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799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一期第九轮第六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7 22: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之雪 于 2019-7-7 22:10 编辑

本周两个题目:
1。参加洋葱阅读的小伙伴,课程完成大半,来谈谈参加洋葱阅读的收获与感受吧。
2。所有人都可以写的:最近一个月读书的清单,再每本书谈几点感受。
2#
发表于 2019-7-7 22:20:18 | 只看该作者
冒险记
上了酸辣土豆丝号,在洋葱海盗王国里,每天都有很多很多信息充斥,我的大象很想偷懒,我的骑象人不断地鞭策它,我们经历了严重的考核门,大家更团结了,佛系和战斗系不断加身,挑战与偷懒不断变身,所以痛并快乐着。
3#
发表于 2019-7-7 22:3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楼兰梦舞 于 2019-7-7 23:29 编辑

大家好,我是酸辣土豆丝号的楼兰,这一周为大家分享的书是《种子的故事》,英国 乔纳森 西尔弗顿 著,徐嘉妍 译。这是一本讲述生命传奇历史的书。
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是生物能在种群内不断进行着世代相传的运转,即生死轮回的生殖和繁衍。种子形成,并不断演化,合得种子植物生殖繁衍的动力和勇量大大增强,其运转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宽,促使植物逐渐脱离海洋环境,从水域进发陆地,从潮湿地走向旱地、荒漠、寒地、高山......
那么,种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发展?其演化道路又是怎么样的?于是有了本书。在看这本书前,不由得想到,日常所见的各种种子,比如各种豆子,花的种子,形状、颜色、大小各不一样。充满了各神奇,比如,西瓜一粒种子不到0.5cm大小,却可以长成一个十几二十斤的的大西瓜;海豆的花是小小的,种子却是在长长的豆荚里,天生红红的,像染了色一样;而水稻的种子,磨去外壳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大米;平时磕的松子要是没开口完全咬不开,又是怎么发芽的呢呢;大大的椰子壳椰子肉到底哪个算是种子呢?仔细一想,全是大大小小的问号和问题。
那么到底世界上的第一粒种子是怎么来的呢?
且从《种子的故事》看起吧!
第一个关键词:演化。演化使旧的部位不停发展出新的用途,因为演化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解决生命遭遇到的一个个挑战,并无特定的方向。演化达到相当惊人的成就,有些甚至叫人难以置信,但这样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雪曼将军树的种子是从一颗6毫克的种子,花上两千年才能长成那么大,但对种子植物36亿年的历史来说,这只是一眨眼的工夫而已。
演化总是就手边有的东西,创造新的用途,每项新发明有都有其前身。
第一粒种子植物来自近似蕨类的先祖,根据化石记录,最早的种子植物出现在泥盆纪,距今已有三亿六千万年。
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 曾说:生命一开始的确是从海里演化来的。不过,种子植物又源自何处呢?有些种子植物的确生长在海里,即使种子植物在陆地上演化,也别忘了陆生植物的起源仍是海洋。演化因应陆地生物的需求,参照海洋的食谱,烹调出全新的菜色,将烹调出的胚胎放在盒子里——也就是放在咱子里。事实上,盒子里除了胚胎,还有妈妈准备的食物所以种子应该是个便当盒,胚胎就躺在里面。
在植物界,从海洋成功上岸拓殖陆地的只有一个物种,而所有陆生植物,包括苔藓、蕨类、木贼、裸子植物(针叶树、铁树,及其他相关族群)以及显花植物,都源自这个单一物种。
根据化石记录,最早的种子植物出现在泥盆纪,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最早的种子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现存的物种包括银杏、铁树,以及针叶树。顾名思义,裸子植物的种子并无子房包覆。银杏是裸子植物的活化石,其繁殖系统依然保留了许多海洋生物的特性,后来演化出有胚植物。
银杏来自一支古老的裸子植物家族,这个家族过去一度兴盛,现在只有银杏留存下来。银杏树雌树结的种子有一种怪味,像酸掉的奶油,很久以前恐龙以银杏种子为食,一定相当喜欢它特殊的味道。
写不下去了:(




4#
发表于 2019-7-7 22:58: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洋葱阅读 《佛法概论》《如何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整理术》《茶叶战争》,《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8分钟拯救你的小窝》《被赋能的高效对话》《被讨厌的勇气》还有几本,但是记不住名字了,有九宫格,有火箭图,感觉最近读的书是过去几年的好多倍,而且能2个小时专注在书里,吸收和领悟的也更多了些!
5#
发表于 2019-7-7 23:18:48 | 只看该作者

皮近期的读书清单
          皮皮


《故事课》
《怎样写作》
《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
《向前一步》

读的自然不只这几本,但一时半刻的实在想不起来了。最想说的还是《向前一步》。作为女性中的翘楚者,桑德伯格也仍然需要激励,她被原本以为自己需要去激励的毕业生们所激励。互相激励,互相成就,一起努力向前。身为女性,在职场难免还是会碰到一些这样那样的壁垒的,有形无形地竖立在人面前,如果想挣脱,可能如同堂吉诃德奔向风车,去对阵虚无的敌人;可那些枷锁、限制是真实存在的,哪怕是在中国这样号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国度。

在这样的过程里,如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内心,如何做好自己,向前一步,或者往桌前坐,勇敢地表达自己,去展露自己的才能,做真正的自己。这一切,需要先认同我们自己,肯定我们自己。努力去完成设定好的小目标,设定一定的期限去逐步完成它们。向前一步,从小目标开始,从现在的每一步开始。
6#
发表于 2019-7-7 23:22: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个月都读生涯规划书,总的说来就是规划意义重大,想清楚自己真正兴趣和能力,加上价值观,规划未来
7#
发表于 2019-7-7 23:36:02 | 只看该作者
我绝对不吃番茄 发表于 2019-7-7 23:22
最近一个月都读生涯规划书,总的说来就是规划意义重大,想清楚自己真正兴趣和能力,加上价值观,规划未来

推荐几本
8#
发表于 2019-7-7 23:37: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想很多,不知从何说起!我还是先占坑,看看下周有没有时间写洋葱复盘吧,哪些可以用在故事妈妈成长学院
9#
发表于 2019-7-7 23:38:27 | 只看该作者
018书名:《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
作者:小山龙介
阅读感悟:
我是个多线程工作的人,大家都认为我可以同时处理多任务,有人曾经研究后说,我的注意力分配率比较高,但小山龙介给了另一种说法:处理不同工作的切换时间快。这其实是专注力中的能力之一,启动时间和转换速度,都会影响人的专注力。但小山对此也给了一个暖心的说法:是否能集中注意力,无关精神力,是环境的问题,用形式控制自己,也会有效。

019书名:《图解深度学习》
作者:山下隆义
阅读感悟:
我以为是人的深度学习,结果竟然是机器的深度学习。真是崩溃啊,带着“这到底是什么啊”的绝望心情,竟然也挣扎着把书翻完了!终于见识了码农果然是神一般的存在。传说中的外星人,应该非他们莫属吧!不过开卷有益,还是了解了形式神经元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感知器与线性不可分问题等听起来又拽又酷的古怪名词。科学家们处心积虑的想要研发出类似人类大脑的存在,在书籍的结尾处,是Deep Dream在输入随机噪声的图像后生成的堪比梵高的虚幻画面,也许,过不了多久,AI也可以突破艺术的领域,走上意识的巅峰,到了那一天,人类还有心情欣赏艺术么?我们是否还存在?空余机器的世界,还要艺术干什么。

020书名:《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
作者:卡洛琳•亚当斯•米勒
阅读感悟:
推崇鼓励和夸奖的自尊运动非但没有培育出有自主人格的一代,反而因自我意识膨胀、缺乏安全感构建了脆弱一代,导致美国社会同龄段创业率偏低,失去自控力的肥胖症患者增多,学校迫于家长压力取消成绩分段。看到这些,不跟巨婴国一样一样的么?自从首批积极心理学开课,研究幸福感也成了新兴的专业,马丁•赛里格曼、安吉拉•达克沃斯,一路师承走到卡洛琳,基于大量的临床案例及研究报告,推行的“坚毅”理念支持卓越标准,避免半途而废,倡导人们走出舒适区,用挫折当跳板,充满热情、坚定顽强的达致目标。这种观念甚至被奥巴马列为教育部头等重要大事要“在课堂中培养坚毅”。反观国内,无底线的迁就与放任还正在培养一大批的熊孩子和草莓宝宝。接下来该做些什么,该思考了。

021书名:《简明大历史》
作者:伊恩•克夫顿  杰里米•布莱克
阅读感悟:
以时间为线索,将浩大的历史分为6个章节,从宇宙大爆炸的原子构成开始,一路讲到星球的诞生、生命的演化、人类的出现、文明的发展、西方的崛起与我们此刻身处的现代世界,脉络式的梳理在时间表的强化下愈加清晰,知识点讲述清浅,非常易读,构建起大知识框架的一本书,可以与《墙书地球通史》配合阅读。

022书名:《想象力的科学空间》
作者:达维德•科罗•博尔加
阅读感悟:
武士、公主、城堡、巨龙,童话大陆、地心探险、海怪船长、月球银河……作者达维德•科罗•博尔加是一位设计师,也是一位业余科学家,曾与国家天体物理学院合作,倡导轻松有
趣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他曾经与意大利众多基金会和博物馆合力创造一系列新方法,旨在更清晰明了地普及科学、科技和环境相关理论,其在意大利广播电台主持的科教节目《鹦鹉螺号》备受欢迎。灰姑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白雪公主也需要掌握化学知识,尼莫船长是优秀的工程师,弗兰根斯坦热衷人工智能,科学的透镜下,25个经典文学IP分外有趣。

023书名:《李地》
作者:林斤澜
阅读感悟:林斤澜是老舍的助手,也被莫言称为老师,与汪曾祺并称文坛双壁。这本《李地》经由史金霞老师推荐,令我心生好奇,发现被禁之后,据为己有之意更盛。及至收回来,果然有收获。林斤澜最擅长写短篇小说,其苦心经营的随便,摆脱史传写凡人、写生活的创作观甚合吾意。读他自己的文论,比其他的评论家更过瘾。这个外表嘻嘻哈哈的男人内心却是“平野千里,大风呼号”。很想知道,如果不是那样的时代,如果有才华的人都得以张扬。他们还有多少人有今日的名分,没有苦难和疼痛的领悟,他们会是什么样子呢?
10#
发表于 2019-7-7 23:56: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先写洋葱阅读感受吧,信息爆炸,力不从心,追的好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2-5 14:48 , Processed in 0.06430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