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对性产生兴趣吗?”提起这个话题,很多家长都会持怀疑态度。但事实上,孩子的性萌动从两岁半就开始了。
“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为什么我要蹲着尿尿?”这是每位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去给孩子解释。然而,传统的中国爸妈喜欢遮遮掩掩,对回答孩子的这些问题总带着害羞纠结的情绪。 专家指出,儿童充满了好奇心,对许多事都兴味盎然,也有能力了解许多的事情。接受过恰当性教育的孩子,可以预防青春期产生的严重问题。并形成正确积极的性态度和价值观--自信、尊重他人、渴望成长、目标明确并且适应性强。儿童性教育的另一重大意义还在于,在孩子接受错误信息之前,传递给他正确的信息。 对于“性”这个敏感话题,对于屡见不鲜的校园“性侵”事件,性教育问题近期已经成为各地教育的热点话题,而深圳已经着手开始准备开设中小学性教育课堂。像龅牙兔情商教育机构,也有针对8-15岁孩子开设的特色课程——《男生地带》和《女生地带》,通过活动、游戏、讨论,价值观澄清等形式,传递关于性的观念与正确的认识,可以预防青春期产生的严重问题,并形成正确积极的性态度和价值观--自信,尊重他人,渴望成长,目标明确并且适应性强。 而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管从孩子安全考虑,还是从规避青春期问题出发,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家长不必谈“性”色变。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家长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有的家长一看到电视上有恋人亲热镜头,就急忙换台,其实如果告诉孩子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相爱。孩子就会坦然接受这个现实。 其次,适时让“性”不再神秘。专家认为,对孩子开始性教育的最好时机是15岁前,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对性别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如果家长错过了这个向孩子释疑的好时机,往往会导致孩子对性形成最初的神秘感,甚至形成长期挥之不去的心结。 同时,谈性也可如同“拉家常”。同学校“性”教育相比,家庭“性”教育更具有个体化、生活化的优势,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为理想的渠道。遇到孩子问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家长要像解答其他问题一样坦然对待,用拉家常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尤其注意的是,孩子困惑家长不应编“瞎话”。一般3—5岁的幼儿对性就开始有了意识,孩子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应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人体结构和生殖器官的知识,对此,家长不应编“瞎话”搪塞孩子。 如果是“羞涩”家长,可用“无声教育”。遇到孩子提出的问题过于敏感,父母难以启齿,可将报刊杂志上的有关内容折叠起来,悄悄放在孩子的床头或写字台,让孩子自己去阅读,以此来解开孩子心中的迷惑。 也许这是一个尴尬的主题,这是一个神秘的主题。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性教育还是一个需要尽早学习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