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的弹性 首先我们要找自己声音的位置。大家都知道胸腔、鼻腔、喉腔。低音“啊……”是胸腔共鸣,感受到胸这个部分是震动的。再往高一点儿,找你声音最舒服的位置,“啊……”一点儿力气都不用,但是我发这个声音很松驰。不用嗓子是用气呼出来的,用你最舒服的位置,最舒服的位置就是最好听的位置。如果你自己都感觉很难受的位置,声音上不去了,别人听起来更难受很刺耳,一定是别人不能接受的声音。比如有些人没有发声的方法,他不会气带声,所以他到高音时扯着嗓子往上喊,声嘶力竭,青筋暴露,声音都破掉了,别人听起来很难受。我们先通过三个啊来,低音啊、中音啊、高音啊,高音我们主要是通过头腔,这个通过意念来控制这个要长期训练的。刚一啊的时候你感觉到一口气从下顶到头腔,往高走但千万不能扯嗓子,全凭气带了。 如果你真的很想在台上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正确地而且自如地驾驭你的声音,你必须要用气带的,所有都是气带声,决不是干嗓子干拉。从丹田开始往上,中气十足是指从胸腔到腹腔,中气足了不用话筒后面的朋友都一样听得很清楚,因为演话剧的时候,200多人的小剧场话剧没有话筒,演员全部是干嗓子说话的,一定是中气带的! 接下来小妹老师带着大家一起体验胸腔共鸣。全场一片啊啊啊声。老师要求大家运气时口腔和牙关打开,气息上冲。耳朵后耳根的地方有个窝,在你张开嘴时会凹下去,嘴巴打开时是松驰的,最自然的,嗓子一点都不费力,像叹气一样,这时有气冲出来。这个要长期的训练和摸索。有声音放出来我们才能正确和自由地驾驭你的声音。为什么有的人唱歌自认为唱得很好特别用感情,但是他HOLD不住,因为他的声和气没到位,一上去声音就破了。
接下来我们感受一点点声音的弹性。声音的弹性是什么?如果你经常去讲故事,你会知道声音的粗和细的感觉,比如说大灰熊的声音怎么感受和表现?声音是粗的。比如说两个角色一个狐狸一个灰熊,狐狸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感受?媚媚的细细的。小妹老师现场请义工表现一下一个狐狸给鸡拜年“鸡妹妹我给你送礼物来了!”表演课就是要释放天性,比如每个人去表演动物。讲故事如果没有生动的感觉,小朋友是没有想像力的。我们是在用声音画画,给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太平淡的声音让孩子无法想像角色的模样。声音弹性是可以通过声音粗细和气息来控制的。狐狸的声音是往鼻腔走的,小妹老师请大家试试。没有角色感孩子是没有想像力的。声音是有薄厚的。厚的声音(如黄天厚土)刚的声音(如坚强不屈)用胸腔,并打开喉腔。薄的声音(如涓涓细流)是往鼻腔走的,感觉到鼻腔的震动。柔的声音(如柔情似水)气息感觉像叹气一样出来,小妹老师请大家上台演练一下。(此处请大家看视频吧,声音的表达无法描述)
声音的控制很重要。唱歌时不是看你能不能上高音,而是看你能不能控制你的声音,比如你唱四拍时,声断气不断,哪怕是很弱时声音都不走调,有的人气息控制不住最后就走音了,是因为他气息托不住。我们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声音,平常要去多训练多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包括我们的声音可以打到多远。就是不用话筒,后面包括再后面的人都能听得非常清楚。这也声音的弹性。,扩大音域,我们的音域其实是可以无垠扩大的。声音通过练习可以越打越远,一定用气息来带。小妹老师带着两个义工上台表演在山顶向对面的人喊,能喊多远喊远。提出声音传不出去的问题所在,一是嘴巴没打开二是气息太弱,带不动声音。可以像闻花香一样先吸口气,再啊……,播音系的人一般40秒种起最长可以达到90秒。想像一下腹腔有个弹簧先拉到胸腔,再啊……..放气一点点把弹簧放回腹腔去,中间不能偷气,是一口气。
停顿、重音都是我们控制声音的一种方式。给孩子把故事讲好了你肯定能给大人把故事讲好。绘声绘色,什么叫声色?为什么要绘?就是用你的声音来画。用你的声音来发挥你的感染力。这对故事妈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声音自如后再加上感情,就圆满了。虽然用气带,声音一样非常清晰也一样能打得很远。比如林志玲的声音全部是往鼻腔走,很嗲。朗诵时肯定是往喉腔走(如但愿人长久)。狐狸、小猫、小鸡、小羊一定往鼻腔走,很娇媚的很细的,小声音,牛、熊、骆驼、这些大的动物的声音是往胸腔走往低音走很厚。如果是反派人物比如白雪公主的后妈,是用比较扁的声音,这个可能会比较难。声音加感情加表演,就可以圆满地表现一个故事了。说话要吸引人一定是抑扬顿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