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 第六期 第四轮 第三周 2019.8.12-2019.8.19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8-18 22:41: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7      周芬                  在我的记忆中,就没人说我唱歌好听的,所以我几乎没有唱过歌。一直想去偶像们的演唱会现场,可奈何票价太贵啥不得。现在房地产商都会请明星过来助阵,有幸看了场林志颖现场音乐会,结果一言难尽。本来不准备去的,但别人送了两张VIP票,想着VIP应该位置很好就去吧。晚上7点开场,下午4点就进场,一系列的领导讲话,讲完话后又是星河自己的节目。一直等到9点,男神才露面,连着唱了两首歌。然后就各种领导合影,就没了——这就是房地产商举办的明星演唱会!我老公说以后再也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了,直接买票去正儿八经的演唱会。这种伤不起!
12#
发表于 2019-8-19 00:06:41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六期第四轮第三周
16   黄艳忠
主题二:读经典绘本,学儿童心理
             郭骅老师讲座笔记

音乐主题实在不是俺的菜,本期分享讲座笔记一篇。
以下为前段时间在少图听郭骅老师讲座现场实录的笔记,从心理学的角度系统的解读绘本,于我是一个新的方向,也是以后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


一.绘本:晚安,月亮
哄睡神器
  • 为什么孩子睡前喜欢读这本书?
    0-1岁:建构的是希望的品质,依恋关系,对世界的信任感
    郭骅老师说喜欢精神分析流派,学习十年有余
    刚出生的孩子,到1岁,和妈妈是共生关系,精神方面的满足是通过妈妈实现的,妈妈是孩子和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
    二战后,通过对孤儿院孩子的研究发现虽然物质方面得到了满足,但是还是容易死亡,说明人生来是需要依恋的
    妈妈的及时反馈和满足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值得信任的
    有了孩子后,成年人别无选择的要成长
    书中出现的东西都是孩子熟悉的,在妈妈的声音里得到确认
    心理治疗领域的心理医生结论,越是严重的心理疾病,都是在生命的早年种下的。几乎所有的心理疾病诊断大多会写病因未明
    无数的案例证明,孩子的头一年非常重要,建构的是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
    二.绘本: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 1-3岁:培养意志的品质,学会了走路,探索世界是孩子的特性,不能剥夺孩子的发展,这个时候的孩子有探索的自由。其中有一个底线,保证安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 推荐《夏山学校》,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你关注什么就是加强什么,不仅仅是适用于和孩子的关系,还适用于亲密关系
    事与愿违是因为做事的方向反了,改造人性常常是改变不了的,要变从自己变
    家庭是个系统,你改变了,意味着系统改变了,系统的改变常常会以加倍的方式回报与你
      问题:坏的标签不能贴,好的标签能贴吗?
       如果你想得到一个敢于挑战的孩子,那么要培养孩子的开放思维。研究表明没有被贴好标签的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
    如何鼓励孩子?
    伟大的数学家陈景生说,孩子考七八十分就可以了,考一百分意味着给一块地施很多遍肥
    孩子很容易否定自己,孩子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好,大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糟
    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你想得到A就关注A,不要关注-A
    人性不分老幼,学会看到别人的用心,妈妈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爸爸,要用智慧让爸爸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来。


    三.绘本:彼得的椅子
    讲道理基本上对谁都没用,一切从体验开始
    妈妈懂得了彼得的内心需求,准确地回应了他,彼得也通过自己的体验,过了心里的一道坎
    这本书讲的是看见老大的心理需求
    孩子之间的竞争本身是正常的,不要有搞定孩子的心理,不要在竞争关系里去当裁判,否则会被绑架,孩子是务实的
    人是为自己好的,这是宇宙法则,出现问题的孩子,是因为环境、土壤出了问题
    3-6岁:形成目的品质,对人开始分辨,不要对孩子进行道徳评价
    6-12岁:能力的品质,孩子的大脑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青春期,发育大脑前额叶皮层,孩子会关注哲学问题,该阶段孩子对父母建构的世界开始产生疑问,会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成年人眼里的捣蛋鬼,实际上是孩子给自己找到了空间。数据显示儿童医院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好学生
    如果给孩子空间,打破重建相对容易。
    现场答疑:
    1.容器的概念:父母是孩子的容器,老师是教室里学生的容器。好容器第一要敏感,其次要把营养给孩子,把垃圾自己消化。不要说孩子的问题,要说自己有问题,停止挑孩子的毛病。
    推荐《每一个善举》
    学校霸凌现象的难破在于是一个场,许多孩子的问题在于被场磁化了。
    如何打破一个场,一是要系统性的安排活动,其次是学校要有明文规定
    2.6-12岁的孩子要不要报培训班?如何报?
    要报,不能逆流而上。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给孩子设计,如果推不动就推不动,这就是人性。
    哈佛积极心理学揭示,每天坚持手写孩子的三个优点,会越来越温柔
    每个人的自我约等于欲望
    孩子愿意接触就让他去接触,乔布斯说过,一切没有白学的,不知道的时候,孩子就会用到


13#
发表于 2019-8-19 01:04:55 | 只看该作者
12 shu
今年夏天我看了韩国的选秀《超级乐队》,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喧闹的观众没有狂热的粉丝,没有煽情的故事,没有操纵的技巧,只有评委和紧张的候场,精湛的表演和高巧的实力。
14#
发表于 2019-8-19 05:10:09 | 只看该作者
20 张小锦
      我一路看着小伙伴对音乐的分享,突然找到了一起去KTV的伙伴。我不是音乐中人,唱歌吧,五音不全,是一个在KTV能全程听歌不开口的人,我对自己的歌喉没有半点信心,开口就跑调。至今,最让我放开能在一起高歌的是大学的室友,因为她们的鼓励,至今都非常怀念和他们一起高歌的日子。后来,这种放松的唱歌再没有过。
      我虽然唱歌不自信。但是我爱听音乐,特别钟爱古筝、扬琴、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这些乐器演奏。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那时候是用录音机放磁带听音乐,每每心情好,考得好成绩,都会奖励自己一盒磁带,所以我有一抽屉以上乐器的纯音乐,或者各种合奏乐,特别是《梁祝》,各种乐器独奏,俞丽拿老师61年经典版的小提琴独奏,是我听过对《梁祝》最传神的演奏。对我而言,乐器演奏有独特的疗愈作用,心情不好,心情好,都置身在这些乐曲中,会得到很好的平静与治愈。
      对于不去各类音乐节,也不追音乐圈的很多人来说,乐队也许是一种小众的文化。没有感受过人山人海的浪潮,没有体验过血脉喷张的激动,也许就不能明白「乐队」这两个字为什么令人追崇,也令人心生向往。从本期的话题,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了解的节目,下来我也会去多看看《乐队的夏天》,去重新听听崔健和窦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7 09:29 , Processed in 0.058768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