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四期第七轮第7周(20190225-20190303) [打印本页]

作者: joysunny6301    时间: 2019-2-26 12:46
标题: 写写写第四期第七轮第7周(20190225-20190303)
本帖最后由 joysunny6301 于 2019-2-26 12:51 编辑

继国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二胎家庭越来越多,养育孩子变成每家每户的必修项。现在做什么事都主张抱团取暖,这期我们一起来聊聊(二个话题任选):
1、聊一聊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喜与乐,谈谈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你认为重要的事;
2、都说生活要有眼前的苟且,也要有诗和远方,聊聊你的诗和远方吧;
作者: carrie_xiaomr    时间: 2019-3-3 14:09
03笨猫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最近很流行,可能是击中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哪份不安,成了很多人的向往和追求。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局势多变,很多人的不适应感应运而生,所以觉得生活很艰辛,很苟且,而不能自拔也属正常!
     何为苟且呢?在自己的记忆里, 苟且这个词感觉是个很遥远的或已快被淡忘了的词,如不是从网上看到,也不会回到自己的脑海里。苟且给我记忆最深的成语应该是苟且偷生,并与嗟来之食,宁死不屈还有关联,忘了是在中小学课文中还是别的读物中,应该有很多相关的故事。最近查了词典才知苟且偷生的意思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的意思。
那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而言又何来苟且呢?实际上苟且并不是说生活没有保障,穷困潦倒,吃不饱穿不暖,而是为了自己和家庭的温饱过着一种一成不变的,规律的,感觉无滋无味的生活,还有一眼可见的未来。
         每天准时上下班,上班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下班走着同样的路回家,和同样的人吃着一成不变的晚餐,睡前看看手机,刷刷朋友圈,欣赏着别人的吃喝玩乐,浏览着高尚无比的多种多样的心灵鸡汤。就这样重复着,生活着,看上去并不太坏,也不太好,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苟且吧。
         这样的生活时间长了,就会让人发疯,让人感觉生活是那么的无聊,是那么的索然无味,就像喝着没有加盐的汤。
         于是乎我们就会向往诗和远方。
     我认为大家所向往的诗和远方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美妙的诗词和遥不可及的远方,而是想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一种追求,是想改变一成不变生活现状的一种意愿,说白了就是想给汤里加点盐,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多姿多彩。这里的诗和诗词没有多大关系,我理解应该是一种有趣,是对生活的兴趣和热爱,是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趣。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呢?世界很大很精彩,我想出去走走,是不是走回来就变得有趣了?!网络上疯传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放弃工作去旅行等行为一直受到热捧,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是不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着辞职去旅行或者来一次环球旅行,就可以了呢?每个人的收获不同,答案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旅行回来后,还会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因为日子总是要过的!继续的苟且,继续的生活!不是吗?
那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找一个和工作没关系或相关的事情来做,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要找一个兴趣来挑战自己的智慧,打乱原有的节奏,俗话说不破不立,用兴趣填充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每个人的兴趣可能不同,或爬山,或钓鱼,或绘画,或摄影,或书法等等,不管事情大小,只要执着的去做,不顾功利的沉迷其中,就有可能成为有趣的人,有诗意的人,你的生活就会充满诗意。尽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会很辛苦,很孤独,为了做成一件事情起早贪黑,勤学苦练而用掉很多时间,也有可能是白白浪费大把的时光,但细细想来,这些艰辛的过程不正是诗和远方吗?!
其实,诗和远方更应该是享受兴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指收获时的兴奋和激动。
         有趣就有诗意,眼界就是远方,唯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可以不再苟且。
         诗和远方就在自己的心中。
诗和远方





作者: 秋虹@三叶草    时间: 2019-3-3 19:10
07秋虹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给了很多人前行的力量,同样也让我在路上感到不那么孤单!
但昨天和先生在聊增添一个人手时,他的一句反问,让我不禁又要想这句话了。他说你开心地念着诗和远方,那你考虑过眼前要如何度过吗?你的理想主义不扎根到土壤里,能长大多大呢?而且你的远方有多远,能到达吗?我在极力和他争辩后,静下来想想,其实辩的有些无力~ 我不能拿出一排切实的数据让他信服,这也是我固有思维模式在作怪吧~
《成长型思维》共读后,让我更明朗了,我在很多方面的做法蛮理想化的,有些不着地,使得诗和远方太过飘渺,对我来说眼前的苟且要拿起来细究。切实可行有效,持续向前才能达到美丽的远方。

作者: joyceyoyo    时间: 2019-3-3 19:40
15甜妈
作者: joyceyoyo    时间: 2019-3-3 19:54
joyceyoyo 发表于 2019-3-3 19:40
15甜妈

      养两个女儿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是巨大的。感觉自己是个缺爱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学会如何好好的爱人,如何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有了两个女儿后,她们经常对我讲爱我,喜欢我,要求我的抱抱和亲亲,即使我凶了她们。
        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大,我不断的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离好妈妈好远好远,有如下的反省:
1.管好自己的情绪,无论工作上还是和爱人一些问题的处理上,都不能将坏的情绪带给孩子,她们不是情绪的收集器,收敛好自己的情绪,再去和孩子做沟通,如果自己的情绪没有处理好,最好不要说教孩子,容易失控;
2.改变自己懒散的作风  对孩子和爱人的拖拖拉拉非常看不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反思自己,看不惯她们就是变相的看不惯自己,因为自己也是拖拖拉拉的习性,当在别人身上体现时,就会变得很敏感,这是不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既然这样,从自己改变;
3.养成守时的习惯,不论是赴约还是外出,都要在约定的时间赶到;
4.和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 joysunny6301    时间: 2019-3-3 21:01
08sunny 我是两个男孩的母亲,偶尔为他们狗都嫌弃地年级里出现的各种状况抓狂,大多数时候沉浸在陪伴他们成长的快乐里,比起所有的人,他们更黏糊我也更怕我一些。我是那种在很多事情上放得特别宽,而在原则问题上有特别没有可商量余地的妈妈。我认为他们可以调皮一点,但是不可以伤害他人,我个人认为伤害他人才是对他们自己最大的风险。有时候我真的相信你无法想象孩子对你的爱有多深,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学着如何做好一个男孩的妈妈。当我做得不恰当时,他们会有理有据的跟我投诉,却也会无条件的原谅我。养育男孩,我总觉得自己缺乏经验,如何跟妈妈有亲密的关系而不至于过娘,活泼好动而不至于失去规则…… 今年哥哥六年级,弟弟二年级了,老二没出生之前,哥哥是被宠在掌心里的,吃穿的是父母精挑细选的,陪伴更是满满的。弟弟降生后,才发现男孩越来越被我粗糙地养,哥哥也被我总是不经意的嫌弃,总觉得年幼的弟弟什么都不懂,而哥哥应该自带哥哥属性,让着弟弟。我忽略了他一直一个人独享父母的爱,还不懂得分享,只感觉爱被剥夺,各种捣乱求关注的内心。我现在仍然非常歉意,在那个时候,不合格的二胎妈妈,给哥哥无形的伤害。幸好我家老大,特别开朗大度,现在也会很直白的向妈妈表达。 我其实一直主张孩子小学阶段应该释放天性,无忧无虑地生活,不应有太多课业的压力,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好身体,毕竟未来竞争大,说不定难以享受这么快乐的时光。所以这俩娃没报过课业相关的补习,可是现在的大环境又总是让我怀疑自己的原则,最近我们中级班在共读《成长型思维》,跟周边很多孩子自觉学习的劲头,他们还是更执着于玩乐,这就让我越来越怀疑,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志存高远的思维模式呢?
作者: D22梁泳欣    时间: 2019-3-3 21:27
14  梁泳欣                                                         我的二胎困扰
       随着女儿越长越大,我妈妈对我就越来越“关心”,关心我的二胎。我和孩子把都是不打算要二胎的,原因有好几个,就把它解释为我们的思想比较先进吧。可我妈就一天到晚软硬兼施。第一步“引诱法”:你放心生吧,生下来我全心全意帮你带。第二步“威迫法”:你生不生,你不生我就不帮你做饭。第三步“激将法”:你不生,以为人家说你不想生吗?人家说你不能生。每次说的时候我都左耳进右耳出。
      上个星期她去神婆那里问了,说我二月份能坏男孩,还说要拜托神婆每天帮我念经。此时只能用表情来表达我的心情。

作者: Diana    时间: 2019-3-3 21:49
17 Diana
《成长型思维》共读心得——Diana

听番茄老师分享的总结:
2019年1月8日晚上,认真听完番茄老师关于的分享,感触很深。
番茄老师从自身多年的儿童阅读推广的经验出发,跟大家说明了为什么想要分享这本书的初衷。为什么大家都认可的理念,可是行为模式却大相径庭?根源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即是否具备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老师从好几个例子出发,跟我们阐述并做了分享:
1、从孩子捡地上东西玩,大人不同态度的例子,引申说明孩子的探索行为应该被善待;
2、从奶奶在黑暗中打着电筒让孙子玩沙的例子,以及孩子们不断变换的玩法,引申出我们应该要鼓励和保护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探索欲望。

当我们将这样的思维模式反推到其他方面,也是相同的;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内心,然后有意识的去做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许多人或许会说,成长型思维说的这几点我们都知道。可是,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去培养自身和训练,使之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呢?
清楚的知道和在生活中、工作中有意识的去使用它是不一样的。有意识的运用成长型思维是更有目标性的,思想指导行动,是有预见性的去做。
这里番茄老师以自己表弟梦想成为律师的例子,向大家分享了一旦清晰了目标,无论挑战多大,都能克服。

在国外,“成长型思维”受到广泛认可,因此,番茄老师也推荐我们《成长型思维训练手册》和《终身成长》这两本书,作为我们的拓展阅读书目。番茄老师建议我们,作为一名学习了一年多初级和中级班课程的阅读推广者,我们可以以这本共读书为契机,对自己前期的学习做一次梳理和总结,并理清自己接下来可以怎么做。并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导读建议:
1、可以先根据每章节的导读部分,提出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
2、讲大家提出的问题提前在小组里探讨,探讨过程中将不同问题进行对比,相互交流;
3、大家提出共同的问题可以重点探讨,并在分享之前列出提纲。

我们小组作为A组,是第一个分享,而我作为A组的组长,自然是第一个出来和大家做分享。在这里,就自己的层面、小组的层面和整个共读经历的收获做一个总结:

首先,就自己的共读分享,我自己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迷茫期”。在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心里特别没有底,不知道应该怎么带领组员做分享,也对自己充满了各种怀疑。可以做吗?做得好吗?会不会“开天窗”?等等可能发生的意外画面充满了头脑。总之一个字,担!心!

第二个阶段,我称之为“自信爆棚期”。在我们小组分享的过程中也是状况不断,到了分享时间大家在小组群都特别安静,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接近,就什么也不想硬着头皮就上了。可是刚刚起了头,小组的小伙伴儿们接二连三的加入进来做支持和配合,大家一个接一个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到后来竟变得相当有默契。
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一点一点的爆棚了!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我发现凡是参与的小伙伴们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真可谓是“患难见真情”,大家曾经彼此支持过,彼此助力过,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次考验!这个阶段,正应证了我们在《成长型思维》中分享的第二个特质——勇于行动。

第三个阶段,我称之为“沉淀期”。也就是回听和再听其他各组的时候,这时心理上的“高峰体验”已经过去了,开始理性的回顾自己曾经说过的内容,有哪些可以改进,再向其他小组学习更好的分享方式,总结更多更好的阐述,加深对《成长型思维》其他几个特质的整合学习。

然后,就小组的共读分享,我也总结了三点:
第一点,个人的力量会被集体的力量所放大,1+1>2。
当我们在分享的时候,会发现每个人的分享方式和关注的问题和角度都不尽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而大家彼此支持的过程,让我们每个人的特色都得到绽放,因此,1+1不再等于2,1+1会大于2。

第二点,辅助他人,也是帮助自我成长。
在共读导读的过程中,以及听其他小组分享的过程中,我们自我锻炼,也不断在帮助其他组员得到锻炼,这个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大家互相支持,彼此成为对方的讲述者和听众,互相支持着共同进步,非常感谢三叶草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

第三点,我们能从他人身上发现闪光点,这些闪光点能照亮其他人,也能帮助我们修正自己,得到成长。
当看见他人的亮点时,一种行为方式可能是妒忌,为什么她有我没有。然而,在这次的共读过程中,我只看见了另一种,就是不断为他人点赞,发现了他人的闪光点,我们都会为她的亮丽点赞,然后向她学习,努力像她一样好甚至更好。这个过程,我们彼此成为彼此的试金石,为照亮彼此感到开心和骄傲。

最后,说说我的收获。
1、分享导读前,需要一再梳理条理,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或例子,后期可以再更深入;
2、分享过程中的口语化要再精简;
3、这是自己的一个新思路:目前非常荣幸的成为了2019届春季初级班故事妈妈班的小组协理,因此打算就《成长型思维》在小组群带着学弟学妹们尝试进行微分享,我想这也是“勇于行动”的一个展现。
作者: 家有臭屁宝    时间: 2019-3-3 22:08

10泽妈:
        育儿过程中的喜与乐

        我的诗和远方就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达成!
        二胎:一直都喜欢孩子,很享受陪伴孩子的时刻,也觉得自己有精力可以再抚养一个孩子。
        以前孩子小时候,三天两头生病,就觉得自己是拔苗助长的母亲,没有什么经验,总是手忙脚乱,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就想着孩子健康,活泼开朗就好,对于培养孩子就按孩子的节奏,幼儿时期找伴玩,小学阶段他喜欢也有空就去接触,最主要还是空余多些时间来玩一些没压力的,没空了就筛选更喜欢的去学习,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将时间算计太紧凑了……我相信,会学的人在什么时候都能学到知识,人是立体的,需要的知识面是广泛的。
       孩子小时候生病的日子,真的很难熬,看了很多浅薄的中医类的书,小二推拿,小二穴位按摩,育儿类合格父母类的书,自己一路跟随孩子的年龄成长着,待孩子到了小学后,身体逐渐强健,我也更有了信心,看到孩子的性情还算稳重,讲道理也容易讲通,身边生二胎的越来越多,自己便萌生了生二胎的想法,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加深生二胎的念想,总觉得自己未来老了,如果是有2个孩子,那么两个孩子就多一个手足,多一份沟通和理解,生活多些乐趣,丰富些。
      自从告知泽娃有了小二,泽娃似乎一刻间就长大了,我和他出门,都是他主动提包,承担提重物没有怨言;吃什么东西都要查一下,能不能吃;时刻告诫我小心,慢慢走,或是扶着我;我一个人出门叮嘱我有事给他打电话;今早突然大风大雨,他爬起来和爸爸一起收拾阳台的东西,告诫我保暖不乱动,睡好不可以起来,这个好暖的别人家的老公,哈哈?
       泽娃是猪娃子,现在老二又是猪娃子,泽娃希望有男猪娃,也有一个女猪娃,开始有了哥哥了模样,经常会有一个好玩儿的说以后给小二玩,或者给小二买,很期待小二的到来!或许小二出生了,泽娃会有失落感会担心爱被分走了,不过我准备好了,一定可以调节好的!
作者: 张玉凤    时间: 2019-3-3 22:23
本帖最后由 张玉凤 于 2019-3-3 23:21 编辑

6                              
           й
           ΣиУа裬Сеι棬зɡ飬裬°
            Щ飬鼦飬
         
      
作者: 绿野仙踪    时间: 2019-3-3 22:37
18 艺  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第一个孩子是老人帮忙带的 不觉怎么辛苦  所以当说生二胎的时候 我没有犹豫 觉得孩子有个兄弟姐妹 互相照应 比一个人强 就又生一个 因为父母年龄大了 没有精力帮忙照顾 就辞职回家 全职带娃 却没有想到带孩子 真的很辛苦
作者: 溜溜的她哟    时间: 2019-3-3 23:18
说起育儿,我可是觉得心中有万马奔腾……
二胎是梦,不可追……
有太多的话要说,可是又觉得一言难尽。
说起诗和远方,曾经的梦想感觉还是那么的遥远,目前只有以梦为马了吧……
太久没有输入,文字变得生涩乏味,连表达觉得都要费劲心思。
所以总是慵懒提笔,提笔又忘言,言之又辞不达意……
只好言不尽意无穷啦……
作者: pkf213    时间: 2019-3-3 23:25
11   雨竹
                        最喜欢周末
   最喜欢轻松愉快的周末,因为周末可以一家人放松,因为周末孩子没有作业,老公不用上班。一家人一起去吃个小餐,一起去逛逛公园,一起去海边小转下,一起看个电影……每每这时候我总是觉得很幸福 ,我认为的幸福也许就是这么简单。
  今天早上被一阵大风惊醒,赶紧起床去收昨晚忘收的衣服,然后小宝醒了就再也没睡成。早餐完外面虽然没有了雨的滴滴答答,可还是不影响我们想一起出去走走的想法。
  一直同意都不走远,就附近转转。去碧海湾公园随便走走,刚到地方就下雨了,但是也没影响我们的兴致, 大家打着伞雨中漫步,上台阶,到平台欣赏远处的大海,下台阶,一路寻找路上的图画,边聊天边散步,边观察周围石头上的字,边倾听时不时传来的几声清脆的鸟鸣……悠闲、惬意、随性、自在。本来中午是打算回家吃饭的, 后来孩子们一商量说要去吃烤鱼 ,又转道去西乡天虹。
   因为还不到饭点,就去了五楼的儿童乐园玩,孩子们自己找着自己乐意玩的,弟弟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要玩什么弟弟就玩什么,步步紧随的跟着。吃着烤鱼时,弟弟吃着吃着睡着了,吃完刚抱到车上就醒了。一路开车去海边玩。
   随便找了一处沙滩,我和爸爸一起卖力的挖洞,小屁孩就负责在旁边捣乱。我想起小时候玩沙子总喜欢挖掏相连的山洞,一定要把我和爸爸挖的洞连起来,就两边不停的掏啊掏,终于打通了。在我不懈努力的过程中,爸爸又堆了一座城堡,小屁孩还不忘捡来小树枝插在城堡上当旗帜。最好的城堡要属舅舅的,不仅有像模像样的城堡,还有城墙,还有烽火台,还有用树叶做的旗帜随风飘荡。今天还破天荒是孩子说不玩沙子了,催着我们大人走,像模像样的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叫我们起身走人。
  今天最开心的就是这段了,离开沙子,我们把垫子铺在一个草坪上,准备好好休息休息,谁知道附近有无数的松果啊。孩子捡了又捡,实在不知道玩什么游戏,数数太小又不会, 老爸老妈又不会画画,就用松果来拼图案咯。一个不认识的小姐姐也加入进来和弟弟一起去捡松果,捡了一堆然后一起来拼图 ,拼圆形、三角形、四方形、心形、大树、小船、月亮,能想到的都来试试。又带着孩子们一起认一认。那一刻没有手机,没有工作,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和他一起拼图,一起飞高高,一起转圈圈,一起双手爬,一起打滚……不说我们家孩子了,那个一起玩的不认识的小姐姐玩到最后不愿意和妈妈回去,要和我们一起来我家。哈哈哈哈!~
  最后是散步时间,本来是打算要从这头走到那头的,小屁孩不配合,只能一半返回 爸爸已经临时有事离开,我们悠哉悠哉摇着巴士回家。晚上一起看个电影,九点多孩子们已经进入梦乡。
  愉快的周末就结束了,期待新的一周!
   只是简简单单一天的生活,我想说我很享受带孩子的过程,谁说孩子麻烦的,我就觉得挺好!
作者: 3099513096    时间: 2019-3-3 23:39
9号 川 轩妈
育儿感受

       我是两个男孩子的妈妈,全职已经快七年了。
       当我们迎接宝宝出生时,只要宝宝哭声宏亮,医生诊断孩子正常,我们就是喜乐的,慢慢地我们越来越不喜欢孩子的哭声,当孩子第一次会吸手指时,我们认为那是他的行为能力的进步,我们乐了,但孩子越长越大,我们不喜欢看到他吸手指了,当孩子第一次会翻身时,当孩子第一次会坐时,当孩子第一次会爬时,我们都开心地笑了,并引以为荣,可孩子爬着爬着地推倒东西,我们却不开心了,当孩子第一次会站,第一次会走,第一次会开口说话……我们都兴奋不已。
       孩子慢慢长大了,本领也渐长了,比如搭积木的技术更好了,但也搞得地板到处都是玩具,我们烦孩子搞得乱七八糟,孩子要自己吃饭了,我们却不想把桌上和地板搞得都是饭菜,抢过来就喂,然后更大一点又说他自己吃饭吃不好,种种情形孩子可以做的事,家长没有教孩子怎么做,都抢先帮他做完了,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家长认为他必须自己做了,可孩子却已经习惯别人帮他做了,于是矛盾又来了,家长觉得是孩子懒惰,不是数落就是批评,孩子听着不舒服,家长多说几遍看不到孩子有进步就急,说话就情绪化,孩子更不爱听了,循环下去,亲子关系越来越差,交流越来越少。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我觉得重要的是
       孩子健健康康,
       分清孩子的责任范围和父母的责任范围,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我们不要包办,比如一些生活自理的事,我们要给机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习并努力去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反之我们就越位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放学校门口的景象:孩子见到接自己的家长后,第一时间把书包和手上提着的所有东西往家长身上放,自己悠哉悠哉地走着,甚至有些家长接过这些物品后,给他递上一些点心,孩子就拿起来吃,我们本来是想着不让厚重的书包把孩子小小的脊背压弯,但却让孩子觉得只要出校门 ,事情就有家长帮忙干了。若干年以后,你才感到孩子怎么没有一点责任感,什么事都不想做。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更要想办法让孩子懂得生活来之不易,要让他体验劳动的滋味,比如做家务。
       因为生活太舒适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给得太足,这样孩子不懂得珍惜,而且让孩子明白,不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我们反而要跟孩子争着吃食物,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去给予。
       说一百道一千,最重要的是跟着孩子一同成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有他自己的人生,那样我们会更释怀,并能允许他在试错中成长!
       最近自己跟孩子讲话时语气不好,语调提高,过后又开始嫌弃自己情绪没控制好,可又频频出现,静下心来思考,最近读书太少,自己很焦躁,对孩子的不满其实是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现。
作者: 陆米    时间: 2019-3-3 23:41
在家里没有联网的笔记本里。上班后再编辑到公众号里~

B64FAD73-B3C7-4B64-A00D-F9DBEE05F3D2.jpeg (72.35 KB, 下载次数: 357)

B64FAD73-B3C7-4B64-A00D-F9DBEE05F3D2.jpeg

作者: 2018初级班L20    时间: 2019-3-4 05:05
20华丽  在养育孩子的这七年里,我改变了很多。原来的我急性子,一不和我意就急得跳脚,但是现在,基本上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急脾气了。还有,不断的思考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与过去和解,理解父母当初的做法,和父母的感情越来越好了。孩子教我如何去爱人,他教我把爱大声说出来,曾经的我是羞于启齿说爱的,现在是天天挂嘴上。和孩子在一起,懂得了信用的重要,不再随便说过的话不算数了。和孩子在一起,真的感谢他来到我的身边,生活中多了很多快乐。
作者: 张玉凤    时间: 2019-3-4 12:55
本帖最后由 张玉凤 于 2019-3-4 12:58 编辑

6号豌豆妈                  生活的样子
   前言感触:这期的题目我折腾了三次,都没保存好,为了做好写友,我还是必须把作业再次完好无损的补上,其实文字在每一次的编辑上都有了一些改变。
    生活本该的样子,我想都罩上了一层纱,若隐若现,有期待有无奈;我想朋友圈晒的就是我们期盼的生活样子,大概就是我们都想要的诗和远方吧。
    谈谈我生活苟且的样子,上班、下班、挤出海绵的时间陪娃,期盼的亲子时光,常常演变成一场战争,可还是日复一日不断的回放。有时候很想不屑工作,放下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或者说放就放,改行或投资做出一番事业,但总是瞻前顾后,最终还是安分守己守着这份工作,内心的蠢蠢欲动,在日积月累中化为了一丝焦虑,几分浮躁。生活中的油米柴盐,物质的牵拌,谈钱有点俗,可钱却真真实实能让生活的样子有所变化。那听书找心态,或者跪拜生活原有的样子,一步一脚印,学会知足常乐吧。
      感叹生活,多少人扪心自问,工作是你喜欢的吗?绝大部分都是说,还算喜欢吧,主要还是为了生活,养家糊口。特别是人到中年后,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害怕失败。
     诗和远方有多远?也许近在咫尺,也许远在天边。我想要的样子,就是能在自己感到累时,无所顾忌放下自己不想做的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常饮心灵鸡汤,沁人心脾;捧一书,练一字,喝一茶,抚一乐器,运动有活力;偶尔约上三两己,谈天说地,笑谈风声。
    回归生活的样子,在指责孩子、配偶时,我顿时醒悟。是的,那真是我不喜欢的样子,孩子、配偶就是我的那面镜子,我看到了自己,我不满,我不接纳这样的我。生活教会了我面对生活的样子,家人教会了我一起成长,成长、励炼,蜕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才能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诗和远方想必也不远了。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