子,莫了还要放上樟脑丸防虫吸湿。到入秋或冬季前拿出来时会有一股淡淡的樟脑味。
有的年份雨水充沛,甚至连绵不绝,大雨下个不停,便会对蓄水的水库造成一定的压力,水渠里便要配合泄洪,以免正在疯狂生长结籽的禾苗被淹。我们便会穿着凉鞋卷着裤管躺着漫过水渠溢到路面上清凉的水嬉闹。大人总是告诫我们,小心洪水有毒,泡水了会长疮。只记得那些水很清很凉。现在再去找小时候趟过的小溪流,早已不复小时侯的清澈,流淌着的是上游村子里养殖户拍泄下来污水。家人说,自从有了这些排泄物,深挖在院子里的井水都不能直接喝了,虽然相隔几十米远,口感大不如从前了。虽然也许久不再用,但小时候那种纯粹的乡村气息已回不去了。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