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875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哭对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3 11:0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哭对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作用
人离开母体呱呱坠地时,往往是用洪亮的哭声来向世界宣布他的降临;而人的辞世,则多半是在亲朋好友的哭泣声中离开。哭,伴随着每个人出生、成长、衰亡。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哭是最重要的表情之一。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哭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稍有不如意的事情,或是忧伤,或是恐惧,或是焦虑,孩子都会用哭声来表达。
   
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哭,在他们看来,孩子是无理取闹的,他们总是抱怨孩子情绪的反复无常,对孩子的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恐惧感或焦虑感,并且采取各种措施压制孩子的哭。
   
很多父母只喜欢看到孩子的笑,厌恶或焦虑孩子的哭。其实,他们不明白,哭和笑一样,不仅都是孩子情绪的晴雨表,同时,还是孩子情绪的调节器。笑,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哭”,孩子的生命成长将会有所缺失。哭,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次孙老师的讲座上也提到,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更有韧劲,在中国世俗传统文化,女人可以哭,而男人从小就不准许哭,而哭是每个人情绪流通的一个管道。据调查所知,男人平均寿命似乎也比女人短一些,或许跟哭有一些关系啊。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2:53 | 只看该作者
一、    哭,是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最原始的语言表达工具

    首先,当孩子刚出生,还处于婴儿期的时候,他们的言语系统还未形成。哭,是他们与外界交流最主要最原始的工具,是他们向养育者表达自己感受的最重要的方式。
    婴儿期的孩子,还未能开口说话,三四月份前甚至还没掌握如何笑,哭成了他们主要的原始表达工具。饿了,他们用哭声告诉母亲需要给自己哺乳;尿了,用哭声表达换舒适尿布的渴望;热了,用哭来表示抗议;冷了,通过哭提醒养育者添加衣被;甚至无聊了,也会用哭声来向养育者寻求慰藉。
经历过实践观察的养育者往往会发现,婴儿在传递不同的信号,表达不同的需求时,所使用的哭法以及发出的哭声是不一样的:如果痛苦,婴儿会使用尖叫的哭;如果饥饿,会使用啜泣的哭……
    可以说,对于婴儿期的孩子而言,哭是他们生存下去的保证。有科学研究表明,婴儿的哭声分贝均很大,这主要归结于婴儿天生都很弱小,无力自我存活,他们需要用高分贝的哭声来引起养育者的注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下去的可能。这是大自然设定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看来,哭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生存工具。
   科学家研究也发现,不仅正常婴儿出生便具有哭的天性,而且那些即便脑结构发展不完善的畸形儿也具备哭的能力,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哭是人类的遗传密码,早在人类进化的初期,掌管语言和意识思维的结构还未出现时,人类就已经能哭泣了。
   
    其次,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母语交流词汇及语言技巧,但哭仍旧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为成人,日常与人交往时,如果没有肢体、表情、眼神等其他表达方式的配合的话,人的口头语言的表达将会显得单调贫乏。语言能力已经很丰富的成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刚掌握基本表达能力的孩子了。对孩子来说,语言表达只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语言的表达作用就显得单薄无力。这时,如果有哭的补充,会使孩子的表达变得充分而易被人理解些。
      例如当身体上出现不适时,孩子有时无法用仅有的一些词汇量向父母描述自己身体是如何的不舒服,就只能哭来表达,用哭声来提醒父母自己需要被人照顾;
      当孩子特别渴望做某事或者得到某样礼物的时候,往往也会用哭来告诉他人其愿望的强烈性。因此,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边哭边强调“我就要这个。”或者“我就要这样做。”
      当孩子想要表达拒绝时,如果成人忽视或者误解他们的意思,孩子内心会发现语言没有了作用,认为自己不被重视。于是,他们往往也会用高分贝的哭来增强自己拒绝的力量,边哭边说“不”或者“不要”,是此类情况的最典型画面。
      当孩子发现周围的环境或者成人的做法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时,不满便产生了,他们发现他们语言表达的要求成人无法体会与理解,于是,哭也成了表达不满的途径。
      当孩子面对危险,面对紧急情况时,言语上的呼救求助显得迟缓,大声的哭则能瞬间引起成人的注意,此时的孩子用哭向他人求助。
      当孩子面对陌生体验时,他们也用哭来告诉旁人他们对这一体验的新奇以及一时无法的接受。在《完整的成长》中写到一个女孩因为肉卡在牙缝里大哭的故事。牙缝中有异物的新奇体验,给了小女孩全新的感受。旁人可以通过哭声获悉,她是第一次体验到这样的感受。第一次看到老鼠、第一次看到蛇、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很多的第一次新鲜的感受会让某些孩子失声大哭。
      有时,孩子会把哭当作“武器”,达到“控制”大人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或者养育者对于孩子的哭表现出过分恐惧或无措时,这样的心理状态很容易被孩子轻易地洞察到,孩子从此会知道,他的哭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他可以利用哭,利用父母避免在他人面前尴尬的心理,利用父母对哭恐惧厌烦的心理,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在实践中,他也发现,自己只要一哭,原本难以达到的目的便可轻易达到了。于是,哭成了他生命中“对付”父母的最好工具。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3:20 | 只看该作者
二、哭是孩子情绪宣泄的重要方式

    如果说,哭是孩子与外界交流的工具的话,那么隐藏在交流需要背后的是各样情绪宣泄的需要。可以这么说,表面上,孩子用哭来与他人交流;实际上,他们也在用,甚至更多的是在用哭来宣泄、疏导自己的情绪。当情绪得以宣泄后,哭便停止了,心情也归于平静,内心也趋于宁静而祥和。
   
  如果没有了哭,孩子的各种情绪积攒于体内,没有了出口疏导,整个生命将处于失衡的状态。那样的生命将是可怕的,不可想象的。或许,孩子将会失去纯真的本来面目,那样的孩子无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必然也将无法形成自我。

(一)孩子用哭来排解痛苦、悲伤、恐惧、焦虑等情绪

孩子带着情绪降临世间。他们的情绪世界里既有快乐、高兴,也会有悲伤、痛苦;既有宁静平和,也会有恐惧焦虑。如同高兴快乐时使用笑一般,哭也是他们悲伤、痛苦时候选择的表情。

当孩子离开温暖无忧的母体,来到陌生、嘈杂、冷热无常的世间的时候,原先的习惯被打破,不习惯的恐惧随之而来。因此,婴儿多是伴着哭声降临人间。他们用哭告诉世人他的到来,更多的是用哭来排解这巨大差异背后的恐惧情绪。

    当孩子身体不适的时候,他们用哭来表达他们的不舒服,也用哭来宣泄生病不适带来的痛苦的情绪;
     当孩子的愿望被拒绝时,他们会用哭来向他人表达自己强烈的愿望,隐藏于其后的则是用哭来排解因为否定而产生的难过的情绪;
     当孩子因为拒绝被否定而哭时,他们不仅通过哭声来增强自己拒绝的力量,同时也是通过哭声来宣泄因为拒绝不被重视而产生的愤怒的情绪;
     当孩子发现大人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理想的时候,他们用哭来表达不满,其实也在用哭来排解不满所产生的愤怒情绪;
     当孩子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危险的时候,他们首先反应出来的哭,不仅是为了唤起成人的注意,也是为了排解由危险所带来的恐惧情绪;而这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恐惧感往往是强大的,对于孩子来说,是难以负荷,必须及时流淌出体外才能换来身体的平衡,唯此才不会造成身体健康的损坏;
     当孩子体验新奇事件或者新奇感受的时候,第一次的“发现”总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喜悦或是痛苦。当奇特的感受让孩子产生了恐惧的时候,当奇特的全然未知的感受让孩子在心理上无法承受的时候,哭,便产生了。他们用哭声表达第一次的新鲜感受,也用哭来使新鲜感受所带来的恐惧情绪得以流淌;
     因此,哭,使人的情绪抒发宣泄,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自我平衡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哭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个有力工具。

孩子的纯然的天性,使得孩子不会过多地掩饰自己内心的情绪,因此,孩子经常的哭泣虽然遭到不懂孩子的成人的误解,甚至是厌恶、烦躁,但对于孩子的生命本身来说,这样随时哭泣随时调节自己情绪的方式,不失为大自然赐予他们的自我保护的“生命保护武器”,使得他们能够处于“金刚不坏之身”的良好境地。

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总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模式中循环前行。在自然界,任何系统在面临周遭压力,走向不平衡状态的时候,都会努力维持着原来的平衡状态。而这种平衡状态,既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的,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在国外则被称为“金凤花原理”或是“金发姑娘定律”(Goldilocks Principle)。

而生命体内部能量的流动与转换同样也遵循着这样的准则。当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平衡产生了;此时,需要的是相应的出口给予适时地疏导。只有实时的疏导才能使能量得以转换,生命体也才能最终趋于平衡与宁静。

哭,则是大自然给孩子这样年轻的生命体所设置的一个很好的疏通管道的出口,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实时的疏导,而不用层层淤积于体内。不被允许哭的孩子,虽然没有外在的哭的表现,但是他的情绪、他的能量因为没有通道流走,只会仍旧存在于体内,沉淀于内心深处,成为潜意识,时刻控制着孩子的行为,等待着时机或是契机的爆发。

当这样的情绪能量在体内积攒到一定程度,到了不能再被压抑的时候,向旁门左道的爆发便会产生。并且,因为能量的积蓄有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超乎想象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6:47 | 只看该作者
有个小女孩刚到幼儿园一段时间后,经常地,每天都会借由某个原因嚎啕大哭上大半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一个多小时。她体内的能量之巨大,威力之强大,都令人感到震惊。经过好多天长时间的爆发式的哭泣,小女孩渐渐地趋于平静了,生命重归安宁的状态。
以往的痛苦、恐惧、焦虑没有得到及时宣泄,情绪经过时间的推移,似乎已经被孩子所淡忘,但其实仍旧作为能量积蓄在孩子的体内,并逐渐转为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和控制着孩子的诸多行为。

当有类似的情景触动或者在放松的状态下,这些能量需要流出体外,哭成了排走能量的最好方式。
可以想象,这个小女孩之前的成长过程中一定遭受到了极大地压抑,那些能量积蓄于体内,犹如随时喷发的火山,或是定时炸dan,充满了危险与恐怖。而当她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适应后,她的身体、心理和情绪都得到放松后,身体的自我保护机能便开始及时启动。如此多的能量需要流淌,需要排泄,于是,长久的嚎啕大哭便产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个小女孩无疑还算是幸运。因为她还有这样的机会在这样的幼儿园环境中成长,在爱的支持下,自由的环境中启动生命机能去弥补过往的缺失。而很多人则带着压抑着的能量长大成人。

那些压抑着的能量没有得到流出,一直停留在体内,危害人体的身心健康。于身体方面而言,多余的能量和毒素危害人体健康。人体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下,身体将变得僵硬而不柔软,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糖尿病、神经症等疾病在未来患上的几率要远高于生活状态轻松的人。
这就如同河道被泥沙堵塞了的河流,平时的细水长流还暴露不出淤泥的弊端。一旦淤泥积压过多,或者水流过大的时候,将面临着或是水流改道的局面,或是发生决堤的危险。

情绪正是能量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管道。而哭则是情绪释放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这样看来,哭对于孩子情绪的平衡,对于孩子生命体内部能量的平衡起着的是不同寻常的作用。

    科学研究也发现,人在恐惧、愤怒的时候,身体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会过量分泌,身体会因此产生自我防御机制,试图将这些多余已经可以成为毒素的激素排出体外,以保证身体的健康。于是,哭便产生了。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威廉?H?弗雷Ⅱ世研究发现,人类在因悲伤、愤怒、恐惧等原因作用下产生的情感性哭泣的泪水中,“蛋白质的种类比反射性眼泪多20%~25%,钾含量更是后者的4倍,而且锰浓度要比血清中的高30倍。”【1】而且情感性泪水中,还富含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催乳素,前者的人体在释放压力时产生的激素,后者的作用则是控制泪腺上的神经递质受体。(William H. Frey, a biochemist at the St. Paul-Ramsey Medical Center in Minnesota has found that they carry 20 to 25 percent more types of protein, have four times the amount of potassium and 30 times the concentration of manganese than reflex tears. They are also loaded with hormones, such as adrenocorticotropin (ACTH), which humans produce when under stress, and prolactin, which controls the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s in the lacrimal glands that release tears.)【2】
可以想象,如果这些过量激素常年累月不断积累而没有排出体外的话,无疑将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而哭,通过发泄,通过泪水,都使得这些毒素通过泪水,通过嚎啕的宣泄,得以排出体外。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哭,尚且对于成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更不要说对身体还很娇嫩的孩子有帮助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7:40 | 只看该作者
(二)孩子不仅会用哭排解当下的情绪,启动恢复机制用哭宣泄过往的情绪,还会敏感地感觉到尚未发生的“危险”或“威胁”,并用哭来排解因此而带来的焦虑。
前面的文字,我们对于孩子如何用哭来排解当下的情绪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其实,孩子不仅会用哭来释放当下的情绪,还能用哭排解以往的以及未来的情绪。

    对于未来还未发生的“危险”,孩子也会敏感地捕捉到,并用哭将这些由“危险”而引起的焦虑情绪排解出来。
    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来到这个世上,对他们来说,生存是第一要义的事情。在能够独立生活之前,他们完全仰仗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才能够存活下去。这就“逼迫”他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判断周遭生存环境的好坏与否,并尽可能的改善之。尤其是在缺乏爱、稳定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更是从小就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领,并且迎合养育者,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孩子在没有使用语言交流之前,他们多半使用哭、眼神、手势、肢体语言等方式与他人来进行交流。如同瞎子视力缺失了,听力却相应变得十分敏锐一般,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完善,他们其他的表达能力就相应此消彼长了。他们不仅会使用其他表达方式,而且善于用其他方式,比如善于哭,比如擅长于观察。
     前面两个方面,主要是为了说明,孩子对于环境的事和人都有着成人难以比及的敏锐感知度。因此,当许多事情还未发生,或者发生了但成人以为瞒过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已经捕捉到了。对于这些尚未发生的“危险”或“威胁”的焦虑,孩子仍旧会用哭来宣泄出来。
     我遇到一个小女孩,她吃午餐的时候忽然大哭起来。我连忙上前,安慰她。待她情绪稍微稳定后,询问她哭的原因,她一直念叨着“忘记了保温杯、忘记了保温杯”。我低头一看,她的保温杯还在凳子旁边呢,并没有丢失。
   与小女孩交流后才知道,小女孩一直担心的是,自己吃完饭去寝室睡觉醒来后会忘记将保温杯带回教室。“保温杯有丢失的‘危险’”,这样持久的焦虑,就导致了哭泣。哭完后,小女孩又开始安静地吃饭。
     可“把保温杯带回教室”不是还未发生的“未来”的事情吗?她怎么一吃饭就焦虑了?当然,背后的具体原因我并不清楚,也许是父母过多的嘱咐给了她许多压力,或是其他,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了。
     通过这样的事你会发现,原来孩子是这样子的,未来的事情即使还未发生,但他们仍旧感觉到“危险”,这样“危险”所引发的情绪也在影响着他们,他们最终也通过哭来排解出来。
     无独有偶,前一阶段碰到一个朋友和她的女儿。朋友向我抱怨,最近孩子变得特别黏人,特别喜欢让她抱、让她亲,还变得特别娇气,“动不动就哭”。与朋友深入交谈后才知道,朋友最近正在办离婚手续,要结束与丈夫多年的婚姻,孩子归朋友。
     这或许就是朋友的女儿变得黏人,变得爱哭的症结所在。虽然,父母的离婚手续都是在隐瞒着孩子的状态下进行的。但是,通过对父母说话语气、态度、神情等的观察,孩子仍旧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家庭的变故。她感到了家庭完整感的缺失,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生活产生了恐惧,她知道爸爸已经抛弃了自己和妈妈,她很担心妈妈也抛弃自己。她完整、平静的生活受到了“威胁”,甚至是生存也受到了“威胁”,于是,黏人、哭泣这些状态便出现。
     哭泣,让孩子的情绪得以流淌,让他们的生命得以流动。他们把当下的情绪用哭排解出来;他们把过往积累的情绪启动恢复机制用哭宣泄出来;他们敏感地捕捉到生活中的危险和威胁,并用哭去排解由此带来的焦虑。从这层意义上说,哭是孩子小心思的晴雨表,是成人关注孩子情绪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我们可以透过孩子的哭,反思孩子的生活环境,改善它;我们也可以通过孩子的哭,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更好地交流。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7:57 | 只看该作者
三、哭是孩子身体发展的需要

哭,除了是孩子语言及情绪表达的需要外,还是孩子身体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有俚语讲“儿哭即儿歌,不哭不偻锣”,意即小孩子哭就是在唱歌,如果孩子哭得不顺畅反而不容易变得聪明伶俐。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著名医学家张子和在他的著作《儒门事亲》中也提到“世俗岂知号哭者,乃小儿所以泄气之热也?”【3】。他认为,孩子有时通过啼哭嚎叫来散发他们体内的热气。
按照中医的理论,孩子是纯阳体,大多脾虚肝旺。肝旺易怒,怒又伤肝,如一旦哭了,就产生了“悲”,悲则能胜怒。因此,发怒的人,因为“怒则气上”【4】大多力大无比,而一旦哭了,通过哭产生的悲,克了怒气,全身则容易松懈下来。

因此,哭可以说是孩子身体成长的需要。他们的身体需要通过哭来进行疏肝理气。
在西方医学界,对于哭对孩子身体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大多集中在对婴儿期的研究上。
西方儿科专家认为,孩子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善,需要借助一定的运动量才能促进身体的全面成长。对于只能躺在床上舞动四肢的新生儿和早起婴儿来说,哭是他们增大运动量的方式。借助哭闹可以帮助孩子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热量,以达到全身营养的平衡。
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8:15 | 只看该作者
四、某些时候,哭是孩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孩子从出生的时候自然就赋予了天然的生命发展能量,并按照人类的遗传基因密码有规律地有条不紊地成长。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学会翻身、学会坐立、学会行走、学会说话、学会自己吃饭……这些外在的成长,成人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得到。
     然而,孩子身体在成长的同时,他的内心世界也在不断地成长。作为成人,如何得知孩子的内心世界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如何判断他们的敏感期到来后,发展是不是受到了阻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各个时期不同原因的哭来进行判断。哭,可以说是成人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
     孩子用哭来向他人昭示他的成长;成人通过孩子的哭,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
8#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8:46 | 只看该作者
四(一)、在某些特殊阶段,哭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里程碑   

    相对于孩子身体发展的显性、易见,孩子智能上的发展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小心求证。而大自然赋予孩子哭的天性,似乎可以成为我们打开孩子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钥匙。

    孩子的生命成长归根结底是自我意识的建构、形成、发展的过程,是成为他自己的成长。而这样的自我独立意识的培养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建构。

    当孩子在六七个月左右时,会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父母是各自独立的。这个新认识会让孩子感到了焦虑不安,因为他担心父母可能会离开自己,他还不能理解客体永久性原则,但他还不明白父母总会回来的。因此,很可能在父母将要离开的时候,孩子便会大哭起来。

    孩子虽然哭,但成人却可以通过哭判断出,孩子在认知过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就是孩子到了分离焦虑期。这种分离焦虑期有时会持续到孩子一岁多以后。

    分离焦虑期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它能促使孩子去寻找自己所亲近的人,或者通过哭喊发出信号,呼唤父母或是其他最亲的人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具有特殊的意义。

    与分离焦虑期相类似的是,当孩子出生后五六个月会开始进入一个认生期,八九个月逐渐明显,并在一周岁左右达到高峰期。认生期的孩子,看到陌生人,甚至是身边亲近的但不是最亲近的人,都会啼哭或是嚎叫出来。

    认生期的出现,也是孩子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也能促使孩子寻找自己亲近的人,或者用哭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使自己远离危险。认生期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得需要,是孩子寻求安全感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说,分离焦虑期和认生期的出现,都是孩子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而成人正是通过孩子与父母分离时的哭或是见到陌生人时表现出来的哭,来判断孩子相应的分离焦虑期或是认生期的到来。

    从这层意义上说,每个时期的孩子通过哭向成人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而成人则可以通过哭来更加地了解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行为。
9#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9:07 | 只看该作者
四(二)、孩子通过哭昭示其在某个敏感期的发展或是受到了阻碍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学家蒙特梭利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许多自然法则。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精神胚胎”的发现。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一出生,生命中自然的就带有“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会指导孩子在未来的生命中如何发展,如何成长。
    孩子遵循内在“精神胚胎”的指引,通过一个个敏感期的发展,完成自己心灵的发育成长。
    处于某个特定敏感期的孩子,对于某一特定的事情有着强烈的执着。他们会不厌其烦,甚至是废寝忘食般地自发地去重复做这些特定的事情。
    这些诸如绘画、数学、秩序、社会交往等特定的事情,如果在孩子的敏感期内得到充分操作和训练的话,那么在敏感期过去后,就会成为经历、经验、技能、知识和思维方式永久地留在了孩子的心里,成为他的特定的能力。孩子如果在敏感期得以正常发展的话,不仅会学会一项项外在的技能,更会在内在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其心灵、人格也在各个敏感期得以逐步发展。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孩子在相应的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阻碍而无法发展时,其特定能力以及内在自我的建构和发展就会遭到难以逆转的损害。以后即便弥补,不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时只能有部分的弥补。

敏感期如此重要,作为成人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爱与自由的环境,尊重孩子,让孩子听从内心“精神胚胎”的指引,自由、从容地发展。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发展顺畅地话,孩子将会对特定的事情呈现出执着专注的神情;如果受阻的话,一开始,孩子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能不能按预定计划发展的痛苦,如果他总是受阻、总得不到满足的话,孩子则会表现出对环境的越来越不敏感。

1、哭,有时会昭示孩子在某一敏感期发展受到阻碍
比如,孩子的内在生命的成长是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的,并且需要有外在秩序的配对。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对于外在世界的秩序和程序有着敏锐的觉察力,一旦秩序和程序有所改变,就会使孩子感到混乱和不适。对于这样的不适,他们往往会通过哭闹表现出来;
再如,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认为完整的东西才是完美的。因而,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对于所吃的食物、所用的物品的完整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们要求自己吃的饼干必须是完整的、苹果必须是没有斑点的、卫生间必须是冲洗干净的等等。一旦这些食品或物品没有达到孩子心目中的“完美”,他们的内心也会产生不适,并通过哭闹来表现出来;

2、有时,孩子通过哭闹向父母寻求爱和关注、支持和理解,并且在这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又比如,孩子的情感敏感期是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孩子会在不同的时期用哭闹获取父母尤其的妈妈的格外关注:
第一阶段,当孩子成长到2岁多的时候,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父母觉得孩子开始有能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在逐渐减少。此时的孩子又正好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他一方面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包括父母在内的他人是不同的个体,另一方面,对于这样的认识又显得“力量不足”。因此,他需要通过哭闹,引起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关注,获取更多的爱,并用这些爱逐渐强大自我力量,自我意识依此得以顺利建构。

   第二阶段,是孩子3岁半左右的时候,孩子的认知水平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三维空间(垒高)、色彩、剪涂贴、语言、逻辑思维、绘画等许多方面都开始逐渐进入敏感期的发展。认知领域快速的发展,无疑会消耗孩子自身过多的能量。此时的孩子需要从父母尤其是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爱,借由妈妈的能量支持自己不断地成长。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也会表现出爱哭闹的特点,他们同样是用哭来告知父母,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注。

   第三阶段,当孩子到了四五岁的时候,他们开始进入社会敏感期,他们经过前面三四年的内在世界的建构与发展,开始逐渐向外发展。这一时期的孩子,会开始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会进入婚姻敏感期,与身边的父母或者小伙伴“结婚”等等。在孩子有内向外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尤其需要背后有强烈的爱支持。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感情“退化”的现象,他们需要妈妈更多的爱、更多的拥抱和亲吻。有妈妈的爱做支持,孩子们才能有力量、没“后顾之忧”地向前、向外面的世界去探索,去发展。

关于敏感期,这里只能例举。每个孩子敏感期何时出现,出现什么敏感期,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否获得足够的爱和自由有着必然的关系。

由此看来,哭是孩子智能发展道路上的需求。成人通过哭泣关注孩子,通过哭声更加理解孩子生命的成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11:09:26 | 只看该作者
五、面对孩子的哭,成人要学会倾听和理解

    正如前文所述的那样,哭不仅是孩子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也是孩子情绪宣泄的重要途径,更是智能发展的显要标志和需求。哭,对于孩子的生命成长如此重要。这就要求家长或教育者,学会倾听哭泣孩子的心声,更加理解孩子。

    (一)哭,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成人不应对孩子的哭感到厌烦、恐惧、焦虑,也不要漠视不理睬,更不能阻扰孩子的哭
    对于孩子的哭,大多数的成人所持的宽容度与孩子的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成人对于孩子的哭的宽容度,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一个婴儿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嘹亮的哭声,如果没有了哭声,父母或是其他亲人反倒惴惴不安,担心起孩子的健康。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没有其他任何时候的哭声像出生时的哭声那般受人欢迎。
    孩子在婴儿期的哭声,虽然有时让成人感到手忙脚乱或是无奈或是焦虑,但大多成年人都还会抱着习以为常的理解的态度,采用比较轻柔的方式哄孩子使其停止哭泣;当然,也有人会麻木到采取不理睬的措施。
    当孩子学会了讲话或许年龄有所增长后,一旦有了哭泣的举动,往往会招致父母或许周围成人的反感(“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会哭啊?”)、厌烦(“你烦不烦啊,哭什么哭?”)、恐惧(“你一哭,我就害怕得头疼。”),成人的情绪往往被孩子所牵引,于是压抑、阻扰孩子哭的行为便会时常发生。
    有时,压抑、阻扰是显性的,“你再哭!再哭的话,我就打你了。”“不许哭!”是这类显性阻扰的表现;有时,压抑、阻扰隐藏在“温柔”的“陷阱”背后,此时成人会拿用转移注意力或许用其他物品吸引的方式,诱骗孩子使其停止哭泣,比如“你看看,你看那里有什么?”“哦,不哭了,不哭我就给你糖吃。”
     其实,哭,如同说话一样,实质上,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我们要平淡地对待哭,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漠然轻视。
    大人对于孩子哭泣的过分紧张的心理,往往容易被孩子敏锐地捕捉到。逐渐地,哭就成了孩子“控制”成人的工具,一旦他们对成人有所要求,均会用哭来威胁成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误以为,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只需要用哭就能获得。这对于孩子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着相当大的危害性。
    成人对孩子的哭泣过分紧张不利孩子成长,相反,如果漠视孩子的哭,同样不利孩子的成长。
    成人对于孩子的哭声麻木,对于孩子哭声的需求不呼应,往往会使得孩子的感觉变得迟钝,渐渐的,他会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关注被爱的,自我价值感便会逐渐地丧失。
    从以上论述可知,当孩子哭泣时,我们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将它视作一种表达方式,允许他哭,给他哭的自由。
     给孩子哭的自由,给他表达的自由,一方面可以帮助和鼓励幼小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促进他与别人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将对其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有所帮助。
给孩子哭的自由,符合孩子表达的需要。很多父母紧张于孩子的哭,还在于担心孩子过多的哭会哭坏身体。其实,这种担心是大可不必的。古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曾提到过“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5】意思是说,因为孩子的哭泣只是表达愿望的一种手段,因此当他哭泣的时候,他的气是和的,是哀而不伤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即便哭一整天嗓子都不会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9 04:03 , Processed in 0.07391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