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49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15黄丽娜 2018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29 19: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3/18 第一课 童年,阅读,三叶草
E15 黄丽娜
1、亲子共读的重点是书还是孩子?
对于亲子共读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担忧,比如:晚上给孩子讲故事要讲多长时间?无字书孩子能看得懂吗?孩子看书经常不按页数顺序看,怎么办?我讲故事老是被孩子打断等等,这些问题看似不是一个问题,但其核心都是不变以,那就是:我到底要怎样进行亲子共读。那么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进行亲子阅读?你对亲子共读的理解是什么?
亲子共读的好处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二点是: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而才能持续阅读习惯,而后成为终生阅读者。这里不关乎职业考虑,学习成绩,而是让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呼吸般自然。而阅读兴趣的激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有愉悦的阅读体验,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高兴,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儿子幼儿园中班时我买了《不一样的卡梅拉》,他都很喜欢,但其中一本是《我想找回太阳》,有一段是皮迪克用8种不同的语言叫太阳,天知道我哪会8种语言,于是我就乱学不同的发音,结果逗的儿子哈哈大笑,直到现在儿子三年级,只要翻出这本书就会说:妈妈,你来叫。而每次他都会哈哈大笑。现在不论中午还是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看书,他说他要放松一下,把阅读看成是放松,这是挺理想的一种阅读状态吧。
(2、)增加立子这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即共同语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越大,越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或孩子说的自己不明白,但如果你跟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关注点及阅读点,那么默契度便会升高很多,我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触就是:每次看书看到我俩熟悉的地方或跟别的书有相似的地方,两个人会讨论的特别开心,但如果这本书他看过而我没看过,我的回应可能是以“哦”居多,当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跟我们分享,但远不如似两个知音一样讨论来的过瘾。
想要达到这2种效果,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即以孩子为本就是毫无疑问的答案了书只是我们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种媒介,只有时刻关注孩子是否阅读参与阅读,在阅读 的过程中是否开心,而不是在乎孩子今天听了一个故事认了几个字,会说多少句漂亮的话,明白了啥道理。
愉悦的阅读体验是衡量亲子共读是否是高质量的一把尺子,我们是为了增进与促进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与情感交流才进行的亲子阅读,其他的是次要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亲子共读的书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参选的标准也应该以孩子是否有愉悦的阅读体验为主。
2、对家庭或孩子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哪一本?
我回忆了一下,应该是接触到的第一本与教育有关的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线》我记得那时看完后一第一感受就是,原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原来处理孩子的事情还可以有这样的方法。摘抄一小段分享,前景是小巫的儿子(四岁)在公园钓了小鱼,回家后很喜欢,爱不释手的玩儿,小巫秋丈夫都有劝告,但孩子没听,过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儿子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小巫的做法如下:我把Sam抱在怀里安慰他,他叫着再去钓一只鱼,我说天黑了,公园关门了,今天不能去了。他说明天去,我说明天你要去幼儿园,只能周末再去钓鱼。他哭得更厉害了。丈夫过来说:“谁让你使劲儿玩儿它们,不是告诉你宁产鱼会死吗?”我说:“不要说他啦,这么漂亮的鱼死了,多令人难过啊,让他好好伤心一会儿吧。”(后续还有一段这里没摘抄)看小巫是多坦诚多客观地面对孩子的伤心,如此接纳孩子的情绪,她没有因为孩子把鱼玩儿死而心疼继而产生不好的情绪跟孩子发火,而是站在一个朋友的立场去面对孩子,而又不失温暖——我把Sam抱在怀里安慰他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6 15:15 , Processed in 0.06610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