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771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阅365】12月24日《驴小弟变石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4 11:16: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24日《驴小弟变石头》  

一个雨天,驴小弟捡到一块可以实现他的愿望的魔石。但是在回家的路上,驴小弟被突然遇到的狮子吓着了,他下意识的想法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他变成了石头。
  那么驴小弟后来是如何和他的爸爸妈妈重逢,又是如何变回自己的,这其中充满美丽温馨,还有神奇。图文生动有趣,这是一本深受各地孩子喜爱的现代经典。
  《驴小弟变石头》是一个体现亲情之爱的温馨故事,但它同时也不仅仅要告诉你和孩子这个道理,它还想告诉你们,在任何的失望以及挫败之下,保持良好的心境,带着希望去度过每个难关,到最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未必可以失而复得,至少可以得到的是愉悦的心态和永葆的坚强。

Q1.jpg (10.17 KB, 下载次数: 147)

Q1.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17:10 | 只看该作者
驴小弟和爸爸妈妈住在橡子路,他有一个嗜好,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石头。
    一个下雨天,他捡到了一粒红得像火焰的小石头。当他端详这粒小石头时,冰冷的雨水打在背上,他说:“真希望雨不要下了。”结果雨真的停了。他觉得这一定是魔法,魔法来自这粒红石头。于是,他把小石头放在地上,说:“我希望再下雨。”什么也没有发生,可当他握着石头说同样一句话时,天就变黑了,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他欢呼起来:“从今往后,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了!”
    他希望太阳再从天上出现,希望左脚的一个疙瘩消失,这些愿望都实现了。他开始往家走去,他要用这粒石头让爸爸妈妈惊喜一下。半道上,他碰到了一头饥饿的狮子,他本来可以许愿让狮子消失,或是变成蝴蝶、菊花和蚊子,可他吓坏了,“我希望变成石头。”话一说完,他就变成了一块岩石。
    变成了岩石的驴小弟躺在草莓山上,身边就是那粒魔法石,可他无法把它拿起来。他绝望了,最后驴小弟睡着了。
    爸爸妈妈快要急疯了,可一天天过去,他们一直没有找到驴小弟。
    五月里有一天,驴爸爸一定要驴妈妈跟他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尽管我们的宝贝儿子没有了,我们还是要像从前一样好好地生活。”驴妈妈正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妈妈温暖的体温唤醒了冬眠的驴小弟,他真想喊:“爸爸、妈妈,我在这里!”可是他发不出声音。后来,爸爸发现了那粒红石头,就捡起来放到了岩石上。当他们坐下来开始吃东西时,驴妈妈突然激动地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附近。”“我在!我在!”驴小弟想大声地喊出来,但喊不出来。“我多么希望他能和我们在一起。你呢?”驴妈妈问驴爸爸。驴爸爸瞧了她一眼:“这还要你问。”
    “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驴小弟想。结果一眨眼的工夫,他就真的变了回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17:28 | 只看该作者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1907 年生于纽约市,大学教育分别于纽约市立学院及国立设计学院就读。23岁时展开职业漫画家生涯,为New Yorker等杂志设计封面和内页插画。1968年,出版生平第一本儿童图画书,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惊讶,但也都分外佩服他61岁“高龄”重新涉足另一个行业的勇气。结果,第二年,他便以《驴小弟变石头》(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列名号角图书(Horn Book)的佳作榜上。次年,考德科特奖(Caldecott)也颁给了此书。之后,他的作品源源不断,而且纷纷摘下大奖,1983年即以《老鼠牙医――地嗖头》(DOCTOR DE SOTO)得到纽伯瑞佳作奖他本人也在1988年获得安徒生奖的提名。这位爷爷级的作者于二○○三年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五岁,作品有《老鼠牙医地嗖头》、《驴小弟变石头》、《奇奇骨》等約三十多本。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18:03 | 只看该作者
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获奖及推荐记录】
    ●1970年凯迪克奖金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100本最佳童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美国收录44部20世纪最重要的图画书的《20世纪童书宝库》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18:33 | 只看该作者
解读《驴小弟变石头》 (彭懿 )
(以下文字摘选自即将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威廉·史塔克是何许人也呢?也许这个名字让人感到陌生,但要说起那部缔造了票房奇迹的动画片《史莱克》,一定如雷贯耳了吧?
    是的,威廉·史塔克就是《史莱克》的原作者。
    《史莱克》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而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沼泽。沼泽里住着一个绿色怪物名叫史莱克……
    与《史莱克》一样,《驴小弟变石头》也是一个魔法的故事,只不过它说的不是很久很久以前,也不一个遥远而偏僻的地方,这个故事似乎就发生在一个距离我们很近的地方,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它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换成了驴。
    这是威廉·史塔克惯用的手法,他偏爱动物的形象,因为这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讲故事的空间,而且孩子们也乐意看到动物就像他们所熟知的人一样的行为。“我想运用动物可以强调故事的象征性,它们象征着人类的行为。”他曾经这样对一位采访者说,“而且孩子们立刻就知道,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生活中某种实实在在的东西。”
    《驴小弟变石头》是威廉·史塔克的第三本图画书,写这本书时,他已年逾花甲,准确地说,已经是一位62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却用大师之笔、孩子之眼,写出了这样一个洋溢在魔法之间的爱的故事。我们不能说他大器晚成,我们只能说他童心未泯。所以才会有人说威廉·史塔克拥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儿童特有的能力,在呈现充满幻想和奇迹的事件时,仿佛它们就是日常发生的那样。他的创作并不是源于自己的童年回忆,而是来自于某种童年本质,这种本质是任何大人都无法放弃,无法拒绝的,而幸运的力量,变身和重生的能力,好魔法的存在,所有这些都是这种“童年本质”的表现。
    威廉·史塔克对魔法故事这一类型情有独钟,他喜欢在作品中回归到寻找真正自我的主题上去。在凯迪克奖的获奖感言中他就说过,他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书是《木偶奇遇记》,匹诺曹一直渴望他的心灵能被包裹在血肉之躯里而不是木头里,这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以他才会让变成了一块岩石的驴小弟,又重新变回到一头有生命的驴。
关于这本书,一种最普通的解读,就是这是一个爱的主题的故事。威廉·史塔克让那些动物披上人的服装,用形象鲜明却也十分简单的图画,唤起无法抗拒的、令人心碎的生动的情感。文本直白,对话十分感人。孩子们会对驴小弟和他的父母感到深深地同情,都会为他们许愿似乎不可能的愿望——这一家子有一天会重逢。驴小弟的温馨故事将经久不衰,它会提醒我们所有人,有时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但也有人读出了另外一层意思,比如,它就常常被解读为一个关于童年无助的隐喻——安妮塔·默斯(Sara Pendergast)在《圣·詹姆斯童书作家指南》(St. James Guide to Children's Writers,1998)一书中就直言这本书“获得了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图画书作品之一的美誉,实至名归……威廉·史塔克展现了孩子们害怕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还有他们对突然变身既害怕又渴望的矛盾心理。”
    更有人把这本书危言耸听地称之为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当然,这种死亡的方式是孩子们最初想到的那种。静止、不能说话,而且再也动不了会是什么样子?
    不过,威廉·史塔克本人并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解读。“我认为驴小弟变成石头暗示着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他说,“在那块岩石里头的驴小弟是一个披上了甲胄的怪物,可是当他意识到别人是多么爱他的时候,他就能够回来。在结尾回到家里,对孩子们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因为威廉·史塔克几乎画了一辈子的漫画,所以他的画非常简洁,看似简简单单的线条、简简单单的着色,其实,已经达到了一种难以模仿的境界。难怪有人说他的画深受毕加索的影响,因为毕加索曾经说过:“人花一段时间学做艺术家,却要花一辈子把所学的抛弃,学做小孩。”
    最后再说一个小小的插曲。
    1971年,也就是《驴小弟变石头》出版两年之后,国际警察联合协会把威廉·史塔克告上了法庭,因为他在这本图画书里把警察画成了肥猪,构成了诽谤罪,他们要求把这本书从几个州从图书馆里拿掉。当然,结果不了了之,威廉·史塔克在给《纽约时报》的文章中气愤地写道:“我不是那种用政治宣传来打扰孩子们的人。”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19:02 | 只看该作者
爱是一种奇迹 (朱自强 )
    这是一个描写爱的魔法的故事。
    孩子们对魔法并不陌生。远到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吧”这一咒语,近到哈里·波特骑的飞天扫帚,无数的魔法故事白天攫住孩子的魂魄,夜晚也会潜入他们的梦境。魔法故事是阳光雨露,滋养着孩子们心灵中具有深度、力度的想象的种子。
    然而,还有一种故事播洒着更为神奇的阳光雨露,当孩子们的心灵浸透了这种阳光雨露,就会像童话里迎风而长的巨人,一夜而长大。这种神奇的阳光雨露就是“爱”。
   《驴小弟变石头》就是这样的播洒爱的阳光雨露的魔法故事。
    得到红色魔法石的驴小弟,遇到了饥饿的狮子,他本该使用魔法石让狮子消失,却因为害怕而把自己变成了石头。红色的魔法石就在他的身边,可是,他却没办法拿到。他唯一的机会是有人不仅发现这颗红石子,而且还得希望红石子旁边的这块岩石能变成驴子。可是,世界上有谁会希望一块岩石变成驴子呢?据讲这个故事的作家的估算,“这个机会顶多只有十亿分之一”。
    驴小弟还会变回来吗?我们能够看见奇迹的出现吗?
驴爸爸和驴妈妈到草莓山上去野餐。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改变,都与爱和亲情有关:驴妈妈坐在驴小弟变成的岩石上,而“她温暖的体温弄醒了正在冬眠的驴小弟”;驴爸爸看到了那颗红石子,如果他内心处没有对驴小弟的思念,对驴小弟收藏石子的爱好不去欣赏,怎么会把这颗石子拾起,并珍重地放到岩石上;如果妈妈爸爸没有表达希望小宝能和他们在一起的强烈愿望,驴小弟怎么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喊:“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  
    在这个故事里,魔法也需要有爱来点化才能应验!如果没有驴妈妈、驴爸爸对驴小弟如此深切的爱,红色的石子不过像一颗普通的石头。是爱点石成金,把只有十亿分之一的机会,变成了百分之百的奇迹。
    让我们在分享了驴小弟与妈妈爸爸重逢的惊喜和幸福之后,品味故事最后的一段话:“回到家里,驴爸爸就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放进铁打的保险箱里。也许有一天他们会用到它,但是现在,说真的,他们还会希望什么呢?他们已经有了他们想要的一切了。”
    所以,我要说,这不仅是一个讲述爱这一魔法创造奇迹的故事,这也是一个讲述爱才是世上最珍贵的财富的故事。
    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驴小弟变石头》的故事的特色在于充满了曲折和波澜,堆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把故事引向高潮,然后等待一种叫作“爱”的力量来解决。爱是巨大的潜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驴小弟变石头》获得1970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该奖项代表着美国儿童图画书领域的最高荣誉。该作采用的这种非写实的绘画风格代表着现代美国儿童图画书艺术的潮流。
(作者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19: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美国的书评三则(供研究参考) (阿甲 翻译整理 )
《纽约客》书评:
    在这个故事中,驴小弟嗜好收集鹅卵石。一天,他碰上一个奇怪的红鹅卵石,它具有魔力,能满足他的任何愿望。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头狮子,为求自救他在仓惶中许愿将自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愿望实现,他也被困住了——变成荒野的一块石头,没有办法在许愿让自己变回来或者喊别人来帮助。大家到处在找他,他的父母以为他死了,为他哀悼。当他们快要忘记时,终于有一天……荒无人烟的风景画显得非常简单,正是这简单,加深了这个故事中无情的静谧气氛:由驴小弟变成的石头在星斗满天的画面中清晰可见;冬天暴风雪中的石头;春天中的石头。文字只剩下:“白天、黑夜、白天、黑夜……周而复始。山上的驴小弟醒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他觉得自己就要永远地变成石头,他得努力习惯。他沉沉地进入无休止的睡眠。”
    这是本关于死亡的书,但这种死亡是小孩子最初想像的那种。如果像那样安静,不能再说话,不能再移动,就会怎样呢?史塔克自己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解读。他说:“我认为驴小弟变成石头也暗示着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在石头里的驴小弟披上了甲胄,可是当他意识到自己是怎样地被爱着,他就会变回来。最后回到家是孩子的自然本能。这些都有象征意味,但并不是刻意想出来的。”
                                                ——书评自《纽约客》杂志,《行吟诗人史塔克》

亚马逊网站书评:
    在这个故事里,史塔克让那些动物披上人的服装,用形象鲜明却也十分简单的图画,唤起无法抗拒的、令人心碎的生动的情感。文本直白,对话十分感人。孩子们会对驴小弟和他的父母感到深深地同情,都会为他们许愿似乎不可能的愿望——这一家子有一天会重逢。驴小弟的温馨故事将经久不衰,它会提醒我们所有人,有时我们所拥有的正是我们真正需要的。(4岁—8岁)

亚马逊读者书评选(相反的意见)

一头沮丧的驴……并非我所爱
书评人:"cmcca776" (莫斯科, 俄罗斯)
    虽然我也时常会喜爱古怪的、奇异的、甚至有些吓人的儿童故事,但《驴小弟变石头》的故事让人感到太无助了,这不合我的口味。
    当驴小弟把自己变成石头,意外地扔掉了魔石,然后厄运降临。他无望地尝试着把自己变回来,或者至少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让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然而,他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发狂的然后悲伤的父母,还有更迭的四季,他知道自己完全无助,无法改变命运。在绝望中,他越来越陷入消沉,每天睡得越来越长,到最后几乎无法醒过来。
    当他的父母最后救回他,一家人快乐重逢时,读者仍然会感到驴小弟对自己生命的把握是那么的有限。而读者不得不看着他的脸渐渐失去希望,睡眠渐渐加长,最后毫无疑问地绝望。驴小弟被救回完全是碰巧,我给孩子们读过这个故事,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这么回答的。
    这是一本令人沮丧的书,它的主题对孩子们显得太无助。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20:04 |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东西原来就在你身边! (不丹 ·2007年01月 )
信谊图画书里我比较偏爱这本,一查原来作者就是名家,而且有众多的获奖记录。
   首先这本图画书有有美妙的故事情节,一个充满梦想的驴小弟了实现突获魔法石的梦想,这就象得了彩票,天上掉馅饼;可是魔法使用带来雷雨闪电的狂喜还没持续多久,驴小弟又遭遇了不测,遇到了狮子;他有厉害的魔法石嘛,我们大必为他担心;可惜,我们想错了。驴小弟毕竟是小弟,不是个老谋深算的老大,所以他小人家一紧张就把自己变成了石头;当时为了躲避狮子,这似乎还是个办法,可是狮子走后,就发现这是个蠢办法,因为魔法石放在一边了,只有拿在手上才能心想事成。可怜的驴小弟傻眼了,他变不回去了,成也魔法石,败也魔法石啊。可怜的驴爸爸驴妈妈等不回自己的宝贝儿子,问邻居,找警察,一天天,一月月,两个人伤心的度过,有次还在石头附近找过,可怜的驴小弟变成了石头,喊不出声来。看到这里,如果这是部电影或动画片,观众一定会揪心发急,小朋友观众甚至会喊出声来:那个石头就是驴小弟!就像无数丢失孩子的父母一样,驴爸爸驴妈妈坚信儿子还在人间,尤其是驴妈妈,她经常怀疑儿子就在附近!我们终于看到了富有戏剧性又激动人心的大团圆场面,故事的最后,亲人团聚了,魔法石却没用了,一番得得失失的经历,一家人都明白了,我们并不需要那些神奇的东西,珍贵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更需要它!
   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有人说这故事里有关于童年无助的隐喻,还有人说爱的力量创造了奇迹超越了魔法,还有人谈到死亡的恐惧。我个人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好莱坞大片的味道,里边有很多的元素,爱,魔法,亲情,欲望,得失,奇迹,等等。有悬念,有温情,有欲望,有哲理,有童趣,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画的形象也很传神,无怪乎会引起警察因为被画成猪,要告到法庭。
   我个人更觉得它象一个关于人类欲望的轻讽刺寓言。如果你是孩子,你可能渴望有魔力,一旦你获得了魔力,可你驾驭不了它,被魔力反控后,你又渴望回归;如果你是父母,你可能对孩子抱有很多期望,可是一旦你失去了他,你觉得只是拥有他就满足了。就像人类不断的攫取物质,想方设法的拥有,欲望的魔鬼狂舞,已经辨不清什么是珍贵的东西。就像台湾电影《一一》那样,面对病重的老人,儿子说了三句话,每句话都提到钱这个字。丢了孩子的父母总是坚信会找到他们,希望奇迹发生,驴小弟失而复得的奇迹会发生在生活中吗?如果我们的孩子迷失在网络游戏之类的世界里,如果我们大人也迷失在金钱物欲的红尘里,我们又该怎样失而复得?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使这个温馨的故事沉重了,我们如此喜欢这个故事,恰恰证明了我们亲情的可贵,和被欲望折腾的可怜。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20:25 | 只看该作者
亲情让魔法走开 (阿甲 ·2005年11月 )
    身为威廉·史塔克,一定非常幸福。
    如果仅仅因为他在61岁前被人誉为“漫画之王”,那也不过是一点令人佩服的成就。我想,他真正的幸福始于为孩子们创作童书。年过花甲的他为孩子们画图画书、写儿童小说,仿佛再次新生。他获得过许多荣誉,而最大的荣耀莫过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爱。他以83岁的高龄创作的图画书《史瑞克》(1990)被改编成动画片后竟让全世界的孩子着迷。也许正是这种幸福感让他活了近百岁。史塔克2003年逝世,享年96岁。
   《驴小弟变石头》(1969)是他创作的第三本图画书,曾经获得美国图画书最高奖凯迪克金奖,奠定了他作为图画书大师的地位,几乎每一本介绍经典图画书的书都会提到它。不过坦白说,当我初次慕名拜读的时候,多少有一点失望。既然是一本如此伟大的书,讲的又是魔法、变身的动物传奇故事,按理说应该非常神奇、令人兴奋吧。可是,不,它竟然是如此平淡:一个安静的田园乡村,一对十分普通的驴夫妇,一个整天摆弄石头而有点憨的驴小弟,邻居是一些温驯的家禽家畜,连警察也不过是慢条斯理的猪……好不容易魔法石登场了,也只是玩了一个晴天下雨的游戏,然后驴小弟就把自己变成了石头。我有点怀疑,如此“没劲”的书真的会让孩子喜欢吗?
    我读给6岁的女儿听,她居然真喜欢。虽然她并不特别兴奋,只是在驴小弟又变回来的时候开心笑了一回,但她仍旧说“喜欢”,还淘宝似地来回翻着看上去相当简单的画面。我问她,到底喜欢什么呢?她说喜欢看驴小弟的耳朵,河里鸭子的神情,满山搜寻的狗,还有画成猪的警察(“嘻嘻,他们怎么能找到呢”)。不过女儿最喜欢的还是后面让她哈哈大笑的那页——石头突然变回了驴小弟,上面的野餐用具纷纷滚落下来。还有,驴爸爸高兴得像疯了一样,在他头上连太阳也金光灿灿!
    我又问女儿,为什么他们最后不再用魔法石,却把它放在保险箱里?她说,因为驴小弟已经变回来了,又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一位评论家说,史塔克是“他自己创造的永无岛上一个特异的天真无邪的人,他用大师的笔、孩子的眼睛,与现代生活的疯狂进行决斗。”
    我感觉多少明白了一点史塔克的幸福。
    他曾在领奖时说,这本书的创意来自于小时候最爱读的《木偶奇遇记》,一个木偶渴望变成真正的男孩,让心灵包裹在血肉之躯而不是木头里。我想,变身和魔法只是史塔克把孩子引入故事的手段,他真正关注的是他们的心灵,那种希望被发现和认同的渴望,那种希望被亲人热烈地爱着、“总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渴望。
    如果你和我有相同的感受,请在给孩子读完这本书后,像封底画的那样拥抱他(她),温柔地,热烈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4 11:33:4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4 06:12 , Processed in 0.08166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