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58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绘本剧论坛专题】嘉宾连续剧之郝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 21:29: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郝燕其人】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娱乐圈幕后工作多年。曾为陆毅、毛阿敏、吕思清等诸多大腕明星的经纪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却结婚生子做起了全职妈妈。

在英国伦敦旅居数年间,女儿陆续上了幼儿园和小学,她大量考察欧美的儿童教育和文化活动,从中汲取开放多元的先进理念,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策划与开发出既符合国际潮流又满足本土家长需求的一系列儿童文化活动项目。
2012年,郝燕复出创办稚得其乐工作室,作为出品人和制作人,一手策划的体验式亲子古典音乐会《动物的狂欢》在全国巡演20多场,场场爆满,获得商业和口碑的双重认可。又先后举办了《冬天的奇迹》《漫游世界》等,引领了儿童公共文化活动风气之先。最新一辑《金色新年玩具舞会》将于2013年12月再次奏响。

1123-24日的首届绘本剧交流论坛中,郝燕将在从绘本到舞台剧的对话环节,揭秘小剧场儿童剧《原来如此的故事》排演始末。敬请期待!

【孩子登上舞台那些事】

/郝燕

舞台对孩子来说,是个神奇的所在。每次演出结束,总有孩子带着亮闪闪的眼神跑上来爬上来兜一圈。
有的对乐队的座椅感兴趣,坐一坐;有的喜欢跟乐手合影,尤其是漂亮大姐姐;有的致力于冲击后台,想探究幕布后面的神秘世界;还有的,哪怕就是随便跑跑都高兴,毕竟看演出是个乖乖坐着接受的过程,散场灯亮起那个瞬间标志着一种轻松的释放情绪……我不敢鼓励观众上台,毕竟我们的演出动辄在千多人的场地,全都上台就炸了锅了。

在不影响整体秩序的氛围下,我们也不强烈阻止。一般会派人或索性我自己上去,看好不能碰的低音提琴,看好不安全的舞台装置。大多数家长是很有礼貌的,会陪着孩子一起上来,规范着他们的界限,也会在满足孩子好奇心以后,带他们离场。
我们的系列亲子音乐会有个传统,当天生日的孩子可以上台,全场一起为其唱生日歌。有人问过我:这样公平吗?让别的孩子一起唱,为一个孩子陪衬?我想说,这真是大人的狭隘。登台接受祝福固然幸运,由衷为别人的幸运而高兴,何尝不是好的人生体验。哪能处处都当主角呢。

家长们啊,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为别人喝彩的机会。
演出过程当中,有时候有抽奖或发奖,孩子们上台来,也是家长喜欢的环节。大多情况,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抽奖,是抽孩子上来参与节目。有时候是当小指挥,有时候当小记者采访乐队成员,有时候是帮忙捏个橡皮鸭子参与演奏。
遇到害羞孩子,不肯上来,是经常的事儿,经过大人鼓励以后勉强上来,又要求赶紧走,也遇到过。这都没什么,他们还那么小,当然可以在聚光灯下不自在,可以搞不明白你们这些大人到底要我干啥!一般我们给个小礼物就接着抽下一位。

我一直觉得,好的公共活动必须有包容性,让爱热闹的孩子高兴,也让爱安静的孩子自在。
这时候不淡定的往往是家长,觉得居然运气那么好,却浪费了!在这里劝一句家长,在对待孩子的任何问题上,都一定要有等禾苗长大的耐心,每一次友善的经历都不会浪费。

让小朋友拒绝,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什么不要什么,别责怪,掩饰好自己的失望,忍住絮叨,体贴地陪他们回到台下。

这样,他全程看到别的孩子如何接受这个机会,玩得不错,也许下一次他就放松了。也许下三次,也许永远不,但他在台下会愉快舒服。而责怪着、抱怨着、磨蹭着怏怏而去,却在他心里留下了一道痕迹:妈妈对我失望了。

取决于孩子体验是否愉快的不是抽奖抽到与否,也不是利用了这次抽奖机会吗,而是家长的态度。取决于下次他是否会更勇敢的,是记忆中的回路,下次遇到邀请,他会首先想到别人玩得似乎不错,还是马上想到妈妈会冷眼会唠叨会鄙夷?

QQ图片20131101212338.jpg (22.66 KB, 下载次数: 101)

QQ图片20131101212338.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1:39:4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个社会对孩子其实很冷淡。我女儿4岁到7岁生活在英国,刚回北京两个月就跟我说,发现在北京街上对孩子特别热情的,都是卖什么的(推销)。陌生人会对路边孩子微笑的少之又少。

所以孩子对突然而来的登上舞台的邀请会紧张,真是太正常的表现。然而有一次,上台孩子的表现还是令我心悸。那次是邀请个小记者向乐队成员提问。我们试过三四次这个环节,孩子提的问题很可爱。有问谁是队长?你是怎么当上队长的?”“拉琴难不难啊?还有问大哥哥大姐姐上过哪个大学的。

那孩子大概四岁样子,座位号抽中被姥姥抱上台后,就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台下的姥姥,定定站着。

主持人姑娘蹲下,问他,叫什么名字,今天来高兴吗?各种搭腔。孩子竟然不回答,不移动身体,不看主持人,连眼神都不动!姥姥着急,又不肯上台来陪他,全场静默,等他一个反应,到底也没有。

站在后台口的我,这时都忘记了演出效果云云。这孩子,不是害羞,不是不理解场合,连自我保护都不是,而是压根就没有跟外人交流的通道!可以想象在他的生活里,几乎没有成年人会蹲下跟他说话,他下意识里你们这些陌生人干什么说什么跟我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晚上乐队吃饭的时候,有乐手姑娘跟我说,今天抽中那孩子真让人着急啊。看来大家都被震撼到。

——我们能做什么呢?路上遇到孩子,尽量对他们笑一笑,说一句话吧。让他们知道世界上除了人贩子和推销保险的,还有人有对他们没有要求地友善。

也提醒家长,对自己孩子要尽心观察,不要以俗论来套自己家的情况。如果你的孩子安全感欠缺,沟通通道不那么敞亮,在面对外人的时候请尽量陪着他,保护他,暗暗鼓励而不是一下子把人家推出去。对这样的孩子来说,陪着他建立安全的沟通模式最要紧,别相信扔到水里学游泳那种论调。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1:44:16 | 只看该作者

另一种常见的情形,几乎每场演出都会有一些孩子,基本不坐在自己座位,始终在台口或走廊里巡逻,一有抽奖之类的活动,马上举手冲过来,大喊跳跃的有,索性自己往台上冲的也有。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校幼儿园老师若是跟家长说,你家孩子很内向,十有八九是贬义。社会似乎鼓励争夺资源。我想提倡温柔敦厚的老中国,不是这样的吧。

这类孩子的家长经常隐身于背后,鼓励孩子自己去争取想要的东西,或许正欣慰自家幼儿有了闯社会的勇敢。有时候,服务员不得一次又一次将趴到台口的孩子抱下来,家长都不见影踪,也许觉得消费了,就该享受这种服务吧。
很多儿童节目也确实鼓励这种争夺,因此经常看儿童剧的小观众便养成了进剧院就是开联欢会的习惯。

我常说,儿童剧也得是戏剧,没有说出来的恶毒的后半句就是——不是电视综艺栏目!小朋友们,你们说好不好?这样往台下招呼,是综艺节目的范儿,不该是剧院的味道。戏剧必须保留一份抽离感,因此台上的装疯卖傻,悲喜惊险才能带给人欣赏的快感和非我的释放。

把儿童剧搞成联欢晚会是有市场的,但市场上的儿童剧若都是联欢晚会,是非常遗憾的,就像一孩子整个童年吃的都是罐头食品一样,安全口味不错也有基本营养,但总归缺了点什么。
舞台是什么?表演又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那么希望看到自己孩子站到舞台上?应该怎么鼓励他们?
西方人的教育里头,演讲是要紧一课。孩子敢并擅于当众演讲,是领导力的重要元素。然而与这种鼓励儿童表达自我,挥洒风度的教育配套的,则是领导力的另一些元素:责任、组织能力、公益心。上台当凤头,是带领,不是作秀
具体到表演领域,上台展示风采,既是平常刻苦练习的总结,又是给观众奉上欣赏内容。这个过程里,恰恰是没有字的。

一个好演员,能把自己隐藏在角色里,戏里,整体的演出效果里。而演员的职业能让个体无限拓宽人生体验的边界,这是最大的快感。

如果将儿童演员的表演引导向讨好观众(像现在某些电视栏目里会出现的油嘴滑舌小朋友)的方向,实际上是把儿童当了大人娱乐的资料,挺不尊重他们的。
在鼓励孩子登台表演这个小细节上,想与家长朋友们分享:舞台是个美妙的所在,如果不那么着急,也许能享受到更多乐趣。孩子的自信和自我,主要从他们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一步比一步迈得大的过程中来,而不是从聚光灯下长出来,也不是必须要别人的喝彩来装点。

【著有作品】

《玩是最好的教养》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1:48:23 | 只看该作者

1123-24日的首届绘本剧交流论坛中,郝燕将在从绘本到舞台剧的对话环节,揭秘小剧场儿童剧《原来如此的故事》排演始末。敬请期待!

5#
发表于 2013-11-4 09:50:51 | 只看该作者
很早以前就关注过她,那时还是刚生孩子的时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12 08:04 , Processed in 0.07463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