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62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阅365】7月13日《迟到大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3 13:10: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13日《迟到大王》

 本书是由荣获两次凯特·格林威尔大奖的童画大师──约翰·柏林罕所创作的。本书在幽默中阐述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信任」问题,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页歪斜的字,其中一半的「丢」全写成了「去」,怎么回事呢?原来约翰帕克罗门麦肯席走路来上学,途中发生好多不可思议的事而迟到了,但老师都不肯相信他,要他罚写300次!
书中老师与学生两个角色,透过幽默而鲜明的图画,将两人一来一往的互动清楚的传达出来。从家里出发,走路去上学,到进入教室这样一个在单纯不过的事件,因为一个个匪夷所思的状况而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这当中耐人寻味的前因后果,就留待读者细细咀嚼了。

Q1.jpg (7.75 KB, 下载次数: 101)

Q1.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12:32 | 只看该作者
一本“夏山”的教育书——读《迟到大王》 (朱自强 )
    约翰·伯宁罕是一位经典的儿童本位的图画书作家。伯宁罕选择儿童本位的立场创作图画书,肯定与他在奉行自由教育的夏山学校度过的童年一脉相连,因为夏山学校的一个信条就是“你要站在孩子这一边”(夏山学校校长尼尔语)。在我读过的伯宁罕的图画书中,眼前的这本《迟到大王》最容易让我想起作家的“夏山”身份。
    《迟到大王》表现了两个冲突:一个是成人僵死、封闭的“书本知识”与儿童鲜活、开放的感性生活之间的冲突;一个是学校强制的教育和儿童渴望自由的心性之间的冲突。《迟到大王》是一本教育启示录。伯宁罕说:“没有压力的童年为我的创作打下了最好的基础。”《迟到大王》是夏山自由教育思想的一个注脚。
     对于自己信奉的教育思想,伯宁罕是以真正的图画书的形式来表现的。《迟到大王》的故事具有隐喻性,是用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的具象化的故事来阐释教育思想的智慧之作。
    《迟到大王》里只有两个人物,小学生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和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老师。塑造这个老师形象时,伯宁罕运用了相当符号化的方法,竟然让这位老师在教室里穿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手里拿着手杖。需要注意的还有,在作家的叙述语言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老师”这一字眼,这恐怕是出自对“博士帽”的老师身份的否定意识。
    在我的解读中,博士帽、博士服象征着僵死、封闭地膜拜书本知识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当然不承认下水道里钻出鳄鱼、附近的树丛里钻出狮子、附近的小河会有巨浪这些儿童遇到的实际生活。
    当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生活经验不断挑战给“博士帽”带来优越感的“知识”的时候,伯宁罕分别两次描绘出老师敲打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课桌(学习生活的譬喻)的拳头和暴跳到半空中的姿态。老师还威胁说:“如果你再这样一直迟到和说谎,我可要用棍子打你了。”在这里,老师手里挥舞的体现绅士风度的手杖,成了棍棒教育、强制教育的象征符号。绅士的手杖在中国又叫 “文明棍”,因此,在中国读者的语境中,这一形象设计更具有讽刺意味。
    不信任儿童的老师,把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诚实看成是 “说谎”,然后采用了惩罚教育:写三百遍、说四百遍认错的话。伯宁罕颇具创意地用检讨书的文字设计了前后环衬。从第九遍起,“把手套弄丢”就变成了“把手套弄去”。伯宁罕作这样的设计是深有用意的,这是对大人无能的惩罚教育方式的嘲弄,也表明强制的、机械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的无效性。
    《迟到大王》的绘画语言具有丰富的蕴含。伯宁罕用心良苦地将故事里的一页图作了封面。老师庞大的身躯与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矮小的身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教育”对孩子的威压。值得关注的是几乎完全遮住课桌的那双压迫的大手,这双大手在故事里还曾经一遍遍地敲打着课桌,如同敲打着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稚嫩的心灵。在整个故事里,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课桌不是用来学习的,只是用作被教师敲打和写检查的,作家是以此作为对强制教育的写照吗?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与老师发生冲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的世界充满了可能性,老师的精神生活却已经被限定了。画面也是这样表现的。在教室以外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生活中,有色彩斑斓的天空,有广阔丰饶的大地,但是,在老师置身的教室里,却没有任何背景,只有让孩子面壁思过的逼仄的墙壁和孤零零的一张课桌。这是深有意味的。伯宁罕的校长尼尔就说:“教室的墙壁就如同监狱一样限制着教师的视野,而让他们看不清教育的真义究竟何在。”
    伯宁罕为我们安排了一个绝妙的幽默的结尾:老师被毛绒绒的大猩猩抓到了屋顶上。当老师用“文明棍”指着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让他救自己下去时,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反讽地说:“老师,这附近哪里会有什么毛绒绒的大猩猩!”随着这句话,一种虚妄的教育就像从老师手中坠落的“文明棍”一样,轰然倒塌,而我们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依然脚踩大地,迎着初升的太阳“去上学”。这个结局真是有大智慧的思想结晶。
3#
发表于 2011-7-18 13:01:37 | 只看该作者
收了这本书,儿子喜欢是因为书里的情节很奇特,搞笑;要读出这么些内涵来怕是很有难度了。
4#
发表于 2011-7-19 18:13:49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极妙的故事以及小孩子蕴藏在内的情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7 07:32 , Processed in 0.06954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