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640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七周作业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6 00:05: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重庆的朋友发来她家女儿三年级的测验题,据说公交站牌这道题考倒了好多孩子,群里深圳妈们也测试了一下自己的娃,竟然也有很多答不上。
大家一起来试试自己家的娃,再说说对这种试题的看法吧。
2#
发表于 2017-4-26 00:06:32 | 只看该作者
4月24日  允许自己
前天被雪临时找来给高级班的同学们分享筹款的内容,分享到最后,有同学提到对自己没有信心,做为过来人,很自然地打出了几行字“允许自己比别人慢一点,允许自己一下子做得没那么好,允许自己有焦虑”。
忽然想起来,对于我自己,大多数时候我允许自己,有很多时候也是不允许的,在很多事情上一样存在着深深地焦虑。难道真的是旁观者清吗?我为什么不能像允许别人一样来允许自己呢?在新的事物上,我也可以允许自己比别人慢一点,允许自己一下子做得没那么好,允许自己有焦虑。那个时间点上,我并不是在解答别人的焦虑,其实更主要地是在说给自己的内心来听,我也听到了。
在每一个细节的准备中,在每一次向同事请教时,在心里纠结又纠结做出一个选择时,每个方案上写出来的一行字,都是在不断地进步。今天整理朵妈试读时的内容“小猩猩要自己剥香蕉,用尽了办法还是打不开,大人帮忙剥开了,小猩猩却更恼火了。也许对大人来说是个小事,对一个正在建立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事情。”我的焦虑相对于我自己现在来说可能是个很大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说,对于很长的未来来说,也只是一件小的事情。我完全可以不用那么在意,况且,除了我自己,没有人因为我担心的某一点做得不好而觉得我怎么样。
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想我是越来越允许自己了。
3#
发表于 2017-4-26 00:23:04 | 只看该作者
那就从接地气说起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00:41:42 | 只看该作者
先说说我看到这些试题的感受吧。
其实我还是挺希望看到这些类型的试题的,特别是公交站台的那种题。身边好多妈妈测试了一下孩子,很多不会看的,有打横读的,有看不懂起点终点的。这算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知识文盲”吗?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两张图片上的测试题,测试的就是当下学生的生活能力和阅读能力的。
图一的题目,可以看出来,测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阅读量,里面提到的内容有些是语文教材三年级后的内容。孩子如果想回答上,一要自己读过(四大名著三年级读全的估计不多),二听别人说过(这就是对家庭的要求了)。所以说在阅读上,除了自己多读家庭的阅读氛围也很重要。
图二的题目是对生活能力的测试,其实还有对阅读能力的测试。这道让很多学生抓狂的题目,是因为孩子们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现在多数孩子都有车接车送,即使坐公车地铁也多是家人领着,只管上车下车走路回家,错失了多少学习的机会。(话说我家的也缺少这些经验,这些题刚拿给燕子看时,她也是懵的。)说完生活能力,有些人会问,这个和阅读能力有关系吗?孩子没学过看路牌肯定不会答啊,关阅读啥事儿,扯太远了。其实,我们仔细看下题目,在第2题中明确的写到”小华要从大庆村到红土地去上学“,这里就写了两个站名,如果读第1题时还看不懂,那么读第2题时就可以对应着找到图片上的站名读法,找到解题的关键。这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了。(燕子也是在看到这里时才明白怎样看公交站牌

看到这些题感触挺深,想起了上学期期末福田的试卷中关于摩拜的阅读题,罗湖的关于快递单的阅读题。现在的考试中越来越把这种题型当做重点,咱们的孩子也不能再做关在象牙塔中不识人间烟火的缪斯了。庆幸的是,咱的娃生活实践还算多,很多事儿都让她要亲历亲为。担忧的是,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无形中让她们少了很多接地气的生活。看来公交还是要多坐坐,社会时事要多了解。知识文盲更可怕!
5#
发表于 2017-4-26 07:54:37 | 只看该作者
忽然之间,又忙碌起来。
重新又充满了恨不能即刻投入战斗的斗志。
回顾40多年的前半生,好像从小到大,一直在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少会遇到不愿做的事情必须勉强自己去做,印象比较深的,似乎没有比看保险合同更挑战自己的耐受力的了。
一来我觉得自己比较擅长发掘寻常事务的意义,也愿意把有些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当成挑战,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前半生似乎有一根明明暗暗的线,在牵引着我始终走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
其实有时候,无非就是一个选择吧。
这次从北京回来的路上,遇到南科大实验学校的唐校长,本来已经是4天睡得不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疲惫状态了,他也是两天双城奔波的紧张状态,意外的俩人竟然精神高亢的聊了一路近4个小时,相当投契。
话题中提到当年从第一份工作中离职,那是一间国家重点的学校,刚大学毕业加入学校几个月,我就在一次全省的论文比赛里拿到了二等奖,据说这是全市最高的成绩了。当时校领导有意让我进入学校的管理部门工作,我爸听了是很高兴的,立刻给我规划了一条如何当校长进而当教育局长的路径。但是我对此毫无感觉,一口回绝了学校——我还是喜欢当老师。
一年后,因为不满学校高精尖的586竟然还在教孩子们DOS语言,我在游历深圳之后提出了一份电子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和一封恳切的长信。记得当时家里还并没有电脑,这份长达十几页的方案我可都是手写的啊!而且是先写草稿,修改后专门又誊写出来的,可见用心之深。在这份提案石沉大海之后,我终于无法忍受,毅然出走,离开了学校,投身入深圳的洪流。
这是我第二次在工作生涯中拒绝所谓成功的幻像,诀别成熟稳定的一切,进入险象环生充满挑战的新世界。但是,我乐意。
相谈至此,唐校长问我,那你离开学校时,遇到的最大的阻力应该是你的父母吧。要知道当时甚至是现在,在学校当老师,都算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吧。
然而奇怪的是,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太多的阻拦,虽然当时他们也非常不舍,也无法预知深圳的未来,但他们了解了我的想法后,只是默默的为了找了一个陪伴我一路南下的阿姨,如今细细想来,那大概是他们身为父母,能够护送我的最后一程了。
一直觉得父母没什么教育理念,但恰恰是这种无为胜有为的态度给了我巨大的发展空间,让我得以寻找自己的方向,沉浸在自己的判断和作为中,在成长巨大的混沌里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他们真比我高明多了。
这一年,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抛离掉清闲稳定的至高平台,转投入一个充满了风险和未知的新领域。这段时间,经历了非常多的兴奋、探索与论证,我兴致勃勃的搭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宏大架子。我们真的能驾驭得了吗?其中的跨界,甚至跨到了毫无瓜葛的产业领域,对全盘的整体把握和布局,对发展的阶梯规划以及有效的层层推进,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太大的挑战了。
然而,这一切都令我兴奋不已,眼看着一个未来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在逐渐成形,三叶草也将在这一大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这莫名的使命感始终在激励着我不停不停的向前走,同路的人越来越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欢乐,行走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变得无比强健,我们终将在这条道路上收获每个人的成长,也许,这就是梦想的全部意义。
最后,向我们的父母学习。谢谢他们让我们自由的生长,并适时的给我们扶助的阶梯,是当时的滋养的力量,让我们得以成为现在的我们。
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父母。

点评

加油!支持!陪伴!  发表于 2017-4-29 00:42
6#
发表于 2017-4-28 17:08: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朵米妈 发表于 2017-4-26 07:54
忽然之间,又忙碌起来。
重新又充满了恨不能即刻投入战斗的斗志。
回顾40多年的前半生,好像从小到大,一 ...

04   好人好梦
      每周走进三叶草,走进写写写总有无限新奇和话题牵引着自己。这周大主教晒出来的三年级语文测试题中公交车站台一题确实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一名有十六年教龄的高中语文教师,有时难免心生悲凉。是呀,我们每天教孩子们奋战在书山题海中究竟有何用途,踏出校门走入社会之时这些知识还有多少是能记得起总得上的。
        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育能不能更生活化一些,更实用一些。语文,英语,甚至数学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读写算,可到大学毕业时分抄论文,四级找抢手的比比皆是,孩子们在十几年的求学路上都学了些什么,每天早出晚归,今天送大宝时有个爸爸说女儿,“书包比你都壮”,是呀,现如今,我们哪个娃娃的书包不比孩子壮。减负减负好像越减越负,其实这样看来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者真是需要好好思考一番如何能利用有限的条件发掘孩子们无限的资源,真正让孩子们可以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这些教书匠可谓任重而道远!
7#
发表于 2017-4-30 01:10:33 | 只看该作者
《小牛顿科学馆》及科普阅读

我们经常说,孩子的阅读,文学阅读和科普阅读是两条腿,文学阅读能够丰富孩子的感性思维,科普阅读则能够锻炼孩子的理性思维,丰富孩子的阅读生活。从小阅读科普书对孩子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训练是有很多帮助的。科普书阅读是青少年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了解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科技改变人的生活。结合新技术能够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看到远古和未来,看到我们的身体不能到达的地方的人物和景象,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一个美妙的新世界。

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科普书《小灵通漫游未来》,那时候的幻想世界,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而且现实科技的发展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以前只有神话故事里才有的千里眼,顺风耳,如今的世界,通过手机就能轻易实现。人类的想象,真的是有一天可以实现的。我们要敢于天马行空地想象,而且需要孜孜不倦地为此努力,才有实现的一天。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也许哪一天人类真的可以做到。

说到《小牛顿科学馆》和我们的渊源,要从2008年开始,当年的《小牛顿科学馆》只有繁体版书,一看之下惊为天人,呵呵,因为当年这样的儿童科普读物并不太多,于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一整箱,一箱60本,满满的,幸好我家横哥认得繁体字,所以阅读也没有问题,后来又一次我家半夜爆水管,幸好得到小区保安哥哥们大力救助,抢救了我家的《小牛顿科学馆》。再后来引进了简体版,价格大众化,我也买了不少送朋友的孩子,孩子们都很喜欢。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普读物也越来越多走进大家的视野,《小牛顿科学馆》的改版也是被大家期待。接力出版社重新编辑了《小牛顿科学馆》又出现在大家面前,做为粉丝,收集新版本也是爱好之一呀,于是新版本又来到了我手上。

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书,忍不住又想来八卦下。新版的书,最特别的是每册书均有科学微视频,扫描二维码可便捷观看,多媒体延伸阅读,拓展孩子的视野。现在的很多科普读物,都会关注科学技术,通过在传统出版物中不断注入科技新元素,增强传统科普读物的功能,丰富阅读体验,为孩子们打开科学之门、走上创新之路提供更多、更好体现时代科技特色的精神食粮。

《小牛顿科学馆》一如既往强调手脑并用、观察与实验并重,内容贴近生活,增进孩子思考、观察、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我们通常说“心灵手巧”,动手练脑,书中的实验,让孩子们有机会去多动手实验,同时启发孩子们思考,达到“做中学”的目的,学习不只有纸上谈兵,动手操作得到的一手的经验比书中看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说得一点不错,《小牛顿科学馆》书也是印证了这一说法。书中还讲述着有故事、有历史纵深的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脉络、衍化和缘由,将科学探索的精神融入漫画、游戏、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究兴趣。 多元的角度和方式,让孩子们去认识世界,打开眼界。 新版包含5个主题专辑:宇宙的秘密、哺乳动物、神奇的大自然、餐桌上的食物、美好的生活。 依然是每专辑6本,内容全面,培养孩子的整体观,带领孩子深入探索微妙的自然世界,了解科技文明的演进过程,获得系统的观念和知识。图文并解,超写实精细插画,透过剖面、透视等绘画技巧,充分展现事物原貌,让孩子轻松掌握观察重点,是不可多得的适合孩子们的科普书。

   科普阅读,有利于孩子获得更广阔的科学学习空间,也有利于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读科普书,读文学书,读各种各样营养不同的书,让孩子读好书,更好地拓展阅读的范围,享受阅读的乐趣。
8#
发表于 2017-4-30 22:18: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站牌          秋雪师贴出了一道题目,关于认识站牌的。晚上放学回来,叫妞妞一起过来答题,果然从理解到答题都很顺利,因为我经常带她一起坐公交,地铁,手机上也下载了公交软件,等公交的时候她也会跟我一起看车还有多长时间来。看到这种题目自己还是跟开心的,原来学校的教育已不知不觉这么接地气了。         突然想起妞前两天做一道语文题目,上面是让选出在夏天开花的是什么花,选项有菊花,茉莉花,梅花,她一开始选的是菊花,我就开始问她:去年有次妈妈带你跟奶奶去东湖公园看菊花是什么时候?她回答:12月份。“那你说菊花是什么时候开呢?”“冬天”她自己立马就有了答案! 没有刻意带她去学,只是带她去认识自然,无形中培养了思考和总结的方法。         还有这学期一年级也开始写绘画日记了,妞妞每次写都是写她最近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汪汪队》,第一次写先是介绍每只狗狗的名字和特长,第二次介绍一只狗狗发生的故事,第三次介绍另外一个故事,每篇最长要写100个字,她有时候写着写着竟然说格子太少了,故事还没讲完呢!
9#
发表于 2017-4-30 22:23:36 | 只看该作者
常识记
    秋雪的公交站作业我请我家一年级小朋友过来做,因为平时经常带孩子坐公交地铁,有事也会一起数站台,本以为这道题目对孩子来说没问题,而且为了弥补有些字认不全的情形,我告诉她,只要指出起点和终点就可以了。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孩子表示自己不清楚这道题。不禁让我反思是题目的出法有问题还是平时跟孩子交流出了问题,导致她根本就没明白公交车的运行标示。
    无独有偶,今天看了另外一个微信文章,讲的是一个医生妈妈,给自己的女儿画的关于遇到突然晕倒的人的处理方式,医生妈妈觉得现在突发疾病率大幅上升,如果自己突然出现昏迷症状,孩子不了解情况,很有可能会延误治疗,于是画了图详细解释发现昏迷病人后应当如何打电话求助,如何观察病人情况自救,然而心肺复苏的方式我自己存疑,以前曾带孩子参加过一次水上急救知识的训练,当时的教练使用心肺复苏的假人来给大家做演示和训练,当时我和先生都进行了练习,但是却不达标,不知道紧急情况下真的使用心肺复苏的方式是否有效,医生妈妈讲的内容都是教练讲过的,但是没有实践过的孩子如果用这个手册来自救,不知道是否事与愿违。
    顿觉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过度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常识教育,比如防火演习、防恐演习,孩子们在幼儿园都做过,但是都只是走走形式,多是讲解一遍,真正到了火灾现场,能打开灭火器的有几个?能握住消防水管的有几个?有些常识训练不能停在纸面上,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强化成动作记忆,在关键时刻才能起作用。美国911事件中,摩根公司的2000多名员工,以及当时正在洽谈业务的200多名股票经纪人安全撤离,全公司仅有6人失踪,原因就是公司副总裁在13年前预想到恐怖袭击有可能会针对高层建筑,所以要求每年全公司进行两次逃生演习,在规定时间内撤退到安全地带。日本为地震多发国家,而且震级比较高的地震时有发生,但是他们的人员损伤率却非常低,就是因为他们的逃生演习做得好。想到这里,确实值得反省了,虽然自己平时比较注意,认为要对孩子进行常识教育,但是还是在方式方法上有欠缺,有时是没有坚持,有时是方法有问题,有时则是自己一知半解,无法明确教导。是时候开始研究一下,哪些常识是值得一起学习和掌握的了。
10#
发表于 2017-4-30 22:39: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作业果然是不可以拖的。周三用电脑写了一半,然后没带电脑,只好重新来过。先说说陈溪溪的答案。看到这道命题作文的时候,有一种回到高三的感觉。先做第一步,让陈溪溪报了一下站名。得益于经常坐地铁,我又弱视的缘故,这位同学关于公交站的题目都是对的。从这里开始,我就要点题了,说说起跑线的问题。乍一看这个题目是简单的逻辑和故事填空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道常识题。自打中心开业以来,我也见识了各式各样的家长,常常聊一个话题,就是起跑线。我们经常听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中国的家长恐怕是最焦虑的家长。周五的时候,我突然被邀请到我的老东家,一群离职人员建立的一个大群里。群里有个师妹,现在上海,因为花钱花资源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一个知名的蒙式园,却因为认为教育资源不公正想要投诉学校。群里大家劝说的有,鼓励的有。一下子就成了两派,就像我在中心遇到的家长们一样。我赞成一个观点,就是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如果有,那家长本身就是起跑线。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如今寒门再难出贵子。何尝不是如此。就像这道题目,对于经常看路牌找方向的孩子来说,这根本就是送分题,而对于不具备此类经验的孩子来说,这就成了难点和考点。因此,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让自己成龙,这样也许孩子的起跑位置会靠前一些。

点评

太赞同了!!!  发表于 2017-5-1 21: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6 09:00 , Processed in 0.09705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