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637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三期第一轮第13周作业贴(6月12日~6月18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13 20:24: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级班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募捐,由此带来的议论正持续着,大家就来谈一谈关于“舍得、爱和给予、付出与收获”的想法吧!可以是父母无私的爱,可以是举案齐眉的尊重;可以是亲身的经历或者感受,可以是对看到的、听到的评论;总之,大家尽情地说说吧!
2#
发表于 2017-6-16 19:54:44 | 只看该作者
这周大部分的业余时光均被龙应台的2本书占据了,尤其是人生三书的第二本《亲爱的安德烈》更是让我爱不释手,如果说第一本《孩子你慢慢来》中作者初为人母的各种描写使得我产生了很多共鸣,勾起了我些许回忆的话,那么《亲》所带给我的就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
《孩》中我看到了也许是每位妈妈都会经历的纠结与焦虑,心中清楚的知道对于孩子的爱需要是放手的爱,可是很多时候又有太多的担忧与害怕,安上学后妈妈知道他到了独立放学回家的年龄,可是在家中的妈妈却无比的焦虑,孩子回来晚了,各种不详的念头充斥脑中。我想这种经历大家都曾有过吧,不要说孩子自己去做什么事情,每当家里其他人带孩子出门时,我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担忧,各种各样的念头总是充斥着我的头脑,一天下来真的是什么也没做成只是担忧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好像需要放手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看着曾经把我当成一切的小人儿,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渐渐渴望更多的和朋友在一起,心中升腾的是喜悦,因为这意味着她的成长,可是同样的,心中也会升腾起些许酸楚,因为孩子在渐行渐远。
《亲》中开场就阐述了由于三年的异地生活,再见安时,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腻在妈妈身边的小娃娃了,已经是十九岁的棱角分明带着陌生感的大男孩了,其实这一情景不难想象,还记得大学时班里的男生们常常说除非手头没钱了,否则才不愿意回家呢,朝夕相对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三年的分离了,不过真的要感慨MM的智慧了,竟然会想出写信的这种方式,一封封的信件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对母子,喜欢看妈妈那撒娇般的抱怨,喜欢看儿子那充满了爱意的嘲讽,母子之间横跨着年龄与文化的差异,字里行间看到她们的不同与分歧,但即使是各抒己见之时也可以感受到母子之间浓浓的爱意。我想这也是我最希望和我的女儿之间的相处之道吧。
说真的,其实我并不喜欢听话的孩子,有时还蛮喜欢有些叛逆的孩子,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而非人云亦云,安的敏捷的思维独立的思想深深吸引我的,但我想他的这些其实和他母亲的批判意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我自己从小到大就是一个人们常说的耳根子特软的类型,基本上只要和我讲道理,我总会认同,但却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更不要说批判意识了,不知在我这样的母亲的培养下是否能够造就一位有独特见解的孩子。
最后附上一段文中最喜欢的话语结束吧,“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2017年6月16日于外婆家,此时女儿在写作业。
3#
发表于 2017-6-16 20:17:26 | 只看该作者
                                             职业生涯中舍与得
                                                         B01  高兰
     2000年,高中毕业在家的我,父亲认为女孩不应该出门,要在家里学门技术。而要我学的那个技术还不那么好学:中医  一年时间里我抄写了N本医书,背了很多的药方,但是感觉看不到前方。于是邻居家从长沙带了一份报纸中,有一个酒店在招人,如是胆大的我坐了一班早车到了长沙。于是开始了我的从业“餐饮”不服管教的我,尽管做事很招人喜欢,但是经常不服上面的人管理也让老板说。到现在我都记得他与我说的一番话:如果你不想让人管,那就做好,管人!于是我开始了努力向上,在二年里我做到了经理的位子。在2004年底到深圳时,我在长沙已经积累了很多年经验,但是,出门在外,人家降级很正常。刚入老乡村第一年,我是工资最高的主管,半年后我升经理,尔后开始了做筹备店。手中所经历的店子,没有二十家也有十八家。每个店从装修开始,招人,培训,开业大筹划,后期的客服维护。。。都是一手搞定。由一个慢慢自己摸索到什么时候开店都是熟门熟路,一做就是十年。从一个经理人做到股东。在这期间,结婚生子。小丁长大了,不能再把孩子往返于长沙,深圳之间了。要安定下来了。安定在哪里呢?如果再做餐饮,时间的不稳定性,昼夜颠倒。终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改行!一个行业里做久了以后,你会发现自己除了这行,其他的都做不了。但为了孩子我还是要试一下。于是我决定了,借用老公老板的珠宝公司为桥梁,也为自己以后能独立经营。于是,工资只拿以前工作的一半,三十来岁的年龄跟着小妹子们去学,到水贝田贝的跑。学素金,学钻石,学翡翠。每行每业中都有那么深的知识。接触工厂供应商,小的零售商。加微信,看他们每天的微信圈的货品。发展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于是,二年后,我自己与人一起开了一个柜台。现在做的不错,大单小单都有!我还是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有回报的。
加油,自己!
4#
发表于 2017-6-18 16:37:54 | 只看该作者
舍得、爱和给予、付出与收获

上个星期看到我的一位老师在微信群里分享了几个关于舍得、爱和给予、付出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我无从考证。看完之后,觉得人这一生需要修行的课程还很多。

1
一个发生在10几年前的事件,2000年春季的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4个失业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窃,被发现后,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时任中德合资扬州亚星——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名18岁~21岁的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

这起当时轰动全国的特大涉外灭门惨案很快结了案,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同年11月,在南京居住的一些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自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状况。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希望他们能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9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自主而充实”的人生道路创造机会。

当初,这4个男青年并非有预谋要杀人。他们一开始只是想偷摩托车,但换来的钱并不多。后来他们得知玄武湖畔的金陵御花园是南京最高档的别墅区。那晚,他们潜入小区,只是想去洗劫一间不亮灯的空宅,结果那套正在装修的别墅没有东西可偷。最终他们选择了隔壁的普方家。盗窃的行动被普方一家查觉,因为言语不通,惊惧之中,他们选择了杀人灭口。

案发后,普方先生的母亲从德国赶到南京,在了解了案情之后,老人作出一个让中国人觉得很陌生的决定——她写信给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个年轻人死刑。贺杰克解释说,“我们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

在当时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有德国记者转达了普方家属希望宽恕被告的愿望。外交部方面回应:“中国的司法机关是根据中国的有关法律来审理此案的”。最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4名被告的上诉,维持死刑的判决。

与此同时,更多的在南京的外籍人士已经开始寻求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纪念普方一家。庭审中的一个细节给他们触动很深:那4个来自苏北农村的年轻人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正式的工作,其中有一个做过短暂的厨师,有一个摆摊配过钥匙。

2
一对在英国爱丁堡工作了一辈子的退休老夫妇准备卖了房到西班牙去养老。英国四面环海,气候潮湿,老人易患风湿病。老人在西班牙看中了房子,两周内必须付款,就在爱丁堡的房屋中介所挂了房子说是“急卖”。

一对中国年轻人正好刚在这个城市找了工作,孩子要上学,急着买房。看了中介挂出的房屋照片和价格,怦然心动——无论是地段还是房屋的品质都是他们希望的那样。年轻人注意到了“房屋急售”的字样,就电话中介“可以优惠吗”?老夫妇想着西班牙已经定好并急着要付款的房屋,说是“可以的”。于是房价被砍了第一刀。年轻人觉得还是有戏,在签购房合同的前两天,突然说这个价格不能接受,不买了,除非价格上再降一个较大的幅度。没有想到,老夫妇居然同意了!年轻人心中大喜过望,差不多白菜价买了幢好房子,可以拎包入住。

搬家那天,很多朋友来帮忙,包括我们在英国的导游德子。走进院中,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就想主人刚刚离开。推开房门,年轻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房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桌子上有鲜花,花瓶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非常欢迎你们入住这座记录了我们几十年幸福生活的房子!希望你们接下来的生活和我们一样幸福安康!走进厨房,打开冰箱,里面吃的喝的都有。冰箱贴也压着纸条,说“冰箱里给你们准备了一周的事物,超市要开车出门左拐再左拐,大约有20多分钟可以到达”。年轻人开始发蒙了,房子有这样卖的吗?再看电表箱上也有一字条,上面写着“我们已经给你们预留了至少一个月的电费,这个时间,可以帮到你们办理相关更名手续”。——在英国,办理这类手续是非常麻烦的。年轻人彻底给蒙了!他站在那里不能动弹——“成人之美”与“趁人之危”,“锦上添花”与“落井下石”,这些概念一时搅得他口呆目瞪,手足无措。这时的他,已经全然没有了乔迁之喜。

3
台湾的义工VS美国的义工
卢安达的凄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
台湾来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遮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
当时台湾来的义工动力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对台湾来的义工喝斥:“放下!”
台湾义工愣住了,心里想着:“他是怎么了 ? 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
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說:“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說了一遍相同的話。
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說:“非常感謝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沒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沒有实物可以帮忙搬了,覺得十分失望。
美国义工对他說:“你看,大家都搬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你的歌声非常美妙。”
台湾来的义工看着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說:”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 ! 可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此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这天,来自台湾的义工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
义工把东西给孩子,可要求他们以劳动获取。
不要轻易给予,那是对別人不尊重。

----------------------------------------------------------------------------------------
前面两个故事都是以德报怨,第一个和第三个故事都涉及到贫穷,这三个故事对我言是受教了。我想贫穷真的不是孩子的错,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是谁的错?我欣赏美国义工的态度,不要因为贫穷就可以不劳而获,因此而更加贫穷。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去非洲回来后的见闻,他说似乎非洲人就是习惯了接受援助,因为贫穷而变的更加贫穷。我脑洞大开,联想到纪念普方一家的基金会如果是无偿捐助,类似南京的灭门惨案还有发生的可能。第二个故事从表象来看,是看不出贫穷的,看到的是乔迁新居的夫妇被这对英国老夫妇狠狠的打脸了,年轻夫妇欠修养。原谅我的脑洞大开,试想,这对年轻的中国夫妇,若是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没有被贫穷压制,他们真的会如此贪得无厌?我想应该不会吧!这对年轻夫妇能出国就业安家,想必他们的考试成绩是不差的。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一定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是没修养的样子,也不希望他们不劳而获吧!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我想不足以让孩子富足,唯有让孩子精神富足,才不会让孩子成长为害群之马吧!把孩子想要的东西给孩子,但要求他劳动获得!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去,他们需要掌握生存的能力。我不想看我的孩子有一天会像贵阳某大学的学生一样,因为那一点积水排队请清洁阿姨背过去!




三叶草写写写第三期第十三篇作业

09-乐果妈

2017年6月18日


5#
发表于 2017-6-18 16:51: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D27  心妍 其实看到这个,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犹豫很久,还是拿起笔写字自己最近的状态吧。最近很忙,心情也很烦,也许跟台风有关。锻炼身体也只练了2天,今天是考核的日期,很有压力。初级班要排个剧本,还没定好名字。孩子一直在玩,也不睡觉,我已经是困的不行了……但是突然又想到,其实这一周我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完成了第6次作业和毕业论文,完成了2次锻炼,参加了墙书导师训练营和亲子开幕式,抽空带老公和孩子一起参加了齐伯伦电影导赏,陪孩子玩耍了一天,还有马上要完成的本次作业……虽然很忙,但是很充实。其实,自己已经很不错了,想到这里,心情顿时轻松了很多,好吧,谁5分钟,然后锻炼1小时,今天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6#
发表于 2017-6-18 17:05:05 | 只看该作者
写一个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事。有个朋友请吃饭,几个菜三四百没了,开始倒没感觉,因为别人掏腰包啊.吃完后,那一帮人去玩,我独自回家.已经是八点多了 ,路边的饭店里人头攒动.
在路边,一位三十来岁的妇女怯怯地走到我面前,说是找工作的,没有找到,也还没有吃饭,看我有拒绝的倾向, 只求我给饭吃.我知道在这样一个初春的晚上,风还如冬夜里的那般寒冷,没有饭吃的感觉我也有过,我也知道找工作的艰辛.我想反正不要钱,一顿饭而已!
在离的很远的地方,一个男人,(我猜是她的男人)更加羞怯地用一只脚在地上无意识地划着.他们穿着还算得体,至少不像城市拾荒者的装束.我想那男人还存在着大男子主义的尊严,让他的女人开口,还好对方是另有个女人,一个相对善良的女人(我自认为).除了那个男人的乱糟糟的头发,我看不出他们像是在外受难的人.而他们只要一口饭吃.
我知道人,这种动物的皮有多厚,所以应该不会没有任何理由地去向别人要什么,更何况是维持生计的一顿饭,我对此不报任何怀疑态度.反而是大街上见惯了的伤残的乞丐,我生不出同情.我知道不是我们心恨,而是无数的欺骗让我们害怕再此受伤害而关上了心门!
我领着他们到了一家我常去的粉丝店,要了两份鸭血粉丝,付了钱正准备离开,那个男人跑了出来.问道:小姐点了几份, 我说两份啊,你们俩好好地吃吧, 我要走了.那个男人突然很尴尬地说:可不可以让老板给下一份, 我们合着吃,另一份的钱留着给她----他指着坐在里面的女人---买早饭,行吗?
我恨自己是个非常感情型的动物!!
就只有这句话,我觉得做没饭吃的女人也是幸福的!至少有个人担心你明天早上吃什么,那是怎样的相濡以沫,怎样的相敬如宾!如果一个男人能与我一起同甘共苦,能一起相互支持鼓励,那样的生活再拮据又有什么难处?所以我羡慕那个女人.虽然先放下女人的尊严开口,那又怎样?有一个这样的男人在背后,我就不惊讶她的胆量了.
想想之前和朋友吃的三四百,再想想这世界上有无数这样没有晚饭吃的夫妇,难道我用分化这两个字来形容,够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已有之.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点进步吗? 还是朱门的时代吗?无解!
于是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答案.
那些狂欢的人们也是没有答案,不然他们不会去展示一个集体的孤单!
写写写三期 04-Anna
7#
发表于 2017-6-18 19:05:15 | 只看该作者
小丁丁妈妈 发表于 2017-6-16 20:17
职业生涯中舍与得
                                      ...

兰总棒棒哒!
8#
发表于 2017-6-18 19:12:50 | 只看该作者
偶遇一熟人,聊起育儿话题,受益匪浅。记录下来,鼓励自己前行。和善而坚定,这是她最拿手的。比如,她儿子暑假从奶奶家回来自己家,起床,需要多次叫,才起床,起床后,穿衣服,刷牙要帮忙,吃饭也要喂,上幼儿园路上还拖拖拉拉。她想起之前她儿子自己定闹钟,闹钟响了后,马上起床,自己穿衣,刷牙,吃饭,动作麻利得很,她都要歇斯底里了。于是两天后,她跟她儿子说,今晚你自己定闹钟,明早负责自己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然后妈妈送你上幼儿园。结果第二天,她儿子非常磨蹭,她也不催,就在一旁静静地呆着。后来她儿子迟到一个小时。接下来第三天她儿子又迟到了半个小时。于是她找她儿子谈感受,说你迟到了难受吗?儿子说很难受。她说可以想办法不迟到。她儿子说明天早点起床,动作麻利点。接下来她儿子就再也没有迟到了。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坚定,更佩服她的态度和善。至始至终没有发火,没有埋怨,只有耐心地等待,让她儿子承担后果,感受难过,再达到自律!同时让她儿子感受到妈妈的坚定和底线。我有时候不够坚定,容易心软,这就导致了有些时候自己忍受不了时,就会态度不和善。仔细想想,如果妈妈一直和善而坚定,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界限在哪里,会更好地成长!亲子关系也会更好!真是受益匪浅。
9#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20:12:38 | 只看该作者
      《The Giving Tree》,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的只有Thanksgiving Days感恩节,原来它是《爱心树》,给予即是爱。由此,我才想到将“舍得、爱和给予、付出与收获”定为这一周的主题。仔仔看了好几遍这本书,然后很伤心地跟我说:这棵树好可怜,最后只剩下树桩了,那个糟老头儿好丑好丑!在他眼里,给予的人是可怜的,什么也没落下,索取的人是丑陋的,尽管收获那么多,也还是孤独到最后。我引导他,平时陪伴他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老师同学,所以要对人友善,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了,也可以从他那里收获幸福。当然,这是狭隘的,却也是身边可以时刻看到和体现到的。
      看到上面乐果妈分享的故事,我深深地震撼了,“爱与给予”是古老的话题,可是如何诠释却是各有不同。其中第3个故事,在我们中国家庭中算是根深蒂固,子女对于父母的给予、他人的给予,总是那么轻易地接受而不知感恩,是谁造就了这样的国人?我也是其中之一,仔仔也是。回想去年在开往天安门的公交车上,一位奶奶让我给仔仔读《弟子规》,我也算是忏愧至极,还是自己做得不够。正所谓,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我都没有做到的,又如何要求孩子做到?朋友圈里传载的视频,爸爸给大女儿十块钱请她代洗碗,大女儿请小女儿代工,等到传到儿子身上时只剩下一块钱,他还是欣然接受了,最后送了一双袜子给爸爸,看完已是泪流满面。今天是父亲节,你打电话给爸爸了吗?

I23  写写写三期15     红苹果妈
10#
发表于 2017-6-18 22:20:3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舍得,付出,爱与回报

      这期的主题很大,不知道怎么写,就写写小家的爱、付出与回报吧。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是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小时候,老是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一直很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到底有多少,下雨天别的小朋友都有父母来送伞,而我的父母几乎是不可能的,成绩考得好,从来不会有肯定与表扬……以至于有时候觉得自己缺少安全感与童年时的亲子关系有关。然而,类似于JK罗琳所说的,父母对子女指错方向这件事是有有效期的,成年的自己不能把自己的某些缺陷归咎于父母,人应该为自己的现状负责。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慢慢地理解了父母,哪个父母不爱他们的子女呢?上一辈人很多都这样,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自己心理上对父母似乎存在的是索取的状态,而对他们的回报太少。如果爱一个人,应该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与金钱。而我对于爸爸,这两者显然做得都很不够。
      曾经思考对我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其中对子女的教育肯定是其中一项。我希望孩子将来做一个独立的人,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为此,我加入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希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参与亲子阅读打卡活动,虽然现在已经毕业,但是希望阅读打卡成为我和他共同生活的一部分,能够长期做下去。此外,我也参加其它线上的亲子教育类课程,希望在孩子教育上做一个跟得上时代的妈妈。可是教育过程中,发现自己经常很急,很焦虑,并且把这种情绪带给孩子,发现自己做不到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做一个好的父母实在是难度太高,真的是需要非常用心去关注孩子,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做相关的资源配置…….
       现在觉得,作为子女,对爸爸回报付出太少;作为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付出觉得能力有限,也不够用心。无论是对上辈还是对下辈的爱与付出,我想只有自己充盈了,才会对别人更慷慨吧。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6 16:53 , Processed in 0.101345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