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喜阅365】10月26日《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查看数: 5778 | 评论数: 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1-10-26 08:17

正文摘要:

10月26日《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居然有人想赶走黑夜,这不是异想天开吗?但书中巧妙的表现“恐惧”的心理,却是很多人都会碰到的。在这里,黑夜代表著许多令人心烦、讨厌的事物,但偏偏 ...

回复

芝麻团长 发表于 2011-10-26 16:31:04
已经转载至本人博客。
我绝对不吃番茄 发表于 2011-10-26 09:08:11
有机会,我们一定要替孩子做点傻事

    很多孩子都有过怕黑的经验,其实,纵横就算是现在也还是有点怕黑,他小时候,怕的东西不止是黑夜而已,有一阵子他还害怕月亮,看到月亮就害怕得浑身冒汗,面对这样的孩子,我除了无语还是无语,我一直想不通为啥会害怕月亮呢?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有图画书,更不知道有《讨厌黑夜的席奶奶》了,如果有,给纵横小童鞋读一读,也许他就不那么害怕了。我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着他安慰说,我会一直陪着他。别无他法。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他就不害怕月亮了,又恢复了正常。就好像他罹患的感冒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完全无影无踪地消失了对月亮的害怕,仿佛这事从没发生过一样。那是纵横才不到1岁半,也说不清楚他为啥害怕,我也无从知晓他害怕后面真正的原因。只能不了了之了。
    但是,读过《讨厌黑夜的席奶奶》以后,给我一些启发,也许,我当时可以替纵横做些傻事,也许他就不那么害怕无助了。比如,学席奶奶一样拿口袋去装,拿扫把去扫,用剪刀剪,那锅去煮。孩子一定会发现,你做的这些事都很傻,进而发现,害怕这些也很傻,哈哈哈,于是就不再害怕了。
    我们不能总觉得自己聪明,从不做傻事,有时候,做些傻事,效果却是非常好的,孩子看着你,甚至跟着你做傻事,他自己都觉得好笑,继而思考自己最初那些关于事情本身的想法,修正自己的看法,总结出自己的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这个比你告诉他来得有用得多呢。
    有机会,我们一定要替孩子做点傻事。
我绝对不吃番茄 发表于 2011-10-26 08:48:19
我绝对不吃番茄 发表于 2011-10-26 08:45:17
帮助孩子克服“怕黑情绪”的有趣读物 (南方 )
    “妈妈,我怕黑!”孩子站在黑黢黢的门口,突然就畏缩了——这几乎是所有妈妈都碰到过的一个场景。很多孩子在黑暗面前会陡然胆怯,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敢一个人上厕所,如果你让他走进没有开灯的房间,他也一定会大声拒绝。
    “怕黑情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童年现象。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对黑暗感到恐惧呢?这是因为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非常懵懂,不能充分理解周围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加上他们也分不清童话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于是,黑暗中有魔鬼、有大妖怪、有大灰狼的想法自然会占据他们的头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让他们独自去面对黑暗,就意味着让他们独自去面对很多令他们恐惧的东西,这时候,幼小的孩子产生畏缩或害怕自然是在所难免的。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怕黑情绪”呢?《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可以说是一本非常生动有趣的适用教材。因为这本书表达的是孩子很容易理解、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怕黑情绪”,和孩子一起阅读本书的时候,席奶奶对黑夜的讨厌和惧怕情绪,孩子会感到亲切、熟悉和认同。而席奶奶试图赶走黑夜的办法,又会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感到非常的新鲜、有趣和好玩儿,孩子会怀着新奇的、饶有兴趣的心情和大人一起一页页地翻看这本书—— 他们会看到,因为讨厌黑夜,席奶奶千方百计要赶走黑暗,她用扫帚扫、用麻布袋装、用大锅来煮、用藤蔓来捆、用剪刀剪、丢给猎狗吃、沉到屋后的井里,甚至对黑夜吐唾沫……一整夜,她用了整整十七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呢?黑夜还是黑夜,一点也没有改变。当太阳光芒四射地出现、黑夜自己消失的时候,席奶奶和她的伙伴——那条无可奈何地陪着她辛苦了一夜的大狗,都累得顾不上欣赏和高兴,而是昏昏沉沉睡去了。
    读到这里,大小读者都忍不住会开心一笑,席奶奶怎么会那么笨、那么傻呢?黑夜怎么能赶得走呢?黑夜无边无际,怎么能用扫帚扫、用剪刀剪呢?黑夜摸不着、抓不住,又怎么能丢给狗吃、塞进床上的草垫里、用蜡烛去烧呢?黑夜不是人也不是动物,怎么能对它哼催眠曲、拿牛奶浇、甚至挥拳头、挖土坑埋,吐唾沫呢……席奶奶虽然用了这么多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笨办法,都是不对路子的傻办法呀;席奶奶虽然不辞辛苦,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可都在白费劲儿呀。难道她不知道黑夜根本不用赶,等到太阳出来时,黑夜自然就会不见的道理吗?而且,黑夜和那些在黑夜里出现的小动物,并没有妨碍她什么,她干嘛要那么讨厌呢,未免也太自寻烦恼了吧?当金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普照大地了,也就是席奶奶不讨厌的白天来临之后,席奶奶又在做什么呢?她却在睡大觉!席奶奶真的是太可笑了!很多小朋友看到这个结尾,在哈哈大笑之后,都会为席奶奶感到惋惜,都恨不能把席奶奶从睡梦中摇醒,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其实,这正是作者的巧妙匠心所在,也正是这本书的深刻主题所在。作者用一种诙谐幽默、轻松愉悦的说故事的方法,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人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不然的话,不但会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一无所获,还会心情郁闷,失去快乐,失去本应可以享受到的生活中的美好。
    “黑夜”在这本书里也可以理解成是一个隐喻。除了指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外,它还可以指那些错误的念头和观点。比如,有的小朋友不喜欢上幼儿园,以为家庭以外的世界都是恐怖可怕的,于是大哭大闹。可是,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要走入社会,都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也是每一个人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如果能勇敢地面对成长的必然,小朋友一定会发现幼儿园里很多的乐趣和享受。包括我们大人,在面对陌生事物时也会有彷徨和疑虑,如果我们采取了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态度,我们会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发展变化,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如果我们像席奶奶那样,用错误的观点和方法对待之,其结果肯定是既辛苦又不愉快。现实生活中,像席奶奶这样的人恐怕还有不少,他们往往因为看待事物的方法不正确而痛苦,无法放下自己的旧有观念,结果错失了很多本来可以拥有的美好东西。
    如果领会了这本书的深层含义,我们再回头来看这本书,你会越发替席奶奶感到惋惜,因为席奶奶本可以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你看,她做事那么认真、那么执著,遇到讨厌的事,她并没有去逃避,而是很积极地想尽各种方法去解决,即使在最后累得睁不开眼睛、不得不上床睡觉时,她还在发誓说:等睡足了,天黑了,再跟黑夜拼命。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不是很可贵呢。其次,席奶奶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你看,她可以自己“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也可以“拿出针线,把麻布缝成一个结结实实的麻布袋”。此外,她会“煮汤”、会用“藤蔓”布网、会“剪羊毛”、会在水井里打水……这些都说明,席奶奶可是一个劳动高手哦。假如席奶奶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在黑夜来临的时候美美地睡上一大觉——她醒来后一定会看到她喜欢的朗朗晴空。在蓝天白云下,做事认真又聪明的席奶奶,一定会享受到许多生活中的美好滋味。当我们把这些道理讲给孩子听的时候,他们可能当下会听不懂,或者不完全懂,但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印迹,会使他们在长大成人后终身受益。
我绝对不吃番茄 发表于 2011-10-26 08:44:57
匠心独到的黑、白、黄三色书 (王子源(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
  儿童图画书的种类繁多,图像表现形式与叙述手法也可谓百花齐放,其中,有些作品的特点鲜明,初看之下,不大容易被人理解,但细细咂摸起来,却又意味深长。凯利·杜兰·瑞安获得1972年凯迪克银牌奖的《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即是一例。这本书只用了黑、白、黄三种颜色,呈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图画书魅力。
  和其他色彩鲜艳的儿童图画故事书比较起来,这本图书的用色很是单纯,前面三十多页只有黑白两色——画家阿诺德•洛贝尔以轻飘的斜切线条,表现出黑夜的神秘莫测;留白的部分则凸现出席奶奶和周围景物的生动姿态。画家用沾水钢笔线条涂抹画面,堆叠出不同层次的黑白色,表现出清晰的凹凸感,让人物、动物或景物的姿态都十分生动有趣。而最后三页才出现了令人震撼的橙黄色,与前面的黑白两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充分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变幻和瑰丽美好。在洛贝尔的画笔下,夜晚无边无际,精密深沉,而其中唯一活动的人物更被描画得个性十足,其神态、表情、外貌、动作无一不细腻生动。用钢笔画面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内涵,足以说明画家不俗的功力。
  利用反复出现的轻斜笔触,洛贝尔帮助读者串联起每一幅图画,例如:星光下的小树、梯田、木栅栏……连小蝙蝠、猫头鹰等小动物,都沐浴在月光下,散发着月色独有的辉晕。此外,版面的变化也被用来描述席奶奶与黑夜搏斗的变化:刚开始,一幅图画占满一页,表示席奶奶的动作缓慢或是静止的状态;随着席奶奶与黑夜战斗的越来越激烈,故事的文字变得更简短,画幅也变得更小且节奏紧密了:“挥拳头”、“放烟囱”、“用脚踩”、“用手打”……画面的布局也一步步走向紧凑,一度还有三张画面并联的景像出现,这显示出席奶奶越来越气恼的情绪。最后,本书最宽广的一幅画面呈现了:席奶奶睡去了,金色阳光一丝丝地撒满了大地,也洒满了整个跨页的页面……随着画面的变化,小读者能感受到席奶奶的行进速度和情绪起伏,因此也像经历了一次奇妙的与黑夜搏斗之旅。
  故事最后几页的橙黄色很让人感到惊喜和意外,在这里,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独特的用心。我们知道,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黑白两色都属于“冷色调”,黑色常给人一种冷静、秩序与神秘的感觉,而白色更多给人一种纯洁、安静与寒冷的感觉,《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对黑白两色的搭配非常合理,既能让读者感受到一股从图画背后透出来的冷冷的、静静的,属于黑夜才有的神秘气氛,但又不造成视觉冲突感,让人过于担心和恐惧。最后,当橙黄色染亮画面、太阳万丈光芒出现于地平线之上时,一种清新喜悦的温暖扑面而来,之前很多页的沉闷和压抑在这里终于得到了释放:黑夜终于过去了,黎明终于来了。黑、白、黄三重奏的“演出”终于在这里落下帷幕,席奶奶应该不会害怕了吧。但看看席奶奶又在做什么呢?呵呵,她却累得昏沉沉地睡着了。一句“晚安”的问候,让大小读者都忍不住会心地微笑起来。
  我想,图画书的阅读不应单单是画面的阅读,更重要的是完整图文情节的阅读。绘者洛贝尔先生的一幅幅画面就是一部连续的动画片,或横或竖、或宽或窄、或大或小,使人感受到作者对镜头节奏的设定。开篇的几个小局部就像镜头的序曲,交代了小油灯、交代了露出脸庞的本书主人公,也交代了夜晚中活动的生物……更值得称道的是,本书的文字故事与画面配合相得益彰,绘者像个导演一样,把作家的思路层层推进,使得小朋友的理解力得到了提高。无丝不入的黑夜、篇幅之间大胆的留白、画面中弥漫着静谧的气氛都益发衬托出席奶奶的倔强。这种缜密的思考和画法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它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儿童画不一定就是色彩斑斓、花花绿绿的,更重要的是画面要与主题相契合。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一书让我们看到了绘者成熟的画风、娴熟的技巧与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作家和艺术家为孩子们奉献出的爱,相信孩子们一定能体会到本书的细腻和温情,快乐并享受着。
我绝对不吃番茄 发表于 2011-10-26 08:43:51
画家简介
    阿诺德·洛贝尔(Arnold Lobel,1933-1987),又译艾诺·洛贝尔,美国作家、画家,一生创作了许多广受儿童喜爱的作品,包括“我能读”经典系列——《青蛙和蟾蜍》,和荣获了凯迪克金奖作品《寓言故事》(Fables)。

译者简介  
    林良,生于1924年,祖籍福建省同安县,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林良”本名为小读者写作,小读者们则称他为“林良爷爷”。   
    林良毕业于“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国语科及私立淡江大学英国语文学系,当过小学老师、新闻记者,历任《国语日报》编辑、编译主任、出版部经理、国语日报社社长,2005年以国语日报社董事长兼发行人退休,从事报业、出版工作长达56年。   
    林良以儿童文学工作为生平职志,为儿童写作长达五十多年,至今仍为《国语日报》及《小作家》、《国语日报周刊》等儿童刊物撰写儿歌故事专栏。  
    著有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等八册,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一册,儿童文学创作及翻译一百九十六册。曾获中山文艺创作奖、文艺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6 14:46 , Processed in 0.084290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