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8236|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中级班共读《朗读手册》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5 13:36: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共读《朗读手册》心得
个人作业:对本次共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
格式为“学号+姓名+题目”
提交时间:11月17日24:00之前
推荐
发表于 2019-11-17 23:4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B01 于 2019-11-17 23:49 编辑

B01李思涵
为爱朗读

                                                    ——2019中级班《朗读手册》共读心得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这是写在《朗读手册》前言引语中的一首诗,也是最早在老版本中引用过的一首打动过我以及无数父母的一首诗。最早和《朗读手册》结缘是七年多前,还在孕期的我收到了一份来自老同学馈赠的特别礼物——一大箱20余本的育儿书籍。《朗读手册》就是其中一本,当时的我虽然只是对书籍粗略的读了一下,但是“大声为孩子朗读”的概念却深深根植在我的心里,可以说这本书成为我早期育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一直在身体力行的贯彻执行中。“当成年人给孩子朗读时,他们也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递阅读的火炬——阅读的火炬”作者的这句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而书籍正是最直接的人类文明的结晶,还有什么比阅读来得更简单而高效呢?这次中级班共读让我再次有机会细细品读了这本书,对于书中列举的案例印象深刻,正如书籍导言中所说的,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爱朗读,让孩子因此爱上阅读,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终身阅读者。

一、放下功利与焦虑,回归教育的本质。

不可否认,现如今的中国,教育培训产业已经迅速膨胀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各种早教机构、学龄培训、兴趣班遍布大街小巷,教育培训机构的便捷与否甚至已经成为大家在置业问题上的一个硬性指标和选择标准。各种“虎妈”“铂金包妈妈”“推妈”的媒体文章铺天盖地,持续制造着恐慌与焦虑的蔓延。今年暑假时我回到内地省会城市的老家,发现小区里玩耍的孩子都是学龄前儿童,真正的学龄儿童的假期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各种兴趣班度过,那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快乐悠闲的暑假似乎很难在这一代孩子身上看到了。隔壁二年级的孩子一整个暑假都在补习三年级的课程,原因是班级所有的同学都在补习,自己不补开学就无法跟上。种种教育的怪圈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禁扪心自问,我们教育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朗读手册》其实给了我们一些明示的道理和做法,让我们心里更加清晰坚定,学校课程的每一项内容几乎都是根植于阅读,因此阅读才是所有问题与解决的核心。这本书也让我拨开迷雾,在各种功利和焦虑中看清教育的本质——它创造的不是被动而是自主学习的人,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

▪造成孩子成绩差异的根源,其根本问题其实在于养育理念上的差距。“海绵效应”的理论为“有其父必有其子”“龙生龙凤生凤”的现实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同时也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其实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虽然“望子成龙”的期望是美好的,但是不切合实际的“推娃”或盲从攀比其实是“窃取了孩子的童年”。孩子最终会长成自己父母的样子,所以,如果你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 每年孩子有900小时在学校,7800小时在校外。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正确的做法是用倾听、热情和朗读亲自教育孩子、而不是让他们频繁地奔波于补习班。

▪世界上最棒的补习班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他们进行睡前朗读,慢慢地,如果孩子们觉得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他们也会开始自己阅读。

为爱朗读,每晚30分钟,甚至在他们学会自主阅读后还是如此。

▪大声朗读更像是一种“保险”,可以提高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它可以保证孩子无论在求学路上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准备。

学校课程的每一项内容几乎都是根植于阅读,因此阅读是所有问题与解决的核心。

▪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孩子而言,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径就是成为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对父母而言,最好的教育投资就是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一个终身阅读者。



二、关于线上共读的问题的思考。

10月18日中级班进行了线上共读的第一次讨论,对于“高年级大孩子的阅读方法”、“高三面临阅读与学业的冲突”、“孩子功课忙,没时间”等系列相关问题的讨论,同学们的头脑风暴产生了集体的智慧结晶。

1、首先应该明确阅读与学业/考试之间的关系,阅读力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和学业紧密联系,不可或缺。两者并非是对立关系,非此即彼的。

▪“语文为王”时代,面临考试阅读为主的新变革,无阅读力,会面临看不懂题,更做不出题的局面;

▪高考分数是阅读积累的检验,课外阅读量大分数会越高,很多背景知识其实都是从课外阅读、实践中积累的。

2、认识上,应该予以重视,因为每个人再忙都会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挤出时间,忙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借口,潜台词是你的内心认为这件事情不重要不紧急。

另外换个角度,阅读其实也是紧张学业的有效放松,是一种解压,可以扩展思路打开视野。

3、兴趣上,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最为重要。

4、习惯上,从小有朗读阅读习惯的、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作为一种习惯的延续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5、方式上,针对大孩子更应体现出平等和尊重,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原则。

▪可以一起制定一个有约定和仪式化的阅读计划,调剂学业;

▪给孩子朗读,引进家庭思辨、交流;

(互读、默读、朗读调剂进行,共鸣部分可以一起进行共读分享,交流讨论)

▪家长自己读到的好书或者有共鸣的章节可以推荐给孩子,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设立基金奖励,鼓励他们买书,也可以买书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每天抽半小时(固定时段)or抓碎片时间的利用,累积半小时。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阅读恰恰是最为珍贵的火种,让人类文明薪火相传,愿每个孩子长大之后都能拥有童年时坐在妈妈/爸爸怀里听故事的美好回忆,而为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坚持为爱朗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9-11-16 20:4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依蕊 于 2019-11-16 20:55 编辑


                         “大声为孩子读书”-------《朗读手册》共读心得

D02 马依蕊


中级班第一本共读书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之后麦麦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共读了《朗读手册》,还没

有见识到这本书的权威指导性之前我对于书名含有“手册”“法则”之类的书籍一概比较排斥,个人觉得各

种“手册”“法则”均得在尊重个体差异之下才有科学的指导来进行,但在开始共读之后才看到这本书确实值

得堪称为每个阅读者的“黄金手册或法则。”

  在麦麦老师的带领下,为期一个半月的共读,阅读打卡,摘录出对自己感触颇深的内容,整个共读期结束

给予了我很多实操性的帮助,调整了我在亲子共读时不太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的同时我也记录了太多干货。

这本书有很多实用的理论及切实对阅读人在亲子共读技巧上的指导。总共有三大本,麦麦老师重点带我们熟读

了朗读手册的第一本,这本书有十大章节,从告知我们朗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到朗读过程中的要领及禁

忌,再者到分析家庭学习及图书馆;分析数字化线上阅读电子阅读到实体传统纸质化阅读,给予我们全方位各

维度的切实指导。这些理论及朗读要领告知我们之后,作者更是在《朗读手册》另外两本作品中摘抄名著的精

彩片段,这些片段可以很容易让小朋友对一些章节比较长的书点燃阅读兴趣,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用来进行朗

读训练,从理论转为实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汲汲不断的专业性学习让我感到阅读这件事,确实在结合理

论之后借鉴第二,第三本作者推荐的阅读章节来让孩子有更好的章节阅读过渡。

有了这本书的黄金法则再去看作者推荐的精彩章节片段才深知作者创作的苦心是多么值得尊重及敬佩。
共读书结束,实操性的理论知识与个人学习让我在亲子共读及故事会讲演中有了很实用的指导,我将这功
劳归结于以下三点:

一:朗读需要尊重不同阶段的听众能力。
:适合婴儿及幼儿的要以押韵,有秩序感的图书和故事为主。
②:学龄儿童阅读要注意阅读童书中的故事生词及陌生的字词。
③:儿童阅读绘本到小说的转变,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朗读故事可以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
④:当孩子可以阅读长篇小说时,朗读之前大人应先看过内容,因为小说比绘本更有可能涉及某些敏感话题。

⑤:孩子在8.9岁是最难选书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变得更写实,被称为“青少年文学”的故事的
  情节开始关注社会和情感问题。
二:朗读要领及朗读禁忌(对我的帮助)
  ①:开始朗读之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不论你读过这本书多少次。
   ②: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什么”
   ③:朗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你就有责任把它读完。
   ④:朗读切记不可读的太快,慢慢念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
⑤:当朗读到书中你某个关键的部分,可以停下来,小声的说:这里很重要。
⑥:根据数的内容加一些立体活动。
⑦:可以先读完一本书,再带孩子去看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响表达
   的更为丰富。
⑧:朗读时遇到孩子提问问题,请耐心回答。

三:电子化阅读及父亲阅读的好处
电子书的劣势:
①:数字文本缺少纸质文本具备的物理“界标”是微波炉式的学习。
②:纸质阅读能刺激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可以处理情绪共鸣和空间记忆,因此纸质阅读可以留下“更深的足迹”

父亲阅读的好处
①: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并非互相排斥,但是父亲的介入可以二者兼顾。
②:父亲朗读,孩子们更会爱上阅读,阅读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③:父亲为孩子阅读时,同样会获得第二次机会去阅读和欣赏自己童年时代错过的书。
感恩遇见三叶草,感恩老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2-11-11 17:59: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第三杯茶 于 2022-11-11 18:38 编辑

A01  钟碧莲

《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在翻开《朗读手册》的时候,这首小诗瞬间直击我的心房。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内心丰盈、自信、有力量的孩子,和小时候在爸爸给我们兄妹讲故事的情形。小时候家里的书不多,且多是文言古籍,因为我们不懂古文,爸爸就我们讲故事。讲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鬼谷子这些先贤的故事,讲《三国志》、《三国演绎》《隋唐演义》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也讲传统节日里的民间故事。因为有这些故事,我们兄妹的童年和村里天天只有跳皮筋、爬树捉螃蟹的小伙伴的童年不一样。我们从小就在爸爸的带领下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和神仙对话,也知道除了我们的小村子,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爸爸给我们讲故事的情形和这些故事一起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成为我们各自外出求学,天南地北闯荡的基石。

   大声朗读,是《朗读手册》的核心。个人大声朗读,父母大声朗读,老师大声朗读……因为家里书籍有限,我从小要和哥哥姐姐争抢才能享畅快阅读的机会,因此在拿到书的时候通常是偷偷地看,万不敢读出声的,于是我的阅读经验里主要是默读,只有语文课文才会大声朗读和背诵。《朗读手册》如此提倡朗读,我一开始是不解的。在翻到后面的案例和数据,以及阅读推广工作的时候,我才逐渐明白。

在缺乏书籍的家庭、乡村,在开展全体阅读的时候,在电子网络媒体充斥每个家庭的时候,大声朗读弥足珍贵。老师的大声朗读,哪怕只有1本书,也能让全班的孩子接触和了解书籍,让书香飘满校园。家庭里,父母大声朗读,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创建共同的精神密码。
在我怀有宝宝的时候,对大声朗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无数次幻想着给宝宝大声朗读故事的场景,为此坚持把家里的电视墙取消换成了满墙的书柜。我希望在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给孩子朗读,让阅读和吃饭、游戏一样成为日常。
当一个孩子出生后就听到爸爸妈妈的朗读声,阅读的DNA就会进入他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在朗读中,和孩子对话、和孩子一起去放飞好奇、一起探索、一起感受文字世界的妙曼、理性、科学、人文……我爸爸带给我的,我也会带给我的孩子,我新的家庭。
如何朗读?书里从书籍选择、朗读时长、朗读策略等进行了阐述。抛却掉对阅读功利的想法,其实,只要捧着书,随时随地都可以朗读、默读。阅读的本质是让人获得知识,还应帮助人获得能力,走向幸福,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阅读,不仅仅是学业的需要,更应该从小进行,成为一个人一生成长的基石。阅读,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阅读本身,还要与真实的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去实践。

43#
发表于 2019-11-27 04:2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erseyuankm 于 2019-11-27 04:42 编辑

G06 袁雯
《朗读手册》共读心得

             用刚从书里学来的观点去说服别人,我这么做了
  每天坚持给孩子30分钟朗读,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的课程,而且这样的课程,还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当今焦虑的中国父母来说,与其在焦虑的促使下、在各种儿童课外辅导课程的诱导下,不明就里地跟风上各种识字班、阅读班、写作班,不如每天拿出30分钟时间来给孩子朗读。可惜,我周围这样的家长并不普遍。
  在读《朗读手册》期间,女儿同班同学的家长向我推荐一个在线绘本阅读的课程,大约一两千元包年,里面有数量还不少的绘本故事(如果算绘本的话),翻页是屏幕滑屏翻页。那位家长极力向我推荐的理由是:每个故事后都有几个小问题,可以让孩子回答一下,这让她看到她孩子读书有了效果,感觉可以衔接小学的阅读。我当时就忍不住用《朗读手册》书中的观点告诉她:书还是让爸爸妈妈读朗读给孩子比较好。
  以下论述为书面补充版,但当时口头语言,该点到的都点到了。
  我们要培养一个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而不是学校阅读者。如果每个故事结束后都有几个问题在等着她,那阅读和做作业没区别。我们必须让孩子体会到,阅读是快乐的事情,孩子才会自发地持续阅读。也才可能成为终身阅读者,而不是谈到阅读就害怕(我就有这样的同学),或从来不会主动阅读的学校阅读者。
  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老师或者家长是否给孩子大声朗读;二是是否经常持续默读。父母经常给朗读的孩子成绩比父母偶尔给朗读的孩子高出30分,因为父母为孩子朗读的次数越多,孩子听到的单词就越多,孩子能理解的也就越多,这样的孩子才更有可能将阅读和每日愉悦的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开始上小学时,反复为他朗读同一本绘本至少三次,孩子的词汇量将提高15%-40%,而且学习效果相对持久。阅读越多的孩子,写作也会更好。写作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模仿的经验,耳朵听到的或眼睛看到的文字,会变成我们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如果孩子没有看过足够多的复杂的句子或简单有力的句子,怎么能够写出来呢?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朗读的作用,特别是强调父母或老师给孩子朗读的益处呢?因为学习字词的最佳途径就是听,听进去的东西才能成为儿童“大脑屋”的基础。当孩子之后通过眼睛学习阅读的时候,这些有意义的声音可以帮他们理解单词的含义。朗读对孩子的认知与情绪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孩子的词汇量、注意力和对书的兴趣影响深远。朗读是一种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时间的方式。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相处,可以是读书、聊天或者玩游戏。当孩子没有任何看书经验时,她不可能对书有任何概念,也不会了解书本可以带来的趣味,也就是说,毫无经验或概念的东西,无法吸引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孩子的专注力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建立的,二是通过每分钟、每个书页,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建立起来的。阅读是靠积累不断渐进的技能,读得越多的人会读得越好。  
  人类所有的语言艺术都来源于听力词汇,听力词汇是口语词汇、阅读词汇和写作词汇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听力词汇比喻成一大个蓄水池的话,把孩子的口语词汇、阅读词汇、写作词汇比喻成三个堤坝,第一道堤坝是口语词汇,家长为孩子的听力词汇库装入足够多的单词,多到会溢出来,才能填满他的口语词汇库。第二道堤坝是阅读词汇,如果从没听过一个单词,那么在印刷物上看到这个词时,就几乎不可能懂她的意思。最后一道是写作词汇。如果从来没有说过或者读过这个词,就不可能会写这个词。而家长和老师主要负责来填满孩子的听力词汇库。上学前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掌握入学前必要的词汇,因为它是决定孩子未来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而且,通过读故事,我们为孩子补充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带他们去理解身边并不常见的事物,例如战争、鲸鱼、宇宙飞船等。
  同样是听力词汇,丰富性却不同。一般的语言交流最常使用的是常用词,然而决定孩子语文程度的是常用词之外的生僻词,而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词。在积累词汇方面,口语词汇包括电视语言明显不如印刷读物。
对孩子来说同样是听,听在线绘本讲故事有什么一样呢?首先,市面上常见的电子绘本,很少有获得大量优秀纸质出版物版权的,没有好的文本,也就没有优秀的故事和语言。
  父母给孩子朗读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结束后的讨论,集中给孩子的问题是单向的提问,而非讨论。而且讨论的问题要看每个孩子不同的反应,这不是几个固定问题可以涵盖的,每个孩子的问题可能都不同。在父母和孩子讨论的过程中,有可能又给孩子相关背景知识的扩充,这是这里电子绘本产品目前无法做到的。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8年级时才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所以对于6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词汇量有限的一部分图画书尚且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更何况那些创作粗糙的电子绘本。这时候可以给他们开始读词汇量更为丰富的图画书或章节故事书。
  以上论述,肯定比当时的口头语言表达更繁密,理据也更丰富些,我还解释了类似“孩子为什么要反复看一本书这样”的问题。那位家长当时加了我的微信,我和她说孩子上小学前最好能读到1000本书,她还让我推荐书给她。能够用书里刚学到的内容,帮助别人在孩子阅读的问题上做一些更有意义的选择,我当时还颇有一些满足感。不过,事后我也知道,已经花了一两千在“绘本阅读”上的那位家长,仍然会给她孩子更多时间看那些电子绘本。周围几乎没有便利的社区图书馆,几百本图画书买下来就比她的电子绘本贵了,这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父母的选择。这也说明我的行动影响力还不足以影响到她,在阅读的投入上做眼光长远的价值判断,我想这也正是我们做家庭阅读推广未来要解决的问题吧。

   感谢麦麦老师的领读和解惑答疑,让我们的共读得以顺利完成!


42#
发表于 2019-11-26 11:36:04 | 只看该作者
C05  龚小林关于《朗读手册》共读后感
翻开扉页,我看到了让我内心为之一震的一段话: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厣一点都不痛苦,只有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净来,他们才会愉快地回到阅读之中,但如果这段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
如其说我们是需要教孩子如何阅读,不如说我们要激发孩子内能的欲望,让孩子去渴望阅读。当我大声给孩子朗读故事的时候,本来只是给三岁的妹妹听,结果10岁的姐姐也会被吸引过来,听我认为觉得很幼稚的故事。当我左拥右抱的结束完当天的故事的时候,往往也口干舌燥,毕竟《朗读手册》2、3的故事还是比较长的,但就是这样孩子还是央求我再来一小段,再来一小段。每读完一个故事,比如《彼得兔》,姐姐都会把对应的书找出来,全本全册全系列的要求再看看,还往往忍俊不禁的自己哈哈大笑,遇到有趣的段子,还会大声的念出来和我分享,虽然有时候我觉得并不搞笑,但是也会附和几句,我看到了孩子爱分享爱阅读的这个过程。
对于一个三岁的还没有数数到100的孩子,《歪歪路小学》里的那个小男孩,一遍又一遍的搞笑的话,仿佛让孩子看到了自己,那个不会数数的孩子,好像就是我嘛。。。似乎自己不会数数也不是那么囧的一个事了,毕竟有人和我一样的啦,所以这个故事我也是被孩子央求一再的讲,手册2和3里的故事都非常好,书目里的一些书在国内还买不到,但是做为一个参考还是非常好的。明显的做为10岁以前孩子的手册3,更具有讨论的价值,和孩子读完后交换一下看法,预测一下故事的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
唯有一点,就是故事太考验家长了,我情愿看图说话也不愿意念这样的中长篇小说,太费嗓子了,我觉得这是我需要克服的地方,没有哪个孩子不愿意听故事,因为有一些故事我觉得不合适睡前,孩子越听越兴奋,讲那个厨房偷吃的JELLY的时候,孩子竟然发出来哈哈大笑。。。。。。所以白天有时间也可以朗读,而不再是局限于睡前。这套工具书我以后也会推荐给身边同样热爱阅读的家长,
41#
发表于 2019-11-25 14:00:43 | 只看该作者
C01玛芮秀
大声为孩子们朗读吧!——《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有些渺小,但你、我、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为孩子朗读、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这力量就大了。记得有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诚然,身为人师的我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能够体会到通过阅读所获得的那种天地清朗的美好。然而,如何在起步阶段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去习得和拥有阅读———这一人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呢?它,需要我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有些渺小,但你、我、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为孩子朗读、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这力量就大了。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在视听发达影像时代的今天,阅读仍然重要。那么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给孩子朗读则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当然在亲子共读的阅读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得越多,他就理解得越多。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记得儿子小的时候,当时初为人母的我与所有的妈妈们一样极其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大约在儿子一周半时我时常会给他读一些简短的韵文儿歌,那时的他并不是太懂但偶尔却也能附和着我发出几声极其和谐的“合声音”,也足以把我逗得乐个半天。再大一点,开始有点懂事了,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了,当听到他的小奶音,朗诵:“鹅鹅鹅,----红掌翩翩波。”真的是笑死我了。上小学了,看书已然成了他的爱好、、、、、、这其间我确确实实体验到了阅读给儿来带来的成长,阅读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朗读不只在家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应当在各年级中都进行。朗读应当在各年级中进行,《日有所诵》恰恰说明了这点。朗读,当我们将默读转而为有声的朗读时它既是一种积累语言的阅读,也是一种培养语感的阅读方式。朗读能在字音的高低错落间想像文字背后潜藏的画面,表情神态乃至动作心理,于字里行间感受文字之美。我想这就是诸如电视影像等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翻开书页,可爱的小艾琳因为从小听母亲朗读,培养出来的阅读习惯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缤纷;聪明的小罗伯特因为姑婆给他读书而喜欢上阅读,改变了自己未来人生;和珍妮弗因为家人的朗读创造奇迹的故事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长辈对孩子的培养就要从娃娃抓起,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正真成为孩子们以后的好习惯。这不仅仅只是阅读,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通过阅读书中丰富、具体、可行的案例后,真正让人了解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的时机与场所、朗读的要领与禁忌。而且还列举了现在让长辈们头痛的孩子们过多使用因特网和大多时间看电视的问题,让我们有能够参考的方向进行实施教育和控制,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和更广泛的爱好。
《朗读手册》这本书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之一就是用朗读的方式来激活孩子们早期对于语言的认知, 它是连接被动输入和主动阅读这两个关键阶段的桥梁。
一、核心理念
1.朗读到底是什么?
大声朗读不是考前辅导,更像是一种“保险”,保证无论在求学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孩子们都可以做好准备。朗读是引导孩子开启培养学习能力大门的金钥匙。有了朗读,才会有更好的阅读,才会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又是一个终身的能力。
2. 朗读的意义
朗读是引导孩子自己想要阅读的催化剂, 也丰富了孩子的听力理解,从而提供了阅读的基础。 朗读是理想也是最实惠的辅导方法,重点不在于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让他们“渴望”阅读。
3. 朗读的根本价值
建立词汇基础;在孩子的脑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到一起;创造背景知识;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植入阅读的渴望。
4.朗读对于不同人群的价值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从早期开始呢?用给孩子读书的方式来引领他们进入到这个奇妙的世界。读书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而不是出自某种功利性目的而发生的“强迫”。富人家的孩子能经常出去旅行,游历来获得背景知识;穷人家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或者听父母读书给他们听。
5.朗读的核心定律:
听得越多,对故事就越感兴趣,就越想自己读,对图片和文字的解码能力就越强,阅读自信心越高,读的书越多,知识吸收越多,人越聪明,学习能力越强,创造价值和获得收益的几率就越高,实现财务自由的几率越大,让下一代接受更良好教育的可能性越高。如此良性循环,改变的不再是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学校,真个社区,整个国家。
二、朗读在语言发展层面的助力
1. Phonics(自然拼读法) 不够用
自然拼读解决了技巧问题,但却解决不了动机问题。 知识与动机必须相互作用。 意思就是自然拼读法虽然给孩子提供了解码文本材料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读,同样无济于事,无法让孩子全心投入到阅读中去。

2. 词汇的发展
(1)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并不是房间里的玩具而是头脑中的词汇量。不爱阅读的学生往往无法在SAT等类似的考试中取得词汇的高分。
(2)我们的语言能力并非由那普通的常用词决定,而是由生僻词决定的。 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词;
(3)词汇转换漏斗
语言的四大能力发展次序是听,说,读,写。“听”排在第一是有理由的,因为它是所有语言元素的输入环节,孩子对于一门语言的第一认知也是通过“听”这个动作完成的。 因此最初的词汇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积累的,量也必然是最大的。我们把这些词叫做听力词汇。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听力词汇会不断向口语,阅读和写作词汇三个大的分支进行转化。同时还会遵循以下循环:没有听过的词肯定不会说;没听过,不会说的词意思肯定不懂;没听说过,还读不懂的词,肯定也写不出来。
因此需要大量朗读的原因就是能够帮助孩子提供尽量大的听力词汇量
三、家长能做什么?
大数据显示父母有阅读习惯,家中图书数量多, 孩子拥有图书证,父母常带带孩子去图书馆, 每天给孩子朗读,会对孩子阅读兴趣的产生和提高产生质的影响。
各位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阅读或者写作培训班都是因为到某一个特定时间节点的时候,不管是因为国家政策原因,考试原因,升学需求等而采取的临时抱佛脚的手段。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不说,让孩子一听要读书就联想到和考试,和学校有关,便永久地失去阅读热情的热情,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因为人类是追求快乐的;朗读就像是广告一般。朗读让孩子把书本,印刷物与愉悦关联起来。
至今仍然感恩在那个资源贫乏的时代父母的朗读给我带来的启蒙和指引。给我买来的一箱箱书籍。我从幼年起一直到大学,乃至在整个工作时期,我的阅读力和写作水平一直都是我引以为荣的小才华。 在科技发达,资料充裕的今天,希望朗读能让更多孩子爱上读书,喜欢阅读。 因为我们深信,阅读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40#
发表于 2019-11-19 09:05:10 | 只看该作者
《朗读手册》读后感


     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其它年级段的,都想一块海绵,吸收着周围其他人的行为。当时读到海绵效应以及看到“幼儿家庭/行为调出目录”触动很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坚持做一个每天阅读的人!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兰克·吉利兰
       孩子的大脑中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叫作听力词汇。让孩子头脑中的堤坝得以突破,第一道堤坝是口语词汇,第二道堤坝是阅读词汇,最后一道是写作词汇。所有的语言艺术都来源于听力词汇,因此就需要有人来填满孩子听力词汇库。1万个常用词,语言交流只使用5000个基本词语,另外还有较少使用的5000个词,语文程度并非由1万个常用此决定,而取决于了解多少生僻词。印刷文字包含生僻词最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为他们朗读吧!
      孩子幼儿园老师反映说,你家孩子口才很好!从小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必然结果,有时偶尔讲出一个新词汇,很惊讶问他哪里听到的?孩子说那本那本书什么地方,讲着无心听者有心!最近发现一些问题,爸爸有时在讲一本内容很长的绘本时,读的久了孩子就会跑开,要不就看别的书,但通过朗读手册里作者举的例子给爸爸讲别停下来坚持讲完,通过观察在孩子看别的书或者做别的事情时,最后还是会被故事吸引过来。玩耍的孩子也会同时听故事,孩子可以听懂故事的程度和孩子自己的阅读程度是两回事。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大声朗读时,除了家长和孩子(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之外,你同时也将程度较高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最终他们会记住这些词,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讲故事之后的讨论非常重要,不过没要每次都讨论。在这件事上,我们有待改善。
      期待每个幼儿园里出现许许多多的薇薇安·嘉辛·佩利,给孩子进行朗读。每天朗读30分钟故事书给孩子们,半小时朗读后和孩子们互动问答进行交流,没有提示,答案也无所谓对错,也绝不要讲朗读的内容给孩子们考试。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强调和政策的改变,让大家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家庭、幼儿园可以做的就是将这个阅读的种子播种下,静静等待它开花……
朗读要领和禁忌
1.开始朗读之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不论你读过这本书多少次。
2.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什么”
3.朗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你就有责任把它读完。
4.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
5.给孩子几分钟的时间定下心来,调整姿势,准备好心情,来聆听故事。聆听过程中,情绪是重要因素。“现在停下,安静,坐着,注意听。”这类命令的口吻无法创造良好的聆听气氛。
6.一本好的绘本所以人都可以欣赏。
7.在读完一个故事后,抽出时间与孩子讨论。一本书可以引发思考,点燃希望,引导恐惧,带来发现。让孩子表达出来。如果孩子沉浸其中,那就帮助他们用口语、写作或艺术创作的形式处理这些情绪。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切不可盘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8.朗读切记不可读的太快,慢慢念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
9.当朗读到书中你某个关键的部分,可以停下来,小声的说:这里很重要。
10.根据数的内容加一些立体活动。
11.如果你是老师,不要认为每一本书必须要与课程有关,不要将文学局限在狭窄的课程范围内。
12.不要让孩子负担太重,选书时,考虑一下孩子的智能、社交与情感状况。永远别读超过孩子感情接受的书。
13.不要选择许多孩子在电视上看过或听过的书。可以先读完一本书,再带孩子去看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响表达的更为丰富。
14.不要对故事内容强加解释。故事只要有趣味即可,不必要问原因,但仍有许多可讨论的话题。
15.别把书当成威胁——当孩子看见你把书当成武器时,对书的态度会由积极转向消极。
16.不要企图与电视竞争。

读完整本书总结出一句话:朗读!朗读!朗读!
感恩三叶草给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感谢麦麦老师的带领!
39#
发表于 2019-11-17 23:54:05 | 只看该作者
C03 苏周竹    《朗读手册》读后感

     自从上了小学,就很少有时间能和孩子一块看课外书了。自从学了拼音后,儿子开始对带拼音的书籍感

兴趣,家里的绘本也就被搁在了一边,路过书店,也会有意识的买一两本带拼音的书回来给儿子,总觉得不管书的质量如何,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能顺利的拼拼音,认更多的字,然后自主阅读。有一次从当当上买了一套他最喜欢的恐龙故事书,很多时候都会看到儿子一个人坐在垫子上抱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有时我心血来潮的问他,要不我今晚给你讲个故事吧,被他拒绝了以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是觉得这样的情况,让我离他很远。后来翻开了《朗读手册》,才知道,这些情况的出现的,都是父母急于让孩子更快认字造成的。

     就好像从孩子刚刚迈开腿会走开始,我们就开始期待他能走得很稳,甚至还想着他要是不再要我抱多好
。当孩子的每天多一点能力每天更强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就盼着他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多到不需要我们才好。可我们很多时候会忽略掉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每当我向家人抱怨孩子多粘我的时候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趁着他还粘你的时候多享受当下,当他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想他粘你,都不可能了。毕竟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粘人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此刻不就是这样吗?抱他在怀里看书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今天他就能自己抱着一本厚厚的书不理我的自己看了,你想和他亲近的时候,他会说别吵,我在看书呢。我真心不想接受孩子离我越来越远,于是我重新拿起一套《哈利波特》安利给他,全文字的书,一开始让他有点发怵,觉得自己好像没把握能认识的字,然后我建议,我读给他听,孩子欣然同意。于是每晚,我们重新开始了阅读,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我们读完一章后,我们会就一个情景展开讨论,觉得哪里印象深刻就说哪里。上二年级了,词汇量比以前丰富多了,也能听得懂书里的故事情节,讨厌小哈利的表哥一家,对小哈利要上的魔法学院深深地向往。每晚读上20分钟,这20分钟让我们重新拉近了距离。

      正如《朗读手册》里说的那样,为孩子朗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超级婴儿,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孩子已经具备的潜能,创造亲子之间的亲密纽带,并在孩子和书籍之间搭建一座快乐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这座桥梁,成长为真正的阅读者。

      我要坚定我自己,要持续为孩子朗读,这样待孩子长大后,可以骄傲的对别人他有一位读书给他听的妈妈。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想我也会很骄傲的。
37#
发表于 2019-11-17 23:0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02飘凌叶 于 2019-11-17 23:11 编辑

G05 姚敏                                            为爱朗读——《朗读手册》共读心得

这是第二遍读《朗读手册》,虽然,这是一本关于朗读的书,但不可否认的是,我是“看”完的。不“读”的原因,是因为书里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确实是一本不太好“读”的书,但正是这些事实与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朗读”的力量。

里面有个关于小女孩珍尼弗的案例最令我难以忘怀。她出生的时候呢,因为是先天缺陷,要住院七周,而她的父母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天给她讲故事,大声朗读,就这样一直讲到七岁,到她上了小学一年级,她是全班阅读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而且她的词汇量特别丰富,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其实是被诊断出患有唐氏综合症,而且医生说她是严重智障。四岁时进行智力测验,她的智商高达111分!而且她的社交能力特别好。这个故事让我非常震撼,原来,这么简单的朗读就可以让一个智商不足的孩子这么成功,“朗读”的力量这么强大,那么,这些正常家庭的孩子,如果能够尽早开始,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跟着《朗读手册》,让孩子开始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要求去学会的有价值得多。

有些数据值得关注:

通过对42个家庭长达4年,共计1300小时的拜访发现,到4岁时,专业人员家庭孩子会听到4500万词,工薪家庭孩子会听到2600万词,福利家庭孩子只听到1300万词,这3组孩子在同一天上幼儿园,但到那时他们之间词汇量的差距已高达3200万。如果老师希望帮助这些孩子赶上来,则需要每秒钟讲10个词,并连续讲900小时,才能在年底说完3200万词。单词量构造了不同的大脑,当这些孩子长到3岁时,专业人员家庭孩子的词汇量已达到1100个,而福利家庭孩子词汇量只有525个,他们智商分别是117和79。

当孩子开始上小学时,反复为他朗读同一本绘本(至少3次),孩子的词汇量将提高15%~40%。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

有些概念值得了解:
孩子大脑中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叫做听力词汇。孩子是通过听来学习说,如果这个词你没听过那你一定不会说。

那么丰富的词汇哪里来呢?积累词汇方面,口语交流(包括电视语言)明显不如印刷读物。

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作者吉姆·崔得斯,作为一个“好动”的孩子,非常幸运地拥有一对有远见的父母,选择了一种让他一生受益的方式“治愈”了他的好动症。而他,又再次幸运地遇到一位良师,这位九年级的英语老师,他的信任让这个“好动”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天赋”的孩子。

读完《朗读手册》,合上书的那一刻,朗读声似乎还声声入耳,朗读魔力也渐渐蔓延全身。“为爱朗读”,让朗读的魔力继续扩散,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加入到朗读的队伍中来,享受朗读带带的欢乐和益处。

最后,还是以这首最爱的诗句表达对朗读和亲子阅读的热爱: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36#
发表于 2019-11-17 22:33:36 | 只看该作者
C04 沈萍  《朗读手册》心得体会
朗读的意义
《朗读手册》这本书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上是我在百度百科里摘抄的《朗读手册》内容简介。这么说起来,好像这本书平平淡淡,不足为奇。实际上,它帮无数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身爱书人。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关于“朗读”这件事,我以前或多或少有些轻视,但读完这本书后,重塑了我对“朗读”的理解,重审了朗读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朗读”究竟是什么?
百科上说:“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以前,我理解的朗读就是这样,“出声读书”,而且主体是阅读者本人,更多倾向于孩子、学生。
当这本书的“朗读”显然不是这个概念,而是“大声为孩子读书”。读书的主体变成了大人,孩子成为倾听者。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与孩子一起共读的"新型"的阅读方式,重塑了我对“朗读”的理解。
第二个问题,“朗读”的意义在哪里?
朗读的意义当然很多,比如:在朗读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词汇基础、创造背景知识、树立阅读典范、植入阅读渴求,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自觉掌握阅读技巧等。数不胜数,我想就以下两个方面具体阐述:提高阅读兴趣和帮助过渡到自主阅读。看似好像没有千米提到的那么高大上,但却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两个方面。
1.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很多人看这本书抱着自己的期冀,比如:怎么指导孩子朗读,在亲子阅读中如何进行朗读。但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目的: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的,远比我们要求孩子孩子学会的有价值得多。”如何引导孩子们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通过书中的各项例子,我们知道了一个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大声朗读,大声读给孩子听。大声朗读给孩子听能显著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爱上印刷物,并使他们能够在学业完成后,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要做到这样,大声朗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才行。
2.帮助孩子过渡到自主阅读
一直以来,如何帮助孩子过渡到自主阅读,是我很大的一个困惑。读了这本书后,我目前知道的所有办法中,朗读是一个见效时间虽韭但持效时间更长的一个好办法。
以前,我们常常把自主阅读和朗读分开,但是二者可以兼顾。持续默读是朗读的最佳拍档。最开始,大声读给孩子听是给孩子建立阅读兴趣,把他们吸引到阅读的世界中来,孩子听力输入多了,自然会想要开始自己尝试,当他们开始和大人配合朗读或者自己朗读时,这就是自主阅读的启蒙。朗读的速度相对较慢,当孩子词汇、语法、理解力到达一定程度后,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出声朗读的速度,这是开始教会他们持续默读,这就是孩子自主阅读的开端。可以说,朗读是孩子过渡到自主阅读的桥梁。
最后,我的行动。
这本书会有很多妈妈读,在家庭建立一个很好的亲子阅读氛围。我曾一度以为这本书就是写给家长看的。但,第二次仔细品读这本书后,我觉得《朗读手册》这本书更应该给教育工作者看。给孩子朗读是家长的责任,更是教师的义务。书中提到了“海绵效应“,即“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其他年龄段的,都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周围其他人的行为。
一个孩子,一旦进入“小一“,便踏上了学习这条不归路,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甚至回家也做着与学校有关的事情。试想,如果学校不推行适宜的阅读政策,老师不践行好的阅读课堂,孩子们将会慢慢丧失阅读的乐趣。虽然现在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但这个学习是否能培养孩子一生的阅读习惯、建立一生的阅读兴趣,很难说。这本书中其实提到了很多老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来阻止悲剧的发生,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使他们毕业后继续阅读,成为终身学习者。所以在我自己的班级,我开始重视起给孩子朗读了,每个星期都想方设法地给孩子们朗读。脆利斯曾写道:“当成年人给孩子朗读时,他们也是在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火炬——阅读的火炬。”我希望我可以成为阅读的火炬手,播撒阅读的“火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3 18:18 , Processed in 0.074669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