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872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深图正声艺术讲座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5 12: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在网络上很关注正声艺术,一是很赞同他们理念——孩子本身艺术的天分不是教出来的,他们天生就有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家长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发掘他们的天分;二是艺术不仅仅是技法的问题,而是和音乐,文字一样表达的内心的一种方式……昨天早上在深图的讲座,如果家长事先没有对正声有一定的了解,而是期待从一般的美术培训机构那直接获得指导孩子学会某些东西,也许听了熊磊老师的讲座会颇为失望。

不过,我倒是从里面听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讲座一开始,有工作人员指导孩子怎么在纸上画扇面:先让孩子观察几个古代的扇面,包括花草,仕女,瓜果,蔬菜,日常用品。提醒孩子注意平日仔细的观察事物的性质,比例,以及画面的留白。嗬嗬,有多少艺术机构能提醒孩子,留白的含义呢?


然后就是熊磊老师的讲座了。他比我想象的要清瘦,留着小胡子,语速不快。


开场讲的“艺术不仅仅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还要在美中看到诗意”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是如此的平凡,只有“艺术家”才能看到平凡人看不到的东西,让单一的生活有着无数的可能性。我想这不仅仅是针对绘画,哪怕是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烹制充满爱的晚餐,耐心的聆听孩子日常生活中发出的声音,看到春天刹那盛开的花朵,以及秋天里第一片落下的黄叶……这些都是艺术。就像是熊磊说的一样:“我们和写生的鱼都是有情感交流的——要善待我们写生的一切物品。”和自身以外有情感的交流,善待每一人,每一件事,这就是艺术。


熊磊老师接下来讲了“看的四种方式”

  • 学会看到事物的本质
  • 学会看到事物的心
  • 学会看到万物之间的联系
  • 学会用心看,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

要想学会绘画,首先肯定是要学会“看”,只有会看,才能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用画笔表达出来。所以看是画的基础,看什么?如何看?

如果从逻辑的角度上看,可能很多人认为:本质不就是心么?为什么还要分开来说?我想从人的“身心灵”的层面来说,倒是很容易理解。我们看世间万物,百面人生,其实物物之间,人人之间,总是有区别的。我们不仅要划分出他们的类别,更重要的事辨识他们的内心情感。影响我们观察到的东西,主要是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心中有花,看到的就是花;心中有鬼,看到的就是鬼”。同样是一辆自行车,有些人看到的只是自行车由什么零件构成,而有些人看到的就是细节和细节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宝儿》的作者,《小石狮》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和作者本身的经历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创作的过程就是这样过程,他们经历,感受,表达。

如何用心来看?高更说:“闭上眼睛是为了更好地看。”我想为什么现在的绘画作品不是以“像”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看到作品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情绪是否感染了看画的人,就是这个意思吧。熊老师还推荐了周云蓬的音乐,杨德昌导演的作品,哪怕周云蓬是个盲人,但是他的音乐打动了多少明眼的人,我想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说,学习艺术的过程就是学习看的过程,包括所有的艺术都是如此。

这里,熊磊老师强调了一下现在的艺术教育有些变味,创作的方向发生了问题。举个例子,他们常常会和一些音乐家,导演等一些搞艺术的人聚会,会发现每一艺术类型的人都会有他们独特的气质特点,然而所谓的“画家”就很难用一些特定的词来形容他们的气质特点。他们观察5、6岁的孩子做写生绘画时,能看到孩子创作的专注、激情和创意,但是在高考考场中看到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多了很多焦虑和浮躁,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目的动机不再单纯,不是以美作为目的,所以他们看到的美就发生了变味。这一切都是因为动机决定了结果。


谈到家长的作用,熊磊老师老师提到:家长要学习的一门艺术——鼓励

整场讲座其实没涉及到家长要如何指导孩子画画,我想这才是正确的艺术教育——家长的作用在于鼓励。只有学会鼓励,才会把孩子无意识的创作转化为有意识的创作。只有鼓励孩子自己画自己的故事,他们才会从被动的欣赏转化成主动地阅读。熊老师提到只有孩子眼睛看到的比自己手上能表达得略低的情况下,孩子的创作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这时候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学习。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龚江平强调耐心等待孩子玩泥,慢慢的丰盈他们的内心,而不是急于让他们看得过多,想得过多的原因。


接下来,熊老师提到了正声艺术的教育的一些流程:临摹——写生——创作

临摹时候会损伤孩子的“想象力”?熊老师举了几位大师临摹名画的比较,单纯的技巧复制当然是没用的,但是临摹名家名画,能扩展视野,重要的是在临摹的过程中加入个人的特点,进行再创造。临摹是和名家进行更深度的交流。

创作是一场冒险,我们在面临自己困难的时候需要勇气去解决自己的困难,有时候需要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披荆斩棘。我们之前学会了看,学会了一定的技巧,当我们决定要创作的时候,就面临着挑战,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他们能顺利地迎接这些挑战,他们就将用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愉悦自我。

熊老师展示了北京参加正声艺术的孩子们在山中写生以及网络课堂上的一些画面,他们让诗人、舞蹈家给孩子们讲解诗歌、舞蹈,让孩子们听从事艺术创作人的课,给孩子们享受艺术的童年,我想这种美的主动探索,会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回家后,我仔细的看了《远远》——正声艺术的孩子们创作的图画书——我觉得熊磊和熊亮两兄弟就像里面最后一个故事《小鼹鼠的土豆》里的小鼹鼠:小鼹鼠是在地底下流浪的人,对于流浪的人来说好像拥有全世界,又好像什么也不属于他。但有一天,他挖地洞的时候恰巧碰上了一棵小小的土豆,于是土豆成为他的理想和事业,他充满了喜悦,全身心地照顾土豆,某一天他带着理想去向心爱的鼹鼠姑娘求爱的时候,被其他拿着钻石、黄金、石油的鼹鼠所嘲笑,鼹鼠姑娘对他说:“唉,为什么你总是这样?你不是想让我将来也像今天这样被大家嘲笑吧!”于是,小鼹鼠备受打击,一蹶不振。没想到,小土豆依然长大,把小鼹鼠沉沦不起的小床都挤垮。这时候小鼹鼠明白——我们赖以生活的是理想,不是欲望——于是他又开始充满向往,站起来,平静的土豆擦去泥土,继续浇水。“这仍然是我的事业,不管在别人眼里怎样,这仍然是我的理想。”哪怕最后,土豆被农夫所收获,拔起,但是他第一次来到阳光下,安静的看着阳光下照耀的一切——花朵,树木,草地……


我深深的理解他们,就像理解我的这个职业一样。教师里永远都有一部分人怀着理想,照顾那些“土豆”,哪怕没有钻石、黄金和石油,哪怕被人误解和嘲笑,哪怕最后这个土豆不是自己的成果——或者是农夫的,或者是土豆自己的——只要土豆能长大,只要能在阳光下欣赏一切,内心已得到满足。

这一切,我懂得,还有谁懂?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f1d140102dtup.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钱 +30 收起 理由
嫩鬼 + 10 + 20
三三妈妈 + 10 + 10 同理心,说来容易做来难,叶子,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1-9-25 21:50:24 | 只看该作者
说的真好!!
3#
发表于 2011-9-25 22:51: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叶子详细的文字的记录,让我看到一个完整的讲座现场!
4#
发表于 2011-9-26 09:40:53 | 只看该作者
“我深深的理解他们,就像理解我的这个职业一样。教师里永远都有一部分人怀着理想,照顾那些“土豆”,哪怕没有钻石、黄金和石油,哪怕被人误解和嘲笑,哪怕最后这个土豆不是自己的成果——或者是农夫的,或者是土豆自己的——只要土豆能长大,只要能在阳光下欣赏一切,内心已得到满足。”
深深感动 。如果每个老师都这样想这样做,夫复何求!
5#
发表于 2011-9-26 10:13:2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错过了讲座,但是你写的又让我感觉没错过。谢谢!
6#
发表于 2011-9-26 13:22:27 | 只看该作者
很显然,叶子替我们很多人听了讲座!虽然我们也都在现场。
能在当时的环境下清晰的厘清讲座的脉络并融汇自己的思考,叶子的定力与专注实在令人叹服!
鼓掌一个~~
7#
发表于 2011-9-26 15:28:57 | 只看该作者
茅塞顿开
8#
发表于 2011-9-26 19:15:21 | 只看该作者
真强大。

坐的比较靠后,孩子们的声浪让我实在无法把心绪集中到熊先生低沉的声线上。加上下午的工作没安排完,心感不安。开场不到二十分钟,我就离场了。
9#
发表于 2011-9-27 14:58:38 | 只看该作者
我去了   老师讲的非常好  谢谢
10#
发表于 2011-9-29 09:01:53 | 只看该作者
叶子的文章我总是最喜欢的 叶子是三叶草家族最鲜嫩的一片 爱你 我们的叶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7 10:56 , Processed in 0.08430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