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430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共读04期——《好绘本如何好》不能参加线下分享,提交文字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25 10:19: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能参加《好绘本如何好》线下分享的同学,请最迟于《好绘本如何好》共读结束后第三天,即2018年6月2日24:00前,提交文字作业,与《好绘本如何好》相关即可,内容不得与常规作业相同,字数不少于400字,高级班学员字数不少于600字。
2#
发表于 2018-5-28 14:33:28 | 只看该作者
线上讨论时没有说话,关于讨论的几个问题现在也来谈谈自己的想法。1、有人错误解读绘本要不要帮忙?我自己一般不会,因为我觉得所谓的错误理解只是表明当时和自己的想法不同,不见得一定就是错误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解是建立在自己的生活体验基础上的。有时候错误反而激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我甚至想错误会使人进步迅速,而且我想只要当时看绘本的心情是愉快的,孩子也赞成“错误”的自圆其说就好。
还有一个问题2、专家解读通透的绘本孩子能理解的了吗?我没在意过这个问题,因为阅读绘本的时候,我们纯粹就是欣赏一个美丽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以后在生活中我们会体验到。我想起去年在少图参加《旅伴》的见面会,大家问画的电灯泡 啊那些东西代表了什么具体的含义?有一个爸爸甚至说是不是分别从物理等角度理解的。绘者竟说,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当时画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 。所以我觉得我们看这么多理论,只是为了存一桶水,当有孩子需要一碗水的时候,我们可以给的大气。至于在绘本阅读的时候,我一般不去讲解,孩子们怎么理解(只要不是毁三观)都是对的。阅读中只要感到快乐,培养阅读的兴趣,爱上阅读就足矣!此生,我相信他们有批判的吸收的能力。
孩子们在幼儿期,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他们急切地想感受、了解、认识周围的世界、身边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文学是帮助他们开拓情感世界、发现生活新大陆的最佳方式。幼儿的心灵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因此他们需要独特的文学。图话书之所以成为幼儿的恩物,是因为它抓住了幼儿通过具体形象寄托感情、感知生活意义这一心灵特征。所以,大部分时间,只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不需要我们讲解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多鼓励孩子们阅读后说来听听,有这些好棒的绘本的帮助,我相信幼儿肯定可以找到情感启蒙的最佳切入方式,在幼儿心灵世界的发展和建构过程中,会产生春雨润物般的曼妙影响,从而为未来的明亮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发表于 2018-5-28 17:38:07 | 只看该作者
许晓君 (君君)

   参加了三期共读,每一期收获超级大.这是第三期,从2010年开始看绘本,一直觉得绘本很好,不错,适合孩子的绘本都是好绘本,这一次共读书是《好绘本如何好》这个标题确实吸引人,我也是冲着这个标题参加共读的至于真的好绘本如何好。很遗憾由于线下共读,所以在这里交作业。
  本书主要从“体、点、线、面”四个方面来讲绘本,正如作者在所说:“‘绘本’融合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感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点线面体,正是我们需要开发的新阅读空间。”“体”指的是绘本的整体架构、“点”指的是构成绘本的元素、“线”是指绘本创作的形式技巧、“面”指的是绘本的内容和手法。但是作者在行文的时候并未分别讲述体点线面这四个方面,而是是把这四个部分穿插在一起讲。所以第一次通读全文的时候我没在意目录,觉得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语言浅显易懂却不乏诙谐幽默,道理却较为深刻,有意义。
我说说我印象最深的一章吧。
绘本是什么
这里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大致的概念。并与有插图的书进行了简单区别。“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这样的定义太过简单,但是又符合大众心中绘本的概念。这本书重在介绍绘本中的“图”,强调图画的故事性与连贯性:绘本是用一组图画在讲故事,画面连贯韵律的好坏,决定着一本绘本的成败。图画连贯不起来,故事就体现不出来。这一点在下文还会专门介绍。作者还介绍了了解绘本画面韵律的简单方法,就是把书的每一张翻页连在一起看。
最近感触特别深,每晚睡前故事成为与2岁四个小宝的约定,一定要讲一本才睡觉(好在是一本,不然没完没了的地讲,其实白天也有讲故事,)一本绘本,在孩子感兴趣时,你讲几次后,大概的故事情节,小宝都可以记住,接下来就是我边讲他边配一些动作或是语调,有时碰到惊险的(他还来一句,快跑,快跑,彩虹鱼)最近在看彩虹鱼系列,小宝超级喜欢,所以说,绘本的好,不止是文字,还给孩子带来各种体验,感受,孩子能融入到角色里去,生动有趣的绘本,就是这样。所以当孩子融入到绘本里去,我会陪着孩子慢慢感受,慢慢体会。在孩子这个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的阶段,我觉得绘本是幼儿园最好的玩伴。
阅读是一种游戏,一种快乐。他的最大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快乐、感动,不见得要有什么道理。孩子在日常生活也会累积情绪,不按、压力……不见得能找到什么原因或道理,但是一定要有抒发的管道。阅读就是一个好管道。
4#
发表于 2018-5-29 18:10:18 | 只看该作者
好绘本 如何好

读郝广才的《好绘本 如何好》,整体来说没有那有吃力,原因是语言朴实,结构很清晰。耳边还总能回响他在小微课中娓娓道来的话语,从书本中,也常能找到一些熟悉的感觉。比如说,有些书中提及的绘本,自己曾经读过,甚至有更深一步去了解过。但是,好像又有很多的概念,读起来又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很多的章节其实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然后,在整体读完全书之后,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根据文本的两条线,绘制了上面两张图表:一张是将书中所提及到的好绘本,在体、点、线、面四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归类;另一张是书中间穿插提到的一些知名绘者。
所以,这本书中的好,很大的层面,其实是从绘本图画的角度去诠释的。无论是是体的架构,点的舞蹈,线的律动,还是面的张力;也无论是讲搭桥的艺术,气氛或者暗号,运境的角度,还是幻想和现实之间。都是更侧重于图画的表现,语言及其他方面也有所提及,但显然不占主导。

总的来说,作者通过这些详尽的叙述,展现了绘本创作的一些技能和方法,让读者走进绘本大师的创作世界中。另外,也通过透彻的讲解,让读者轻松掌握了“如何好”的奥秘。
为了更好的理解此书,我用反论证的方式又回看了这本书。我找出一些平日里大家一致认定为经典的好书,而且通过自己读和给孩子读过之后也是反响甚好的绘本,比对着《好绘本 如何好》的目录,一点一条去匹配和对应。手法虽然生涉,但这样的习练之后,对于好的概念也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慢慢地,除了知道这些书好在哪里,还会去寻找和发现,是否还有其他的特别之处。


图片1.png (1.73 MB, 下载次数: 201)

图片1.png

图片3.png (448.16 KB, 下载次数: 197)

图片3.png

图片4.png (1.02 MB, 下载次数: 208)

图片4.png

图片5.png (446.39 KB, 下载次数: 175)

图片5.png
5#
发表于 2018-5-29 23:08: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雨竹                                                                                   《好绘本如何好》阅读感想
    自从之前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就每看一本书都是对照目录来看,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初对着目录时就让我迷惑了一把  是的,它的结构很好,先有“体”,再“点”、“线”、“面”,就像一棵大树先有根基,然后有主干再有分支再到每片叶子,很不错的规划。
     可是我在看的时候看着看着就找不到了。“绘本是什么?”看着看着跑到“引导”,“搭桥的艺术”看完又跑到了“造型”;“阅读的本质”读完是“视点运用”,读的一头雾水的时候,我又回到目录来研究才发现,虽然是按主体、点、线、面说明的,他说明时是交叉说的。
    好吧,目录才研究清楚,这样子读起来更有感觉了,这是一个小插曲,总体来说读书这本书的亮点,为我的绘本阅读又打开了一扇窗,每当拿起一本绘本,我愿意尝试着用这里边提到的点线面研究绘本,来了解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孩子很喜欢?这样处理有多好?这些我想是大家都比较认可,也是通过这本书,可以学习到的地方,所以我想谈一谈另外的方面。  
      这本书还让我get到几个写作上的点,可能跟人的关注点或者是最近的需求有关,我看到的这个点主要适用于写作上,这可能和我们家孩子有关,虽然读书很多,但是作文不怎么样?
      第一个点“想像与逻辑并存”,比如“大象孵蛋”,这是一个很荒谬的故事,但是如果要发生,真的可能发生吗?具体到细节,大象为了孵蛋要上树,我们可以直接说大象爬上了大树,但是作者不是这样,他很有逻辑性,大象要搬来梯子爬梯子上树,可是大象很重,怕把树压倒,又拿来木棍支撑好树。荒谬的故事,我们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让他合理起来。很不错的点。
      第二个点“配角的运用”。比如书中所说,描写狮子喝水,如果我们写作文一样的,可以直接写狮子喝水。但是我们可以不这样处理,我们通过斑马、羚羊等其他它的动物在喝水,突然抬头却露出惊慌的神情,而远处的水中映出的狮子的身影。我觉得这个处理简直太妙了,孩子的作文当中完全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第三个就是“疑问?惊叹!下一个疑问?”错落有致的运用,让作文中不会出现同样的套路,体现出跌宕起伏的情节。  第四个当天“伏笔”。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们在学习写作的成长道路上应该都会学习到,我没有想到绘本当中也可以运用,原来一切创作都是相通的。
     这本书真的可以用来指导,如何阅读绘本?引导大人怎么选择绘本?引导孩子的眼睛如何发现本?在绘本阅读的路上,又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发现绘本的另一种美。

6#
发表于 2018-5-30 10:51: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郝老师的《好绘本如何好》教我们从点线面不同的角度和纬度,去欣赏一本绘本,如何好,好在哪里?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只知道好的绘本能给阅读的人美的享受,画面上的语言上的,主题意义上的,又或者是引起自己共鸣的,但是在阅读这本书之后,会发现原来怎么好,好在什么地方都是可以得到归纳和总结的,遵循这样的规律我们不难寻获到好的绘本。 但是同时我也在思考,郝老师没有列举的绘本还有很多,在给别人说来听听的时候,如果利用书里的分析方法和解析步骤,会不会更利于别人的理解?引发我们之间的思想碰撞。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时间我在给朋友们介绍这本绘本很好很好的时候,会说故事的意义还有引发的思考,很少从画面构图甚至是分镜这种相对专业的方面去介绍,也很少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相关作品做研究分析,这么看起来我的推荐和介绍的准备工作还很不够,基本的欣赏能力也还很皮毛。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少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让我云里雾里,不太理解的地方不少,好的作品和书都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研究分析,这一次还只是个开始,给了我绘本欣赏方面开了一小扇窗户。
7#
发表于 2018-5-31 00:25: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506  睡前翻了《说说图画》的序言和目录,深深感觉和《好绘本如何好》对比,这本书真的比较正统和理论化,读起来必然相当耗费精力,属于认知升级类的专业书籍,需要高专注力和精力旺盛时刻阅读,晚上阅读太具催眠效果。  该书原版出版于30多年前,至今仍在图画书叙事领域有关键地位,真令人咂舌,想必其一作者研究之深入后入极难超越,其二该领域之研究难度之高非一般研究者愿意主动涉猎。  0510  说说图画  第一章读到一半跳到第二章 使用一下跳读的权利  第二章 版式 设计 主导视觉特征 作者说在我们看一本书的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对这本书有内在评价了,通过物理外在,如书的形状、尺寸(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宽与窄)、封面以及装帧设计(精装平装)等都会影响着我们对书的看法,其实这不仅适用于绘本,适用于所有书籍吧。  其次,涉及图画书,纸张的选择(亮光与粗糙)、图画的边框与空白(边框的限制感和疏离感)、图画与文字的相对位置、颜色与情感的关联(野兽国里的颜色变化)、色相饱和度以及黑白色的选择、线条阴影纹理形状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视觉和心理感知。  文中有大量引用,如读论文之感,可读性真是不能和好绘本如何好相比,但就专业评鉴图画的全面性来说,说说图画的信息量更大。  我的疑问是,评论家研究学者们如此细致入微的研究,真的是创作者在创作时考虑的吗?存不存在过度解读的问题?以后有必要多听一些创作者自己讲创作历程,之前听赖马现场讲自己的创作故事就印象深刻。  0516 说说图画第三章  关于风格  结合去年看《好绘本如何好》的体验,再来看这本书,整体就是给自己进行艺术扫盲。透过郝广才认识不少经典的优秀绘本,学会点线面体结合的认识一本好绘本,当时还把《小羊睡不着》这本绘本的全部图画单独列出来进行图画分析,精读一本绘本所需精力甚大,但收获亦然。  这次读说说图画,又再次给自己挖坑,作者提及的艺术家或者艺术评论家提及引用的论著不计其数,还好读过《书,儿童与成人》,知道了佩罗,加上作者又是桑达克的粉丝,经常提及桑达克,还有波特小姐,马西娅.布朗等我也就认识这几个名字了,感觉接下来要去补一下艺术史的漏洞。  关于图画书的风格,作者的分析很有意思,她认为只有作者和绘者都是一个人时,作品才能呈现一个人典型的风格。插画家必然要为故事服务,不能随意选择体现自己风格的绘画方式。(这一点还是存疑,昆汀布莱克貌似也为不少作家创作插画,但其风格高度一致,具有相当明显的辨识度,还有法国的贾科莫等)。桑达克早期作品多为他人创作插画,所以他没有一种是专属于他自己的。有评论家评论桑达克是“一个坦率而热忱的拾荒者,是爱德华.阿迪宗(并不认识)所认定的天生的插画家”,但作者也高度肯定桑达克的《野兽国》的独创性。  0519 很想把说说图画啃完 啃到第五章了 我决定暂时弃书了 书中要求具备的背景知识太多了 勉强看完理解也不到位 缓一缓  我也有暂时不读的权利是不是  回过头再把好绘本温习一遍去吧  0520  一年前读的好绘本,这次从体、点、线和面四个方面来读。  体反应的是结构架构等比较大格局的事物,从创作者角度看是构思,设计,布局等准备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对于我们读者来说,这一部分是我们较容易忽略的内容,我们看到的是最后的呈现,这些技艺的东西我们了解较少,所以也容易忽视,透过这本书了解创作背后的一些技巧,虽然不需要讲给孩子听,但可以极大的提升我们欣赏图画书甚至是艺术作品的鉴赏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欣赏和提问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0522  偶然翻了几页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关于神话,木心这么说“神话,是大人说小孩的话,说给大人听的”,是不是因为早先时候根本没有为儿童写作的开始?那为什么又要用小孩的话?  看似和好绘本无关,但我感觉随着对绘本的深入了解,我对文学的兴趣也越来浓厚,这就是所谓经由孩子实现自我成长。  麦草留言:我觉得这个跟第一本共读观点类似,早期是没有儿童的概念的,也就没有儿童文学,所有的文学都是写给成人,神话也是被儿童选择的。至于神话使用儿童的语言,我认为是因为从历史上看,文学一直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文化和阶层的象征,文学作品是给文字使用阶层欣赏的,一般不会使用这么通俗的语言。神话因为成因和流传的缘故,更多的是在民间非识字人群中口口相传,必须使用的是更普及易懂的语言,从而更符合儿童的语言特征。  0523 故事 郝广才也很喜欢桑达克的《野兽国》,在整本书中提到野兽国次数算所有提及绘本之最,第25页还引用了桑达克关于插画作画心得的观点,在故事一章中更是把《野兽国》的故事类型看做是划时代的故事类型的变化。传统故事多有说教意味,而野兽国的故事只是描绘了一个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这样的故事初看之下不能理解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因为我们是在提炼中心思想式的教育下长大的,如果一个故事没有中心思想,会让我们困惑。  长大自己都有了孩子,慢慢懂得,给孩子的故事快乐就好,真实也可,在这种理解下,经常穿越时空隧道与过往的童年的我相遇,慰藉一下当时沉浸在读者故事会知音这些故事里的我。  Aya:哆啦A梦的抽屉 值得拥有  0524 初看的时候对郝老师这样的编排感觉到很新奇!但最近复看,整理体点线面每个部分的内容,感觉这样的编排也让我产生一点不爽。因为我是秩序控强迫者,这样的编排至少在四部分之间打破了连贯性,除非详细做笔记,否则很难把郝老师的珍珠串起来  所以,老老实实做了笔记  第一部分体的内容,总结起来主要是理清绘本概念、展示绘本排版奥秘以及韵律连贯的技巧、强调阅读非功利主义的本质和儿童式语言的重要性,借由此传达其认为好的绘本要具有连贯的韵律,有重量感画面感音乐感的语言,能给孩子以寻找和发现的乐趣。创作者需要从细节积累,把细节当做珍珠,运用各种专业技艺把珍珠穿成串,而带领孩子阅读的引导者也需要多少懂得这样的技艺,以求对好绘本进行更加丰富立体的欣赏。  0526 关于“点”  造型 角色 背景 氛围 韵律 伏笔等等这些被作者看做是好绘本光彩点的元素,可以成为我们去鉴赏绘本的出发点。  0527 看到线下分享的图片和领读人的PPT了,仿佛又重温了一遍全书,没有到现场真是遗憾。  关于线的部分,作者花了很大篇幅介绍春天、大熊等几部绘本,我对森林大熊印象深刻,当时还对着看了很多遍。虽然是一个看起来悲伤的故事,但作者也画出了很多的暖意,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也让人很温暖。  0529 复习完线和面两个部分,感触比较深的是: 1.布赫兹的画真的是太逼真了,虽然《瞬间收藏家》还是让我如梦如幻,但马戏团这本却是感人至深,德国画家难道一如德国工艺那边谨慎细致吗,他的画作需要十四道工艺,难以想象的极致追求。 2.对桑达克的作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午夜厨房》和《在那遥远的地方》,故事本身流露出的孩子的情绪发展变化很有回味的余地。 3.本书四个部分的很多小节的题目有交叉,翻页呀伏笔啊呼应啊等一些内容其实是有重复的,这样的编排虽然创新但也有刻意的感觉。但已经教给我们不少辨别好绘本的心决,能把这些熟练运用已经可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了。这次阅读的打卡内容经过了思考,这个作业就以12次的打卡内容提交,连贯性上有一些缺陷,后续再进行完善。
8#
发表于 2018-5-31 16:02: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  年妈Sophie   读完这本书,回头看过去,发现在绘本阅读这方面,我自己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开始只是糊里糊涂地看绘本,主要通过文字来阅读,于是二三十页的绘本一下子就翻完了。不知道原来绘本图画里藏着那么多玄机。(看,看文字,对于不是文盲的人来说看文字太容易了,但能看≠看懂)再后来是知道读绘本要读图,虽然有意识的提醒自己要仔细读图,但也没有发现太多妙处。比如,我不知道绘本是有音乐性的,是有韵律感的。每个图的小细节都是有意义的。(读,读图画,对于图盲来说,能读出它的好,还有很深的鸿沟要跨越。) 读完《好绘本如何好》,听了郝老师的解说,我发现我还是个门外汉,也就更谦虚了。立志不要再做图盲,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把一本书分析好,但开始有了想去破解绘本中的隐藏的密码的想法,也慢慢开始享受发现的乐趣。作者指出了道,路还是要自己走。多读多思考是唯一的办法吧。(看+读) 作者说读绘本,不只谈意义,更要关注技艺(道)。好的面吃多了,坏的面一吃就能吃出来。好的绘本读多了,孩子能感觉出来为什么这么做。绘本是用一组图画来说故事的艺术,也是培养孩子用图像去思考的艺术。好的绘本的文字部分传递图画(画面感),图画里又能对射出感情。作者提到的用诗来教写作,是个很棒的方法。 好绘本结构的安排是有意义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是随意安排。一开始孩子看不出来哪里好,没关系,需要大人常引导。因为孩子的能力是累积出来的,通过读一本本好书累积起来,等孩子慢慢内行了,眼力增加了,自然能读出趣味来。同时,一本好书,也需要一读再读,读得久了眼力会上一个台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多读好绘本,多被引导着读好绘本,时间久了可以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一是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没有看出图画的不同,同时也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二是让孩子通过观察,提高审美能力,多种风格见得多了也就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绘本的目的,文学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画家或小说家,而是让孩子的人生更丰富,看待这个世界的眼界更丰富。丰富的人,做任何事都会丰富,也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通过读好绘本,就是进行结构的训练,建构一个有结构思考能力的脑袋。读好绘本,也是在进行细致的训练,养成一双细致入微的好眼睛。技艺重要,但对于孩子的态度更重要,那就是,永远不要看轻孩子,永远不小看孩子的理解力。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容易进入不同的境界。当然,也不必为每一个“暗号”找到象征性的解释,也许真的就不存在什么密码,创作者只是为了好玩呢!当然,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自己的解读能自圆其说,自得其乐也是读绘本的重要目的。
9#
发表于 2018-5-31 23:01:33 | 只看该作者
《好绘本如何好》这一次共读是认真的把这本书看完了。跟《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比较,好绘本这本读起来更轻松,图文结合,而且每一个点作者举例了一本具体的绘本,结合具体绘本的说明就加深了我们的理解。搭桥的艺术中说“画插画就像建一座“桥”,来连接文字内容和读者内心。一张插画是文本的一种延续,一种诠释,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文字的意蕴。这也是我们选择图画书的关键,“文+图”相辅相成,能更好的去讲述故事。在造型这一节,“绘本绝大部分是为孩子做的,就算有成人的读者,也是给心中还有童真的大人看的”,细想来,我们看的很多的绘本,人物的造型都符合童心和童趣。绘本中的怪兽也是很可爱的。用图说故事,动作第一这一节,“运镜的角度就是一种动作”,,拉近、拉远、俯瞰、仰视等等,这一节让我影响很深刻,看这章特别的仔细,又把《疯狂星期二》拿出了读了读。看完这章再去看其他绘本,我也会更细致的去看有没有远景和近景的切换,《美杜莎妈妈》里面就有画面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寻找与发现的乐趣,这点在很多的绘本里面都有体会,最近故事会的《蜗牛骑士》和《老鼠邮差去度假》我们就是通过让孩子们寻找画面里面藏着的乐趣。发现孩子们真的很喜欢去寻找,一旦去启发他们观察,那现场的氛围就瞬间被带动起来了。真的是会因寻找而产生快乐,而这份快乐又激励着再去寻找,如此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对图画细节更细致的观察,慢慢的去提升自我的读图能力。但凡好的插画家好的绘本,真的都是会在图中隐含很多的讯息,以此去激发读者的想象,引导孩子产生更多的好奇。趣味是饵这一节,“我们要传递意义给孩子,如果方法不活泼有趣,不能吸引他的注意,那再好的意义也传不进他的脑袋里。”这一点就像孩子在学校,课本上的课文未必记得那么快,但是同学间的笑话或者顺口溜或者好玩有趣的事,一下子就记住了。其实不仅在于绘本,在生活中跟孩子相处,也是要有趣好玩。道具,“道具的功能,就像一种无言的旁白。一件合适的道具和人物连在一起,是塑造人物生命最有力量的方法。”我们能记住的很多人物,真的是他的道具就是他人物塑造很重要的一部分。扫把和巫婆,巫师帽和黑袍;邮差和信件,骑士和盔甲等等。
面的张力这一大章,我对“跳脱成人方式”“跳脱儿童的形式”这两小节,还不够理解。书虽然读完了,但是看得绘本还是少,所以对“点-线-面”的理解有些地方还不太理解的了。整体来说,这本书让我能更细致的去读图,能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一本绘本插画的安排和设计了。
10#
发表于 2018-5-31 23:16: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参加《好绘本如何好》线下分享的同学,请最迟于《好绘本如何好》共读结束后第三天,即2018年6月2日24:00前,提交文字作业,与《好绘本如何好》相关即可,内容不得与常规作业相同,字数不少于400字,高级班学员字数不少于600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1 23:57 , Processed in 0.07632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