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002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5周作业之一本书一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14 20:2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破万卷,总有一本你的最爱,即使不是最爱,也总有本你感触至深的书。
2#
发表于 2018-5-15 13:16:17 | 只看该作者
9号 川轩妈
一书一感受

       最近听了《孩子,挑战》,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Rudolf Dreikurs: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这是上个月中旬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育儿公众号的推文里提到这本书,恰巧遇到孩子想自主安排做作业,而又没法按计划完成,而我还是忍不住提醒和催促,每次这样也抬致儿子的不满,我正在寻求解决方法,也许是因为遇到儿子的挑战,所以被这个书名吸引,马上到喜马拉雅上搜索音频,果然有完本,于是就下载听。当我看到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时,我想到了《正面管教》,书里作者简尼尔.森提到过跟他合作过,《正面管教》是在两年前听和读过的,当时我学到了自然后果,于是也让孩子尝试自然后果,改正了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当然书里的理念对我自身的育儿观念也有所影响,我的焦虑感减少了很多,还有里面提到如果你想要求孩子做到什么,难道我们父母不用先管理好自己,树立一个榜样作用吗?于是更加注重自己的修炼。
       我仔细地听着这本书,前面十章内容跟《正面管教》里提到的基本一致,而当我听到第十一章《消除批评和减少错误》:“想想看如果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犯了错误,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孩子会犯错误,做错事,这很正常,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行为中偶然发生的错误拎出来,放大错误的严重性,反而渐渐地将孩子培养成永久性的缺点。8岁Caose给外婆写一封感谢信,妈妈说要看一下,Caose勉强把信推过给去妈妈看,“Oh!Caose,你看看你的信写得有多糟糕,这么歪歪扭扭地,怎么写不整齐呢?而且拼错了3个词哦,过来,照这样抄3遍,你可不能把这么乱七八糟的信寄给外婆。妈妈把正确的词写在错误的上面让Caose重新写,Caose从头开始,可是出了更多的错,他一张一张揉了很多张纸,最后Caose气得泪流满面,一把扔掉笔大叫道,我写不好。妈妈又给建议“你写的时间太长了,不如干点别的吧,半小时以后再写。”我们对错误的强调,致有灾难性的后果,Caose本来很享受写信的乐趣,不论他的信是否错误连篇,外婆都会很高兴,而现在Caose 痛恨写信,这件事给他带来了痛苦。当妈妈的关注点在错误上面时,她也将儿子的关注点从正面地享受写信,转移到负面的出现错误上,Caose害怕出现错误,这个恐惧给他更多压力,结果造成更多错误,他真的感觉到气馁,而这是个灾难性的后果。如果我们经常关注错误,就容易另孩子丧失勇气,因为任何建设都不应该在弱的基础上,而只能在强的基础上。假如妈妈刚才赞扬Caose给外婆写信的这份心意,他会多么高兴和自豪啊!这就是个正面强调,会让孩子感到愉悦,会激发他想做更多体贴的行为,除此之外,妈妈还可以找出Caose写的好的地方,并指给他看,我看到这个“C”写得很好,真不错,你在不断进步,这样就可以激励Caose书写得更好。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妈妈可以不用理会那些拼写错误的字词,Caose有和妈妈沟通的意愿,这是当下最重要的,指出所有的拼写错误是妈妈对Caose期望过高了。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只要一看到孩子犯了错就立刻指正,我们习惯对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努力把他们训练成毫无缺点的人,然而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都是在跟着自己的行为习惯走,如果我们的指向是错误的,我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行,而如果我们的关注点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且表现出我们信任他们的能力并给予孩子们的鼓励,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反而会因此得到改善。如今我们总是担心孩子长大以后不学好,出现坏习惯,出现不良人生观,走上歧途等等,于是我们不断监督他们,想尽办法预防有可能犯的错误,我们不停指出孩子犯的错误,不停地告诫他们,事实上这样的方式是表现出我们对孩子没有信心,这会让所有人沮丧和气馁。如果我们的关注点都在负面上,我们怎么可能找到通向正面和成功方向的力量和源泉呢?由于我们经常对孩子指正,不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经常出错,而且还会让孩子变得害怕出错,这样的心理恐惧有可能导致孩子害怕犯错而不做任何事。孩子会被恐惧压迫着,渐渐失去健康心理,他可能会觉得,除非我很完美,否则我没有价值。然而事实上没有完美,朝着完美的努力就会很少有进步,反而容易因为绝望而放弃,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极少有错误会变成大灾难,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行为是错的,而是出现结果时才知道,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犯了错以后才知道那是个错误,我们必须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同时我们也允许我们的孩子不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和成长,如果我们不要过多关注错误,而是将孩子的关注引向正面,孩子们就能保证勇气,而这份勇气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容易。现在出了错,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这样的问话,就可以将孩子引向进步的方向,激发孩子的勇气,和学会事后补救的能力相比,犯错并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听到这里,我想到最近几次在给我的8岁儿子检查作业,指出他写不好的字让他修改,而他急得哭起来时的情景,跟书里面的故事不是如出一辙吗?我忽然间理解了为什么孩子最近做作业拖拉,宁愿超过我们的规定时间而失去我们约定好的一起玩的美好时光,也不来让我帮忙检查作业,原来孩子有挫败感,检查作业让他感到痛苦。我也想到了小时候当我兴致勃勃地练习毛笔字,拿给父亲看时,他会来一句,写得那么差,继续练,而我之后基本没有主动去练习过毛笔字了,也想起当我开心地拿着99分试卷给父亲看时,他会来一句,没有100分,别以为自己很厉害,还要继续努力。我顿时好想哭。天啊!当我得知孩子的到来时,就想到以后不能像父亲那样对待我的严苛去对待孩子,我不会对孩子过高要求,会去理解孩子,8年过去了,今天的我却在无意识间沿用了父亲对待我的教养方式教育着我的孩子,这不就是代际传承吗?虽然我一直在想着规避,一直在寻求科学的教养方式,努力读书,听讲座,但由于我没有及时的觉察自己的内心、没有觉察自己对孩子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找时间跟爱人交流了这个观点,并且跟他讲接下来我要暂时不提醒、不催促孩子的作业,让他也配合,做到对他的不良行为不回应,看到他做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并跟老师讲明情况,要退出跟儿子的冲突,请老师协助,并严格要求孩子的作业,虽然过去了一周,孩子做作业没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迹象,但我坚持做到不提醒、不催促、不评判,并且和善并坚定地按照家庭常规表行动,在生活上还是像平常一样给予关怀。就在昨晚,孩子已经表现出要跟我有更多交流的行动了,希望我可以平静地对待孩子每一次成长中给我带来的挑战!
       这是我读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书里还有很多我要学习和实践的内容,只是还需要时间去悟和联系实际情况去应用。

点评

看了关于错误那段,感同身受,我们总是想让孩子做得更好,殊不知这样却无形中浇灭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19 15:43
3#
发表于 2018-5-16 15:18:20 | 只看该作者
1号 阿玲                                                   一书一感受
    我挺喜欢看文艺书,也喜欢读诗。。。但是最近看的都是实用类的书,比如个人时间管理,我看了几本相关主题的,但是也没有觉得特别适合自己,还是无处下手,最近看了一本书《现在就干》,我觉得实用性很强,很多环节都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
    简单来说内容分为3个部分,一部分是掌握记录时间的方法,就像记账一样记录时间,感知时间的流逝,第二部分是日计划,从每日计划,到每周计划再到月度年度计划,将每日计划分为几个大块,像晨间日记、土豆番茄青蛙、每日分享等等,将每个步骤细化,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改进,改变可以看见。第三部分是精力管理以及个人规划,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投资什么?想想都很期待。
    为什么要学习时间管理,因为我觉得当妈妈后要处理的事情很繁杂,家庭、工作,个人成长,期间涉及的内容很多,真的需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时间,同时也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我觉得这本书挺适合我,我的启发比较大, 我甚至想到了等研究完这本书,列一个提纲,将作者介绍的方法一一实践,按照月度来一个主题学习,约上同频的妈妈们一起打卡交流,互相督促,说不定借此开启了社群管理的道路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23:11:07 | 只看该作者
6号豌豆妈                     一本书一感受
     看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在寻一刻留下至深的感受;每一个小故事都曾深深地打动我的内心。即使是一本绘本。
      耳熟能详的《小房子》,美国维吉尼亚。李。伯顿文图,台湾阿甲翻译。小房子曾幸福的住着一家人,周边是如此的青山绿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技的发达,小房子开出了一条条大道,交通便利,楼房变高了,青山绿水远去了。小房子被裹在高楼大厦里,难见阳光绿意,变得不再起眼,不再快乐!
     小房子开始渴望回到大自然里去,它的梦想实现了。这给我深深地触动,如同我们这些带着梦想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的人,对城市充满了憧憬,充满了期盼,脑里满满的理想与追求,可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都不忍放弃生我养我的家乡,仍要在老家筑一座房,留一个梦。这本绘本给了我深深地反思,我热爱的城市,我是否最终也会离开你,不再与你一起并肩作战,哪天我也想回归平静。城市不断地承载着年轻人的梦,不断地吸引着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当这些年轻人老去时,是否也会如小房子一样离开这充满忙碌的城市,回归宁静?
      人将老去,城市却因为前俯后继的年轻人,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祝福美丽的深圳,城市花园。
  
5#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23:14:39 | 只看该作者
3099513096 发表于 2018-5-15 13:16
9号 川轩妈
一书一感受
       最近听了《孩子,挑战》,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Rudol ...

看了你关于孩子写作业一事,你做的很好。我着实有同感,建立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全掌握在我们父母的手心上,但我们往往边实习边尝试一些方法。一不小心就伤了孩子弱小的心。
6#
发表于 2018-5-18 10:02:24 | 只看该作者
03笨猫                                  《我和弟弟的鸭子》_一书一感受



一、 绘本介绍:
作者:【日】石川惠理子 文/图
译者:唐亚明
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新世纪出版社


二、内容简介:
    远方的叔叔给我们家送来一只鸭子。我和弟弟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鸭子,非常喜欢它,约好第二天带它去小河里游泳。第二天放学,我们飞奔回家,带着鸭子和小船去了河边。我俩和鸭子都玩得很开心。又过了一天,弟弟十万火急地告诉我,鸭子不见了。妈妈说,鸭子死了。但我知道,那天晚上吃的香喷喷的“鸡肉”正是那只鸭子。后来我渐渐明白,人与用来食用的动物、植物,就是这样的关系。


三、书评:
    很久没有参加抢书重读了,拿到书的第一印象很好,日本作家的风格总是一目了然,清新自然,干净明快,看起来让人很舒服。这本书也不例外。作者是石川惠理子,之前没有看过她的作品,所以问了度娘关于这个作者的一些生平及创作情况。
    石川惠理子1955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九州造型短期大学设计系毕业,在广告公司从事过设计工作,后成为自由插画家、绘本作家。她的主要插图作品有《铃子》、《贪吃的小妖怪》、《又挨骂了》、《银河上的拉面店》、《我和弟弟的鸭子》、《晴天去采节节草》、《今年的毛衣》、《浮木的家》、《在黑煤山上玩的时候》等。其中《在黑煤山上玩的时候》获得第46届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并在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上展出。
    2016年在日本福冈县举办了石川惠理子原画展“那时候“,现为东京插画家协会会员,居住在横滨市。
或许是她没得过国际大奖的原因,这个作者在国内受关注度不高,以致于我从百度上找不到太多关于她生平的相关介绍。因此,我又将注意力拉回到作品本身。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在为读者们讲述她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读者来说,小时候的经历或多或少与作者是相似的。我小时候,家在城市里,所以没有太多环境可以饲养家禽或家畜。我家里曾经养过几只鸡,一只猫,几条鱼以及以只画眉。那个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玩具,于是,一次在大扫除时从爸爸的雨鞋里清理出来的一窝小老鼠竟然也成了我的宠物!
    我对于养猫的印象比较深,因为就像书中姐弟俩一样,把猫当作了自己的宠物,所以对它的关注会多很多。对于养鸡的印象也仅限于捡鸡蛋。母鸡下了蛋后会炫耀般的咯咯咯叫个不停,不断地提醒主人来捡蛋,仿佛邀功一般。但养鸭子是不曾有过的,只是在回老家时见过鸭子,鸭子们走路的样子比鸡可爱,一摇一摆,不疾不徐,更容易讨孩子们的欢心。但是,鸡也好,鸭也罢,都是家禽,它们最终的命运都是会成为人们桌上的一道菜。所以,即使孩子们把它当作宠物养,当它们被宰杀做成菜端上桌时,也不会有太多太激烈的反应。毕竟孩子们从小就知道,鸡鸭们的命运就是被人吃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像《夏洛的网》里夏洛那样最后被供养起来的事是很少见的。
    然而,对于书中的小姐弟来说,他们也是那个年代的孩子,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鸡鸭这些家禽也成了孩子们的玩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姐弟俩却对那只鸭子倾注了不少情感,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为的就是带不太精神的鸭子去附近小河里游游泳,还喂它吃好吃的草,如果鸭子不那么快被宰杀,恐怕姐弟俩对鸭子的感情会更深。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妈妈和奶奶对于孩子问起鸭子时的态度,作为成年人来说,早已经不会被简单的死亡所触动,但她们毕竟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她们深知保护孩子幼小心灵的重要性,因此,她们不惜为了这个目的而撒下善良的谎言,虽然总有那么一天,孩子终究会明白事实的真相!
    这本书的色彩很单调,基本上是铅笔画的原色调,在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增加了淡淡的彩色,整本书看起来很平和,而故事也没有什么起伏,简单的色彩加上简单的故事,为我们诠释出的却是特别的人性光辉,不得不说,好的绘本作品带给我们的永远是正面向上的力量!
    期待能看到这位作家更多的作品,有机会能对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7#
发表于 2018-5-19 15:43:58 | 只看该作者
3099513096 发表于 2018-5-15 13:16
9号 川轩妈
一书一感受
       最近听了《孩子,挑战》,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Rudol ...

看了关于错误那段,感同身受,我们总是想让孩子做得更好,殊不知这样却无形中浇灭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8#
发表于 2018-5-20 22:05:43 | 只看该作者
泽妈作业:
    最爱的好像没有,就目前来说,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有好几本书,而且还在不断地发现好书阅读好书。
就选择说说我最近读的,而且是今天线下分享的《幸福的种子》这本书吧,因为记忆是最新的,不用凭借记忆来搜索,而且分享得会比较有逻辑吧!
    《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我想分享三点,
第一点:感受
对这本书的书名里的种子怎么理解:是什么样的种子?是语言?是爱?为何是幸福的?
读了这本书,可以给自己安宁和温暖,因为这本书里有很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是作者提醒来的,也是自己读完的体会所散发出来的,这些能量就像小小的太阳发出来的光,暖暖滴。
这些能量可以化作自己制造爱,创造爱,给予爱的源泉,非常确定自己可以制造爱,同时还能增进自己的耐心,会更加喜爱自己。

第二点:收获
育儿:1.多给孩子读书,引领孩子读书,感受更多作者和绘者带来的能量和智慧或认知,这些能量和认知是作为父母未知的或者不确定的,作为父母也有很多的空白区域。
2.育儿育什么?教会孩子感受幸福 、感受美好(P16)温暖孩子的心灵。
3.词汇量:丰富的词汇量,对于交流很重要。

第三点:新的知识点
1.爱的语言里指出的口头禅,无意识的口语对孩子的杀伤力也是巨大的。P53无字书,无字书不是带给读书压力的,而是让孩子表达储存的词汇量的。
2.认知图画书:孩子更会识别图画书(P52),识别图书画我的作法:例如:买了3种不同的西游记《西游记&普通拼音版》《美猴王》《少年读西游记》三套给孩子读,让孩子自己品味不同的版本。

9#
发表于 2018-5-20 22:5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妇人》 读过很多的书,在那个仅仅因为喜欢的年纪,不讲究题材,不讲究作者,没有多少口口相传,也没有网络的大篇幅煽情推荐。那时候的喜欢仅斤因为它出现在图书馆里,而我刚好随机翻起。读过琼瑶,读过金庸,读过席慕容,读过三毛,还读过刘墉,感动过行侠仗义,感动火初为人母,感动过洒脱流浪,感动火心思细腻,很多书就像有首诗里描绘的那样,我已经忘记了你,却从每个窗口看到你。它流进了心田,嵌入课习惯,可能已不再清楚细节,可是你爱的那个章节那个主角,就那么不小心的成为了你自己的一部分。 《小妇人》就是这么一本书,那是在南京读书时读到的一本书,讲的是几个站女孩的平凡故事,我都忘记了故事的情节,可是那种梦想的力量,善良的笃实却一直感动着我。近期想收藏一本,重新回味,到时候再来分享心得个每个让我感动的瞬间。伟大从来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而是知道生活细碎,却仍努力生活。
10#
发表于 2018-5-20 23:11: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1雨竹     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有感     这本书有个很好的标题“拯救自然缺少症小孩”,书中先定义了儿童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及现在正在处的新型关系,给儿童和自然有个专业的定义。
     接着主要讲了儿童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这么需要自然?亲近自然让我们找到天生的感觉、有利于我们心理健康、提高我们的自然智能注意力及创造力、用这无限大的宝库做游乐场,怎样让孩子回归自然,重新和自然连接。可是我们的政府以及我们周围的人把自然当做妖怪,因为怕危险,因为怕担责任,可是缺忘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与自然抗争,如何生存下来才有了我们。
     回归到自然与儿童的重逢,是的,亲近自然也不一定非要深入大森林,深入高山峻岭,我们可以把自然带回家,即便是在后花园散个步,即便是在小树林中游玩,即便是来个野外采集,都是我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好好利用这些机会,不用很久时间,不用特意挤出时间,我们就已经畅享在自然中了。特别是现在自然学校,生态学校,博物学的兴起,还有如“动物园城市”,“绿色城市主义”都是为孩子着想的绿色城市的设计,慢慢的人们又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愿意去规划和想像一座城市,这就是进步。
     话说来回来,我自己也就是一个自然缺失症患者,小时候亲近自然的事寥寥可数。大中午和表兄妹一起去粘知了,顶着焦热的太阳,在密不透风的树林中来回寻找;还有一次和表兄妹一起去摘桑椹的经历,为了吃那几颗桑椹,几个孩子跑几里路,摘了还舍不得吃要带回来给妈妈,一路回来下面的又压烂了,自己又懊恼的不行。一直基本在城市中长大的我还会将禾苗说成韭菜,让一车人哄堂大笑,所以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自然体验真是举屈指可数,三言两句就完事了。别的孩子玩的很多我都不会,比如玩泥巴,比如游泳,更不用说爬树了。确实缺少,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带领现在的孩子去认识了解自然。
     儿童的灵性需要自然的滋养,贫乏的知识阻止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准备先从我自己开始吧,列一份自然清单,让我先从自己开始一点一点开始走进自然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6 10:02 , Processed in 0.078867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