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燕其人】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娱乐圈幕后工作多年。曾为陆毅、毛阿敏、吕思清等诸多大腕明星的经纪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却结婚生子做起了全职妈妈。 在英国伦敦旅居数年间,女儿陆续上了幼儿园和小学,她大量考察欧美的儿童教育和文化活动,从中汲取开放多元的先进理念,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策划与开发出既符合国际潮流又满足本土家长需求的一系列儿童文化活动项目。
2012年,郝燕复出创办稚得其乐工作室,作为出品人和制作人,一手策划的体验式亲子古典音乐会《动物的狂欢》在全国巡演20多场,场场爆满,获得商业和口碑的双重认可。又先后举办了《冬天的奇迹》《漫游世界》等,引领了儿童公共文化活动风气之先。最新一辑《金色新年玩具舞会》将于2013年12月再次奏响。
11月23-24日的首届绘本剧交流论坛中,郝燕将在“从绘本到舞台剧”的对话环节,揭秘小剧场儿童剧《原来如此的故事》排演始末。敬请期待! 【孩子登上舞台那些事】 文/郝燕 舞台对孩子来说,是个神奇的所在。每次演出结束,总有孩子带着亮闪闪的眼神跑上来爬上来兜一圈。
有的对乐队的座椅感兴趣,坐一坐;有的喜欢跟乐手合影,尤其是漂亮大姐姐;有的致力于冲击后台,想探究幕布后面的神秘世界;还有的,哪怕就是随便跑跑都高兴,毕竟看演出是个乖乖坐着接受的过程,散场灯亮起那个瞬间标志着一种轻松的释放情绪……我不敢鼓励观众上台,毕竟我们的演出动辄在千多人的场地,全都上台就炸了锅了。 在不影响整体秩序的氛围下,我们也不强烈阻止。一般会派人或索性我自己上去,看好不能碰的低音提琴,看好不安全的舞台装置。大多数家长是很有礼貌的,会陪着孩子一起上来,规范着他们的界限,也会在满足孩子好奇心以后,带他们离场。
我们的系列亲子音乐会有个传统,当天生日的孩子可以上台,全场一起为其唱生日歌。有人问过我:这样公平吗?让别的孩子一起唱,为一个孩子陪衬?我想说,这真是大人的狭隘。登台接受祝福固然幸运,由衷为别人的幸运而高兴,何尝不是好的人生体验。哪能处处都当主角呢。 家长们啊,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为别人喝彩的机会。
演出过程当中,有时候有抽奖或发奖,孩子们上台来,也是家长喜欢的环节。大多情况,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抽奖,是抽孩子上来参与节目。有时候是当小指挥,有时候当小记者采访乐队成员,有时候是帮忙捏个橡皮鸭子参与演奏。
遇到害羞孩子,不肯上来,是经常的事儿,经过大人鼓励以后勉强上来,又要求赶紧走,也遇到过。这都没什么,他们还那么小,当然可以在聚光灯下不自在,可以搞不明白你们这些大人到底要我干啥!一般我们给个小礼物就接着抽下一位。 我一直觉得,好的公共活动必须有包容性,让爱热闹的孩子高兴,也让爱安静的孩子自在。
这时候不淡定的往往是家长,觉得居然运气那么好,却浪费了!在这里劝一句家长,在对待孩子的任何问题上,都一定要有等禾苗长大的耐心,每一次友善的经历都不会浪费。 让小朋友拒绝,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什么不要什么,别责怪,掩饰好自己的失望,忍住絮叨,体贴地陪他们回到台下。 这样,他全程看到别的孩子如何接受这个机会,玩得不错,也许下一次他就放松了。也许下三次,也许永远不,但他在台下会愉快舒服。而责怪着、抱怨着、磨蹭着怏怏而去,却在他心里留下了一道痕迹:“妈妈对我失望了。” 取决于孩子体验是否愉快的不是抽奖抽到与否,也不是利用了这次抽奖机会吗,而是家长的态度。取决于下次他是否会更勇敢的,是记忆中的回路,下次遇到邀请,他会首先想到别人玩得似乎不错,还是马上想到妈妈会冷眼会唠叨会鄙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