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39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 第六期 第十三轮 第八周 2022.7.12~2022.7.1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12 16:49: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写写 第六期 第十三轮 第八周 2022.7.12~2022.7.18
主题一:给防疫工作提意见
主题二:说说身边抑郁焦虑的案例,自己怎样调节自己
主题三:自由发挥
截止时间:2022年7月17日 24:00前
2#
发表于 2022-7-16 13:4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橙子candy 于 2022-7-16 13:58 编辑

07陈洪娣 橙子candy+写写写六期第十三轮第8周作业  2022.7.16

话题三:自由发挥
今天上午带孩子去上足球课。
最近教练没有联系我,早上给教练发消息也没有回复,看儿子很积极,让我带他去,就想着直接过去看看吧,有课就上,没课出去走一下也挺好。
路上又给教练打了电话,没有接通。(心中有点疑惑,难道跑路了)
到了上课地点,果然门都关了,门口的东西也都撤走了……
这,这是真的走了……又打电话也没有接。
然后就带着儿子走了,跟他说,可能被骗了,之前上了体验课,然后报了名,前几天体验课群解散后,教练就没给过我信息了。刚好也忙,我最近也没去关注过。
回来的路上,儿子说:我知道他们为什么没开门了,我们现在不是放假了吗?教练他们肯定也要放假了呀,你不是也要放暑假嘛。他们也要休息,也累啊!骗和放假是不一样的,对吧?
我就把儿子的话发给了教练的微信……
到家后,教练终于回复了,说是和场地老板有些不合,这两天刚撤场了,还没有来得及和家长联系。

就是想说,孩子的想法总是那么纯净、美好,所以孩子的世界就是那么美好,开心!向孩子学习!

3#
发表于 2022-7-16 14:54:43 | 只看该作者
06 黄艳忠
主题三:分享《童年的秘密藏在绘本里》第四章


    今日分享,第四章,婴儿社交的开端,本.章作者从婴儿对情绪的认识,对情绪的表达与处理,对情绪的感知,以及依恋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婴幼儿的社会交往。
   第一部分,婴儿对情绪的认识,作者从基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论述了其对婴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从先天因素来说,婴儿的情绪发展取决于其大脑的发育,在生命的头三个月,随着大脑皮层开始加速工作,婴儿的情绪也开始快速分化,最早出现的悲伤厌恶感兴趣,等情绪日渐变得复杂多样。从后天因素来说,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拥有一套反映基本情绪的“情绪表情谱”,在与看护人的交往中,他们会不断调整、扩展和修正这些基本表情,并且能够越来越熟练地运用,从而达到与看护人非言语交流的目的。在出生后三个月到七个月这段时间,婴幼儿能够表现出愤怒、惊讶、悲伤恐惧,甚至害羞、惭愧、内疚等表情。到了九个月或者10个月时,大脑内产生情绪反应的区域(边缘系统等)开始快速生长,与大脑额叶配合工作,就构成了婴幼儿情绪范围不断扩大的生理基础。

  关于认识情绪的绘本,由西班牙的安娜.耶纳斯著、绘的《我的情绪小怪兽》,无疑是最好的代表作之一。
在故事中,一只混合了各种颜色的情绪小怪兽心里乱乱的,心情乱乱的。原来是它把不同的情绪混在了一起。黄色是快乐,像太阳一样明亮:蓝色是伤心,像湿答答的下雨天;红色是生气,像一把熊熊的火焰;害怕像个胆小鬼,总是待在黑漆漆的地方;绿色是平静,像植物一样安安静静的......最后,小怪兽在朋友的帮助下,把不同的情绪整理好,放进了不同的罐子里,整理好情绪的小怪兽也变成了粉色。

   这个故事将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情绪,分别用黄色、红色、蓝色、黑色四种颜色具象化的表示出来,并用充满诗意的文字描述了关于不同情绪的感受,孩子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习了情绪管理中,最基础的能力,那就是认识情绪与察觉情绪。



  第二部分,婴儿对情绪的表达和处理,作者用令父母感到既尴尬又措手不及的“认生”现象,也叫“陌生人焦虑”现象进行了解释。出生六个月后的婴儿,基于记忆力的发展,Ta们能记得并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并开始预测和验证自己的猜想。当看到陌生的面孔不在自己预测的范围内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惧,因而出现焦虑。这种情绪其实是婴儿的自我保护机制,父母不用为此担忧,并予以纠正。

   第三部分,婴儿对情绪的感知,作者用“社会性参照”的概念进行了归纳。这个概念指的是人类会有意地寻找关于他人感受的信息,以帮助自己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通俗的来说,就是婴儿看主要照顾者的脸色和反应的过程。比如说,妈妈温和地对待小猫,婴儿会觉得小猫是安全的,并会和小猫产生积极的联结行为,相反,如果妈妈惧怕小猫,发出尖叫、回避行为,婴儿就会同样感受到威胁,出现退缩行为。


  第四部分,婴儿的依恋类型。依恋理论,最早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提出,依恋关系指的是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一般指母亲)之间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心理学家根据陌生情景实验,将依恋关系的类型分为四种,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安全型依恋的幼儿会把妈妈当做安全基地,当妈妈在身边时会感到很安心,妈妈离开后会表现出些许不安,但是能自我控制,等妈妈回到身边后,他们就可以,马上到妈妈身边寻求接触;回避型依恋的幼儿,当妈妈在身边时并不主动接近妈妈,当妈妈离开后也不大表现出难过和不安,而当妈妈回来时,他们则表现出对妈妈的回避;矛盾型依恋的幼儿会同时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当妈妈在身边时他们会紧紧的挨着妈妈,不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当妈妈离开时他们会表现出难过不安,而当妈妈回来时他们一边寻求与妈妈亲近,又一边发脾气,甚至又踢又闹;混乱型依恋的幼儿会表现出明显的前后不一致,矛盾混乱的情绪反应,妈妈回来时,他们可能会跑到妈妈身边却不理睬妈妈,或者表现得平静冷漠,过了一会儿又暴怒大哭,这种混乱的反应,意味着他们可能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依恋关系不仅是婴幼儿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儿童日后的人际关系,都有着关键的影响。
   无疑,安全型依恋关系是普遍认为,最理想的一种依恋关系,在这样的依恋模式下,因为照顾者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敏感,并有积极的回应,稳定、持续地接纳着孩子,孩子会确信自己是可爱的,不会被抛弃的,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适应能力更强,容易与人建立信任的、亲密的关系。同时又能够在亲密关系中保有灵活舒适的界限。在很多经典绘本中,作者就用图、文共同为这种安全型依恋关系做出了示范。比如绘本《小猫头鹰》中,猫头鹰妈妈回来后,告诉小猫头鹰,不用为自己担心,因为它知道妈妈会回来,小猫头鹰也回答妈妈,自己是知道的。
   
4#
发表于 2022-7-17 15:58:14 | 只看该作者
14 溜溜

又到暑假了,双职工的孩子,如何科学规划非常重要。长长的暑假,是一段非常宝贵的自我成长的时光。
上个星期,来了一个亲戚,年级跟儿子相仿,大2岁,基本能玩到一块去。所以这个星期,基本上是以玩为主,没有其他培训安排,纯玩。
但是,看着身边的其他孩子都排的满满的日程,有时也不免会多想,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呢。
往往是大人想要的太多,孩子却只有一个念头,玩,玩,玩
计划从明天开始,把火热的日子再加点佐料,多元丰富,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吧。
8月份,准备去西部看,暂定宁夏的亲子游,希望深圳疫情不要再发展了。
5#
发表于 2022-7-18 06:22:36 | 只看该作者
01 秋虹
主题一:防疫
两年时间已经习惯了,小妹妹去做核酸自己跑到第一个,直接坐下来拉下口罩张开嘴巴,刷刷刷,起身戴好口罩,蹦蹦跳跳地走啦…… 动作连贯没有拖沓,还蛮开心的。和爸爸电话,我们可以出去玩了吧,我做核酸了,也打了两针疫苗,有很强的防护盾。但在之前,小妹妹做核酸哭啊闹啊要折腾好久才行…… 我也习惯了,口罩、核酸、不去人多的地方,地铁除外…… 习惯之后是淡定,今天爆出那里有几例,明天爆出有几例,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除非是自己被限行或黄码,其他保持照常进行,不照常也不行啊,工作的活儿总要有人做吧。
唯一让我感觉有异样的是,做核酸的心情。自从上次网爆核酸结果被造假时,那个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啊,要加几个x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我能做什么,好像除了发几句牢骚,增添在做核酸时难以名状的疑虑外,也没什么……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我的“做不了什么”是不是也纵容了某些违法行为?我是不是那围观的数人中的一员?
地铁里一直循环播放者防疫口诀,防疫千万条,疫苗接种第一条,口罩、1米距离,通风、核酸…… 防疫时期,我们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吧!忽然,某几个电影镜头闪现,我们未来生活如何,准确地很难说,但日常的生活方式和两年前已大为改观了……
6#
发表于 2022-7-18 11:52: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1静待花开
《手电筒看见了什么》是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的大奖作品,还获得了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年度图书、《波士顿环球报》年度最佳童书、青少年图书馆协会选择奖。这是一本创意十足的无字洞洞书,讲述了黑夜中一个手握手电筒的男孩在森林里的一段奇妙“夜游”。书中以大面积的黑白图像,呈现夜的安宁,而手电筒照亮的地方则是绚烂的,动物们在嬉戏忙碌,植物们在暗自生长。男孩和林中的动物们因手电筒而成为朋友,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妙而温馨的夜晚。在这个温暖的故事最后,所有的小动物们一起,和拿着手电筒的猫头鹰,将小男孩送回了帐篷。小男孩脱下鞋子,在三只小老鼠的帮忙举着手电筒的光芒下,阅读起了睡前故事。一场夜间森林大冒险有惊无险地落幕,一次人与动物的友好互动达成,一堂逸趣横生的自然观察与实践课,也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故事讲述的语调轻松而富有童趣,韵味悠长,它告诉孩子们:也许心中多一分光亮,眼中的世界就五彩斑斓;生命中多一份友谊,暗夜也变得温暖祥和。《手电筒看见了什么》兼备趣味益智、克服怕黑情绪与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等多元价值功能,为孩子传递成长的感悟,带来心灵的滋养。

夜本来是黑色的同,神秘的,但因为有了手电向的光而变得清晰,作者巧妙的利用手电向的特性,让黑夜里的森林丰富、活跃起来,藏着无限惊喜与兴奋。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带孩子夜宿海洋馆,我们也是拿着手电筒去探索海洋生物的夜间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7 13:26 , Processed in 0.06734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