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生活朵滋味】灵光消逝时代的机械复制 [打印本页]

作者: 朵米妈    时间: 2010-11-27 19:16
标题: 【生活朵滋味】灵光消逝时代的机械复制
本帖最后由 朵米妈 于 2010-11-28 01:26 编辑

话说深圳这个艺术匮乏之地,能找到一个可以放心的艺术教育场所,真的是难上加难。
比较来比较去,还是选了何香凝美术馆的少儿画苑。一是因为朋友在,二是因为临着两个美术馆,画完画可以直接去看展览,不亦乐乎。
这一天,把小朵安顿好,自己就跑去听“人文之声”的讲座。
收到的短信里是个极其繁复的标题,一时没弄明白,到了才知道,题目里省略了一些很重要的符号,真正的标题应该是:《灵光消逝时代的机械复制——解读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制品>》。呵呵,虽然还是繁复,但能看懂了。

作为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之一,本雅明是个众多文艺青年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对于机械复制对艺术作品中本真性的消解、技术进步对艺术新媒介的推进以及对公众艺术视野的开放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让他留下了这篇通俗文化批评发展进程中的非常重要的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张旭教授开篇用了几幅本雅明的照片,散发着的典型的欧洲旧式文人的孤高傲世的精神气质。深邃忧郁的目光,正诠释着理解他思想的关键,尤其是他的“灵光”概念中深深地忧郁沉思与伤感怀旧的情调。


还选了几张波德莱尔、左拉等人与卡夫卡童年的肖像作品,在老照片的阴影和黑暗尚未被高清晰地技术征服以前,光影渐进的过渡中,影像似乎被氤氲的灵光所萦绕。有趣的是,张旭教授说到当时的摄影曝光速度极慢,被摄者需要保持一个姿势和神态长达5分钟之久,所以那个时期的肖像作品,几乎都有一种非常庄严、凝重的神情,目光坚毅,仿佛每个人都将走向永恒。
作者: 芝麻团长    时间: 2010-11-27 20:01
我下午去spa了~~做减法!哈
作者: 朵米妈    时间: 2010-11-28 00:16
团长抢了我的沙发~
坐板凳发续篇儿~
作者: 星星老师    时间: 2010-11-28 01:27
看过本雅明的《驼背小人》,是我看过的很棒的一本散文集。
作者: 冰太阳    时间: 2010-11-29 11:55
羡慕一下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