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667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李庆明校长在央校2011初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0 23:0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告别的时刻

——2011届初中毕业典礼致辞

李庆明

(2011年7月5日)

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央校和你们一样,快走过九年的学龄。九年前,央校如圣婴降临,你们中的一些同学和她一道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行走,许多同学先后加入了这个幸福之旅,汇聚成一道无比美丽的流动风景。今天,你们又一次汇聚在这里,为了留下九年学业里最意味深长、最不能遗忘的足印,为了永远不会告别的告别!

的确,告别的时刻就要到了!

告别的时刻,我该说些什么?

此刻,我想起了和你们一样年龄的那些岁月。我上学要比你们中的大多数要晚些,差不多9岁才入读小学,不过,由于当年的学制比较短,我只读了九年,就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只是我的九年学业是在史无前例的一场大浩劫——十年“文革”中度过的,我虽然酷爱读书、艺术和体育,成绩一流,还考取了许多人十分羡慕的南通市“小红花艺术团”,但因为我属于“地富反坏右”的后代,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夹着尾巴做人,远离百般疼爱我、给我儿时丰润的精神滋养却被错划为“地主兼工商”的爷爷奶奶,我汲汲于早日入团,为的是改变强加给我的家庭政治身份,摆脱郁积心头的阴霾,一直到高中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如愿以偿。在台上庄严宣誓时,一个少年已经尝到百感交集的滋味。我们其实都是那个时代造就出来的畸形儿啊!因为“文革”时代人们崇奉的根本不是“文化”,更不是以自由独立、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精神为核心的公民文化,而是“知识越多越反动”、“高贵者最愚蠢”的信条,吹捧的是像黄帅那样敢于“反潮流”而显赫一时的少年英雄。1973年,黄帅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读五年级,因为写了一些对教师表达不满的日记并上书《北京日报》,被江青一伙加以利用,将事件上纲上线,成为政治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北京日报》1973年12月12日公开发表了摘编日记。《人民日报》12月28日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并加了编者按语。按语说:“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生动地反映出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新一代的革命精神面貌。”此后,全国所有报纸转载日记。12岁的黄帅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革命小闯将”。当时内蒙古有几位年轻人不以为然,以“王亚卓”的署名,合写一封信给黄帅提出批评。结果这四个年轻人被遣送到最艰苦的地方劳动教养和改造。灾难并不局限这四个年轻人,黄帅日记事件在中国教育界点燃了“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冲天烈火,学校出现教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的空前混乱局面。当然,黄帅不过是那场政治争斗的牺牲品,她后来也走过人生炼狱,1986留学日本,获得东京大学学术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她深深眷恋的母校的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凤凰涅盘,生命再生。但那段亵渎知识、洗劫文化、践踏人性的悲剧值得每一个中国学子乃至每一个中国公民永远刻骨铭心!

告别的时刻,我该说些什么?

此刻,我想起了和你们风雨同舟、忧乐与共的那一幕幕情景——

每天早晨在校门前鞠躬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渐渐认识了你们中的大多数同学,虽然不记得每个同学的姓名,但你们可爱的脸庞和身影会永远镌刻在我心灵深处,令我终生难忘。如果我每天坚持不懈的鞠躬让你们从中明白了尊重与平等这个文明世界最基本的道理,我将无比欣慰!

有时,我会和老师在双休日或晚间一道走进你们中一些同学的家中进行最“老土”的家访,你们知道不知道,每次家访留给我的都是莫名感动,或万千感慨!许多同学早早就守侯在路边或小区门外,期待我们的到来,而你们的父母,有的则为了能与我和老师见上一面,多聊一会儿天,竟然驱车数百公里从外地风尘仆仆地赶回深圳!我至今还常常在脑海里浮现一个场景:一位妈妈显然是激动得有些不知所措,把买来的所有西瓜都剖开,摆了满满一桌,不过,即使再多去十个老师,我们也吃不了了。我们走进了你们的家,也就慢慢走进了你们奥妙无穷的心灵世界,聆听到它的律动与呼吸!

和你们真诚、平等、自由地沟通,聆听你们发自内心的声音,一直是我思想灵感的重要源泉。我没有忘记,在与学生自主委员会的一次例行对话中,有个学生领袖很不客气地警告我不该在开会时拨打手机,因为这是对他们的不敬,这个事儿还在《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独领风骚的公民教育实验时“曝光”!还有一次,一位我特别欣赏的学生看到我早晨鞠躬敬礼有些“不给力”,就把我拉到一边严肃地说:“你即使可能身体或者心情不好,也不能在鞠躬的时候拉着个脸!”如此不留情面,真有点让我无地自容。有的同学会写信埋怨我,告诫我,真可谓“其言谆谆,其意殷殷”!几天前我还收到一封已经到深圳外国语学校就读的央校同学来信,批评我对某些社团有些偏心。我甚至还在你们的贴吧里读到过对我的尖刻嘲弄,心想那一定是够爽、够解气的!我常想,这除了说明我和你们之间的沟通还远远没有到达心心相印的地步,还能说明其他什么呢?对此,我只有心存遗憾、愧疚和感激!

你们也许还记得,有一年的童话文化节,我和一群男老师扮演成大灰狼,我则是一只瘸腿的老狼,绞尽脑汁想吃掉脆弱的兔子,却掉进了你们中最聪明的“小白兔”设下的陷阱,但我不会忘记兔子们的恩典,因为他们宽恕了我们这些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大灰狼。我们手牵着手,在《永远住在童话里》的欢快乐曲中载歌载舞,“啊,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啊,如果这世界像童话一样有趣,我宁愿不要,不要,不要,不要长大!”——心中充洋溢着无与伦比的幸福与纯真!

我常常走进你们的教室或排练厅,感受你们的点滴进步,激赏你们的卓越表现,有时甚至在聆听中不知不觉成了你们的学生,过后很久还会沉醉在你们的心灵激荡与智慧飞扬中。每逢国内乃至国外讲学,我都会无比自豪、如数家珍地介绍包括你们在内的央校学子,介绍我校一流的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书画院、说唱艺术团、网球队……,介绍走出央校、后来又走进著名学府的佼佼者,如孙凌波(美国康奈尔大学)、田晶(北京大学)、毛迪(中山大学)、苏晓彤(中国政法大学)、陈伯豪、曹雪仪(厦门大学)、闫汉(上海音乐学院)、徐瑞希(美国朱利娅音乐学院)等,以及走进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学校、深圳高级中学等名牌高中的优秀学子刘锦辉、刘绎一、张陶然、杨子薇、钟舒绮、周一鸣、杨钟毓、许书勤、王嘉琪、罗宇轩、李雅婷……

多少回,我们聚集在一起,为生命过早凋零的同学,为灾难中遇难的同胞,为恐怖袭击中死亡的人们,为身边乃至天下还在不断发生的各种不幸,表达一份发自内心的悲悯与关爱。后来,每天的早晨,我们都会在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后,举行一个仪式,为祖国富强、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送上默默的、虔诚的祝福。我完全认同《人民教育》对你们的高度赞叹:是的,我们可以期待,从附属学校走出的孩子,将成长为个性丰满、思想独立、理性平和、民胞物与的有担当、有教养、有高贵精神的现代公民;将成长为底蕴丰赡、心胸开阔、面向世界、大气博爱、文明高尚的大国公民!”我坚信,共和国将为你们自豪!

告别的时刻真的快要来临了,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此刻,我的心灵有点颤抖、唏嘘,耳畔回荡起那首脍炙人口的不朽歌曲——《告别的时刻》:

……

是该告别的时刻了

当你在遥远他方的时候

我梦见地平线

而话语舍弃了我

我当然知道

你是和我在一起的

你——我的月亮,你和我在一起

我的太阳,你就在此与我相随

与我、与我、与我——

是该告别的时刻了

那些我从未看过

从未和你一起体验的地方

现在我就将看到和体验

我将与你同航

在那越洋渡海的船上

在那不再存在的海洋

我将与你一起再让它们通行

我将与你同航

谢谢!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23:08:2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播种太阳
——2011届小学毕业典礼致辞
李庆明

(2011年7月5日)



敬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其实,我还是很想像在早晨鞠躬迎接你们时那样叫你们一声“小朋友”,以后我们相遇的时候,也许不会再这样称呼你们了,因为你们已经长大,告别童年,踏上人生新的路途。
可是,你们真的愿意告别童年吗?
如果你的童年遇到过不快甚至不幸,你肯定希望告别童年。我的童年就给我许多并不愉快的记忆。我生在1959年,那时的中国正在闹大饥荒,至少有上千万的人饿死,感谢父母和上苍,我幸存下来,不过儿时的生活是非常窘迫的。偶尔能喝上几口用猪油搅拌的酱油汤,就算开荤,无比奢侈。当然,最让我不堪回首的童年是我的家庭出身,我是“地主兼工商”的后代,当时的“地主兼工商”是一个让人忌讳和鄙夷的身份,我活在这样的挥之不去的阴霾里,处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天天渴望挣脱这样的精神牢笼。后来,中国又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浩劫——“文化大革命”,我的中小学生时代就是在“文革”十年中度过的。上学了,我再也不敢去乡下看望曾经给我带来美好的童谣、传说和神话,教会我敬畏生命、自然和道德律令,但却被人们称为“坏人”的爷爷奶奶,那叫做“划清阶级界限”;我不敢探视被错误关起来的父亲,有一次他被放回家拿些换洗衣物,我只能透过细狭的门缝偷看他那憔悴、萎靡而落魄的身影;我也不敢正视最疼爱我的妈妈被一群喝了“狼奶”的小学生们围堵在一角批斗时那绝望而倔强的神情;我甚至也不愿回想,小学考取市“小红花”儿童艺术团后,是那么强烈地渴望有机会参加演出,这样就能吃上一顿在家里绝对无法奢望的美味可口的演出晚餐,因为实在是太贫穷、太匮乏了啊……
孩子们,如果你也拥有这样的童年时代,你难道不想告别它吗?我想,世界上所有度过这样岁月的孩子都渴望、也应当告别这样不幸的童年!
当然,即使苦难的童年也会有其他美好的记忆。我在一篇小文中就曾经这样回忆过自己儿时的情景:“我至今仍然记得在夏夜的嘤嘤虫鸣和习习凉风中听奶奶讲神灵鬼怪故事的情景,从小对自然、对生命和对道德的敬畏和虔诚,就是从这些故事中滋长起来的。……当然,我灵魂里最难以磨灭的影象,还是乡下那片广袤的田野和充满和乐的田家。农村很清贫,但田野的平畴远风,荒径异卉,田家的墟烟依依,村景暧暧,却滋养了我十足而丰饶的村童野性。我会冒着可能被大人惩罚的风险,和村里的野小子们纵横驰骋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挖野菜,捉螃蟹,捕秋蝉,钓‘麦狗’,稻草堆上摔交角力,灌溉渠里捞鱼摸虾,心惊胆战地品尝那些色泽鲜艳得叫人垂涎的无名野果,夜阑时分带着不可告人的心理溜出家门,躺在韭菜地里屏住呼吸窃听牛郎织女的私语(这自然也是从奶奶那里获得的‘知识’)……我的周身被乡野的美的光芒笼罩和穿透,心醉神迷地在乡间呼啸飘荡,尽情地宣泄着孩提时代蓬勃畅旺的生命灵性,每个毛孔都燃烧着游戏冲动,每根神经都颤栗着,欢跳着,歌唱着。多么和谐!多么奇妙!”(《寻归田园》)那时根本没有你们今天的优越生活与学习条件,但居然还拥有这种令我们无视或忘却清贫与窘迫的诗意、自由与神奇,我想,它一定是出自我们童年与生俱来的本性。
我更想告诉你们的是,我童年这种渴望乡野、嬉戏和梦幻的本性,并没有因为我的长大,乃至渐渐变老(我已经年过半百了啊),而有丝毫的改变。这是我喜欢和你们在一起、喜欢从事儿童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因。这个学期,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第三届童话文化节,我就是想告诉所有的孩子、老师、家长甚至这个民族一个道理:不要泯灭童心。童话是可以读到老的,童心也是可以保持一生的,更不要说你们即将迎来的初中,几年后踏进的高中、大学,再过多少年后又要步入的社会,直至你鹤发童颜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明朝末期有一个叫李贽(李卓吾)的大思想家,曾经写过著名的《童心说》,他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意思是说,所谓童心,就是人在最初没有受到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虚假、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没有了纯真,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李贽还认为,童心一旦被遮蔽、壅塞,说出话来,言不由衷;参与政事,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无法明白畅达。失去童心,世界就到处充斥了虚假,假人说假话、做假事,人们陶醉在满世界的虚假之中,真假难分,善恶莫辨,所谓“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可见保持童心多么重要!难怪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拥有一颗童心,像古代思想家孟子说的那样:“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难怪尼采要说:“精神有三变,起始是骆驼,骆驼化为狮子,狮子又变为婴儿。”为什么最终变成了婴儿?“骆驼”负重前行,有可能在沙漠中迷失方向,面对困难,它要么屈从,要么逃避,要么坚持,顽强挺进,就能走出迷茫,变成驰骋草原的“狮子”;“狮子”威猛雄健,纵横驰骋,敢于向代表传统秩序、价值的“巨龙”挑战,最终征服它,建立起王者一般的尊严。但是“狮子”多了一份霸王之气,暴戾之气,少了一份创造新世界的自由精神。只有“婴儿”才胜任这样的角色!“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意味着纯真的重生。复归婴儿,意味着我们找回童心,返璞归真,绽放天真无邪、自由舞动的心灵,通过生生不息的创造,走向澄澈的境界。
因此,同学们,请你不要告别童话般的童年,不要告别童年那童话班的梦幻与遐想。记得我在担任央校校长的第一个开学典礼致辞中,曾深情朗诵过辽宁一位十岁的小朋友李冰雪创作的诗歌《种太阳》:“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许多多的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到那个时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温暖明亮。”多么纯美!多么善良!多么浪漫!我对你们说:“在如同鸟儿彩色翅膀的梦想里,孕育着你们无穷的生命活力,迸发着你们神奇的创造智慧,蕴藏着你们纯真的人生理想。梦想会把你们的心灵带到广阔无边的宇宙,带到五色斑斓的未来世界。”
因此,在你们即将小学毕业的时候,我要大声对你们说:
“我永远的小朋友,请你继续播种太阳!”
谢谢!
3#
发表于 2011-7-11 10:19:10 | 只看该作者
童年可以告别,童心终将永存。
4#
发表于 2011-7-13 15:16:42 | 只看该作者
“我永远的小朋友,请你继续播种太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15 18:07 , Processed in 0.06794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