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4565|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秋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H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30 14:5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9(秋季)初级班第二次课——李迪老师的《童年阅读新三观-——现代家庭中的儿童观、阅读观与价值观》

作业如下: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10月12日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推荐
发表于 2019-10-7 17:5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omo妈妈 于 2019-10-7 18:37 编辑

201902H16 沈庆 第二次作业
作业如下: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关于家庭,我有一大堆想要说的,想要聊得。我想,我还是用几个故事和大家絮叨絮叨,我的家庭书和我的家庭文化吧!
       大宝是在我们所有人的期盼中出生的,那个时候,第一套绘本是《小熊系列》和《暖暖心》系列、《巴巴爸爸》、小兔子系列等等,我是一个笨拙但是勤奋的妈妈,在生孩子之前我就告诉所有人,如果你要来送东西,请送书吧!
      公司有哺乳室,很多背奶妈妈会在那里挤奶,我也是其中一个,慢慢的一群人熟了之后,从聊婆媳、聊孩子大便,到了孩子要如何教育等等。我那时候已经入绘本的坑很久了,于是我把我给大宝看的书拿到哺乳室,没有一个人认同我,这怎么看啊?这怎么讲啊?这也太贵了吧!……
       但是,当大家看到《逃家小兔》里面和妈妈俏皮的讨教还价的小兔子时、当大家看到《谁嗯嗯在我头上》的那支小鼹鼠的便便时孩子们不停地笑,当我们被《玛德琳》勇敢、调皮的小女孩吸引的时候,当我们用《妈妈小时候》里面熟悉的情景而感动时……我们慢慢地体会到了绘本带给我们的欢乐、知识、和无限的想象。
       很快,我们就组了一个小社团,不会讲,我教你们讲。不会选,我来帮你们选。没时间讲,我给你家娃讲……
      于是,在我家十平米的客厅里,每周五晚上下班后,大家都会带孩子来听故事、做手工。一坚持就是六年。从客厅里六七个娃到后来的十几个再到二十个,连厨房、卫生间都挤满了人……
      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孩子了,大宝被老师说,语感很好,通过绘本,我们懂得了语言的魅力。


      我其实不是一个擅长讲道理的妈妈,很多时候我担心讲太多影响孩子的判断,讲的少了孩子又接收不到相应的教育,于是在一个个犹豫中娃大了,却比一般的孩子心智弱了很多,但是绘本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工具。我自己非常喜欢看《我爱爷爷》这是一本德国的绘本,大宝、二宝都非常喜欢看,常常是一次要看三四遍,连着几个月重复。奶奶去世了,爷爷搬来了和孩子们一起住,很多习惯不一样、很多生活不一样……这让爷爷越来越沉默!我看的时候感同身受,我的爷爷去世了,听力不好的奶奶一个人住在还在家里,我很怕这种情感,深深的爱着担心失去,甚至让我想逃离,但是我觉得应该让我的孩子了解情感,了解生命,而不是像我这样回避,于是孩子们一遍遍看,从哭到笑,再到拥抱。绘本的封面和最后都有一些黑白的图画,我们了解到了爷爷奶奶的生活以及爷爷回到乡下之后的生活。通过绘本,我们懂得了爱和理解,尊重老人,爱护老人。

      二宝的出生带给我们很大的欢乐,这个还没出月子的时候就已经再看绘本的娃,果然出现了很多语言的天赋。两岁半的娃看到路边的小树,作了一首诗“小树小树,吵吵吵,小树小树,闹闹闹,小小的人儿开心的笑,妈妈妈妈在哪里,妈妈在这里”,我当时很震惊,这样的对仗句式,其实很多绘本都有。难得它能做应用!她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妈妈肚子里的小妹妹》,和哥哥之间的趣事,让她很开心!通过绘本,我们懂得了爱和分享。






点评

B+  发表于 2020-1-19 22:1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9-10-12 23:58:15 | 只看该作者
H201902H03   蔡小燕

第二课课后作业

我的家庭文化

我是两个女孩的妈妈,在06年怀大宝的,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买胎教故事书、育儿书开始,到孩子出生就开始大量的购买绘本,大宝出生三个月,因为某某原因,三个月孩子就带回老家,由外婆帮忙带。虽然孩子不在身边,工作之余和同事讨论什么书好,京东、当当、亚马逊,搞活动有优惠,然后又觉得那个时候特别的好,就买买买,购买了大量的绘本和儿童书籍,其实就是为孩子囤的书。李迪老师说的很对,这个书,他买来不是屯的,是要读的。如果一本书你不去读它,那放在那里,它其实跟砖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然后那只有阅读这个行为才能让读书产生意义。

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才接回深圳,开始陪伴孩子阅读,因为孩子上的是蒙氏教育的幼儿,幼儿园本身也是有开展绘本阅读的,孩子对阅读还是很感兴趣的,上小学一年级二学期,孩子从阅读阶梯书开始,完全可以独立自主阅读了,就很少给孩子讲故事,陪伴孩子读书了。

大宝上初中学习任务重了,课外阅读时间少了很多,阅读量也少了,感觉她的阅读习惯培养的并不很好。其实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仔细分析起来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习惯问题。阅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生活的习惯都是很重要。

等到大宝小学四年级有了二宝到小宝出生,对大宝的陪伴越来越少,亲子阅读变成我和小宝的日常,三叶草初级班列出的50本经典书,我陪小宝读了24本,尽量把之前给姐姐屯的书读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我们爸爸妈妈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陪伴者,想要孩子对阅读有兴趣,我们先对阅读感兴趣,孩子需要一个榜样,他们都不喜欢听父母的唠叨,讲道理,我们先需要身体力行的成为一个学习者,来让孩子们看到我们是怎么做,这样才能够给他们起到一个就是示范的作用,浓厚的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通过我们这样的学习,来获取,就是儿童阅读的引领能力,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成为孩子们心目当中的榜样。

我们除了要让家里充满了亲情与爱的氛围,我们自己要成为具有引领能力的成年人,最重要的是要引领我们的家庭能够产生更好的家庭文化。阅读的习惯形成了,相对学习的能力也会更强。

点评

B+  发表于 2020-1-19 23:25
23#
发表于 2019-10-12 23:42: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明天会更好 于 2019-10-12 23:55 编辑

201902H28  周红梅
我的家庭文化
       生命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人生的快乐也不仅在于个人,家,对每个人意义非凡。
       当“我的家庭文化”这几个字出现在眼前时,我不停的在脑海里搜索?从十六年前大宝出生开始:我和家人总是忙忙碌碌的为生活奔波,大家在一起总是聚少离多,所以对于家庭文化这个概念几乎是陌生的。只有一些碎片记忆,偶尔会陪孩子去爬爬山,钓钓鱼、散散步,或看看书,读读故事。没有持续去经营,也没有就家庭文化问题在家里展开过讨论,更没有详细的做出一些计划和方案。
   自从有了而宝以后,我和家人开始意识到家的重要性,家庭文化对孩子的重要性。      
    尤其在听了三叶草李迪老师的关于家庭的阅读观、儿童观、家庭观以后,我对我家的这个家庭文化重新,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家不仅仅是一个安身立命的根基,更是是精神休憩的港湾,是个人情感的依托。

        现在,我们每周会开一个家庭会议,大家发表着各自的想法,谈论自己生活照遇到的问题,分享开心的事情。定一个活动计划,然后付出行动。我和宝宝每天都会看一个绘本故事,有时候还会一起做手工,偶尔陪他一起跳他学过的舞蹈,周末和节假日会有家庭活动或者一起出游,家朝着越来越幸福的方向进步着......

点评

发表于 2020-1-19 23:25
22#
发表于 2019-10-12 23:14:09 | 只看该作者
201902H11  张丹
   听了李迪老师的第二课,彻底颠覆了我的传统三观的认知,像老师介绍的书中由于维珍的到来小镇发生的改变一样,儿子的出生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建构,全家人都围着这么一个小宝贝,有过很多的分歧和摩擦,好在通过磨合大家都慢慢做出了一些改变,现在一家人更加懂得彼此的珍贵和重要,家庭也慢慢的越来越和和谐和稳固,以前不明白,现在想想这就是新的儿童观对家庭观的影响和促进吧。
  说到阅读观,对我的阅读影响比较大的是我的母亲,母亲从小就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家里现在还保留着母亲年轻时写的几大本日记,记得我小时候都是看那种小人书,很小的开本,黑白色,每页有一幅图,配一小段文字,母亲为我读了很多小人书,现在印象比较深是西游记系列,上学时我的作文一直写的还不错,和母亲坚持为我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初次接触绘本应该是2010年左右,当时我大学毕业不久,一位表姐在做儿童教育培训附带了绘本借阅,时常邀请我去培训班帮忙,我也有幸听了一些专家解读绘本,当时印象很深的有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听完老师的解读就觉得世界上怎么还会有如此奇妙的书把枯燥的道理描绘的如此具体、形象和有趣。后来有了儿子自然而然也把这种神奇的书带给了他。老师上课时说阅读重点在读不在囤,贵在吸收不在多。我们家小朋友阅读的量是有的,但吸收了多少我还真没太在意。
   说到家庭文化,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中,爸爸妈妈给予了我成长中最大的宽容和关爱,所以我希望能够为我的小家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尊重,爱思考的家庭氛围,遇事不责备不抱怨,努力的给予家人平凡生活中的仪式感。我知道唯有阅读能够引领我们不断成长和改变,希望我们都能在不断地阅读和学习中褪去浮华,不断进步。
   关于我的家庭书,我个人目前比较喜欢的图画书有魔法亲亲,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我妈妈,我爸爸等等,而处在屎尿屁阶段的儿子比较喜欢憋不住了,呀屁股等一些比较有趣的书,我想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和思想的不断交流,我们的家庭书也会慢慢浮现出来的。


点评

B+  发表于 2020-1-19 23:24
21#
发表于 2019-10-12 22:46:40 | 只看该作者
201902H17 张丹凤  第二次作业
一、 课前提问的解答;
问题:很多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放到现在算不算毁三观?如何更好的去给孩子们解读?
这些国外童话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历经了时间的磨练和岁月的沉淀,不能用现代的理念去解析,我5岁多的女儿读了很多个版本的《白雪公主》,表现手法不一,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白雪公主的喜爱,对真善美的追求,我选择给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自由,不把自己对《白雪公主》的理解强加于她,让她自己反复阅读,提炼,我只是个陪伴者,静待花开。

   二、寻找你的家庭书。
   我的家庭书从《猜猜我有多爱你》过渡到了《逃家小兔》。这也是两个关于亲情的暖心的故事。第一本是爱尔兰作家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是我儿子从小很喜欢的睡前读物,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书里有一只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只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当时每次都被浓浓的温情打动,但是现在回头再看,总觉得大兔子和小兔子在比较爱的多少,小兔子明显有了一些压力。
     第二本书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所著的《逃家小兔》。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他要“跑走了”——尽管后来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他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惊诧,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地说:“你要是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紧接着,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扮成小河里的一条鱼、花园里的一朵花、一块高山上的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逃了,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红萝卜。兔妈妈很爱小兔子,它用行动和智慧留住了小兔子,从这本书里我女儿还知道了,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外面哪里也不如家好,所以小孩子不能乱跑,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网购了道具,服装,在学校、社区参演了好几次《逃家小兔》情景剧的演出。这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家庭书。

   三、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家是家庭各成员通过完成家庭角色的扮演,共同经营组建而成的。家庭文化的塑造者是家庭的每个成员,主要是夫妻双方。只有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孩子才能茁壮成长,而学习氛围很浓的家庭,孩子成绩自然不会差。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候条件有限,但是书香氛围浓厚,得益于我的爷爷是个文化人,他在农忙时间才从市里回到乡下,农忙间隙总喜欢给我们讲文化名人的故事,我们的阅读启蒙从那时才开始,后来上学后就偷偷看哥哥们的连环画,看历史故事,家里那一柜子的连环画给我们贫瘠的童年增添了无数光彩,也让我受益一生。当了妈妈后,我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每天坚持亲子阅读,多年的坚持,让我们受益匪浅,两个孩子都有了阅读的习惯,家里打造了书香客厅,书香卧室,也经常一起泡图书馆,睡前阅读已经像洗脸刷牙一样自然。让父母成为孩子学习的陪伴者,而不仅仅是养育者,让孩子浸润在书香家庭中长大,我仍在努力。

点评

发表于 2020-1-19 23:11
20#
发表于 2019-10-12 15:18: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ix 于 2019-10-12 15:19 编辑

201902H06  周敏 找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看到这个题目其实我有点迷茫,因为在这方面我家做的并不好,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离家有点远,每天往返2个小时在家到单位之间,又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经常需要加值班,所以很多家庭这块的事情扔给了我母亲。我老公的工作也是非常忙碌,而且他是个很自我的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不太懂得为家庭付出。所以从内心来说,对家庭对孩子是内疚的,所以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如何从现在开始建立好的家庭氛围树立家庭文化,谢谢老师们给出这样的问题,看了同学们所做出的回答,让我能意识到家庭文化这个词的重要性,思想重视了才会改变建立,真的非常感谢。         
        虽然家庭文化建立的不好,但我也来说说,关于我们家,我是个爱看书的人,但是不太会选书,多年积累下来让我意识选书的重要性,一本好书可以让你眼界更开阔遇事从容选择,而低质量的书也会将你拉入认识的歧途,所以在给女儿选书的这件事情上我很慎重,这也是来到三叶草的原因之一吧。家里书很多,尤其是娃的书,各式各样,我就拿一些我自己认为好,娃也爱看的书来做为我家家庭文化的起点。《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是看了推荐书必读之后买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因为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就是情感,而爱无疑是情感的中心,我希望家庭氛围围绕着爱也让孩子在爱的家庭中成长、快乐、舒心。而我家也的确是浓浓的爱的氛围。我家娃特别爱看动物,尤其恐龙,所以早早就收了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这一整个系列都是围绕爱,善良,宽容,感恩展开的,刚好这也完全符合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但每次我心里也有个小小的声音,这么善良会不会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给人欺负?我心里也是纠结矛盾的。希望读更多的书行更多的路,这样面对类似事情时就能果断抉择。         母亲说的最多话中之一有一句是“要重视每个节日”,我们家每个节日都必定有节日专属的食物,比如端午必有种子,中秋必有月饼,过年必有鸡鸭鱼,每个人生日必有鸡蛋。以前我不以为意觉得那么重视这些干嘛,做了这次作业突然有种意识,生活确实需要仪式感,每个节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我们对他的重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节日的态度,这也是中国文化之一,而我们所做的这些细节正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忽然发现很多事情原来母亲一直在默默做着。这是不是也算是我家的家庭文化呢😄

点评

B+  发表于 2020-1-19 23:06
19#
发表于 2019-10-12 12:24:19 | 只看该作者
201902H04钟新红
作业1:课前提问如何塑立孩子正确的阅读观?
     一本书孩子看到的世界跟成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当孩子问我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的问题,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就拿那天读的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来说,当爸爸变成河马时,孩子问我:“为什么爸爸是黑色的呢?爸爸怎么不见了?”,当时我是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我担心自己说错了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我就淡淡的带过去了。听了这节课后我了解了儿童是可以自我发展的,他会吸收他自己能吸收的东西,遇到这种问题无需担心,可以大胆的和孩子一起想象,不用害怕不会讲。

作业2:寻找家庭书,说说家庭文化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我家先生不在同一战线,一个南一个北,孩子大多都是我带在身边的,在这之前我们是没有统一的家庭文化的,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家之前一直都是以为读书只有在学校才算,我奶奶还说过这么小读那么多书会不会把孩子给读坏了,婆婆也总是说你买那么多的书,先生也认为太浪费钱了。刚开始亲子阅读是我家宝宝6个月的时候,第一次给孩子选书时不知如何选,看什么都好像很好,后面根据推荐买了黑白视觉卡、国学跟《别烦我》【美】维拉.布罗斯著,在后来宝宝满周岁的时候星子送了两本绘本,一本《小兔,听听听》【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跟一本认知书,接着缘分又认识了喵喵,从此我跟孩子都爱上了绘本,亲子阅读到现在一年了,虽然没有每天晚上都跟孩子一起读,但只要孩子在我身边他就会主动要求要阅读。更重要的是我跟孩子用行动改变了我们的家庭文化,公婆不会在觉得书买多了,先生也开始陪孩子阅读,但这还不是我们理想的状态,还是个小雏,未来跟着三叶草学习希望不但影响了我的家庭还能影响更多的家庭。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来表达我的内心
你可能拥有数不清的财宝,
成箱的珠宝和满柜的黄金。
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因为我有一个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读书的妈妈》,史斯克兰.吉利兰

点评

A- 给你一个万能句式:“你觉得呢?”哈哈  发表于 2020-1-19 23:05
18#
发表于 2019-10-12 00:5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indfsih4321yu 于 2019-10-12 01:06 编辑

201902H10 于枫 第二次作业
作业如下: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1、囤书和读书的差异?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以前一看有活动,就忍不住买回来很多书,导致家里很多书没有拆封,孩子看着那么多的书,心里有很大的压力,不愿意再去碰触。后来,我采取饥渴式策略,让他们总是找我要书读,效果就好了很多。所以书不能屯,贪便宜屯下的可能都是废纸,按需购买。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喜欢的东西变化很大。要随时根据变化去调整。
2、我的家庭之书《杰瑞的冷静太空》,我一直在学习正面管教,所以,我把这本书作为家庭之书,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样的理念教育体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也因为被动的接受着家中老人的一些不好的家庭氛围。他们总是习惯于用言语暴力去解决问题,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收到影响,所以这本书,我希望她们能经常读,也能明白怎样正确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家庭文化
1、读书要有氛围和环境
我有两个孩子,我现在给他们营造着一个书香满屋的环境。家中有整墙的书柜,。其中我和爸爸的藏书近600本,孩子们的藏书也有300多本。绘本,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都是买的精装,我希望她们能够欣赏什么是真正的美和艺术。而不是为了读才读。每周,都会带他们去绘本馆,书店,图书馆。只要是有书的地方,都会带他们去走一走,转一转。
2、学会处理情绪,三观端正
我一直让自己和善而坚定的处理和孩子们的关系,就是希望给他们做出表率,不是大声吼叫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给他们阅读了很多相关的绘本《菲菲生气了》《生气汤》等等。同时也让他们阅读了一些情商培养的绘本。学会友爱、分享等等。
3、好品格才有好未来
学习好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成绩差点也没有关系。但是人品,我的要求是百分百的严格。一个人,没有善良的心,没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将来不对有什么成就,都会是失败的。心若不善,早晚都会受到惩罚。
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豁达,从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滋养,努力打造精彩的人生,这就是我的家庭文化。


点评

A-  发表于 2020-1-19 23:04
17#
发表于 2019-10-11 22:38:57 | 只看该作者
2019(秋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201902H24 张燕
李迪老师的新三观的课程让我在全新维度对孩子、对阅读、对家庭的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阅读观里面的一些实操性内容让我很触动,比如你还没读完孩子要翻页,孩子不看你给她选的书…..虽然平时阅读时直觉觉得需要这么做,但是心中并没有明晰的概念,现在理解起来其实就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她真正的把书中的知识内化,那么阅读才有意义。

说到家庭文化,我首先想到了我自己成长的家庭,一个北方小城市的四口之家。虽然我们家很普通,但是却温馨幸福,爸爸的爱很宽厚,妈妈的爱很细腻,妹妹的爱很可爱。即便我现在已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只要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依然能从其中感受到来自家人爱和能量。我想,也许这就是家庭文化的奥义所在,我想用几个词语来代表它们,然后希望能够借此将他们传递下去,给我的家庭,给我的孩子。它们就是:责任、陪伴、尊重、赞美和仪式感。

先介绍一下我小家庭的大概情况,有一名上小班的小朋友,平时我和老公上班,两边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目前是爷爷奶奶在这边帮忙。上面想到的家庭文化,可能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就孩子目前的年龄特点,和家人,主要是娃爹商讨后,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爱情是这样,对孩子、对家庭也是这样。陪孩子踢皮球、吹泡泡、逛公园、捉小虾、放风筝、骑车子、去度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次生病时父母的照顾,每一顿父母做的饭菜,每一次的支持和鼓励,这些记忆会留存在孩子生命中,影响着他们的一生。而这种滋养又是相互的,爱的给予和支持也是相互的。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结合我家目前的生活,我和娃爸有时候下班比较晚,但是还是希望努力做到:工作日每天晚上坚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亲子时间,不管是读书、玩游戏、聊天或者小区散步都可以;周末坚持带孩子到公园、博物馆或者周边游玩、野餐,接触大自然,陶冶身心。与此同时也可以让爷爷奶奶适当的调整休息。

2、责任。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我和娃爹的责任是认真工作、抚育孩子、赡养老人,而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也要学会慢慢承担她自己的责任。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机会,让她在不断练习中成长。现阶段,希望给她更多的独立成长机会,比如,自己穿鞋、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帮忙做家务、积极上幼儿园(现在有点入园焦虑)、讲礼貌等等。。。
3、尊重。家庭中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而且更要尊重孩子。现在努力做到下面几个方面,1)在孩子帮忙时表达感谢,大人做错事时,及时道歉并反思;2)控制情绪,不随便发火。这个方面我需要多反思,因为有时候做的还是不够好(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娃都会有把老母亲惹炸毛的时候?),以后和孩子一起学习情绪管理吧,我的理想目标是做猪妈妈,永远都那么温和:)3)孩子和我们分享交流时用心的聆听,做到不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不敷衍;4)坦诚交流,保护孩子的自尊,不取笑孩子;5)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目前小家庭爷爷奶奶的最大的后勤支援团,很辛苦,平常生活中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4、赞美。学会用夸奖和赞美去装饰生活,它们不但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甚至对每一位家庭成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将鼓励和赞赏融入我们的生活,孩子的乐观精神、探索精神和对生命的热情会被激发出来,他们会更愿意积极的面对这个世界,将来也会活得更幸福。记得有一句儿歌说的是“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夸夸我”,其实赞美也是表达爱的一种,夸夸爷爷买的菜好,夸夸奶奶做的饭香,夸夸爸爸绘本讲得不错,夸夸孩子桌子擦的干净….这些其实就是自己爱的表达…
5.仪式感。《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它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给家庭带来生活的仪式感,也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比如一个生活的好习惯、一些有意义的节日、纪念日等等。现阶段,我和娃爹想努力做到:1)认真带孩子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等,也可以带孩子过一些有趣的节日,比如圣诞节…2)每年孩子的生日一起拍全家福,家人的生日一起庆祝(这个自从孩子出生就在做,也会继续坚持下去)3)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从小细节入手,比如早晨起床的一句早上好,晚上睡觉前的一句晚安等4)家庭树的这个想法很棒,希望后面创造机会和孩子拥有一棵我们的家庭树5)争取每年给孩子做一本成长书或者做一个成长视频;6)坚持和娃爹在两人的重要节日如各自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小小二人世界庆祝一下,比如吃饭或看电影,也可以送一句小祝福或者一件小礼物。放在心上才是最好。

最后,我想说说家庭书,这对我是一个新的概念,我思考了很久,把家里有的或者是看过的书捋了一遍,想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比如《我爸爸》、《我妈妈》、《十四只老鼠》、《童年的秘密》、《游戏力》等等,这些书中都有我希望借鉴或者学习的东西,但现阶段的我又觉得似乎不能把它设定为某一个答案,我还想继续去探寻,也许在找寻的过程中、在坚持塑造自己的家庭文化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家庭将会获得更多的成长,也许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我会亲自新出自己的家庭书呢?:)

点评

A+  发表于 2020-1-19 23:03
16#
发表于 2019-10-11 18:42:08 | 只看该作者
201902H05  钟旭芬

爱要说出口+打造学习型家庭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身体与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从小,我就特别爱读书,长大之后,还爱上了旅行。二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幻想和最爱的人带着孩子一路旅行,一路阅读。然而现实总是有那么一些骨感,因为这骨感的现实,小淡的阅读之旅被切分成两段——四岁前和四岁后。

四岁前,我们没有住在一个城市,所以,只有每周回家的时候,我才会偶尔想起给他读书。而那个阶段,我买的绘本只有《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生气了》《我爸爸》《我妈妈》等少数几本。那时候,讲得最多的书是《猜猜我有多爱你》。每次睡前一起读,读完后我会对小淡说:“晚安,妈妈爱你”,小淡会回我:“我也爱你,晚安!”

四岁前的这一个时期,因为分隔两地,我希望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所以这段时间以表达爱为家庭文化。四岁后,我们把小淡接到了身边。刚好我也开始了个人成长的学习,所以,从四岁到现在,我们家的家庭文化一直围绕着学习和成长。

这段时间,我给小淡的书不再是固定的主题,而是五花八门,童话故事、科普、习惯养成、财商教育等等。有一段时间小淡迷恋恐龙和埃及历史,我就为他找了相关的书。

对于学习和成长这事,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广+精。就是从广度上去拓展,然后在某些领域精进。目前,小淡正在坚持每日读书打卡,希望我们家的这个读书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点评

B+  发表于 2020-1-19 22: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4 09:31 , Processed in 0.0711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