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优优妈发帖,我是华丽丽的活雷锋) 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期待已久的户外故事会又要开始了。 小草籽们和爸爸妈妈来到美丽的香山驿站,围坐在草地上,开始了今天的故事之旅。 第一个环节,还是小草籽们的自我介绍。不过,和以往不同,小草籽们除了可以介绍自己外,还可以介绍其他的小草籽来代替自我介绍。小朋友们的英文介绍棒棒哒~! 第二个环节——《为你读诗》 在学习新诗之前,小草籽们不自觉地朗诵起《蒹葭》,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诗声,真是美极了! 读完了古诗,四位故事爸爸当仁不让地为小草籽们朗诵了诺贝尔文学奖新晋得主鲍勃.迪伦早年的作品:《答案在风中飘摇》。 为了增加孩子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细心的妙言妈妈为小朋友们设计了一个创作诗歌的游戏环节,首先,每个小草籽写下自己心中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收集起来,用《答案在风中飘摇》的格式来创作诗歌。孩子们的思想果然是丰富多彩,创意无限啊!让我们选几个看看吧: “为什么我的头脑会一片空白?” “非牛顿流体是什么?” “为什么爸爸们都那么爱喝酒?”“为什么妈妈不给我买玩具?”“为什么圣诞节圣诞老人会来?”等等,各种奇思妙想,有些还真是难以回答呢,不过没关系,这些都难不倒我们,因为“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风中飘, 答案就在香山驿站飘。”
第三个环节——《邦爸解字》 这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环节了,既能学字,又能听到有趣的故事。今天邦爸给我们带来的是欢乐的“巴”字。 甲古文里的“巴”,有两种好玩的解释:其中,有一种古老的解释,很久很久以前,位于现在四川地区生活着一种长臂人,他们在深山丛林崖壁间跳跃攀爬,久而久之这种地形地貌使他们进化出夸张的长臂。 是不是巴巴爸爸的手就是像这种长臂人的手,可以延展到高山,甚至“包住整个地球呢”(注:这是KK的金句) 另外一个说法,更象形,更好记,更神秘。看看“巴”这个字最初是不是很像一条耀武扬威的大蛇。这条蛇叫“巴蛇”。《山海经 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绝不是一般贪吃蛇,是吃大象的蛇。不过还好啦,吃掉一头大象,需要消化三年,排出的象骨居然成为药材,吃了这种骨头,居然是可以治疗内科疾病的。 最后一个环节,是探索与发现。因为今天有户外探索环节,当然要隆重请出我们的特邀嘉宾:自然观察工作室的狒狒老师、蜗牛姐姐、耗子哥哥。 狒狒老师首先给小草籽们带来了大卫.梅林的《没有书的图书馆》,原来这个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需要小精灵们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作,自己去充实。
紧接着,狒狒老师给大家讲了萤腹筒天牛在羊角拗树叶上写书的故事,“有毒、有毒、有毒、好好吃”萤腹筒天牛的几句话把小朋友们带进了一个有着生命活力、会说话、有故事的植物世界中。从这个故事出发,小草籽们开始了今天的自然探索之旅,当然了,每人必须要记录下树叶的故事。
在探索的过程中,跟着狒狒老师、蜗牛姐姐、耗子哥哥,小草籽们:看到了聪明的虫子会用树叶“盖房子”,外来的植物因为没有天敌而占领了大片领地,还有的植物会用芬芳的味道吸引昆虫授粉,有的树叶会有自己的防御武器“锯齿边”和“两面针”,等等。总之,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一个半小时的探索之旅很快就结束了,不论大人或是小朋友都受益良多,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真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来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