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五期第三轮第16周 [打印本页]

作者: fish_iris    时间: 2019-1-6 00:50
标题: 写写写第五期第三轮第16周
写写写第五期第三轮第16周看了那么多的书,绘本也好,桥梁也好,文字书也好,自己喜欢的或者厌恶的书都好,选一本,来试着写一个导读或者书评呗,或者记录一下和娃/和先生/和朋友聊起这本书的那些碰撞和共鸣。


作者: 13416612183    时间: 2019-1-6 11:38
【2019年1月2日星期三】读出《汉字是画出来的》的别有洞天!
有那么一本书,我先后买了近十本,除了我自己珍藏了一本,有多本在同事手里,还有多本是朋友托买的,它叫《汉字是画出来的》,小象汉字著绘。
汉字是怎样来的?是用象形、指示、形声等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是画出来的》主要是讲象形字的故事,有来由,有意义,有运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一年级孩子总能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是畅借书,自从我给孩子读了这本书后,一直处于漂流借阅中,几乎没有再回到我的手。若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它,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就知道。有的孩子说他最喜欢拿这本书考同学,考爸爸妈妈,考老师;有的孩子说喜欢用这本书和同学一起玩猜猜猜游戏,特别有意思;有的孩子说他读了这本书就变成了汉字小博士了;还有的孩子说读了这本书自己也能造出一些汉字来,使汉字家族更强大……真是一百个《汉字是画出来的》的读者,就有一百零一个不同的“汉字哈姆雷特”啊!
作为教师的我,自然对这本书情有独钟!语文老师阅读此类书既是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专业精深的助力。但是仅仅阅读这一本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继续阅读《汉字有意思》,跟着刘墉一家趣味玩汉字,再阅读《会说话汉字》等等,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成长自己。
反复阅读《汉字是画出来的》,每每读到“‘美’的甲骨文就像头上装饰了羽毛的人。古时候,人们认为头戴羽毛饰品十分好看”,都会莞尔一笑,想到自己既然是“美青”,是不是也要戴上羽毛饰品表现一下美丽青春呢?哈哈哈……读到“光”时,总在想,为什么是“像一个跪坐着的人,头有一把火”,而不是因为有火而激动自豪挺直腰板傲然挺立呢?也许是对火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意吧!这与刘墉的《汉字有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个汉字都是童话故事!这本书里面这样介绍“美”——中国人也称“艺术”为“美术”;“美”是象形字,好像一个人头上戴着羽毛或兽角的装饰,看起来很美。但也有人说,“美”这个字,是由上面的“羊”和下面的“大”合在一起变成的,意思是大大的羊很美。看来,这个“美”还是挺“物质”,不是吃的,就是打扮的;也挺“拜金”的,打扮要好的,吃要大的!不过追溯远古,能有得吃有得穿就已经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了!造字也自然离不开人的衣食住行!万物来由自有各自应有的源头!
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来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当我们祖先造字之时,人类正处于最低层次要求,需要最起码的食物与人身安全,文字的创造之源自然以食物为主,肥大之羊自然“美”也!
当我们带着孩子阅读此书时,既要读到书中故事,还要读到书中故事背后的故事,别有洞天,自然另有味!

作者: 艾艾    时间: 2019-1-6 20:43
小勤出题要求聊聊一本书,看到题目,瞬间大脑一片空白,或许忙碌躁动的生活,让自己即便阅读也没有真正进行思考,今年虽然看了很多好书,感受只是一时的,未入心。刚刚好龙岗站建站一年,聊聊龙岗站吧。经过一年的发展,龙岗又注入了新力量,7位核心义工变12位,围绕在我周围,感觉好幸福!我们总结18,展望19,新的一年将是龙岗站的个人成长年。大家热情不减,集思广益,商讨出好多新项目。本来我只是想开个总结会,草籽们聚一聚,继往开来的事随意就好。没想到每个人总结过后都觉得没做什么工作,对未来的期待就像头脑风暴,奇妙的构思和创想一个接一个,太令人惊喜,当即定下来三个项目:成人共读会,三级站点,手工分享培训(成人+儿童)。最近一直处于疲惫状态的我,被大家感染了,又充满了激情!令人感动的是每位核心义工都自比绿叶,搬砖的…自认做得太少,最终大家认可自己是搬书的人。亲爱的们太过谦虚,没有大家无私的奉献,无经费无场地的龙岗站如何能持续开展活动!新年最期待的是共同成长,我们终将会成为奶奶,但绝不能把故事给丢了。加油!爱你们!!!
作者: 文艺小毛驴    时间: 2019-1-6 22:34
这期的题目突然不知道写点什么,给一本书写个导读或者书评吧,写一写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张羽医生写的只有医生知道系列,里面采用小说叙事,第一人称描述的手法,用主人公在医院中所遇所见所感来告诉我们,关于妇产科关于医疗关于医生的一切。在里面我了解了协和的前世今生,也知道了很多妇产科知识,我经常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故事轻松还有些幽默,可是往往会被他们最真实的语言和生活状态所打动。
作者: poulinezeng    时间: 2019-1-6 22:58
最近跟娃一起读芭贝柯尔的《精彩过一生》,读到最后我跟娃都在笑,大师就是把看似很严肃的事幽默淡化,真的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该怎么过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有的焦虑。书名已经告诉我们了,要精彩过一生,该做什么的年龄就去做什么,不要等死翘翘了还后悔没做什么。书的内容是以爷爷奶奶的口吻来叙述他们是怎么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孩童到成人再到步入老年后的生活,每一个篇章都很精彩,到最后还有死亡后会变成什么的猜想,绝对是脑洞大开,看到封面的一群鸡还没感觉,甚至觉得奇怪怎么会画一群鸡,读到最后一页,我们看到一整个版面的一群鸡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死亡的话题也是可以这么轻松展开的,说别人死自然是不好,可是说到自己死亡的问题想谈什么就谈什么。今日偶然发现自己头上有一小撮银丝,娃虽然嘴上没说,可是逢人就说她妈妈有白头发了,她已经长大了,一天下来看似很欢乐,睡前来一句,妈妈,为什么人会变老?我居然没答上来。是自然规律使之?还是操心会变老?我知道我那善良看起来什么都无所谓的女儿藏着一肚子的秘密,她跟人家说妈妈有白头发了只是期待别人口中答案是他们的妈妈也有白头发!她问我为什么人会变老其实她想我告诉她人不会变老,她那有时温柔有时凶恶的妈妈会一辈子陪着她,她不用担心我们有离开的那天。但是我没有戳穿她的小心思,无条件地爱她是我在2019年开始最想做到的一件事,无论她是怎样的孩子,我都深深地爱着她!感谢书籍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感悟带来解惑!
作者: 水晶H30    时间: 2019-1-6 23:04

写写写第五期第三轮第16周看了那么多的书,绘本也好,桥梁也好,文字书也好,自己喜欢的或者厌恶的书都好,选一本,来试着写一个导读或者书评呗,或者记录一下和娃/和先生/和朋友聊起这本书的那些碰撞和共鸣。        孩子读书的小学一直推广大阅读,以前一直信任学校的共读书单。虽然有一些快餐类文学比如《一年级的小豆豆》之类的书,但也都无伤大雅。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过《一年级的大个子和二年级的小个子》、《窗边的小豆豆》等书,开始跟孩子一起阅读学校推荐的书。对快餐类文学或是质量不高的书籍不跟孩子进行深入讨论,会在学校共读完成后找类似题材的书与孩子共读。最让我吐槽的是三年级下学期暑假选读书沈石溪的《神奇的警犬》,书中个别章节跟街边派发的小黄书有一拼,以前就看过一个妈妈批评沈石溪的作品存在儿童不宜内容,现在果真眼见为实了。沈石溪对质疑的回复是:他的书不是写给儿童看的。他这个回复不能让人信服,在各大购物网站他的书上架推荐都是儿童文学,每年在渐少提取的版税也不少。这件事让我对沈石溪的印象大打折扣。同样是动物小说西顿、黑鹤的作品没有情色内容一样好看。为此我还焦虑了一阵子。但是后来发现这些焦虑是多余的,比如孩子上小学都会迷《马小跳》《米小圈》,但是推荐孩子们看《淘气包埃米尔》孩子们会立马爱上这个埃米尔。只要孩子的阅读量足够多,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 水晶H30    时间: 2019-1-6 23:08
13416612183 发表于 2019-1-6 11:38
【2019年1月2日星期三】读出《汉字是画出来的》的别有洞天!
有那么一本书,我先后买了近十本,除了我自己 ...

美青姐,我要去跟你借书啦
作者: 丹妈阿娇    时间: 2019-1-6 23:24
最近几天看完的一本书是《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是台湾作家梁旅珠写的,她是台湾大学外文系的才女,美国留学回来的海归,却为了一双儿女,放弃工作,全职全身心投入陪伴孩子,最终女儿被哈佛、斯坦福等世界7大名校争相录取。
我发现我的很多想法和观念都跟她太像了,都喜欢计划行事,都喜欢把问题想在前面,从长远打算。育儿方面也是,不是特别推崇当下特别流行的温和教育,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往往都是严厉地。但是这些严厉严格并不会伤害到孩子,也不会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者: 逍遥旅程    时间: 2019-1-6 23:25
上次参加新书试读,抢到一本绘本《生蛋快乐》。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它讲的是: 蛋蛋村里住着鸡、鸭、鹅。一天早晨,他们发现了一张神秘海报,原来是比赛下蛋——谁下的蛋多,谁就能得到神秘大奖。鸡鸭鹅们激动万分,各自备蛋。在下蛋方面最有优势的鸡们,一开始毫不在乎,可是没有想到,鸭鹅们都在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怎么办?聪明鸡想出了一个又一个主意……最终,神秘大奖将花落谁家呢? 整个故事通俗幽默,笑点不断;人物的神态动作传神,栩栩如生;内容简单明了,人物众多,各色人等粉墨登场,你方唱吧我上场的热闹场景;为了大奖,各种办法手段层出不穷:或借或偷,或造假或舞弊,或铤而走险或以身试,因竞争而陷入自欺、冷漠、紧张和焦虑。……最后结果,全上当了! 这本书,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一定都很喜欢。可以当做一个有趣的故事来看,也可以深挖寓意,可以隐喻很多场合哦。
作者: 张艳萍    时间: 2019-1-6 23:28
元旦小长假我们几个好友又再次从大江南北在广州相聚,其中有两个姐妹已经是十一年没有见过面了,从毕业到现在,大家不变的是姐妹情深,变化的是我们都为人妻为人母,家里多了一个或两个宝贝,这次和以前不一样,老公聊的少了,我们聊的最多的是孩子,孩子的阅读,当他们看到了我们家哥哥现在读的一些书时她们更多的是惊讶,都感叹她们作为成年人也没有读了孩子读过的这么多书,看到孩子每天阅读打卡时,她们也在说回家后让孩子也参与我们的阅读打卡来,推荐他们给孩子需要购买的几套书,其中《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套系应该数孩子们最喜欢,首先孩子们都是迪斯尼的粉,告诉她们杨鹏是中国首位迪斯尼作家她们就兴趣来了,其次这是一套专门讲述孩子,爸爸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的书,最重要的是该系列图书故事想象力新奇丰富,情节起伏跌宕,能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孩子,同时很多家长和老师对该书的评价是称之作解读父亲和加强两代人沟通情感的童话书,所以特别推荐,再就是我们家哥哥读该书时真的是可以说废寝忘食啊,就连上卫生间都拿着看[偷笑][偷笑]
作者: L25洪贵琼2018    时间: 2019-1-6 23:31
本周主题:看了那么多的书,绘本也好,桥梁也好,文字书也好,自己喜欢的或者厌恶的书都好,选一本,来试着写一个导读或者书评呗,或者记录一下和娃/和先生/和朋友聊起这本书的那些碰撞和共鸣。  本周正在看的书《被讨厌的勇气》,还是17年上正面管教时同学推荐,到现在才买回来看,大楷的翻了一遍,还没有仔细的看过,里面有些话真的挺触动我的,比如: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大脑里面对这句话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记得发现母亲书里面说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会伴随终身,但是这里就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有的,但是都是过去式,你可以现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  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我本来就是不太爱也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看到这句话无比的认同,所以做自己就好,不太在意别人的对自己的看法与评论。。。   被别人讨厌是一种能力与勇气,对自己说,你就是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张大姐李大哥隔壁老王等,你们的评价只是你们的主观感受,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 毛毛猫    时间: 2019-1-6 23:33
《旁帝经典.大翅膀系列》接力出版社 初遇旁帝是买了当当清仓特价的本系列第三辑,原标价甚高但只有薄薄的三本书,清仓买来倒是便宜,初时有些不以为然。读起来才发现,里面的故事真是天马行空,每次主人公都会到达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每次的奇遇,小到眼泪,大到太阳,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人公的好奇、勇敢、正直,带领着他穿越重重阻碍。虽然字不多,但画面里的信息量惊人,细节之处总会发现一些小彩蛋。无愧于法国魔术师特殊成就奖,看他的书感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就像被魔术师领着进行一场神奇的旅行。 我被这套书给吸引了,不由得想把前两辑也抱回家来。可惜的是,当当上已找不到前两辑的套装,我费尽力气也只能找到部分分册,有些分册市面上已没有货了。感觉这是一套比较古老的书,但是可能因为出版时间较早,又缺乏推广,销量不佳,出版社已经绝版。 希望出版社有朝一日能再将这套好书重印,将这套作品再带给大家。
作者: J21黄虹    时间: 2019-1-6 23:51
今天下午,我带孩子去上形体课时,一位熟识的老师问我:4-6岁的孩子应该看什么书?

我想了想,第一次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4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喜恶,他看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应该由他自己来决定了。这里说的“决定”,当然并非指由孩子单独去搜索、寻找、购买或借阅——但也不能否认有一小部分孩子可以做到这一点——而是说,孩子日常的阅读行为和生活习惯,已经能够构建起一张足够充实而且留白丰富的书单。

这张书单,以孩子的“兴趣”为圆心,可以无止境地向外扩展。离圆心越近,越容易讨娃娃第一眼喜欢;离圆心越远,则越容易在某些因少见而弥足珍贵的时刻带来狂风暴雨般的惊喜。

不止于如此。兴趣不但是起点,还能成为前进沿途最重要的推动力。

说“兴趣”就是亲子共读和儿童阅读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其实并不为过。有了兴趣,很多枯燥的名词,深奥的道理,都能在孩子迸发的无穷精神力量中变为成长的养料。

兴趣,到了某种程度、堪称特殊的兴趣,会导致一种专属于儿童的、既充满想象力的散漫又带有人类特有智力活动的逻辑性的、像是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沿着一根看不见的线奔跑一样的——专注。

最终,它会打开无限多的可能性。

《共读绘本的一年》,是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薇薇安•嘉辛•佩利的作品,它描述了这位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专家,用整整一年时间和全班孩子们深入共读李欧•李奥尼的作品,读绘本、讲故事、做表演、画海报、甚至与故事作者通信的全过程。她创造性地将故事的力量融入教育,孩子们则展现出惊人的精神力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长。

而这一切的起源,完全是因为班上一位小女孩对李欧•李奥尼作品《田鼠阿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只小田鼠把她推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然后,她又把班上的所有同学甚至老师,都拉进了这个世界里。大家一起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探索和成长。

这个崭新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成长中,首先接触到的当然是周围的真实世界,具形的人和物,然后,是具体的感觉和语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会认为“我见即真实”、“我感即存在”。

然后,绘本来了。一方面,绘本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认知,把“我见”的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绘本还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知道“我见”以外有更大的空白世界,是可以任由思绪去填充丰富的。除此以外,绘本充分利用拟人、象征、夸张、变形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孩子用更柔软和自由的思维视角来看待世界,提炼他们自己的看法,来对抗世界现成的辞典。

而《田鼠阿佛》里面的那只棕色的小老鼠,用自己喜欢思考“颜色”和“词语”的习惯,把有着同样习惯和兴趣(还有同样棕色皮肤)的瑞妮推进了李欧•李奥尼用自己的十几本绘本作品构建的绘本世界。这个新世界里,有孩子们还未完全熟识的人类社会的一些规则。李欧•李奥尼用鳄鱼、小鸟、小田鼠、老鼠、青蛙……们,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对自己的剖析、旁人对自己的认知和世界对自己的回馈是如何碰撞;在碰撞之后发生了什么,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又依据什么做出了自己的下一步选择。

孩子们不看作品导读,没有艺术理论基础,他们凭借兴趣出发,在阅读《田鼠阿佛》之后,制作了相应的海报,排练了舞蹈,哼唱自己创作的歌曲,然后,一本又一本地,继续阅读李欧•李奥尼的绘本作品,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和他们的行为,为之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对应的具体人事和行为习惯,提出自己的不解,互相解答,彼此安慰。

这样的智力活动,在很多教育者看来,也许是超越了年龄层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们以为孩子不太容易懂得成人世界的情感交互和心理衡量。所以,首先在选择绘本时,我们就往往会避开那些过分哲思沉重、意味深长或主旨不够鲜明的作品,我们担心孩子读不懂——我们其实也担心自己讲不清楚。在进行亲子阅读和儿童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又往往补充太多,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孩子的思考,在尽力想把深奥复杂的思想简化之后表述给孩子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锻炼分析能力和自省能力的机会。这其实是现在很多经典改编书存在的共同问题——编者嚼过了,吐出来干巴巴的东西,再给孩子们看。

而在《共读绘本的一年里》,薇薇安老师做出了的选择是:搭建一个教育舞台,让孩子们自己唱戏。她提供绘本,道具,适当地抛出问题,孩子们出自内心需求的探究和他们之间的互动,推动了阅读的进展——薇薇安老师领导了一个宽松、自由、激发主观能动性的“读书会”。

具有复杂深奥内涵的故事,同样适合孩子,他们应该有深层感受和思考的机会。至于他们的感受是否“正确”,他们的思考是否“深刻”,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深层感受和思考的机会,将会慢慢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他们知道自己被鼓励着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知道艺术的解读是多样化的——正如我们的世界一样。

沉潜于同一作者、同一类型、同一对象、同一艺术表现手法……的绘本作品中,只要有兴趣,孩子就能够收获深层阅读的乐趣。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我的孩子只喜欢恐龙的书怎么办”,如果读得够多够深,恐龙就绝不会只是“我见”的恐龙。同样,我们不用担心“这本书好像很难读懂”,成年人对于“懂”的标准太过固化了,是时候让孩子的想法冲击一下我们僵化的脑袋。

作者: cassie.liang    时间: 2019-1-6 23:55
写写写第五期第三轮第16周看了那么多的书,绘本也好,桥梁也好,文字书也好,自己喜欢的或者厌恶的书都好,选一本,来试着写一个导读或者书评呗,或者记录一下和娃/和先生/和朋友聊起这本书的那些碰撞和共鸣。 聊一聊最近让娃看的投入的《猫哈拉商店》吧。这本书是横岗种子义工天静师姐说来听听工作坊,我们小组获得的奖品。拿回来后我就翻看了一遍,那个时候兴奋的我给娃念,但是娃居然不感兴趣。这一放就算大半年。最近学校漂流书娃自己带回来这本。带回来就要求我陪读,前面两张陪读完自己等不及看完全书了。还兴致盎然的画了一张思维导图。《猫哈拉商店》属于读起来不累,一章一个故事情节,故事内容属于魔幻类型,很符合二三年纪孩子的阅读需求。我陪读过程中发现字大,比起其他故事会这本的生字不多,每章会配上优美的插画,每一章故事标题就很吸引孩子,能让孩子读下去,而且一章的内容不多,能让孩子一口气读完而不觉得累。看到孩子这么喜欢看这本书,我也留心下来,会推荐给身边同龄的孩子。 在写写写里看到Lv妈提到《最后的告别》,书我买了一段时间但是一直没翻看,看到Lv妈提及我一口气读完了。对人生最后阶段如何渡过,如果身边最亲的人到了最后阶段,我们如何能更好的陪伴。我自己的堂伯刚刚癌症去世,读完后真的有点后悔看晚了,如果早点看到,推荐给堂哥堂妹看,那堂伯最后的日子会不会有不一样的选择。过年打算带回去给父母看看,希望在都好好的情况下大家先聊聊这些有一天终将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 fish_iris    时间: 2019-1-6 23:55
13416612183 发表于 2019-1-6 11:38
【2019年1月2日星期三】读出《汉字是画出来的》的别有洞天!
有那么一本书,我先后买了近十本,除了我自己 ...

借书+1
作者: fish_iris    时间: 2019-1-7 00:10
20190106 写写写
想想还是谈谈《威廉先生的圣诞树》吧。
一颗有魔力的圣诞树,从一个人的家里,走进了千家万户,给很多个家庭带来了节日的快乐和意外的欢喜,欢聚的幸福。
故事自然是美好的,欢乐的。我也以此故事走进孩子的班级做了圣诞节的故事会。
但是其实关于圣诞树一变为二二变为三的过程,我其实有一点点遗憾。
管家先生“咔嚓”一声剪掉威廉先生的圣诞树的树冠,让他刚刚好适合了客厅屋顶的高度,随后他看着被剪掉的树冠想“真漂亮的一棵小圣诞树啊,如果把它送给侍女,他一定会很开心的!”这是一个关于分享的美好的缘起。
可是,从这颗小圣诞树到了侍女的手边后,慢慢的,有些东西变了味道。侍女看着因触到屋顶而歪斜的小圣诞树,一剪刀剪掉它的树冠后,居然是不假思索的把它丢在了垃圾堆上。然后,是园丁太太的先剪后丢,接着,是大熊,是狐狸,是兔子……
树冠一次次被剪掉,但是一次次被毫不怜惜的丢弃。
虽然,被无情丢弃的树冠,每一次被发现,就会给一个家庭带来节日的欢欣,但是我仍然很不解,为什么不是“留下自己的圣诞树,把被剪下的小小圣诞树放置在门口,附一张卡片“你好,如果你需要这儿棵圣诞树,就请把它带回家吧!”呢?”这是馈赠的快乐,也是圣诞节日的意义所在。
如果是我的故事,我会这么写吧。
作者: 13416612183    时间: 2019-1-13 22:33
水晶H30 发表于 2019-1-6 23:08
美青姐,我要去跟你借书啦

来吧,来吧
作者: 13416612183    时间: 2019-1-13 22:34
fish_iris 发表于 2019-1-6 23:55
借书+1

欢迎,欢迎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