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陈皮新滋味]三叶草写写写微信群开动啦,皮皮开始养蚊子。

查看数: 96040 | 评论数: 240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6-14 18:29

正文摘要:

[陈皮新滋味]三叶草写写写微信群开动啦,皮皮开始养蚊子。 番茄大主教:亲们,不退群的,请在今晚(6月13日)24:00之前拍微店链接捐款。捐款链接http://weidian.com/item.html?itemID=1877739780写写写群规(试运行 ...

回复

皮皮兔 发表于 2016-11-14 04:11:49
故事妈妈,没有终点的事业

皮皮陈刚
2016年11月14日星期一




感动这种情绪是会传染的,我承认我被传染了。

在三叶草故事妈妈中级班最后一次上课的日子里,先是番茄转了霞敏发在朋友圈的内容,然后是番茄的一长篇催泪弹,十七的成就感和如履薄冰的感受,再加上课堂上果妈问了“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开始面对群体讲故事的”以后,大家的各种答案,这一切,都让我被这感动所传染。

从7月9日参加面试起,到11月12日第5次上完课,虽然还有12月的答辩未做,但正式的授课已经结束,大家已经开始抒怀感受,一吐为快了。

是的,“人生中总有些刻骨铭心的时刻,回望时,仿如夜空中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总有一些坚持让我们自己感动,总有一些坚持让我们强大,总有一些坚持让我们做更想做的自己……在亲子阅读、推广阅读的这条道路上,这个班的50个同学,一直在坚持。

陶雪老师问大家的问题,我当时答了又答,但想了又想之后,仍然觉得意犹未尽。或许最初只是出于为自己家的小朋友找几个一起阅读,有共同语言的小伙伴,然而一路行来,我的收获太多,关于自己的,关于家里小朋友的,关于自己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成长的,关于其他小朋友的,甚至关于其他小朋友的父母的成长和家庭关系成长的……

亲子阅读似乎是一支神奇的魔杖,轻轻一点,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熊熊怒火为温柔之水。其实,真正有魔力的,是隐藏在亲子阅读的那一本本书后面的深沉的爱,愿意为孩子去讲述故事、给出亲密的陪伴、与孩子享有共同的美好阅读体验的爸爸妈妈们深沉的爱……而读书会或者故事会,则是故事妈妈们的温柔美好了,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给更多的小朋友带来好听的故事,好玩的各种延伸活动,尽己之力服务他人……

  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妈妈,做一个会让自家娃自豪的故事妈妈,做一个小朋友们喜欢的故事妈妈,在这个美好的过程里,成长自己,成长他人,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我为什么会坚持做一个故事妈妈?从受三叶草故事家庭的影响,开始组织第一场读书会,收获白眼无数,怀疑和质疑若干以后,仍然相信这是一件正确而美好的事情,我想要去做它。于是坚持下去,别人误会我别有用心,会放长线钓大鱼收费,没有关系,坚持得久了,大家看得见真实的情况,坚持得久了,大家自然就放下了防备。我收获了小朋友们亲密的笑脸,爸爸妈妈们陪同参加读书会的愿意陪伴,收获了好多个家庭亲子阅读的良好氛围,收获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迷上阅读的转变,当然,我还收获了热心爸爸长期免费提供的场地,收获了善良又能干的妈妈经常做好蛋糕、饼干,带过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收获了一群热心的摄影义工、秩序义工爸爸妈妈,收获了喜欢跑来我家借书的小朋友,收获了好多的支持和鼓励、赞美,收获了在这几年里经过几十次读书会以后,我自己的成长……

更深入地觉察自己,觉察自己的内心,觉察我自己的需要,和自己认真地对话,这是我给自己的作业。故事妈妈,从给自己家的小朋友讲故事读绘本,发展为一个具有初步功力的阅读推广人,为更多的小朋友服务,我们坚持学习,坚持阅读,坚持推广。

我们一起在这里,一起坚持,一起努力,一起前行。祝福你,祝福我,祝福我们。贾乃亮说,“我相信上天会眷顾那些努力的人。”我们坚持,我们努力,我们坚持努力。故事妈妈是一份没有终点的事业!天佑我们!
皮皮兔 发表于 2020-2-18 20:20:30
本帖最后由 皮皮兔 于 2020-2-19 23:36 编辑

关于亲子沟通与传承
                                                                皮皮陈刚 2020年2月17日

   
有群里的小伙伴说,一颗木瓜树,一定是开木瓜花、结木瓜,只要给它自然的环境,不要乱给它基因改造,你不用担心它会长出别的果子。人,也是一样。父母不需要特别做什么,比如对女孩子讲“你讲话应该怎样怎样,吃饭的时候应该如何如何”,或者对男孩子讲“你要坚强,你要独立,你要有男子汉气概”,这些根本不需要!这些已经写在他们的基因里了,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正常发展,然后男女的角色就会发挥出来,不会混淆。

   
用什么样的语气、态度跟孩子说话,很多时候其实已经揭示了父母的性格,也预示了孩子今后很长一段人生道路的轨迹。命令型的父母只需要有服从型的孩子。他们的孩子除了自我管理特别好的人以外,或者没有主见,逆来顺受;或者埋藏着逆反的种子,一旦单飞就开始放逐自我;或者可能成为高度敏感的孩子,会将相当多的精力放在去察颜观色,去揣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这样敏感型的人,创造力非常强大,但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别人身上,而不是专注于更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即使能走上这样的自我发展之路,也往往需要耗费日久,颇为可惜。

    如果是尊重孩子意见的父母,说话自然会以平等、尊重对方的语气来沟通,家中大事也好,关系到孩子的事宜也好,事事商量来着,孩子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尊重,遇事逐渐能够形成一套分析、决策的逻辑,有定力有担当的人慢慢就养成了~他可以做好他自己,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在他背后,必定是无论他如何选择,都会坚定支持他的父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现代科学下,还有嫁接、杂交,还有基因移植、基因编辑这种技术,搁在人身上可能是禁忌的,放在植物身上什么毛病也木有。有时,即使种的是瓜,结出的是什么样的瓜也可能相差悬殊。袁隆平院士可以培养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养活更多人。不同的种瓜人,收获的不会是同样的瓜。无为而治的父母和悉心养育全力陪伴的父母,收获的肯定也不会是同样状态的娃。


皮皮兔 发表于 2020-11-30 00:05:13
本帖最后由 皮皮兔 于 2020-11-30 00:06 编辑

从看窗里窗外——梁思成与林徽因特展想到的

皮皮陈刚 2020年11月29日


昨天我跑去深圳看展,窗里窗外,梁思成与林徽因特展。一个小小的展看它四五个小时,也真是够够的了。可真的很被打动。就拿其中一个非常触动我的点来说吧,林长民(林徽因的老爸,法律专家、外交家、书法家)在林徽因16岁时,将她带到欧洲旅居了两三年。他深知作为一个天才少女的父亲有多艰难,于是将她带在身边,让她开眼界,见识自己接人处事待物的风格,与更多优秀的人打交道……于是,他成就了一个惊才绝艳的建筑师、诗人、作家。


所以,当我们充满焦虑,为孩子担心这担心那的时候,真的不需要。我们只需要陪伴着孩子,让他们看到我们是如何处理事情的,然后慢慢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事情就好;给他们奠定安心的基石,带他们去尽可能地接触外界的事物。眼界开阔了见识广博了,怎么可能被一个小浅滩给困住?见到优秀的人多了,自己优秀也成了自然的事情。当然,即使不优秀也是正常的,我们没有义务优秀,但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往更好更优秀的自己努力,孩子也是。


梁启超就更牛了,中国的院士有多精英大家都知道。而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的教育不只是身体力行的示范,还会有语意殷殷的家书。据说他给孩子们写的信最后保存下来的还有500多封。咱啥也不说了,包括我自己,给孩子写过信、留过纸条的家长有多少个?

梁启超给梁思成准备的生日礼物是自己认真写就的书法作品,你说这人咋能这么厉害呢?他做父亲做得出色,还能自己给孩子准备生日礼物,要知道,他有9个娃。


林长民就更用心良苦了。林徽因在家时生病了,当老爸的照顾了两三天,晚上也不得睡。赶紧写了信给梁思成,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照顾女儿的。意思就是:你看,当人家老公不能白当啊,如果老婆生病了,你也得这么照顾才行啊。


后来林徽因缠绵病榻6、7年,梁思成也确实将她照顾得很好。不只照顾好了老婆,还带好了娃,做好了自己的古建筑研究工作。

到了后来,林徵因又给孩子们写信画漫画,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并不是说父爱母爱就一定要写信给孩子。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只要去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就特别好。


记得我读大学时,同寝室有位同学经常接到她爸写给她的五六页纸的信。我看了着实羡慕。于是,我就抛砖引玉,先写封信回家里,就等着他们回信给我了。


没过两天,我姐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也傻了,我这不是等着回信吗?来个人是咋回事?原来我平时没啥事,突然写封信回家,信里无意中还用到了十万火急这个措辞,家人挺担心的。那年月打电话不方便,通信也比较慢,于是他们干脆派出了我姐赶过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美好的误会,也是沉甸甸的爱的表达呢~~今天提起来还是让我泪目。记得当时年纪小,我只会惊讶一声,哈哈大笑一阵。现在自己为人父母了,想起来却觉得特别特别温暖。

身为父母,将爱传递下去,将家风传承下去(如果没有,不妨好好想一想,自己想要的家风是什么),这就是幸福。我们给到孩子,给到家人,给到自己的东西,就是滋养,而家人回予我们的,也同样会是滋养。不一定非要是撒狗粮,但我们一定会希望,也是美好的给我们温暖和支撑的东西,是可以让我们更安心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的,并且可以努力做到的。祝福大家。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7 13:19 , Processed in 0.074043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