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兔的小瓷碗》试读报告 ——by cici 作 者:杨慧文 文/图 出版社:蒲蒲兰绘本馆 | 连环画出版社 内容简介 阿兔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心爱的小瓷碗,这可怎么办啊?阿兔把碎片包进一个小布包,跑出了家门,来到了做瓷器的小镇。阿兔寻遍小镇的各个作坊,都没人能帮她修好小瓷碗。这是,街道中走出一位焗瓷的师傅,帮助阿兔焗好了小瓷碗。在这则暖暖故事中,不仅能读出阿兔为弥补自己的过失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还能了解各种陶瓷的制作工艺,和“焗瓷”这一陶瓷修复工艺。 作者简介 杨慧文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硕士就读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喜欢听故事,看绘本,更喜欢创作图画。对传统制瓷工艺充满了热情和喜爱,在对中国瓷都景德镇的探索中创作了绘本作品《阿兔的小瓷碗》。此书在出版前已获“张乐平图画书奖入围奖”。[1]此外,曾出版《中国民间童话系列・十二王妃》。 瓷器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都称为“CHINA”,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瓷器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颇高的物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将瓷器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合为一体。温润细腻光滑通透,瓷器本省就是艺术类和书法绘画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器皿的包容和接纳性使其与所承载的内容和谐共处,又将自身精美绝伦的艺术魅力彰显得低调而又极具表现力。吞吐接纳传递间,有情感和思想的交融和碰撞,推杯换盏时有温度的传递和情谊的舒怀。不忧不喜传递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抒发释怀情感的跌宕起伏。 釉下彩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尤其是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瓷器的瓷质细腻,图案画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缤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这种高超的结合了传统技艺与创新的艺术形式出自我的家乡中国瓷城——醴陵。从小耳边总会有关于瓷器的地名和名称响起,瓷泥矿、瓷厂。这些对我来说陌生又熟悉的名称,随着离开家乡的时间越久,一直到现在家乡的名企也没弄清楚方位或具象概念,却总会让我和生活中的瓷器联系到一起。从有记忆开始,家里的餐具都是在瓷厂上班的亲戚送的,或是妈妈在集市挑选从工厂生产线淘汰的货品中,拣外形标准外观完好的买回家。虽然或多或少的有些外观上的细微痕迹,但这些器物毫无保留地传递着日常家庭的生活温暖,一天天一年年,承载食物的形式我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具象记忆,传递的温度却令我对家的依恋越来越深。在至亲的人之间传递爱的方式或许不同,我们总希望能保持着这份爱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不愿意也不容许被破坏。阿兔对妈妈的爱至深,便不愿意破坏妈妈的心爱之物,犹如我们在享用妈妈烹煮的温暖的食物时不在意碗具是否精致美观。在自己所爱的范围内,我们只接收到爱本身的表达,不介怀形式是否具有仪式感,不在乎用何种方式表达,我们只接收到爱的信号很强烈。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总能感动于她内心深处细腻的情感表达。一张随性涂鸦的写画,写满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关心和祝福,画面上的爱心笔触稚嫩,时而会折叠成信封形状,这也是孩子对书信这种通讯载体所能传递最质朴的感情的感知。每当孩子感觉到我情绪受到影响时,她会张开双手拥抱我,用她爱来平复和安慰我。每每这种时候,我总会被孩子体贴入微的举动和对我的爱而感动,其他的情绪早已烟消云散。 整本书都是作者着重于阿兔修补妈妈心爱之物的描绘和对瓷器文化传承的用心,我却更深的感受到了如阿兔一般纯真的孩子们对妈妈的爱的付出和表达,爱无声却又充满力量的模样,在温暖的传递。 |
小瓷碗.jpg (31.47 KB, 下载次数: 154)
【新书抢鲜读】201709-22 团圆的碗 ——Aya读《阿兔的小瓷碗》 这是哪本书? 《阿兔的小瓷碗》 作者/绘者 杨慧文 出版社 连环画出版社 开本 大20开 装订 精装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定价 36.00元 获奖情况 ☆获2016年首届张乐平绘本奖-入围奖 这本书讲了什么? 小瓷碗的诞生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孩子的成长要“摔碎多少个碗”? 领略传统制瓷工艺,再现神奇锔瓷技艺! 包容孩子的小失误,拥抱生活的不完美! 这本书是谁创作的? 杨慧文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硕士就读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喜欢听故事,看绘本,更喜欢创作图画。对传统制瓷工艺充满了热情和喜爱,在对中国瓷都景德镇的探索中创作了绘本作品《阿兔的小瓷碗》,并参加了2015年首都图书馆“绘有画说”展览,以及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此书在出版前已获“张乐平图画书奖入围奖”。此外,曾出版《中国民间童话系列 十二王妃》。 Aya读书 拿到这一期的重读,翻完一遍,感慨机缘,前段时间,陆爸刚做过一期深圳民艺人:爱上修破碗补烂杯的腐败份子:https://v.qq.com/x/page/o0551fcshr3.html,描述了在深圳这座新城里一段金缮最好的时光,跟阿兔书里提到的锔瓷,好像是对破损瓷器进行修补的不同工艺技法。可区别在哪?自小生活在“北国瓷都”,又生为China公民,追根究底,咨询友人查阅资料,得来释疑分享: 瓷器易碎的特性催生了使器物复活重生的锔瓷和金缮工艺。现代人对于破碎的瓷器大多是丢弃,走街串巷的锔匠吆喝着“锔盆、锔碗、锔大缸”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变成民俗文化记忆。中国修补历史可追溯到宋朝(960—1279年),《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 锔瓷是一种在陶瓷上钻洞,再用金属锔钉做搭扣使残器得以卯合的修复技术。修复步骤主要包括对位成器、钉位点记、打窝钻孔、锔钉锔瓷等几个环节。著名的歇后语“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说得就是锔瓷行当。采用锔瓷修复后的器物牢固耐用,像笔洗、茶具等容器可做到滴水不漏,被称为“锔瓷无痕” “金缮”,是用天然大漆将瓷器碎片黏合,快干的时候在瓷器表面敷以金粉或金箔,或用金进行绘画的一种修复工艺。金缮追求“侘寂”的审美趣味。“侘”意为简陋,“寂” 意为寂静,“侘寂”是一种在日本流行的观念,其强调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在残缺中发现美,在寂静中发现古物呈现的岁月之美。金缮需要极大的忍耐力和漫长的等待,胸怀一颗惜物之心,用世上最贵重的东西来修复残缺,装饰、美化、升华至一个新的艺术境地,可谓“金缮尽美”。 “锔瓷”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惜物保福”圆满追求,有别于“金缮”日本文化中对鱼“侘寂”的哲学思想。在日本文化中,侘寂美学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侘寂描绘的是残缺之美。 再回头看一遍这本书,阿兔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小瓷碗,她跑到瓷器小镇上找了拉坯师傅、利坯师傅、上釉师傅、画坯师傅、烧窑师傅的作坊,都不能帮她修好那个小瓷碗,沮丧的阿兔,遇到了走街串巷背着神秘小匣子的锔瓷师傅,修好了不太一样的小瓷碗,回到了家,最后的是妈妈温暖的怀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整体色彩渲染了一个温暖的小家故事。 在阿兔不停的寻找过程中,那一个一个制瓷作坊,陪伴我成长记忆的瓷都小镇回忆无比清晰重现,我带着陆娃再一遍“读书”。书的腰封上有一句话“小瓷碗的诞生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写道,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带陆娃读书的环衬页,看着这些从勘山开始的制瓷工序,我们一起从矿山采石、成型制器、装坯进窑、彩绘烤花、茭草包装开始,把这传统瓷器制作的七十二道工序讲给5岁的陆娃。似懂非懂间的她听完,她说每一个小瓷碗也跟粮食一样“粒粒皆辛苦”。 就像我们一起看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带着陆娃儿,一起感知中国的手艺匠人们,无论是修复国宝文物,还是烧制瓷器亦或修复瓷器,一物,一件。一刀,一笔,心定手稳,气定神闲,心底的热爱和平静伴随这些匠人的一日一年。小瓷碗的补瓷也能成为一门艺术,错金流彩的线条,鳞次栉比的锔钉,恍若天成,自然成一幅瓷上画卷。这本绘本年轻的作者真的就跟这些传统艺人一样,沉下心用两年的时间,日日打磨,捧出了这个温暖的小瓷碗。 故事不仅用心重现了民间传统技艺,还有温暖人心的故事,兔妈妈一直在默默守护阿兔,看满墙的全家福照片,亲情暖心。讲故事的时候,我跟陆娃聊天,姥姥留着妈妈的小披风,妈妈还保存你的第一双小鞋子,因为那里有珍贵的成长回忆。兔妈妈最喜欢的那个小瓷碗可能有妈妈故乡的回忆,有阿兔成长的记忆,所以妈妈才会珍视。 我们一起再看一遍,阿兔怀抱修补好的小瓷碗飞奔回家的路上,这些大树你看到了吗? 妈妈,这些是兔妈妈!你看你看,就跟封面上一样,那些树就跟脏脏在公园里那些树一样,有妈妈的树陪她回家。 很好哦,你看到了哦。 阿兔担心“妈妈还会喜欢吗?”,你觉得呢? 陆娃子说:妈妈,我打碎过东西,在泰国的时候,打碎了一个台灯,那也是陶瓷的对吗?你赔钱了,但是你还是会抱抱我,因为你爱我我也爱你。兔妈妈一定会喜欢的,因为那个碗修好啦,又合在一起啦,是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那个碗,是团圆的那个碗。 给你拥抱,我的孩子,你明白,无论发生了什么,妈妈的守护妈妈的爱一直都在。感谢你给妈妈拖了好久的这篇试读一个名字,团圆的碗。 附录:锔瓷和金缮工艺 ●锔瓷的起源 中国修补历史可追溯到宋朝(960—1279年),《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 瓷器修复工艺也叫锔瓷,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是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但需要对受损的瓷器进行打孔,会让贵重器具受到二次伤害。所以,中国传统的陶瓷修补技术锔瓷,往往看到的是这样的: 金缮的起源 “金缮”产生于日本,是指以天然大漆为粘合剂,对破损陶器、瓷器碎片进行粘接和补缺,并在接缝上敷以金粉或贴上金箔装饰的一种工艺技法。 经过金缮后的器具上会有一条条纤细的金色线条,顺着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流淌,仿佛一道道划破黑夜的闪电。 锔瓷 经常听到“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 即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把打碎的瓷器修复起来的技术。 锔瓷,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是古代匠人们的心血凝成所在,相传始于宋代, 《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 锔瓷步骤: 一、找碴,对缝,对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准备修补。 二、定位点记。 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以及锔钉数量和位置。 三、打孔,用金刚钻打孔。 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 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一是手要拿得稳, 对的准,最好不能打穿,有时不小心打穿了, 还得多加几道工序把孔填补起来; 其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四、锔钉。 锔钉制作最体现手艺人的水平, 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 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 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锔钉的大小, 得根据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损程度来计算。 五、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 金缮 金缮是金漆瓷器修补技艺, 本质上是漆艺的范畴, 常用作于瓷器破损后的修复工艺。 将破碎的瓷器,粘好后在接缝处用金粉进行绘画, 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自然修复技巧,不但可以修复器物, 还可以诞生一件独特的全新作品,让破碎的瓷器涅槃新生。 那金缮技艺是怎样的呢,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材料:生漆、黑漆、蛋白或糯米粉、金箔 工具:括刀、砂纸、圭笔、吹风机、电窑炉、美工刀 大漆,也叫生漆、或国漆,大漆是取自漆树的原液, 大漆一旦变干既坚且牢,能耐酸、耐热、防腐。 它不但具有实用性, 而且具有美丽的光泽和色彩,将其涂于器物的表面, 不但能起到保护器物的作用,而且能起到美化与装饰的作用。 金缮步骤: 1、用生漆固胎,涂在陶瓷断面、入窑炉中烤干 2、调制胶合漆,两种配方:黑漆加蛋白、或黑漆加糯米粉 3、搅拌直到漆成粘稠状,用吹风机边加热边搅拌可以加速反应 4、陶瓷断面涂胶合漆 5、将碎片紧密粘合在一块 6、填补碎片之间的表面缝隙: 小缝,用糯米与生漆的调和膏填补; 大缝,可用木粉漆或漆线图填补 7、填补完成后,用砂纸打磨 8、裂缝再涂抹一层红漆 9、待漆半干后,将金箔裁剪成合适大小后,在上漆处贴上金箔 10、去除未贴附的部分金箔。 锔瓷善于修复陶瓷的裂缝和冲线等缺陷,由于需要打孔,会对器物造成二次伤害,但修复后的器物结实耐用。金缮适合修复陶瓷的缺肉、飞皮等缺陷,但金漆粘合部分遇热水可能会破损。现代陶瓷艺术修复师经常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以扬长避短。 |
高兰《阿兔的小瓷碗》书评 循序渐进,包容一切 我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过打坏碗的经历,在我们小时候,经常也会打碎碗,或者是家里的炒菜铁锅,煮饭的铝锅用坏的时候。记得这个时候,妈妈总是要我们把这些积在一个箩框里,等到有游村的补锅匠来时就可以排着队一件一件修补好。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手艺人已经没落,再也见不到了。小时候的场景,也由于时间太久也记不清楚了!今天再次读这本传统工匠的绘本,让我总是想着要去记起小时候那个补锅匠,但却总是记忆模糊。很是遗憾! 打开绘本,封面与封底都是一步一步的制作程序,让人很是好奇,做什么需要这么多的步骤?再往下是一个破碎的碗,和“啪”的声响。在自己小时候和孩子吃饭的过程是最不愿意听到这个声音。在自己小时候如果打碎碗,绝对是要受到批评的。也许是因为这个,当自己孩子打碎碗时,反而可以平静的面对“小心,让我们一起来扫干净吧”绘本就由一个打破的碗开始了 阿兔不小心打破了妈妈最喜欢的小瓷碗“怎么办?”于是,阿兔急忙怕跑出家门,希望能够有办法能弥补;于是它来到了做瓷器的小镇上。这个时候开启了一个瓷器的产生步骤:拉坯,利坯,上釉,画胚,烧窑,。。。。。。但是这些都不能把阿兔的破的小瓷碗修好,在这时来了一个补瓷碗的师傅。先是:找碴,对缝,标记锔钉位置,钻孔,制作锔钉,嵌入锔钉。。。所有的瓷片合为一体,打碎的小瓷碗修好了! 阿兔把修好的小瓷碗递给妈妈,并向妈妈承认错误:"对不起,修好的小瓷碗和以前不一样了!”“没有关系,这样也很好看啊”妈妈并没有责怪阿兔,而是肯定并且把阿兔拥入怀中。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犯很多小毛病和错误,请我们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看待并加以引导。当孩子犯下小错误时,别那么着急的去责备。因为他现在的犯的错,在我们自己小时候也犯过。请对孩子多一份包容,就当对内心的自己一份弥补!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3 21:43 , Processed in 0.11563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