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8934|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中级班共读《朗读手册》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5 13:36: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共读《朗读手册》心得
个人作业:对本次共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
格式为“学号+姓名+题目”
提交时间:11月17日24:00之前
推荐
发表于 2019-11-17 23:4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B01 于 2019-11-17 23:49 编辑

B01李思涵
为爱朗读

                                                    ——2019中级班《朗读手册》共读心得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这是写在《朗读手册》前言引语中的一首诗,也是最早在老版本中引用过的一首打动过我以及无数父母的一首诗。最早和《朗读手册》结缘是七年多前,还在孕期的我收到了一份来自老同学馈赠的特别礼物——一大箱20余本的育儿书籍。《朗读手册》就是其中一本,当时的我虽然只是对书籍粗略的读了一下,但是“大声为孩子朗读”的概念却深深根植在我的心里,可以说这本书成为我早期育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一直在身体力行的贯彻执行中。“当成年人给孩子朗读时,他们也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递阅读的火炬——阅读的火炬”作者的这句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而书籍正是最直接的人类文明的结晶,还有什么比阅读来得更简单而高效呢?这次中级班共读让我再次有机会细细品读了这本书,对于书中列举的案例印象深刻,正如书籍导言中所说的,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爱朗读,让孩子因此爱上阅读,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终身阅读者。

一、放下功利与焦虑,回归教育的本质。

不可否认,现如今的中国,教育培训产业已经迅速膨胀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各种早教机构、学龄培训、兴趣班遍布大街小巷,教育培训机构的便捷与否甚至已经成为大家在置业问题上的一个硬性指标和选择标准。各种“虎妈”“铂金包妈妈”“推妈”的媒体文章铺天盖地,持续制造着恐慌与焦虑的蔓延。今年暑假时我回到内地省会城市的老家,发现小区里玩耍的孩子都是学龄前儿童,真正的学龄儿童的假期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各种兴趣班度过,那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快乐悠闲的暑假似乎很难在这一代孩子身上看到了。隔壁二年级的孩子一整个暑假都在补习三年级的课程,原因是班级所有的同学都在补习,自己不补开学就无法跟上。种种教育的怪圈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禁扪心自问,我们教育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朗读手册》其实给了我们一些明示的道理和做法,让我们心里更加清晰坚定,学校课程的每一项内容几乎都是根植于阅读,因此阅读才是所有问题与解决的核心。这本书也让我拨开迷雾,在各种功利和焦虑中看清教育的本质——它创造的不是被动而是自主学习的人,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

▪造成孩子成绩差异的根源,其根本问题其实在于养育理念上的差距。“海绵效应”的理论为“有其父必有其子”“龙生龙凤生凤”的现实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同时也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其实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虽然“望子成龙”的期望是美好的,但是不切合实际的“推娃”或盲从攀比其实是“窃取了孩子的童年”。孩子最终会长成自己父母的样子,所以,如果你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 每年孩子有900小时在学校,7800小时在校外。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正确的做法是用倾听、热情和朗读亲自教育孩子、而不是让他们频繁地奔波于补习班。

▪世界上最棒的补习班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他们进行睡前朗读,慢慢地,如果孩子们觉得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他们也会开始自己阅读。

为爱朗读,每晚30分钟,甚至在他们学会自主阅读后还是如此。

▪大声朗读更像是一种“保险”,可以提高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它可以保证孩子无论在求学路上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准备。

学校课程的每一项内容几乎都是根植于阅读,因此阅读是所有问题与解决的核心。

▪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孩子而言,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径就是成为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对父母而言,最好的教育投资就是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一个终身阅读者。



二、关于线上共读的问题的思考。

10月18日中级班进行了线上共读的第一次讨论,对于“高年级大孩子的阅读方法”、“高三面临阅读与学业的冲突”、“孩子功课忙,没时间”等系列相关问题的讨论,同学们的头脑风暴产生了集体的智慧结晶。

1、首先应该明确阅读与学业/考试之间的关系,阅读力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和学业紧密联系,不可或缺。两者并非是对立关系,非此即彼的。

▪“语文为王”时代,面临考试阅读为主的新变革,无阅读力,会面临看不懂题,更做不出题的局面;

▪高考分数是阅读积累的检验,课外阅读量大分数会越高,很多背景知识其实都是从课外阅读、实践中积累的。

2、认识上,应该予以重视,因为每个人再忙都会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挤出时间,忙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借口,潜台词是你的内心认为这件事情不重要不紧急。

另外换个角度,阅读其实也是紧张学业的有效放松,是一种解压,可以扩展思路打开视野。

3、兴趣上,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最为重要。

4、习惯上,从小有朗读阅读习惯的、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作为一种习惯的延续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5、方式上,针对大孩子更应体现出平等和尊重,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原则。

▪可以一起制定一个有约定和仪式化的阅读计划,调剂学业;

▪给孩子朗读,引进家庭思辨、交流;

(互读、默读、朗读调剂进行,共鸣部分可以一起进行共读分享,交流讨论)

▪家长自己读到的好书或者有共鸣的章节可以推荐给孩子,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设立基金奖励,鼓励他们买书,也可以买书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每天抽半小时(固定时段)or抓碎片时间的利用,累积半小时。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阅读恰恰是最为珍贵的火种,让人类文明薪火相传,愿每个孩子长大之后都能拥有童年时坐在妈妈/爸爸怀里听故事的美好回忆,而为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坚持为爱朗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9-11-16 20:4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依蕊 于 2019-11-16 20:55 编辑


                         “大声为孩子读书”-------《朗读手册》共读心得

D02 马依蕊


中级班第一本共读书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之后麦麦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共读了《朗读手册》,还没

有见识到这本书的权威指导性之前我对于书名含有“手册”“法则”之类的书籍一概比较排斥,个人觉得各

种“手册”“法则”均得在尊重个体差异之下才有科学的指导来进行,但在开始共读之后才看到这本书确实值

得堪称为每个阅读者的“黄金手册或法则。”

  在麦麦老师的带领下,为期一个半月的共读,阅读打卡,摘录出对自己感触颇深的内容,整个共读期结束

给予了我很多实操性的帮助,调整了我在亲子共读时不太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的同时我也记录了太多干货。

这本书有很多实用的理论及切实对阅读人在亲子共读技巧上的指导。总共有三大本,麦麦老师重点带我们熟读

了朗读手册的第一本,这本书有十大章节,从告知我们朗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到朗读过程中的要领及禁

忌,再者到分析家庭学习及图书馆;分析数字化线上阅读电子阅读到实体传统纸质化阅读,给予我们全方位各

维度的切实指导。这些理论及朗读要领告知我们之后,作者更是在《朗读手册》另外两本作品中摘抄名著的精

彩片段,这些片段可以很容易让小朋友对一些章节比较长的书点燃阅读兴趣,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用来进行朗

读训练,从理论转为实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汲汲不断的专业性学习让我感到阅读这件事,确实在结合理

论之后借鉴第二,第三本作者推荐的阅读章节来让孩子有更好的章节阅读过渡。

有了这本书的黄金法则再去看作者推荐的精彩章节片段才深知作者创作的苦心是多么值得尊重及敬佩。
共读书结束,实操性的理论知识与个人学习让我在亲子共读及故事会讲演中有了很实用的指导,我将这功
劳归结于以下三点:

一:朗读需要尊重不同阶段的听众能力。
:适合婴儿及幼儿的要以押韵,有秩序感的图书和故事为主。
②:学龄儿童阅读要注意阅读童书中的故事生词及陌生的字词。
③:儿童阅读绘本到小说的转变,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朗读故事可以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
④:当孩子可以阅读长篇小说时,朗读之前大人应先看过内容,因为小说比绘本更有可能涉及某些敏感话题。

⑤:孩子在8.9岁是最难选书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变得更写实,被称为“青少年文学”的故事的
  情节开始关注社会和情感问题。
二:朗读要领及朗读禁忌(对我的帮助)
  ①:开始朗读之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不论你读过这本书多少次。
   ②: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什么”
   ③:朗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你就有责任把它读完。
   ④:朗读切记不可读的太快,慢慢念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
⑤:当朗读到书中你某个关键的部分,可以停下来,小声的说:这里很重要。
⑥:根据数的内容加一些立体活动。
⑦:可以先读完一本书,再带孩子去看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响表达
   的更为丰富。
⑧:朗读时遇到孩子提问问题,请耐心回答。

三:电子化阅读及父亲阅读的好处
电子书的劣势:
①:数字文本缺少纸质文本具备的物理“界标”是微波炉式的学习。
②:纸质阅读能刺激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可以处理情绪共鸣和空间记忆,因此纸质阅读可以留下“更深的足迹”

父亲阅读的好处
①: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并非互相排斥,但是父亲的介入可以二者兼顾。
②:父亲朗读,孩子们更会爱上阅读,阅读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③:父亲为孩子阅读时,同样会获得第二次机会去阅读和欣赏自己童年时代错过的书。
感恩遇见三叶草,感恩老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9-11-15 15:1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lodie 于 2019-11-15 15:18 编辑

F03 方楠岚

《朗读手册》读后感



    如果说之前对朗读这件事还存在不坚定的话,在看完《朗读手册》后,心中便踏实笃定起来,朗读的方法、策略以及应该避开的坑,都从书中得到一一解答,关于朗读的一切疑虑,顿时释然。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自觉本身知识体系薄弱,能力一般,在能否引导孩子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的问题上,无论是策略还是方法,一直踟蹰不定,生怕一不小心把孩子带偏了,当看到书中的作者给出的论述:“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似乎像看到一座灯塔,为我和孩子们的阅读之旅指明了方向,是的,坚定不移大声阅读就对了!当读得越多,孩子的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无论是阅读乐趣,还是知识储备,都会在朗读中迭代进步。

   “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所期待的和你在和孩子交谈时所期待的完全一样——互动,像打乒乓球,而不是掷飞镖。”我想了下,这里的“打乒乓球”,应该是娱乐性质的日常运动,有节奏的顺畅的你来我往,而不是拼个你死我活的奥运会比赛。家中的两个孩子,对朗读的反应截然不同,哥哥从小喜欢默默地听,从不提问,对朗读者提出的问题也经常拒绝回答或不知如何回答。而弟弟呢,在朗读过程中叽叽喳喳,典型的“十万个为什么”。曾经我非常希望哥哥在我们的阅读时光里可以多一些思考、互动,不然作为朗读者的我,感觉像对着一堵墙打乒乓球,可是哥哥目前还没有在“静待”中“花开”,于是就不再勉强,我们仍保持朗读习惯,偶尔提出一些问题促发思考,即使“对手”不愿接球,看到他专注地倾听,感受到他对朗读的渴望,相信阅读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芽、成长。针对兄弟俩相差甚远的阅读喜好,我尽量地腾出时间,对每个孩子单独朗读。“我们种下的热爱阅读的种子也许不会立刻结出果实。但是,如果我们足够耐心,一定会有所收获。”

    书中的第四章——《朗读要领与朗读禁忌》,相当实用,非常值得打印下来,贴在书桌前,以便时刻提醒自己。这个章节提供了很多可行性方法,也让朗读新手避开了很多坑,让朗读的道路更畅通。比如,其中有一个朗读要领:“要注意变换读物的类型长度和主题”,这点提醒了我,因为哥俩都很喜欢交通工具类的书籍,我在买书选书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根据他们的喜好来挑选,造成孩子们对某一类偏好某一类书籍,范围局限。

    家里5岁的哥哥,目前仍然停留在绘本阶段,哥哥属于“沉默型”对手,不肯进行互动,因此他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其实作为最亲密养育人的我,也没有把握。看了《朗读手册》中关于绘本到读小说的过度,对我有很大启发:孩子从接受短篇到长篇故事的过程必须是渐进的。文中推荐了不少适合过度到章节书的书籍,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阅读方法以及选择长篇小说的注意事项,可谓面面俱到了!

    看完这本书,更加体会作者在书的前言中说的有一句话: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的,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不忘初心——引导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




3#
发表于 2019-11-15 16:1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城市蓝天 于 2019-11-15 16:45 编辑

F05周国凤

《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兰克 吉利兰,这段话就在书的封面上,看一眼立马有了一种无形的使命感,我一直都在坚持着给孩子读绘本,那么读绘本是不是书中所说的朗读呢,朗读要持续到孩子多大年龄?朗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百度搜了阅读与朗读的区别:阅读是看,不出声。朗诵是读出来,必要时还要有感情。这样看来读绘本也是一种朗读。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的,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让孩子成为终身的阅读者,谁不想孩子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呢?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是做父母的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让孩子成长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带着功利心来看这本书的。
     我的大宝今年11岁五年级,在他一年级的时候,弟弟出生,由于自己的忙碌和错误认识“孩子会认字了就可以自己读书了”,如今看了《朗读手册》才知道自己错了,只要孩子愿意这种朗读形式可以持续到他初中、高中……朗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桥梁。对于自己的错误认识,如今还是很想弥补,根据作者在文中朗读的经验和推荐的书名,我把书名一一记下然后上当当去寻找,其中一些书是无法找到的,我买下了一些动物小说和其他的书《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草地牧羊犬》《温和的本》《天使雕像》《通往特雷比亚的桥》,为什么选动物小说,大宝的梦想是长大当一个农场主养很多的小动物,包括他最爱的狗狗。《红色羊齿草的故乡>我试着在大宝放学时朗读给他听,没想到一直读到做饭时间我也不愿意停下来,当读到书中的男孩为了能买到两只猎犬,想尽各种办法去赚钱(捞鱼、摘野果、种菜。。。)最后花了2年时间存下了50美元,自己连双鞋都舍不得买,当他把钱拿给爷爷,让爷爷帮他下单买猎犬时,我跟着爷爷一起哽咽,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往下读。大宝当时说:妈妈,你的泪点很低啊!在大家线上讨论的时候,我说出了自己朗读时的心情,记得麦麦老师当时说“这和个人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是的,我赞成这一说法。孩子此时体会不到我的心情并不代表他没看懂,或许等若干年后,他再来看这本书又是不一样的心情。朗读的魅力所在就是跟着书中的故事情节一起开心一起哭,我很喜欢也很享受和孩子这样读书的感觉。大宝在第二天、第三天自己把《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读完了。后来我和先生试着给弟弟读这本书,没想到弟弟也有很多的思考。朗读非常的有趣不是吗?我接着又一次在睡前朗读大宝没看完的《猫头鹰王国》,一天读一章,结果他按耐不住我的速度,那段时间一放学就看《猫头鹰王国》,我甚至要催他去学习和写作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线上讨论时,乐言爸又给了很好的建议,读书也需要有事前的约定和规则。一边看书,一边学习,一边有人解答疑难,这是共读一本书的最大收获。感谢三叶草的学习平台!
   在第二次线上讨论看见陈华和梁焕彬同学主动到校园推广朗读的举动,我由心佩服她们的行动力和无私的付出,朗读不仅仅只在家里推行,在校园推广将会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加油!希望在阅读推广的道路上也能尽绵薄之力。
4#
发表于 2019-11-15 18:4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B18Amy 于 2019-11-15 18:52 编辑

B02 梁焕彬 《朗读手册》共读心得



朗读,父母要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在当前“得语文者得高考”的呼声下,大家都知道阅读很重要,然而作为孩子们自主阅读前的启蒙方式,朗读,又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首先,我们看一下语言的习得过程。


孩子的大脑中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叫做听力词汇




第一道堤坝是口语词汇。家长为孩子的听力词汇库装入足够多的单词,多到会溢出来,这样就填满了口语词汇库。孩子是通过听来学习说的,如果这个词你没听过那你一定不会说。

第二道堤坝是阅读词汇。如果你从没讲过一个词,那么在印刷读物上看到这个词时,你就几乎不可能懂它的意思。


最后一道是写作词汇。如果你从来没有说过或读过这个词,你又如何知道怎么书写它呢?所有的语言艺术都来源于听力词汇——因此需要有人来填满孩子的听力词汇库。就这么简单。

“字词是学习的基础,让人的大脑记住字词只有两个有效途径:一是看,二是听。婴幼儿需要很多年才能学会用眼睛进行真正的阅读。因此,学习字词的最佳途径就是听,听进去的东西才能成为儿童“大脑屋”的基础。当孩子们之后通过眼睛学习阅读时,这些有意义的声音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单词的含义。”

当你给孩子朗读时,你灌输到孩子耳朵(和大脑)里的是构成词语的发音、音节、尾音和混合辅音。也许某一天,孩子就需要利用这些去拼读和理解词语。另外,通过读故事,你为孩子补充了必须的背景知识,帮助他去理解身边并不常见‍的事物——例如战争、鲸鱼,或者火车头。

上学前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掌握入学前必须的词汇,因为它是决定孩子未来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是的,孩子进入学校后会学习新的词汇,但是他已经掌握的词汇决定了老师说的话他能够理解多少。

无论是成人之间还是成人对孩子,一般的语言交流大多平淡简单,只使用5000个基本词语。(事实上,与孩子的正常交谈所使用的词,有83%来自于最常用的1000个词,这种情况并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另外还有较少使用的其他5000个词。这1万个词被我们称为常用词。在这1万个常用词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词。我们的语文程度并非由那1万个常用词决定,而是取决于了解多少生僻词。


如果我们不常在交谈中使用这些生僻词,那么在哪儿找到这些词呢?答案是:在印刷文本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光跟孩子说话还不够,还必须通过朗读书籍,来填满他的听力词汇的原因。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朗读的两条定律

定律一:人类是追求快乐的。
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朗读有许多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为了愉悦而去自主阅读。

在学校,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总是伴随着作业和考试出现的。而课后阅读方式:只要看看现在学校的必读书目,以及必读之后需要完成的作业:阅读卡、好词好句摘抄、阅读习题、主题总结……你就知道孩子们有多么痛苦了。

人脑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你想要让你的孩子多读书,真的爱上阅读,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阅读能让他快乐的这一端,增加砝码,多做一些让他感受到快乐的与阅读有关的事情。

年龄小的孩子是怎么感受阅读的快乐的?因为妈妈抱着我给我读,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听不懂,但是我喜欢妈妈抱着我,我也喜欢听妈妈跟我说话的声音,我喜欢妈妈的注意力在我一个人身上,所以,我喜欢阅读这件事情。慢慢地,我听得懂一些了,我觉得书里的世界真是有趣,于是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自己翻读起书来。

已经自主阅读的孩子怎么感受阅读的快乐?他遇到他喜欢的主题的书,这些书带给他一些新奇的体验,他的同伴也喜欢这些书,这些书给他们提供共同的话题,读完以后,他可以跟别人进行有趣或深入的讨论。

《阅读手册》里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有许多研究验证了自然拼读对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自然拼读法不会产生动机。没有人会有最喜欢的元音或辅音。自然拼读法就像是教一个男孩如何洗脖子。对于一个成长中的男孩,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但是,教一个男孩如何洗脖子,并不能保证他的脖子是干净的‍,‍尽管他知道应该用毛巾和肥皂。大家忽略的要点是动机。他知道如何洗脖子,但他并不想洗。直到男孩有一天遇到心上人,他的脖子才会干干净净――由此可知,知识与动机必须相互作用。

孩子和成年人的阅读动机无非是这三种:(1)他们喜欢这种体验;(2)他们喜欢这些图书的主题;(3)他们喜欢并且愿意模仿那些进行大量阅读的人。

美国的学校里有一种阅读课程,叫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默读),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好好享受阅读的快乐,不必受提问、做评估或写报告的干扰,纯粹为了快乐而阅读。

SSR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阅读是一种技巧――因此,你使用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掌握它。相反,你使用得越少,用起来就越困难。

阅读是积累渐进的过程,所以,坚持很重要。

如果孩子A每天阅读20分钟,孩子B每天阅读5分钟,孩子C每天阅读1分钟,按每周阅读5天,每个月4个星期,每学年9个月计:




按当前小学四年级要求的每分钟阅读300字的标准计算,坚持每天阅读20分钟的孩子,每学年阅读10.8万字,而每天只阅读1分钟的孩子,每学年的阅读量仅有5400字。这个差距有多么巨大,真是不算不知道。

阅读是积累渐进的过程,是因为时间的复利对学习能力的增长也是影响巨大的。事实上,学习能力与收获并不是直线增长的比例关系,在突破某一个临界点的时候,能力和收获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所以,阅读这件事情,为了激发时间的复利作用,说到底还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这个世界正悄悄奖励爱阅读的孩子。阅读也会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流行病学家,一位精神病学家和一位语言心理学家在正在进行的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项目中得出的结论:一个人年轻时词汇量越大,思维越缜密,晚年受到埃尔茨海默症损害甚至患上该病的可能性会越小。

所以,即使不追求成绩,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给他们朗读,也是父母要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参考书目:
1.    《朗读手册》第7版 [美]吉姆崔利斯 著 陈冰 译,新星出版社,2016年07月出版
2.     Source: U.S Dept. of Education, America Reads Challenge. (1999) “StartEarly, Finish Strong: How to Help Every Child Become a Reader.” Washington,D.C.)







5#
发表于 2019-11-15 20:16:20 | 只看该作者

G01徐娜

《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今年5月有幸参与李迪老师在深圳中心书城故事串烧的角色饰演,表演当天,老师给每组家庭发了一张印有上述引语的小纸条,你可能很难相信这是我第一次读到它,可尽管是第一次,作为妈妈和故事妈妈,我已被深深地打动,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它… 节目最后,我们满怀激情朗诵出这段结束语,希望能感染更多的爸爸妈妈,我也多么希望我的孩子能传递阅读的火炬给更多的人,我相信她会的,因为,我一直在这么做。

《朗读手册》前言中提到“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在我看来,这本书是在教予家长、老师和相关的成年人在为孩子朗读遇到困惑时,如何面对、看清问题的本质,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阻止阅读痛苦的发生,如何做才能让阅读变得更快乐更有吸引力。这不禁令我想起记录片《他乡的童年》日本那集,幼儿园请家长来园交流,因为园长的教育理念中认为家长在科学育儿方面是需要被教育的,他要求家长也把孩子当自己的父母看待,因为带孩子的过程中你也在成长。我无比认同这位园长的教育理念,“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过去的你不爱阅读,如果你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孩子,那么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抛开财富和个别天赋异禀的,每个孩子的出生差异并不大,对故事有着天生的渴望,对阅读的喜好程度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在我们家,亲子阅读从孩子大约半岁起一直持续着,我和孩子乐此不疲,从老师的评价和日常观察来看,孩子的语言发展还是不错的,语言理解力、表达用词、条理常常刷新我们的认知,也应证了下述论点定律:

1、  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2、  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

3、  你越聪明,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

4、  你在校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受雇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你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

5、  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越高,你的寿命越长。

如果以调侃的角度来看这个定律,“孩子成绩越高,你的寿命越长”才是重中之重。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自身能给予的“得当指导”越来越有限,我只有不停地学习和成长,才能保持和她的步调一致、同频共振。我和孩子仍需要大量地阅读,丰富词汇量、阅读经历,以便能够顺利衔接入学写作。回想自己小时候写作文的干涩经历,至今难忘,在我的央求下,父母给我买的那几本作文范本书是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每当写不出作文时,便拿来借鉴一番,说来真的惭愧;在我印象中,我的父母除了自己看看报纸上的新闻,电视成了唯一的消遣,初三时因为学业紧张,爸妈将原本放在客厅的电视搬进了他们的卧室,可这并没有减低我对电视的渴望。我说这些,没有半点责备父母的意思,我是完全理解他们的,在那个温饱大于精神满足年代,生计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事情,没有人教他们如何科学育儿,更没有人或社会机构大张其鼓地做阅读推广。我想表达的是,一个家庭在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在年幼时需要父母的引领,如果父母能引领孩子找到比电视手机更有趣的事物比如阅读,孩子将会如何选择是不言而喻的。

《朗读手册》有太多我认同的东西,不是因为作者引用了多少名人名言,也不是因为验证了多少调查报告,而是自身的切身体会和童年经历。具体谈及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第四章|朗读要领与朗读禁忌”给了我在阅读时更为具体的指导,过去可能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阅读失误,或是观念上的,亦有方法层面的,之前想给孩子做财商启蒙,把专家推荐的《财富号历险记》1-8册全买回来了,每一本和绘本比较起来偏厚,且基本全是文字,我罔顾孩子的意愿,勉强答应我在睡前给她读一小会儿,虽然后来放弃了,换成了《小狗钱钱》系列,可是财商启蒙还是没怎么做成功,如果我早一点知道朗读概念和禁忌,早一点知道“50规则”,或许现在的画面早已不同;14/11m/2019是个值得纪录的日子,是我和闺女在进行了几年不间断的亲子阅读后,再次和她共读《“好无聊”的聪明药》和《“没头脑”的柠檬水》,我扮演火鸡,她扮演小咩咩,哈哈大笑读完之后,她完全自然而然地自编自述自演了多多版的《“好无聊”的聪明药》和《“没头脑”的柠檬水》,虽然故事情节、故事讲述基本套用了这两本书的架构,还锦上添花了一些情节如“奶牛的达达是巧克力味的饼干、恰到好处的表情和动作等等”,这是第一次意义上完整而有效地阅读输出,如果没有大量阅读积累足够多的词汇量,是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的;如果没有好书让她感到真正的内心快乐,她不会自然流露由感而发;如果没有家人和我陪伴她阅读,她不会乐意去阅读。

陪伴+好书+坚持阅读,和孩子一起成为终身阅读者,一起成长吧!


6#
发表于 2019-11-16 00:2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uxiaoniu 于 2019-11-16 00:28 编辑

《朗读手册》读书心得
D03 方园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个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上面这句话第一次听到应该是2019年春季初级班开学典礼时,随着后面课程的展开也在不同的老师口中又听到过几次。一开始不以为意,直到最近好朋友在朋友圈配图发文开始为她女儿买绘本,准备开始朗读却担心“自己语言能力很差,真的不知道用怎样的表达才能讲的生动有趣,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我给她回复建议看看《朗读手册1》,再回过头看看最开头的这句话“我有一个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对,只是读书给我听,没有说读的多么生动有趣。噢,原来这句话对给孩子朗读存在疑惑的妈妈来说是一颗定心丸,是让你坚持下去的希望。      
  回到最开始,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朗读呢?开篇第一章就是在说这个问题:
  首先,说到孩子刚上学时,对阅读有着百分之百的热情与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阅读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学校课程的每一项内容都根植于阅读,因此阅读时所有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核心,这是大家的共识。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为孩子答声朗读。
  再次,给孩子朗读,最好从婴儿时期开始。但是,长大也要为他们读,无论实在校内还是校外。这也是阅读委员会请求大家去做的——播种渴望阅读的种子。
  最后,读书给孩子听就像跟孩子谈话,同样是为了:安慰孩子,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向孩子说明或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在朗读中,我们还可以:建立词汇基础;在孩子的脑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创造背景知识;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植入阅读的渴求。
  知道了为什么朗读以后,我们要知道如何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道理知易行难,大脑下决心了但是腿却迈不开,这就会导致原地踏步。关于如何为孩子朗读,其实本书是用了很大的篇幅分各种情况各个方面展开来讲述。对于给孩子朗读有困惑的家长来说,这应该是关于朗读的小百科全书,常见的疑问都能在里面找到答案。有两个问题和回答让我比较有感触:
①  能否推荐一些教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学会阅读的书?答:我们有快速制成的布丁、快速冲洗出的照片或速溶咖啡,却没有速成的人,然而有些家长急着要让孩子长大。(这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的时代,小时候为她吃奶拉屎吃辅食甚至翻身、坐、走路而焦虑,长大了要为成绩兴趣班焦虑。让我慢慢放松不焦虑,是从给孩子朗读开始。本来给孩子朗读就是一件见效很慢的事情,可一旦坚持下来成效出来就会让人吃惊。通过朗读,让我学会坚持,这应该是我的收获。)几乎每一个早慧读者的家庭环境,都有4个共同的因素:父母定期为孩子朗读;家中有各种类型的印刷材料——书籍、杂志、报纸和漫画;孩子可以轻松地找到纸和笔;父母通过回答孩子无止境的问题,称赞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尝试,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为孩子购买图书,写下孩子口述的故事,把孩子的作品放在家中显著的位置,来激发孩子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这一点里的写下孩子口述的故事,记得在《我的图画书论》里也提到过,遗憾的是自己一直都没有实践记录故事。只是记录孩子的画作,画的内容、名字、时间、地点,这样做下来孩子也更有动力把自己的更多想法用画笔来表达。
②  我儿子爱看漫画,这样好还是坏?答:童年时期爱看漫画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变成阅读能力较强的读者。(我想这个问题要是在我堂妹还在读高中的时候看到就好了,当时姑姑总在大家面前说堂妹是如何痴迷漫画,不正经学习。我当时的回答也只是说她自己喜欢就好了,也说不出有理有据的东西。能够看懂漫画格的顺序,知道书中人物是在思考还是在说话,以及星星、问号和感叹号的意义等,这都需要理解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问题问一件事情是好还是坏,都会带着辩证的眼光看待。何为好,何为坏,抛开剂量谈药效,抛开前提说结果,都是不严谨的。
  一直都想着去娃上的托班给孩子们讲故事,犹豫第一本绘本讲什么比较好。拖着拖着,拖到十一月深圳阅读月,想着不管怎么样都得讲了。事实证明,正如米菲老师说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中级班的目标就是走进社区推广阅读。选了《我的情绪小怪兽》立体书,然后翻看初级班麦麦老师的玩绘本那课找找灵感。再看一遍课程还是有很多收货。温故而知新。二十分钟的时间跟大家简单的分享了这本绘本。一场简短故事会下来,孩子们跟我的关系变得亲密了,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孩子爱听故事,也爱给她讲故事的人。接下来,希望能跟园长聊一聊去园里讲故事的时间和结合园里的课程计划选择相关绘本主题。拿起书,给孩子大声朗读吧。

7#
发表于 2019-11-16 01:01:54 | 只看该作者
A02 周燕英
                《朗读手册》读后感
对于朗读,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或许那些年的那些早读和晚读的内容已经淡出我们的记忆,然而始终还是在我们的头脑里留下了‘朗读’这个痕迹。难以预料的是,多年后的我们,踏回这条老路,重新大声朗读,更多的是为了孩子也为着自己。做了母亲之后,亲子阅读才慢慢进入我们的视野。不过对于当时刚生完老大,脑袋确实混乱,就如一头无头苍蝇,乱撞,晕眩,而不知如何下手。就比如什么时候读书给宝宝听,首先应该读些什么书,该怎么去读书,有些什么好的书等等,都是毫无头绪的事儿。那会第一次接触《朗读手册》。那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温暖的灯光下,妈妈读书,讲故事的情景,是许多孩子记忆中忘不掉的温馨场面。对于孩子来说,这世界上最熟悉、最亲切的声音,莫过于自己父母的声音。对于宝贝而言,多听父母的朗读能够感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
我做读书漂流的时候还特意将这段话写在阅读小本上,流传给更多的家庭。所以平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多带娃大声朗读,这几年的陪读收获颇多,我家老大现在虽然才大班,不过已经养成了睡前看书的习惯,还会先自己朗读十分钟,再叫我陪看。一方面养成了朗读看书的习惯,另外一方面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这次重拾这书也收获很大。这本书在两年前送人了,最近又买了本新的继续读了起来。书中运用了问答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想要的答案,这次好好的学习了朗读的禁忌和朗读的要领,发现自己的确也走进了误区里,比如这么多年读绘本从来没给他读过作者与图画作者,比如我们平时经常会提及的“赶紧关电视,要不然今晚的读书时间就没了”等等一些比较不适合出行的字眼。
这次的阅读后我想到了如下的改善方式:
1.多邀请家中的爸爸陪孩子大声朗读,尤其是我家都是俩男娃,父亲的角色很重要,可以一方面建立形象,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增加亲子陪伴
2.逐渐从绘本过渡到有趣的短篇文章,让小朋友能够多吸收不一样的内容
3.朗读禁忌和朗读要领打印贴出来,给自己警惕和提示。
4.多带孩子去美术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可以更好的熏陶。
   很感谢这次重温这书,而且每次的线上讨论都收获颇丰,好好的和大家一起学习。
8#
发表于 2019-11-16 07:53: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B03 明新荣共读《朗读手册》有感  你或许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得妈妈。   这是我听过关于阅读最温暖的一句话。很感恩三叶草的引领,得以在我和孩子最需要这些理念的时候遇见了TA!书中的观点非常棒,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我们有快速制成的布丁,快速冲洗的照片或者速溶咖啡,却没有速成得人,然而有些家长缺着急让孩子长大。全世界排名前四的国家,都不允许7岁之前接受正式的阅读教育。他们相信关心孩子心智的成长远比教会他们认字读书更重要,关于阅读技巧应该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掌握。这就是“自然的方法”。让孩子坐在父母的腿上,听父母讲故事,看着父母的手指随着故事的发展向前移动,渐渐地,到了某个时刻,孩子们便能够自然地将单词的发音和书本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了,在他们正式接受阅读指导前就已经学会了阅读。  每一个早慧读者的家庭环境都有四个共同的因素:  1. 父母定期为孩子朗读。  2. 家中有各类印刷材料---书籍,杂志,报纸和漫画。  3. 孩子可以轻松找到纸和笔  4. 父母想尽办法尝试鼓励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尝试。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为孩子购买图书。   与其教会孩子去阅读,不如让孩子渴望去阅读。并且让孩子毕业后仍然热爱阅读,成为终身学习者,这是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努力去做的!         我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我家孩子不喜欢看书,我觉得真为这些孩子打抱不平。孩子生下来都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怎么会不喜欢看书呢?现在《朗读手册》中作者给出了答案,是因为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没有把阅读和愉悦建立起联系,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7岁-12岁开始给孩子朗读并不晚。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读书,还是我们作为家长给孩子读的太少了,我们读的内容是不是孩子感兴趣的?我们有没有提供大量的泛读材料给孩子们去阅读?取而代之的是学校老师布置的这样那样的作业。甚至我孩子班上(小学一年级)有家长还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够多,还另外加量。想想要是让孩子用这个时间多读书会更好!         再有就是父母的引导太重要了!其实在深圳我们真的太幸福了,图书馆到处都是,党群服务中心定期有故事会,各种阅读推广机构都在大力倡导阅读,只要是稍微重视阅读的不怕没有资源!  《朗读手册》告诉我: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时间的最好方式是读给孩子听。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因为专家研究指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初中二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听故事除了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外,同时也将较高程度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们会把这些词传入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点我深有感触,我家小宝,我给他独立读书少,都是作为小跟班跟着哥哥顺带着听我读书的。那在小宝2岁后我慌了,怎么小宝一直很爱撕书?基本没有安静坐下来完整听过一本书!我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我开始抽出时间单独朗读给小宝听,现在断断续续坚持了2个月,有了小进步!我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对的,虽然又要上班又要陪伴大宝经历学拼音识字养成好习惯的关键一年级,真的很忙!但是我一定继续坚持!           最后,自勉“为了孩子的阅读,为了阅读的孩子,朗读吧!”   
9#
发表于 2019-11-16 08:3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谢慧琴 于 2019-11-16 19:08 编辑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共读《朗读手册》心得
个人作业:对本次共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
格式为学号+姓名+题目
提交时间:11172400之前

F07谢慧琴
共读《朗读手册》心得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感谢麦麦老师带领着我们中级班共读《朗读手册》,封面的诗句深深打动我,让我们拿起书本朗读吧,读给孩子听,或是和孩子一起朗读,这将是件多么辛福的事情!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爸爸,我爸爸是位中学语文老师,时光拉回我的童年,印象中,他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给我朗读,看他踱着方步,听他抑扬 顿挫的声音,并不时加上不同声调,那么享受!那时,在我幼小的心里,也对朗读种下了兴趣的种子,也经常朗读文字,特别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总要读出来,很快进入书中角色,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好!
     朗读给孩子听,将语言的特征,如发音、音节、尾音、混合辅音都融入了对书的热爱之中。孩子很快学会了阅读,并很快热爱上了阅读。虽然大人重复读相同的故事会感到乏味,但对孩子而言 他们能借此机会获益良多 ,一开始,孩子通过一遍遍的听而学到语言技巧 ,这叫进入式学习 ,而重复听故事就是进入是学习的过程啊。
     给孩子朗读的老师 、家长或哥哥姐姐,是孩子最重要的作文导师。尽早给孩子朗读。
     分享我喜欢的朗读要领和禁忌:
1. 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2.重复朗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舒适 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 ,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
3 .只要时间允许, 就经常为你的孩子或者班级朗读。
4.在读完一个故事后, 抽出时间与孩子讨论。
5. 朗读时伴有丰富的表情。
6. 如果可能还可以根据人物对话调整改变声调, 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
7. 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 ——不论朗读者是7岁还是40岁, 都常犯这个毛病。 慢慢念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 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匆促朗读会影响朗读者的声音表达。
8.有可能的话,根据书的内容加进一些立体的活动 。比如 ,朗读《小赛尔采草莓》时, 准备一碗蓝莓 ,在朗读时或朗读后与大家分享 。或在读《吹口琴的蓝特尔》时, 把口琴和柠檬带到班上。
      这次共读后,我们家的朗读计划:
1.每周,我和娃爸轮流陪孩子大声朗读,增加亲子陪伴,培养孩子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习惯,营造”书香家庭”的环境。
2.根据2个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她们的朗读书目。初定大宝的朗读书目,先定学校的必读书目;小宝以绘本为主,重点从我们三叶草推荐好书中选择。
3.利用自己在学校的家委和故事妈妈身份,给更多孩子朗读和讲故事。
4.定期家庭小会议,对朗读的方式和效果,开展讨论、并记录下心得反思和总结。
      很感谢大家的线上讨论,和大家一起共读和学习,真好!
10#
发表于 2019-11-16 11:47:48 | 只看该作者
只管播种,莫问收获,践行朗读

                 ——读《朗读手册》有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

      这一优美的诗句因为《朗读手册》 而风靡全球 ,也影响了千千万万个践行亲子阅读的家长们,我也是因为这一句话而在N年前就买下了它!不过,那时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其功效主要在于让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些优秀的儿童书籍供自己和孩子阅读,而这一次的重新阅读,指向性明显高了N个段位,趁着还有余温,还是留下一点自己进步的痕迹吧!

一、书本的内容组成(我手上的版本还是2009年7月出版的)
第一章、为什么要朗读
第二章、何时开始朗读
第三章、朗读的阶段
第四章、朗读的要领与朗读禁忌
第五章、持续默读:朗读的最佳拍档
第六章、图书馆:家庭的、学校和公立的
第七章、从欧普拉、哈利.波特和因特网上学到的启示
第八章、电视
二、我的所得
1.你是孩子的起跑线,而阅读就是你在教育上的同盟军,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投资。
       每一个孩子刚出生都像一张白纸一样干净而单纯,但每个孩子又因家庭、遗传、天赋、境遇等大不相同,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决定一个人一生过得好不好,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流动,内在的幸福感多还是少,因素确实很多,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却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阅读。从小开始的亲子阅读是可以让孩子轻而易举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当孩子已经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那么他就有较大的机会健康成长,并在未来也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让整个家族的教育走上良性循环。
2.阅读是最廉价的教育投资,做起来简单却成效显著。
        为了更快更有效地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以下两大阅读定律必须重视并执行。
定律一:人类是喜欢享乐的。
        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我们接近带来快乐的事,回避带来痛苦或不愉快的事。愉快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很多时候,“不愉快”却和“阅读”与“学校”联系在一起。如何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呢?那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为孩子开启手工、绘画、歌曲、戏剧等等能带给他们快乐源泉的体验。
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阅读就像骑自行车、驾驶汽车或缝纫一样:为了要做好,你必须去实践。你读的越多,就读得越好。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希望你如同一个农夫,只管播种,只管付出,假以时日,你的付出一定能开出最绚丽的花朵、最丰硕的成果。

3.让孩子们多点朗读优秀的小说吧,它能贴近孩子的心灵,向他们展现人生的意义。
        大部分家长喜欢让读小学的孩子看与学习有关的书籍,认为小说是用来消遣时间的,看多无益,他们能接受的作品大都是纪实类的,认为孩子能从名人身上汲取成长的动力。可是他忘了,他们只是一个孩子,同伴或同龄人对他们的影响才是至关重要的,而伟人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山。
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表现人生——这其实是所有教育的意义。寻找人生的意义,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最大的需要与最困难的任务。我是谁?为什么我在这里?我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文学作品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因为他最能贴近心灵的深处,而在小说与非小说这两种文学表现形式中,小说更能贴近心灵,而适合孩子年龄任何阶段的作品,更能清晰地向他们展现人生的意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容易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4.优秀的父母都会读书给孩子听,请大声地为孩子读书吧,这是一段超棒的亲子时光。
        从《朗读手册》我还了解到一个以前从未接触到的概念:孩子们听亲人或老师朗读的书籍能理解的内容要比自己去读要高几个等级。特别是阅读一开始就是大段大段的景物、心理等描写的小说时,家长用心地朗读会架起孩子和书籍之间的桥梁,让他能更快地喜欢上这本书籍。正如书中所讲,你读的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的越多。你读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聪明。其实,一起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这个暑假我就和孩子利用睡前的时间一起阅读了“不老泉”系列的几本书籍:《不老泉》、银顶针的夏天》、《时代广场的蟋蟀》《丽芙卡的信》、《妮尔的天空》、《苏菲的航海日志》。这几本书大都是我读一小部分,孩子自己读大部分完成的。唯有《苏菲的航海日志》是我读了大部分,他自己读了小部分的书籍。究其原因是书中苏菲的表哥科迪跟我家儿子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有时候他的动作举止让人觉得挺招人烦的,但是我知道他的内在是一个善良乐观的好孩子,所以我经常会结合科迪的一些事情来问他如果你也遇到类似问题会如何解决?从故事入手绰到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身边的人,怎样遇见更美的自己。其实我知道孩子有时候已经自己读了几个篇章,但是他还是愿意让我读给他哦,其实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一段和我在一起的美好亲子时光吧!

5.学校是孩子们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作为教师的我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学校是孩子们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而我则是手持油枪的加油工,我能给有缘来到我身边的孩子们加进多少油,够不够他们续航一辈子?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但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却能穿越百年甚至于千万年的风霜,成为孩子们取之不竭的能量。而我只需要在孩子们和优秀的书籍之前搭好一座桥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这一个学期中午午休后的时间都是默读时间,加上下午第七节课(未参加兴趣活动的孩子)我跟孩子一天固定的SSR的时间将近有40分钟。我跟孩子们一起除了共读了学校的规定书目(《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爱的教育》),还利用了上课前课后五分钟读了《不老泉》、《玛帝尔达》,现在在读《苹果树上的外婆》(孩子们会主动带来自己读过的书,让我在班级朗读,很多孩子抢着给我推荐书,现在我桌上已经有四本本备选书了。),这几本书我都是读了近三分之一,爱读书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让家长买了书,自己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而那些阅读习惯并未养成的孩子,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朗读中,至少我在他们的心目之中已经种下了种子,相信迟早都会发芽的!
        最令我骄傲的是,班上已经有三个孩子因为我的存在,已经把自己的人生理想更改成了做一名语文老师。他们甚至开始指导家长给自己挑选书籍:“吴老师说罗尔德的作品很不错!你可以给我买点获得凯迪克大奖、凯特格林威大奖、纽伯瑞大奖这些书吗……”

三、我的所思

          理想是丰满的,可现实是骨感的,这不,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成绩实实在在地打了我的脸!不知道是因为我平时对孩子们要求太松的缘故,或者是考前没有对基础知识进行严密的复习,亦或是孩子们审题的习惯尚未养成,两个班都有近9个孩子在写作时没有按全命题的作文要求写上作文题目,改卷老师一个就扣了15分,结果导致这次成绩跟第一名相差了近4分。当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我真的很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一刻真的好想哭。
        下班后,打电话给班上一名在初中当语文教师的家长聊天,她不停地安慰我:“当初我为什么要找关系把女儿放到你的班上,你是很清楚的!我们看重的正是你跟智民大多数教师不一样的地方——你对孩子那一份自然而然的爱,以及你对文学的那一份情怀。别的班的老师只把孩子当成了考试的机器,让他们把所有的课文背诵甚至默写,而你却看得更高更远,为孩子们积累考试暂时用不着的古诗词,为他们推开阅读的大门,孩子们开始快乐地徜徉其中,这就是你最成功的地方!教育真的不光是为考试的,我们都支持你的教学模式,相信我们的孩子总有一天会能量爆发的!”
       听完她的这席话,我释然了。是的,只管播种,莫问收获!希望若干年后,我的学生能跟他的孩子如此炫富——我曾经拥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老师!而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懂事之后,也是这样以你为骄傲的呢?那我们从这一刻开始,努力去做一位阅读妈妈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7 11:51 , Processed in 0.086364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